清朝的小故事,500字清朝历史故事
500字清朝历史故事
一、逃跑的咸丰皇帝
外国侵略军还没到北京,咸丰皇帝就吓得逃到了热河,美其名曰"巡狩"。咸丰到承德做什么了咸丰在逃跑之前,早已经安排了后宫美女让她们先逃,先把她们运到承德,所以一到承德就继续歌酒相狎,花天酒地。
逃往热河,咸丰帝竟然命令带着生平署唱戏的戏班,把戏台挪到承德,上午"花唱",下午"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兴之所至,咸丰皇帝还要装扮亲自登台表演。
第三贪美酒。咸丰皇帝好喝酒,逢酒便喝,一喝就醉,一醉就耍酒疯。他身边的太监、宫女都曾经因他醉酒而受过打骂惩罚。
最不可容忍的是,咸丰贪食毒。清代历来禁烟,多少忠臣义士为禁烟事业丢了性命,可这逃跑的皇帝竟然不顾家国,躲在承德悠哉悠哉地抽着毒烟!
咸丰三十岁大寿的时候,王公大臣在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典礼,百官朝贺,演大戏四天。咸丰不是利用这个时间好好召集大臣商量国事,相反,条约签订了,奕诉等上奏折请他回来,他竟还赖在避暑山庄不肯回京。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五,咸丰皇帝病重,死之前他召集八大臣到他病榻前,宣布立载淳为皇太子,即同治帝。七月十七咸丰一命归天。
二、康熙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帝出巡塞外。此次出巡,他带上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胤祄。没想到,由于一路风餐露宿,胤祄八月中旬竟得了重病。康熙帝焦虑万分,将小儿抱在怀中,不分昼夜,亲自照料,并急令御医赶来为胤祄疗治。
胤祄的病一度曾有所好转,康熙帝欣喜若狂,说自己因此而获得新生。不料,九月初二早晨,胤祄病情急剧恶化,初四就夭亡了。
胤祄病死后,康熙帝痛不欲生。然而身为兄长的皇太子允礽,在弟弟病了的时候不闻不问,等胤祄病死后仍是漠不关心,其极端自私的本性完全暴露,康熙帝因此受到很大 。
由于皇储关系十分紧张,在忐忑不安心情的驱使下,皇太子本人偷偷在夜间到皇父帐前窥视动静,平日也派亲信侦察康熙帝起居,探听有关消息。
康熙得到别的王子的密报,说父王您知道晚上有人从帐篷外面偷偷往里窥探吗康熙听了雷霆震怒,通知所有近臣将官 在一起,把太子用铁链捆起来,又把其他那些王子、阿哥们全捆起来,气愤至极的康熙也顾不得许多。
当着朝臣的面痛数太子的罪恶,说:"你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的一些吃穿用度都远远在我之上,竟然还不知足去私拿国库的钱!让你去南巡,你就强迫当地的官员督抚给你进奉金银珠宝;
你还不辨忠奸任用小人,盘剥百姓,私吞外邦进贡的物品!不仅如此,在幼弟十八阿哥病危、父王焦虑万分的情况下,你竟然无动于衷,毫无忠孝义悌,更有甚者,竟然夜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看我死了没有;
派人监视我的一举一动,使我整天提心吊胆,觉得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人给毒死、刺死了!"
说到这里,英武一世的康熙大帝突然失态,痛苦地扑倒地上大哭。他愤恨地说,"像你这样的人又有何德何能继承祖宗的家业!"于是宣布把太子胤礽废掉。
三、慈禧看戏众人遭殃
慈禧太后酷爱看戏。在看戏时,慈禧往往要"请"一些官员陪看,叫做"赏戏"。这些官员为了讨好慈禧,常常是跪着听戏,其苦可知。每逢慈禧"赏戏",就成了太监勒索官员的良机——太监们给大臣送垫送茶,官员们则回报以白花花的银子。
光绪六年慈禧45岁寿辰时,在故宫畅音阁看戏,下令让进京贺寿的官员陪看。宁夏固原提督雷正绾毒瘾特别大,怕在看戏时烟瘾发作,抽不到烟。在得知太监有提供烟泡儿的"特别服务"后,他才转忧为喜。结果他看了三天戏,花掉白银万余两。
其实,最怕慈禧看戏的是那些艺人。光绪年间,有一次,艺人王荣山给慈禧演《取帅印》。这出戏说的是瓦岗寨徐茂功偷印的故事。按照剧情要求,徐茂功先手持帅印唱上一段,下场时连帅印带印匣一块儿取走。
王荣山唱着唱着,忽听"老佛爷"大吼一声:"王荣山,你把印匣放在哪儿了"王荣山一怔,心想:"我还没唱完下场哪,怎么拿印匣呢"
可是已经晚了,老佛爷下令:"杖责王荣山二十。"原来,这是慈禧故意找碴儿。前不久,王荣山得罪了一个向他敲诈勒索的太监。
这名太监就向慈禧打小报告:王荣山开了一个羊肉铺,每天宰羊卖羊肉。这触犯了慈禧的大忌。慈禧生肖属羊,一生最忌讳"羊"这个字,连御膳房做菜用的羊肉也得改称"福肉"。王荣山挨打,还不知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呢。
四、同治皇帝的爱情悲剧
载淳的18岁生日即将来到,两个老妈——圣母皇太后慈禧(生母)和母后皇太后慈安开始为他的婚姻大事忙碌起来。精挑细选后,慈禧看中了凤秀家的闺女,慈安则喜欢崇绮的女儿。
慈禧看中的凤女"艳绝侪辈",但是"举止殊轻佻";崇女长得差点儿,但"雍容端雅",一看就是有德多福之人。到底选谁做皇后二位太后征询载淳的意见,少年天子扭捏半天,说出三个字:阿鲁特。阿鲁特即崇绮家的姓氏。
皇帝开口说话,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大婚之后,小两口甜甜蜜蜜,如胶似漆一般,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再说慈禧,本就因儿子择妻不合自己的意图而生闷气,如今发现儿子整日只新妇缠绵厮守,再不像以前那样整天围在自己身边了,不由得生出几分不合时宜的嫉妒。
38岁的女人,守了十二年的寡,身边的儿子无疑就是她生命的全部,陡然发现儿子心有他属,不由得她不丧失理智,施行粗暴残忍的干涉。她甚至还曾为此打过载淳一个耳光。
慈禧欲挽回儿子心意,首要之计便是设法令其疏远皇后。因此有一天,慈禧给载淳下了一道口谕:"皇后年少,又不熟悉礼节,儿不应该过于耽迷误了政事。"
同时,嘱咐宫监严加限制帝、后相处的时间,终至于断绝往来。载淳识破了她的伎俩,却又无可奈何,一怒之下,卷起铺盖搬到乾清宫一人独居。于是就有那些"懂事"的太监带他到宫外去花天酒地,终日沉湎于此道,于一年后得病暴毙。噩耗传来,阿鲁特氏当即自杀而死。
五、曾国藩击退天平天国
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军自湖南北出,攻克汉阳。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建立地方团练,称为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为主,薪俸为一般绿营的三倍左右,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
