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样在世博会展览的是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中国第一样在世博会展览的是什么,第1张

1904年,美国举办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派出皇贝子溥伦率官员代表中国参展,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以官方名义登上世博会舞台。

就在这次世博会上,初出“闺阁”的皇贝子溥伦不仅只是中国世博参展团的正监督,主持“一切赴会事宜”,有专家研究指出,溥伦此行美国,还肩负着两项秘密使命:一是替清政府考察美国宪政,对欧美强国的政治制度摸摸底;二是希望争取美国干涉其时正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

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学术研究主任、著名华裔学者居蜜博士在整理国会图书馆亚洲部藏书时,发现有大批中国当年参加圣路易斯世博会的资料,居蜜博士研究发现溥伦除了参加世博会活动外,还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城市进行了许多考察和会见,“许多证据都表明溥伦在进行宪政考察和其他政治活动,尽管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溥伦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成果。” 居蜜博士表示。

首次派官员参博

1902年,美国政府决定举办1904年世博会,派专使来北京宣传并邀请中国参展,美国驻华公使康格也极力敦请光绪皇帝、慈禧太后赴会。

其时,清政府刚刚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对英美等等列强的邀约不得不小心应对。据史料记载,美国世博专使在清政府朝堂发表完演说后,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他,并向他询问了有关世博会事宜。随后,对美国驻华公使的邀请,慈禧以年老体衰、不便远行为由推辞,但应允派亲王与会,以示重交谊、敦和好。

从1851年的首届世博会到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中国也曾收到世博会各主办国的邀请,但所有的邀请都被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拒绝。直到1867年巴黎世博会,清政府才授权由海关组织中国展品赴展。而到了1902年,清政府接受了美国的邀请,正式出席1904年世博会。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1900年庚子事变前后,清廷内部发生了变化,保守派的力量很强,但也有人主张新政。居蜜博士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慈禧领教了人家的厉害,思想深处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对洋人,她恐惧、害怕,但也产生了‘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念头。她想弄弄清楚,实行新政改良究竟会给她的权力带来什么影响。所以她决定借参加美国世博会的机会,去考察一下美国的宪政,并指派溥伦贝子领衔。”

1902年年底,清廷任命贝子溥伦赴美参博。溥伦是宣宗道光皇帝的曾孙,在当时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皇室成员,是个比较开明的“少壮派”,倾向立宪。

对于此次赴美参博,清廷从上到下都予以了高度重视,特拨巨款鼎力支持,各省及地方政府对此也十分重视。反响最为热烈的是士商。他们在清廷和地方政府的鼓励下,纷纷合股集资,购物赴美。在广东、上海、浙江等地还出现了一些专为参加世博会而筹组的公司,如广东的广业公司、茶磁赛会公司等。

贝子速离 华人生憾

1904年3月4日,溥伦携其随从离开京城,途经日本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

4月17日,溥伦抵达旧金山。他的行程紧凑,抵达当天到哥伦比亚大剧院观看表演,并且到华埠与华人见面;次日到中国会馆与绅商会见,并出席当晚的酒宴;接着,第二天,溥伦便起程前往华盛顿。

据史料记载,旧金山华人因溥伦贝子的“速去”而“生憾”。4月22日,华人报纸《中西日报》刊登了溥伦的照片,结果当天报纸很快售罄。为了满足那些“不得其玉照为憾者”,该报在次日将贝子的照片刊印小纸上随报附送。

6月初,伦贝子一行抵达圣路易斯。溥伦身负重任,不仅出席世博会开幕仪式,还在圣路易斯居留长达两个月。溥伦当时住在金氏快路和华盛顿路口的乔治·华盛顿旅馆。因溥伦的亲王地位,世博会主办方非常重视,多次邀请他参加各种庆典。溥伦礼尚往来,也主持过多场大型宴会,热情款待各国嘉宾。

回国后登上杂志封面

1904年,参加圣路易斯博览会的溥伦贝子前后在美国停留了四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除了出席世博会的各项活动外,他还游历了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各大城市,考察了美国的宪政,会见了美国的地方官员及华人在美的成功人士。

居蜜博士表示:“许多人都知道,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到欧美考察宪政,并最终促成1906年的清政府‘预备立宪’。但事实上,早在1904年,慈禧太后就让溥伦贝子借出席圣路易斯博览会的机会,秘密考察美国宪政。”

