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人习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3收藏

蓬莱人习俗,第1张

农民习俗

蓬莱县农民素有勤劳耕作、节俭持家之风。旧时,农民家庭一般是男人从事田间劳动,妇女料理家务。建国后,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务农、务工、经商,同男人一样。

农民一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大忙季节,亦“起五更,拉半夜”,早、午饭由妇女或儿童送到田间地头。田间劳动,一般早饭前不休息,上午休息一次,下午休息两次,即“一气儿朝饭两气儿晌,三气儿晚饭不用讲”。

秋后收获的玉米多挂于屋檐下或树杈上晾晒;地瓜多储藏于旱井内。旱井俗称“地瓜井”,即在较干燥的地方挖一丈余深的竖井,井底侧面挖2~3个横洞,地瓜储于横洞之内。大白菜、萝卜多是挖坑土埋储藏。

旧时,农家一般在秋收秋种结束后,将豆秸、花生秸、地瓜蔓等用铡刀铡碎,垛于场院上,或堆于闲房内,俗称“铡场”。全家人吃一顿面条,称吃“铡场面”,标志一年辛勤劳作基本结束,“地了场光”,进入农闲季节。

旧时农家尚有祈求人畜兴旺、庄稼丰收之俗。腊月三十日落前,在自家粪堆上栽高粱秸、谷秸,顶端挂以“纸锞”,称之“栽谷”(种庄稼);正月初一日出前将高粱秸、谷秸就地放倒焚烧,称“杀谷”(收庄稼),象征全年五谷丰登。正月初一至初十,每日象征一样事物:一鸡、二狗、三猫、四兔、五猪、六羊、七人、八谷、九如(取“天保九如”、“福寿延绵”之意)、十成(取十成丰收之意)。以每日天气晴阴,预卜人畜是否兴旺,庄稼是否丰收。正月二十一为小麦生日,中午吃面条。此日天气晴朗,象征当年小麦丰收,俗语“小麦成和秕,单看正月二十一”。清明节这天,农家有给牲口吃高粱米饭的习俗,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

渔民习俗

沿海渔民有供奉龙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节日和出海前,摆设供品,点香烧纸,祈求平安。

新船下坞,船主择“黄道吉日”,船头披彩,船桅挂红旗,设供品,点蜡烛,焚香纸,鸣鞭炮,行大礼。船主用朱砂笔为新船点睛、开光。高呼“波静风顺”、“百事大吉”,送船入海。

出海捕鱼前,举行祭祀,鸣鞭炮,焚香烧纸,敲锣打鼓,祈求平安。每逢初一、十五,渔民家属于海边为亲人祈祷、祝福。渔船满载归来时,于船桅挂“布挑子”,向乡亲报喜,乡亲们上船祝贺。

称谓习俗

曾祖父称老爷爷,曾祖母称老奶奶、老太太。祖父称爷爷,祖母称奶奶;外祖父称姥爷,外祖母称姥姥、姥娘。父亲称爹爹、爸爸,母亲称娘、妈妈;岳父母称丈人、丈母娘(当面称呼随妻);公婆称公公、婆婆(当面称呼随夫);伯父称伯伯、大爷、大爹,伯母称大娘、大妈;叔父称叔叔,叔母称婶子;舅父称舅舅,舅母称舅妈、妗母;姑丈称姑父,姑母称姑姑;姨丈称姨父,姨母称姨;义父称干爹、亲爹,义母称干妈、干娘、亲娘。兄称哥哥,兄妻称嫂子;弟称弟弟,弟妻称弟妹、弟媳;姐称姐姐,姐丈称姐夫;妹称妹妹,妹丈称妹夫;夫兄、弟称大伯子、小叔子(当面称呼随夫);妯娌之间互称嫂子、妹妹;夫姐、妹称大姑子、小姑子(当面称呼随夫);妻兄、弟称舅子;妻姐、妹称大姨子、小姨子,妻姐丈、妹丈称连襟(当面称呼随妻);叔、伯、姑、舅、姨的子女之间分别称叔伯、姑舅、两姨弟兄、姊妹(当面称哥、弟、姐、妹)。对父辈友人,称伯伯、叔叔、姨。生人相见,称先生、师傅,或大爷、大娘、大哥、大姐、同志。

