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山中的千年古村,村内都是四合院却无人居住,距京城86公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北京深山中的千年古村,村内都是四合院却无人居住,距京城86公里,第1张

一提到北京四合院,人们便会想到上亿豪宅。可是北京有一处,当地满是年代古老的四合院,既无人买,更无人住。那里便是北京门头沟斋堂镇的千年古村——杨家峪村。

从地图中我们可以得知,整个北京市的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燕山、军都山和西山群山分别从北面同西面紧紧地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城。 杨家峪村就坐落在西山一系中的大寒岭群峰中。

明朝永乐年间,《顺天府志》中对大寒岭就有相关记载:“大寒岭,岭在城西一百四十里,高数百丈。”在明代沈榜著写的史志书《宛署杂记》中也提到:“大汉岭在县西二百余里,由清水尖分脉。”

相传在汉代,匈奴东部的一些部落一度深入北京西郊的斋堂地区生息繁衍,他们与汉王朝以大寒岭为界。 京西古道贯穿大寒岭一脉,是河北、山西和蒙古草原等地通往北京的战略要道。

特别在明清两朝,朝廷将都城设立在北京。为保障北京城的安全,封建王朝在大寒岭各处隘口均设立关卡,严加防范。最出名的便是大寒岭关城。

在抗日战争时,为阻止日本军队借由京西古道进犯河北、山西和绥远地区,中国军队便曾在爱国将领卫立煌的领导下,在髽髻山附近与日军激战半月有余,史称髽髻战役。可见大寒岭地理位置之重要。

杨家峪村就位于大寒岭一脉的西北麓,距离北京市区86公里。 要说这杨家峪村的位置真可谓群山环绕,乃是荒山野岭中的一处世外桃源。

首先是其地理位置。

杨家峪村位于西山群峰之中,四面皆山。村子东侧有大寒岭主峰守关,村子北侧是著名的髽髻山。这座髽髻山在《宛署杂记》中被称为“西山之祖”,可见此山的雄浑壮丽。

杨家峪村底下还有玉玺峰阻隔。 多处山地如同母亲的双臂一般将杨家峪村环抱其中,所以杨家峪村一直免受千年来的战乱之苦。 村中古代建筑均得到相对良好的保护。

其次说当地资源。

在固有印象里,山村均有闭塞保守,陈旧落后之感。可是杨家峪村真可谓物产丰饶,人杰地灵。

1、其物产丰饶。

杨家峪村在古代便以红杏闻名。得益于当地特殊的水土气候,杨家峪村所产的红杏果大味美,畅销京津。在鼎盛时期全村共有杏林300亩,每年产杏10万斤。

在过去,前门大栅栏的果品店里面,就以杨家峪村出产的红杏果干卖得最贵。 至明清两朝,杨家峪村的红杏曾入选当地贡品,得以入驻皇城,供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品尝。

当地曾有首歌谣,讲得是北京周边各乡村的物产,其中“杨家峪的大红杏”便与张家村的黄瓜葱,杨家村的甜南瓜,梨树台的梨等物产并列。可见当地红杏的质量何等优秀。

村中栽有两棵古松,其中一株还被评为国家一级古树。 因为年代久远,村人将此二棵古松称为龙凤古松,甚至还演化出“龙松神异”的传说,在杨家峪村庙宇中也供奉有树王法像。

虽然由于地形限制,杨家峪村全村仅占地12万平米,耕地面积仅有565亩,但是当地土地的粮食亩产却出奇的高。 历史 上杨家峪村很少出现饥荒,因此将此地称为群山之中的世外桃源并不为过。

2、其人杰地灵。

杨家峪,顾名思义,此地早年间应当时杨家的聚集生息之地。事实也确实如此。 杨家峪村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100年前的辽国。

辽帝国虽然是由少数民族创建,但占据幽云十六州之后,便以北京为陪都“南京”,将北京作为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 北京地区在当时得到辽国重点开发,杨家峪村的雏形也是在此时形成。

根据明代宛平知县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代时桑峪村的杨国良三兄弟因缘巧合来到此地开荒屯垦,繁衍生息,并将此地成为“大寒岭屯”。杨国良三兄弟也成为当地人口中的“大户杨”。