美国媒体的报道称,溥伦有迷人的风采,又平易近人,深得各界的欢迎仰慕。而游历过美国各大城市,见识了美国的繁荣发达,30多岁的溥伦大概受到激发。溥伦向各地华侨和纽约维新报记者表示了自己急图自强、振兴国脉以改变积弱局面的决心。在一些演讲场合中,溥伦甚至满腔激情地向海外华侨承诺,回国后,将“披肝沥胆,向西太后进立宪改革之言——以启沃两宫,而为改革政体之助动力”。

上海图书馆研究员张伟也研究过中国参加圣路易斯世博会相关资料。他在查阅溥伦和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盛宣怀当年的一些往来信札、奏折时,发现信中都涉及溥伦赴美的任务,以及溥伦考察美国宪政的一些亲身感受。

“但从信的内容看,溥伦的处境很微妙,对于他所肩担的秘密使命,溥伦显然不希望让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保守派知道。这个细节反映了当时清廷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牵扯和交锋。”张伟表示。

溥伦出席圣路易斯世博会并考察美国,当年的媒体以及社会上不少进步人士予以积极支持。1904年,上海的《东方杂志》甚至把溥伦贝子作为当年首期的封面人物,对这届世博会也予以积极报道。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结束后,社会舆论对清廷的政治变革寄予了更多希望,也更加严厉地督促清廷采取实际行动,正是在这种情形下,立宪风潮一发而不可收。晚清赴美参加世博会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深远影响,由此亦可见一斑。(感谢上海古籍出版社提供材料,居蜜博士《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万国博览会中国参展图录》将于上海世博会前由该社出版)

世博历史之谜

作为首个参博的亲王级官员,溥伦在1904年世博会上还有何创举?

在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贝子溥伦还有一个创举,他把自己在北京故宫里的住室复制到世博会的“中国村”,在美国媒体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为“中国村”吸引了大量游客。

据史料记载,溥伦出席圣路易斯世博会之前,副监督黄开甲先期赶到美国,负责展馆“中国村”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设计师突然提出要建一个中国皇宫的缩小模型。这个要求难倒了黄开甲,他只好向还在北京的溥伦请示。溥伦也感到为难:他也无权决定将皇宫复制到美国。后来,溥伦决定将自己在北京的宫室复制到圣路易斯。

复制的溥伦宫室在“中国村”内别具一格。它坐落在英国馆和比利时馆之间面对通往管理委员会大楼的大路边,粉墙飞檐,雕梁画栋;屋顶上装饰着祥龙、怪兽,墙壁上雕刻着花草和各种吉祥物。

溥伦宫室包括一间卧室和一间会客厅。卧室内有乌木制作、镶金雕刻的床,床上铺陈锦被,床外挂着精美中国刺绣的豪华床帘,房间内还有一把镶嵌着珍珠母的精致坐椅,地上铺设豪华的中国地毯;另一间则是他的会客室,房间也铺设中国地毯,摆放着几把精美的檀木坐椅,桌几上放着精美的中国瓷器,墙壁上挂着中国画。

这是一间典型的具有中国风格的建筑。当时美国媒体把它称为夏宫,称赞包括溥伦宫室在内的中国馆是“本届博览会上东方建筑最漂亮的典范”。

  一、英国

  英国所藏清代档案,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战争中掠夺的中国档案,其形成者是中国地方政府,如两广总督的档案;二是英国在华机构,在与清政府及所属机构的日常工作交往中形成的档案(中英两种文字都有),如东印度公司及外交机构的档案。以上档案均已向社会公众开放,可调阅、抄录、复制等,用于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学术研究等。

  (一)英国公共档案馆

  1、被掠夺的清代档案(1765—1857年)

  这部分档案共1954件,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在广东劫掠的中国官方档案。其中包括中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往来的文书;地方政府本身形成的文书;原存放在两广总督千门、广东巡抚衙门等机构的文书。这部分档案可分为以下六类:

  (1)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档案(1835—1857年),73件;

  (2)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往来公文书(1765—1857年),337件;

  (3)对外关系与对外贸易档案(1810—1857年),529件;

  (4)起义、秘密结社、军事组织与作战,以及镇压起义(1811—1857年),820件;

  (5)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856—1857年),84件;

  (6)地图与插图,71件。

  以上档案,我馆已从该馆复制成35毫米缩微胶片25盒。

  2、英国在华机构形成的档案

  (1)东印度公司中文秘书处档案(1793—1834年)

  这部分档案共34卷,是由东印度公司设在广东和澳门的商船货物监管人特别委员会形成的档案。该委员会在1834年撤销之前,实际行使东印度公司所拥有的英国在华贸易垄断权。其中最早的一份,是1793年英王乔治二世致中国乾隆皇帝信函的中文译本。信中介绍了马戛尔尼勋爵作为使团正使,前往中国。大量的通信是关于茶叶、棉花贸易;在广东的贸易代表与中国地方当局关于司法纠纷的交涉;洋行商人破产问题以及关税问题等。此外,还有渉及鸦片走私贸易的档案。

  (2)英驻华使领馆的档案(1727--?)