嫁定婚

定婚:旧时,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媒人提亲,父母依照门当户对、属相不克、岁数相仿等条件,合乎心意即许亲。许亲后,媒人持男方彩礼送交女方家中,即为定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后,包办婚姻废除,多为媒人提亲,男女择日会面(称“打对面”),双方同意后,由媒人将男方彩礼送交女家,即为定婚(亦称“定亲”)。自由恋爱者,男方择日设宴请女方到家,并赠送礼品予女方,即为正式定婚。定婚之日起,男女双方均正式称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

彩礼:为男方送给女方的定婚礼品。彩礼多少,一般根据家庭生活条件及当地习俗而定,富家量多质高,贫家量少质次。建国前,大部分是一套衣料、两双袜子、一个包袱皮、首饰、胭脂等。建国后,数量逐渐增多,质量逐渐提高,一般是两套衣料、两双袜子、一双皮鞋、外加101元钱,意为“百里挑一”。80年代有送1001元、10001元者,意为“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结婚:旧时结婚,俗称“将(娶)媳妇”。结婚前择定喜日。喜日前一天,男家派族人到女家送礼品及化妆品,名曰“催装”。喜日晨或前一二日,男家差人到女家抬取嫁妆,俗称“抬喜盒”。喜日,男家亲朋前来祝贺,俗称“喝喜酒”,并赠钱,称“上人情钱”(人情钱给户主)、“赏钱”(赏钱给新娘)。家中及迎亲必经之路沿途张贴红“喜”字,从家中直贴至村头。门上贴大红双“喜”,挂彩红。早饭后,新郎由本族两男(俗称“毡迎客”或“架毡的”)陪同,乘花轿,吹鼓手奏乐前导,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娘在家中梳妆等候,花轿至门,女家迎新郎入,奠于祖堂,拜见新娘亲长,宴少顷,先出乘轿,新娘以红绸蒙面,由其兄长搀扶进另一轿,由同辈男女各二人(俗称“送亲客”)陪同,随同新郎到男家。途中如遇庙宇、井、怪石等,“毡迎客”则抖开红毡遮挡之,谓之“避邪”。新娘上轿之前,女家差一儿童,持红布裹着的方盘,盘上整齐地摆着核桃大的生水饺,先一步送至新郎家(俗称“送小饭”),煮熟,等候花轿到来。花轿至男家村头落轿,由新郎的本族长辈在新娘轿顶扣一筛子,然后起轿,绕村街一周后到新郎门前落轿,两名女迎客(俗称“搀媳妇的”)至新娘轿前,给新娘喂饭,然后搀扶出轿。轿前放一马鞍,马鞍上放用红纸包裹的粘糕少许,新娘踩马鞍下轿,在“搀媳妇的”搀扶下(南部山区外加由新郎扯着红绸带拉着新娘)踩着“毡迎客”铺下的红毡(南部山区铺高粱秸皮编的“折子”)至院内,新郎、新娘面向天地牌位叩拜,名曰“拜天地”;再至堂屋,拜祖先,拜父母;然后送入洞房,新郎、新娘同吃“小饭水饺”,喝合婚酒,新娘开始“坐床”。新郎仍由“毡迎客”陪同,返回新娘家(称“回亲”),新娘家只宴请姑舅亲戚及本族长者,新郎一一相认,宴后返回自家。新郎家中,中午大宴宾客。新娘一席设在堂屋正中,新娘坐于上座特备的罗圈椅上,由新郎的女性长辈、媒人、女迎客、女送客等相陪。晚上,村中好凑热闹者纷纷前往“闹洞房”。“闹洞房”者年轻人居多,亦有年长者,俗语谓“三日之内无大小”。翌日或间日,新娘家中差人将新娘接回娘家,名曰“搬九”,上午即送回,同时新娘的父辈兄弟同到新郎家,名曰“会亲家”,新郎家盛宴款待。南部山区“搬九”系新郎、新娘同去女家,女家中午设宴款待,下午返回。