咸丰四年(1854年),总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会集湘潭,誓师出征。初战在岳州、靖港败于太平军,接连吃败战,曾国藩几跳水自尽,在上书时,只能以“屡败屡战”自嘲。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武昌,太平军势力退出湖南。咸丰八年(1858年5月),攻占九江,气势很盛;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荃包围安庆,以“扎硬寨,打死仗”闻名。
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南京)。太平军抵抗湘军,让湘军吃足苦头,南京城破时。
曾国藩说:“今粤匪之变,蹂躏竟及十六省,沦陷至六百余城之多,而其中凶酋悍党,如李开方守冯官屯、林启容守九江、叶芸来守安庆,皆坚忍不屈。此次金陵城坡,十万余贼无一降者,至聚众自焚而不悔,实为古今罕见之剧寇”。
曾国藩入南京后,搞三光政策,“……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
其实十余万人大多是老百姓,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军一面,则溃败后之虏掠,或战胜后之焚杀,尤耳不忍闻,目不忍睹,其惨毒实较『贼』又有过之无不及,余不欲言,余亦不敢言也。”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有详细记载南京城破:“……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
曾国荃杀人如麻,纵兵焚城,“雪帅”彭玉麟见状不满,先后二次(1861年安庆之围与1864年金陵之围)致函曾国藩,要求大义灭亲。
曾国荃于南京抢得大量财物,曾国藩对朝廷奏称“伪宫贼馆,一炬成灰,并无所谓赋库者,然克复老巢而全无货物,实出微臣意计之外,亦为从来罕见之事”。
曾国藩处死李秀成,是为杀人灭口。 湘军将帅之廉勇,军纪之严格,是其勇猛善战的重要原因,亦使湘军威震天下。由此,战乱各省纷纷赴湖南募勇招兵,蔚然成风,故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收集清朝民间小故事阅微草堂笔记
清朝爱国小故事100字1 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2华罗庚毅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3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用我的,求求你,亲! 清代名人小故事LZ想要哪个清代名人的故事啊!也不说清楚,不过,我还是找到了一些,希望可以帮到你
孝庄皇太后,扶助三任皇帝为清朝的稳定建立功勋。 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编,刘统勋任刑部主事,其子刘墉乾隆时宰相民间多传其与和绅斗智的故事。 于成龙被康熙称为“天下第一廉吏”。 和绅,乾隆的宠臣,清朝第一大贪官,民间有“倒了和绅饱了嘉庆”的俗语。 慈禧历史学家评其“朝乱宫不乱”。 曹雪芹《红楼梦》前80回作者,后世对于此书形成“红学”。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第40集《蒲松龄草亭路问》 这个故事讲述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第45集《纪晓岚知错改过》 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纪晓岚小时候既聪明又顽劣,很为自己吟诗作对的天赋而骄傲,对学堂里的先生也不放在眼里,上课时常常迟到、开小差。为了教育纪晓岚,石先生花费了不少心思,而纪晓岚也终于领悟到先生的苦心,从此开始发奋努力。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 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君臣斗智》 乾隆考和绅“什么高 什么低 什么东 什么西 什么厚 什么薄 什么瘦 什么肥”这些个问题。 和绅哪会啊,就去问刘墉。没想到刘墉喝高了,胡乱告诉他“黄瓜高 茄子低 冬瓜东 西瓜西 喝酒厚 耍钱薄 羊腱子肉瘦 羊尾巴油肥” 第二天,和绅就把这套词和皇上说了,皇上大怒,申斥了他,问刘墉同样的问题。 刘墉醒酒了,自然答得很到位:“君在上 臣在下 文在东 武在西 皇恩厚 人情薄 严霜瘦 春雨肥” 也不知道这后面的算不算,楼主自己进去看看吧! ://zhidaobaidu/question/42654739si=7 求一篇清朝的小故事!!!!!!100字左右!!!!!!!简便一点清朝时候,有个姓查的读书人,性情很风雅,后来做了粤西太守。政事之余,只以书诗为伴。这粤西地气暖和,长了一种常绿的乔木叫做榕树,比其它树它有一样特别处,就是分枝长着气根,垂垂累累挂下来,着地生根,不多时就长成一棵新树。榕树树冠很大,一棵树不消几年便浓荫连片成一个林子了。粤西太守官署后园就有这样一片榕林。是查太守消暑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有一天,查太守又进了榕树林,他发现主树四周新长出的四棵树树杆已仿佛四根柱子粗细,心头猛地发了一个奇想,何不就用这四株树真做了柱子,在这林间搭一间屋?当下就唤来木匠动起工来,几天之后完工,查太守带着数卷诗书拾着木梯上楼,推窗一望,满眼绿荫,树间鸟语啁啾,身边书僮煮起一壶香茗,一个小楼顿时茶香氤氲,清尘脱俗,赛是一个世外桃源。查太守大喜,从此就把这里当成了书房。还给小木楼起了个很雅的名字:清尘斋。 过了二年,查太守任满走了,临行交割时对新太守认真交待说:“粤西地土贫瘠,不便劳民,敝任以来官署年久未曾修葺,然尚能住人,私俸在后园筑得小楼一间,大是宜人沁脾,就送给你了罢。” 新任太守姓朱,是用白花花银子捐的一顶乌纱帽,长得肥头大耳,到任没几天,记着前任说后园有送他的一个小楼,就让人领着去看,进了榕林一眼便见着搭在树高头的一个木棚子,陪从人说就是这小楼。朱太守完全不相信,这哪能称得楼屋?真正的简陋不堪,外面一架摇摇晃晃的木梯子,他让人扶了颤颤巍巍的登上了楼,只见板壁苔藓四生,楼里唯一几张桌椅,也是粗蠢入不了眼的家伙,姓朱的看看进门地方那块“清尘斋”题额,回头朝几个陪从哈哈大笑:“得!得!什么鸟楼,一个破棚子罢,当成宝贝一般说送我……”刚说到这里,因昨晚上宴上吃多了突然肚子作响,急想大便,等不得下楼,张惶之间见木楼一处地板松动,连忙让人撬去,褪下裤子就屙,一阵轻松以后起来,忽发感慨说:“大好一个茅厕,没闻得半点臭气!”陪从的人听了哭笑不得。 同一个环境,只换了一个人,看法会有如此天壤之别,真值得人深思。 `````` `````` 近昏,萧萧下班回家,见一陌生男子晕倒家门口,口吐白沫。于是上前问道:“谁啊?” 屋内鹦母答道:“送煤气的。” 清朝(422)历史故事(17)