  这部分档案结止时间不祥,共699件。内容涉及:中央政府、排外运动、义和团起义、市民动乱、教育、财政、中外关系、工业、劳工、矿业、鸦片、护照、公共卫生、铁路、改良运动、航运、中日甲午战争、电信、贸易等。

  (二)大英图书馆东方书稿图书部

  该馆保存有珍贵的中国档案文献。其中,满文档案有满文朱批奏折、满文请安折等;汉文档案有中国皇帝给英国王的敕谕、康煕南巡图、道光二十一年镇海营水陆图册,广东吴川营、大鹏营、顺德营、外海、内河水师名册,罗浮山动植物、矿物调查册、广州城图、广州至澳门珠江沿岸军事防御图册等。此外,还有太平天国军事文书、完整的《图书集成》(1726年第一版)、《情报》(又称《北京公报》,从1820年开始,1840—1908年间的几乎完整)。

  (三)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现并入大英图书馆)

  1、东印度公司同中国广东贸易档案(1715—1833年);

  2、有关中印边界的外交档案(1800—1947年);

  3、印度事务部就中国问题同外交部的联络档案(1858—1947年);

  4、广东工厂档案(1623—1841年),这部分档案是1931年通过英外交部移至印度事务部的。主要内容是东印度公司在中国的贸易,部分是工厂档案的复制件;

  5、西藏档案(1760—1904年间),内容:印度与西藏的双边关系;贸易代表处活动;各类英属印度使团访问拉萨。

  (四)伦敦大学亚非研究学院图书馆

  1、中国海关档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Hart)和梅乐(Fenderick Maze)的信函136封(1868—1906年);1884—1885年金登干关于中法和议的备忘录。

  2、在华教会监理会的档案:会议记录和通讯(已制成缩微胶卷)。

  3、太平天国实录;