建国后,结婚坐轿、请吹鼓手、拜天地等习俗渐废。50年代,迎亲多用“轿车”(牲畜拉的大车,上装彩棚);60年代多用自行车;70年代多用拖拉机;80年代开始用面包车、小轿车。亦有旅行结婚和举行集体婚礼者。

嫁妆:因生活水平差异,嫁妆的数量和质量差别较大,富者量多质高,贫者量少质次。旧时,一般陪嫁品为柜、箱、匣几、桌、椅、钟表、镜子、被、褥、枕头等。建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嫁妆档次越来越高。70年代主要有立柜、五斗橱、写字台、自行车、缝纫机、梳妆台、折叠椅等,被褥面料多为绸缎。80年代中后期,嫁妆中收录机、电视机、电风扇、电冰箱等高档品已屡见不鲜。

谢媒:完婚后,婚者赠猪头、酒等礼品予媒人,以示酬谢。

天后宫庙会

正月十六相传正月十六是天后(海神娘娘)的生辰,蓬莱人民(特别是北部沿海农村)当作节日庆祝。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往丹崖山天后宫,进香膜拜、求签许愿、捐香火钱。各地农村纷纷组织戏班、秧歌队到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上献演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多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在阁下广场购买个人喜爱的小商品,直至尽兴而还。这一习俗沿袭至今。

渔灯节

系流行于县内山后初家、山后陈家、山后李家、山后顾家、沙窝孙家、芦洋6个渔村的节日。节期各不相同:山后初家、沙窝孙家、山后李家为正月十三,山后陈家、山后顾家、芦洋为正月十四。届时,渔民纷纷给龙王庙送灯、上供、祈求出海平安和渔业丰收。建国后龙王庙渐废,改为设供祭船、送渔灯、放鞭炮,近年又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民间禁忌

春节饺子煮破皮,忌说“破了”、“碎了”,要说“挣了”。馒头蒸裂了,忌说“裂了”,要说“笑了”。百岁老人忌说实际年岁,总说九十九岁。老年人去世忌说“死”,应说“老了”。中年人报年龄忌说“41”岁。

冬至忌推磨(磨面),腊八忌碾米,春节忌说不吉利话,俗语“冬不推、腊不轧(读ya,即碾米),大年五更少说话”。

春节期间(“接神”至“送神”之间)忌扫炕、扫地、往屋外倒水及杂物,忌借钱,忌打、骂孩子;戴重孝者忌拜年。

已婚妇女忌在娘家过春节,忌看娘家的家谱,忌在娘家过元宵节,忌在娘家生孩子。孕妇忌看死尸,忌探望产妇。

吃饭忌筷子放在碗上,忌翻扣碗、盘,忌反手添水、添饭。客人忌翻鱼。店铺算盘忌翻过来置放。青年忌喝瓶底酒。

探望病人忌下午和晚上。借用别家药壶煎药,用后忌送。死于外者尸体忌进宅,须停于门外。建房忌火日,忌子午向,街门忌冲沟、冲窗,忌四面是路。未建东厢房,忌建西厢房。西厢房忌大于东厢房。院内东侧忌建平(顶)房,西侧忌搭“厦子”,俗语“东不平,西不厦”。

渔民忌说“翻”、“扣”、“完”、“没有”、“老”等词语。“翻过来”说成“划过来”或“转过来”;称“帆”为“篷”;“完了”、“没有了”说成“满了”;“老”字是对鲸鱼的尊称,在船上喊人不能叫“老×”。勺子不得扣于锅内,一切器皿不能扣放。不能在船头小便,忌妇女跨越船头、网具。