忠义无双秦叔宝,义薄云天单雄信,在很多小说中,这二位是意气相投的好兄弟——有时候代代相传的故事,比经过好几个朝代不断修改的“史料”还可靠,因为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没有必要为了抹黑前朝而篡改历史事实,而且即使篡改,也不如御用文人编造得那么天衣无缝。但是关于秦琼和单雄信之间的关系,在老百姓心中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既然两个人关系那么好,单雄信被杀,秦琼能救为什么没救?关于这件事,正史和民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在列举三种不同说法之前,我们要先说明为什么只有秦琼能救单雄信。
大家知道,要说在唐高祖李渊那里谁的面子最大,那肯定是秦琼秦叔宝,抛开野史不说,正史《新唐书》《旧唐书》里都有李渊对秦琼发自肺腑的感激,甚至要把身上的肉割下来给秦琼下酒,结果秦琼收下了金酒壶。而在李渊心中,自己一直亏欠着秦琼秦叔宝——功劳太大,赏无可赏。这时候只要秦琼开口替单雄信求情,那么李渊也可以满口答应,借此减轻一点点心理负担——只是一点点而已,他还是欠秦琼的,因为放过单雄信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人情,连单雄信的上级(或者说老丈人)王世充,李渊也放了,首恶尚且不办,哪里还会必杀胁从?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非杀单雄信不可,首先他是没权利,其次是也没有必要。当时的李世民还说得不算,王世充带着一大票人马(包括单雄信)投降,是要交给当时的皇帝李渊发落的;而且李世民也曾遇到过强悍的对手,比如老将屈突通、猛将尉迟敬德,都曾经给李世民制造过不少麻烦,也杀过李世民不少手下,但是这两个人投降后都受到了优待和重用。既然李渊和李世民都不是非杀单雄信不可,可是为什么单雄信最后却被杀了呢?这可能是徐茂功(李勣)好心办了错事——谁都可以求情,只有他求情适得其反,但恰恰是徐茂功出面求情了。
首先,徐茂功跟李渊和李世民关系都都没那么好,起码当时没那么好;另外,徐茂功在不久之前刚犯了一个大错:兵败被擒短暂投降了窦建德并接受了窦建德的封赏;第三点也很重要,徐茂功很有号召力且智谋出众,如果单雄信欠下他救命之恩,那么一个超一流武将和一个神机军师联起手来,很难掌控。
咱们且把徐茂功放在一边,言归正传说说秦琼为什么能救单雄信而没救。第一种说法是秦琼秦叔宝跟单通单雄信根本没啥交情,秦琼根本就不会去替单雄信求情。理由是基本没有史料为证他们关系很好。但是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秦琼和单雄信又不是皇帝,身边也没有一帮史官记载他们的一言一行,这俩人有没有交情,似乎还进不了正史记录范畴。我们可以换句话说:史料中也没有记载秦琼和单雄信不是好兄弟,但却有确凿的史料表明这二人是瓦岗军战友,一个管内马军,一个管外马军,也曾多次并肩作战。
既然第一种说法站不住脚,咱们来看第二种说法。这种说法多半来自正史:单雄信被杀的时候,秦琼正在以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的身份镇守长春宫,要知道长春宫并不在长安(西安)而在今天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这俩地方相距二三百里,以唐朝的交通条件,秦琼得到消息再去救单雄信,那已经来不及了——秦琼根本就没想到李渊李世民父子会杀已经投降的单雄信,因为就连王世充在投降前,也得到了李世民“保全性命”的承诺。
第三种说法有可能是大家最愿意相信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最靠谱,因为这种说法流传最广:徐茂功想保全秦琼和单雄信两个人,结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招失错满盘皆输:单雄信被杀,秦琼很愤怒,从此断了跟徐茂功的往来。这种说法是徐茂功考虑到秦琼太讲义气,一定会拼了性命力保单雄信,而且最后可能跟李渊李世民翻脸。于是徐茂功找了个借口支走了秦琼(押运粮草),然后自己去找李家父子,表示要用自己的全部功勋换取单雄信一条性命,结果筹码不够(当时的徐茂功或者李勣应该算有功有过),而且还被怀疑恃功而骄。求情变成了催命,气得单雄信说:“我就知道你办不成事儿!”不过要说这徐茂功也够倒霉的,本来很是忠义,他对李密忠心,但最后也只能给李密收尸;对单雄信也够义气,但却没保住单雄信性命……
在唐朝建立之后虽然没有出现大肆屠杀有功之臣的现象,但大多数功臣并过得不好,凌烟阁中的二十四名开国功臣在国家稳定之后,并非特别好。这李靖等人便是没能够保全晚节,在最开始这李靖便是戴罪立功的身份,追随李渊打江山,在徐茂功离开人世的几年后,其墓地更是被人挖开。这徐茂功相比于功臣还是算比较幸运的,没有什么痛苦,毕竟已经离开这人世,但长孙无忌等人就没有他那么好的运气了,在失去君主信任的凌烟阁功臣,晚年大多数都是过得比较凄惨,甚至家族也难以幸免。真是让人百感交集,忍不住唏嘘。
这长孙无忌做的最大一件错事便是一心想要让其亲外甥李治坐上君主之位,但这李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无能,很多时候都是在装傻。为了使得李治成功担任君主,长孙无忌在背地里除掉了很多其绊脚石,但到了李治掌握权力之后便以长孙无忌反叛的名义直接除掉他。作为其舅舅的长孙无忌内心那才叫有苦说不出,李治之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将长孙无忌除掉的原因便是他已经成为自己的威胁,这李治自然是想要将这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被夺去权力的长孙无忌并不好过,李治将他派遣到边疆地区,这长孙无忌眼见如此受到不待见,便是在家中自杀。
作为凌烟阁功臣之一的侯君集便是下场有点惨,全家上下只有其子没有被杀,就这还是李世民格外开恩,但侯君集一直在被行刑前都不肯承认自己反叛的罪名,一直在替自己伸冤,事实上这侯君集实施反叛行为也没有充足的证据。但这李世民就是不相信其没有反叛,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张亮倒是也有些倒霉,举报侯君集反叛,没想到这李世民直接把张亮抓了起来。也定了个死罪,这二位开国功臣,就这样被处死,不少人脖子难免产生凉意。
这二位功臣被处死后,李世民多少也有些后悔,但其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便是告诫这些功臣不要居功自傲。这徐茂功在死后由于其后代再次惹怒君主,便是直接将赏赐于徐茂功的国姓收回,其墓地更是被打开。这唐检差点被李靖害死,但其没想到的是在李世民授意的情况下,李靖才陷害这唐检。李世民表明让唐检担任重要职务,一边让李靖率领部队发动进攻,再让唐检进行善后,这显然是想要这唐检在沙场上战死,所幸这唐检最后捡回一条命,但是李世民也撤销对他的赏赐。
