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的来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姜姓的来历,第1张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经考证,从姜尚起到如今,历史上共有102个氏都是从姜姓繁衍而来,有的姓氏还有别的起源,但是姜姓却是他们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

其中包括吕姓、许姓、章姓、谢姓、齐姓、高姓、国姓、雷姓、易姓、方姓、文姓、申姓、卢姓、柴姓、庆姓、贺姓、纪姓、丘姓、薄姓、赖姓、盖姓、丁姓、査姓、封姓、邱姓、崔姓、骆姓

左姓、充姓、郦姓、逄姓、连姓、向姓、谷姓、聂姓、尚姓、焦姓、柯姓、饶姓、景姓、浦姓、厉姓、强姓、斜姓、晏姓、檀姓等64个单字姓氏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申屠、公牛姓等38个复姓。

扩展资料:

历史发展:

先秦时期,姜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甘肃和山东。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姜姓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汉时,姜姓在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以东已经发展为大族,遂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国和南北朝时,姜姓已经在秦川陇、鲁皖苏浙地区蔓延开来,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陕西和山东。唐宋时期,姜姓进入闽粤地区。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为姜。

参考资料:

-姜姓

一、姓氏来源

源于姜姓:上古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代齐大公支孙封国于鄣(在今山东章丘县)。到战国时,鄣国被齐国所灭,其子孙以国名去邑为姓,相传姓章。

二、郡望堂号

汉置河间郡,现在河北省献县。

三、历代名人

章鉴:隆兴府分宁(今江西修水杭口)人,南宋丞相。咸淳十年,累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其为人宽厚,凡事无所不可,人称“满朝欢”。居官清廉,家贫如洗。 章梦飞,字云翔。64世、及公18世,平阳横江西八丈(今温州苍南县沪山镇百丈村)人。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年十一月生,景炎三年(1278年)戊寅年四月卒。 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梦飞年方 30 岁,考中右科廷对第一(武科状元)。宝佑二年(1254年)任御苑统卫兼左司马事。同年十一月蒙古军大举进犯,潼关陷落,章梦飞督领大军抗敌,他身先士卒,体贴下情,赢得将士爱戴,士气十分高涨。宝佑三年(1255年)七月,章梦飞先用缓兵之计麻痹敌人,待至时机成熟,便挥戈直指敌陈,敌军遭到突然袭击,溃不成军,潼关一举收复。章梦飞因功受奖,提拔京湖宣抚使、节制五城大司马兼督粮饷事。 章 衡(1025~1099),字子平。55世、及公9世,福建浦城人。北宋仁宗嘉佑二年丁酉科(1057年)状元。 章文谷。51世、及公5世,福建浦城人,排行二十三,约940年生,约1000年卒(生卒年由周腊生教授推估)。南唐(北宋太祖开宝三年)庚午科(970年)状元及第。 章 鋆,字酡芝,号采南。浙江鄞县人。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生,光绪元年(1875年)卒。咸丰二年(1852年)状元及第。 章懋——字德懋,明朝兰奚人,人称枫山先生。宪宗成化年会试第一,举进士,授编修。在任时,建议与外商互通贸易以裕商民,政绩甚著。著有《枫山集》、《枫山语录》。 章邯:秦朝将领。镇压陈胜、项梁起义军战功赫赫,后在巨鹿为项羽所败。不久投降项羽,被封为雍王,建都废丘(今陕西兴平南)。前二零五年,被韩信击败后自杀。 章昭达:吴兴武康(今属浙江)人,南朝陈将领。其心情严刻,善于将兵,因军功历任定州刺史、都督、镇军将军、车骑将军等职 章伯钧——安徽桐城人。先后参加过中国***和中国国民党。曾任中山大学教授,后脱离中国***,与邓演达、谭平山等人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革命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民国30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国36年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交通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等职。 章乃器——浙江青田人。早年参加民主运动,是“七君子”之一 。 详情请访问"章氏宗亲网"wwwzhanghomecom

四族谱信息:

章 8960全国章氏宗谱二十五卷 (清)章甫 章维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抚州会禧来木刻本 二十五册 河北大学 注:该族散居江西景德镇和安徽祁门。 8961全国昌氏会谱德庆初编三十卷二编四卷三 编十六卷四编十卷 (民国)章贻贤辑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二十四册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北京大学(又一部 存初编) 北京师大 人民大学 中央民 院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二部) 辽宁 图 吉林大学(二部) 东北师大 哈尔 滨师大 南京图 浙江图 杭州大学 天一阁 安徽图 安徽绩溪县湖村 福 建图 福建师大 武汉大学 四川图 日本 美国 8962江苏溧水中山金城章氏宗谱三十二卷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宇本 江苏溧水县乌山乡蟾山村 江苏溧水县 群力乡夏家边 8963江苏镇江全城章氏南徐派宗谱八卷 (清)章起凤等修 清道光五年(1825)种学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64江苏句容章氏宗谱十一卷 (民国)章徽荣等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活字本 江苏句容县石狮乡周岱材 8965江苏常州毗陵章氏宗谱六十卷 (民国)章金生等重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活字本 六十册 北图 8966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 (清)章仁基等编 清光绪五年(1879)木活字本 十册 南京图 苏州大学(缺二卷) 8967江苏江阴章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 (清)章锡彭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十六册 南京图 美国 8968江苏江阴章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清)章锺颖 章锡彭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活字本 十册 日本 美国 8969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不分卷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活字本 五册 吉林大学 8970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二十八卷 民国五年(191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文管 8971浙江富阳长春章氏宗谱五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 五册 吉林大学 8972浙江富阳章氏家谱四卷续增一卷 (清)章炳宇修 民国十四年(1925)刻本 四册 吉林大学 8973浙江富阳东安章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章江能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活字本 浙江桐庐县档 注:章汝翼等始修於清乾隆三年,此为六修。 8974浙江鄞县马浦章氏西房世谱不分卷 (清)章鉴纂修 清末钞本 天一阁(存十六册) 8975浙江鄞县章氏家谱三十六卷 民国二十三年(1934)有谷堂重修本 浙江鄞县档(存五册) 8976浙江鄞县斑竹系章氏宗谱二卷 (民国)倪轶池总纂 民国三十八年(1949)石印本 一册 北图 8977浙江慈溪慈水干溪章氏宗谱十卷 (清)章元灿编 清嘉庆七年(1802)梦笏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8978浙江慈溪慈水干溪章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章琳编 清同治九年(1870)梦笏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8979浙江慈溪慈南干溪章氏宗谱十二卷 (清)章斐成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梦笏堂刻本 十二册 北图 南开大学 8980浙江慈溪慈水干溪章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章美成汇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梦笏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8981浙江慈溪屏山章氏宗谱四卷 (民国)章继香辑 民国十五年(1926)世德堂活字本 北图(缺卷三中) 8982浙江湖州荻溪章氏家传族谱不分卷 (清)章绳曾等修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写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83浙江湖州荻溪章氏支谱不分卷 (清)章耀会编订 清咸丰五年(1855)传钞本 四册 美国 8984浙江湖州荻溪章氏三修家乘十四卷 (清)章文熊等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刊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85浙江湖州吴兴荻溪章氏四修家乘十五卷 (民国)章祖佑等纂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八册 北图 科图(残) 历史所 人民大学 上海图 辽宁图 吉林大学 南京图 杭州大学 日本 美国 8986浙江长兴章氏宗谱十卷 (清)章桐生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启佑堂木刻本 浙江长兴县博 8987浙江绍兴会稽仍山章氏家乘正集二十六卷 首一卷汇集六卷首一卷 (清)章梦鹤 章瑞宁等修 清刻嘉庆间补刻本 北图 科图 人民大学 辽宁图 哈尔 滨师大 日本 美国 8988浙江绍兴会稽 山章氏家乘六卷 (清)章贻贤重辑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世德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8989浙江绍兴仍山章氏九公分祠支谱六卷 (清)章贻贤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2)世德堂刊本 六册 北图 南开大学 江西师大 注:始修於明成化五年,此为五修,又名《章氏 家乘》。 8990浙江绍兴会稽传家墺章氏宗谱六卷 (清)章广朝等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8991浙江绍兴山阴阮社章氏宗谱十四卷 (清)章锡龄 章平宽等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亦政堂木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辽宁图 8992浙江绍兴道墟章氏珉炉一房一线谱不分卷 (民国)章裕卿撰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一册 北图 南开 8993浙江绍兴仍山章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章嘉宝纂订 民国十七年(1928)活字本 一册 北图 日本 美国 注:书口题《 山珉一房宗谱》。 8994浙江诸暨暨阳银治章氏宗谱八卷 (清)章秀元等修 清光绪二年(1876)一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8995浙江诸暨暨阳银冶章氏宗谱八卷 (民国)章志均撰 民国三十八年(1949)一本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8996浙江诸暨暨阳章氏宗谱四卷 (清)章佳信等纂修 章氏族人增补 清光绪间敦伦堂补刻清同治四年(1865) 活字本 四册 北图 注:行传增补至清光绪二十年。 8997浙江诸暨暨阳青山章氏宗谱五十六卷 (民国)姚作鋆纂修 民国十四年(1925)活字本 四十四册 北图 8998浙江上虞古虞章氏宗谱四卷 (清)章衢 章克升等补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聚桂堂刊本 四册 南开大学 浙江图 注:诸创修於清咸丰初,此为二修。 