建国后,带有迷信色彩的禁忌多被摒弃。

方言土语

蓬莱的方言土语十分丰富,都有其鲜明的特点,表现了滨海人民淳朴爽朗的性格。

方言土语中双音节的形容词较多。如:胖叫大胖,瘦叫精瘦,高叫老高,细叫尖细,大叫老大,小叫不点,硬叫顶硬,软叫稀软,稀叫流稀,稠叫挺厚,俊叫葱俊,丑叫劣丑,黑叫墨黑,亮叫铮亮,白叫乔白,青叫显青,红叫赤红,紫叫血紫,黄叫焦黄,绿叫秸绿,蓝叫娇蓝,甜叫实甜,苦叫裂苦,酸叫焦酸,涩叫巴涩,咸叫生咸,辣叫斯辣,腥叫乔腥,香叫喷香,臭叫松臭,臊叫乔臊,痒叫刺弄,突然叫冷不丁,吝啬叫小器或抠,没本事叫熊,聪明叫精,心眼多叫一肚子猴,不怎么样叫二五眼,奉承叫舔腚,儿女不孝叫生分,放赖叫撒泼,等等。

名词、动词也有许多,如:男孩叫小厮,女孩叫闺女,馒头叫饽饽,稀饭叫米汤,米饭叫干饭,村叫疃,高梁叫胡黍,玉米叫苞米,花生叫长果,上午叫头晌,下午叫下晌,中午叫晌午,早晨叫晨早,吃叫歹,喝叫哈,咸菜叫瓜唧,贺新居叫温锅或踩院子,订婚叫压亲,结婚叫张媳妇,拿叫撼,修理叫扎古,怎么了叫那么来,劝叫哄颂等等。

以上例举的,只是蓬莱方言土语中的一部分,只这一点,足见蓬莱方言土语的丰厚。友朋远方来,若能用方言土语与蓬莱人交谈,蓬莱人会感到很亲切。

每年的年初日下午,各个家族就开始会集到族长家,各家还带去自己拿手的好菜和酒食。在一个大桌子或床上,摆上家族所有故去人的名讳,正面墙上还要挂上“家堂”——家族谱系图,繁简不一,形式各异。有的也不挂谱系图,挂其他有意义的祖上流传下来的东西,然后在族长的率领下,到门外拈香三举,然后按辈分在神位前磕头,这就算请来了。此后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家族的各户要在吃饭特别是下饺子的时候,送来家堂供奉先人。

凡是一姓的、一个家谱的,都要到不同的家堂去拜。初一下午,大家补充点睡眠之后,就纷纷聚集到族长家,把请来的先人再送走。大约2点半开始,村里就鞭炮声不断,一直持续近两个小时。至此,一年的拜家堂的仪式算是结束了。拜家堂在部分农村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拜年内容。

清朝皇帝吃饭是极讲究的,不仅有最高的伙食标准、高大上的餐具,还有用膳时的摆谱和术语,更有不能让外人知晓的饮食偏好,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皇帝拥有高水平且庞大的御膳房团队。

皇帝用膳时间

清皇室源起于东北满族,因此在饮食上沿袭了东北满族的饮食习惯,每天只吃两顿正餐,称为早膳和晚膳。早膳一般在早上六点至八点半进行,晚膳在十二点至下午两点进行,夏秋两季则提早一个小时。两顿正餐之后,各加一顿小吃,时间不固定,如果皇帝临时想吃什么,就随时传人送上。

皇帝用膳术语

皇帝吃饭自有专门的术语。管饭叫“膳”,吃饭叫“用膳”或“进膳”,开饭叫“传膳”,厨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饭的时候——并无固定时间,完全由皇帝自己决定——我吩咐一声“传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监便照样向守在养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监说一声“传膳!”,这样,“传膳”的号令一路下去,,直传进御膳房。几十名太监的“传膳”大队,直奔养心殿。

皇帝御膳房团队

按照清宫规制,宫中的膳食机构内内务府和光禄寺,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内务府下面的御茶膳房负责,官厨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两处太监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设荤局、素局、挂炉局、点心局和饭局。各种宴会则由光禄寺的礼部和礼部精膳清吏司和御茶膳房共同承办。御茶膳房包括膳房、茶房和清茶房,其中膳房设总领三人,承应长二人,承应人十五人,庖长三人,庖人二十人;御茶房和清茶房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此外还有太监一百五六十人。皇帝每天的膳食先由御茶膳房官员开列出膳单,经内务府主管大臣审阅、备案后,才能烹饪制作。

