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三槐堂家谱中的字辈是什么
三槐堂王氏家谱字辈有:
1 善庆堂: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竭、忠、荩,先、武、诞、儒、魁。
2 太原堂:守、定、弘、闻、世、忠、良。
3 中邦堂:万、世、国、恩。
4 愈嵩堂:愈、让、廷、相、天。
5 葵酉堂:葵、善、克、家。
6 百忍堂:百忍则家和,家和万事兴,修德为先,以和为贵。
7 钩盾堂:王正德忠,文,克,明,德,新,万,载,荣,光,登,朝,第。
8 兴龙堂:龙,兴,忠,厚,德,泽,壮,龙,官,大,运,保,丰,隆。
9 三槐堂:承,先,惟,永,守;群,仲,万,载,象,贤。
10 崇本堂:商,言,对,有,龙;多,来,崇,本,应,世,昌;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光,祖,耀,宗;秉,德贵。
11 永言堂:有路起高楼,大开方便门,引得龙凤舞,珍珠是囊括。
12 序述堂:宏农俊杰英,渭滨佐周营;渔阳元鲁众,列朝享其成。
13 训善堂:成,康,英,渐,显,忠,思,美,奇,希,尧,仁。
14 树德堂:一元肇始;克歧有文;经诗启秀;带简垂芬;珍视彝鼎;宝若典章;肇衍祖烈;以振家声。
15 佑启堂:钟玉吾之尊,肇颖以垂裕;谋之基之祥,继承其作述。
16 永思堂:秉德尊三槐,克念作圣表;树道行约礼,钦文乐辅元;龙章衍四海,凤诏垂千秋;信义昭祖训,富贵达永远。
17 立本堂:立德立功立言栽福开源王氏一族于东晋初由山东琅琊迁至新安之隶属仁和镇王街村(今属西镇)。
18 忠勤堂:暂无资料。
19 敦睦堂:建文君为长淮王四子朱权所拥而即帝位;景泰丙子年(公元一四五六年)朱权四世孙受二品冠服;嘉靖戊戌年(公元一五三八年)四世从祖受三品冠服;崇祯戊午年(一六三八年)十二世祖见宾与从叔父同登仕籍;清顺治四年(一六四五)王室正十六年台湾部优免五石以下税粮;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王室正二十五年台湾属广东二府充总兵官司;道光乙未年(一八二五)王室正二十九年台湾知府蒋元枢题请王氏族谱为克复振羽之后。
20 琅琊堂:维德克明,秉彝之贞;允谐庶狱,翼赞显升;修身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勤求远典。
21 御书堂:文武奇才必高强;能通经史万人扬;御书堂内振家声;子孙代代永芬芳。
22 崇德堂:崇德效闻,经纶大经;彦博裔贤,国宾克登;承先启后,道明义贞;才高行厚,福禄善庆;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丹青风骨,当思家学。
23 槐衍堂:文武全斌举世称贤侯圣作述应难及此平生念祖心诚志远德业弥纶名
江苏南京茶坊汤氏宗谱三卷,(清)汤利恒、汤穹兴等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苏州汤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
江苏常州汤氏四修宗谱八卷,始修于清康熙间,(清)汤全编辑,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怀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汤氏家乘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汤贻汾等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东载汤氏宗谱十二卷,(清)汤文杰主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武进毗陵汤氏重修分谱八卷,始修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清)汤天狗、汤于全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怀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孟河汤氏重修宗谱十四卷,(清)汤芝杨等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汤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袁复堂等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奕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溧阳城南汤氏宗谱八卷,(清)汤裕汶、汤仰发续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无锡梁溪汤氏宗谱,(清)汤鹏举等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三十六卷,附家藏集选四卷,(清)汤琴青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1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沈恒青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江阴暨阳全堂汤氏宗谱,(民国)汤献廷主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光裕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宜兴襄王汤氏宗谱,首一卷、末四卷,(清)汤载庚等修,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报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孝汤氏家谱,(清)汤克敬修,毛观龄纂,清雍正间稿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清)汤金钊等撰,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清)汤金钊等修,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萧山夏孝汤氏家谱十卷,(民国)汤聘之等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良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汤氏宗谱六卷,(清)俞士磷、汤志合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汤氏宗谱四卷,(民国)汤忠圣、汤云泰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三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省象山丹城汤氏宗谱一卷,(民国)史翰章童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省兰溪汤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赤溪乡上汤村。
浙江省遂昌汤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遂昌县禁源乡下村
安徽桐城皖寿贲汤氏宗谱存三十二卷,(清)汤敦善等纂修,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汤氏宗谱十二卷,(清)汤志忠等纂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掬星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安徽桐城汤氏宗谱十八卷,(民国)汤仲伊纂,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
江西萍乡东桥汤氏三修族谱,(民国)汤增璧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西临川酉塘汤氏重修族谱,(清)汤云峰于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初修,(清)汤阜珍重纂,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临川六都西塘汤氏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江西临川六都西塘汤氏三修族谱,(清)汤云峰在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初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重修,(民国)汤诞敷修纂,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河南睢州汤氏家谱七卷,(清)汤沆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首次整理,(民国)汤善萃续修,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汤氏铅印本河南省图书馆。
