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人商辂是不是千余年中国科举史上唯一“连中三元”的人,他有何政绩?
不是。政绩:
1、景泰三年(1452年),塞上的肥沃土地全被豪强侵占,商辂请求遣使核实,将其归还给驻军。
2、景泰三年(1452年),开封、凤阳各府的饥民流亡到济宁、临清一带,均遭有关官员驱逐。商辂担心激成事变,便请求招集流民开垦京城附近的闲置田地,发放粮种,使得流民都有了归宿。
3、景泰七年(1456年)五月,《寰宇通志》编成。
4、仁寿太后名下的田户与百姓争夺田地,皇帝想把百姓迁徙到塞外。商辂说:“天子以天下为家,哪里用得着庄园。”事情于是得到平息。乾清宫大门发生火灾,工部请求到四川、湖广采集木材。商辂进言说应该稍微延缓一下,以保持警戒畏惧,皇帝听从了他。
5、宪宗在宫殿的北面修建玉皇阁,命令宦官经办,用于礼仪与郊祭,商辂等争辩取消此事。
扩展资料:
一、文三元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之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
第一名是“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士,第一名是“会元”,第二至五名是“经元”;殿试则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士,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在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共有21人三元及第,他们是文科17位:
1、唐朝: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
2、宋朝: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
3、金朝:孟宋献;
4、元朝:王宗哲;
5、明朝:黄观、商辂、李骐;
6、清朝:陈沆、钱棨、陈继昌。
二、武三元
此外,历史上也出过三位“武三元”。其
1、明朝嘉靖年间的尹凤,连中武科三元,官拜参将,辅俞大猷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屡建战功。今存南京“三元巷”以示纪念。
2、明朝万历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锦衣卫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3、清朝顺治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释卷,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
-商辂
-连中三元
商辂一生都忠于明朝,从不曾有其他异心,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且饱腹经纶的人却遭受了许多不明不白的冤屈,他的一生极为坎坷,从步入仕途开始就很不太平,好不容易要熬出头了,又会有其他的事情出来干扰。商辂最终的下场十分凄凉,而他之所以沦落到如此地步除了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外,还与他的为官之道密不可分。
商辂是明朝时期唯一一个同时取得会试和殿试双料第一名的人,在取得这样的成绩后,他顺利地进入了翰林院,并由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商辂进入朝廷时,正好是朱祁镇在位期间,由于商辂有着极为出众的外表,且富有才华,因此朱祁镇便将他任命为了展书官。但正当商辂的仕途逐渐步入正轨时,土木堡之变爆发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打破了商辂原有的生活,朱祁钰顺利地成为了明朝的新任皇帝。
在这之后,明朝原来的内阁成员被大量杀死,这使得商辂成功地进入了内阁,开始接触到帝国的权利核心。然而,正当商辂以为自己能够平步青云之时,明朝又一次陷入了混乱之中,在朱祁钰执政的第八年,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最终朱祁镇将皇位抢了回来,在他重新掌控大权后,便开始了对朝廷的清洗,而在这次清洗中,商辂被剥夺了官职,然后再也没有被朱祁镇启用过。
在朱见深登上皇位后,商辂再一次被启用,这一次,商辂把握住了机会,一度成为了当时明朝权利最大的臣子。在这期间,他帮助朱见深做了很多事情,并上谏了许多治国的建议,且多数都被朱见深采纳了。然而好景不长,在商辂逐步扩大势力的同时,宦官汪直也凭借着自己在后宫的关系逐步地做大做强了。后来,面对汪直的许多罪行,商辂再也无法忍受,于是他便联合了诸多大臣前去弹劾他,但最终他因为语言过激,惹得朱见深十分恼怒,最终二人决裂了。商辂也因此辞退了官职回到了老家中,最终死在了家里。
1、杨士奇杨士奇,名寓,字士奇,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他精心辅佐明宣宗励精图治,为仁宣之治立下功劳。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赠太师,谥文贞。
2、张居正。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万历登基后,张居正为首辅。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挽救大明颓势。1582年7月9日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后被褫夺)。
3、杨荣。杨荣,字勉仁。明初著名政治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杨荣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谋而能断,老成持重,擅长谋划边防事务。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正统五年,杨荣病逝,年七十,赠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敏。
4、解缙。解缙,字大绅,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一生最大的功绩是亲自主持编纂了《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被学术界称为“辑佚古书的渊薮”。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永乐十三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
5、商辂。商辂,字弘载,号素庵。明代首辅。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时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卒谥文毅。
6、杨廷和。杨廷和,字介夫。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历仕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首辅。年革除武宗时弊政为己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积极倡导励行“新政”,对明朝中衰起到一定振治作用。嘉靖三年,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嘉靖七年,被削职为民。嘉靖八年卒于新都。
7、叶向高。叶向高,字进卿,万历、天启年间,叶向高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在任期间大败倭寇、驱赶荷兰入侵者。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崇祯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8、徐阶。徐阶,字子升。明代名臣,在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任内阁首辅。嘉靖四十一年,取代严嵩而为首辅。执政期间,减轻百姓负担,清理盐税。顺利完成嘉靖、隆庆两朝的政治交接,万历十一年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
9、申时行。申时行,字汝默,明代大臣。历任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他某种程度上的“不作为”使大明帝国的经济和民生得以短暂的休养,继续大明日后的发展。
10、李春芳。李春芳,字子实,明朝内阁首辅。以善写青词得明世宗赏识,隆庆二年,代徐阶为首辅,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李春芳性恭谨,而清廉过之。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称,也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状元宰相。万历十三年,李春芳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文定”。
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时,京城流传着妖狐夜出杀人的谣言,致使朝野上下、民间街坊人心惶惶。正在这个时候,皇宫之中又出现妖道李子龙勾结内宫,潜入皇宫,图谋不轨,明宪宗朱见深深感厌恶。于是,他授命自己宠信的太监汪直,建立了明朝头号特务组织西厂。西厂最初成立之时,其职责是“广刺督责,大政小事,方言巷语,悉采以闻”,即不管是朝廷大事还是民间小事,甚至对各级官吏,西厂都有权监督,使明宪宗能够有效掌握情报,对官吏进行控制。
汪直
西厂成立不久就遇到了大案,即杨晔案。宣德、正统年间曾盛名一时的名臣杨荣的曾孙杨晔任建宁卫指挥使,却在家乡杀人,为人所告,携带无数金银财宝逃往京城,躲在姐夫董玙的家中,并以携带的金银贿赂朝廷官员,以便脱罪。董玙找到当时的锦衣卫百户韦瑛,想通过韦瑛贿赂汪直。韦瑛却对汪直说:“杨晔是个大户人家,经常杀人。”刚刚建立西厂的汪直正苦于没有立功的机会,派人抓捕杨晔归案审讯。这一审讯,汪直得到了一个受贿名单,名单之上居然不乏朝廷高官。
案子审到这里已经挖出重重内幕,如果是普通官员调查此案,难免会心惊胆战,不敢再查下去。汪直年幼,初生牛犊不怕虎,仗着受明宪宗的宠信,他对名单之上一些关联紧密的人进行抓捕,包括杨晔的叔叔兵部主事扬仕伟、郎中武清和乐章、浙江布政使刘福等,并将名单交给了明宪宗。除了汪直抓捕的人外,名单上还有一些朝廷高官,包括刑部尚书董方、都御史使李宾等,而高居榜首的正是一代名臣内阁首辅商辂。
汪直
商辂于正统十年高中状元,走上仕途,经历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朝,到了成化十三年时,已经为官30多年,官拜内阁首辅,在朝廷上威望极大。面对西厂的指控,商辂当场反驳:“董玙曾为杨晔疏通关系,给我送金带一条,但我严厉骂他,连门都不让进,况且我就算是贪财,怎么可能贪前辈(指杨荣)的家物呢?”明宪宗相信商辂的话,降旨安慰商辂。
尹直《謇斋琐缀录》:玙尝为晔通,送金带一腰,即峻斥之,不容入门。且辂纵贪滥,岂忍受前辈先生家物乎?