皇帝用膳排场

所谓的“摆谱”,不是东北人的摆家谱,而是摆菜谱。清朝标准御膳,每顿饭有120道菜,要摆三张大桌。此外还有主食、点心、果品等。后来,有的皇帝觉得这样太浪费,菜谱变少,120道减为64道;慈禧太后的老公奕詝当皇帝时的咸丰年间,又减为32道;奕詝死后,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再减为24道。

慈安太后死后,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又摆起了谱,恢复了每顿饭百道大菜的老规矩,一顿饭少说要花200两银子。皇帝吃饭时摆谱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每道菜名叫什么,掌勺的大厨是谁,在盘子边都要标得一清二楚。这样一是保证饭菜的质量,显掌勺的手艺;二是万一饭菜出了质量问题,比如有毒,追究起来也方便。

皇帝御膳餐具

皇帝的餐具也是有讲究的,以金银器为主,即使是陶瓷制品,也是上好的质地。其中,金质碗、碟、盘等器皿最能显示皇家的气派,故而皇家都喜欢“金饭碗儿”。如果改用其他质地的器皿盛饭菜,会惹主子生气的。

如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记载,当天乾隆帝使用的餐具是: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镶牙箸1双、银西洋热水锅2口、有盖银热锅23口、有盖小银热锅6口、无盖银热锅10口、银锅1口、银锅盖1个、银饭罐4件、有盖银桃子6件、银镟子4件、有盖银暖碗24件、银盖碗6件、银钟盖5件、银錾花碗盖2件、银匙2件、银羹匙13件、半边黑漆葫芦1个、内盛银碗6件、银桶1件、内盛金镶牙箸2双、银匙2件、乌木筷10双、高丽布3块、白纺丝1块、黑漆葫芦1个、内盛皮7寸碗2件、皮5寸碗2件、银镶里皮茶碗10件、银镶里5寸无分皮碗1件、银镶里罄口3寸6分皮碗9件、银镶里3寸皮碗22件、银镶里皮碟10件、银镶里皮套杯6件、皮3寸5分碟10件、汉玉镶嵌紫檀银羹匙、商丝银匙、商丝银叉子2件、商丝银筷2双、银镶里葫芦碗48件、银镶红彩漆碗16件。

黄釉是皇权等级的象征

清中期外黄釉内青花团龙改碗一对

黄地粉彩八吉祥缠枝花卉纹盘

清乾隆黄地素三彩龙凤花卉纹盘(一对)

但是同为宫廷用具,为什么有的是全黄?有的只有一点黄?全黄釉的,为皇帝、皇后、皇太后专用。外黄釉内白釉盘,则是皇贵妃用的。黄地素三彩花卉云龙纹盘,是康熙的贵妃、妃子们用的,青花地黄彩云龙纹碗,是妃嫔们用的。”据了解,在清代,黄釉的多少标志着使用者身份的高低,由全黄釉到以黄釉为地,再到黄釉作彩,及至没有**,等级规定非常严明,不得簪越。

皇帝们吃剩的骨头、鱼刺吐在哪里?

黄地粉彩描金福寿无疆纹渣斗

雍正使用过的炉钧釉渣斗,这个渣斗通身深蓝色,腹部鼓鼓囊囊的,看起来有点像被压扁的小痰盂。这是清代皇帝、妃子们专用的“垃圾篓”。“你看这个渣斗,看起来很小,也很精巧,现在几乎找不到了。”据了解,皇帝、妃子们将渣斗放在桌上,吃剩的食物渣滓就吐在里面。明清两代的渣斗也被放在床边和几案上,用来放微小的废弃物,后来用途渐渐拓宽,材质也日渐多样起来。

清顺治皇帝御制《端敬皇后行状》中透露了当初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她“癖嗜奢侈”,“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