湖南三湘汤氏七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紫林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仅存第二卷)。
湖南三湘汤氏七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清)汤期鹃、汤臣簧纂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宁乡麻山汤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仅存一册)。注:记事至清乾隆四十九年。
湖南宁乡麻山汤氏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宁乡麻山汤氏六修族谱八卷,(明)汤茂于明嘉靖二十四年始修,(清)汤期瑛、汤子云等纂修,清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湖南宁乡兜潭汤氏五修族谱十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年(公元1879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潭大山汤氏六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汤昌镇纂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丹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潭大山汤氏七修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汤期箓、汤虎臣纂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丹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浏阳汤氏志略二卷,(清)汤煊辑,清光绪十年(公元1885年)安惠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陕西省图书馆。
湖南益阳汤氏四修族谱十七卷,首二卷、末一卷,(清)汤文鬰、汤育才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文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广东新会汤氏族谱,(清)汤晋等纂,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广东中山汤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仅存第五卷)、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四川成都汤氏族谱,(清)汤葆锟等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成都市图书馆。
湖北武昌汤氏宗谱五卷,(民国)汤养亭等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日新堂石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注:书名页题为《家乘全书》。
福建东山汤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东山县县志办公室。
汤氏重修族谱一卷,(明)汤敬吾纂修、汤合昌修,明崇祯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汤氏重修家乘十四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汤氏续修宗谱二十七卷,(清)汤蓉镜等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六和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四川图
汤氏重修家乘,(清)汤文求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汤氏重修家乘,(清)汤文求纂修,民国年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汤氏续修宗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清)汤成基增辑,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汤氏家乘,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相关网站
百度贴吧:汤吧:http://postbaiducom/fkw=%CC%C0
汤姓QQ群:10148643
本文内容出自:http://bbshakkasnet/dispbbsaspboardid=93&id=1913
●汤姓排行
汤姓是当今较常见的姓氏,分布广泛,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9% , 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氏之一,居第九十位。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多此姓,四省汤姓约叶全国汉族汤姓人口的56%。
●姓氏源流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黄帝后裔夏朝未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帝乙,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而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成汤见其形势,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夏的属国葛,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的三个重要的同盟国韦、顾、昆吾,成为当时强国。随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成汤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
2、出自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简改为汤氏。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
3、出自子姓,为商末宋国君主偃之后,因避祸改为汤氏。据《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合攻灭,子孙大多以国名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之子隆,改子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畏祸,又改子姓为汤姓。
4、出自改姓及他族中有汤姓:
① 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