8999浙江上虞古虞章氏宗谱五卷 (民国)章可贞纂修 民国九年(1920)聚桂堂活字本 五册 历史所 北京大学 9000浙江嵊县剡西章氏宗谱三卷 (清)章正桂等修 清道光十一年(1831)忠爱堂活字本 二册 美国 9001浙江金华章氏宗谱三十卷 民国三十四年(1945)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 9002浙江兰溪汤溪章氏宗谱不分卷 (清)章金声等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活字本 一册 北图 9003浙江兰溪章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 注:初纂於明洪武十四年。 9004浙江兰溪前阳章氏宗谱九卷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新周乡 9005浙江兰溪前阳章氏宗谱八卷 (民国)章弘重修 民国十四年(192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9006浙江兰溪章氏宗谱五卷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二部) 9007浙江兰溪柳塘章村章氏宗谱四卷 (民国)胡宝康重纂 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清光绪元年。 9008浙江兰溪渡溪章氏宗谱□□卷 民国十七年(1928)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 9009浙江兰溪章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 9010浙江兰溪章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下王乡 9011浙江东阳安溪章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墈 9012浙江常山定阳章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燮重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低铺村 注:始修於清康熙五十六年。 9013浙江三门海游章氏宗谱□□卷 (民国)章梫纂 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3、6-16) 浙江三门县文史馆(存卷首) 9014浙江黄岩临湖章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章育总纂 章成达协纂 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八册 浙江图 9015浙江黄岩临湖章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章良纂修 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八册 浙江图 9016浙江遂昌章氏宗谱□□卷 浙江遂昌县马头乡 9017浙江缙云章氏宗谱五卷 (清)章陈昌谱长 清道光十六年(1836)木活字本 浙江缙云县档 9018安徽绩溪西开章氏族谱五卷 (明)章乔纂修 明万历元年(1573)家刻本 一册 北图 9019安徽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二卷 (清)章维烈等重修 江泽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 安徽绩溪县文(二部) 9020安徽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四十卷首二卷附一卷 (民国)章尚志编辑 章必训等主修 民国五年(1916)活字本 北图(二部) 历史所 吉林大学 浙江图 安徽图 注:章同始修於明洪武二十二年。 9021安徽绩溪章氏宗谱不分卷 (清)景星堂纂修 清光绪四年(1878)钞本 一册 安徽绩溪县石门外 9022安徽绩溪章氏宗谱□□卷 (民国)章正扬主修 民国初石印本 安徽绩溪县北村 9023安徽桐城章氏宗谱十五卷末一卷 (清)章卫武 章汝调纂修 清同治十二年(1874)木活字本 十六册 安徽博 注:封面题《全城世家》。 9024安徽怀宁章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章庆堂等修 清光绪十九年(1839)培根堂刊本 八册 美国 9025福建建宁龙津章氏家谱□□卷 清光绪间活字本 江西档(存卷1、2) 9026福建浦城章氏世谱不分卷 (清)章良桂等修 清乾隆九年(1744)刻本 四册 吉林大学 9027福建浦城章氏族谱不分卷 (清)章懋橘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本 一册 台湾 9028福建浦城章氏家谱四卷 (清)章浚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四册 吉林大学 9029福建浦城全城章氏世家宗谱一卷 (清)章绍渊辑 清光绪十九年(1893)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9030福建浦城章氏谱志不分卷 (清)章锦等修 民国十年(1921)文源石印本 一册 中央民院 9031江西丰城章氏宗谱□□卷 清光绪间敦睦堂刻本 江西档(存卷1、2) 9032湖北黄陂陂南章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章子臣等修 民国十四年(1925)全城堂铅印本 二十二册 美国 9033湖北新洲章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章锦坤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顾岗乡章兴村 注:章开明等创修於清同治十三年。 9034 湖南上中湘章氏三修族谱十五卷首三卷 (清)章君宠等修 章启文等纂 清咸丰元年(1851)何间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 注:该族教居湘乡、湘潭、长沙等地。 9035湖南长沙章氏三修支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章世琳主修 章光歧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河间堂刻本 十二册 湖北图(缺卷末上) 9036湖南湘乡章氏重修支谱不分卷 (清)章国茂修 章玉同等编辑 清乾隆五十八年(1803)活字本 湖南图(存序、派系表) 9037湖南湘乡黄田章氏四修族谱十九卷首三卷 (清)章克昌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河问堂木刻本 二十二册 河北大学 9038湖南湘乡黄田章氏宠房支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章俊斌等纂 民国十八年(1929)河间堂刊本 武汉大学(缺卷下) 9039湖南湘乡黄田章氏问房初修支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章瑞高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河间堂活字本 六册 美国 9040广东广州章氏家乘不分卷 (清)章维焕修 清嘉庆四年(1799)钞本 二册 广东中山图 9041 金城章氏宗谱八卷 (明)吴潘纂 明洪武四年(1372)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游埠乡 9042 章氏族谱□□卷 (明)章明贤等纂修 明嘉靖十八年(1539)家刻本 一册 北图(存卷2-4) 9043 瀛川章氏家谱不分卷 (明)章瑞纂修 北图 9044 章氏世家源流族谱二卷 明钞本 一册 北图 9045 漆林章氏宗谱六卷 (明)章廷训等纂修 明万历五年(1577)家刻本 二册 北图 9046 章氏重修会谱八卷 (清)辛瑄等纂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北京师大(存卷1-3) 9047 全城章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章琢其等纂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光裕堂活字本 十二册 人民大学 9048 全城章氏民国八年己未续修宗谱二十二卷 (清)章秀椿纂修 民国八年(1919)全城礼法堂刻本 二十二册 湖北图 9049 全城章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章秋华 瞿震吉等汇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敦睦堂刻本 哈尔滨师大 9050 章氏家谱不分卷 钞本 一册 浙江图