到明代永乐初年,杨汝惠、杨汝岱、杨汝虑三兄弟又来到此地定居,即成为“小户杨”。 前后两波杨氏子孙在当地聚居,彻底奠定这里“杨家峪村”的名称和格局。

大山里清贫而单纯的生活养育出一代代朴实善良的杨家峪人,历朝历代,当地都有品德高尚,忠心卫国之人。

清朝时,京城周边的宛平经常遭遇自然灾害,不是洪涝就是干旱,以至于京城周围村镇经常有逃荒的流民饿殍。

出身杨家峪村为官的杨茂发就在任上多次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妥善地稳定京城周边的局势。杨茂发的行为受到朝廷的肯定和嘉奖,清朝皇帝就曾亲自为杨茂发题匾“敦伦堂”以赞许其家族道德高尚。

杨父杨国梁和杨茂发本人也先后出资修缮位于大寒岭关城附近的“观音菩萨庙” ,对当地文物古迹的保护作出不少贡献。

时至近现代,杨家峪村同样人杰辈出,培养不少爱国爱党的仁人志士。

在抗战中的髽髻战役中,因为战场就在杨家峪村旁边,当地村民经常为参战的中国军队提供物资和救治。在1938年,杨家峪村也成立党支部,组织民众为八路军提供粮草军需和交通便利。

因为杨家峪村位于群山之中,便于隐藏且靠近京西古道这一交通线路。 八路军经常将杨家峪村作为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修整转移的“安全屋”。

而从这座小山村的党支部中,更是走出两位曾陪伴领袖左右,任职于新中国的杰出干部,他们是杨兴洲和杨兴民。

杨兴洲是1938年就入党的老党员。解放前曾跟随着部队走南闯北,最后在湖南汀谭市任市委书记。 在1965年时,杨兴洲曾作为地方官员代表,全程跟随毛主席的韶山扫墓、探亲之旅。

杨兴民与杨兴洲系同家亲属,同样在1938年入党,建国后长期担任北戴河公安局局长。北戴河是我党领袖夏季常去的休养之地, 杨兴民默默无闻地连续十年守护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安全。

综上均可得知,杨家峪村是一座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千年古村。

得益于村庄相对闭塞的环境,这座有千年 历史 的山村终能免于战火摧残。虽然杨家峪村在抗战时也曾经遭遇过汪伪政权和日寇的两度破坏洗劫,但是损失不大,无伤大雅。

因此, 杨家峪村成为京西地区对古村落,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 在杨家峪村中,人们可以充分地领略到我国元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极具学术和 旅游 价值,是原生态古山村的精品。

目前整个杨家峪村保存较好的古民居院落共有20多处,村里的四合院涵盖从元代到建国后的岁月。 千万别以为四合院系清代北京独有,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

比如,上文提到“大户杨”的院落就是典型的元代四合院设计。 元代四合院均建有古砖矮门,没有南房,在西侧多建造高楼。 院墙上有用瓦片拼成的四瓣花纹装饰,特别像铜钱。

这其实也在侧面说明汉人在元代的 社会 地位。汉人在元代因为地位低,很少从政,所以把大量精力投入文学创作和经商上。

再如“小户杨”们院落所代表的明清四合院建筑。 这一时期的四合院依旧以北为尊,主房坐北朝南,但是建有南房,即“倒坐房”。 因为杨家峪村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状态,全村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最多。

在这些明清建筑的四合院中,杨茂发一家的院落最为阔气。因为杨茂发一系从曾祖父杨思银开始历代均在清廷做官,可以称作是杨家峪村的“官宦世家”。

四合院大门外不仅有遮挡影壁、拴马桩和上马石,还在大门内有八字影壁。四合院东侧有书房,大门东侧是仆人房。 整个庭院是清代官宦居所的典型代表,极具观赏价值。

除却以上那些有特点的院落,剩余的便是平常村民的房子。这些古宅大都没有四合院条条框框的限制,往往依照地势而建,俯瞰之下形状“千奇百怪”,但是胜在就地取材,有古色古香之感。