② 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得姓始祖:商汤。商汤是夏朝末年商部落首领,又称成汤,任夏朝方伯一职,专管征伐之事。时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商汤于是有意取而代之。他首先与另一强大部落有莘氏结盟,娶其族女为妻,任用贤人伊尹辅佐自己,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拥护,以致于周围诸多小国家也慕名归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后终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建商朝,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其子孙后代为纪念这位开国君主,遂以其名讳为氏,称为汤姓,商汤由此被奉为汤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省境。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唐末五代时,从黄巢起义始,中原汤姓再度南迁,其路线大致由河南到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上述诸多次南迁使得源于北方的汤姓遂成为南方姓氏。宋代以前,汤姓名人零星见于史册,宋代以后,大批汤姓名人涌现,且多出于东南一带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见,后世汤姓是称盛于这些地区的。宋代汤姓有宰相汤悦和汤思,出安徽、浙江二地,族人因此显赫,成当地名门望族。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出安徽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另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间,广东汤姓陆续有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东南亚一带。今日汤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汤姓约占全国汉族汤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汤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历史名人
汤王:陕西省始平人,周任亳国国王,为诸羌始祖。汤王在历史上又称为成汤,即成汤拥有天下后之号,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公元前1766年)传位至帝辛时,朝政日衰,终被周武王所灭,至此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在武王灭商时肉袒投诚,周公旦二此克商后,对子启于宋(河南省商丘),治理部分商朝遗民。传至公稽、丁公、乃至公偃,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昌,昌生隆,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其祸及,改子姓为汤。
汤悦:安徽贵池人,文采极佳,由此扬名。初为南唐宰相,独揽李家皇室的书檄教诏。后归宋,赵匡胤封其为光禄卿,颇为重用,撰有《江西录》十卷。
汤汉: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字伯纪,号东涧,江西省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人。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封安仁(余江)开国子,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卒谥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
汤鹏:清代芜湖人,时为一心灵手巧之铁匠。其邻为画家,鹏深羡,遂闭门构思,以锻铁做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因作品精妙生动,来人争相抢购,世称“铁画”。
汤厘:江苏省淮安人,元代书画理论家,精于古物及书画鉴赏,主要谈及书画鉴别方法、所见名家画迹,论述名家擅长、画法特点,多从笔墨气韵方面辨别真伪,鉴赏要领甚为精到。曾著《画鉴》一卷。
汤和:濠州(今安徽省凤阳)人,明代开国功臣,封将军,进信国公。洪武十八年,自请解除兵权,免遭太祖猜疑之祸。后又曾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倭寇。
汤球:字伯玕(1804-1881),安徽省黟县人。自幼勤奋学习,兴趣广泛,博闻强记,“星纬推步,研究其奥”,尤通天文历法之妙。但是他并没有从这方面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把精力转移到治经论史方面。他与同乡俞正燮、汪文台等人,交往频繁,互相切磋。汤球的治学态度严谨。他对前人的说法,一定要依据经典,考核真伪,比较异同因而很少有穿凿附会。他在俞正燮、汪文台的帮助和鼓励下,在考据学上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修订补辑的古书有郑康成逸书九种,刘熙《孟子注》、《孝经、论语注》、刘珍等《东观汉纪》、皇甫谧《帝王世纪》、谯周《古史考》、《傅子》、伏侯《古今注》等。
汤惠休:南朝宋时诗人。字文海,山东省临沂人,齐梁间任余杭令、中散大夫等职。官至扬州刺史,诗学谢灵运,与鲍照并称为“休鲍”。
汤王寿: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宋代进士,官至大理少卿。曾上书请召朱熹,忤权相意,名声大闻于时。
汤思退: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龙泉(今丽水)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取进士,任龙泉邻县——建州政和县令 ,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孝宗时两度为相。
汤正仲:字叔雅,号闲庵,扬补之甥。江西省南昌人,宋代著名画家。善画梅、竹、松、石,清雅如傅粉之色。自来墨梅,类以白黑相形,汤正仲的舅氏遗法,始创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青出于蓝。其作品别具新意,享誉画坛。
汤克宽: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江苏省邳州(今邳县)人,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汤庆,做过防守长江的江防总兵官。汤克宽骁勇善战,原已做到副总兵,驻扎金山卫,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由台州北上,流窜各地,汤克宽作战失利,被参革职。王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保他为浙西参将,受命于危难之际,屡败倭寇,敌甚畏,因功迁广东总兵。
汤宾尹:安徽省宣城人,明代官吏。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至左谕德,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睡庵集》等。
汤文琼:池州府石埭(今安徽省石台东北),明代爱国学者,时京师被攻陷,文琼书衣襟“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后投缳绚国,传为美谈。
汤显祖:临川(江西省抚州市)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官历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其创作讲求声律对应,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牡丹亭》为其代表作,另有《紫钗记》、《南柯记》及诗文多种。
汤贻汾: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法雅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汤戴”。
汤右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诗人,官至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其诗才大而能恢张,帝赐之“诗公”,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著《怀清堂集》。
