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第一支炮兵:南宋就用火炮击败金军了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揭秘史上第一支炮兵:南宋就用火炮击败金军了吗?,第1张

我们知道,早在宋以前,火药和火器就已经诞生了,宋朝是将火药成功运用到了火器上。据史料记载,早在1163年,中国南宋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火石炮,不过此说法存在争议。据悉,黑龙江出土的元大德二年火炮才是目前最早的火炮文物。

宋以前,火药与火器各自独立发展。当时只有火箭、火牛,尚无火炮,而且其中的“火”,也并非火药,而是如丘濬所说,是用易燃的草艾裹上麻布、油脂、松香、硫磺等物,点燃后用弓箭或抛石机发射出去的。

到了宋朝,朝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风险,军事上迫切需要研发先进的武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军事科技的发展,实现了火药与火器的联姻,即火药武器。

“火炮”一词曾在曾公亮和丁度奉敕编撰的军事巨著《武经总要》中提到过。在这部宋代军事大全中,详细列出了三种军用武器——毒烟球、火炮、蒺藜火球的火药配方,这也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军用火药配方。但这也仅是提到火炮的火药配方,具体实情并无详细记载。

到了宋绍兴31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以30万大军攻打南宋,南宋朝廷危在旦夕。当时宋军中有个名叫魏胜的弓箭手,得知消息后,立即聚集本乡义士,共同抗金。还制作了“霹雳炮”,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世界上第一尊火炮。“霹雳炮”是将火药填入铁筒内,塞以碎石,置炮车上。遇敌引火发药,碎石可击出200步,杀伤敌人。

《水浒》中也曾写过轰天雷凌振善制火炮,不过并无依据,可以说是小说家虚构的。

总之,南宋是否有火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火药武器,却是宋朝最伟大的军事科技发明。从此,火药成为了撬动人类历史进步的车轮。

1、岳飞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2、杨再兴

,南宋抗金名将。原是曹成部将,后降于岳飞,成为岳飞部将,跟随岳飞抗击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冲阵擒获金兀术,失败后仍能单骑而还。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金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奋战而亡。

3、吴玠

,字晋卿。德顺军陇干县人。南宋名将。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

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吴玠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般折运法,使粮储充足。官至四川宣抚使。

4、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人

,南宋名将、词人,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

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5、杨延昭

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人,北宋名将。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

杨延昭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称为杨六郎。

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北宋是武将发动兵变建立的,对掌握兵权的将领特别忌惮。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手段,消夺武将兵权,领兵打仗用文官或太监。北宋一朝,除了狄青以外,没有战略级别的名将。南宋偏居东南一隅,对外战争频繁,产生一批统揽全局的名将。魏胜,盂珙和王坚是在战争中崛起的名将,以能攻善守闻名,如果以军事能力排名顺序,则为孟珙,魏胜,王坚。

孟珙(1195一1246),随州枣阳人,抗金,抗蒙名将,军事家。孟珙出身将门,祖父为岳家军中一员,孟珙少年时跟父亲参加抗金战争,逐渐成长为一名统领全局的战略级别的军事家。金朝末年,蒙军大举入侵,金国节节败退。金国统治者想南下侵宋,另打一片天地。孟珙率军在襄阳一带进行防御,大败金将武仙等数十万大军。宋蒙联合抗金后,孟珙率四万精锐灭金,公元1234年,孟珙率军攻迫蔡州城,立下不世之功。

宋蒙密月期过后便开始反目,孟珙率军在苏州,黄州一带重创蒙古骑兵。孟珙以一已之力,负责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封爵汉东郡开国公,宁武军节度使。孟珙功高震主,遭到东理宗疑忌,告老还乡后病死。孟珙以一已之力为南宋续命五十余年,被称作南国擎天一柱,是战略级别的军事家,在国际上威望极高,被称为“十三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魏胜(1120一1164),宿迁人,南宋抗金名将。魏胜农民出身,生在乱世,自幼弓马娴熟,原先在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帐下做弓箭手。金主完彦亮几十万大军南侵时,魏胜以三百忠义军夺海州州。魏`胜无南宋甲兵粮饷之资,以一己之力率数千乌合之众打败金国几十万大军,拖住了完彦亮南侵的脚步,组织山东忠义军多次打败金国进攻。

魏胜的忠义军在金人后方作战,南宋在偶然之间才知道他的事迹。宋高宗大喜,封魏胜为閤门祗候,知海州知州。魏胜命运不佳,受人诬陷贬职,后来平反了,驻军楚州。金人南侵时,魏胜孤军奋战,楚州守将拒发援兵,一代名将竟战死沙场,魏胜死后追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号忠壮。

王坚(1198一1264)邓州人,抗蒙名将。嘉定十二年(1219年),王坚加入忠顺军,在抵抗蒙古人南侵的战争中,成长为一员名将。王坚最大的功绩呈率军坚守合州钓鱼城。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兵分三路大军攻宋。他亲率大军攻打合州钓鱼城,七个月没有攻下,最后被守军发炮击伤而死。钓鱼城之战改写了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王坚因战功封宁远军节度使,御前诸军都统治,节制合州兵马。王坚遭权相贾似道排己,忧愤而死。谥号忠壮。