  4、澳门地图、清宣统皇帝给庄士敦的国画册页等。

  (五)剑桥大学

  在华洋行档案:信函176万封,及装订成册的信函78卷。

  (六)伦敦大学

  在华教会档案:伦敦会(1803—1939年)来函、通讯档、报告、日志等(已制成缩微胶卷)。

  二、美国

  (一)美国国会图书馆

  1、清内务府档案,28卷。

  2、堂行簿,1卷。道光29—30年。

  3、完婚登记簿,2册,道光27年至同治8年。

  4、开销总簿和实存经费并开销银两总簿,7卷,光绪28年至宣统2年。

  5、丧礼簿,1卷,宣统一年。

  6、题本和奏本,乾隆7年。

  7、内务府编写的北京店铺详细名录,30页。

  8、家谱图表,其中有5卷为满文。

  9、镶蓝旗应得口食、银两、兵丁等花名册,8页,道光12年。

  10、正白旗闲散幼丁等花名册,10页,乾隆朝。

  11、红白事银两数目册,乾隆朝。

  12、帐本,嘉庆7年。

  13、各库武器和供应帐册,乾隆至光绪年间。

  14、有关建筑物规范的件册。

  15、盛京内库出入细数销算清册,乾隆12年。

  16、富人收税人名录。

  17、帐册,康熙至嘉庆年间。

  18、圆明园大木作定例。

  19、普详峪万年吉地工程做法清册,8卷。

  20、公主府工程做筹册,19册,光绪一年。

  21、朝阳门箭楼各项银总册,6卷。

  22、估修复圣林工料细册,4卷。

  23、宣统崇陵工程做法,47卷,宣统一年。

  24、菩陀峪万年吉地东西配殿做法,7卷。

  25、奉天省东大陵照片,81张,光绪20年。

  26、桂公府内阁间工程做法册,3卷。

  27、宗人府选册,4卷,光绪10年至宣统9年。

  28、宗人府选册,4卷,同治12年至光绪15年。

  29、咸丰果园人丁清册,4卷,咸丰6—9年。

  30、光绪果园人丁清册,4卷,光绪21年。

  31、江南提督公文,1卷,光绪19年。

  32、京察满司宫履历清册,2卷,光绪13年。

  33、京察满司宫履历清册,2卷,咸丰7年。

  34、恩旨豁免赔项册,4卷,嘉庆25年至道光1年。

  35、广东布政使司武职各官罚俸册,1卷,光绪27—28年。

  36、江苏夷务军需制造销册,57页,道光22年。

  37、江北粮台帐目抄本,2卷。

  38、江北藩库收银放银簿,4卷,光绪31年。

  39、直隶地粮未解及豁免清册,1卷,咸丰7年至同治9年。

  40、王府帐房总帐、分蓝甲银帐、人名簿、升迁降革病故帐、存制钱帐、银钱帐、分金帐等,9册,光绪10年至同治7年。

  41、膳房办买肉斤鸡鸭清册,24卷,光绪30—33年。

  42、大清同治吏部奏议,4卷。

  43、驻津验米大臣来往文件,4卷。

  44、山西巡抚张之洞奏议,4卷,光绪7—10年。

  45、上谕档,2卷,光绪5—13年。

  46、江苏夷务军需章程,1卷,道光22年。

  47、鸦片战事公文,道光22年。

  48、京抄,42卷,道光23年。

  49、京报,38卷,光绪33年至宣统3年。

  50、徐州粮台并军需章程,1卷。

  51、乾隆嘉庆两朝奏谱,40卷。

  52、秋审档案,9卷,嘉庆18年至道光2年。

  53、秋谳比,16卷,嘉庆8年至道光12年。

  54、法部直隶各省重囚招册,65卷,光绪33年。

  55、秋审要案,4卷,乾隆39年至道光14年。

  56、江西调查民事问题,2卷,宣统2年。

  57、乡会试朱卷汇辑,38卷,嘉庆至道光年间。

  58、历朝岁试,4卷。

  59、乡试题名录,47卷(手抄件)。

  60、江康虎手稿,包括一份会试朱卷,6份书单,1份起居注后跋和若干试卷。

  61、苏藩政要,2卷,道光6—7年。

  62、府库风俗颂庆祥宫号玉磁铜等件和道库公字玉器陈设,4卷。

  63、内府物器谱,5卷。

  64、拟办宣化府等处煤矿文件图说,1卷。

  65、苏郡九邑孝子节妇册,1卷。

  66、吏部铨选满州官员则例,1卷。

  67、长沙市各业公所章程,2卷,乾隆58年至民国6年。

  68、谕折汇存,700卷,光绪20年至宣统3年。

  69、上谕条例,240册,雍正13年至乾隆56年。

  70、山东交代章程,8册,光绪28年。

  71、豫东历年刊公布条例,16册,咸丰元年至光绪21年。

  72、泉漳治法论,1册,同治7年。

  73、历年钱毁条例,120册,乾隆16年至嘉庆22年。

  74、吏部奏定章程,12册,道光至咸丰年间。

  75、刑律条例,内容包括户律条例和礼律条例,70册,乾隆年间。

  76、刑钱必览,嘉庆19年。

  77、解州清丈图说章程,光绪7年。

  78、宛陵判事日记,1卷,光绪29年。

  79、上谕条例,12册,咸丰1—10年。

  80、本朝题驳公案,11卷,康熙59年。

  81、历年有关秋审,1册,乾隆7年至嘉庆12年。

  82、定例汇编,86卷,乾隆21年至道光19年。

  83、1662年前绘制的中国地图集。

  84、1673年绘制的大型中国地图。

  85、1821年印制的大型中国挂图。

  86、1831年印制的大型中国水墨挂图。

  87、长城边界手绘图。

  88、天津至广州海域图,两张。

  89、西安至成都手绘路线图。

  90、18世纪浙江地图集(手绘)。

  91、河南、山东、直隶三省手绘挂图。

  92、南京市手绘明细图,注明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收复情况。

  93、广西南部边界山区通道军事图。

  94、云南、四川边界军事手绘图,两张。

  95、广西省军事防御挂图。

  96、18世纪杭州市手绘图。

  97、18世纪钱塘江和杭州湾挂图。

  98、18世纪浙江省海岸线挂图。

  99、山东省莱州市平面图。

  100、吉林省手绘挂图。

  101、山西省太原市挂图。

  102、18世纪长沙市地图集。

  103、日本占领前台湾地图集(印刷本)。

  104、黄河流域图三张(手绘)。

  105、乾隆黄河下游闸坝图,包括长江和运河工程图,20张,康熙至乾隆年间。

  106、黄河图。

  107、山东全省河图。

  108、豫东黄河全图。

  109、河源图。

  110、中游河工全图。

  111、黄河下游图。

  112、黄运湖河全图。

  113、六省黄河堤坝河道全图: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南。

  114、中河厅属光绪元年分补厢中牟下汛三堡顺堤扫工题估河图。

  115、河北道属光绪二年黄河形势工程全图。

  116、下北河厅属光绪二年比较元年抢修扫工平险丈尺图。

  117、下南河厅属光绪二年分抢修工段比较上年化险为平河图。

  118、黄河水坝图。

  (二)哈佛燕京图书馆

  该馆藏有明清档案,约计千件左右;藏有中国善本和手抄本2500余种3万余册;中国地方志约3525种35000余册;满文图书百余种及不少满文档案等。主要清代档案目录如下:

