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姓的家谱文献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龙姓的家谱文献,第1张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学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文等纂修,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五~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璓等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目录、临支、韶支、伟支等世系,另有一部存目录。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凤斌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目录、善支、临支、西房、东继等世系。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康乐坊龙氏族谱不详,(清)龙发祥等纂修,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三十九卷,首二卷、末四卷,(清)龙友松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上下册、第十八卷、第三十卷、第三十二~三十四卷、卷末1册、3~4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二十卷,(民国)龙景召纂修,民国十四(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九册,今缺第二卷,另有一部仅存第三~九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七卷、第十九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十二卷,首二卷、末四卷,(民国)龙兆升等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下册、第一~二卷、第四~五卷、第六卷下册、第七卷、第八卷上下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龙井龙氏族谱,(民国)龙赓荛等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忠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卷首上册、第二~四卷、第九~十卷、第十三~十五卷、第十七~十八卷、第二十一卷、卷末。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江西万载万载龙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进贤源溪龙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复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醴西高桥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七卷,(民国)龙纪官、龙起清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五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龙氏族谱十六卷,(民国)龙佩璋修,龙翰青、龙鹤龄等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茶陵云杨龙氏族谱,(清)龙宪章撰,清朝末期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湖南湘乡上湘城南龙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清)龙群骖、龙明辅等纂,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纳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阴龙氏续修族谱十二卷,(清)龙昌满、龙世路等修,龙舒甲、龙泽生等纂,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文会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零陵龙姓六修宗谱十五卷,首一卷,(民国)龙福云修,龙海源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邵阳龙氏续修族谱六卷,首二卷,(清)龙惟远、龙惟祝等纂,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敦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新化龙氏族谱一卷,(清)龙湘水、龙欲志重修,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湖南新化龙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常德龙氏族谱,(清)龙承先等修,龙承吉等纂,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井华龙氏六修族谱四卷,首六卷、末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厚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湘乡上湘城南龙氏五修谱,(民国)龙振甲等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纳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省顺德县大良乡龙氏族谱十七卷,(民国)龙景恒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铅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广东南海重修龙氏族谱十卷,(清)龙生文等修,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序,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思成堂木刻活字印本。广东顺德县大良乡龙氏族谱十七卷,(民国)龙景恺等总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顺德县档案馆。

龙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沩宁龙氏六修族谱二十二卷,主张饿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氏族谱二十二卷,首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武陵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龙氏十一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城南龙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首五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纳言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九册,今缺第十三卷、第三十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浅谈北方民族货币上的龙文化

  虹宝音

  中国的龙文化最早出现在距今大约7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北首岭仰韶文化时期。它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以及建筑、石器、玉器、铜器、彩绘漆器、乐器、陶瓷、丝绸、家具、景泰兰、货币制作等诸多领域中均被广泛应用。喜以龙纹作为装饰物,在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具有中华民族独特风格的中国北方民族的钱币,历史悠久、绚丽多彩,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北方民族的货币上的龙文化的论述,至今仍处于萌芽状态。早在1985年,中国钱币学会强调并提出了必须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钱币研究,开创钱币学研究新局面的任务。为发掘龙文化的意蕴,使之雅俗共赏,本人对北方民族货币上的龙文化做了初步的梳理,现将拙作献上,以求同仁指教。

  一、总评

  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龙是其中的佼佼者。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兆映祥端,又是中华民族威武精神的体现。龙文化是古代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货(钱)币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与审美观。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其实,把龙作为图腾崇尚,北方少数民族早开“先河”,闻名世界的辽河流域出现的红山文化区——内蒙古翁牛特旗发现的大型C式玉豕龙堪称之公认为迄今所见的“中华第一龙”①,“最为震惊中外的是发现了规模罕见的祭祀群……各酋部联盟共同崇拜的祖神图腾珍遗,由此获得了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早期的社会进程新信息、新史证”②。这充分表明北方红山各酋部落先民早有崇龙的观念。其次是方官成先生在《蒙古世者历史纲领》一书中多次记载“汉人的‘龙’字是从蒙古语言的‘ (lu)’语言过渡而成,是‘ (lu)’的音位”③。这也就是如上所说的又一证明。所以,龙自然地成为“中华第一龙”的故乡的货币纹理中的素材是无疑的,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隽永的象征,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富多彩的龙文化遗产。

