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正茂死后葬身何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殷正茂死后葬身何处,第1张

丹北镇埤城白龙寺生态园雀梅墩的岗地

资料: 鸣炮、上香、祭酒、诵祭文、鞠躬……3月30日上午,丹北镇埤城白龙寺生态园附近一片名为雀梅墩的岗地上格外热闹,一场殷氏后裔公祭始祖秉常公诞辰915周年的仪式在此隆重举行。来自镇江地区和苏锡常、徐州、宿迁以及上海等地的220多位殷氏后裔代表参加了祭祀活动。

  一座祖茔牵动四方族人

  雀梅墩村是丹北镇埤城地区一个很小的自然村,因其是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的墓葬所在地,成了江南地区许多殷姓人士心中的“圣地”。该村78岁老人殷云鹏告诉记者,殷秉常原籍泰州,南宋时随宋高宗南渡,后定居镇江新区大港。明朝万历年间,因墓地临近长江,户部尚书殷正茂将此墓迁至丹阳经山泉水湾雀梅墩。殷云鹏说,其祖父原为访仙镇东茆塘里村人,后因在雀梅墩守祖墓,全家人也就定居在这里。

  记者在祭祀现场看到,此地郁郁葱葱,殷秉常墓保存完好,墓前的汉白玉古碑格外引人注目。记者从市文物主管部门了解到,殷秉常墓已被拟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殷商文化联谊会会长殷云飞告诉记者,殷秉常后裔在江南分布很广,且名人辈出。华墅(今拆迁至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内)、麒麟(今属丹阳开发区其林村)、黄墟(今属丹徒区辛丰镇)、上里(今属安徽省歙县)是其主要分支,其后裔还广布于镇江地区和江阴申港、龙砂,苏州江震,常州北门,宜兴徐舍等地。2010年至2012年,殷氏族人筹资对殷秉常墓进行了维修,恢复了祭祖活动,今年的规模为历年之最。

  一天内圆了六代人的梦

  在各地殷氏来丹的祭祖人员中,有一位88岁高龄的老人在发言中因充满深情而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老人名叫殷保国,是宿迁市的一位离休教师。老人告诉记者,丹阳之行圆了他家族几代人的梦,所以心情格外激动。

  原来,殷保国的曾祖父在清末太平天国战乱时期,从丹徒逃难至苏北睢宁县,后来定居在宿迁。殷保国在接受采访中动情地告诉记者,在他十七八岁那年,祖父已经八十多岁,祖父告诉他,其祖先在丹徒马迹山地区,有生之年想回家去看看。然而,因失去联系多年,从祖父起至自己的晚辈,整整六代人了,殷保国多次想返乡祭祖,却一直未能如愿。

  就在两天前,殷保国老人的儿子从网上获知南渡殷氏后人将于3月30日来丹阳祖茔祭祖,于是殷保国便带着儿子,于3月29日就下榻丹阳埤城的一家旅馆。

  30日是殷保国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他从殷伟国宗亲处了解到,根据家谱记载,他的祖籍为丹徒黄墟山北大缺村,他在这天一大早就赶到村里探亲,感到格外亲切。

  “水有源,树有根,终于寻到了自己的根,我的心激动得几乎要从口中蹦出来!”殷保国如是表达了自己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宗亲联谊共促社会和谐

  这次前来祭祖的殷氏后裔,来自苏南的大部分地区和苏北的部分地区,跨省的还有上海等地族人,可谓阵容强大。广大殷氏后裔在祭祖活动中纷纷表示,要睦宗敦族,加强各地族人的联系和交流沟通,加强同宗联谊,促进社会和谐,只有家族团结、和谐,才能促使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由申港殷氏修谱委员会会长殷若东组织带领的江阴殷氏代表团此行来了60多位代表,分乘两辆大巴前来丹阳。据殷国荣、殷国曙等人介绍,江阴申港地区始迁祖为丹阳麒麟派第十世祖殷德裕,于明洪武初年来申港瞻仰季子墓后,始定居此地,目前殷氏后裔有5000多人。

  他们表示,今后将常来丹阳故土走走、看看。

  现居南京的殷尚正原籍苏州吴江,他告诉记者,苏州殷氏名人辈出,最有名的是清朝名臣殷兆镛和民国时期的明星殷明珠。他说,当年因续修家谱而联系上江南其他地区殷氏族人,每年清明前夕到丹阳祖茔的祭祖活动也成了他的“必修课”。

  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内的华墅马灯艺术队在祭祖活动中的装扮很是吸引人,该艺术队负责人殷万林对记者说,虽然华墅村已经拆迁,但是马灯队是华墅殷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他正在殷氏年轻人中吸收成员,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相关链接:!!丹阳殷氏起源殷氏起源于殷朝(商朝),系以国号为姓。丹阳是殷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江南殷氏的主要发祥地。据历史文献和谱牒记载,东汉末年,谏议大夫殷封为避党锢之祸,弃官携家眷栖居丹阳,这是丹阳殷氏的第一个源流。东晋时期,荆州刺史殷仲堪葬延陵季子庙侧,其子“庐墓而居”,成为延陵吕庄支殷氏远祖,其后裔主要分布在丹阳延陵和丹徒、金坛等地。

  第三个源头是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迁居镇江大港,其二子再迁华墅,后裔散布于镇江和江南各地,成为江南望族。