汪直
然而朝廷之上,群臣对西厂任意逮捕朝廷大臣、严刑拷打、罗织罪名的做法深为不满和恐惧,于是纷纷弹劾汪直和西厂。商辂上了《修政弭灾疏》反对西厂,列数汪直十大罪,指出西厂抓捕官员都出于风闻,并认为汪直年纪小,恐怕被奸佞小人蛊惑。汪直不请旨,直接抓捕朝廷大臣,有违法度。兵部尚书项忠也联系朝廷九卿官员一起弹劾汪直。内阁大学士万安、刘吉、刘珝也出面,并表示与商辂一起共同进退,就算被罢免也不怕。实际上,汪直和西厂已经单挑了整个大明朝廷。
明宪宗面对满朝群臣要求撤除西厂,处罚汪直的奏书,压力很大,最终于成化十三(1477年)五月,下令撤除西厂,将汪直打发回御马监。明宪宗对汪直却没有处罚,只是派司礼掌印太监怀恩去斥责汪直,这就表明明宪宗虽在压力之下撤除西厂,但在汪直与商辂的斗争中,他选择了相信汪直。为什么明宪宗会相信年仅十几岁的汪直,却质疑了一代名臣商辂呢?
汪直
一在明宪宗看来,西厂充当了皇帝的耳目,有着监察朝廷官吏的职责,是明宪宗的得意之作,商辂等人却浇了明宪宗冷水。西厂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明宪宗认为有必要监察百官,以巩固皇权,而东厂和锦衣卫却因多种原因无力承担这样的重任。西厂的撤除,意味着明宪宗失去耳目,没有西厂的监察,朝廷官员却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威胁到皇权。
二商辂攻击汪直动机本就不纯。商辂带领群臣攻击汪直的起因是因为杨晔案,但在此案中,商辂已经牵扯其中,再去攻击汪直难免有掩盖罪行的嫌疑。商辂至少有几点他无法解释:
1杨晔已经供出他贿赂商辂,虽然商辂辩解说自己没收礼,但他同样没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汪直
2就算商辂自己没有受贿,他对杨晔贿赂朝廷大臣的行为心知肚明,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难道不是故意纵容杨晔吗?
3商辂攻击汪直难免有转移视线的嫌疑。汪直置国家礼法不顾,不经请旨,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随意抓捕朝廷大臣,并严刑审讯,造成恐慌。这只能表明,汪直的做事方式是逾越了国家法律。商辂带领群臣迫不及待地攻击汪直,却忽略了一点,在明宪宗的眼中,汪直的行为是得到明宪宗允许的。相较之下,杨晔为脱罪贿赂那么多朝廷官员,这些官员都在包庇杨晔,连内阁首辅都不能摆脱嫌疑,这比汪直的不法行为要严重得多了。商辂作为首辅,只顾攻击汪直,对杨晔案不闻不问,熟轻熟重都搞不清,明宪宗显然不会满意。
朝廷上下一起攻击汪直,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阻止汪直继续调查杨晔案,掩盖诸多朝臣收受贿赂的事实。一旦汪直倒了,杨晔案自然也会不了了之。
汪直
三、汪直向明宪宗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司礼监太监黄赐、陈祖生两人支持项忠、商辂。黄赐、陈祖生是内官,却出面支持项忠、商辂弹劾汪直,难免让明宪宗觉得内官与外廷相勾结,这是明宪宗难以容忍的。
所以,明宪宗虽撤除了西厂,但对此耿耿于怀,至少杨晔案还没有审清,也让他无法释怀。
一个多月以后,南京监察御史戴缙突然上奏朝廷,为汪直打抱不平。后人一般认为戴缙依附汪直,在汪直的指使下才会上奏疏。不过,汪直自成化十三年春才开始活跃于政坛之上,时间那么短,很难会拉拢到像戴缙这种进士出身的文臣,我更倾向于认为指使戴缙上书的不是汪直,而是明宪宗。不管是谁指使,戴缙的上书让明宪宗找到了理由重开西厂。
万贵妃
重开西厂之后,汪直仗着明宪宗的宠信,对此前弹劾他的大臣进行打击,兵部尚书项忠、户部尚书薛远、刑部尚书董方、都御史使李宾、侍郎腾昭等数十个官员被贬。这里还有个疑问是,这些多官员被贬,汪直是怎么做到的?现存的史料都只是认为汪直构陷这些大臣,导致这些大臣被贬,但仅凭“构陷”这两个字恐怕无法解释这件事吧?明宪宗当时已经30岁,当了13年的皇帝,就算是他再怎么宠信汪直,也不可能听凭汪直随随便便给那么多大臣罗织罪名。
我认为汪直是继续深挖了杨晔案。前面所述,明宪宗对杨晔案是很在乎的,一个卫所指挥使为了脱罪竟能收买这么多朝廷官员,其内幕触目惊心,明宪宗绝难容忍。汪直继续深挖杨晔案,符合明宪宗的心意,因此牵连到的这些官员,包括刑部尚书董方、都御史使李宾等,本身就不清白,被贬职也在所难免。至于汪直有没有利用杨晔案,构陷其他与此案无关的官员,那就不得而知了。
按说,先有东厂,后面才有了西厂,论权力,先给个总结,西厂要大于东厂的,但这个西厂怎么来的呢?