  二、北方民族古币上的龙文化起源

  (一)龙纹铸币。根据史料记载,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铸币上就出现了龙纹。但是,我初步认为北方民族在铸币上最早启用龙纹的是契丹人。契丹族是鲜卑族的后裔。公元916年契丹族统一了大漠南北和东北地区,在赤峰市巴林左旗古称临潢府建立了辽国。辽从阿保机统一契丹之后,大约在天赞年间开始铸币。在货币上铸龙纹起到类似于“汉代通天神兽为沟通天、人、地三界的媒介”④的作用。也是“萨满文化”的主要特征⑤在厌胜钱上的反映。

  由此看来,厌胜钱本身就是钱币形式的吉利品或避邪品。自汉代,随着宗教艺术的发展和龙文化的盛行,龙就大踏步走进了钱币领域,北方民族铸币上的龙纹也百态纷呈。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钱币上的龙文化也绵延不断。

  (二)龙纹钞币。据《中国古钞图辑》记载,“中统元宝交钞”贰贯文省摹本图案(见图1)下有水纹,左右两侧云纹中各有一立龙图。⑥又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印造的“至元通行宝钞”贰贯上两侧有宝珠,其下有缠龙纹的花栏。⑦这就成为纸币上龙纹的最早“先声”,是持续流传的奇珍异葩,在中华艺术宝库闪耀出璀灿的神光异彩,增添了钞币龙文化晨曦的结晶,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把中国古钞票上的花纹采用龙的形象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是北方历代各少数民族在各类钱币(钞币)上的创举之一。这对明清两代造币艺术启发很大,以至龙的图案连绵不断地在钞票上盛行。到了近代,钱币使用龙纹,也曾一度重新出现。

  三、龙纹币的形状、重量和材质

  有龙凤和兽纹的铸币,从造型上来看,多数是圆形,有方孔之别。这些钱大小不等,品类尤繁,直径最大的为728厘米,最小的184厘米;最重的983克,最轻的39克。从材质上看,多数是赤铜、红铜,少量有黄铜、铁等。从钞币上看,有龙图案的特大的纸币是2358×1789厘米,钞币一般是竖长方形的多横长方形的多,横长方形的少,有彩绘和黑白之别。

  四、龙纹和龙字货币的名称及用途

  (一)龙纹铸钱。铸龙和龙凤图案的钱有:千秋万岁、龙凤呈祥、大泉五十、福寿康宁、泰和重宝、合家清吉、人中龙虎、从心忍耐等。还有十二生肖钱或面纹十二生肖。背龙凤或龟、鹤或鹿、马或北斗、龟、蛇图案的有: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或金玉满堂(老子道德经语)等。还有元代的龙凤通宝四字小平、折一、折二、折三钱。正如张端木所言:“此钱旧称命钱,有地支十二字,又有生肖形、生肖之说,始于淮南子,则此钱不必出于近世纪也,今此钱有一字者、两字者、四字者、十二辰全者,大小不等,品类尤繁。”⑧

  以上品类繁多形形色色的辽、金、元朝龙纹铸币,在古代时,一小部分是当时的流通币,在货物交换中起媒介作用;大部分是厌胜钱,又称压胜钱,包括吉语钱、供养钱、降魔钱、咒语钱、庙宇钱、筮(shi音适)卜钱、瘗(yi音益)钱之类。上述钱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用途:在宗教中,以祭献、巫术等方式祈祷主宰自然界的神灵来驱魔伏邪;在民间用于婚嫁压箱、垂帐、新娘贤婿互赠信物,是夫妻恩爱的象征;在祝福形式中,以祝颂家庭幸福或以祈求富贵、升官、发财、长寿,赋予吉祥的含义,或以大吉大利和祝人们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寓朝廷重臣、科场回魁首、独占鳌头之意;或以安居乐业和高官厚禄为贺辞,表示颐养天年,祈年丰民乐之意。压胜钱之类一般是少数民族政权所铸行的甚少,民间私铸的多。

  (二)龙纹钞币。从元代起,钞票上启用龙图案以来,印钞者不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进入明朝以来,尤其是到了清朝中叶末和民国时期最为广泛应用。除此而外,1937年11月20日成立的“蒙疆银行”发行的钞票和成吉思汗纪元七百三十九年十二月一日发行的“蒙古自治邦政府公裕债券”上都使用龙纹票上市流通。