得知众多功臣晚年遭遇十分不好的尉迟恭,便是不在京城中居住,在晚年时期云游四方,数十年来没人知道他的踪迹,说是云游四方,更多的是担心李世民找他的麻烦。当初尉迟恭可是直接拿着刀吓唬这房玄龄,俨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姿态,但如今面对李世民除掉功臣的做法,不禁心生惬意。当时之所以敢在李世民面前丝毫不顾及,那是因为正处在战争时期,自然知道需要其攻城掠阵,但现在已经不同,国家安定,在像从前那般还会有好果子吃么。
诸多功臣都没能逃过一劫,但这程咬金却依旧活动自如,没有受到丝毫影响,连这李治也拿他没有太多的办法,谁叫程咬金与李世民是儿女亲家呢。其儿子更是娶了公主,与李治自然是沾亲带故的。
但程咬金在晚年时期也是会在战场上出现错误,在君主派遣其征讨突厥部落时,不听从属下建议,直接将突厥投降的一个城给屠了,在回到京城之后的程咬金自然免不了责罚。但对他处罚没过多久,李治还是又让他来到地方担任官员。
第一回 临潼山秦琼打杨广 盘谷寺柴绍遇李渊
第二回 困异乡无奈当金锏 寄旅店忍痛卖黄骠
第三回 二贤庄肝胆识英雄 三清观膏盲困豪杰
第四回 魏元昌妙施回春手 单雄信愿结义侠人
第五回 雪寒天樊虎报家音 灯昏夜秦琼伤人命
第六回 蒲山公求情太原侯 双锏将发配北平府
第七回 磨盘山智救上官狄 长辛店巧逢史大奈
第八回 见茶杯杜差论交友 问金锏罗艺释配军
第九回 说往事二堂认姑母 看练锤街头逢义儿
第十回 试武艺锏打四勇将 惊战马拖死伍国公
第十一回 二贤庄有意气良朋 任邱县失神丢宝马
第十二回 大羊山前愣汉拦路 悦来店内秦琼遇亲
第十三回 贺寿辰越王府送礼 庆佳节长安城逛灯
第十四回 逞勇力雄阔海卖弓 遇豪强王婉娘落雄
第十五回 闹花灯七杰反帝京 闯重围群雄匿王府
第十六回 弄阴谋晋王谋东宫 逞弑逆杨广登大宝
第十七回 伸正气忠孝王骂殿 施*威金镗将抄府
第十八回 长安市穷王四设祭 南阳关伍云召反朝
第十九回 落草莽南阳关探弟 应淡话陀螺寨搬兵
第二十回 假平叛韩擒虎挂帅 真惩奸麻叔谋挨打
第二十一回 困孤城单骑闯连营 破重围三枪赚强将
第二十二回 明细理义结打柴汉 显神威计救南阳候
第二十三回 虎狼官鱼肉南阳府 穷农户举事朱家庄
第二十四回 七兄弟分道楂树岗 两寨主进兵南阳城
第二十五回 挥铁棍阔海杀骁将 入雄关朱灿称反王
第二十六回 卖私盐阿丑闹公堂 当囚衣老程卧拦柜
第二十七回 程咬金无奈卖灯筢 尤俊达有心交朋友
第二十八回 尤俊达访友斑鸠镇 程咬金学艺武南庄
第二十九回 拉伙计俊达论英雄 报父仇咬金劫皇杠
第三十回 靠山王气恼登州府 赛专诸独探武南庄
第三十一回 程咬金初会总角交 秦叔宝不问龙衣贡
第三十二回 重义气岔道奔沿海 救朋友染面入登州
第三十三回 打高魁狂闹望海楼 斗杨林大战登州府
第三十四回 使争智计赚靠山王 领龙票重回济南府
第三十五回 傲罗成枪伤单雄信 愣咬金斧掏小灵官
第三十六回 专诸巷罗成认舅母 贾柳店秦琼待宾朋
第三十七回 夸豪富筵前献贵宝 开玩笑暗地盗华灯
第三十八回 贾家楼同心结兰盟 秦叔宝重义撕龙票
第三十九回 重见灰铠秦母训子 二劫皇杠咬金失机
第四十回 抗重刑示威会招工 假报马老杨林被骗
第四十一回 借修庙英雄会招工 假报马老杨林被骗
第四十二回 劫牢狱群雄反山东 烧官衙伏兵惊唐壁
第四十三回 接风宴魏文通献媚 披香舞张紫嫣诉冤
第四十四回 张紫嫣舍身传凶信 秦叔宝挥泪葬知音
第四十五回 抛铃计三挡靠山王 诈潼关再耍花刀帅
第四十六回 英雄会计救秦叔宝 黄河口戏战魏文通
第四十七回 程咬金挥斧斩隋将 秦叔宝走马取金堤
第四十八回 程咬金丑扮花刀帅 单雄信力战靠山王
第四十九回 英雄会轮战挫敌 黑虎山奇兵助阵
第五十回 张称金自据金堤关 徐茂功顺说瓦岗寨
第五十一回 小霸王单骑试英雄 神斧将三招定瓦岗
第五十二回 徐茂功密宫布天机 程咬金灵山探地穴
第五十三回 混世魔王立大魔国 四路隋兵困瓦岗寨
第五十四回 曹州帅避乱麒麟村 靠山王遇友隐士居
第五十五回 隋天子作弊金銮殿 靠山王一打瓦岗山
第五十六回 罗士信棍退新文理 王君可刀砍来护儿
第五十七回 散流言惊走四宝将 摆威仪气倒靠山王
第五十八回 列长阵一蛇锁魔国 承钧命二将赴燕地
第五十九回 哄双亲罗殿下辞府 助老友定将军出山
第六十回 传枪法老将军失机 破敌阵小英雄点将
第六十一回 瓦岗军肢裂长蛇阵 靠山王师覆大魔国
第六十二回 逢奇僧名将入空门 坑贤王奸相施诡计
第六十三回 痴成祥初登校军场 老邱瑞二打瓦岗山
第六十四回 人头计策反昌平王 攻心法招降众隋军
第六十五回 酒色徒独掌元帅印 父子将三打瓦岗山
第六十六回 锄奸凶少将军救父 驱瘴疠老道长行医
第六十七回 入裴府两将军作戏 闹山寨魔国主娶亲
第六十八回 秦元帅收服裴元庆 众反王参拜程咬金
第六十九回 蒲山公出使大魔国 太原侯承建晋阳宫
第七十回 风尘三侠初识英主 江湖二士略显奇才
第七十一回 验钉梢李渊封唐王 闹金殿元霸做将军
第七十二回 挎双虬元霸胜成都 争魁首金锤夺凤镋
第七十三回 穷土木杨广游西苑 敛横财麻祜挖汴河
第七十四回 屠幼童麻叔谋作恶 扯反旗高谈圣报仇
第七十五回 瓦岗山群雄谋大业 清幽观诸王拜冕旒
第七十六回 混世魔王做都盟主 猛勇将军拽了望舟
第七十七回 下扬州汴河泛龙舟 游道观孤峰困御鸳
第七十八回 识反王杨林走敌营 诓昏君罗艺出山口
第七十九回 返河东世民搬胞弟 行隘路元霸遇恩公
第八十回 李元霸遵命救杨广 候君集乔装见柴绍
第八十一回 裴元庆赌争元帅印 李元霸锤镇十八国
第八十二回 靠山王挥师四平山 大魔国兵困麒麟峪
第八十三回 琼花观魔国君醉酒 扬州城隋天子观花
第八十四回 杨林被诈义军得救 李密脱逃王师叛离
第八十五回 金墉城拥立西魏王 虎牢关迎战瓦岗军
第八十六回 战虎牢程老虎入牢 斗叔宝四宝将丢宝
第八十七回 尚师徒复得虎类豹 裴元庆苦练龙头锤
第八十八回 小英雄追打新文理 老恩师气恼尚师徒
第八十九回 尚总兵小憩三教寺 秦元帅诈开虎牢关
第九十回 遇夙敌新文理负伤 追女将罗士信殒命
第九十一回 得箭书徐茂功用计 擒九将新月娥扬威
第九十二回 定亲事勇三郎寄语 献城关新**犯难
第九十三回 虹霓关血溅鸳鸯谱 黄土城刀剐子弟兵
第九十四回 徐茂功智破黄土关 程咬金搅闹三吉镇
第九十五回 裴元庆穷追金刀将 秦叔宝大破泗水关
第九十六回 颖州王设摆铜旗阵 燕山公帮办东岭关
第九十七回 走马抡锤三将较力 传枪递锏两帅连心
第九十八回 李将军不识梅花枪 罗元帅暗毁铜旗阵
第九十九回 倒铜旗老王丧独子 对花枪小将遇能人
第一○○回 罗家子偷学五钩枪 姜氏女喜聘如意婿
第一○一回 金陵城卖艺人闯祸 太宰府老将军提亲
第一○二回 浪迹江湖罗春寻父 病栖东岭老母示儿
第一○三回 全义店东方伯学艺 东岭关罗元帅认兄
第一○四回 虬髯公暗察扬州会 李药师独走太行山
第一○五回 黑白二将比锤斗勇 伍家弟兄夺玺倾生
第一○六回 秦叔宝智破火攻计 雄阔海力托千斤闸
第一○七回 逼江都宫昏君毙命 走地塘关奸相亡身
第一○八回 西魏王让玺换肖妃 李世民坐帐打舅舅
第一○九回 裴家父子横祸飞身 翟让将军直言犯上
第一一○回 苏定方箭射罗彦超 李元霸锤击宋老生
第一一一回 感时局魏文升装病 怀旧情鱼俱罗出山
第一一二回 战潼关两将军丧命 破长安唐天子开国
第一一三回 李世民夜走瓦岗寨 程咬金斧劈老君堂
第一一四回 徐茂功巧改魏王诏 单雄信误走洛阳城
第一一五回 聘亲妹洛阳王求将 招驸马小灵官得球
第一一六回 单雄信修府留三杰 程咬金散银遇卜者