汤世树: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诗书画家。书学米芾,题识精美,写生鲜丽,为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时称“三绝”。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省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1808年),入直上书房。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阕,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历官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阁拜副相。
汤化龙:湖北省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汤玉麟:辽宁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12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上将。
汤宗舜:1917年9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湖州人。大学学历,职称为研究员,1979年3月—1994年10月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原任中国专利局顾问、国务院参事。著有《专利法教程》、《专利法解说》、《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著作;合译著作分别为《巴黎公约解说》、《知识产权法教程》;译有《巴黎公约》、《Trips协定》、《欧洲专利公约》等。
●郡望堂号
1、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顾(今河北省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2、堂号
掬星堂:或吞星堂。汤悦,安徽贵池人,梦飞星入盘,文思日进,官至南唐宰相、宋拜其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食邑300户。因而汤悦的堂号为“掬星堂”、“吞星堂”,
玉茗堂:都是因为明朝汤显祖命名的。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叫玉茗堂。他的书房叫玉茗堂,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于是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抗议,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抗议,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此外,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临川堂”、“义士堂”、“叙睦堂”、“光裕堂”、“双桂堂”、“丹桂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汤姓源于北方,历经迁徙,渐演变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汤姓名人荟萃,所占行业众多,不乏有诗人、文学家、画家等。如南朝有诗人汤惠休,明代有文学家汤显祖、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清代有画家汤贻汾、史学家汤球等。
3、汤姓字行辈份排列整齐,取字意深。如民国手抄残本《汤氏家谱》中,载江西余江汤姓一支字行为:“开明国钟安,宽济辉根植”。
●汤姓宗祠通用对联
〖汤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中山世泽;
信国家声。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明·汤和为开国功臣,封信国公。“中山”,指今江苏省溧水县东。
文庙从祀;
孝感动天。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河南睢州人汤斌,字孔伯,号潜庵,顺治年间进士,官潼关兵备道,后辞官跟从孙奇逢学习,讲《孝经》等书;奏请减轻苏松田赋,救济江北水灾灾民。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洛学篇》、《睢州志》等,从祀文庙。下联典指元代新建人汤霖,字伯雨,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母亲患热病,想要冰,当时正是热天,他整天在池边号哭,忽听池中有嘎嘎响声,一看是冰,急忙取来送给母亲,母亲的病果然好了。
飞星应兆;
治圃隐居。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汤悦尝见飞星坠盘中,掬吞之,遂文思大进。下联典指宋·汤岩辞官归治小圃,隐居自娱。
〖汤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瓯王威德远;
诗公美名传。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史大夫汤和,字鼎臣,濠州人。与朱元璋一同起兵,转战苏、浙、闽、蜀、屡有战功。洪武十九年,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抵御倭寇。追封东瓯王。下联典指清代进士、诗人汤右曾,字西厓,仁和人。由编修累官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帝重其文学,御制诗赐之,目为“诗公”。其诗才大而能恢张,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有《怀清堂集》。
临川传四梦;
武进誉三绝。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汤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姓字高标鼎甲;
文章雄列大家。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下联典指明代南京国子监祭酒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中乡举第一,廷对第二,授编修。有《睡庵集》。
〖汤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彭蠡毓浏阳之秀;
长沙挹湘水之清。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东坡居士休题杖;
南郭先生且滥竽。
——汤东谷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汤姓历史名人汤东谷自题联。(见《分类楹联宝库》)。
〖汤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星堕盘中,彩笔生辉光祖泽;
圃治山下,窦峰垂训裕孙谋。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五代时南唐秋浦人汤悦(原名殷崇义,入宋后因避讳改姓名),博学能文章,李璟时官左仆射,朝中许多文件都出自他的手笔,后主时升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北宋开宝年间以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太宗诏令修撰《江南录》,太祖开馆修《太平御览》,他都参与其事。相传曾在梦中见飞星堕入盘内,他掬来吞下,于是文思日进。下联典指宋代贵池人汤岩起,初任营道知县,以廉洁著称,官至徽州通判。后辞官归家治小圃,隐居自乐。著有《论语义》及诗集。
星堕掬盘,吞彩笔生辉光祖泽;
风流治圃,禾窦峰垂训裕孙谋。
——佚名撰汤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汤氏宗祠联。
●汤姓典故、趣事
〖汤王沐浴〗
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
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科:“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一个个高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点火的时候到了,巫师们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
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在安徽省亳州修建汤王陵公园。
越王村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越王村
