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谁
李鸿章。这是出自清朝的一副讥讽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安徽合肥的军机大臣李鸿章,下联“常熟”即江苏常熟的户部尚书翁同龢。这副对联讽刺了李翁二人当时因为恩怨,间接导致后来中日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失利。
以光绪帝恩师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和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关系恶化严重。甲午战争前,翁同龢力主反击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多次斥责李鸿章“避战自保”。 甲午战争中,因与李鸿章有隙,被怀疑故意掐断北洋舰队粮饷与军火,导致甲午大败。 甲午败后翁同龢逃避责任,将失败原因推给李鸿章。
扩展资料:
翁同龢与李鸿章之矛盾,历来为学人解读不一。
1、翁、李矛盾之实质并非徇私
翁同龢和李鸿章有隙,其实质是政见之不同,翁为清流派领袖,与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等形成与后党抗衡的帝党集团,李鸿章则为后党重臣,翁、李之争,说到底是帝、后两党政见之争。
翁同龢终其一生所涉重大事件,除甲午战和之争另述,有平反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假错案,为晚清中国法制体系自我完善典范;有支持盛宣怀(盛为李鸿章亲信旧属)等创办中国第一家自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由其主持之户部拨银100万两“生息官款”存于该行,为中国通商银行最初营运资金。
2、甲午战事与翁、李之争
甲午战事既开,中方屡战不胜。翁氏确以财政困难为由,限制北洋水师经费支出,且奏请海军停购船械二年。顾视翁同龢平生经历,自非长于军事,李鸿章长期鼓吹北洋水师实力,翁不知底里,自是深信不疑。故翁同龢极力主战,正是出自对清朝海军力量的自信,而与其一贯清流派思想相合。
翁同龢
甲午中日战争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时,这样说李鸿章:“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认为其“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李鸿章对自己作出以下的总结:“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人尽其才: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物尽其用:各种东西凡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不浪费。出自《论语》。
1,1894年,孙中山曾上书李鸿章,提出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
2,《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人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土地能够充分发挥优势,物品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财货能够充分敞开流通。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3,1894年,他又上书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的主张。他认为只要向西方学习,参行新法,适时改革,“其时不过二十年,必能驾欧洲而上之。”
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谁
本文2023-10-18 22:08:2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