庙宇可以说是这个村的大门,因为庙宇紧靠“村村通”的公路 。在这座庙宇中曾先后供奉过多位神仙,现在还保留有龙王、树王、虫王的法相。

古时,因为有村民在大寒岭附近见过“九天玄女”显圣,故而将那块山峰称为“神女峰”,村中庙宇也供奉“九天玄女”。 但随着道教在明永乐的盛行,庙宇改奉道教“三清”。

到清朝,黄教开始抬头,村民便迁出“三清”,在寺庙里供奉起三王,即龙王、虫王和树王。拜龙王求风调雨顺,拜虫王求虫害远离,拜树王便是奉村中两株古松所化神明,护佑万事顺遂。

除却庙宇之外,村中尚有一座戏台和一座贞节牌坊,也有一定游览价值。 在古代,请戏班进村唱戏和村民自发唱戏,是当地主要的休闲 娱乐 活动。戏台可以说是当地 娱乐 生活的中心。

而这座贞节牌坊还有一段小 历史 ,它是由民国初年大总统冯国璋所题写。爱国人士杨文波早年丧父,杨母守节一人将其带大。 杨文波成年后积极投身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事业,远近驰名。

当地乡绅感佩杨母李氏的德行操守,便联名向时任“大总统”冯国璋请求为李氏题写贞节牌坊,以表彰其多年付出。北洋军阀出身的冯国璋对此深以为然,因此在民国七年为杨母题写“节励松筠”牌匾。

这座封建牌坊固然是封建糟粕,是束缚女性的象征。但 这座牌坊建筑的艺术成分,及背景故事中杨母的坚韧依然值得后人研究学习

在这些古建筑之外,杨家峪村还较好地保留乡村捷报的实例。在古代, 为弘扬正气,扬褒贤良,中央政府会在受表彰人物的家乡张贴“捷报”,令当事人“衣锦还乡”

目前杨家峪村就保留有清光绪年间,杨茂发玄孙杨成宽升迁的捷报。 这些捷报和满村的古建筑都向我们清晰详实地展现明、清和民国时期北方山村生活的风貌。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虽然连绵的群山在千年来为杨家峪村遮风挡雨,才令丰饶的物产和古物古迹得以传承。但是 在新时代,山峦的阻隔却成为限制杨家峪村发展的枷锁。

交通不便,一直都是老区山村发展上的桎梏。 即便杨家峪村有远近驰名的红杏,有美轮美奂的风景,但是宝贝运不出去,外人走不进来。

无数珍宝只能静静地在群山之间不断等待。

而杨家峪的村民们只能干巴巴地坐在金山上忍受穷苦的日子。为求生存,村民们一户一户地迁走离开。 人口和壮劳力的流失反过来更加剧山村的贫穷,形成恶性循环。

好在1978年后,新中国国力逐步恢复,工程技术逐年提高。这才终于为杨家峪的村民们修筑第一条到村的马车路。 这条马车路无疑令杨家峪村的发展走上快车道。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和区域资源,杨家峪村利用地下蕴藏丰厚的煤炭资源和京津知名的红杏,分别在1984年和1991年开办村煤窑与“杨家峪红杏基地”,为村里赚取大量经济利益。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首都已经成为北方发展的中心。 北京对周边地区民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即便杨家峪村的村民因煤窑和红杏基地而生活富足,依旧难以抵挡国家心脏强大的吸引力。

眼见村落中人丁稀少,过去热闹的四合院逐渐荒废,最惨时村中仅有20位老人居住。 老人都知道,一座土房即便再破旧,只要有人居住打理,多半还会挺立。可一座新房长期空置,也会逐渐倾颓破败。

随着杨家峪村人口的不断流失, 越来越多拥有千百年 历史 的古建筑因无人打理修缮而毁坏,那将是 历史 保护和文化财产的重大损失。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扭转这种不利局面。

想要杨家峪村重现辉煌,无非唤回迁居的民众或者引入商业机构修缮。杨家峪村地处首都辖区内,与北京“抢人”根本不现实。 要想守护好这座千年古村,唯有引入商业资本开发新产业。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逐渐鼓励各地开展文化产业发展。 乘着这股东风,门头沟区政府大力推动杨家峪村向 旅游 文化观光点转型。

在2005年9月门头沟区政府宣布将杨家峪村,设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同年斋堂镇政府与中坤集团达成协议共同开发“杨家峪古村落” 旅游 项目。