第一一七回 单雄信东门送挚友 徐茂功柳林接将才
第一一八回 敬德出世打铁成家 道长选才铸鞭授艺
第一一九回 尉迟恭投军杀奸官 乔公山献粮救义子
第一二○回 捉怪物尉迟恭得宝 抢良驹宋金玉丧生
第一二一回 劈鹿祭旗日抢三关 飞马上城夜夺八寨
第一二二回 李世民力解太原围 程咬金不救秦王驾
第一二三回 青龙山三兄弟落草 美良川两英雄交锋
第一二四回 秦叔宝诈破柏壁关 尉迟恭受困介休县
第一二五回 二义士行刺知隐情 刘武周自裁顾大体
第一二六回 李世民钻鞭收敬德 尉迟恭出马遇罗成
第一二七回 尉迟恭单鞭救秦王 单雄信独骑踩唐营
第一二八回 王世充请五王助阵 尉迟恭擒二女归营
第一二九回 追敬德伍登遇恩师 见秦琼马童杀少主
第一三○回 秦元帅误中迷魂帕 谢道长巧使诸葛弩
第一三一回 盖雄落难香炉罩顶 罗成布疑虚营诱故
第一三二回 入圈套五反王遭戮 落陷阱单雄信被擒
第一三三回 李世民赔情偿父过 单雄信饮恨为兄仇
第一三四回 元帅府肖妃招祸殃 御果园敬德演故事
第一三五回 太极殿李渊封功臣 新野县敬德擒虎将
第一三六回 让新野樊总兵送信 战襄阳两先锋逞强
第一三七回 云龙僧现身说军机 秦叔宝班师赴国难
第一三八回 李和臣命丧椴密涧 程咬金私访董家庄
第一三九回 挟嫌报复二王使计 受诬负气罗成叫关
第一四○回 罗元帅周西坡捐躯 李世民山河带加身
初唐名将辈出,被封为卫国公的李靖和被封为英国公的李世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新唐书》评论说:唐兴,其名将曰英、卫,皆擢罪亡之余,遂能依乘风云,勒功帝籍。《旧唐书》则认为: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可见李靖李世绩二人凌然于初唐众将之上的地位。
然而,如果这两个人在战场上对峙的话,同等条件下,哪个人打胜仗的几率更高一点呢? 这并不是关公战秦琼,而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李靖一开始跟李世绩并不是一路人。 隋末开始出现乱象的时候,李靖还是个官职卑微的小官,但他的舅舅可是隋朝的名将韩擒虎,何况,李靖的才能得到了隋朝重臣的高度认可,隋吏部尚书牛弘称赞他有“王佐之才”,隋左仆射杨素对他说:“我的位子将来终究是你来坐啊”。
只要隋朝能持续稳定发展,李靖一路升迁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所以他也不打算趟起义军这路浑水。打探到太原留守李渊计划造反,李靖化装潜逃,准备到东都向隋炀帝告发。 只是形势发展实在太快,李靖刚跑到长安,李渊几乎同时率军攻入,隋炀帝也在东都被杀,李靖无奈之下,这才投唐。
而在隋唐演义里鼎鼎大名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功,实际上是以原瓦岗军大将李世绩为原型塑造的,瓦岗主帅李密在洛阳城下战败投唐后,李世绩跟着李密转入唐军作战序列。
两人对比,论战绩,李靖是战神级别,李世绩是绝对比不上的。按《新唐书李靖传》的记载,他一辈子没打过败仗。投唐后,李渊派他南平萧铣。李靖先顺路抹平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的叛乱,然后于公元621年以副帅身份实际主持军务,两个月消灭了江南最大的割据势力——萧铣的南梁,唐军所向披靡,岭南地方首领纷纷归顺。
公元623年,原投降唐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辅公祏占据丹阳,举兵反唐。李渊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世绩等七总管东下讨伐。在李靖的正确谋划下,第二年三月,辅公祏兵败被俘。
江南彻底平定后,李靖被调到北方,对付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草原帝国。经过几年经营,唐朝开始了大举反击,最终大败草原骑兵、擒获东突厥颉利可汗,消除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为李世民成为各族共主、天可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是到了李靖晚年养病的时候,他也照样复出指挥了对吐谷浑的反击战,不仅击退了进犯凉州的吐谷浑大军,而且穷追猛打,连战告捷。吐谷浑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长子率众降唐。
唐太宗率军征高丽,年事已高的李靖积极请缨,因病重无法前往,唐军最后铩羽而归。
相比而言,李世绩的战绩就没有这么炫目。早期他参加过瓦岗军击杀隋朝名将张须陀的战役,但此仗的主帅是李密。他给李密献计并亲自率军攻占黎阳仓,导致瓦岗军势大振,但此举政治意义大过军事能力。他参与了平萧铣之战,但只是李靖下属。他参与了平辅公祏,也是李靖指挥下的七总管之一。
三国蜀汉有五虎上将,梁山好汉也有马军五虎将,同样,在隋唐演义小说中,也有瓦岗五虎将。蜀汉五虎将在正史中均有传记,两人死于非命(关张),三人寿终正寝(马黄赵)。梁山五虎将在正史中根本没提,也就无从考证。
那么瓦岗五虎将在正史中的归宿又如何呢?这就有点麻烦了:与蜀汉五虎梁山不同的是,瓦岗五虎至少有四个版本,榜上有名的分别是单雄信、秦叔宝、王君可、王伯当、程咬金、尤俊达、谢映登、罗成、邱瑞。
四个版本出来九位五虎将,这可咋办呢?这也好办:咱们就以正史为依据,先剔除根本就不存在或无从考据的几位。
首先要剔除的就是冷面寒枪俏罗成,因为罗艺不是秦琼的姑父,罗艺全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最后反叛大唐逃往突厥,全家被杀得一个不剩,正史中罗艺的儿子没有记载,所以如果不把罗士信当做罗成原型的话(二人相似之处不多),那么罗成就纯属虚构人物了。
接下来再看谢映登,这个半仙之体的神射将,在正史中还有点影儿,因为他的曾祖父谢哲确有其人,而且还在南陈做过高官,其事迹可见于《陈书·卷二十一 ·列传第十五》。虽然谢映登宗门脉络清晰,上溯几代都有据可查,但是谢映登本人在新旧两唐书中却均无记载,只是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谢氏祠庙)、出土文物(谢映登行道碑)可以证明:此公得道成仙了。本着“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咱们今天也不说他。
九人已去其三,六虎将说起来没有五虎将威风,但是没办法:实在是减不下去了,因为这六个人或者他们的原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名声显赫,减去谁都不合适。细看正史我们就会发现:瓦岗五虎将,在正史中有六位,其中一人不配与秦琼程咬金相提并论,不配的原因也很简单:这厮是个叛逆。
这时候有人就要说了:去掉那个尤通尤俊达吧,正史中没有这个人。