在明朝成化年间,大学士万安给明朝宪宗上书,要求革除特务机构西厂。一般的告状书,肯定要罗列罪状,这一上书却不走寻常路,万安没有搞列举这种老套路,而是提到了西厂的建立原因。
万安说:当年太宗皇帝在北京定都,命令老牌特务机构锦衣卫四处查访,因为担心外官会徇私枉法,所以设立东厂,用太监们去打探情报。这个制度已经运行五十六年了,各级运行指标正常。可是,数年前,京城妖狐夜出,搞得人心惊惶,为了怕皇帝你老人家担惊受怕,所以才加设了西厂,特别任命汪直管理。这也是临时抱阉腿。现在事情过去这么久,妖狐消失了,这个西厂也该撤了。
这是怎么回事?明朝特务排行榜名列第一,左撕锦衣卫,右打东厂督的史上最牛工厂西厂竟然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而且它的创立跟一起明建国后动物成精事件有关!是个灵异事件调查局?
在明朝的史书,确实记载了一些诡异的事件。
明史的《五行志》记载了一个在京城暴走的奇怪生物。
成化十二年,京城冒出一个小型哥斯拉,这种怪兽有金色眼睛,尾巴很长,像狗又像黄鼠狼,更奇怪的是,它的身边笼罩着一团黑气,谁要接近,马上就会被那团黑气熏倒。
古时候,将这种东西称为黑眚,是一种妖物,据说专门入室吃小孩。
黑眚一出现,全城惊扰,纷纷点起灯,敲起锣打起鼓,抄起菜刀去打。可是,怎么抓都抓不到。
这只黑眚最后竟然冲撞起紫禁城来。
那一天,皇帝朱见深正在早朝,突然奉天门外一阵喧哗,一只黑眚正在大闹宫门。
当时上朝时间又早,天蒙蒙亮,看得清又看不清,正是吓人的时候。
黑眚一来闹,皇帝朱见深吓了一跳,喊一声让领导先走就要起身跑路,可能有的亲说,这皇帝胆太小了吧。妖怪还在门口呢,怕什么?
各位这是冤枉朱见深了。
要知道,奉天门已经是皇城内门。皇城外面是午门,午门进来就是奉天门,现在故宫叫太和门。太和门后就是太和殿。
大家去故宫,看到太和殿富丽堂皇,里面的龙椅相当气派。可是,皇帝并不经常在这里办公,只有举行大朝会的时候才用这里一下。老在这办,礼仪复杂,没两天,满京城的官都得累趴下,皇帝也得累成马。
那么,不在这办公,在哪办公呢?
就是奉天门的偏殿。皇帝在这里坐着,外面大臣有事情的,进来汇报一下,汇报完了就退出去,这个叫“御门听政”。
现在这个妖怪竟然打到了奉天门外,等于杀到了皇帝办公室的门前,皇帝能不惊慌失措逃跑吗?
不过,皇帝要一跑,那问题就大了,手下肯定跟着瞎跑啊。这一乱,局势就不可收拾。
关键时刻,旁边一只苍白却有力的手拉住了朱见深的袖子。
这个人是大太监怀恩。
说起太监,那都是祸国殃民的角色,秦朝赵高,汉朝的张让,唐朝的仇士良,明朝的魏忠贤,大抵都是此类。可是,这个怀恩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因为他虽然握有权力,却不滥用权力。尤其是跟文官的关系很好,保护了不少大臣。
怀恩一看皇帝没主意了,马上拉住皇帝的衣袖,示意他别慌,不就是一个黑眚,这么多侍卫还怕拿不下它?
朱见深坐定下来,果然,外面报告,黑眚在侍卫的攻击下跑掉了。
虽然跑掉了,但出现这样的情况,说明京城的守卫出现了大问题。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黑眚只是冲到了前殿,而一个妖道竟然跑到了皇帝的后花园。
一天晚上,一个道士在数名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皇宫的后花园,爬到了景山上张望。
这个道士叫李子龙,擅长旁门左道,在京城就已经混出了名头。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竟然要搞免费故宫游。现在解放了,进故宫还要买票呢,何况大明朝。
据说,这个李子龙在会法术可以帮助宫女怀孕,依我看,这不是什么法术好,主要还是腰好。而成化年间,因为皇帝朱见深宠信比他大十多岁的万贵妃,迟迟没有生下儿子。如果有宫女生下儿子,当然是麻雀变凤凰。
可以说,李子龙就是一个宫女之友。
这对皇权来说,当然是大逆不道,而且半夜三更跑到景山上,探头探脑,怎么看都不像好人。
李子龙在山上看风景,风景也在山下看他,风景就是穿飞鱼服,拿绣春刀的锦衣卫。
锦衣卫杀上来,直接将李子龙拿下。
落到锦衣卫的手里,别说李子龙,就是赵子龙也不管用。审了二回,定个图谋行刺的罪名给杀了。
这个案子虽然破了,但暴露了明朝的管理出现了大问题。一个妖怪可以直接杀到奉天门,这是天灾。李子龙直接跑到了皇宫内院,还有太监当带路党,这是人祸。
这说明,原有的锦衣卫,甚至东厂已经没有以往掌控京城的能力。
2失控的特务机构
朱元璋时候,锦衣卫帮助皇帝扳倒了宰相胡惟庸,朱棣时候,东厂又帮助皇帝扳倒了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接下来的太监王振,锦衣卫骨干逯杲等等,同样起到了他们该起的作用。
在每个时刻,都有这两大特务机构在提供助力,它们的能力应该是很突出的,怎么这一年之内,发生了这么多奇怪的事情,两大机构毫无作为,毫无办法呢?竟然让一个道士送绿帽送到了宫里面!
那么,这时的东厂跟锦衣卫在干什么呢?