慈禧喝茶视季节选盖碗

晚清民国万寿无疆粉彩盖碗

喝茶是清代皇帝们都喜欢的。据说,乾隆一天早中晚要喝三趟茶,定时定量,从不间断。而乾隆之子嘉庆皇帝也是一个爱茶的主,嘉庆用的盖碗上还有他亲自题的诗。

清雍正青花加彩描金花卉纹压手杯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令花卉纹杯

清代皇宫中的茶托多是金、银、铜胎烧制的,制成圆形、荷叶形、莲瓣形、元宝形等。1862~1874年,慈禧太后用茶具到了极致,她饮茶视季节选用盖碗,冬季饮茉(蟹)莉(蟹)花茶时,用黄地白里万寿无疆瓷盖碗,这种碗胎薄如纸,瓷面光洁均匀,造型纤秀精巧,纹饰五彩缤纷。到了夏季,慈禧太后喜欢用白玉金盖碗泡金银花茶,碗以羊脂白玉琢成,盖为黄金四层塔状,淡淡的茶汤与白玉、黄金相互映衬,显得清晰明快、清爽宜人,衬托出品饮者的高贵身份。”

酒,在清代皇宫中也是不可少的。

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12件)

康熙年间烧制的青花十二月花卉纹杯。花卉杯共有12件,每一个杯子上都有不同的花纹,一月份是水仙花,二月是迎春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也叫十二月花神杯,杯的一面是花纹,另一面则配了对应的唐诗。杯底还写着:大清康熙年制。

清帝御膳内容

按规矩,清帝每日的伙食标准是:盘肉22斤,汤肉5斤,猪油1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萝卜、水萝卜和胡萝卜共60个,包瓜、冬瓜各1个,苤蓝、干闭蕹菜各5个(每个6斤),葱6斤,玉泉酒4两,甜酱和清酱各3斤,醋2斤。早、晚随膳饽饽8盘,每盘30个,另外御茶房为皇帝准备的例用乳牛50头,每头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叶75包。

清代饮食集大成者非满汉全席莫数,主要大菜有五十六种之多。

清中期外黄釉内青花团龙改碗一对1

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

燕窝鸡丝汤、海参烩猪筋、鲜蛏萝卜丝汤、海带猪肚丝羹、鲍鱼烩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蚌蟹羹、麻姑煨鸡,辘辘锤、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

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

鲫鱼舌烩熊掌、米糟猩唇、烩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拌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

清宣统官窑黄地粉彩描金福寿万年纹碗

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

炖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假斑鱼肝、糟蒸鲥鱼、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茧儿羹

第四份:毛血盘十件

獾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挂炉走油鹅、挂炉鸽(月霍)、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蒸猪羊肉、白蒸小猪子、白蒸小羊子、白蒸鸡仔、白蒸鸭仔、白蒸鹅仔、白面饽饽、梅花包子、什锦火烧。

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份

小菜碟二十件、枯果、鲜果。

皇帝传膳方式

皇帝平时用膳的地点不固定,大多在寝宫的东、西间或办事场所。用膳时,东西两边不得走人,上菜的人全部走中间南门,东西两边是给皇帝留用的,因为皇帝要坐东朝西用膳。膳房太监负责摆好膳桌,铺上桌单,开膳时间一到,侍卫便通知御膳房将膳食送上,这叫“传膳”。然后,太监们便手捧红色漆盒排着队进来,将各种菜肴、饭点、汤羹等迅速端上餐桌,按照规定位置摆放好,无关人员一一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监。这时,皇帝在太监簇拥下步入膳桌入座,准备用膳,四名太监垂手立于皇帝身后,一名年长的侍膳太监则站在一旁,负责给皇帝布菜。膳桌一般用三张桌子南北向拼成,中间一张桌子供皇帝进膳用,主要摆放几只时令鲜菜和水果等。在膳桌旁边还另设一几案,以备皇帝赏赐,皇帝觉得哪道菜特别可口,说声“赏”,这道菜便会被放到几案上,,待会儿放入配有开水加温的食盒内,送到被赏赐的官员府中或妃嫔宫中。