在古村落的开发计划中, 当地政府与中坤集团将以现金补偿,或在斋堂镇设置补偿房的方式,将原有居民迁走。 中坤集团还派遣施工队对老旧建筑和公路进行修缮,为观光团和旅友的游玩提供方便。

杨家峪村中的四合院虽都已无人居住,但村落却得到另类的新生。 现在乘车从杨家峪村出发,步行前往大寒岭关城和毗卢寺遗址的 旅游 线路已经成为“驴友”们计划京西出游的热门线路。

杨家峪村的“脱胎换骨”无疑为国内众多 历史 悠久,但发展受限的古村落提供一条 健康 发展的新路。期待有更多“杨家峪村”的出现,令民众可以领略祖国悠久的 历史 与壮美风光!

参考文献:

《杨家峪村》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网

《古道西风大寒岭》2003年《 科技 潮》05期

《千年古村杨家峪》张万顺著2006年出版

焦作云台山不仅风景秀丽、景点众多,就连这里的山路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太行八径。作为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太行八径分别为轵关陉、太行径、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其中第三径白径是八大古道中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茶马古道。白径经过了原始丛林、悬崖峭壁,至今栈道上还留存着多处马蹄印,路两旁还能见到驿站等遗迹。

白径古道从云台山穿过,还经过了一个隐藏在深山中的古村落——一斗水村。之所以会有这么个名字,是因为村子西北角有着一口两米多深的古井,过去无论大旱还是雨涝,井水总是刚刚淹没一斗,挑也挑不干,用也用不完,于是这个神奇的古井就叫一斗水泉,村名也就由此而来。

一斗水村处于豫晋两省交汇处,海拔1000多米,传统的石头房冬暖夏凉,再加上与茱萸峰景区距离仅5公里,所以一直是夏季避暑游玩的好地方。而穿村而过的这条古官道,也被称之为"清口古道"。

而除了白径,云台八径的其它七条录到也各有千秋。其中轵关径的"轵",指的是车轴。轵关陉,意思就是说只能容许一辆车通过的古道。轵关径是春秋战国及三晋时期诸侯国连通都城洛阳的要道。

相传战国时期白起率秦军就从这里入关进攻上党,让上党的韩军陷入死地。然而上党太守冯亭不甘心被秦国俘虏,就率众投降赵国。煮熟的鸭子飞了,秦昭王大怒,于是就掀起了掀起著名的"长平之战"。

太行陉则是沟通山西与焦作的要道。它所经路段地势险峻,山路盘旋好像羊肠。其中关隘重重,其中最著名的天井关,就因为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狐径又叫飞狐口,古道两旁崖壁高耸,只有一条蜿蜒狭小的小径从中穿过。飞狐径一杯不远是游牧民族定居的蒙古高原,往西是山西又能深入山西大同,其重要程度不言自喻。飞狐口古代属于蔚州,而蔚州燕云十六州之一,是宋辽对抗的眼前阵地。

蒲阴陉已经十分靠近北京了,所以这条古道上还修建有长城的关口之一——紫荆关。紫荆关历史上又叫五阮关、金陂关都能够,后来因为山上多紫荆树才改成了今天这个名字,并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现在公路铁路越来越发达,这些古道早已经废弃,除了驴友们会时不时组队前往探险,很多已经慢慢不为人知,这虽然是没办法的事,但终究还是有点可惜了。

(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行(2)古道(2)飞狐(1)

古村落就像一卷被 历史 遗忘在角落里的画卷

用木石砖瓦镌刻下一段段美丽的时光流转

用寂静的青石板记录下一抹抹动人的生活细节

@施正越/摄

如果想寻觅古村,不用走远,来丽水市遂昌县吧!这里古村众多,其中私藏的这5处,小众安静,却是你向往的世外桃源。

↓↓↓↓↓

半岭村

南尖岩景中村

半岭村,位于遂昌南尖岩景区内海拔850米的半山腰上。 曾经这里就如一颗被云海遮掩的遗珠,村民们也过着静谧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春申隐士/摄

闲逛半岭村,踩在石板路上,触摸那年代久远的黄泥墙,与这如牧歌般的小村落一期一会,一段慵懒的时光便这样缓缓展开

@南三角工作室/摄

大柯村

江南秘境的“布达拉宫”