但是我们切莫过早下结论,因为正史中一直跟在秦琼和程咬金身边的一个人,太像尤俊达了,他的名字要是带点方言口音,也跟尤俊达完全一样。此人名叫牛进达,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唐名将。
秦琼休养在家的时候,牛进达仍然为大唐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瓦岗五(六)虎将中出现在《旧唐书·列传第十八》里的,还真有牛进达这么一位:“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
如果这个吴黑闼是刘黑闼就好了,刘黑闼如果跟着秦琼一起投唐,罗士信也就不用牺牲了——刘黑闼真的曾是瓦岗旧将(刘黑闼,贝州漳南人……隋末亡命,从郝孝德为群盗,后归李密为裨将。密败,为王世充所虏。世充素闻其勇,以为骑将。《旧唐书·列传五》)
牛进达跟着秦琼程咬金在两军阵前露了一面,在很多人眼中就消失了。但是在《资治通鉴》和两唐书其他列传中,却是相当活跃,而且此人最后得到的谥号也跟秦琼一样,都是“壮”。在昭陵功臣陵寝中,也有牛进达的位置。
从《大唐故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琅琊公墓志铭》中,我们也能看到牛进达的脚步一直跟秦琼程咬金比较合拍:都曾经是李密部下,后来从王世充阵营出走,讨刘武周、逼降尉迟敬德、征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牛进达阵阵落不下(从征汾、晋;兼总马军,陪麾巩、洛。武周授首,王(世)充舆榇。克翦之勋,事隆赏秩。窦(建)德之西圆(缺字)庾,刘(黑)闼之东连赵魏。力负拔山,势疑绝纽。)”
牛进达最后官拜右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比秦琼程咬金爵位低一级)。唐高宗李治永徽二年,牛进达被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追赠之后秦琼为徐州都督、程咬金为益州大都督,三个人都陪在李世民身边,在外面还有兼职,也算生死不离不弃了。
秦琼和程咬金就不用说了,加上牛进达这三个人,一生战功赫赫,高官厚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三位的归宿都令人羡慕。
与秦琼程咬金牛进达的无限风光不同,瓦岗五虎中的另外两位,虽然义薄云天,但是解决却令人唏嘘叹惋:单通单雄信和王勇王伯当,对朋友都极其讲义气,但是却都死于非命——如果不是跟错了人,他们的功勋和官职爵位,应该不在牛进达之下,甚至可能跟秦琼程咬金并驾齐驱。
很多人诟病单雄信“轻于去就”,但是细看正史我们就会发现,单雄信比谁都讲义气:他本是翟让的好朋友,也是瓦岗军创始人之一。李密杀害了翟让,把单雄信赶出了权利中心,而单雄信卧薪尝胆,终于借王世充之手打败了李密,为好友翟让报仇雪恨,从此单雄信再也没有离开王世充:“灭吾君者吾仇也,灭吾仇者吾君也”,单雄信这么做,一点毛病都没有。
单雄信之死,就是因为太讲义气了:他看在好友徐茂功(徐世勣、李勣)的面子上放过了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秦王围东都,雄信拒战,枪几及王,徐世勣呵之曰:“秦王也!”遂退。《新唐书·列传第九》),但是李世民可能是被单雄信的长枪吓出毛病来了,所以即使徐茂功拿出所有赏赐和官爵换单雄信性命,李世民还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如果当初单雄信不给徐茂功面子,干脆一枪干掉李世民,那么唐太宗就应该叫李建成了。以李建成善于招抚的风格,单雄信当无性命之忧。
与单雄信一样舍生取义而又被主公坑了的,还有王勇王伯当。
王伯当纯属是被李密坑了:大家走投无路一起投唐,李渊也都给了官做,可是李密当了光禄卿邢国公之后还不满足,在无兵无将的情况下还想造反,大家都不肯跟着他送死,只有王伯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祗可同去,死生以之,然终恐无益也。”
王伯当与李密刚刚起事,被唐将盛彦师伏杀于陆浑县南邢公岘之下。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单雄信王伯当舍生全义,无愧瓦岗五虎名号,而在很多版本中都排行第二的王玄(宣)王君可,在正史中为王君廓(高祖兵起,召之,不从。归李密,密不甚礼,乃归国。授上柱国、假河内太守、常山郡公。),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贼叛逆——洺水城之战,罗士信就是因为救他而落入刘黑闼之手。战友用生命换来了王君廓的大好前程:“进爵彭国公,镇幽州。入朝,帝赐所乘马,令自廷中乘以出……赐锦袍金带,还幽州。”
得到几乎等同于秦琼的待遇,王君廓还是不满足,在坑了庐江王李瑗(李渊堂侄)之后,人财两得:“以功授幽州都督,瑗家口悉赐之,进左光禄大夫,赐帛千段。”
躺在功劳簿上的王君廓开始为非作歹,最后干脆要叛逃到突厥:“居职不守法度,长史李玄道数以法绳督,猜惑不自安。会被召,至渭南,杀驿史,亡奔突厥。”历朝历代的叛徒都没有好下场,王君廓也不例外,所以他的下场只有四个字:“野人斩之”。看起来演义小说中的瓦岗五虎将第二位,死的还挺憋屈。
比干
没 错,商朝那位,不过比干是国神,正牌财神是赵公明
秦琼和尉迟敬德成为门神是因为历史一事,看下面的资料
关羽并没有把门身和财神这个称号抢走,因为秦琼和尉迟敬德仍然是正宗的传统门神,而关羽也列入门神像行列,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把古时的忠义之士作为门神
关羽被奉为财神,因为忠义被商家供为保护神,久而久之也成为了财神
国神比干,子姓之后,沫邑人(今卫辉市北)。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29年。为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乱不止,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比干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之太始祖。而如今林姓后人在各个领域内,成绩非凡。
后来周武王为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
《史记·殷本记》载:殷商末期,很多诸侯背叛了纣而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子比干劝说纣,纣不听,更加*乱,毫无止息。微子曾多次劝谏,纣都不听,微子就和太师、少师商量,然后逃离了殷国。比干却说:“给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争谏。”就极力劝谏。纣大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于是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心来观看。