  五、北方民族货币上龙图案的艺术风格

  对于龙纹的形状与称谓早在三国魏张捐撰《广雅》中有云:“有鳞甲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⑨其实历代记载北方民族贷币上的龙纹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多种多样,可谓百态纷呈。比如:依照龙自身的姿态来说有:蟠龙、腾龙、立龙、爬龙、升龙。依此细说,还可以分为正反向旋形龙,S字龙、乙字龙、∽形龙、双龙戏珠、双龙抢珠等多种运动神态,充分显示了民族审美创造的风采特色。依龙的形状来说有:蛇形龙、鳄形龙、兽形龙、单冠龙等等;依龙所附的外环境来说,有水龙、云龙、火龙以及配花卉龙等;依龙的数量说,有独龙、双龙、雄雌龙等。依不同的动物组合来看有:龙凤呈祥、男女美满、龙虎姻缘,龙雀鹿虎等。

  再从画家笔下描绘的龙身各部位观察,可分为以下几种:其龙头有大头、小头、秃头、头背长刺以及龙头正、侧、俯、仰之别;以其龙脸、龙须、龙鳞、龙尾、龙角以及其龙爪看有:三爪、四爪,五爪甚少(这可能与元代限定五爪为皇家专用有关系),又有长身龙、短身龙,异身龙等,全是身躯布满鳞纹的庞然大物。其龙嘴,正如画家常言“开口龙、闭口猫”,币上一般都是开口龙。据传,龙有吐珠之说,因此,凡是货币上的龙,绝大多数是龙戏珠、抢珠或吐珠的情景。

  综上所述,北方民族贷币上的龙图案,因有多种形态、多种类别而气韵磅礴,久而久之,龙便成为最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吉祥物被广泛运用。“秦汉时代是龙纹盛行、普及的时代。在此期间,不仅龙的形象趋于成熟,而且龙纹的运用也更为广泛”,⑩北方民族起初在铸币上应用的龙纹绘画简单,式样简陋,形状粗糙。(参见图1-3) 此后,龙的图案在纸币上出现时略有改观。如参见图4 其后发展到龙纹龙身丰满、粗壮威武、构图紧凑、层次分明、形态蜿蜒如生,气势非凡,各具特色。(参见图5-6)。

  还出现了龙纹风格独特的方孔钱(参见图7)。

  龙图案在纸币上蘸笔领域宽阔,更有机地、栩栩如生地形成了墨气淋漓,造型生动,气势雄壮的艺术形象。

  其实,如上龙纹,是人附会出来的东西。随着时间的延续,绵延不绝,龙纹或置于币面,或置于币背,或面背皆有,时间跨度大,成为货币上常见的代表性装饰之一。我国北方民族货币上的龙图案美不胜收,它为中国灿烂绚丽的货币文化增添了异彩纷呈的一笔,而且龙币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跨入艺术领域之后,颇受国内外各界爱好者、收藏家的青睐。

  总之,货币上的这些龙或则威严雄建,或则舒展飘逸,色彩斑斓栩然可爱,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成为深受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特殊物品。

  六、货币上的龙图案的内涵与寓意

  (一)厌胜、吉祥钱类。说中国是龙的故乡,那么近年来考古家认为最“原始”的龙的摇篮出现在北方的辽河地带,这当然对北方民族古钱币龙文化的探索,有一定的连贯和推动作用。厌胜钱龙是汉代仙化思想的具体表征。当时信徒以之供奉神灵。辽、金、元代北方民族厌胜钱等钱币中多使用龙纹,用意直接溶入中国传统的鬼神思想和巫术观念,将龙以神之使者以及吉祥瑞兽的身份出现。正如黑格尔所说:“只有艺术才是最早的对宗教观念的形象翻译。” 龙本身就是历代著名画家手下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这幸存下来的古北方民族创造的厌胜钱等古玩是政、教合一的兴办各类佛事活动的产物,这为我们提供了探索先民宗教观念的依据。说明:龙是最集中赋予了神化思想而出现在厌胜钱币中,使得厌胜钱类成为具有特殊宗教意义的载体,是反映当时地人们思想意识的产品,是迷信鬼神盛行时期出现的产物。中国原始宗教观念以龙、虎、鹿、鳄、蛇等猛兽为通天神兽,“道教中的神仙亦多以龙虎为坐骑”。据东晋葛洪(约283-343年)在《抱朴子内篇》中说:“无君者,大神仙之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虎,天下众仙皆录焉……。凡乘足乔(跷)道有三法:一曰龙足乔,二曰虎足乔,三曰鹿足乔” 。这种包含龙的文化现象,正与厌胜之类钱币使用者的特殊身份相符。因而厌胜钱之类上的龙的观念,可以说是中国古人附会成龙以来的传统观念的组成部分。龙纹也是中国古代阴阳五行思想在钱币上的深刻反映。龙凤同体即为阴阳交合,从而把龙凤同翔作为人丁兴旺的吉祥图案在货币上广为流行。龙凤纹彩斑斓,形体鲜活,配八卦图,使之具有阴阳调合的吉祥含义;币上有龙云纹,犹如下雨般使钱财布满人间,寄以“天下太平、求财求寿”的寓意;并含一本万利,顺风大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