  1、驻美公使梁诚档案,2函12册。

  2、全衔奏档,1函6册。

  3、各省秋审实缓比较,2函17册。

  4、道光钱粮奏折,1册。

  5、富德奏折档(满文),1册。

  6、嘉庆禀底本,1册。

  7、嵩年奏折档,6函24册。

  8、小玉牒,1册。

  9、大清奏稿,1册。

  10、京师城内首善全图,系木版印刷。

  11、京师全图,系木版印刷纸本。

  12、陕西全图,系方格木版图。

  13、嘉峪关外安西青海合图。

  14、嘉峪关外镇迪化分伊犁合图。

  15、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16、八旗钮祜禄氏通谱。

  17、吉勒图堪尉诺命。

  18、陈庆慈知县父母诰命。

  19、武备院库藏册。

  20、钞本上谕。

  21、满汉奏折对译。

  22、满汉奏折录。

  23、奏折。

  24、奏折录。

  25、陵寝事奏折。

  26、内务府事务。

  27、批折旧式。

  28、行各部院衙门白文。

  29、夸兰达存之户口。

  30、乾隆52年6月来文档(正黄旗满洲都统)。

  31、嘉庆12年10月来文(正黄旗满洲都统)。

  32、正蓝旗满洲都统档册。

  33、正红旗满奏本(正红旗满洲都统)。

  34、镇守杭州等处将军档册。

  35、镇守荆州等处将军档册。

  36、奏折档簿。

  37、户部奏折底。

  38、上谕奏折档。

  39、驻藏办事大臣奏折档。

  40、第四甲喇档册。

  41、清俄条约。

  42、盛京内务府顺治年间档册(顺治4—8年)。

  43、清阮元收藏的铭文拓本,吴大澄收藏的墓志等,约有2000张。

  (三)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东方图书馆

  1、大清世祖章皇帝实录(第4卷至第6卷),顺治2年6月—12月,朱丝栏写本,蝴蝶装。

  2、大清圣祖仁皇帝圣训(第14、40—42卷,朱丝栏写本)。

  3、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第60卷)乾隆15年4—6月,朱丝栏写本,蝴蝶装。

  4、满文纪,朱丝栏写本,2函16册。

  5、《汉文国史列传》6函60册,乾隆朝抄本。

  6、《满文忠义列传》12函24册。

  7、《满文礼部则例》4函186卷,朱丝栏写本。

  8、满文小玉牒,1册,系第六代世祖章皇帝支本。

  9、大清上谕奏事档集,18函112册。

  10、清内务府档案,包括咸丰、同治、光绪三朝。

  11、《治平胜算全书》(年羹尧辑著)1函8册,序文所署日期为雍正2年春正月,似为原写本。

  12、《兵钤外书》1函12册,系原写本,沈阳吕磻、广宁卢函恩同辑。

  13、《重刊洴澼百金方》2函20册,道光12年4月。

  14、《大清律例按语》10函70册,绿格原写本。

  15、《秋审比较汇案》1函8册,7行红格原写本。

  16、《说帖》7函24册,9行红格写本,道光18年—光绪11年。

  17、《律例统纂集成》24册。

  18、《沈家本监狱访问记》(线装铅印本)。

  19、清末载泽等大五臣《考察日本宪政报告书》2函10册,为宪政编查馆朱格写本。

  (四)耶鲁大学图书馆东亚图书馆

  该馆所藏中文图书约有19万册,以现代中国史料最为丰富,有关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藏书,共有320种640册。该馆还藏有反映16至18世纪的各式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五)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

  该馆藏有中文图书约计15万余册,与钓鱼岛事件有关的资料,约有360种;太平天国资料103种;康有为著作及传记资料72种;梁启超著作及传记资料82种。还有原属张学良藏《满文篆书御制盛京赋》10函40册;广西云南地方的苗民图说共10册,等等。