殷正茂因该是葬在这里了,从字里行间能分析出这里是祖坟

能查到

三槐堂王氏得姓自周灵王太子晋,得派自太原,分支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三槐堂是北宋初年王祜在自家庭院手植三棵槐树而成名的,后人将王祜的祖父王言(唐末任梨阳县令)追尊为三槐堂王氏始祖。因此,三槐堂第一代为王言,第二代王彻(王言长子,余不详),第三代王祜、王祉,第四代即王祜所生三子,长子王懿、次子王旦、三子王旭(王祉有无后裔不详)。第五代十人,即王懿生子王睦、王琼、王贽三人,王旦生子王雍、王冲、王素三人,王旭生子王粹、王质、王玄、王瑞四人。第六代,有记载的共二十人,他们是:王克、王准、王恰、王整、王检、王靖、王厚、王固、王坚、王巩、王本、王硕、王凝、王常、王奥、王毖、王规、王复、王元、王忖等,其中王固、王常、王奥、王巩是王素的儿子。第七代中的王皋(王巩之子,字子高,殿帅府太尉),为三槐堂南渡三沙始祖,王皋的兄弟以及他的前辈(王言之后裔)均为其他支派的三槐堂王氏。

三槐堂南渡三沙王氏,是指北宋末金兵入侵、宋高宗南渡时,三槐堂第七代王皋举家护驾孟太后(又称隆祐太后)、后又护驾宋高宗南渡而来,定居苏州荻扁乡(又称荻川),生三子:长子王易,字吾置,袭殿帅府太尉,迁太仓沙溪,称东沙支;次子王铎,字吾伍,世守荻扁乡,称中沙支;三子王胤,居无锡沙头,称西沙支。东沙、中沙、西沙各支均以王皋为第一世。三沙王氏后代几经迁徙繁衍,散居各地,枝繁叶茂。下面略述迁居江阴的各支。

东沙第九世,有贵八公于元代中期迁居江阴砂山化成乡(周庄镇)万安桥,是为三沙王氏江阴始迁祖。第十世,其堂侄士珍公、安一公(均为贞三公子)迁居祝塘(士珍后裔为民支,安一后裔为军支),恒(贵二公子)、敏(世荣即贵七公子)于元至正末年自常熟尤泾里徙江阴顾山古塘。恒孙裕(第十二世)复徙常熟山塘,为山塘始迁祖;敏则世居古塘,是为古塘始迁祖。

敏生二子,即十一世堂、恕。堂(1325—1357)字希太,生三子:善、和、彝;次子恕,字希仁,生二子:即十二世礼、贤。贤字思中,有才名,喜吟咏,有诗集行世,贤生三子,即十三世俊、伦、伟。伦嗣于礼为后,生五子,即十四世溱、洧、洪、格、澄,五人生子达十五人,俊之孙七人,其时天下太平,古塘王氏经三代人之努力,开始进入家族繁盛时期,蔚为古塘之大族。伟字隐南,游学江阴,定居华溪,为不忘古塘祖地,更名华塘(现江阴市徐霞客镇峭岐地区),生子四人,孙十一人。

贵八公后裔第十二世元吉迁居江阴千家场斜坝、杨舍花园,第十三世林迁居江阴谢家桥黄泥坝(现江阴市城东办事处辖境内),檎迁居横河巷头上、沙湖碾砣桥(现江阴华士镇与张家港市杨舍镇泗港街道相邻区域),森迁居江阴唐沙(现江阴市城东办事处辖境与张家港市金港镇相邻区域),贵二公后裔第十三世经迁居江阴北漍镇(现与顾山镇合并)清水洞桥。

中沙第十世,有吉一公迁居江阴华墅(称在镇支),吉二公迁居江阴清化乡(称清化支,清化乡1949年后分属周庄镇、华士镇)。第十一世,有子良公迁居江阴马嘶水潭,以道公迁居江阴南新桥(今均属新桥镇)。第十二世,有居敬公迁居江阴云亭。第十三世,有维善公迁居江阴筑塘梧村(今属华士镇),庠公迁居江阴杨舍白鹿(现张家港市杨舍镇白鹿街道)。

西沙第十世,有天民公迁居青旸镇南马家湖(今属青阳镇桐岐办事处),其弟天惓公迁居马镇东常村(今徐霞客镇上东村),东常后裔又迁居泗河镇时家圩(今南闸街道),嵩公迁居江阴宝池乡(今周庄镇北部)。第十二世,有让公迁居江阴荡南(今属祝塘镇)。第十三世,有文度公迁居江阴,其后裔又分沙头支、无锡在城支。今年调查,又发现西沙二世王胤长子之后裔生活于江阴桐岐(现亦属青旸镇桐岐办事处)王家弄村,正准备续修新谱。

据有关资料,三沙王氏现有东沙分支八十一支,中沙分支四十一支,西沙分支一百六十八支,三沙合计共有二百九十个分支,堪称三槐一脉中的一个大家族。

东沙王氏始迁江阴古塘祖王敏,据《东沙古塘王氏宗谱》卷七《世系表》记载:“敏,贵七子,字伯明,仕元为荣怀元帅府万户,尝设关扼伪吴,有保土功。至今称王万户关及王舍人桥,遗迹尚存”。其事迹在王应辰《古塘始祖万户伯明公传》中有较详细的记载,元末明初在张士诚准备渡长江南下之际,“公相视地势,仗义誓众”,集合乡兵以备。在张士诚渡江至福山后,“将因粮于四境,怵公有备,不敢犯,独公所保,克全无害,人皆服公先见。”“以故数十里内,烽火无惊,纺不停经,耕无悬耜 ,士民德公甚,为梁以旌公伐,至今土人犹名王舍人桥。”“自丙申(1356)讫丁未(1367)前后十二年,公且战且守,务在保境安民,终士诚之世。”

古塘王氏真正兴旺发家,始于王伦。王伦(1418—1499),字德常,号西岩,为东沙王氏第十三世。自此古塘王氏人才辈出,有经营工商业的,也有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的,再有世守田里而务农的,在手工业、政界、农业、文化等领域中作出了一定贡献。现已了解到,王伦兄俊,后裔居地有小墅桥东街、常熟祁村南王家巷、常熟小东门钟楼头、后巷里、五房庄、常熟小石桥等。王伦第五子澄,生四子(第十五世):授、抚、揖、按,居地有瑶岸、曹家庄、赵家巷、上车场(今周庄镇路口桥下沙里)、锡城中市桥、华德桥、西塘市、长泾镇、马镇一保南巷、常熟菜园村、石井苏庄、云亭北街等。