锦衣卫就不用提了,自从东厂开设以来,锦衣卫就沦为打酱油的角色,抓个犯人,跟个腿还有戏份,要说掌控京城,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东厂呢?隆重介绍一下,现在的东厂厂督是一个叫尚铭的太监。这位仁兄就有点不务正业了,还想着陷害忠良,打探消息,而是开辟新市场,发掘新业务,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富人身上,创立了罗织罪名,给钱就放人的商业模式。
既然不用得罪大官就能发财,为什么要去陷害忠良呢?这就是尚铭的真实想法。
碰到这种不务正业的主,朱见深也是毫无办法,他只有引入一些竞争机制,调一些新人上来,改变一下工作作风,提高一下工作效率。
朱见深看上的人叫汪直。
3青云直上的汪直
十年前,广西大藤峡的一些百姓起来反抗明朝政府。明朝派军队平定之后,抓了一些俘虏带到京城,这里有一个小孩叫汪直。像这样的小孩,一般只有一个就业出路:当太监。
汪直被阉之后,安排到了昭德宫上班。我们知道,干什么有时候不重要,在哪里干特别重要。比如太监这个工种,都是一样的洗马桶,但在哪里洗,差别就大了。
昭德宫是万贵妃的地盘。
万贵妃是皇帝朱见深最宠信的妃子,朱见深小的时候比较坎坷,他的父亲就是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抓去当人质的朱祁镇。朱祁镇被抓后,明朝就另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皇帝。
父亲当了俘虏,朱见深也就被剥夺了太子之后,渡过了十多年担惊受怕的日子,在那些日子里,他的身边有一个大十多岁的宫女在照顾他。这个宫女就是后来的万贵妃。
后来,朱祁镇回了国,又发动夺门之变夺回了皇位,朱见深重新成为太子,最终当上了皇帝。因为早年一起患过难,所以年龄不是问题,审丑不会疲劳,万贵妃依然深受朱见深宠爱。
只要跟万贵妃搭上线,自然升职要快上那么一点点。
前面要求取消西厂的万安,就是因为娶的老婆恰好是万贵妃弟弟的老婆的妹妹。这才成为了内阁首辅。
汪直被分配到万贵妃的昭德宫,也是抱上了大粗腿。
在成化十二年,就是妖怪、妖道出没的那一年,汪直已经成为了御马监的大太监。
说起御马监,大家可能有个误解,以为是放马的,跟天上的弼马温差不多。是个小差事。
其实不然,御马监确实管马,但又不仅仅管马,它在太监各部门当中,地位相当高。
我们前面介绍过,明朝的太监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帮助皇帝打理着他的帝国。最牛的是司礼监,司礼监的一把手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宰相,二把手秉笔太监常常客串西厂的厂督。
而排名第二的部门就是御马监,原因只有一个,御马监还管着一批禁卫军。这支军队叫:“羽林三千户所”下辖四卫,又称四卫军。最多的时候有四万人,少也有五六千。所以,御马监的掌印太监也常被称为太监中的兵部尚书。
汪直当时做到这个位置,不过十五岁,可见,他的眼力劲应该是很强的。这一次,京城异动,朱见深没有用东厂的人,也没有用锦衣卫的人,而是指派汪直去查这个案子。
汪直查得怎么样呢?
出乎意料的好。
4西厂的崛起
汪直乔装打扮,带两个小跟班,骑着小毛驴四处查访。这一行,竟然瞒过了东厂跟锦衣卫。汪直查到了很多情报,反馈了很多朱见深不知道的事情。而且他出去一查后,黑眚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朱见深大喜过望,最终决定让汪直自立门户,在灵济宫前的旧灰厂办起了新的特务机关,因为在西边,所以称为西厂。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二起灵异事件,它们真的是突发事件吗?像李子龙这个妖道,以前在宫里默默耕耘,做了那么多好事没留名,帮助了那么多的宫女都没出事。可冷不丁,他就被发现了。
再说说黑眚,那更简单了,古代人口稀少,华南虎都有可能下山,像狗一样的野生动物,比如黑狼狐狸之类的,完全有可能不买票就进故宫玩一圈嘛。
那这些事情之间有联系吗?有的,他们都指向了一个结果:帮助汪直成立了西厂。
做为御马监的太监,汪直一直想插手东厂的业务。可是东厂的业务一直是司礼监的工作范围。东厂也已经有厂督了:尚铭。
尚铭是太监中的老前辈了,工作很有特色。
所以,汪直想要动尚铭的蛋糕,似乎不太容易。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这一切其实都是汪直安排的,或者至少有一件是汪直在推动。
而且,成化年间的京城气氛是很诡异的。
朱见深的宫里曾经有一个妖僧叫继晓,被封为国师,经常在宫里表演点石成金之类的法术,又在西市建了一座大永昌寺。除此之外,朱见深的宫中还有道士,喇嘛,全部封为国师。这些人出入宫廷,有高档马车,有禁兵开道,甚至有的国师手中的佛珠是用荒郊野外的弃骸头骨做成,法碗则用整个骷髅做成。活脱脱就是沙僧再现。
这些人在京城里招摇而过,无疑会使成化年间的京城笼罩着一股神秘的气息。稍有事变,百姓就惊慌不定,妄加猜测。
极有可能,汪直从中发现了恐慌是树立权威的好机会。于是,他搞了一只野生动物进宫,进一步强化这种恐慌。而李子龙这种事情,可能早就看在汪直的眼里,他只是知而不宣,然后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将李子龙暴露出来。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汪直成功创办了西厂,从而拥有了自己的特务机构。
当然,相对东厂的深厚历史,西厂起步晚,基础薄,要奋起直追,就需要不走寻常路。
于是,为了打探情报,汪直是大案不嫌大,再大的官也敢直接抓,小案不嫌小,谁家有个狗打架之类的事情,也被汪直整成了邻里不和谐的案便。
而为了树立西厂的品牌,当然需要抓一些典型的案例。
好在,大明朝别的不缺,案件总是层出不穷的。
汪直收到了一个消息。
京城来了一个流窜犯,此人叫杨勰,他本人倒是知名度不大,但有一个很牛的太爷爷,英宗朝的三杨之一的杨荣,以前曾经为大家介绍过,第一个霸主级太监王振就曾经斗争过杨荣。最终以杨荣气死告终。
杨勰为什么跑到京城呢?说起来,老杨家毕竟也是名门大族,虽然杨荣老爷子去了,但家底很厚,难免有点仗势欺人,鱼肉一下百姓,横行一下乡里。这不,在老家背上了杀人罪名,朝廷正派人捉拿他。他一看不对劲,就跑到京城他姐夫礼部主事董序家避一避。
董序一看,小舅子犯了这么大的事,不找人打点是不行了。于是,找到了宫中的太监韦瑛。
事实告诉我们,走后门不一定正确。韦瑛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汪直,表示是不是出手帮帮忙。
汪直大喜,公司刚开张,正愁没有大单,大单竟然自己送上了门。
既然是杀人犯逃到了京城,那还等什么?立马抓人。
西厂的人冲到了董序家,起用西厂特制的刑具:弹琵琶。千成不要以为这是一种类似六指琴魔一样的声波武器。这其实是一种弦状刑具,用牛筋弹人的筋骨,一弹魂散,二弹骨散,三弹就是石头都会开口说话。
果然,董序马上交待,家里确实有巨额财产说不清来源。
那么,这笔钱在哪呢?西厂已经把他家翻了三尺都没有找到。
董序想了一下,应该在我的叔父杨仕伟家吧。
杨仕伟是兵部主事。西厂的人冲到了杨仕伟家,因为执法相当粗暴,杨家乱成一团。正当西厂的人寻找巨额财产时,旁边的墙上突然冒出了一个人头。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什么人,难道就不怕国法吗?”