三位名将均位高爵显,死后谥号为忠,孟珙为忠襄,王坚和魏胜是忠壮。孟珙是战略级别的大师,军事家,排名第一无可非议。魏胜和王坚以善于守城名震天下。王坚取得战果比魏胜大得多,但王坚守的钓鱼城有地利优势。钓鱼城三面环水,山高四百米,顶上为平地,可耕地。给养自给自足,兵甲精良,益于防守。魏胜守海州难度则大得多。

魏胜无有兵甲之利,粮饷之资,以一帮没有训练过的乌合之众打败数十万金人进攻,实在是战争奇迹。魏胜出生农民,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发明了如意战车,炮车等许多守城利器,实在是一个军事天才,故排名在孟珙后,王坚之前。

北宋抗辽名将有李继隆、杨业等,南宋抗金名将有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

一、李继隆

李继隆,北宋名将、外戚。李继隆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初以恩荫补供奉官,参与攻灭南唐、北汉,并在第一次幽州之役中颇有斩获,以功授镇州都监。其后随大将崔翰、潘美于满城、雁门两次击败契丹。

北汉灭亡后,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第一次幽州战役,与郭守文领先锋军击破契丹数千人。包围幽州时,又与郭守文担任先锋,败契丹于湖翟河南。

此时,因太宗的失误,宋军在高粱河之战中受契丹名将耶律休哥的反击,遭遇惨败,宋军各路人马都慌忙败退,只有李继隆所属部队且战且退,安全撤离,耶律休哥看后也大吃一惊。

辽军随后转入反攻,契丹派出耶律休哥和大将韩匡嗣带领大军直抵满城。当时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有了李继隆拍胸脯,宋军于是大胆的做了违背太宗意图的正确变阵。契丹军惨败,被斩首万级、俘三万,杀敌约八万人。

二、杨业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契丹,杨业任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与都部署潘美、监军王侁率军出雁门关,连克寰、朔、应、云等州。

后因东路军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溃败,契丹军乘胜西进复占寰州,奉命与潘美掩护四州民众南撤。力主避敌锋锐,分兵诱其向东,设伏阻扼契丹军南下,保障民众转移。

潘美、王侁不纳其策,强令趋朔州迎战契丹军。杨业知此战必败,临行前约潘美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北)接应。遂挥军奋进,陷入重围,苦战终日,无援绝食而死。

三、岳飞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

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四、韩世忠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他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

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 。累迁至镇南、武安、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五、张俊

张俊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曾随种师中救援太原。康王赵构(宋高宗)任兵马大元帅,他即率部往从。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

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后首请纳兵权,被罢枢密使,进封清河郡王。又参与促成岳飞冤狱。

楚州之战:南宋名将魏胜阵亡沙场。

魏胜,江苏宿迁人,南宋名将,骁勇善战。1164年,魏胜在楚州陷入金兵重重包围,主帅刘宝拒绝派兵增援,魏胜力战而亡,着实可惜了。

《宋史》评价:“魏胜崛起,无甲兵粮饷之资,提数千乌合之众,抗金人数十万之师,卒完一州,名震当时,壮哉!然见忌于诸将,无援而战死,亦可惜矣。”可知,魏胜白手起家,带着一帮新招募的士兵,却能屡败金兵精锐部队,数十万金兵都奈何不了他。可惜的是,魏胜被自己人坑死。

1127年,金兵南下攻克开封,俘虏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与此同时,赵构在商丘继位,年号“建炎”,是为宋高宗。金兵南下,北方将士奋起反击,各地民众也组建“忠义军”,协助宋军战斗。

1134年,韩世忠在两淮练兵,魏胜前来投奔,成为一名弓箭手。此后,魏胜追随韩世忠南征北战,屡次击败金兵,立下赫赫战功。1142年,“绍兴和议”消息传来,韩世忠解散“忠义军”。但是,魏胜并没忘记抗金之志,他经常乔装打扮成商人,前往金国了解情况。

1161年,完颜亮在海州、涟水一带活动,招兵买马,储备粮草,制造器械,有南下攻宋的势头。魏胜建议楚州知州蓝师稷采取行动,突袭涟水、海州,夺取主动权。蓝师稷认为金、宋两国早就“和议”,不能破坏和好局面,没有采纳魏胜的建议。

蓝师稷不敢出兵,魏胜便自告奋勇,招募300壮士,再次组建“忠义军”,然后突袭涟水,夺取城池。《宋史》记载:“聚义士三百,北渡淮,取涟水军,宣布朝廷德意,不杀一人,涟水民翕然以听。”

夺取涟水后,魏胜再接再厉,率兵直奔海州而去,与金兵交战。此时,守卫海州的金兵数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魏胜却毫不畏惧。一顿厮杀,金兵损失三千余人,大多溃逃,魏胜收复海州。史载:“杀其守及军士三千余,众悉降,得器甲数万。”