  三、日本

  (一)国立国会图书馆

  1、族谱360种。

  2、黔南识略。

  3、滇系,两套4函、另6函。

  4、江苏赋役全书,14函。

  5、福建赋役全书,4函。

  6、吴县洞庭山鱼鳞册,12函120册。

  7、长洲县鱼鳞册。

  8、鱼鳞册,康熙15年丈量,2函2册。

  9、吴县租册,6函。

  10、长邑鱼鳞册,16册。

  11、长卢盐务册(原档),11函22册。

  12、吴县忙银漕粮实征文册,32函133册。

  13、河南钱粮册,87函1092册。

  14、乾隆邸报(乾隆36年、38年、40年、44年,嘉庆6年)。

  15、第一期修理昭陵明楼等工程约估清册(上、下)24册。

  16、盛宣怀致井上馨函,5件(未发表过)。

  17、袁世凯函件(日本国陆军大臣寺内正毅文书内)。

  (二)东洋文库

  东洋文库收藏满蒙藏文图书:《镶红旗档》,自雍正五年至宣统,共2420件;蒙文《甘珠尔经》一部,共108套;《宗喀巴法句集》一部20套,零星佛经220余种;藏文《甘珠尔经》一部103套,《丹珠尔经》一部225套。主要目录如下:

  1、养寿园电稿(写本),光绪16—24年,1函3册。

  2、从政观法录,30卷。

  3、江西赋役全书,影印。

  4、老账,5册。

  5、吴县漕米实征册(档案)共26函,156册。

  6、浙江赋役全书,7函。

  7、淮关统志,满汉文,6函。

  8、续淮关志。

  9、四川赋役全书,2函10册。

  10、河南赋役全书,13函78册。

  11、直隶宣化赋役全书、直隶畿辅赋役全书,共35册。

  12、苏州赋役全书,8函48册。

  13、山西赋役全书,6函36册。

  14、福建赋役全书,4函24册。

  15、钱票标本集(实物),10册(中国纸币的各种式样)。

  16、内务府造送皇产地亩册,2函33册。

  17、定陵注略,2册(影印)。

  18、奏折档乾隆3年3月、11月—60年12月。

  19、奏折档,嘉庆元年正月。

  20、奏折档,道光27—29年,1函8册。

  21、吏部考功司题稿,嘉靖20—22年,4函11册。

  22、上谕档,乾隆53年—嘉庆元年,5函16册。

  23、醇亲王巡阅北洋海防日记,朱格10行写本,二品衔署长卢监运使津海关道周馥谨识。

  24、边事汇钞,1函。

  25、苗族风俗图,册页彩绘,1函。

  26、苗册,册页彩绘,2函。

  27、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族谱,2函10册。

  28、朝鲜国王来书簿,写本4册,1935年照沈阳崇谟阁藏本抄。

  29、掌仪司嘉庆元年册封后妃档,6函6册。

  30、查办八旗事务表档,24册。

  31、满洲旗世袭武职及世受佐领家族谱,19函。

  32、满文八旗则例。

  33、各种佛经。

  四、俄罗斯

  (一)俄历史档案馆

  1、中俄谈判御旨。

  2、中东铁路文书,1817—1930年。

  3、中国到俄国考察海军,1888年。

  4、张作霖政府时期的商业活动,1902年。

  (二)俄海军历史档案馆

  1、1840年北京地图。

  2、1886年中国通商文书。

  3、1989—1916年光绪请俄抢救中国船员。

  五、加拿大

  国家档案馆

  中国个人或家庭移民及人头税的档案。

  六、澳大利亚

  华人去澳洲的移民档案。

  七、意大利

  罗马国家档案馆保存有清代康熙年间的卖身契和雍正年间的军饷档案,数量不详。

  注:未注朝年者,均为原稿未提供。

李氏先世本姓许,明末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至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父兄父亲李文安,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甲进士,榜名李文玕。任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李文安与曾国藩同年登科,并令其子李瀚章、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大哥:李瀚章。女儿:李经萱,嫁曾国藩女儿曾纪芬之子聂其煐。三弟:李蕴章,追随李瀚章,办理军饷,税务厘金,后以残废之身居家不出。四弟:李鹤章,同治三年,捐赠黄马褂,授甘肃甘凉道。子李经义:官至云贵总督。子李经馥:娶曾氏系曾国藩次子曾纪泽之女。其子李国芝娶清末政治家、二品工部左侍郎、企业家盛宣怀孙女盛毓菊。五弟:李凤章,李家首富。儿子李经翊,孙李国洵,曾孙女李家英。六弟:李昭庆,累擢至记名盐运使。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次子早逝。三子李经榘,候选知州,候补知府,赏戴花翎,赏给一品封典,1895年诰授光禄大夫,娶郭氏系首任英国公使郭嵩焘之女。四子李经叙,上海制造局会办,金陵制造局总办,1897年随驻美大臣至美,以二等参赞住驻秘鲁,代办出使大臣事物,娶许氏系翰林院编修许其光之女。其子李国源娶皖系军阀、北洋政府国务院总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祺瑞长女段式萱。五子李经翊,过继给李凤章。 配偶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故。继室赵小莲,系太湖望族、进士赵昀之女。侧室莫氏,侍妾冬梅。 后代儿子:李经方:驻美参赞,驻日公使,出使英国大臣。娶骆氏姐妹,系四川总督骆秉璋之女。李经述:诗人,三品参赞官。印有李鸿章头像的纸币李经迈:出使奥国钦差大臣。其子李国杰娶状元张之万即两江总督张之洞兄长之女张氏。李经溥女儿:李经璹,小名李菊耦,嫁张佩纶系同治进士。曾外孙女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本名张煐。