这里介绍一下,明朝抓人的手续,如果是六扇门这样的三法司机构,如果要抓人,则必须要正式的公文,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逮捕证。到了锦衣卫时代,开始流行一种驾帖。
所谓驾帖就是由皇帝发出的直接逮捕证,这个证一般由司礼监写好盖上章子,然后锦衣卫拿着这个文件到刑部“佥签”,也就是复检一下,检查什么呢?就是要把驾帖跟原弹劾文件对比一下,要抓什么人,必须有人弹劾。如果对应不上,刑部就不会认可,这样这个驾帖虽然出自皇帝,也是不具备法律效率。这当然是给锦衣卫上了一约束。锦衣卫很不爽,老子都有皇帝的批条了,还用得着刑部批不批?
于是,到了后面,锦衣卫直接拿着皇帝的驾帖拉人。如果有人不满?没问题,打到午门外打一百下屁股,着实打,打到服气为止。
而到了西厂,西厂连这个驾帖也省了。上门就喘门,见人就拉人,要逮捕证?要驾帖?先进西厂聊聊音乐再说,比如弹琵琶。
冲到杨仕伟的家里,马上将老杨绑了起来,连老杨的老婆都羞辱起来。这就太过分了。
这样一搞,围观群众相当不满。于是,这个人大着胆子在墙外喊了一嗓子。
结果西厂的人毫不含糊,立马顶了回去:“你又是什么人?难道不怕西厂吗?”
此人胆子也确实大,回了一句:我是翰林陈音!
看到激起民愤,西厂的人拉起杨仕伟就跑。没过多久,杨勰在狱中病死,杨仕伟、董序被抄家。
一个案子,汪直就把礼部、兵部的两个人给搞下了台。但整整官员这种事,锦衣卫可以干,东厂也能干。西厂不过是复制前辈的成功。这样的程度是无法超越前辈。
要超越前辈,必须做一些特别的事,具体来说,东厂不敢抓的人,西厂来抓,东厂不敢管的事,西厂来管。
只要有胆子,这种机会到外都是。汪直又收到了一个消息。
5新厂开张三把火
有一回,南京镇监覃力朋上京办完差,回南京公车私用,用一百艘船只载了私盐,准备捞一票。这一路上,无人敢问,毕竟太监势力熏天。到了武城县,一位典吏可能新上任,不知内情,或者他特别勇敢,敢跟邪恶势力做斗争,就查问一番,结果被覃力朋打断牙齿。覃力朋还射杀了一人。
这种事常见,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眼就过去了。可是正赶上汪直要树立威信,也只好委屈一下同行了。
汪直把覃力朋抓了起来,判了一个死刑。本是同阉生,相煎何太急。朱见深出来打圆场,够了,够了,适可而止。打发去扫地,劳动改造吧。
西厂的品牌顺利打响,而就在这时,一封弹劾书摆到了朱见深的面前,表示再不把汪直搞下去,天下就要大乱了。
这是一封集体署名弹劾书,列了汪直的十一条罪状,由内阁首辅商辂牵头,所有阁臣署名。商辂是明朝历史上第二个三元及第的人,历任数朝,人称本朝第一贤臣。阁臣集体署名告一个太监,这也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里面还有一位叫万安的阁臣。这位万安我们说过,他是万贵妃这条线上的,同时,汪直的背后靠山,也是万贵妃,可以说,原本是一个山头的,可竟然也署名要告汪直。
这不能怪队友出卖,实在是汪直搞得太过分了。官员抓了,太监也对付,还守边关的武将也被汪直搞下数位。甚至西厂连民间鸡狗配种这种事也要管。
可以说,除了皇帝等少数人,汪直把天下人得罪光了。
朱见深很不理解,自己派一个人出去打探一下消息,怎么就将天下搅成大乱了。当年,妖狐冲到了我的前面,你们怎么不说大乱了。
愤怒之下,朱见深叫来司礼监掌印司恩,让他跑去内阁问一下,他们是什么意思。
如果派别的人还算了,派上了怀恩,那汪直就倒霉了,我们介绍过,这个怀恩还是一个比较正派的人,怀恩跑到内阁一问,回来报告,内阁这些大臣是齐了心要告汪直了,汪直确实搞得太过份,再不治他,只怕事情要闹大了。话音刚落,九卿的集体告状书也上来了。实在是没办法,汪直的牢里还关着这些部门的人呢,再审一审,说不定九卿要集体一锅端了。
众望所归,汪直只好光荣下岗,西厂开张不到半年,就倒闭了。
但必须要说,汪直办的这些案件确实有些程序上的不合法,比如没有驾帖就抓人,执法也很简单粗暴。但是他办的这些事情,又确实没有冤枉多少好人。
比如覃力朋这样的,抓了也是为太监清理门户,为社会除害。还有杨家一案,说实在,就是动作太粗暴了,真说冤枉杨家,那可能还不至于。而商辂这些大臣联名上告,也未必没有私心,毕竟杨家的案子,汪直要再查下去,可能真的整个官场都要翻过来。
了解了这一切,我们才知道朱见深为什么愤怒,这绝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力量的对抗。因为这个原因,接下来的事情你就不会奇怪了。汪直下岗后,很快有官员上书,热烈要求重开西厂,并高度评价了汪直的工作,不但是时下腐朽政坛的一股清风,还可以流传百世,成为万世之楷模,这不是就是东厂那块牌坊上写的,流芳百世吗?东厂没做到了,做到的西厂却关张了。
朱见深大喜,终于有人跟我的世界观,用人观一致了。
于是,西厂重新开张,汪直满血复活。
商辂彻底晕了,自己混了这么多年,竟然还斗不过一个小孩?最后,他祭出了绝招:辞职。
不干了,我回老家。潜台词是有我没他,有他没我,皇帝你看着办吧。
皇帝很快做出了答复:商大人,慢走,不送。
商辂走了,尚书、御史等等纷纷提出辞呈。朱见深没有任何犹豫,来一个批一个,批到最后,朝中再没有反对汪直的人。
难道没有任何人可以挑战汪直的权威?