“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中华章氏文化研究会(筹)于2004年10月31日下午3点在福建省浦城县临江镇临江供电所四楼会议室正式成立了。现将筹委会组成人员公布如下:

主任:

章 琏(福建浦城)

顾问:

张先强(福建省浦城县政协副主席)

黄晓平(福建省浦城县电力公司总经理)

徐德明(原福建省浦城县政协副主席)

周腊生(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

副主任:

章志厚(浙江苍南)

章 亮(江西余干)

章显广(浙江温州)

章寿发(浙江嘉兴)

章秀坤(福建浦城)

秘书长:

余奎元(福建省浦城县志委主任)

副秘书长:

章儒祥(河南商城)

委员:

章秀华(福建浦城) 章振华(福建浦城) 章 健(福建浦城)

章明发(浙江温州) 章华联(浙江苍南) 章森林(福建浦城)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禹姓源于姒姓,出自远古“三皇”之一的帝王大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传说禹为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历史上“三皇”之一,亦称大禹、夏禹、戎禹。大禹的父亲叫鲧,是黄帝的孙子之一,主要职责是治疗水患。但是,鲧即使在死后也没有放弃帮助人类的志愿,他留下了大禹。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坚持不懈地治理水患,他采用排、疏的方法,大禹终于将洪水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启,后来就是中国上古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的开国之君夏启。传说,夏启推翻了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夏启特别喜好音乐,曾上天偷取了天帝享用欣赏的乐章回到人间,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古乐“九辩”和“九歌”。后来,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就是用这些音乐创作出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大禹还有一个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成为后世余氏始祖。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帝选为继承人。舜帝死后,他继位担任夏部落联盟的领袖。在大禹的后代子孙中,多以祖上的名字为刑氏,称禹氏,世代相传。禹氏族人大多尊奉夏禹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妘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附庸国鄅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禹姓春秋时期,有妘姓诸侯国鄅国,子爵。鄅国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城北八公里处的南坊镇古城村。鄅,是西周初年的一个封国,是周公旦所封的夏后氏之裔,子爵,妘姓。公元前525年,鄅国国君出城督耕,邾国人乘机攻袭禹都。在鄅国守门将军准备关闭城门时,被邾国人羊罗杀死,遂攻入城内,后把鄅子的家属全部俘虏而走,而且还霸占了鄅国“沂西之田”。此次事件发生后,鄅子叹道:“我已经无家可归了。”便干脆到了邾国。邾庄公曹穿是个*夫,将鄅子的夫人还给鄅子,却将其女儿扣留下了。翌年,鄅子的夫人向娘家亲戚、宋国大夫向宁请求宋军出兵伐邾国,向宁为了给妹妹报仇,出兵围困了邾国的虫邑,把鄅国俘虏全部夺回。到了春秋晚期的周敬王姬丐二十七年,鲁国伐邾,邾国战败,鲁国顺带吞并了曾一度被邾国占领的鄅国“沂西之田”,同时鄅国也被鲁国吞灭。