````````。。
财神文化```````````````````````````````
琉璃窗、朱漆门,堂上供着大财神;大财神、出凡尘,三聚三散越王臣;越王臣,富贵身,手里捧个聚宝盆;聚宝盆、天下闻,财源滚滚满乾坤;……
——汉代童谣
财神是道教俗神之一,是中国民间供奉的招财进宝之神。世人向往美满富贵的生活,而这种追求实现与否往往与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有关,于是许多人虔诚敬奉财神,期望财神能够送财。财神信仰出现于宋代,其后逐步流行,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基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祈福纳财是人之常情。“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了千田想万田,得了银山想金山”是俗人的做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雅士的原则。虽然说法不同,但一样都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钱财的追求和崇拜,以至于兴起了一种财富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财神”,主旨是教育人要取财有道,鼓励人要乐善好施。
民间财神信仰的最大特点就是:财神并非只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来源极不相同的各种神的集合,有专司人间财富之神赵公明、公正无心的纣王叔比干、生财有道的陶朱公范蠡、忠诚信义为本的关羽等。比干,是众多财神原型中年代最早的一位,因其“无心”,也是人间平等与公正的期望。
财神承载着人们招财进宝、日进斗金的美好祈盼,寄托着人们合家富贵,人财两旺的心愿,已然成为社会各阶层的共同信仰。正如一副财神庙上的楹联所写:“蕴玉藏珠,善贾固皆蒙乐利;心耕笔织,寒儒亦可荐馨香。”在中国道教神仙谱系中,财神无疑是最受欢迎的神灵之一。
武圣人关羽的内幕
武圣人关羽的内幕关羽活着的时候最高爵位是亭侯,死后被封王,封帝,最后被封“关圣帝”,巡查天上、人间、地府三界,统领儒、释、道三教。关羽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呢?从《三国志》中我们知道关羽最早崭露头角的一出戏《温酒斩华雄》,其中真正斩华雄的人是孙坚。而关羽领导的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水淹七军,据史书记载,关羽的胜利不是因为他有智慧,而是有运气。由于秋雨连绵,曹操被迫从樊城退兵。至于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莫名其妙,当时从许昌到冀州走直线过黄河的话只有五百里。可是在《三国演义》里关羽选择了一条奇怪的曲线,竟然走了两千里才到冀州。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失荆州,走麦城是“刚而自矜,以短取败”。真实的关羽只是武功盖世而已,在政治、军事方面都算不得杰出。史书称其“颇盛气,好凌人”,那他后来如何挣得圣人的名号呢?这与荆州流传多年的“端公舞”有关,人们跳这种舞祭拜亡灵,相信冤死的人不得升天,会化作厉鬼在人间报仇。关羽的死有很强的悲剧色彩,恰巧吕蒙和曹操不久后也相继去世,人们认为这是关羽的厉鬼来报仇了。于是,关羽作为厉鬼在荆州地区被人崇拜了三百年。三百年后的隋朝,有一位智者大师到这里传播佛教。由于佛教是外族的东西,佛教中的圣像又有强烈的异域特色,很难被当地人接受,这时关羽出现了。相传智者大师要在玉泉山建寺,但是山顶上有泉水,水下是无底洞,根本无法建寺。于是,智者大师每日在这里打坐修行。一日关羽从天上飞过,口中大喊:“还我头颅,还我头颅。”智者大师对他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日被你过五关斩六将的人,又找谁要头颅呢?”关公便停下来听智者大师说法,后来顿悟,带人来玉泉山建寺,七日乃成。从此关羽一改厉鬼形象,做了佛教的护法。两百年后,到了唐朝,儒家学者认为关羽的“忠义信勇”符合儒家思想,于是在关羽的手中放了一本《春秋》。从此关羽非《春秋》不读,一介武夫变为儒将。中国的第一任武圣人是太公吕望,关羽、张飞、周瑜都是作为他的陪祭进入武圣庙的。到了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因为自己是平民做皇帝,所以坚持有皇室血统的刘备不合王权神受,而推崇曹操的正统身份。关、张、周被赵匡胤逐出武圣庙。关羽从上层社会走入民间,进入说书艺人的故事。由于刘、关、张的穷苦出身与说书艺人相同,而桃园三结义又是当时社会最理想的人际关系,于是刘备受到说书艺人的同情,被描写成理想的仁君形象,关羽、张飞都成了维护正义的英雄人物。一百年后,关羽的故乡——山西运城的盐湖不知为何不产盐了。当时盐湖的收入占宋廷税收的六分之一,宋徽宗对此忧心忡忡。徽宗信道,此时道教门派众多,各派之间相互排挤。龙虎山的张继道是徽宗器重之一,张天师主动请缨到山西为皇帝排忧解难。可是几年过去了,盐湖还是不产盐。这时张天师想到当年轩辕黄帝和蚩尤大战,蚩尤死后化作盐池,如今必是蚩尤作怪。于是奏明徽宗,要请当地的神仙关羽来战蚩尤。传说轩辕黄帝姓赵,是赵宋的先祖,因此与蚩尤之战不仅关乎财政,还与赵宋王权有关。徽宗把自己的年号封给关羽——崇宁真君,命他去战蚩尤。不久后盐湖恢复产盐,关羽正式进入道教。此后,北宋与辽、金交战,关羽又作为鼓舞士兵的战神被封——义勇武安王。根据《三国志》和唐人的诗文记载,关公的兵器应是剑,为何后来变成了青龙偃月刀呢?原来在宋朝的义勇武安王画像中,关羽身后有两名士兵,一个举着“关”自旗,一个拿着掩月刀。宋代《武经总要》中记载:掩月刀并非用于杀场,而是在仪仗中代表勇武的一种武器。元朝的关汉卿是把这把威武的大刀交到关公手中的第一人。由于元朝政府看不起汉族知识分子,禁止南人习武、祭拜,象关汉卿这样的汉族文人不能走仕途之道只好以写戏剧为生。他们希望有关羽这样的大英雄出现,拯救人民于水火,于是关羽在民间戏剧中不断被神化着。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认为民间习武,农民起义,对皇权有威胁。关羽再次被驱逐出武庙,义勇武安王的封号也被废。这次他是如何东山再起的呢?还是让我们到福建东山的关帝庙去看一看吧,那里作为仆人的周仓居然被塑的和他的主人关羽同等大小。相传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和左丞相陆秀夫逃到此地,走投无路,一同投海殉国。陆秀夫的魂魄投入关帝庙的关羽像中,而赵昺的魂则投入周仓像中。毕竟赵昺是君,陆秀夫为臣,在这里的关公与周仓之像被塑造得同等大小。正是由于陆秀夫的加入,关羽又多了反抗外族的忠臣形象。