事实上还是有的,要对付太监,还得是太监。
6东厂的反击
太监尚铭出手了。我们说过尚铭是东厂厂督,原本比汪直辈份高、资历老,但无奈汪直半路杀出,另开了一个西厂,生生抢走他的市场份额。
尚铭当然很不爽,但汪直有皇帝罩着,他也只有忍了。可是,这一次,尚铭决定反击。为什么呢?
因为他跟汪直的感情破裂了。
有一天,一个盗贼潜进皇城,被尚铭东厂的校尉抓住了。平时,尚铭都要跟汪直打声招呼,有功算大家的。可是,这两天汪直生病没来上班。尚铭一看,好不容易有个独占功劳的机会,就不打招呼自个上报皇帝了。
朱见深很高兴,发了一大批赏金。
汪直听到后,大怒,老子只是病了,你就当我不存在?行,你等着,放学后别走!
尚铭听到后,十分恐慌,从此开始搜集汪直的一些把柄,做了一个汪直事迹汇编,告了汪直一笔。
这个时候,汪直恰好不在京城了。
汪直干嘛去了?
他跑到外面打仗去了。
汪直是一个很有理想的太监。除了抓捕官员,刺探情报之外,汪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带兵去打仗。在京城干了没多久,汪直就提出来,自己要去边关负责跟蒙古女真打交道。
于是,在朱见深特批下,汪直跑到边关,指挥边关的将领打了两个胜仗。本来仗也打完了,汪直打报告要求回来。朱见深一看,嗯,打得不错,你继续去下一个地方,接着干。
这就倒霉了,做一位特务头目,留在京城,呆在皇帝身边才是正经事。太监说白了,干的是狐假虎威的事,不在老虎后面,狐狸还有什么威风。
被尚铭一告,汪直就是想反驳,打报告都要迟一步。
不久后,朱见深罢免西厂,将汪直调到南京当御马监。也就是提前退休了。
不过,汪直本人却软着陆了,拥有权势的太监在失势之后,下场一般很惨,比如魏忠贤最后是自谥而死。
汪直在朱见深去世后又活了很久,甚至又调回了京城,只是再也没有担任过重要职位。
汪直能够善终,跟朱见深的保护有很大作用,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汪直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坏的太监。
比如有一回,兵部给事中孙博上疏告了西厂一状。要求东西两厂一起关掉算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位给事中并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罪状,只说像东厂的工作人员,品阶又低,凭什么用一些小事就中伤大臣。
事实上,纪检部门最重要的用人法则,就是用品阶低的管品阶高的啊。
汪直知道后,把孙博叫了过来。本以为孙博要进诏狱搞搞弹琵琶了。结果汪直说道,你是兵部的,那就跟着我到边关去,当个书记官,把我干的工作记下来。
一趟跑下来,孙博竟然服了汪直,上奏给汪直请功。
可以说,汪直就是大明朝的韦小宝,看上去坏,骨子里却可能比一些文臣武官还要好。所以,当他被贬后,意外的,痛打落水狗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真正专注陷害忠良不动摇的其实是尚铭。将汪直拉下马,尚铭得意过一阵。一年后,尚铭被弹劾,调到明孝陵扫地去了。
此后,东厂归太监陈准管理。这位陈准是司礼监掌印怀恩的亲信。陈淮重新调整东厂业务结构,突出主营业务。下令:有逆反的事情,再来找我,其它小事,不要再折腾了。
这一下,京城真的安宁了。
那么,随着尚铭的失势,东厂真的就老实了吗?而西厂这个明朝历史上最具权势的特务机关真的就此消失了吗?
不是的,二十多年后,西厂死灰复燃,这一次领导西厂的是明武宗的八虎之一谷大用。而更为厉害的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刘瑾。刘瑾在重开西厂之后,又开了一个内行厂。形成了明朝四大特务机构并行的局面。
明朝重回特务政治,四大特务机构将掀起前所未有的血雨腥风。
刘瑾是怎么利用这些特务机构掌控权力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明争暗斗,谁又是最后的胜利者?