南禺书画目

刊本《赌棋山庄所著书》编外诗文词汇录

词讲义

丁日昌致朱学勤手札

丁日昌致应宝时手札

张佩纶致朱潜书札

薛福成致杜冠英书札

詹天佑致盛宣怀函

傅增湘致孙毓修手札七通

遐庵书札(续二)

王韬未刊日记、杂录(续)

知耻斋日记(续)

题跋二则

传顾亭林《游庐山词》辨伪

翁方网纂《四库提要稿》传本考.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中所录珍稀年谱十种述略

彭绍升年谱

凯泽林:末代贵族的微弱叹息

盛宣怀档案中的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

盛宣怀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创办

……

贝聿铭生平简介    (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贝氏家族以行医卖药起家,单是一个贝聿铭在当今世界建筑设计业的显赫地位,就足以令世人对贝家刮目相看了。更何况,这个家族中还出过「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还有那座被乾隆爷原样仿造了两处的花园--狮子林……   家谱和方志如同历史的岩层一样,小心翼翼地翻开其中的某一层,抚去尘埃,当时的社会状况如同化石一般地呈现了出来。翻开《吴中贝氏家谱》的第一本,苏州贝氏的脉络终于清晰起来。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的贝兰堂作为苏州贝氏的始祖,于明朝中叶以行医卖药为生定居苏州。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贝氏由于经营中药业成为苏州四富之一。如今的贝氏家族支脉繁杂,据民国时「承训义庄」印制的《吴中贝氏家谱》中记载,贝氏那时已经延续到第十六世了。    近代,贝氏一族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十三世孙的贝哉安和贝润生两支。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贝哉安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贝哉安年长贝润生4岁,两人关系甚密,曾共同为苏州政建和家族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    贝理泰,号哉安,生于1866年。其父贝晋恩曾在浙江为官,告病还乡后,与人合伙在苏州一带经营典当、酱园等行业。贝哉安青少年时便中得秀才,20岁时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在他即将走上仕途时,由于父亲去世,他只得放弃事业,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父亲留下的大批产业。经过七年的经营,他将所有的产业安排得井井有条,并且能脱出身来计划自己的将来。由于他极善理财,为人又有着很好的口碑,知县吴次竹很赏识他,聘他为幕僚,掌管赋税和财会工作,当时被人称为「钱谷师爷」。    后来贝哉安协助陈光甫、庄得之于1915年创办了上海银行,1917年出任苏州分行经理。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后来又在苏州成立了分社,贝任经理。当然,仅凭贝哉安的这点资历,在巨头林立的上海滩是不足以被称为「金融家」的。之所以享得「金融世家」美誉,是因为他还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贝哉安的三子贝祖诒,也就是贝聿铭的父亲。 贝祖诒,号淞荪,生于1892年,苏州东吴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曾供职于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统计部。1914年贝祖诒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先后担任广州、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副总经理。抗战胜利后,时任行政院长、掌握财政金融大权的宋子文,极为赏识已是中国银行副总经理的贝祖诒。由他推荐,贝祖诒于1946年3月1日出任中央银行总裁。    在一年的任期内,贝祖诒致力于外汇管理,被视为最有才干的财务官员。后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主张开放外汇,抛售黄金,因外汇枯竭引起黄金风潮,再加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1947年2月宋子文和贝祖诒被迫下台。1973年贝在任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办事董事11年后退休,寓居纽约,1982年12月27日去世。 贝祖诒东吴大学毕业后,娶了庄的女儿为妻。庄氏出身名门,是一位笛子高手,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夫妇间十分恩爱。