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聪明的一个儿子是谁?他的后代怎样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雍正最聪明的一个儿子是谁?他的后代怎样了?,第1张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有个弟弟很有意思,这个弟弟在正事之外就是疯疯癫癫的存在,他不仅敢在朝堂上殴打朝中重臣,骄矜狂妄的很,而且还还有一个特别的癖好,那就是喜欢办丧事,还是为自己办丧事,看着众人围着他哭,他却冷眼旁观般的笑,颇有种众人皆哭我独笑的意味。

这着实疯癫和荒唐,但在荒唐的背后,不难看出,他正是用这种方式保全了自己,算得上是相当聪明的一个人了,而他是谁呢?正是乾隆那小三个月的弟弟弘昼。

康熙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残酷斗争,最终低调稳重的胤禛继位为帝,即雍正帝。雍正帝亲自是九子夺嫡的亲历者和胜利者,他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残酷以及危害,因此当雍正帝登基之后,很快就创办了一个新的选择继承人的办法,就秘密立储。

雍正帝亲自书写立储谕旨,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由他本人保存,然后等他去世之后,御前大臣将两份谕旨取出,对证无误后就能宣布谁是新帝,而雍正选择的继承人正是弘历,未来的乾隆皇帝。

说起来,弘历并不是雍正帝的长子,而是皇四子,如果再加上夭折的嫡长子,那就是皇五子。雍正帝既比不上父亲康熙帝那么能生,也不如儿子乾隆皇帝的孩子多,如果全部算进去的话,雍正帝有十个儿子和四个公主,但其中好几个夭折了,所以就儿子来说,其中就有四个皇子未齿序。

按照齿序来看,雍正的皇子是这样的一个情况:皇长子弘晖、皇次子弘昀、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和皇六子弘曕。值得一提的是,年羹尧的妹妹敦肃皇贵妃所生的三子一女全部夭折了。

而在这六个皇子中,皇长子和皇次子去世的也很早,一个未满十岁,一个刚刚十岁。故此,雍正帝真正长起来的皇子只有弘时、弘历、弘昼和弘曕,而弘时算是雍正朝年龄最大的一个皇子了,而且雍正帝秘密建储的时候,弘时已经20岁,而雍正却偏偏绕过了弘时而选择了年仅13岁的弘历。

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实际上雍正帝有此选择也是因为当初的九子夺嫡事件,这一事件中,弘时这个已经长大了的儿子心向的似乎并不是雍正帝这个父亲,而是胤禩。

反观弘历,虽然在康熙晚年也不过才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但他的聪明机灵却让康熙帝对他另眼相看,并要求他进宫读书,这件事虽没有直接帮到雍正帝,但确实成为雍正帝的加分项。也因此,雍正帝的选择就很好理解了。

既然弘时和他不是一条心,他也不指望这个儿子将来会继承他的位置,而且当弘时察觉到雍正帝心向弘历之后,兄弟俩之间必然少不了明争暗斗,而且此时的他更加心向胤禩,这自然惹怒了雍正帝,直接让弘时做了胤禩的儿子,又削除他的宗籍,彻底断了他的夺嫡可能,而弘时也在雍正五年抑郁而终。

弘时去世之后,终雍正一朝,再也没有皇子和弘历争储,并不是说雍正别的儿子都不在了,实际上,雍正去世之前,他尚有三个儿子留在世上,除弘历之外就是弘昼和弘曕,弘曕年龄小,雍正帝去世的时候,他才三岁,自然无法争储,最有可能好弘历争储的就是弘昼。

弘昼只比弘历小三个月,两个人是一起长大的,九岁的时候一起启蒙,雍正帝还在潜邸的时候为两人请了老师教两人读书,可以说两人的起点是一样的,都是雍正帝的庶子,年龄只差了三个月,因此弘昼太知道自己对于弘历的威胁了。