皇帝用膳规矩

皇帝用膳前,会有待膳太监先在每道菜上放一块试毒牌,查看变色不变色,以检验饭菜是否有毒或变质,还有就是检查各菜所用的原料配合在一起会否产生毒素反应。试毒牌是一种银制的半寸宽、三寸长的小牌子,据说如果饭菜中含毒,银牌就会变色,如果变色皇帝是绝对不会食用的,以防止中毒,甚至还会追究厨师的责任,弄不好就要杀头。用试毒牌检验过之后,太监再亲口将每道菜尝一口,谓之“尝膳”。验证无误后,皇帝才示意待膳太监将自己喜欢吃的菜点盛至碗中,开始享用。

皇帝吃饭有个“吃菜不许过三匙”的规矩,无论什么菜,都不能连吃三口,吃过三口的菜立即撤下。因为皇上爱吃不爱吃的,都不能让外人知道。皇上用膳时,眼睛看了哪个菜,旁边的太监就会将菜朝挪到皇上够的着的地方,用羹匙舀进布碟。如皇帝说句“这菜不错”,太监再舀一次后,边将这菜往后挪。假如连吃了三口,太监头就会喊一:“撤”。此后十天半月就不会再有这道菜。

皇帝吃独食规矩

皇帝大多是一个人吃饭,没有旨意任何人不得与皇帝共餐。皇太后及妃嫔,一般在其宫里用膳。皇帝吃不完的饭菜,会赏赐给妃嫔、皇子公主及大臣们。随时剩饭剩菜,但毕竟是皇帝吃剩下的,能得赏赐,则是莫大的荣幸。据说,乾隆爷晚年喜食鱼,据案载,乾隆四十六年十月二十一至十月三十日十天里,就吃了豆豉鱼二次,葱椒鱼四次,红烧鱼三次,浇汁鱼一次。

清朝皇室偏爱鸭

清朝的皇帝和后妃喜欢吃鸭子,每餐饭少不了鸭子,是有记载的。如乾隆爷的早膳里就有酒炖鸭子、托汤鸭子、清蒸鸭子,慈禧太后日常御膳谱里有焖蒸鸭子、清炖鸭子、烤鸭,鸭舌、鸭掌、鸭肝、鸭肠等等,老太太都爱吃。因为慈禧爱吃鸭子,小德张便因一道“烩鸭条”交了好运。据说小德张能炒几样慈禧爱的烩鸭条、炒干兰豆腐、炒胡萝卜酱、炒黄瓜酱等几样菜,慈禧就让他任了“寿膳房”掌案。据清档记载,皇帝每天份例是:盘肉22斤,汤肉5斤,羊2只,鸡5只,鸭3只等等,一天三只鸭子的招呼,可见爱鸭的程度。至于原因,可能是鸭肉清火平气和健脾开胃的缘故。

皇帝的一天

根据对清宫档案研究,清代皇帝在宫中的日常生活是很有规律的,除国朝大典外,一般的情况是:

清康熙 黄地素三彩双龙戏珠折沿盘

1上午 5:00——7:00左右起床、请安、早读;

2上午7:00——9:30早膳;

3上午9:30——11:00上朝理政,办理公务;

4上午11:00——下午2:30午休、用膳;

5下午2:30——5:00看书学习、吟诗绘画或由妃嫔陪同看戏、听乐等娱乐;

6下午5:00—9:00晚点或酒膳,然后就寝。

问题一:Word如何做家谱世系图 以word 2007为例,方法如下:

1、依次单击“插入”、插图框中的“SmartArt”,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层次结构”、在右边出现的“组织结构图”中选中竖排或横排的结构图例,双击出现的“文本”,填写家谱姓氏辈份等信息。

2、家族人丁兴旺的可以在不同的辈份(行或列)添加多个文本,具体方法是点击想要添加位置附近文本框,在菜单栏中点击“添加形状”,在子菜单中选择在后、前、上、下添加即可。