越王村由原山里沈和东山夏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东为越王峥山,隔山为绍兴县,南与越山村相连,西、北与传芳村和山联村毗邻。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至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794亩,园地638亩,地林2639亩。2006年底止全村共有住户633户,其中农业生产户590户,外来户43户,农村总人口2139人,其中农业户人数1966人,外来人口173人。共划分为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内人口1535人,其中男760人,女775人,劳力中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有345人,从事工业为主的有536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320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47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71人,从事其他行业的216人。
原东山夏村位于所前镇以东越王峥山麓下,东靠越王峥山,翻山为绍兴县,南与郑家村为邻,西接天香园,北连山里沈村。由东山夏、岭下金2个自然村组成,来娘公路穿村而过,东南近杭州生态园,村庄已渐向旅游小集市发展。
村民中以夏姓占绝对多数,相传夏姓为大禹后裔,家谱以宋代夏正清为第一世。明朝时,七世孙夏兴,因祖上有功于朝廷,补授广西苍梧县县令。年老时与弟夏铨衡,东游于越,爱这里的山水之美,遂自临安迁居到东山夏。村因东有越王峥山,村内以夏氏聚居而得名。
原东山夏村在北宋时属山阴县天乐乡斯里岭下村,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山阴县四十都三图,明朝以后改属山阴天乐崇麓乡。至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绍兴县七都4图,民国21年属绍兴第七区,民国24年改属绍兴县所前西乡,民国36年改属绍兴所前乡。建国初为绍兴县岭下乡,1950年划归萧山县辖,属进化区岭下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时曾建立新义、新民、新华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并建立联合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为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联合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改属所前公社,建立东山夏大队管委会,1984年改大队管委会为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东有山栖岭,又名越王峥,相传,越王峥山上有越王勾践时的走马岗、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等故址,为萧、绍共有之名胜古迹。村中黄虎山有清嘉庆四年进士,道光年间朝廷重臣汤金钊墓遗址。
村中所产大红袍板栗甘鲜可口,个大香醇,为本地有名土产。
原山里沈村,位于所前镇以东越王峥山麓北端,东靠会稽山余脉,翻山为绍兴县杨汛镇,南与东山夏村为邻,西与池头沈村相连,北为赵坞村。全村由山里沈、岭下胡、夏家埭、上安王4个自然村组成,村境内山色青翠,层峦叠翠,村西沃野阡陌,风光旖旎。
村民中以沈姓占多数,次为胡姓和夏姓。沈姓始祖系明朝嘉靖十七年进士,居会稽,其孙沈惠斋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会稽迁居天乐山栖发族,聚居今山里沈村。村中胡姓来此定居早于沈姓。胡姓祖籍甘肃平凉地区,迁徙到处的始祖为胡谈(987—1037),时在北宋景德三年六月,从绍兴江桥园里胡移居到此定居,历时近千年,源远流长,现已传35代。夏姓系附近东山夏夏氏析居。
山里沈村在北宋时属山阴县斯里岭下,又称下山栖乡,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山阴四十都,明朝以后属山阴四十都山栖乡。到民国17年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绍兴七都一图,民国21年属绍兴县第七区下山栖乡,民国24年改属绍兴县所前西乡,民国36年改属所前乡。1950年划归萧山属进化区岭下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初建立建强、利民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作化高潮中与邻村合并建立盈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属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盈丰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为所前公社盈丰大队,1981年改称为山里沈大队,1984年改建为山里沈村民委员会,至2005年5月合并止。
村中小东山麓有清道光年间历任五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大学士朱凤标墓,为萧山区文保单位。村中尚存的王佐墓石雕,为南宋遗迹。
姓氏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是个代号,不存在好不好。
不过汤姓确是个大姓,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汤姓位列我国百家姓第72位,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中位列第90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一、姓氏源流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黄帝后裔夏朝未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帝乙,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而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成汤见其形势,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夏的属国葛,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的三个重要的同盟国韦、顾、昆吾,成为当时强国。随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朝。成汤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
2、出自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简改为汤氏。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
3、出自子姓,为商末宋国君主偃之后,因避祸改为汤氏。据《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合攻灭,子孙大多以国名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之子隆,改子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畏祸,又改子姓为汤姓。
4、出自改姓及他族中有汤姓:
① 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