明清之际,由于战乱,古塘王氏不断向外地迁徙,以求生存。其中,有迁居无锡县五房庄、后巷里、南龚巷、荡上等,又有徙居常熟县河头大坝、车路坝、南村坝,也有迁居江阴长泾镇、董庄桥及北渚等地。以上仅为顾山古塘王氏部分迁徙分布情况,尚不包括以上迁徙地后又再迁的情况。

明朝正统年间,王伦弟伟(字德彰,号隐南)游学至江阴凤过乡(也称凤戈乡)见华(花)溪地面,水清土厚,可乐可耕,遂迁居于此,并改名为“华塘”(花塘),意思不忘顾山古塘之意。后至十五世时,子孙留居华塘(前王村、后王村)者外,有迁居蓉湖柳塘(今江阴月城及武进芙蓉),后有迁居善政桥、晖墩、丘村等地者。

现根据华塘原谱记载及其他已独立修谱的资料归纳其后,华塘王氏的分布大致为:

峭岐:前王村,后王村,陈铁村,小村上,庄家村,凤戈庄,孔家浜,楼下,灰墩汪家村,西张村,邱缸爿,钓台村,上场,吉家村,许家村,陈子白殷家庄,顾家跳。

周庄:茂墅东墩。

要塞:王家场,果园里,顾家村,范家埭,高家衖,黄石桥钱家村,塘坝头,萧家村,蒲鞋桥王龙村,东桥,徐三村,黄泥坝,板桥,陆家村,焦家村,戴家弄,王家村,严家埭,贯庄,双牌。

山观:尤家埭,户岐村,金童桥。

南闸:灰墩下村,河西,施园场,后塍,曲里吴家埭。

云亭:江家冲,龚家宕,周家村,李家村。

璜塘:皋岸曹家村,大住基,东元塘,东胖官村,保家庄,跳里。

青阳:朱家坝,牌楼头黄家村,坝上李家村, 严家坝,南村头,塘头桥,俞家浜,西阳村,严家坝,茅柴村,邱家村,西衖,北街。

月城:赵家村,蒋家村,中腰坝,陈四房庄,月城桥北街,戴庄李家村。

西郊:梅园里。

文林:茂墅,西旸村。

祝塘:王家住基。

夏港:於王村再迁申港王家店、中街、史巷里及恐龙园旁丁庄村。

城内:三元坊巷。

张家港市金港镇香山青墩。

外迁的有:宜兴,常熟梅里,靖江,无锡等地。

东沙古塘王氏还有迁居山观(今江阴市城东办事处)成章坝等地者。

世居荻扁的王氏中沙支,分“在镇支”(今华士镇)与“清化支”(今周庄镇南部、华士镇西部)。十一世子良公(德二公三子)迁居江阴马嘶为“水潭支”、以道公迁居新桥为“江阴南新桥支”(均属今新桥镇)。十二世有居敬公迁居江阴云亭为“江阴云亭支”(今云亭街道)。十三世有维善公迁居筑塘为“江阴筑塘梧村支”(“筑塘”即今祝塘镇,梧村今属华士镇)、庠公迁居杨厍西北为“江阴杨厍白鹿支”(今张家港市杨舍镇)。清化支地名:长房:连三基、侯士巷,二房:北庄、地板上、常熟东乡浜家市。清化老王巷支地名:老王家巷(老王巷)、龙丼上又名草塘龙丼(丼,读端,去声)、华墅中渡桥、雷家基。南新桥支(水潭支)地名:南新桥、华墅、虎圣堂、常州北外西篁村、无锡东外常庄巷、杨厍前溪巷。

王氏西沙支,第十世有天民、天惓兄弟俩在元末明初战乱中失散,分别到江阴青旸、江阴马镇定居,天民公后裔成为“江阴青旸马家湖支”(今青阳镇),天惓公后裔为“江阴马镇东常支”(今徐霞客镇上东村)和“江阴泗河时家圩支”(今南闸街道)。第十世又有嵩公迁居江阴敔山湾,后裔为“江阴敔山湾支”(今云亭街道)和“江阴宝池支”(今周庄镇),十二世让公迁居江阴荡南为“江阴荡南支”(今祝塘镇五福村)。第十五世有文度公迁居江阴邑城为“江阴支”。江阴今临港新城地区有“小沙头支”,始迁祖待考。光绪元年(一八七五)以来东常支、敔山湾支、宝池支合修《东常王氏西沙支谱》,计修入敔山湾支、宝池支、顾家桥支、瓠岱桥支、尖上支、江阴大街支、尖上支(现属无锡)、丁塔支(现无锡堰桥)、黄山港支,东常支(又分小二房支、号里窑上支、旸岐支、东房分、西房分、船形分、老三房分、祝塘南街、马鞍桥支、后土头支、里庄里支、江阴北门西门支),注明另修有秦泾桥支、马家湖支。

三槐堂三沙王氏在江阴的繁衍分布既广且多,长期居江阴666个姓氏之首(目前居第二位,在张姓之后),江阴135万人口(不含外来工新市民)的5%左右,精确统计有待日后。所谓“长天秋水家声远,一脉三槐世泽长”,非虚语也。

孙氏家族的名门望族!