闻知涟水、海州被攻克,完颜亮派名将蒙恬镇国率万余精兵赶来,双方在海州城郊激战。魏胜诱敌深入,前后夹击,金兵死伤数千人,蒙恬镇国阵亡。接着,完颜亮派兵攻打仓山寨子,吸引魏胜分兵,然后夺取城池。魏胜率兵救援仓山,却留下主力守卫海州,金兵再次战败。

完颜亮不甘心失败,再次出兵20万夺取海州。魏胜一边组织防御,一边请求大将李宝出兵协助,水陆夹击金兵,再次获胜。史载:“发诸路兵二十余万来攻海州,先遣一军自州西南断胜军饷道。胜驿勇悍士三千余骑,拒于石闼堰,金军不能进。”如此,金兵再次战败,狼狈不堪。

1164年,“隆兴和议”,宋、金罢兵,海州划归金国,魏胜调任楚州知州,负责清河口防务,受淮东路安抚使刘宝节制。不久,金兵想从清河口运粮,魏胜不答应,并将消息告知刘宝,建议他做好准备,防止金兵突袭。

刘宝不听,说魏胜此举是破坏“和议”,让他不要跟金兵交战。结果,金兵发起突袭,魏胜奋起还击,从早晨六点打到下午四点,不分胜负。此时,金兵从泗州赶来增援,魏胜兵力不足,请求刘宝出兵协助,遭到拒绝。

魏胜且战且退,朝着楚州方向突围。距离楚州九公里处,魏胜筋疲力尽,抵挡不住金兵的箭雨,战死沙场。史载:“乃令步卒居前,骑为殿,至城东十八里,中矢,坠马死,年四十五。”着实可惜了。

魏胜战死沙场,这是南宋的悲哀,“议和”大局下,各路将领畏手畏脚,丝毫不敢跟金兵血战厮杀,许多名将因而殒命。魏国不但能征惯战,还能搞一些创新发明,他发明的“如意战车”,类似现代的装甲步兵车,技能作战,又能运输粮食物资,是对付金兵骑兵的利器。

凭借“如意战车”的威力,魏胜屡次击败金兵,若是因为刘宝无能,拒绝派出援军,也不至于阵亡沙场。魏胜阵亡,宋孝宗十分恼火,下令将刘宝抄家查办,流放在海南,不再调回京师任用,也算是对魏胜的慰藉了。

网上流传一句话:北宋无将,南宋无相,这句话的出处我实在没找到着,但针对它的争论却实在不少。今天,笔侠也来凑凑热闹,聊聊两宋的将和相吧。

先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北宋无将”指的是北宋将不如相;

“南宋无相”指的是南宋相不如将。

事实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两宋都有哪些将和相(当然是有作为的):

1、北宋

相:赵普、寇准、吕夷简、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安石

将:李继隆、狄青、王韶、折家将、种家将、杨家将、姚家将

大家看看这个名单,你还敢说北宋无将吗?光四大将门(折家、种家、杨家、姚家)就出了无数名将。

之所以说北宋无将,是因为北宋一朝,将普遍遭到相的打压,他们的风头完全被相掩盖,所以看起来相更加显眼,但其背后,却是将的辛酸。

北宋之所以灭亡,就在于他们没有把握好对将的打压分寸。

2、南宋

将: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刘锜、李显忠、魏胜、辛弃疾、毕再遇、孟珙、余玠、王坚

相:李纲、赵鼎、张浚、虞允文、文天祥

相比之下,南宋的名相确实少了不少,将却多了很多,还主要集中在南宋初年,这说明什么?

在国家风雨飘摇之中,最终还得靠将来支撑。还有,宋朝的军事实力其实并不弱,潜力巨大,只不过要等到生死关头的时候才能激发出来,平时都到哪儿去了?当然是被文人给压制了。

南宋名将多这可以理解,因为战争需要,但南宋名相为什么这么少呢?

这就要问问文人自己了。

在北宋,文人和武将斗,到了南宋,文人还要和自己人斗,在这样的环境下,名相能熬出头估计早就百毒不侵了。

于是,有的网友就问了?如果把北宋的相南宋的将结合起来会怎么样呢?

笔侠想说:大家想多了,北宋无将的根本问题在于宋朝的体制问题,而不是将无能。北宋哪个名将赶不上南宋呢?只不过是时势所逼罢了,宋朝不解决根本的“右文抑武”政策,就算换上吴起、韩信也无济于事。

南宋就是个例子,将再厉害如岳飞又能怎样?最后还不是自毁长城?

所以,宋朝要想达到汉唐那样的强势,还得调整基本国策,也就是文和武的平衡。

揭秘史上第一支炮兵:南宋就用火炮击败金军了吗?

我们知道,早在宋以前,火药和火器就已经诞生了,宋朝是将火药成功运用到了火器上。据史料记载,早在1163年,中国南宋就发明了最早的火炮—...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