我们下回再聊。
1虎皮肉
菜名 虎皮肉又名董肉,跑油肉。董小宛所创。皮呈皱纹状,肥而不腻。
所属菜系 浙江菜
特点 油亮光滑,纹似虎皮,软烂醇香。
2如皋董糖
一寸见方,色白微黄,层次分明,剖面可见旋状纹理,中心呈丹凤眼状,食之酥软甜香,回味无穷。
3琅琊酥糖
滁州名产,原名“面糖”、“董糖”,起源于明朝末年。它是用纯白芝麻、白糖粉、富强粉、麦芽糖等为原料。生产出的糖块厚薄均匀,骨薄如纸,剖面层次清晰,呈螺旋体,色泽为乳白色;入口酥软,细腻无杂质,香味 浓郁,甜而不腻,文人墨客赞之日:“香召云外客,味引洞中仙”,营养丰富,老少咸宜。因琅琊山而名,系滁州传统名优糕点。其“味甜而不腻,糯而不粘、酥而不碎”,老少咸宜,深受群众喜爱。 酥糖亦称“面糖”、“秦尤酥糖”、“董糖”。
4南京板鸭
明末出现的名肴“南京板鸭”一样畅销大江南北,清时曾作为向宫廷的贡品。明朝时南京就流传“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的民谣,可见南京板鸭早就声誉蜚然了。
5盐水鸭
在南京,有记载的食鸭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据文字记载,盐水鸭在明朝初年开始出名,到清朝时已流行南京城,逐渐成为南京一道名菜。
6状元糖
既是现在的牛轧糖,牛轧糖的创始人据说是我国明朝的状元商辂,有一天夜里商辂梦见自己跪在文昌殿前,看见供桌上摆着笔墨纸砚、一盘花生和一些糖。突然间文昌帝君手朝供桌一挥,花生竟自动去壳飞入糖中,瞬时化成数头牛朝他飞奔而来。商辂醒后请人帮他解读梦中景象,解梦人说笔墨纸砚和花生为妙笔生花的比喻,化成数头牛朝他奔来则是智慧的象征。商辂听后惊喜异常,忙吩咐家人取来麦芽糖和花生混合熬制,最后做成牛的模样,因此取名为牛轧糖(轧字本身含有花生的意思)。商辂创制牛轧糖后,同一年去参加乡试、会试、殿试竟连中三元,是明朝八十九名状元中唯一三元及第的学子。他为了感念文昌帝君的保佑,制作了大量的牛轧糖赴文昌殿祭拜答谢。后将牛轧糖分给大家品尝,因为口感香醇而广为流传。自此牛轧糖大受学子欢迎,成了求取功名的吉祥食物,因此又称状元糖或功名糖。逐渐人们发觉把糖制作成牛的形状过于繁琐,就把糖直接切成长块状,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牛轧糖在我国的台湾和澳门也有生产,除了原味以外,还有改良版的抹茶、芝麻和咖啡等多种口味,已是极具当地特色的名产,更是观光客最喜欢的伴手礼之一。
7鱼翅
从明朝开始,人们才发现鲨鱼鳍内含有胶状翅丝,而且口味甚美。明朝把鱼翅推向饮食市场之后,立刻引起强烈共鸣,认识其美食价值者逐渐增多。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四记述说:“沙鱼……形并似鱼,青目赤颊,背上有鬣,腹下有翅,味并肥美,南人珍之。”可见食用鱼翅之风率先起自南方,但很快就感染到北方食界,就连宫廷膳食中也添加了这种珍品原料,如刘若愚《明宫史》火集就记载:“先帝最喜用……鲨鱼筋”。鲨鱼筋,指鲨鱼翅筋。
8状元及第粥
及第粥是用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等生滚的荤粥,外加紧新鲜的姜葱煮成的。因为味道鲜美,故广东珠三角一带及港澳人都很喜欢吃。这种粥为什么叫“状元及第粥”呢?原来这里面有段明代广东状元伦文叙有关的故事呢。伦文叙孩童时已表现出颇高的才气,但由于家贫,故是不得不以种菜卖菜维持生计,因而常顾不了午饭。一家粥店的老板怜其年幼,惜其才,于是就天天买伦文叙一担菜,并要他送到粥铺。在伦文叙把菜送到粥铺时,老板就会把用剩的猪肉丸、猪粉肠、猪肝生滚白粥,然后再放些姜葱等免费请他吃,权作午餐。几年过去了,伦文叙天天在粥铺吃粥,因此对老板十分感激。后来,伦文叙的才气在一次的偶然机会中惊动了当时的广东巡抚,并得到了巡抚的资助,得以安心读书。十年寒窗,在一番苦读下,伦文伦终于不负众望,力压才子柳先开,得中状元。在衣锦还乡之时,伦文叙特别再次到了粥铺,感谢老板对自己幼时的帮助,并请老板再煮他以前常吃的那种粥。 由于此粥无名,故老板请伦文叙作命名,伦氏略加思索后,认为自己能高中状元都是由于这种粥的帮助,于是就为此粥取名为“状元及第粥”,并亲笔为粥铺写下牌匾,从此,粥铺名声大振,顾客盈门,而“状元及第粥”也在羊城、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地区流传开了。
商辂,字弘载,淳安人。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正统(明英宗)十年,会试、殿试都地了第一。整个明朝,能三次考试都得第一的只有商辂一人而已。皇帝命他担任撰修,不久,他又和刘俨等十人到东阁学习。商辂高大、英气十足,皇帝提拔他为展书官。明代宗时,由陈循、高谷推荐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徐埕赞成京都南迁之议。商辂极力劝阻。这年冬天,任皇帝侍读。景泰元年被派遣到居庸关迎接太上皇(明英宗),后升为大学士。
景泰三年,锦衣指挥使卢忠从部下那听说太上皇要生变,于是告发太上皇与少监阮浪、内使王瑶谋图复位。代宗大怒,把阮浪和王瑶打入死牢,用尽各种办法惩治他们。卢忠信奉诬术,曾找人算过,那人说:“是大凶之兆,不死不足以赎罪”。卢忠很害怕,装做发狂的样子以逃避制裁。商辂及一王姓中官告诉了皇帝实情:“卢忠的病是不可信的,是装的,皇上不能因此而伤了兄弟之情啊!”皇帝的气才消了一些。于是把卢忠关进大牢给他安了个其他的罪名,把他降为事官并让他立功赎罪。杀了王瑶,把阮浪囚禁在大牢里,最后不了了之。
太子已经改了,商辂改任兵部左侍郎,兼左春坊大学士,赐府南薰里。边塞上的很多好田都被豪强占据着,商辂请求还给军队。开封、凤阳等地的饥民流落到济宁、临清一带时,被地方官驱逐。商辂担心这样会出变故,请求皇上把他们招到京师八府,把闲田给他们种,并给他们种粮,这时,饥民才有了住的地方。钟同、章纶被关进大牢,商辂拼力救下了他们。他的《寰宇通志》也写成了,皇帝加封其为太常卿。