  古人以龙等猛兽纹之类制作的厌胜钱、吉语钱、供养钱、咒语钱在宗教形式下多为兴云布雨、掌管福祸之神,或祈仕途亨通、多福多寿、安居乐业作为贺喜,或估人畜兴旺,五谷丰登之意。十二生肖用在厌胜钱上,就有了各种属相的人都具有官运长久,人丁兴旺、世世代代平安之意。以此可见,这些内容反映出人们通过通天神龙纹的压胜钱,在祈求神仙保估的同时,也祈望神仙保佑增加财富,能够过个富贵生活,能拥有更多的金钱。

  另外对面十二相,背上、下、左、右是四组人物,上一人乘龙的生肖钱,取义各属相之人均有考取功名的祝愿祝福之意和“穿上铸一人乘龙,当为状元及第图。其它三组各铸三人,均为‘进士三元’故事” 。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凡是北方民族的压胜钱,供养钱、冥钱、庙宇钱、佛藏钱等钱币上的龙纹含义均与崇尚神灵、祭祀祈祷祖先有关,是祭祀礼仪中使用的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反映,是为宗教、政治观念服务的。再说,先民登天使用的猛兽工具(钱币上反映)的幻想,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已成为现实,当代钱币上诸如“歼八Ⅱ飞机”、“火箭”、“卫星”等航空工具相继出现了,那古老的通天兽纹也渐渐地退出钱币舞台了。

  在《汉书·食货志》“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来于泉。”康代颜师古注说:“流行如泉也”, 一目了然地解释了称钱为泉的意义。现在的钱(泉)仪充当易物的媒介。各

  朝代各地龙纹钱内涵说法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相通的,龙纹钱所包含丰富的宗教、鬼神、祭祀内涵赋予其充当天、地、人三界货物交易媒介之职责;也表述龙纹钱像滚滚流泉惠及万物,是生财致富的象征。

  总之,货币上的龙纹,正如刘志雄先生所述:“我们纵览龙纹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为了观赏中国特有的精彩的龙纹艺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历代龙纹运用情况的了解,进一步弄清龙的内涵与含义,在发展中的变化,从而对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认识” 。笔者认为其论同样适合货币的龙,是与之相宜的评语。

  七、北方民族货币上的龙与文学、民俗文化

  北方民族的龙兽等图案的钱是整个货币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表现流通价值尺度和宗教、祭祀的同时,也浸入了民俗文化,逐渐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钱币龙文化。

  古时北方人每逢春节、元宵佳节,有把饰有龙凤图案的黄铜钱挂在宫灯上作配饰的习俗。人们形象地称这些称币叫“挂灯钱”。在鄂尔多斯近代蒙古牧民中,也有祷告龙王爷保佑人畜两旺、风调雨顺,干旱时惠施甘霖的习俗。祷毕,将面食制成的蛇缠青蛙连同龙纹压胜钱(或代用钱)一并投进湖淖中,表示敬送龙神,并在投掷地淋水,以求雨施惠。 这个习俗早在《太上洞渊请雨龙王经》中有“遇天旱或遭火灾,诵经召龙王,即可普降大雨。” 的记载。这正是“在古人的观念中,龙是一种能影响云雨流布的神兽,于是龙也就成了祈雨巫术中的主角。” 这种民风民俗流传相当广泛。