大柯村海拔560米,依山而建,这里有典型浙南民居特色的黄墙黛瓦原始古村落;有层层叠叠的梯田及内涵深厚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

@章建辉/摄

@施春林/摄

走过每一个堂前屋后,走远了再把整个村庄装进相册里,山与梯田与房和谐的就好像是祖孙三代一样,山川环抱着梯田,梯田簇拥着房屋,远远地都能听到传出来的欢声笑语。

@项军/摄

@辫编茄-老磐肺

车前村

落在云端的人间仙境

海拔近千米的高山上,云雾缭绕,宛如仙境。车前村不仅拥有五个1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拥有浙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土木泥墙瓦盖结构农家土房。一砖一木、一屋一瓦都沉淀着过去的故事,远离都市喧嚣,拥抱自然。

@徐建/摄

@厮人是枪/摄

层层叠叠的梯田加上黄墙黛瓦的民居,自成一幅山水油画,色彩斑斓下烘托着甘甜的日子。这里不仅有原生态的气息,更有 历史 的韵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始终坚持着内心最美好的守望。

@云逸·远山民宿

@老练的游击队/摄

独山村

明清一条街

独山村位于遂昌县西南,九龙山麓,乌溪江东岸。村西直对天马山,孤峰独峙鸟溪江边,独山古村隐在山后,村庄因此而名“独山”。村东倚石梯峰、笔峰诸山,群峰叠翠,巍峨壮观。

@章建辉/摄

在这里,昔日的古街、民居、石碑坊及塞门、塞墙,形成古朴的山区生活气息,延续并保存着古村落的 历史 文化脉络,素有“明代一条街”之称。

沧桑古村韵犹在,斑驳古道岁月影。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闲,来这座藏于深山的古村,轻罗小扇,卧看落霞与孤鹜齐飞。

@噗通扑通/摄

@老去的十八/摄

汤山头村

丽水 养生 福地

汤山头素来有“长寿村”的美誉,这是源自村内的千年红豆杉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冬去春来, 养生 正当时。

汤山头村内古朴洁美,这里四面环山,整个村子坐落在半山腰上,背依青山,土墙青瓦,民宿红豆杉庄坐落于此,错落有致。红豆酒,相思粥到这儿来定要尝上一次那农家宴。

@汤山头村

再忙,都要行走

哪怕短距离的出行

也会给心情一个释放的理由

把自己放逐在大自然的本色中

亲近最原始的生活

这一处处朴实的地方

将让我们收获最简单的快乐

坐落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的杨家峪村,整个村子里有将近一百座四合院,但全空着,没有人居住,因为它是千年古村,成了旅游景点,已经被保护起来。

杨家峪村距离北京天安门八十多公里,历史悠久,始建于辽代,距今已经有1100多年的历史。村口的明代残碑上,记载了千百年来这个村子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据说这个村落是当地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当年躲进这个深山老林里修建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鬼子大扫荡都没有发现它,从而又躲过一劫。

任何一座古村落、一栋古民居,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文化,都记载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当年的杨家峪村,在清末民初那会,男耕女织,人丁兴旺。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免费给杨家峪村修通了公路,从此村里的人们才走出去,到北京城里打工、挣钱,甚至安家落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距离北京城不远,人们慢慢都在城内有了合适的职业,在城里站稳了脚跟,从此就定居在城里。渐渐的,杨家峪村的村民很少有人在农村居住了。

人去楼空的杨家峪村,始终保留着上个世纪的风貌,古朴、沧桑。村子里不但拥有供奉龙王、树万的贞节匾,在碾房的墙边,还张贴着两张告示,提醒在此碾米的村民,应当相互谦让,遵守秩序。淳朴的民风民俗,让人也看到了当年热闹的情景。

公元2000年前后,北京中坤集团斥资按每个四合院3到5万的补贴收购了该村,将有着历史文化特色的杨家峪古村打造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因此,杨家峪村的村民全都搬出了村庄,彻底无人居住了。

山清水秀,黛瓦青砖,宁静古朴,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娄底市是湖南的几何中心,也是一个新兴的城市, 旅游 资源并不是很丰富。但是娄底市内的新化县,却是一个例外,在新化县,不但拥有悠久的 历史 ,更拥有娄底市内最多的 旅游 景点和资源,比如说紫鹊梯田,梅山龙宫等。其实在新化的深山中,还藏着一个规模不小的古村落,那就是新化县正龙村。