世界孙氏宗亲

2022年6月12日06:00安徽

关注

唐宋以降,由于取士标准发生了变化,加上在天灾战乱中,民众家族迁徙频繁,世人已不太看重郡望,多将其作为谱名标题而已。随着南移浪潮的起伏,据有关史籍、家谱考证,也可见到一些南方新的大家族及其聚居地望的出现。

一、安徽的休宁和黟县

(一)安徽的孙万登休宁(新安)大家族

唐僖宗时大将孙万登为山东乐安族人,谱称是乐安世系中后魏建威将军孙方嗣之八世孙,唐朝后期率族人南迁,定居安徽休宁黎阳乡之唐田。江苏《斜河孙氏宗谱》载“唐田世系图”,是记该族始迁之祖孙万登来唐田之后的世系,其后人再分散迁徙。“自唐田有迁择富前村、坑口、阳湖、湖稼、小溪者,亦有迁宣门、太平、常州者,由是”休宁为郡之大邑也,而邑有孙氏者,为邑之著姓也。”安徽休宁逐渐成为孙氏新的郡望。

宋代后期有休宁名士孙吴会,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进士,累官沿江制置使参议,迁朝请郎知常州。宋元之交有孙嵩,志尚幽洁,以荐入太学,宋亡隐海宁山中,誓不复仕,有《艮山集》。其弟孙严,亦为隐士,工于诗作,有《爽山集》。明代休宁有名医孙一奎(后有传)。还有一些文人,如著《松罗吟稿》的孙英,著《三山人诗稿》的孙良器,著《沧洲草》的孙元孚等。明末清初有孙逸,流寓芜湖,精画山水,尝作歙山二十四图,亦工花卉,为当时名家。清代有名士孙默,字无言,初客寓广陵(今江苏扬州),贫而好客,后归故土黄山,海内多赠以诗文,书室名笛松阁,著有《笛松阁集》、《十六家词》。还有工书画的孙殿龄等。

现存许多名称“新安”、“休邑”的孙氏宗谱(参阅文献编家乘族谱章),都记录了该族人在休宁的分布状况。清《道光休宁县志》“姓氏”卷,“孙氏”载,今坑口、草市、阳湖、溪东、栈山、浯田、梅林、高桥、黄村、汊口、闵口等地孙氏家族皆出此派。在草市、东溪、后村、仙人林诸地都有孙氏祠堂。其族繁衍兴盛后,外迁支族众多。如《苍基孙氏族谱》称,其族人中一支在元末,由徽州休宁迁扬州泰兴,后复迁回安徽,卜居于桐城东廓之苍基。《南淮孙氏重修本支世系谱》记,明朝末年,其支族由休宁迁风阳,复迁全椒之西南乡的白水塘坊。《仙源岘阳录氏族谱》和《宣池富春孙氏宗谱》谓,有支族迁徽州仙源的水北殷家巷和宣池村前山竹园。总之,该族人广布安徽的休宁、歙县、婺源、祁门、贵池、全椒、宁国诸地。

同时还散迁至江苏、湖南、上海、江西等地,尤以江苏为多。如《常熟孙氏宗谱》载,孙吴会知常州时,该家族便由休迁到常州,元朝中期再迁琴川(今江苏常熟)。《沙州孙氏支谱》载,元末时,其族人中一支由休宁迁江苏阴华墅,再迁泗港(今江苏常熟)。迁居无锡的有港下孙氏、孟里孙氏、义村孙氏等(详后)。迁居江阴的有四河镇之南的斜河孙氏和黄桥孙氏。还有迁南通、涟水、连云港诸地的一些支族和迁居湖南的韶山孙氏。《娄邑枫泾乐安孙氏支谱》载,明朝末年,其族人中一支由新安(休宁)迁至娄邑(今上海松江县)枫泾镇。

(二)安徽的孙师睦黟县家族

据今黟县《古筑孙氏家谱》“宋嘉已亥谱序”所记,其先世宦家广陵(今江苏扬州),唐僖宗末,高祖孙师睦,字汝厚,因避孙儒之战乱,挚家离广陵而迁黟县,为其始祖,其谱系中有广西转运使孙抗等人,即为其后裔。到宋代“今嗣裔或居乡,或居外地,浸以炽昌。……先世系出富春,源远流长。”曾巩《永州军事推官孙君墓志铭》也说:“孙氏世家富春,唐有徒歙之黟县者,讳师睦,始自别为黟县之孙氏。”所记世系是:孙师睦-孙延绪-孙旦-孙遂良-孙恩-孙抗。

孙师睦的孙子孙旦,以做生意而致富,孙旦的曾孙,即宋仁宗时的孙抗,字和叔,登进士甲科,历任知浔州、监察御史、广西转运使,有文集百卷,为黟县孙氏最显赫人物,有五子。长子孙适,登第为上虞县主簿,终永州军事推官。次子孙邈,好学能文,亦尝为县令。四子孙适,为秘书省校书郎。孙抗父子死后葬黟县怀乡上林村。明代有任湖广茶陵州同知的孙志甫。任仪征守备的孙光先,后从史可法抗清而殉国。清代也出过几位名人,如乾隆举人孙学治为清溪县知县,文采风流,治抚有方,且为官廉洁,后卒官时,竟清贫无以入殓,百姓捐助才得以归里下葬。还有书法篆刻家孙克述,究心六书,书、印皆为佳品。孙廷冕,也是诗、书、画靡不工,还精刻苦印。

如今《古筑孙氏家谱》,即其族人中一支由黟县月塘。再迁古筑村,也成望族。翻开清道光、同治及民国《黟县志》,古筑孙氏名人层出不穷,上述孙光先、孙学治、孙克述都为古筑人外,还有清广东知县孙云、书画双绝的孙殿元、为国外国商人买办的孙雨亭等。后人文编第一章结尾还会提到一些有关人物。当代著名学者孙洪芬教授,也是黟县古筑村人。《吴溇孙氏家谱》记其族人有一支由黟县迁四安(湖州),再迁江苏吴江七都镇。而《甲山北湾孙氏宗谱》是其迁往江苏吴县市西山镇的支脉。

安徽这二支孙氏族人各来自山东乐安与浙江富阳。

二、浙江的余姚和杭州

(一)浙江的孙岳余姚孙氏家族

今天江南的许多家谱以五代后唐的三司使孙岳为先祖,如《余姚孙境宗谱》称,孙岳之族由睦州(今浙江建德县)徙居越之余姚梅川乡。《旧五代史》本传称,孙氏为冀州(今河北冀县人,其族或出河北清河孙氏之脉。