3、页面布局可以设置为横板,纸张设置大些,因为家谱人员太多,一张A3横板往往都写不下。

问题二:家谱图的如何绘制家谱图 在一般心理咨询中,通常家谱图由咨询员绘制,也可以是咨询员与来访者一起绘制,这取决于咨询员使用家谱图的目的。如果咨询员使用家谱图只是为了自己对来访者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只需自行绘制;如果咨询员希望与来访者一起利用家谱图探讨来访者的问题,那么最好由咨询员和来访者一起绘制家谱图,这样不但可以促进来访者的投入,还能让来访者自己从家谱图中得到一些顿悟。家谱图的绘制都是从基本家谱图开始的。先要用基本符号画出来访者的基本家庭结构。通常是先画来访者及其父母或者子女两代人的家庭,接着是目前一起居住的家庭及其成员然后再加入祖父母及父母的兄弟姐妹。画完家谱图的基本框架之后,在此基础上添加其它有关家庭的信息。家庭信息的收集是通过访谈的形式完成的。信息收集具体内容的多少和广泛程度由使用家谱图的目的和咨询的目标确定。第三步是在家谱图上描绘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的特征可以是家庭成员自己叙述的,也可以是咨询员自己观察的。

问题三:家谱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可以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进行绘制。使用方法和word类似 在word中可以考虑采用“组织机构图”的绘制方法。也可以用PS,参考→_→jingyanbaidu/3

问题四:家谱图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电脑制作家谱 画世系图 word 二00漆例: 依单击插入、插图框SmartArt现框选择层结构、右边现组织结构图选竖排或横排结构图例双击现文本填写家谱姓氏辈份等信息 家族丁兴旺同辈份(行或列)添加文本具体点击想要添加位置附近文本框菜单栏点击添加形状菜单选择、前、、添加即 页面布局设置横板纸张设置些家谱员太张A三横板往往都写

问题五:家谱图怎么画 一张大纸树状图,或者Excel表格 合并单元格!

问题六:家谱示意图怎么做谢谢! 第一位高祖然后是上祖直至现代祖孙三代画成树枝状,每个家族一支,相关亲戚连枝都连在一起就是整个家谱图。自己编制吧。

问题七:怎么制作家谱 按辈分来

问题八:如何制作家谱图 从一世祖起,注明生多少子,娶多少老供,如果是写自己的直系家谱,就是简明点就行,其他只写名字,笔头转向自己的直系来写吧

问题九:如何制作家谱? 家谱一般分为欧式(欧阳修)和苏式(苏东坡)两种。

欧式很简单,每一页都先分成55的表格。表格中,上一行是下一行的父辈,其中父亲正下方的那个必定是该人的长子。同一行中,右边是左边的兄长。每一格中,可以写上妻子、儿子个数、女儿姓名,个人简历等内容。

苏式的则分为世系图和世略图,世系图很象欧式,区别在于只有姓名,不写任何内容;而世略则按世次的顺序依次把每一辈人的妻子、子女、简历依次写出。

欧式的优点是世系世略在一起,很直观,缺点是不抚大范围纵缆全局,查找麻烦,并且由于格子大小限定,所以每一个的简历能写的字数有限。

苏式的优缺点正是好欧式的相反。

问题十:Word如何做家谱世系图 以word 2007为例,方法如下:

1、依次单击“插入”、插图框中的“SmartArt”,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层次结构”、在右边出现的“组织结构图”中选中竖排或横排的结构图例,双击出现的“文本”,填写家谱姓氏辈份等信息。

2、家族人丁兴旺的可以在不同的辈份(行或列)添加多个文本,具体方法是点击想要添加位置附近文本框,在菜单栏中点击“添加形状”,在子菜单中选择在后、前、上、下添加即可。

3、页面布局可以设置为横板,纸张设置大些,因为家谱人员太多,一张A3横板往往都写不下。

蓬莱人习俗

农民习俗蓬莱县农民素有勤劳耕作、节俭持家之风。旧时,农民家庭一般是男人从事田间劳动,妇女料理家务。建国后,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务...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