景帝犹豫不定,群臣奏请建造东宫,皇帝不许。他们继续奏,商辂也说:“陛下是宣宗的儿子,你应当立宣宗的孙子。”听了的人都很感动。这天傍晚,还没人上奏,石亨就已经把太上皇迎回来了。第二天,王文、于谦被抓,太上皇诏商辂、高谷进入大殿,安慰了他们一番,命他们起草复位诏。石亨私下对商辂说,诏书里可不可以写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商辂说:“祖宗制度,不敢变!”石亨等人不高兴。上奏弹劾说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皇帝下令抓捕了他。商辂上书说他的《复储疏》在礼部,可以查验,没有被允许。中官心安稍解释了一下,皇帝就大怒。心安说:“以前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陛下将不知置于何地?”皇帝稍稍消气,于是贬斥他为民。然而每当皇帝孤独时,就会念叨:“商辂,是我所取的进士,曾经何姚夔侍侯东宫。”不忍心他离去。但心里忌讳,竟一直没用。
成化(宪宗)三年二月奉诏入京,皇上命他入内阁,依然做原来的官。商辂上书请辞,皇上说:“先帝已经知道冤枉了你,请不姚推辞。”商辂第一次上朝就陈述了勤学、纳谏、增加将领、防守边塞、审查贪官污吏、设立太仓、尊崇先圣号、广造法士一共有八项。不久,进入户部。《宋元通鉴纲目》在这时完成了,改兼文渊阁大学士。皇太子立,加封太子少保,升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升谨身殿大学士。
• 商辂为人平和简单,宽厚有加,每次遇到大事,要下大决心时,都会毫不含糊。
仁寿皇太后的庄户和农民争田,皇帝想把农民迁徙到塞外。商辂上书:“天子应以天下为家,难道皇庄就可以例外?”这事算是平息了。乾清宫发生火灾,工部请求采集木川、湖。商辂上书说这件事应该缓缓,要以此为戒。皇帝答应了他。
悼恭太子去世,皇帝担心无合适人选继位。纪妃生了一个皇子,已经六岁了,身边的人因为害怕万贵妃,都不敢说这件事。时间长了,于是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大喜,想把这件事告诉大臣们,于是派宦官到内阁传达旨意。商辂请求在礼部上写上皇子的名字,于是大臣们都来朝贺。皇帝命皇子见过大臣们。过了几天,皇帝又到文华殿,皇子陪着,皇帝召见了商辂和大臣们。商辂叩首说:“陛下在位十年,未立储君,天下人可是伸着脖子盼望着啊!应该把皇子当即立为太子,以安内外之心。”皇帝点头答应。这年冬天,皇子被立为太子。
当初,皇帝召见皇子,并让他留在宫中,而纪妃依然住在西宫。商辂担心会生变,于是和百官上书:“皇子聪明伶俐,是国家的根本。又有贵妃加以保护,皇上已经说过了。但大臣们议论纪妃因病住在西宫,而他们母子很久都不能见面。应该让他们住近些,这样母子就可以朝夕相见了,而皇子依然又贵妃抚育,这样社稷幸甚。”于是,纪妃搬到永寿宫。不到一个月,纪妃病倒。商辂请求:“若不忌讳,皇子应过来行大礼。”并且请求派太监随皇子来西宫探望纪妃,直到纪妃病逝。皇帝倒答应了他。
皇帝想恢复代宗的年号,于是让大臣们商议。商辂极言代宗对社稷有功,应当恢复他的年号,皇帝于是下决心恢复代宗的年号。皇帝在宫北建玉皇阁,让内臣办理此事,并让他们主持建好后的典礼和祭祀等,商辂等上书请求取消这件事。黑眚出现了。商辂上书请求解决的八件大事:不要乱赐印章给外番之国;周围国家进贡的东西不要太奢华;准许大臣们上书谏言;分别派遣官员审查狱政,减少冤狱;停止建造那些不急用的,以此充实边关;守卫各个关口要隘;设立云南巡抚。皇帝也一直担心朝政,于是下旨褒奖,并采纳他的意见。
宦官汪直掌管西厂,经常发生冤狱。商辂同百官上书,列了汪直的十一条大罪,并说:“陛下听信汪直,而他安插耳目在群臣中,如韦瑛等人。他们假传圣旨,乱杀无辜,作威作福,欺虐善良。陛下若说揭发这样的事是因为我们借助法律,那么以前几年怎么没有这样的事啊!况且曹钦之变就是由于宦官引起的,可以作为借鉴。自从汪直掌权以来,士大夫不能安心做官,商人不能安心做生意,农民不能安心种田,如果现在不除去他,天下的安危将不知道啊!”皇帝有些不高了:“我用了一个宦官,怎么就危害倒天下了,是谁主奏此事?”于是派太监怀恩传旨,严厉批评了商辂。商辂理直气壮地说:“朝臣无论大小有罪就应该请旨拿人,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上京官。大同、宣府是军事要塞,守备一天都不可松懈。而汪直一天就拿十几人。南京是祖宗的根基,有留守大臣,而汪直擅自抓捕。在皇帝身边的人,动辄就被换掉。汪直若不除去,天下怎么会无危险呢?”万安、刘翊、刘吉等也站出来,说得是慷慨激昂,怀恩等屈服了。商辂看了看同列们,谢道:“你们为朝廷都这样,我还担心什么呢。”恰逢九卿项忠等人也上书参劾汪直,第二天,皇帝罢黜了汪直的西厂职务,但汪直依然受到皇帝的宠幸。他手下人揭发商辂收受指挥使杨晔的东西,想为他脱罪。商辂感到不安了,而这时御使戴缙又上书说汪直有功,请求恢复他西厂厂督之职,商辂于是上书极力辞去官职。于是皇帝下诏加封少保,下旨让他回家。商辂既然已经离开了朝廷,大臣们又都去依附汪直了,从此再也没人敢和汪直对抗了。
钱薄曾经做《秃妇传》,以此讽刺商辂。高瑶请求恢复代宗年号,黎淳上书极力反对,并诋毁商辂。商辂都没有和他们计较,对待他们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万贵妃敬重商辂,让他为自己的父亲做像,属下都说那很好看,于是万贵妃就留了许多东西给他。商辂极力推辞,使者说是贵妃的心意。商辂说:“不是皇帝的赏赐,我不敢要。”贵妃听了很不高兴,但商辂始终没有看那些东西一眼。其实他一直就是这么固执。
等到谢政、刘吉来探望时,见到他子孙满堂,不禁感叹:“吉与大人同朝为官十几年,从没见你杀错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老天赐福吧!”商辂说:“我只是不敢让朝廷乱杀一个人而已。”商辂在家住了十年后去世,时年七十三岁。皇帝赠太傅。赐谥号文毅。
他的儿子商良臣,是成化初进士,官至翰林侍讲。
明代人商辂是不是千余年中国科举史上唯一“连中三元”的人,他有何政绩?
本文2023-09-22 04:45: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