宋代余姚有孙介家族:孙介,字不朋,号雪斋野叟。长子孙应求,字伯起,乡贡进士。次子孙应符,字仲潜,著有《历代帝王篡要》。三子孙应时,字季和,号烛湖居士,淳熙二年进士,官黄岩尉、知常熟县,有惠政且精理学,著《烛湖集》。孙介父子四人俱有文名,以烛湖居士孙应时为最。其他还有:为官多有惠政的孙子秀(后有传),其侄子孙炳炎,官历福建教授、宗正丞,出知饶州,终武学博士。孙嵘叟,字仁则,历任监察御史、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史称其竭忠尽智,排斥奸回,不为身谋,著有《读易管见》孙之宏,字伟夫,叶适弟子,第进士,为承直郎。孙椿年,字永叔,读书博达,解义精深,变通古今,然科试终不第。学者孙畴,字寿朋,为从事郎试太学录。

到明代有显赫的孙燧大家族:孙燧,字德成,弘治六年进士,历官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为官以才节著称,为叛王所害。三子:孙堪(官都督佥事,爱画菊)、孙墀(官尚宝卿)、孙升(官礼部侍郎)。孙堪子孙钰,官都督同知,孙子孙如津,亦任都督佥事。孙升四子:孙鑨 、孙铤、孙錝 、孙鑛 。孙鑨,历任光禄卿、大理卿、吏部尚书;孙铤,南京礼部右侍郎;孙錝,太仆卿;孙鑛,历任兵部侍郎、右都御使。孙鑨长子孙如法,官刑部主事;次子孙如洵,官参政。尤其是孙墀之孙:孙如游,进士出身,光宗时,累官礼部尚书,熹宗即位,命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就是宰相),辞请去官后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如游有孙:孙嘉绩,授南京工部主事,从南明王朝至绍兴、舟山,累进东阁大学士。

明代还有名人孙应奎,字文卿,从王守仁讲学,嘉靖进士,历官礼科给事中、右副都御史,迁山东布政使,曾疏劾奸党,忤旨遭谪,时称其直,著有《燕诒录》。官员孙继有,也是上疏直言,批评朝政,被夺官除名,后终知府之职。清代有篆刻家孙学渊,善刻晶、玉、紫砂诸印。另有书法家孙树峰等。

可见孙氏宗族在余姚为繁盛。而该地孙氏源头并非孙岳一家,据兴宁《章峰堡孙氏族谱》载,唐末孙讠利的七世后裔孙建邦,也迁居浙江余姚县,时间估计应在宋代,而其族源据上章分析,或是出于太原孙氏。

余姚孙氏向四周的扩散:《燕兜孙氏家乘》记,元至正年间,其族人由姚江迁武塘(今浙江嘉善县魏塘镇 )。前章已述,明永乐年间,该族有一支北迁河北玉田。《镇海龙头西铺孙氏世谱》谓,其族人明代由余姚孙境梅川迁居镇海(今浙江宁波)。《会稽孙氏宗谱》谓其族人先由余姚迁嵊县,明初再迁会稽。《余姚孙境宗谱》谓“其后子姓散处,则有嵊县派、烛源派、云南派、四胜派、马堰派、武清派、上村派、山南派、慈溪派、舟山派、直隶派、新城派。”主要分布在周围嵊县、舟山、慈溪、绍兴、嘉善、宁波诸地,也有远迁云南、直隶(今河北)者。

(二)杭州(钱塘、仁和),也是孙氏家族聚居之地

五代时的孙承祐,其女为吴越王妃,累迁知静海军节度使事、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入宋授泰宁军节度使,改知滑州。子孙诱,官至驾部郎中,出为淮南节度使军司马。宋代还有:孙龙舒,字士云,历知平阳县,通判楚、同、郓三州,迁大理寺丞诸职。孙瞽,字叔静,微宗时官显谟阁待制,知郓州。孙惟恭,字执礼,官历将仕郎、少府监丞,为人孝友简直,博学多才。孙叔豹,以朝散郎直秘阁知严州,有治绩。画家孙必达,淳祐间画院待诏,善长释道鬼神。诗人孙邦,宣和进士,官郎中。

元代有画家孙君泽,工山水人物。明代有山西右参政孙枝,附合阉党的工部尚书孙杰,礼部员外郎孙迪等家族。另有:孙适,以诗闻名,善行草书,尤长针炙术,隐居甘泉里,著有《东岩老人集》。孙继先,善画梅、竹、兰、菊。女诗人孙瑶英,著有《琴瑟居集》。及书法家孙胤科等。

清代孙氏名人蔚为大观:有位居宰相的孙士毅,户部左侍郎孙诒经,光禄大夫孙补笙,四川观察使孙春岩等家族。还有雍正进士孙灏,官左副都御史,著有《道盥斋集》。乾隆进士孙志祖,官御史,著有《文选考异》、《孔子家语疏证》等书。乾隆举人孙宗洁,筑堂名寿松,藏书数万卷。孙灏元也是一位藏书家兼鉴别家。学者孙之騄,博览群书,年逾60尚与诸生讲学,著有《晴川八识》、《考订竹书》、《别本尚书大传》等书。学者孙冯翼,著述亦丰,有《校定神农本草经》、《禹贡地理古注》、《江宁金石待访录》等。还有著《容庵集》的孙爽、著《鉴庵集》的孙治等。光绪进士孙知敏,曾任浙江高等学堂和两级师范学堂监督。

著名书画家有:士毅孙子孙均,工篆、隶,善写生,花卉鸟竹,颇得神趣。孙允中,善写兰竹。孙志皋,工兰石、荷花。孙大 ,善画花鸟竹石,亦工行、草、隶书,其子孙渊,能绍父艺。孙第培,流寓广西桂林,官茶陵知州,善画花卉,间作山水。孙楷,工墨竹,偶作花鸟。孙蒙,官至广西左江道,工诗文书画。孙锡晋,篆刻工整爽逸。……