只不过他从来没有想过那个位子,亦不愿意和弘历去争,所以他除了办好雍正帝给的差事之外,从来不做其他的事情,平时就是吃喝玩乐,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一直到弘历继位,他都没有丝毫的争储之心。

但皇家的事情,不是说你不争,别人就会相信你不争,最是无情帝王家,生在帝王家,不管争不争储,除了胜利的那一个,余下的都很难真正置身事外全身而退,而弘昼偏偏想善终。

何以善终,唯有自污。因为弘曕过继给了允礼,因此乾隆真正在世的兄弟只有弘昼一个,不可能不重用他,让他为官,弘昼很明白这个道理,有意思的是,他做事的时候从来不会出差错,都做的很好,但做事之外,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仗着自己是乾隆唯一的弟弟,而骄矜跋扈。

他曾经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志趣,即《金樽饮》,全诗如下: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但只是说说还完全不够,他要拿出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对乾隆没有丝毫的威胁。

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和军机大臣讷亲有争执,这原本算不上多大的事情,但弘昼竟然当着乾隆和百官的面殴打讷亲,看的乾隆又气又好笑,但乾隆既没有阻止也没有处罚这个弟弟。

弘昼的嚣张跋扈,乾隆是乐见其成的,即便弘昼再有才能,一个嚣张跋扈、奢靡无度的人也很难得到臣子的拥护,乾隆知道,弘昼同样知道,因此乾隆向来纵容这个弟弟胡作非为。

但有时候他也处罚这个弟弟,比如弘昼和弘曕有一次去给皇太后请安,直接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那可是乾隆的专属位置,乾隆以“仪节借妄”处罚了这两个弟弟,弘昼被罚俸三年。

关于弘昼骄矜跋扈的例子不少,但这些算起来还算是正常的,不就是嚣张跋扈吗?很多王爷都能如此,而弘昼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竟然喜欢谈论丧礼,说什么“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

要知道死是大部分人都很忌讳的一个话题,而弘昼却并不忌讳,他甚至在府中为自己置办丧礼,让府中的人为他祭奠哭泣,他自己则边喝酒边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切,而且他还制作冥器、象鼎、彝盘盂等放在自己的床榻前,陪着他。

这真的算是恶趣味了,只能用疯疯癫癫来形容了,而这样的弘昼非但没有被乾隆忌惮,反而很得乾隆的宠爱,兄弟俩之间倒是有难得的兄弟情。

弘昼虽不及乾隆长寿,但也活到了六十岁,他去世之后,他的后人基本都遵循他的活法,低调谨慎,不参与争储,很是低调,因此弘昼的后人大多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他们只是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启功先生就是弘昼的八世孙。

启功先生的曾祖父溥良年轻的时候就要求革去了封号、爵位和俸禄,他勤奋读书,后来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后来大清亡了,他不愿意在京城继续参与政治,而是带着家人到了河北的易县定居了下来,当时的启功已经有三四岁了。

启功先生本身也是一个低调的人,他介绍自己总是说”姓启名功“,从不对外人提及自己雍正九世孙的身份,这并非一般的气度。启功先生头衔很多,但他最喜欢的身份大约是教师这个身份,可以称得上是人师世范的代表了。

按照康熙皇帝留下来的规矩看,雍正皇帝的儿子都应该是弘字辈,然而雍正皇帝和年氏的几个儿子都是福字开头,其实这并不是因为雍正皇帝打破了规矩,而是因为雍正皇帝当时只是给年氏的几个儿子用福字想了乳名而已,其目的也是为了让年氏的儿子有福气一些。

清朝时期,皇子公主们的名字其实都是有规定的,不同的皇帝的孩子都会用不同的字来起名,例如康熙皇帝的儿子都是胤字起头,例如胤禛、胤祥等,但是等到雍正皇帝继位以后,这些胤字开头的皇子就不能够继续用胤字了,这就是为了避免冲撞雍正皇帝的名讳,而雍正皇帝便让这些皇子将胤字改为了允字,所以像果亲王、慎郡王都是以允字开头的。而雍正皇帝继位以后,按照清朝祖先留下来的规矩看,雍正皇帝的儿子都要以弘字开头,例如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乾隆皇帝的哥哥叫弘时。