  在北方民俗中,人们在除夕,用龙盆装饭,饭上放置自做的钱串和元宝锭,便成了“财神进门”的摇钱树。如上所述,这些摇钱树叶上有龙,盆上还是龙,总是离不开龙文化的表现。

  综上所说,龙文化漫长丰富,自将龙文化引入北方民族货币之后,由经济、宗教领域扩展到政治、经济领域,最后在经济、文化艺术领域中大放光彩。以龙作为装饰的货币(当然包括厌胜等花钱)其龙图案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瑰宝,又使龙成为东方瑞兆的神物,展示了古代北方不同的部族的气质与审美观。到了近代清朝时,北方满族对龙文化的丰富尤其盛行发展,进一步宏扬了北方民族文化。这一切正如胡照华教授所说:“……由图腾崇拜趋于向祖神崇拜发展,集中反映了原始的上古时代自然文化向人文文化迈进的历史进程,同时也透露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信息” 是吻合的。不管怎样说,笔者认为:货币上的龙虽然成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物,但仍在货币上增添了审美情趣,使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我国北方各部族,自古以来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其中货币上的龙文化,其影响是深远的,它虽然出现在故乡,又“娘家”的北方地区,但不排斥中原地区发达文化,货币上的龙文化的发展与丰富与吸收中原文化是分不开的,它将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艺术、信仰、生活、风俗发挥长久的作用,使之成为气壮山河震憾民族灵魂的不朽之作,真可谓龙飞凤舞,萃于中华。

  注 释:

  ①② 胡照华:《中华神龙》,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

  ③泰亦·满昌:《红山玉龙》,《金钥匙》杂志(蒙文),2000年第一期。

  ④⑤⑨⑩ 刘志雄、杨静荣:《龙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⑥⑦ 内蒙古钱币研究会,《中国钱币》编辑部合编:《中国古钞图辑》,中国金融出版社,1987年。

  ⑧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

  何林:《民俗钱图说》,学苑出版社,2003年

  金永田:《辽朝有铁钱》,《内蒙古金融》,1987年钱币增刊。

  王新文:《钱眼里的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

  虹宝音:《中国钱币实用知识与元代货币》,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年。

  任继愈:《宗教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鄂前旗支行

首先关于龙的形象,最早是在原始社会。那个时候人们崇拜对的神物是熊,后来随着社会不断文明便产生了对海洋生物的认识,最常见的就是水蛇。再后来就出现了部落联盟,人们为了求得统一,便将这二物合成为龙,但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龙的形象,还加了其他动物的形象,这是人们对文化的一种创新的表现。

其次,我们知道中国处于亚洲地区本身缺乏水,农业社会对水的渴望,就有了龙王这一说法。

最后,你所展示的那幅壁画,显然是从建筑上拍摄的,这种最常见的在明清建筑当中,如果到过山西平遥古城的话,哪里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浮雕。但是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清晚期。因为那个时候民间还是对清政府有所信仰,所以建筑上当时出现了大规模建造房屋的场景,这种图案也是比较多的。