清代杭州尤以孙氏才女云集。孙春岩有6个女儿:孙云凤、孙云鹤、孙云鸾、孙云鹄、孙云鹇,都是能诗善画的才女,尤以云凤、云鹤有名,为随园女弟子,一门才女之盛,令人刮目。女诗人还有:孙兰韫,著有《卧云阁诗钞》;孙佩兰,著有《吟翠楼诗稿》;孙佑纯,著有《凤翥吟》;孙苕玉,著有《琬华诗稿》;孙安祥,著有《白云楼遗稿》;孙传芳,著有《曼陀罗室稿》;及孙廷楷、孙廷凤姐妹,分别著有《晴云阁诗草》、和《贞松阁诗抄》。女诗人有:孙莹培,著有《翠薇仙馆词》;著有《碧香词》;孙荪意,著有《贻砚垒诗稿》、《衔蝉小录》和《衍波词》。还有画家孙之娴,工山水、花卉。

从如今杭州的孙氏家谱中可知:姚江孙氏尊唐昭宗时宰相孙偓为始祖。该族在明季,由浙江余姚兰凤迁居杭州。其他还有梅东孙氏、钱塘孙氏、武林孙氏诸派系。周围余杭、萧山诸地的孙氏家族也不少,当然最有名的要数富阳孙氏大本营。

三、上海及其周围地区

上海,包括嘉定、青浦、松江(华亭、娄县)等地,五代宋时就出了孙汉英家族,孙汉英为吴越国昆山镇防遏使,家居练祁(今嘉定城厢),儿子孙称为通议大夫,孙子孙载为北宋朝议大夫,孙临为大理寺评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中进士的孙岳,是当地孙姓最早的进士及第者。据史书记载,孙载一生曾举荐百余人为官,其侄、子却大多为布衣、小吏。元代有孙道明,号清隐居士,博学好古,书房称映雪斋,藏书万卷,手抄书亦数百卷,今犹有存者。

明代嘉定出了孙元化为一代儒将(后有传),其祖父孙抬是明给事中孙浚的后裔,居江东高桥镇(今上海浦东),有子3人。父亲孙继统,不乐仕进,却肆力于诗作,迁居嘉定。孙元化累官登莱巡抚,于辽东镇守有功,后因兵变而被枉杀。有子3: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孙和斗,屡次谢绝父亲部属的举荐,不愿为官,潜心整理父亲的文稿,编成《水一方人集》。孙和京,牺牲在嘉定抗清的战役中。孙子孙致弥,清康熙年间任出使朝鲜副使,后为大型类书《佩文韵府》总纂。后裔孙思曾,著有《杖左堂自怡草》,其子孙宝仁,著《杖左堂自娱集》等,自嘉定迁居月浦。

明代还有礼部尚书孙承恩,书法遒劲,亦善画人物,著有《让溪草堂稿》,子孙克弘(后有传)尤为有名。还有映雪老人孙道易,著有《东园客谈》。知深州孙士美,抗清兵,城破一家殉国。清代诗人孙云鹏,画工山水,有《东皋诗抄》。

明清著名书画家有:孙鼎徵、孙荣期父子,都能诗善画。孙光祖,善写生,尤长篆刻。孙兆鏖,工山水、花鸟。孙安期、孙荣期兄第,诗、画皆精。孙卫,精篆、隶,工摹印和山水。孙南乔,善绘山川人像,临摹尤为逼肖。孙逢吉,精篆刻,善书画。孙钰,及弟孙孙镆、子孙鸣泰,家族世传写真。孙锡恩,工诗文,精绘事。孙锡海,所画山水人物笔致浑厚,摹古更得神似。还有:孙炳,工画花卉。孙效泉,善竹刻。孙士毂,善画兰竹。孙铎,工墨竹。……当代画坛有孙雪泥、孙祖勃。

西邻的昆山(新阳),孙氏人物有:明刑部郎中孙琼,执法平允,因与宦官结怨,谪戍辽阳,后复职得归。清代孙铨,乾隆举人,官山东阳信知县,工书画,好写生,尤善兰竹,中年兼画山水、人物,悉有古韵,其仕女像,风神闲静,非凡工可及。其女孙玉田,子孙兆溎、孙兆蕙,亦善诗画。孙坤,传九岁就能壁画,其山水苍秀,人物更妙。孙大登,工篆、隶。孙光祉 ,篆刻、书、画为时推重。女画家孙凤台,亦好吟咏,篆刻有汉人神趣。

南邻的嘉兴、嘉善一带,孙氏名流也以才女居多。元代女诗人孙潮,著有《映雪书屋诗》。清代女诗人有:孙兰媛,著《砚香阁诗钞》,亦善画兰竹。其妹孙惠媛,著有《悉余草》。孙湘畹,著有《篟 窗居诗钞》和《红余词》。孙蕴雪,著有《红余集》。女画家有:孙瑞英,善画花卉,亦工书法。孙淡英,工吟咏,善画兰竹。孙宝珊,精于小楷,亦工花卉,号铁仙女史。孙桂,工钩染花卉。女医生孙兰溪,工诗词,精医术。

另有明代孙叔吕,官光禄寺署丞,善画。清咸丰举人孙福清,曾任广东知县。文化方面:孙友金,工诗文,书法尤为超群。孙钧,善描山水,写真尤神似。孙吴,善治印。孙庆治,工书画。另有著《柳南堂集》的孙燕昌,著《山晓阁诗集》的孙琮,著《圣学大成》的孙钟瑞等。