然而,在雍正皇帝的儿子中却有几个“福”字开头的皇子,他们都是敦肃皇贵妃年氏的儿子,而雍正皇帝当时之所以要给年氏的儿子用福字取名,其实就是为了给年氏的儿子增加一些福气,因为年氏本身身体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年氏生的孩子身体也非常孱弱,生下来就是病恹恹的,但是雍正皇帝却非常喜欢年氏的孩子,于是便在他们生下来以后就用福字给他们取了名字,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长大。

但是雍正皇帝当时给那几个皇子取的名字并不是大名,而是小名,等到那几个孩子渐渐长大以后,雍正皇帝会好好给他们想一个弘字开头的名字的,然而那几位皇子都不幸夭折了,所以他们才没有得到弘字开头的名字。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赞同1|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与乾隆有过对话。

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

乾隆:“不是,仁义为最宝贵。”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扩展资料: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参考资料:

-爱新觉罗

有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皇帝、雍正皇帝。

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对有碍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扩展资料: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宗谱、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等称法。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家谱为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为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

家谱为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为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族谱

-努尔哈赤

导语:清朝自顺治入关起,鉴于同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政权的元朝,只靠蛮力征服四海,结果国祚不满一百年就亡国的教训。因而一直努力学习汉族文化,想要从根基上取得民族认同感,真正做到满汉一家。到了康熙当政的时候,满清受汉文化影响已经相当巨大了,以至于他们也像汉族人一样开始给子子孙孙排字辈了。

我们先来看看康熙后的皇室取辈

康熙皇帝自己给子孙分别取了“胤、弘”这两个字做辈分字;

乾隆后来也给后代添加了“永、绵、奕、载”四字;

道光又在这个基础上加了“溥、毓、恒、启”四字;

咸丰时期即使国家内忧外患、纷争不断也没有忘记这件大事,再次钦定了“焘、闾、增、祺”四字;

即使是亡国之君溥仪也不甘示弱,他在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的时候兴致勃勃地在东北伪满洲国一口气又接着续定了“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这十二个字。

为何唯独年妃的儿子是福字辈的呢?

其实并不是福字辈,而是三个孩子都没取正式的名字就夭折了,所以三个带福字的是他们的乳名。

其中,八阿哥福惠曾取名弘晟,最后又给改回去了。原因可能是雍正太喜欢这个儿子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雍正的儿子只能是弘字辈,并且正式的名字还要带“日”(如弘时、弘历(繁体字历)、弘昼、弘曕)。这是康熙给孙辈们定的,不仅是雍正的儿子,其他孙辈也必须遵守(如弘晓、弘皙、弘明等等)。

所以,年氏的三个儿子也没有例外。但是,名字却不见得是很早就能起好的。在取正式名字之前往往会有一个乳名,其实也很常见。比如后来继位为乾隆皇帝的弘历乳名就是元寿,弟弟弘昼乳名为天申。

至于年妃三个儿子福宜、福惠、福沛都用福字,或许就是因为他们同为一母所出而已。

年妃在雍正心中的地位

康熙年间,胤禛荣获亲王,康熙将年氏指婚给了胤禛做侧福晋,雍正继位后,年氏为雍正先后生下了3个儿子、一个女儿,母凭子贵的年氏在雍正元年五月诞下皇子福沛,几月后就被雍正册封为贵妃,地位却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但是年氏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宠爱而肆意妄为,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不过,可惜的是,年氏的孩子最终都不幸离世了,而年氏自幼体弱多病,尤其是在她在身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值康熙大丧,在此期间,年氏自然是要举哀磕头行礼之事,这样数日的折腾导致她动了胎气,最终难产,孩子生下来就夭折了,年氏的身体因此更是一落千丈,最终病重而亡,

年氏的离开令雍正万分难过,雍正下旨将贵妃年氏封为皇贵妃,并辍朝五日为年氏举行了隆重的皇贵妃丧礼,可见年氏在皇帝心中的位分有多重。

在皇宫之中,不仅仅只有年贵妃的孩子在没有成年就已经夭折了,还有很多的妃嫔的孩子也有很多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夭折了,然而其他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大名,可为什么只有年贵妃的孩子没有呢?