② 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二、得姓始祖:商汤。商汤是夏朝末年商部落首领,又称成汤,任夏朝方伯一职,专管征伐之事。时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商汤于是有意取而代之。他首先与另一强大部落有莘氏结盟,娶其族女为妻,任用贤人伊尹辅佐自己,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拥护,以致于周围诸多小国家也慕名归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后终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建商朝,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其子孙后代为纪念这位开国君主,遂以其名讳为氏,称为汤姓,商汤由此被奉为汤姓得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省境。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唐末五代时,从黄巢起义始,中原汤姓再度南迁,其路线大致由河南到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上述诸多次南迁使得源于北方的汤姓遂成为南方姓氏。宋代以前,汤姓名人零星见于史册,宋代以后,大批汤姓名人涌现,且多出于东南一带的江苏、江西、安徽、浙江、湖南等省境,可见,后世汤姓是称盛于这些地区的。宋代汤姓有宰相汤悦和汤思,出安徽、浙江二地,族人因此显赫,成当地名门望族。明代有开国功臣汤和,出安徽凤阳,死后追封东瓯王。另洪武、永乐年间,汤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江苏、陕西、湖北等地。清康熙年间,广东汤姓陆续有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东南亚一带。今日汤姓尤以福建、湖南、江苏、湖北等省居多,上述四省汤姓约占全国汉族汤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汤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四、历史名人
汤 王:陕西省始平人,周任亳国国王,为诸羌始祖。汤王在历史上又称为成汤,即成汤拥有天下后之号,是商朝的建立者。商汤(公元前1766年)传位至帝辛时,朝政日衰,终被周武王所灭,至此传十七代三十一王(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在武王灭商时肉袒投诚,周公旦二此克商后,对子启于宋(河南省商丘),治理部分商朝遗民。传至公稽、丁公、乃至公偃,偃自立为王。偃之弟昌,昌生隆,隆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其祸及,改子姓为汤。
汤 悦:安徽贵池人,文采极佳,由此扬名。初为南唐宰相,独揽李家皇室的书檄教诏。后归宋,赵匡胤封其为光禄卿,颇为重用,撰有《江西录》十卷。
汤 汉: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字伯纪,号东涧,江西省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人。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封安仁(余江)开国子,南宋儒学旗手、理学宗师。卒谥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
汤 鹏:清代芜湖人,时为一心灵手巧之铁匠。其邻为画家,鹏深羡,遂闭门构思,以锻铁做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因作品精妙生动,来人争相抢购,世称“铁画”。
汤 厘:江苏省淮安人,元代书画理论家,精于古物及书画鉴赏,主要谈及书画鉴别方法、所见名家画迹,论述名家擅长、画法特点,多从笔墨气韵方面辨别真伪,鉴赏要领甚为精到。曾著《画鉴》一卷。
汤 和:濠州(今安徽省凤阳)人,明代开国功臣,封将军,进信国公。洪武十八年,自请解除兵权,免遭太祖猜疑之祸。后又曾奉命在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倭寇。
汤 球:字伯玕(1804-1881),安徽省黟县人。自幼勤奋学习,兴趣广泛,博闻强记,“星纬推步,研究其奥”,尤通天文历法之妙。但是他并没有从这方面发展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把精力转移到治经论史方面。他与同乡俞正燮、汪文台等人,交往频繁,互相切磋。汤球的治学态度严谨。他对前人的说法,一定要依据经典,考核真伪,比较异同因而很少有穿凿附会。他在俞正燮、汪文台的帮助和鼓励下,在考据学上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修订补辑的古书有郑康成逸书九种,刘熙《孟子注》、《孝经、论语注》、刘珍等《东观汉纪》、皇甫谧《帝王世纪》、谯周《古史考》、《傅子》、伏侯《古今注》等。
汤惠休:南朝宋时诗人。字文海,山东省临沂人,齐梁间任余杭令、中散大夫等职。官至扬州刺史,诗学谢灵运,与鲍照并称为“休鲍”。
汤王寿: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宋代进士,官至大理少卿。曾上书请召朱熹,忤权相意,名声大闻于时。
汤思退: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龙泉(今丽水)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取进士,任龙泉邻县——建州政和县令 ,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任秘书省正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升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高宗、孝宗时两度为相。
汤正仲:字叔雅,号闲庵,扬补之甥。江西省南昌人,宋代著名画家。善画梅、竹、松、石,清雅如傅粉之色。自来墨梅,类以白黑相形,汤正仲的舅氏遗法,始创新意,为倒晕素质以反之,青出于蓝。其作品别具新意,享誉画坛。
汤克宽: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江苏省邳州(今邳县)人,出身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汤庆,做过防守长江的江防总兵官。汤克宽骁勇善战,原已做到副总兵,驻扎金山卫,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由台州北上,流窜各地,汤克宽作战失利,被参革职。王忬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保他为浙西参将,受命于危难之际,屡败倭寇,敌甚畏,因功迁广东总兵。
汤宾尹:安徽省宣城人,明代官吏。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迁至左谕德,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著有《睡庵集》等。
汤文琼:池州府石埭(今安徽省石台东北),明代爱国学者,时京师被攻陷,文琼书衣襟“位非文丞相之位,心存文丞相之心”,后投缳绚国,传为美谈。
汤显祖:临川(江西省抚州市)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官历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其创作讲求声律对应,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牡丹亭》为其代表作,另有《紫钗记》、《南柯记》及诗文多种。
汤贻汾: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擅画山水、笔法雅致秀逸,兼工行草书和诗,与戴熙并称“汤戴”。
汤右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诗人,官至吏部侍郎,兼掌院学士。其诗才大而能恢张,帝赐之“诗公”,与秀水朱彝尊并为浙派领袖。著《怀清堂集》。
汤世树:江苏省武进人,清代诗书画家。书学米芾,题识精美,写生鲜丽,为江南赋色家一大宗,时称“三绝”。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省萧山人,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1808年),入直上书房。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潜邸,甚敬礼之。母忧服阕,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历官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阁拜副相。
汤化龙:湖北省浠水人,民国开国元勋、清全国各省咨议局联合会主席、创立湖北革命军政府任民政长、民国首任众议院议长。