  正龙村位于新化县水车镇西部,紫鹊界核心景区海拔800米的山坳内。可以说也是处于风景区内,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即便在三十七八度的夏季,这里依旧十分清凉,这里依旧保留着传统,民风淳朴。

  在正龙村,保存着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如今200余栋清一色杆栏式板屋保存完好,这或许也是我国少数古建筑保存完好的原生态乡村吧。这里的房屋“房龄”有的已经超过200年了,古代的建筑艺术和质量,值得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好好思量下。

  200多栋民居集中于梯田之下,错落有致,又层层叠叠,很有层次感,房子周围种有果蔬、风景树等,各栋房子之间以石板路相连,通向村子的每个角落,楼群虽没有紫禁城的磅礴大气,却别有一种玲珑雅致的隽秀,也没有凤凰古城吊脚楼的那么高,但是却别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

  正龙村每栋楼的朝向各不相同,依山就势,古拙典雅,暗合玄机,据说是因为正龙村十分深信风水,所以每栋房子都会根据风水布局。每个建筑单元基本是顺山而就的木楼,通常为两层,外墙为木板,顶部壁墙竹编空白灰,一些房子上雕龙饰凤,古色古香,素墙青瓦,别具风韵。

  正龙村在2011年被评为娄底最美乡村之一,2014年被评为特色民居村,2015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可以说,这些荣誉都是对正龙村的认可。

 直到紫鹊梯田被开发为景区,正龙村才开始走入世人心中,也正式掀开曾经藏在深山中的神秘面纱,如今已经与紫山梯田融为一体,成为景区的一部分,去那游玩,就可以欣赏到这个古村美景了,你们有去过吗

说起绍兴的地理环境很有意思,城内水域纵横,被誉为江南水乡,城外山峦叠嶂,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城,两种环境造就了两种不同的风景,和江南水乡独有的风情相比,绍兴深山里的美景也别有一番风味。

如果厌倦了城市里的都市风情,不妨到绍兴深山岙古村中走走逛逛,位于绍兴柯桥王坛镇高山上的丹家村,就是这样一处绍兴深山美景的体现,如今突然火热了起来,很多徒步爱好者纷至沓来。

云端丹家

这座丹家村位于海拔600多米的山顶上一处平地里,四周有雄鹅峰、雌鹅峰等近五百座山峰,这片山域又称为五百岗,属于绍兴市的高地之一,所以丹家村又被称为高山上的村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高山上一片茶园,云雾后,山村的轮廓若隐若现,简直到了世外桃源,丹家村也因此有了“云端丹家”之雅称。

世外桃源自然不乏隐士高人,相传周边村落均以孙氏后人为多,孙氏祖上为宋代高官,随南宋赵构南迁后隐居此地,繁衍生息数百年,此外,还有东晋的高僧帛道猷就曾隐居这片山坳,谢灵运也曾到此一游,还有更为传神的传说,据说乾隆皇帝也曾到此登山,一时兴起数起四周山峰来,数来数去不够500个山岗,听起来很有趣味,不管真假,似乎让这里变得神秘起来。

孙家岭古道

很多游客到访丹家,是通过徒步孙家岭古道上来的,作为古代嵊州崇仁镇到绍兴的必经之路,不难想象,古时候古道上应该也是热闹非凡,随着王崇线的开通,昔日热闹的古道一下子变得消沉了起来,而随着徒步游古道的热度起来之后,沉静的古道又鲜活了起来,每周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接踵而至的过客。

孙家岭古道全长不到5公里,以孙家岙村为始,到丹家村为终,当然也可以走徒步环线,古道保持了原始风貌,特别是那光滑古朴的石阶,见证着古道过往的沧桑,一路行走在青翠碧绿间,一幅山野自然风光,奇石、幽竹、松涛、灵泉、古枫,一定不会让你觉得丝毫的沉闷和无趣,如果喜欢走步道,可以沿着这条登山线路:孙岙村-松丝自然村-雄鹅峰顶-丹家村-王崇线。