(龙虎纹镂空花钱)文图/刘春声泉友打电话给我,称因贷款买房,欲将一枚五鸡镂空钱和一枚龙虎镂空钱出让。这两枚钱年份品相俱佳。正好这枚龙虎镂空钱和原有的一枚龙虎恰好凑为一对,互为伯仲。目前资料所见镂空龙虎钱就这两个品种,如今都收齐了。收到钱的那天晚上,我将先后得到的两枚龙虎钱并列摆在桌案上,灯光下,古钱上的红斑绿锈荧荧闪烁。我凝视把玩良久,龙与虎,一个在天上称霸,一个在地上称王,古人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其首相对、尾相交,究竟要表示什么呢?以往,对于这类构图曾有过多种解释,如龙虎斗、龙虎对峙,等等,但都似是而非,我感觉都没有揭示出它们的本真面目。如果把它们放到中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来考察,或许能有所感悟。我将近年的有关学术观点简要归纳了一下,以试图揭示龙虎图案的真相:先说龙。上世纪80年代,位于河南濮阳的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遗存,其中距今6500多年的M45号墓中用蚌壳摆塑的人物与动物图案,蚌图分成3组。三组蚌塑中都有龙、虎图像,生动逼真,是中国迄今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时期龙虎图形。在龙虎墓中,虎除了与龙配合成为东西两宫星象外,在第二、第三组蚌塑图案中龙和虎都是一同出现的。因此龙和虎还有更重要的历史文化含义。对于濮阳西水坡遗址,很多学者认为墓主很可能就是伏羲氏太昊帝。上世纪1995年十月在濮阳举行的“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会议的《纪要》中也肯定:“墓主的身份非常高贵,很可能是古代某个具有极大权力的先王”,换句话说,这实际上肯定了墓主是一位帝王,而且不是一位普通的帝王。在那个远古时代的帝王只能是“百王先首”的伏羲帝了。还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伏羲所开创的万世伟业是融合了古代两大民族——崇虎的古西羌民族与崇龙的古东夷民族,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融合了两大文化系统——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包括其形成前的北辛文化和后李文化等),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因而比较全面的说法是中华民族是龙虎民族,中华文化是龙虎文化。先看看史料中关于龙与伏羲的部分记载,以说明龙与伏羲的密切关系。《左传�6�1昭公十七年》:“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杜预注:“有龙瑞,故以龙命官”。孔颖达疏:“太昊,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又疏云:“天文有大火、鹑火,即云春为大火,夏为鹑火”。这里所说的“大火”就是心宿二,东宫苍龙之心也,西人称为天蝎座α。意指春季日落或黄昏时,东宫苍龙之心即“大火”就出现在东方天空。“鹑火”是指南宫朱雀的中间三宿柳、星、张。《帝王纪世》也有相似的记载:“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册府元龟�6�1帝王部�6�1符瑞》载:“太昊伏羲氏受龙图,画八卦,有景龙之瑞”。《古今图书集成�6�1帝王部�6�1太昊伏羲氏本纪》引古《三坟书》:“命臣飞龙氏造六书,命臣潜龙氏作甲历,……因龙出而纪官,……命降龙氏倡率万民,命水龙氏平治水土,命火龙氏炮治器用,因居方而置城廓,天下之民号曰天皇太昊伏羲”。山东武粱祠的汉代伏羲女娲石刻画(约刻於147 年)侧有书曰:“伏羲仓精, 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此处之“仓精”就是苍龙。《礼记�6�1礼运》曰:“山出器车,河出马图”。郑玄注:“马图,龙马负图而出也”。孔颖达《疏》引《尚书中候�6�1握河纪》云:“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又云:“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河出龙图,洛出龟书”。张衡在《东京赋》中亦曰:“龙图授羲”。《易》既为伏羲因获“龙图”而创,自然龙在《易经》中就应占有突出的地位,故《易�6�1乾》曰:“初九,潜龙无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以上古籍所载都与西水坡遗址的考古发现相符。对于龙的“出身”,史书上多有记载,学界也有各种假说。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图腾说——认为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以闻一多先生为代表。假象说——以南北朝人沈麟士为代表,他对龙做如下概括:“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龙比君子之德也。”持此说的学者认为龙是古人对云、电等自然现象的畏惧而构想出来的。星象说——即东宫苍龙。以东汉许慎为代表,在他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解“龙”为“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已将龙与星象、历法联系起来了。鳄鱼说——以上各说都没有将龙与某种真实存在的动物联系起来。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是由形象到抽象,很难想象,远古人类在没有龙的具体形象概念之前就能在天上的星象中首先出现龙的形象。更难想象的是,在天空四宫星象中三宫:西宫之白虎,南宫之朱雀,北宫之玄武(龟、蛇)都有真实的动物作为其想象的基础,为什么独东宫苍龙无真实动物可本呢。不独让人费解,其实也应有所本,只是我们没有更深入地去探究。我倾向鳄鱼说,所以对有关的学术研究更为留意:鳄鱼说指的是中国的扬子鳄,扬子鳄与恐龙曾共同生活了一亿多年,至今在安徽仍有极少野生种群。《水经注》记载夏商朝以前的黄河流域“杂树交荫,云垂烟接”,曾是山清水秀植被丰富的地方,古气象学表明气候还相当温暖潮湿,因此生活着许多扬子鳄。由于扬子鳄狰狞的相貌,能在水中和陆地两栖生活的奇特习性以及经常半潜水中似隐似现的诡秘行踪,引发古人对它产生了既恐惧又敬畏的心理,所以在众人眼中具有威严和神秘感的动物——扬子鳄便成了主水神灵形象的必然选择对象。龙的幻化形象具有扬子鳄的全部基本特征:1、披满鳞甲的身躯;2、长颚大口和位于头顶的翘鼻;3、锋芒毕现的锥型尖牙;4大而圆的突起眼睛;5粗壮的长尾;6、强健的四肢和五指利爪;7、有横条纹的腹部。