可见,明清时期,上海一带已逐渐汇聚了相当多的孙氏家族。

四、江苏的常州、镇江和苏州、无锡

(一)常州、丹阳、镇江一带

常州(有毗陵、晋陵、武进、阳湖诸称),在宋代已名士辈出:孙卖,字仲益,别号鸿庆居士,大观进士,历官翰林学士,吏、户部尚书,立朝正直,知秀州、温州、临安诸郡。因忤执政,归隐太湖,有《鸿庆集》。其叔孙稷,精于《易》学。曾祖孙讽,官职方员外郎。为一大家族。其他还有:孙昌龄,熙宁中知通州,后改知江宁、温州,迁两浙转运使,又以秘阁校理知福州。孙汝翼,字端朝,建炎进士,历任秘书丞、知福州,终知荆南。孙杞,字德发,官知宣州婺源县、朝奉郎。孙畋,字无逸,历任知钱塘县、安吉县,以朝议大夫致仕。孙时,字季中,号乐安,以文学行义一州之望,字画遒丽,学生多人有功名,授宣教郎致仕。孙邈,字明远,授将仕郎。孙诂、孙世南、孙世仪三兄弟,淳化至道间,皆以文名驰声,著有文集。

明代有中书省参知政事孙英、礼部尚书孙慎行(后有传)等家族。知新安府孙隆,善画梅花、禽鱼、草虫,自成一家。孙珑,善画草虫、雪兔,随意点染,即有生趣。清代有经学大家孙星衍(后有传),其诗文书法亦皆著称,侄女孙漪惠也是诗人,著有《诗微室草》。另有孙如珍,善画佛像、人物。孙西灏,善写竹石,水墨明秀。

镇江,包括丹徙县等地区,宋代孙氏家族:孙荩,字道祖,政和五年进士,历知兴化军、严州、真州、泰州,迁淮南路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其孙子孙大成,字振道,天性至孝,操行纯笃,好聚方书,常济人困。大成子孙沂,字彦兴,嘉定四年进士,授吴县主薄,改常熟丞。《至顺镇江志》卷18,称其家族为“大港孙氏”。元代孙氏家族:孙规,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为庆元路学教授。其弟录矩,累官桃源知州、松江知府。矩子孙煜,以父荫授温州路税务提领,历新喻州判官等职。

地处常州与镇江之间的丹阳,同样孙氏族人汇聚。《严庄孙氏家乘》记,其家族为富阳孙权家族的后代,世为云阳(江苏丹阳)人,居白鹤山30余世。其先祖五代时人孙衍,宋初由云阳之白鹤山迁包港。后裔有迁丹阳严庄、无锡陡门和玉祁镇严家桥、朱青庄、西盛塘等地。称“世为丹阳望族,族聚子姓,至满2000余人。”江阴《斜河孙氏宗谱》有序称:“孙氏云阳望族,……自包港分徙者,若湖广,若河南,若苏之常熟,丹徙之丁岗,邑城之寺前,俱子姓昌炽,各有支谱,然皆以严庄为大宗。”

南宋以后,以孙翊为始祖的孙氏族人迁来此处,一些家谱称孙翊曾为朔宁府尹,抗金而战死。《云阳孙氏宗谱》谓,南宋时,其后代孙法镇守润州(今镇江),遂定居润东丁岗(云阳丁岗)。其后裔有迁润东当江沙、丹阳包港、虞港河、阳邑城北、吕城、黄圹、沟湾者,也有迁溧阳、句容、溧水、武进、常州、安徽凤阳等地。《富春当江沙孙氏族谱》也是其族支脉,由丁岗迁安徽沙夹扬岸。《润州岗东当沙孙氏重修族谱》与《阳湖孙氏谱记》都载,该族人在明初由濠州(安徽凤阳)迁常州葛巷与阳湖。《竹园孙氏宗谱》记,该族支脉在明代迁常州城南30里的延改竹园里。

还有《云阳幸家巷孙氏宗谱》,其族是元代从浙江余杭迁云阳幸家巷(今丹阳市境内)。《黄墅桥孙氏家乘》记,其先祖为濠州(安徽凤阳)人,明初迁常州城南70里的黄墅桥。明代丹阳有名人孙桢,多收藏书画古物,考据甚为精密。

(二)苏州、无锡、常熟一带

苏州(吴郡、吴江、吴县、长洲),有隋代著名画家孙尚子(后有传)。宋末有孙锐,宋亡隐居,著有《耕闲先生集》。明代孙从龙,隆庆进士,官刑部员外郎,后迁广信副使。还有书画家孙朗中、孙玮和木版刻工孙训。明末孙兆奎,在吴江起兵反清,战败而死。清代有造镜专家孙云球(后有传)。康熙进士孙岳颁,官礼部侍郎,善书法,凡御制碑版,必命之书。文人孙岵瞻,著有《闻籁阁集》。孙立纲,工诗及古文词。孙梁,嗜金石学,间刻小印,有汉人遗韵。孙义钧,博学,工隶、楷,精小学,尤精天文律象及诗词、画艺、篆刻,靡不通晓,自署月底修萧馆主人。画家还有:孙光灏,所画山水秀逸,怒浪飞涛,颇臻豪放。孙叔美善画,与父孙桃溪齐名。孙延,自号九梅居士,工诗、词、篆、隶,善写生墨梅。孙阜,善画,其子孙威凤传父业,供奉内廷。孙贤,善画花鸟。……当代学者有孙德谦,孙润宇等。

清代才女有:画家孙韫玉,善画墨梅,号梅花主人。孙愫,娴经史,工绘画。诗从孙清瑜,著有《茗余小草》。书法家孙云锦,善画与篆刻,有《印禅室诗集》。

无锡(金匮),北宋末年在无锡出了一个副丞相孙近,字叔诣,崇宁二年进士,累官吏部侍郎、直学士院,以翰林学士承旨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明代孙继皋,万历进士,累官礼部侍郎,著有《宗伯集》。凉州卫指挥使孙泰,迁北平都司,战死。清代孙希朱,潜心性理之学,著有《仰晦先生集》。孙槐,著有《禹贡椎指要删》。孙寅,官颖州知州,善画工诗。其他书画家有:孙介石,善临古画。孙其业与孙元超,皆工山水。孙显、孙思敬父子,画承家学。孙揆均,能诗工画。孙开和孙闻,书画俱工。还有女画家、诗人孙旭英,能诗善画,且懂医术,著有《峡猿吟》。子文学家孙诵昭,著有《寒灰吟草》、《养拙斋书画课》。