明世宗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入侵,关公再次被朝廷启用,在他的两旁还加上了岳飞和陆秀夫。到了明朝末期,关羽正式取代姜尚作了中国的第二任武圣人。经过宋元时期民间艺人和下层文人的刻画与虚构,关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明朝,由于上层文人和贵族对戏剧的喜爱,关公的形象被进一步改写。在《三国志》中有三处明显指出关羽降曹,在这个大英雄身上怎能有投降的污点呢?于是罗贯中写出一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以及后来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经过如此描写,不仅掩盖了关羽投降的事实,而且使他的形象更加完美。单刀会的主角本是鲁肃,他面对关羽毫不畏惧,义正词严要讨回荆州,为何到了《三国演义》中主角变成了关公呢?若刘备借荆州不还,则关羽镇守荆州成为霸占荆州,此后失荆州、走麦城就缺少了悲剧色彩。同为山西人的罗本便在这出戏里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周仓。周仓一句“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把整个形势逆转。刘备作为有德之君,汉室正统,霸占荆州是为恢复汉室的正义之举,则关羽也成了正义之师。元代有一出《关公斩貂婵》的戏,虽说历来大英雄都不会为女色所动,但是让关羽亲手斩了一个手无寸铁的弱女子,还是有损英雄形象。于是到了明代,这出戏有了另一个版本《关公与貂婵》这次关公与貂婵解除了误会互生爱慕之情,但最终关羽还是为事业放弃爱情,而貂蝉仍是以死告终,不同的是这次是自刎而死。通过话本、戏剧、小说,关羽的塑造已日臻完美,但作为一个反击外族的汉族忠臣形象,关羽又如何被清廷政府所接受呢?原来在满族入关之前,《三国演义》被翻译成满文作为贵族内部的政治和军事教科书。努尔哈赤自比刘备,比蒙古为孙权,所以关羽作为英雄早已被满蒙所接受,在抚顺的皇宫内就建有关帝庙。清朝入关后,历代皇帝不断为关圣帝追加封号,乾隆时加至十一个字,到光绪时已有二十六个字了。在民间许多行业都认关公为行业祖师爷。如做豆腐的、打铁的、做剪刀的、剃头的,甚至做灯烛的也因关公挑灯读《春秋》而认他做祖师爷。清朝中叶,源于遍布大江南北的晋商在生意场上的成功,被供奉在晋商会所的关羽又多了财神的形象。到了清末民初,中国大大小小的关帝庙有几万座,远远超过文圣人孔子的孔庙。
---------门神--------------------------------------------
正宗的传统门神,是唐代两位名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秦琼、敬德作门神的根源出于霍州,出于隋唐霍邑之战。
隋末,炀帝无道,天下大乱。公元617年,唐公李渊由太原起兵南下,欲伐隋建唐。兵至吕州霍邑(即今山西省霍州市),被隋将宋老生所阻,无计南行。 这霍邑,地处山西南北交通要道,北藉韩信岭,南扼白壁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尧舜时便享有“中州重镇、帝都屏障”之称。双方相持月余,传说李渊在霍山神的帮助下,方克霍邑,斩宋老生,然后势如破竹,直下长安。 李渊在长安建立大唐,其立基之地山西却被号称天兴皇帝的刘武周所占。刘武周克并州,陷介休,取霍邑,占河东,势力将及关中。 619年冬,李世民率师返晋。收河东,复平阳,兵至霍邑。刘武周命元帅宋金刚死守霍邑,宋金刚命偏将尉迟恭扼守白壁关,阻止李世民北进。
李世民多次攻白壁关,损兵折将,徒劳无功。李世民转师东向,620年沿霍山西麓进入霍邑。霍邑境内东部,素有“米粮川”之称。尉迟恭探知李世民已避过白壁关天险进入霍邑,便挥师迎击,在“米粮川”与李世民行军总管秦叔宝展开一场殊死大战。二将交锋,几乎每个回合都是尉迟恭打三鞭,秦琼还两锏。因为尉迟恭的鞭重六十斤,打三鞭用力一百八十斤;秦琼的锏重九十斤,还两锏用力也是一百八十斤。“打三鞭还两锏”说明二将基本势均力敌。李世民对尉迟恭的忠勇耿直早有所闻,对其精湛的武艺又深为赞叹,今坐观二虎相斗,唯恐必有一伤,于是鸣金收兵,以图寻机收尉迟恭归唐。
李世民多次恩遇尉迟恭,多次劝其归降。尉迟恭最后答应,只要刘武周死了,他便归唐。李世民求贤心切,又不能马上擒杀刘武周,无奈便杀了一个酷似刘武周面目的人,将人头送与尉迟恭。尉迟恭未能辨出真假,便归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平息了刘武周的战乱,帐下又添一员虎将尉迟恭,心中欢喜不尽。他决定在霍邑稍作休整,然后班师回京。
李世民夜宿霍邑衙门(即今霍州署),不料多次在梦中被两个无头的人惊醒。李世民仔细琢磨,这两人一个像617年在霍邑所斩的隋将宋老生,另一个却像那个被充作刘武周而割了头的人。这两个无头之鬼时时骚扰,使得李世民坐卧不宁。李世民召见徐茂公求计,徐茂公道:“主公屈杀这似刘武周之人,乃因急于收降尉迟将军所致,主公可派尉迟将军夜守衙门,或许得以安宁”。李世民依言,使尉迟恭守门,果然那个似刘武周的冤魂不再来扰,而那个像宋老生的冤魂仍至。李世民再次求计于徐茂功。徐茂功道:“臣闻宋老生虽系隋将,但其忠勇可嘉,窃闻宋老生平日极敬佩秦二哥为人,试增派秦二哥夜守衙门,或许得安。”李世民依言增派秦叔宝夜守衙门,果然宋老生冤魂也不再来。
正因有此在霍邑徐茂功出策,秦琼、敬德夜守衙门之前车,才有泾河龙王扰太宗,太宗宣召徐茂功、秦叔宝、尉迟恭见驾之后辙。由此可知,秦琼、敬德两位唐代名将初识在霍州,酣战在霍州,结谊在霍州,二人作门神的根源也在霍州。据说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描写的门神形象,便以霍州门神为素材,天津杨柳青的门神国画,也是霍州门神的集锦。
大家都喜欢把古时的忠义之士作为门神
门神是我国民间贴在门上的神像,贴门神风俗的基本意图是渴望摆脱灾难,得到幸福。门神源于远古时期的庶物崇拜。据查考,我国周代就有门神,但那时的门神还无名无姓。门神在汉朝时有三位,一位是成庆,另二位是神荼及郁垒,至唐有了秦叔宝、尉迟恭二门神。宋元之后,民间的门神多得不可胜数。直到今天,春节贴门神画的风俗依然存在。秦叔宝、尉迟恭两位武将门神,在民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关于秦琼、敬德成为门神有个传说:李世民为了争皇位,在玄武门杀死兄弟二人,住进皇宫以后,经常做恶梦,梦见他两个兄弟变成恶鬼来找他索命,终日心神不定。太宗有两位将军,一个是勇猛无比的尉迟敬德,一个是每战必胜的秦叔宝。二将军自愿戎装守门,李世民这才安心。可是,只要他俩一离开,李世民马上就会犯病。魏征叫画匠把秦琼、尉迟恭的像画下来,贴于门上,李世民从此再不做恶梦了。这事传到民间,老百姓都知秦琼和尉迟恭的厉害
清朝的小故事,500字清朝历史故事
本文2023-10-18 23:11:1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