汤玉麟:辽宁省阜新人,安国军第五方面军第12军军长、热河省省长兼热河军区司令、第五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总司令、上将。
汤宗舜:1917年9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浙江湖州人。大学学历,职称为研究员,1979年3月—1994年10月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原任中国专利局顾问、国务院参事。著有《专利法教程》、《专利法解说》、《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等著作;合译著作分别为《巴黎公约解说》、《知识产权法教程》;译有《巴黎公约》、《Trips协定》、《欧洲专利公约》等。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中山郡:战国时为中山国,国都顾(今河北省定县)。一度为魏所灭,复国后迁灵寿(今平山东北)。公元前296年为赵所灭。汉高帝置郡、景帝改为国,治卢奴(今河北省定县)。后燕以为都城。隋废。宋以定州为中山府,治安喜(今定县)。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治所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唐幽州范阳郡,本涿郡,天宝元年(742年)改置。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又为方镇名,本为幽州节度使,天宝元年亦改为范阳。宝应元年(762年)改幽州节度使,并兼卢龙节度使。又幽州本有范阳县(原涿县,唐改)。大历四年(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2、堂号
掬星堂:或吞星堂。汤悦,安徽贵池人,梦飞星入盘,文思日进,官至南唐宰相、宋拜其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食邑300户。因而汤悦的堂号为“掬星堂”、“吞星堂”,
玉茗堂:都是因为明朝汤显祖命名的。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叫玉茗堂。他的书房叫玉茗堂,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于是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抗议,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抗议,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此外,汤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临川堂”、“义士堂”、“叙睦堂”、“光裕堂”、“双桂堂”、“丹桂堂”等。
六、宗族特征
1、汤姓源于北方,历经迁徙,渐演变为一典型南方姓氏。
2、汤姓名人荟萃,所占行业众多,不乏有诗人、文学家、画家等。如南朝有诗人汤惠休,明代有文学家汤显祖、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清代有画家汤贻汾、史学家汤球等。
3、汤姓字行辈份排列整齐,取字意深。如民国手抄残本《汤氏家谱》中,载江西余江汤姓一支字行为:“开明国钟安,宽济辉根植”。
1、汤鹏
字天池。清顺、熙 间铁画艺人。祖籍徽州,迁居江苏溧水。幼年来芜 湖学铁工,及长,自营铁业作坊,初制单枝铁花和饰有内裱绢纸的铁花灯供敬佛之用,后将 二者揉合为一体,创制铁画。
能揉铁作花竹虫鸟,曲尽生致,又能作山水屏障。铁画问世后 ,人皆珍爱之。曾从萧云从学习画枝,受萧指点,技艺益精,名噪一时。
2、汤惠休
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字茂远。生卒年不详。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钟嵘《诗品》作“齐惠休上人”,可能卒于南齐初。
汤惠休诗作今存11首,以《怨诗行》最为著名,富于民歌气息。诗中“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等句,自然真切,颇具情致。
其他诗作亦颇受“吴声”、“西曲”及《白□歌》影响,多写儿女之情。所以与他同时代的颜延之以为是“委巷中歌谣”;《诗品》斥之为“*靡”。其实汤诗笔力虽较纤弱,却无不健康的内容,其诗风华美流畅,在宋齐间颇有影响。论者多以“休鲍”并称,然而其成就实不足与鲍照相颉颃。
《诗品》载,汤惠休曾谓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终身病之”。可见汤惠休论诗主张自然而不喜过于雕饰。从现存作品看,其诗风亦与此论相符。其诗收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3、汤思退
汤思退(-1164),南宋臣。字进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中博学宏词科,授秘书省正字。附秦桧,官至知枢密院事。隆兴元年(1163),符离师败,力主和议,许割海、泗、唐、邓四州,为言者所论,旋贬居永州。张观等七十二人上书论其奸邪误国,请斩。忧悸而死。
4、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5、汤显祖
汤显祖,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参考资料:
姓汤的人一般分布在什么地方汤氏家族的人一般分布在 迁徙分布
因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的发祥地应该是今河南省境。商朝自商汤至纣王亡国,其国都先后有7次迁徙,即商汤时定都毫(今河南商丘县北);至仲丁时,迁都于嚣(今河南荥泽县西南);河禀甲时,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县西);祖乙初时,迁都于耿(今山西河津县南);后再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县);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偃师县西),改国号殷,称为殷商;到武乙时,再迁都到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直到纣亡。因此汤氏再商代就遍布于全国各地,但至秦汉之际,汤姓却主要以古时的中山河范阳两郡所辖之境为其繁衍中心。所以现在全国各地的汤姓人家,应该大多来自此地。汉文帝时,汤隆的玄孙汤得新自开封迁至晋陵(今江苏常州),其子汤璋又徙居交趾(治所再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有汤姓将佐自光州固始(今属河南)随从前往,在福建定居。宋代,汤氏主要分布于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福建、四川等省。宋时有秋浦(今安徽贵池)人殷崇义因避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得名讳,改姓名为汤悦。明代,汤氏有迁入今广东、广西者。从清康熙时开始,广东汤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以后再尤台湾迁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洲等地。
汤氏家族的来历 我是浙江省金华市的、我知道的辈分是:修文德道洪、兴怀迎登候。上面有5辈、下有5辈忘记了、我是兴字辈。中山郡的。请教上下10辈的答案。