为了弥补扬子鳄秃头尖尾有损神灵形象的缺陷,古人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力,给它添加了角、须、尾鳍以及把背部纵向排列的突起角质棘刺也变换成锯齿状背鳍,并拉长躯体以渲染气势,充实装饰效果,于是扬子鳄就被塑造成了传说中描绘的张牙舞爪、能腾云驾雾的龙形象了。虽然经过艺术夸张后,龙与现实中的扬子鳄有了许多不同之处,但对比之下,仍可看到扬子鳄——长颚、尖牙、披鳞、利爪等主要特征。

后来黄河流域由于人为破坏生态,刀耕火种,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恶化,气候变冷,适宜于暖湿环境的扬子鳄难以生存便逐渐绝迹了(现仅存于我国安徽省南部)。我读史记时看到古人记载在汉代时还经常看到有“猪婆龙”出没,“猪婆龙”即扬子鳄。

一、九龙壁是影壁,一种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折党的墙壁位于紫禁城壁长2947米,高359米,厚0459米。

二、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得到了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由中国人民赠送的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来临的21世纪。

鼎重15吨,三足双耳,腹略鼓,底浑圆,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

鼎内铸(zhù)有铭(míng)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座前为“世纪宝鼎”四个金文大字。鼎座后面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赠 一九九五年十月”。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zhàn),堪称宏伟杰作。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后来又发展成为一种礼器。中国成语中有“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之说,反映了鼎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鼎作为一种重要礼器,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chāng)盛的吉祥物。

这座世纪宝鼎,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之大成,熔(róng)古代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炉。它的整体结构(gòu)、艺术造型和纹饰配制,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联合国珍藏着世界各国赠送的礼品,各有意义。中国的这个宝鼎寓(yù)意更深。鼎志昌盛,龙兆吉祥。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联合国的美好祝愿,对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新世纪的希冀。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扩展资料:

大同九龙壁是全国最大的九龙壁,由426块特制的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长455米,高8米,厚202米。

壁面九条飞龙腾跃于山海之间,气势雄浑,金碧辉煌,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最大、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琉璃照壁。

照壁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一般建在大门内(内照壁)或外(外照壁)的屏蔽物,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另外还有“风水学”上的讲究。

龙壁只能用于皇宫、王府、庙宇门前,琉璃照壁也只限于皇宫和寺庙建筑。

大同九龙壁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邸照壁,明崇祯末年毁于兵火,唯九龙壁幸存。清代、民国曾予修缮。

1954年,因城市建设,依九龙壁原状向南迁移28米到现在这个位置。九龙壁结构整体使用了孔雀蓝、绿、正黄、中黄、浅黄、紫等色。

参考资料:

-世纪宝鼎

家里挂龙的画好不好

家里挂龙的画好不好,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代表着权利和威严。以下是我整理一些家里挂龙的画好不好的解说,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家里挂龙的画好不好1

龙画能随便在家挂吗:不能

家里是可以挂龙画的,只不过在家里挂龙画也很有讲究,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位,这样才能让龙画集天时地利发挥处最好的功效;其次要看看家里有什么属相和龙相冲,如果有相冲的话,最好在家里不要摆放龙画。

龙画摆放位置什么地方好 龙是古代皇帝的象征,面南而王,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最好是挂在北面墙上,客厅是不错的选择。

龙又分为青龙、金龙、红龙等。在悬挂龙的图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龙头向内,不可向外。向内属朝拜,向外属外奔之兆,即心向外跑。

2、龙不可放在虎的旁边,若放在虎的旁边,则主斗不完,家中大吵小闹不断。

3、龙的图案应悬挂在客厅或神厅佛堂之青龙方。

4、龙的图案不可以卷起来收藏,应挂出来为吉。

5、龙的头部及尾部应该用小圆红纸贴着,时间选在3、6、9日上午7~9点贴红纸为佳。

家里挂龙的画好不好2

1、 家里可以挂龙画吗。

家里是可以挂龙画的,只不过在家里挂龙画也很有讲究,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方位,这样才能让龙画集天时地利发挥处最好的功效;其次要看看家里有什么属相和龙相冲,如果有相冲的话,最好在家里不要摆放龙画。