  考古学家在鄅国古城遗址中,发现了从两周至汉朝不同历史时期的陶器残片和铜戈、铜、箭镞等文物。古城村南部的“林子”,相传即为鄅子之墓地。鄅国灭亡后,在鄅子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鄅姓,后来去邑为禹,表示亡国,称禹姓,世代相传。

  第三个渊源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禹氏,主要分布在中国陕西省安康市的恒口地区。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安康禹氏后嗣为其始祖所立墓碑记载:“始祖禹开云,系西安府渭南人也。清顺治年间,跋山涉水,来到兴郡安邑(陕西安康),住在梅子铺东、越河西岸(越岭关)。”

  第四个渊源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世居乌喇(吉林永吉)、叶赫(吉林梨树)、蜚优城(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等地。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满族、锡伯族伊拉哩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禹姓、伊姓、何姓等等。

  迁徙分布

  到2009年1月为止,禹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姓氏排名中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七位门阀。禹氏族人早先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据历史文献《陇西堂禹氏族谱》记载,元朝末年,禹氏族人从江苏苏州阊门外禹家巷迁兴化东乡(戴窑北侧两公里一带),后逐渐形成禹庄自然村落。到了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禹氏家族遭难,全村禹姓几乎灭绝。幸存一禹姓六岁男孩因急中生智躲在量米的笆斗里,才逃过劫难。因此禹氏小孩被唤作禹斗宝,在其舅母抚育下成人。因此,禹斗宝被后人奉为始祖(中兴始祖)。到了明朝中期,禹庄禹氏家族开始兴旺,其后裔中的禹龙(字子化)擅长诗文,与“状元宰相”李春芳、文学家宗臣过从甚密,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到了清朝末年,禹氏家族第九世中产生了一位光前裕后的人物即著名肖像人物画大师禹之鼎,从而使该家族令世人瞩目。 中国甘肃省的古浪县,湖南省的双峰县、邵东崇山铺、团山县,河南省的泌阳市、滑县、柘城市、荥阳市汜水县,云南省的通海县,安徽省的和县、砀山县、萧县芦屯村,浙江省宁波市余姚梁弄镇,贵州省的黎平县、兴仁县,重庆市的永川县,山东省的莱州市、临沂市西南庄村、蒙阴县、泰安市岱岳区、禹城市,四川省的宜宾市,湖北省的钟祥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崇左县,辽宁省的新民市,韩国的丹阳郡等地,均有禹氏族人分布。

  字辈排行

  湖南邵阳禹氏字辈:“忠孝光前列诗书启后长真诚明道学仁寿灿南方孟天运源崇宗祖永佐朝廷富世兴再加安邦定国志金玉荣华贵万春”。

  湖南双峰禹氏字辈:“孟天应为宗曾祖永佐朝廷富事兴在家安帮定国志金玉荣华贵万春忠孝光前列诗书起后潮真诚明道学仁寿灿南方”。

  湖南禹氏一支字辈:“安国定邦志金玉荣华贵万春”。

  河南柘城禹氏字辈:“万茂庭殿自风建志(安)”

  河南禹氏一支字辈:“一功殿宗德”

  陕西安康回族禹氏字辈:“文高金富贵(秀)高(继)世思正”。

  云南通海禹氏字辈:“庆联增永”

  四川甘支、浙江绍兴禹氏字辈: “观光进国美世笃主忠良奇才怀大志义德振家邦”。

  山东泰安禹氏字辈:“志灿少作连敦朴继世泽俊秀目恩博”。

  禹氏一支字辈:“观光进国美世笃主忠良奇才怀大志义德传芳化”。

姜姓的来历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