汤氏所有辈分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1、出自子姓,为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帝乙,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而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成汤见其形势,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夏的属国葛,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的三个重要的同盟国韦、顾、昆吾,成为当时强国。随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DD商朝。成汤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2、出自子姓,为宋国君主偃之后据《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合攻灭,子孙大多以国名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之子隆,改子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畏祸,又改子姓为汤姓,是为汤隆。3、出自荡姓,为宋国公子意诸之后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春秋时,商宋有荡邑(河南睢县),宋桓公御说封其三子公子荡于此,为荡邑大夫。宋襄公即立拜其弟公子荡为宋司城,史称其为“司城荡”。公子荡文武全才,助兄宋襄公扶齐伐曹,两会诸侯,称霸天下,因而荡姓扬眉吐气。公子荡在宋楚决战中,为营救宋襄公,独闯敌阵,身倍数创而牺牲。公子荡之子公子寿,因不肯陪伴昏君宋昭公左右而辞去司城官职,让儿子荡意诸袭世职。荡意诸以祖父封邑为姓,是荡姓之始。荡意诸是春秋贤者,因见宋昭公被弑,自刎而死。宋文公知荡意诸贤,则封其弟荡虺为司马。荡虺之子荡泽袭爵后,欲削弱公室,则乘宋共公卒,宋国举哀之时,杀死太子肥,而专国政。荡泽因没有得到宋桓公家族鱼氏、向氏、鳞氏的支持,势单力孤,荡氏被右师华元率国人剿灭,荡泽被杀。荡泽子侄余生者逃亡于楚国亳州,楚共王封荡泽之子为荡侯。 公元前530年楚灵王拜荡侯为楚军元帅,率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围攻徐国,楚灵王于亳州南干溪督战。公元前529年5月,楚国内乱,公子比自立为楚王,楚灵王自杀。荡侯急率围徐楚军回国,中途遇吴国之伏当了俘虏,荡侯子孙为避祸,去草字头而改为汤氏。江苏苏州《汤氏家谱》曰:“吾祖宋公子意诸,以祖封邑为荡姓,其子孙因避祸,去草字头为汤氏。” 4、出自改姓,及他族中有汤姓:① 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宋开国之君赵匡胤的父亲名弘殷,许多殷姓子孙或原来名殷的臣民为了避“弘殷”名讳,只好改名换姓,一些殷姓子孙改姓“汤”。据载,秋浦(今安徽贵池)人殷崇义,是南唐时名人殷文圭之子,曾任右仆射。开宝(968―976)年间,以司空任左、右内史,为避太上皇弘殷之名,改名为汤悦,曾主持编修了著名的图书《太平广记》。② 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宁乡汤氏家族 、家族团体已比家 叔 伯 起 家族
家族比商业集团姓氏建立且董事团姓氏组起家族
直接别家族像说控制集团用于金融类控制型家或者家连起
些家族都暗 般知道已
云南镇雄县汤氏家族的祖先来自湖南衡阳,请问有汤氏家族的公众号吗 暂时没有
汤氏的祖先是谁?是商汤吗? 汤(Tāng 汤)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黄帝后裔夏朝未商汤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南),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帝乙,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而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成汤见其形势,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夏的属国葛,接着经过弗一次的出征,灭掉了夏的三个重要的同盟国韦、顾、昆吾,成为当时强国。随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这样,履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DD商朝。成汤的子孙中,有的以他的字“汤”为姓氏,就是汤氏。
2、出自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简改为汤氏。据《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
3、出自子姓,为商末宋国君主偃之后,因避祸改为汤氏。据《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公元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商丘,有今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省间地。传至未代君主偃,于公元前286年被齐、魏、楚联合攻灭,子孙大多以国名为氏,姓宋。偃的弟弟昌之子隆,改子姓,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畏祸,又改子姓为汤姓。
4、出自改姓及他族中有汤姓:
① 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
② 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得姓始祖:商汤。商汤是夏朝末年商部落首领,又称成汤,任夏朝方伯一职,专管征伐之事。时夏朝末代国君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商汤于是有意取而代之。他首先与另一强大部落有莘氏结盟,娶其族女为妻,任用贤人伊尹辅佐自己,爱护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众拥护,以致于周围诸多小国家也慕名归附,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后终于一举灭夏,把夏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西南),建商朝,都亳(今河南省商丘)。其子孙后代为纪念这位开国君主,遂以其名讳为氏,称为汤姓,商汤由此被奉为汤姓得姓始祖。
汤姓的家谱 江苏南京茶坊汤氏宗谱三卷,(清)汤利恒、汤穹兴等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苏州汤氏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江苏常州汤氏四修宗谱八卷,始修于清康熙间,(清)汤全编辑,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怀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江苏武进汤氏家乘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汤贻汾等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武进东载汤氏宗谱十二卷,(清)汤文杰主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武进毗陵汤氏重修分谱八卷,始修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清)汤天狗、汤于全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怀德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江苏武进孟河汤氏重修宗谱十四卷,(清)汤芝杨等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武进毗陵汤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袁复堂等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奕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溧阳城南汤氏宗谱八卷,(清)汤裕汶、汤仰发续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苏无锡梁溪汤氏宗谱,(清)汤鹏举等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三十六卷,附家藏集选四卷,(清)汤琴青主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1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江阴暨阳汤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沈恒青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江苏
王氏三槐堂家谱中的字辈是什么
本文2023-10-18 20:24: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