清代孙永清家族最为显赫。孙永清,字宏度,乾隆举人,累官贵州布政使、广西巡抚,风土民情一出于诗,著有《宝严斋诗集》。弟孙藩,监生出身,官至安徽布政使。子孙尔准,定平叔,嘉庆进士,累官汀州知府、江西按察使、安徽和福建巡抚,擢闽浙总督,垦田减租,兴修水利,剿捕盗匪,颇显政绩,书法笔意称似赵孟頫(fu),著有《泰云堂集》。尔准有2子:孙慧惇(dun),利津知县;孙慧翼,兵部员外郎。

常熟(昭文),明代孙七政,能诗,著有《松韵堂集》。嘉靖举人孙楼,官清州府推官,书室名博雅堂,藏书俞万卷,喜闭门校雠,著有《丽诗百韵》、《百川集》。戏曲家孙柚,字梅锡,有《琴心记》。孙艾,肆力于学,喜结庐交游,亦善画山水,著有《西川集》。明贡生孙永祚,入清隐居,著有《雪屋文集》。清代有诗人、翰林院庶吉士孙原湘,亦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孙从添编《春秋经传类求》。孙录,明亡不仕,工诗及书法。孙镐,官潞安知府,能诗、工书、善画。其他书画家还有:孙度,善画山水及人物。孙绿,指墨花卉俊雅。孙齐鉴,工诗书。孙崖,精画人物,又以鼓琴得名。孙从嘉,善画花鸟。孙冕,善写真,工花鸟。孙藩,善山水。孙继谟,善画竹。

这一带孙氏族人中有一些家族为安徽休宁孙氏族人的分支。如《港下孙氏续修宗谱》载,元末时,其休宁族人中一支由常州迁琴川(今江苏常熟),再迁锡山(今江苏无锡)之怀仁乡杨梓里港下。其后裔分居沙村、孟里、西漳、堰头兜、盛塘、桑园墩等地,家族规模不小。《孟里孙氏宗谱》是记其休宁族人在明代时迁居孟里(今无锡市石塘湾),现无锡市孙氏居民,亦多为该族后裔。《义村孙氏续修家乘》是记其休宁族人在明代时迁居无锡南门之百渎巷,再迁义村。后裔居邑仓桥、黄泥坝、濮巷、玉祁等地。《新安孙氏家乘》记,直至清代,仍有一支族人由新安(休宁)迁来无锡定居。

《常熟孙氏宗谱》和《沙州孙氏支谱》载,其家族也都由安徽休宁迁来,族人发展繁盛,分别居住泗港、平凝沙宗山圩、大圩埭一带,有迁善港、范港、郁家桥、万年圩、七里庙、五圩埭、永盛圩、龙王庙、杨舍西门、南阳沙者,又有迁盱眙县石佛街、宿州城、沐阳、清江、常熟梅里、苏州宝带桥诸地。俨然一大孙氏宗族。

其实,整个江苏南部,还包括江阴、溧阳、仪征、南京、扬州诸地,孙氏族人都有相当的居住规模,其迁徙渊源也是来自邻省各地。其中应以富阳孙氏为主,不过有如此多支安徽休宁族人迁来,说明这里山东乐安孙氏的后裔也是不少的。

五、江西的宁都

江西的孙讠利宁都家族。上节已述孙讠利为孙中山家族之唐末始祖,其族人长年居住于河南的陈留,在进入南方后,首先定居江西宁都,历数代之久。《先祖孙讠利五修墓志》说:该族人“至宋而公后遂大,文章节义为江右冠。”其支脉随后也逐步分散迁徙。宁都《城南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记,其族人由陈留迁至虔州虔化(今江西宁都),再分迁江西的兴国、赣县、安远、吉安、泰利,及浙江的绍兴、余姚,湖南的湘乡、衡阳,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

《晋江青阳孙氏族谱》记,该族在五代后晋时,有一支避乱入闽,定居厦门市同安和晋江市青阳,后裔再徙居泉州、莆田等处。《紫金上义孙氏族谱》记,该支族元代七年(公元1320年)由宁都入粤,居广东大甫县青溪花果园,明初再迁长乐县久安寨,万历年间迁永安(紫金)县上义镇。而《紫金袁田孙氏支谱》谓,其支脉乃明永乐间,由福建长汀迁广东长乐县上镇约,即今紫金县忠兴坝。《兴宁孙氏族谱》记,该支脉明初由福建汀州迁广东惠州府兴宁县东厢留田堡官亭村,永乐年间再迁兴宁县章峰堡。该孙氏族子孙散居于河南、浙江、湖南、福建与广东,并有迁台湾与海外者。

虽然支族分徙不断,但宁都已渐为孙氏重要地望。宋代知名人士有:孙立节,字介夫,为孙讠利的七世孙,祖父孙长孺,累官知浔州,立节师从李觏,学问广博,尝作《春秋传》,大儒孙复见而叹服,皇祐进士,后官镇江军书记,调桂州节度判官,办案中曾救12人于死罪。儿子孙勰,字志康。师从苏轼,为人劲直,元祐进士,尝知岳州。小儿子孙,也学于苏轼,涉猎经史,博学工诗,苏轼曾书榜其屋舍称:各自竹林隐居。

殷正茂死后葬身何处

丹北镇埤城白龙寺生态园雀梅墩的岗地资料: 鸣炮、上香、祭酒、诵祭文、鞠躬……3月30日上午,丹北镇埤城白龙寺生态园附近一片名为雀梅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