1913年,他们添了个女儿,取名贝聿华。1917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初六),他们又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贝聿铭。    1930年,庄氏患癌症在苏州逝世,留下了年仅13岁的贝聿铭和弟弟贝聿昆、贝聿枞以及三个姐妹。    中年丧妻使贝祖诒十分沮丧。他所在的银行为了使他从丧妻的悲伤中解脱出来,决定派贝祖诒出访欧洲,考察欧洲国家分行的工作情况。就在这次出访中,贝祖诒邂逅了蒋士云。当时贝祖诒40岁,而蒋士云仅21岁。    蒋士云,作为江南名媛,外交家蒋履福的女儿,她不仅以艳丽容貌,而且更以娴熟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让上流社会为之惊羡。蒋**的人生也很传奇,在未嫁给贝祖诒前差一点嫁给张学良,尽管后来失之交臂,但张学良至死都念念不忘这位“士云贤妹”,并称她为“自己最喜欢的女人”。1991年当张学良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阴影中走出来时,第一个想去美国会面的人就是这位贝夫人。他在纽约的三个月,即下榻贝公馆。也是由于贝夫人的穿针引线,才让张学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世人留下了一份厚重的“口述历史”。    蒋士云当时为了忘掉张学良,把心底的痛苦变成自己发奋读书的动力,远赴欧洲求学,开始新的生活。而贝祖贻则因发妻庄夫人新丧,是前来欧洲散心消愁的。蒋士云与贝祖贻早在上海和南京就见过面,此次相逢国外,又是同病相怜,所以与贝祖贻交谈数日,沉寂的心灵竟然碰撞出爱之火花。    蒋士云的父母无法允同婚事,因为贝祖贻膝下毕竟已有6个子女,年长士云许多。可蒋士云是个极重感情的姑娘,经过书信交往,毅然决定嫁给贝祖贻做续弦夫人。1932年春,他们在法国巴黎举行了婚礼。    蒋士云现在还健在,目前住在纽约。她与贝祖诒只育有一女。女儿已成家,只在每星期六回到曼哈顿的高级住宅和母亲共度周末。 看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人除了记得朱丽娅的大嘴,也记住了拥有“美国最优秀女性”的卫斯理学院。       卫斯理学院的校友陆书华女士一生默默无闻,甚至因英文名Ellien Loo的关系芳名一度被写作卢爱玲或卢艾琳。但提到陆书华的丈夫建筑大师贝聿铭则是誉谤全球,无人不晓。       相比美女建筑学家、美女诗人、美女教授林徽因,条件匹敌的陆书华则是十分内敛的女性她父亲是麻省毕业的工程师,在上海中学毕业后,往美国读本科,这一经历和贝聿铭相同,都是接受了中西不同文化的熏陶。      陆在卫斯理毕业之后往哈佛读园林建筑专业的研究生。贝在波士顿接站时认识她,并且发生十分狗血的一幕:“美女,要不要搭顺风车啊?”   贝聿铭是阔少,家里开着中国银行,祖业还有狮子园,极有可能开了一辆豪华跑车过来勾引华人美女。此时陆**不卑不亢地回答:“谢谢,我已经买了火车票了。”但是贝聿铭大师展示出其牛皮糖精神,往返麻省和卫斯理之间看望陆**。   一来二去二人成为男女朋友,并且在陆**毕业后五天就注册结婚。也就是一开始那张颇有喜感的照片了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生于1862年1月2日,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后在上海寓所被国民党军统特务刺杀身亡。    张荫棠(1866-1937) ,字朝弼、号憩伯、又号少卿。广东新会双水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驻美使馆三等参赞。次年改任驻旧金山总领事,旋调任驻西班牙代办。    戊戌变法前, 与张元济创办通艺学堂,且与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和支持改革的户部侍郎张荫桓等有来往。    戊戌变法失败后,因涉嫌参与维新派“逆党”而被罢职。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委张荫棠为驻美外交代表 ,次年12月任驻美公使,1913年年初至6月21日,任驻美全权公使。 1914年5月26日 , 袁世凯任张荫棠为参政院参政,张不愿出任,于6月22日辞职。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张荫棠病逝于北平寓所,终年71岁。著有《使藏纪事》五卷。 为什么要八这两个人,因为他们就是陆书华女士的祖辈 媒体称贝老的着装得体(安藤忠雄的锅盖头我欣赏不来),但他的气质却不会令人误会他是银行家;贝氏夫妇言语谦逊得平易近人,却又在举手投足时高雅内敛,被称为“神秘的东方贵族”,区别着自己和那些西方野蛮人。

中国第一样在世博会展览的是什么

1904年,美国举办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派出皇贝子溥伦率官员代表中国参展,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以官方名义登上世博会舞台。 就在这次世博...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