磐安县,地处浙江省金华市东部,虽然它的知名度不高,但也有着悠久的 历史 、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境内自然风光秀美,不乏值得打卡的 旅游 景点。若是到磐安县 旅游 ,除了十八涡景区、水下孔景区等自然风光外,古村也非常值得一去,尤其是这里的“横路古村”。

横路古村地处磐安县东北方向约45公里处,驱车的话大约1小时。横路村与乌石村相距不远,乌石村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网红村,横路村却少有人知,第一次知晓这里还是因为一部影视剧,剧中的横路村古朴、沧桑,堪称世外桃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于横路村的 历史 记载并不太多,但至少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 。

据史料记载,北宋著名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第九世孙来此避乱,而这里生活着的正是周敦颐的后裔,相信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都知道,其意境与这座古村不谋而合。

游览过风光旖旎的水下孔景区后,我们即驱车来到了横路古村,从走进古村的石头路时,就意境领略到它的不同。整座古村的民居已石头房子为主,且基本上都是乌黑色的房屋,据说是用火山喷发的玄武岩垒砌而成的,无论是房屋、道路还是墙壁,皆为乌黑色。

之前也曾去过许多的古村古镇,横路古村让人耳目一新,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这里的建筑,有人用“黑的发亮”来形容,的确如此,那一栋栋乌黑色的房屋,尤其是在雨天时,黑得发亮,那是岁月留下来的痕迹,承载着横路村数百年深厚的 历史 文化底蕴。

横路村的民居建筑依山势而建,走在村落中,时而如履平坦,时而沿着台阶走上走下,时而回返往复,好似走进了大型迷宫之中,饶有兴趣。

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省级 历史 文化名村,横路古村的静谧、古朴、厚重与宁静值得去细细品味,对于摄影家而言,更是一处拍照的好去处。

从房屋建筑来看,这里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留下来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而这里大多数民居都有人居住着,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不像有些古村早已没有了原居民,横路古村堪称是一座“活着的古村”。

沿着横路村说百年的古道,为澄溪古道,其长度足足有400多米长,道路两侧为清一色的乌黑色古民居,建筑的粗矿与那厚重的黑色浑然一体,且沿途很少看到商业化气息所带来的破坏,随手一拍,就是一幅大片。

不知道,你有没有去过或听说过浙江金华磐安县的的横路古村?对这里的景色有什么印象?如果还未去过,有机会你会到这里游玩吗?欢迎留言评论。

如今的我们被城市里各种喧嚣所打扰着,很多时候都希望能够有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寻找宁静。而位于湖北省南漳县巡检镇有一个有着四百多年 历史 的古村落,它就是漫云村。 朴实、恬静、悠远……这可能就是我对古村的印象啦, 她就像是一位遗世而独立的美女,不问世事兴衰,只把自己隐藏在群山和白雾之中,书写着它独特的浪漫和诗意。

漫云村在大山深处, 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山陡峭如壁,水蜿蜒如带,风景奇秀。据说有文字记载,400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繁华的街镇。古时战乱频繁,因该地易守难攻,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该地成为人们生息繁衍的首选之处,经过数年营造,已成为世外桃源般的居所。

在400余年 历史 长河里的漫云村。仍完整保留着数百年以上的古墓葬十多座, 多为清康熙乾隆年间所葬,其中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的有四座,分别是敖应宽墓、敖宗杨墓、敖子勇夫妻二人墓、敖宗学夫妻二人墓…(笔者比较忌讳这方面,没拍) 300多年的古街道1条,400余年的古民居1栋,600余年的古树1棵,100余年的古造纸作坊1个,清朝时期的古山寨3个。漫云村人口在鼎盛时期约200人,据我探访了解,整个村常住人口已不足十户。

在2019年1月,漫云村入选第七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 但是,在仅有的9户人家里,荡在这里林梢的炊烟、美丽的传说、石砌的老屋,沧桑的老人,都正在和村庄一起慢慢老去,也将会随同这道美丽的夕阳晚霞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永远化为了记忆。

北京深山中的千年古村,村内都是四合院却无人居住,距京城86公里

一提到北京四合院,人们便会想到上亿豪宅。可是北京有一处,当地满是年代古老的四合院,既无人买,更无人住。那里便是北京门头沟斋堂镇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