为什么她的孩子就比较特殊呢?

而年妃生下的孩子却和后宫的其他孩子不一样,别的是弘字辈的,她的孩子是福字辈的,整个后宫只有她的三个孩子是福字辈,这是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取的名字乳名会重新取一个大名,雍正非常宠爱年妃的同时也非常喜欢她的三个孩子,到取名字的时候,雍正觉得哪个名字都不是很满意,就一直叫着他们的乳名。

而年妃的这三个孩子也非常可怜,都在年龄还小的时候就夭折了。

年贵妃的孩子中其实有一个雍正帝都已经给他起过大名了,但是因为不满意就取消了。现在才知道就是因为太在乎了,因此才会这样的重视。

总结:年氏深受雍正喜爱,她的三个儿子也被雍正重视,不随便起名字,以至于福宜、福沛早夭未有正式名字,福惠反复改名,最终未定的时候也夭折了。

康熙皇帝受汉文化影响,对自己的子孙开始使用字辈,并且只用二字取名,即:字辈字+另一字。他在世时,已经见到了亲曾孙(如康熙长孙弘晳之子永琛,生于康熙五十一年),故而先后使用了三个字辈,即胤、弘、永三辈,同时规定后一字的偏旁分别为示、日、王字旁。

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强调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辈分幼子的严格区分使用:“圣祖仁皇帝选择日字、玉字偏旁之字,载入红摺,于此内命名,宗室至今仿用,不知回避,实属错谬。嗣后,日旁字除已经命名外,均不准用。玉旁字除钦赐名外,均命更改。

这成为了清朝皇家子孙取名的一项典制。

日字旁,则是康熙孙辈的字辈之外另一字的偏旁。

康熙第四子胤禛有幸成为雍正帝。他继位后讲究避帝王名讳,径将兄弟们的名字中与自己共用的字辈“胤”改成“允”,那还是不改他们都是胤字辈。

所以说,雍正先后生育的十子,无论幼殇还是存活,也都是弘字辈,而不是“几乎都是弘字辈”。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解,无外乎雍正为了拉拢重臣年羹尧,故将其妹年妃所生的诸子名字,改“弘”为“福”,并将另一字不按康熙规定的偏旁用字(福宜、福惠、福沛),以示特别。

作为雍正的接班人,乾隆帝名讳弘历。看似“历”没有日旁,这是后来简化文字所致,而雍正给他取名的字样为“弘历”。

雍正给使用字辈取名的诸子选择第二字时,也是费尽心思,都是光辉、时光的意思,如“晖”“昐”“昀”“时”“昼”;或与光辉、时光相关的字,如“历”“曕”。

那么为什么雍正的儿子们都是弘加日字旁的字呢,而乾隆帝弘历不是呢?难道弘历比较特殊?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看到的历是简体字,他的繁体字是历(歴),就可以看出这里面也有个日了。

有些人会问,那为什么年羹尧妹妹年妃的三个儿子叫福宜、福惠、福沛呢?难道是因为他们是年羹尧的外甥,所以受到了影响?其实也不是,因为这三个儿子都死得早,没有入序齿(皇家玉碟),那三个都是小名。

雍正最聪明的一个儿子是谁?他的后代怎样了?

“十全老人”乾隆皇帝有个弟弟很有意思,这个弟弟在正事之外就是疯疯癫癫的存在,他不仅敢在朝堂上殴打朝中重臣,骄矜狂妄的很,而且还还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