2、 家里挂龙画的禁忌。

如果家里已经挂了龙画,那就不建议再挂其它画上去了,因为有龙画在已经可以镇压住外面不好的运势,同时还能把家里不好的运势给清出去。不过一旦挂了别的画之后很可能会把龙画的灵气给分掉,久而久之龙画也只能变得普通。

3、 什么属相的人家里挂龙画最好。

属龙、属蛇、属马的人家里摆放龙画是最好最有利的,他们的气运和龙画的运势是很相配的,家里挂了龙画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锦上添花。

4、 龙画摆放最佳位置

在摆放龙画的时候,龙头一定要朝里,这样寓意什么好事都可以跑进家里;如果朝外的'话就寓意着坏事会闯进门。

家里挂龙的画好不好3

首先,家中能不能挂龙呢龙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有着绝对的王者气质,很多人喜欢在家中放置一些龙的摆件,或者悬挂一些龙的画作。但是从家居风水上来看,并不建议人们在家中悬挂龙的画作,摆放龙的摆件。

一方面是因为龙的气场强大,属于上古的神兽,是一个民族的图腾,一般家庭是震慑不住龙的这种强大威力的。如果作为吉祥物进行悬挂、摆放,主人不能驾驭它们,那么它们的就会发作。导致主人被龙奴役,运势上自然而然就会下跌,甚至会带来灾害。另一方面,龙作为一种招财旺运的吉祥物,摆放在家中虽然可以招来财富,但是这份财富,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如果无法驾驭这份财富,最终不仅会把财富无意义的消耗掉,还会影响自身平稳的财运。

因此,我们在家居中并不建议悬挂龙。不过如果自身的生肖属相是龙,而且命中自带富贵和王者气度,自身的运势就很旺,个性也很强,那么在家中摆放龙的吉祥物,或者悬挂龙都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本主可以震慑的住龙的威力,那么龙就会为本主带来无尽的福气和财富。

第二,悬挂龙有什么讲究吗如果非常喜欢龙作为家居装饰物,本身也可以驾驭龙,那么在悬挂龙画的时候,一是要注意画作的方向。龙头不能朝外,龙头代表着财富,如果龙头朝外,那么就意味着财富外流。不仅悬挂龙不会招来财运,还会把自身的财运送到外面,导致破财的情况发生。

二是要注意悬挂面部表情和善的龙,面部过分狰狞的龙属于凶龙,虽然它们的能力非凡,但是寓意却不佳。这样的龙不会为家庭带来稳定和谐,只会让运势出现大的波动。可以给予本主一些机会,但这些机会都有很大的风险,即便能力超群的人也无法驾驭,因此不可以选择这样的龙挂在家里。

三是注意悬挂龙的颜色。一般而言,家庭选择的龙的画作,是建议红色**为主的喜庆色,禁忌选择深黑色的龙,因为这样的龙代表着凶残和不祥。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他们喜欢追求刺激和视觉效果,认为这样的龙很炫酷。但是长期让这样的画作影响家庭风水,家庭的气场就会充满戾气,家庭氛围变得不和谐。家人之间难以互相理解,误会频生,对家人的健康运势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道汉景文思,仕永庭兴彦,祖宗高明照,宣学自芳显,云腾开泰运,雨化兆昌期,盛达鸿勤业。传家泽远垂,修齐绵统绪,群议续前规,翰彩辉如许廉。

龙姓出自御龙氏、舜臣纳言龙。龙姓望出天水,出自御龙氏。《姓纂》及广韵等书均有记载。另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其名龙为氏。

龙姓出自偃姓,春秋时江淮之间有群舒国,皆偃姓。是舒国遗民与其他各偃姓国遗民合建,其中有舒龙国。另出土墓葬有春秋时期樊夫人龙嬴墓。后舒龙国灭于楚国。舒龙国在汉朝为龙舒县(今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

分布:

当代龙姓的人口约280万,为全国第八十五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8%。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江西、安徽、海南等南方各省。

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海南、江西、安徽等地是汉族龙姓的主要分布地,此外,山东、江苏、天津、河北、河南、东北三省、山西、贵州、陕甘等地以及港、澳、台皆有分布。海外部分,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龙氏公会(多是海南省迁入)。

湖南湘西、贵州黔东南、重庆渝东南、湖北鄂西南等地,因明、清改土归流亦产生部分少数民族的龙姓。

龙姓的家谱文献

江西万载龙氏族谱,(清)龙学川等纂修,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另有一部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