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2收藏

金氏族谱,第1张

4380上海宝山罗溪金氏谱略一卷

(民国)金其源纂修

民国六年(1917)排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4381辽宁锦西金氏族谱一卷

(清)金锃纂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木刻本

辽宁锦西市沙河营乡乌朝屯

4382上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金恩沛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

上海图

4383江苏南京金陵金氏族谱二卷

(清)金玉音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刻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本 二册

北图

注:书签题《重刊金陵金氏家乘》。

4384江苏南京金氏新族谱二卷

(清)朱朝柱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金陵城刊本 二册

科图

4385江苏江宁金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清)金居敬重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 一册

吉林大学

4386江苏镇江润州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金全汉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修 宣统元年(1909)世

耕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上海图 美国

注:书签题《古润金氏宗谱》。

4387江苏镇江古润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全喜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世耕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金锡爵始修于明供武间。

4388江苏武进延陵金氏增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

(清)金谔等修

清咸丰六年(1856)木活字本 十册

美国

4389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维俊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0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方增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追远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4391江苏常州毘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民国)金城主修

民国二年(1913)怀德堂活字本 十八册

历史所

4392江苏常州金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金康元 金家骥纂辑

民国八年(1919)受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3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洪兆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追远堂木刻本

苏州大学

4394江苏常州延陵金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杏魁主修 金杏生主稿

民国三十年(1941)延陵金氏纯本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金世祚始修于明万历三十三年。

4395江苏常州毘陵湖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元升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3、5-12,

又一部存卷5)

4396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震一等续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雍睦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4397江苏常州毘陵白荡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嘉戊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始修于清光绪二十年。

4398江苏常州毘陵洋溪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培根 金振之主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毘陵金氏追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9江苏武进剡村金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金兰奎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存著堂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4400江苏武进金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4401江西江阴暨阳花园金氏宗谱十七卷

(民国)金醉悟续修 金锡之重篡

民国十五年(1926)敦厚堂活字本 十九册

吉林大学

4402江苏 宜兴 阳潘社里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庄棋辰编辑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雁溪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4403江苏苏州枫江金氏谱略十卷

金承烈钞本 十册

江苏苏州市图

4404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八卷首一卷

(清)金铁香等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刊本 四册

美国

4405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卷

(清)金日良修辑 金荣海重辑

清同治间木刻本

苏州大学(存卷3-9,又一部存卷1-3

4406江苏常熟慈材金氏家乘十四卷

(民国)金慎思续修 金廷桂等纂

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

科图(存卷3-13)吉林大学 上海图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注:附《金氏文苑》内集二卷,外集一卷。

4407江苏常熟金氏宗谱六卷

(清)金荣济等修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六册

科图

4408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淳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二册

历史所

注:金世章始修于清雍正四年。

4409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正诗 金正麟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册

历史所

4410江苏吴县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四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附《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4411江苏吴县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江苏苏州博

注:附《金氏家谱》后。

4412江苏吴县洞庭夏泾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兰军编

清道光十一年(1831)叙伦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注:卷端、书口题《夏泾金氏宗谱》,封面、书签

题《洞庭金氏宗谱》。

4413江苏吴县金氏族谱钞不分卷

民国三年(1914)金科乙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该族居洞庭东山。

4414江苏吴江金氏家谱五卷

(清)金学诗编

清嘉庆三年(1798)修 嘉庆二十一年(1816)

补修刊本

日本 美国

4415浙江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

清光绪二十年(1894)钞本 一册

美国

4416浙江杭州金氏宗谱一卷

(清)金日修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刻本 一册

浙江图

4417浙江富阳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

(民国)金守梅修纂

民国五年(1916)怀德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4418浙江临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发诙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裕后堂钞本 七册

日本 美国

注:记事增补至光绪间。

4419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二卷

(清)金廷椿纂修

清同治七年(1868)万松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4420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金学泗纂修

民国四年(1915)万松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上)

4421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金宏伸 金宏汝等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万松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天一阁

4422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钱启共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永春堂木活字本一册

天一阔

4423浙江鄞县清源金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金德招 金继富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乘裕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4浙江鄞县鄞月湖金氏家乘二卷

(民国)张琴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稿本 一册

天一阁

4425浙江慈溪汉塘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利镇 金忠书等创修

民国十二年(1923)奉恩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6浙江奉化龙溪金氏宗谱五卷

(清)王际青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金歧始修于清雍正八年。

4427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清)金鸿吉 金兆蕃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山西大学

注:谱首修于清道光十四年。

4428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民国)金兆蕃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兴孝堂刻本 一册

北图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浙江嘉兴市图

4429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宗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敬爱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图

注:金兰初修于清顺治十四年。

4430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民国)金兆珑续编

民国钞本 一册

浙江图

注:记事至民国仞年。后附《平水金氏谱》。

4431浙江绍兴平水金氏谱

(民国)金兆珑编

民国钞本

浙江图

注:附《山阴贤庄金氏家谱》后。

4432浙江绍兴山阴湖塘金氏宗谱

(清)金宗孝增修 金丙耀监修

清道光九年(1829)仁山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浙江图

4433浙江绍兴会稽五峰金氏宗谱三卷

(清)金天志 金行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宝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五峰金氏纂修宗谱》。

4434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六卷

清钞本 六册

美国

4435浙江绍兴渔临金氏谱考不分卷

(民国)金白顺 金成洽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庆延堂木活字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绍兴渔临关金氏藏谱》。

4436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金乙麟编辑

民国二十年(1931)庆延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4437浙江绍兴山阴昌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金学书 金耀庭等续修

民国十七年(1928)绍城中华印刷所石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续修昌安金氏家谱》。

4438浙江绍兴山阴金氏宗谱

(民国)金士桂等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延庆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4439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赠十卷

(民国)金足民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忠孝堂活字本 十一册

历史所

4440浙江诸暨研塘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汝洲 金咏棠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暨阳安俗刘氏宗谱》。该族原姓刘,

后改姓金。

4441浙江上虞金氏家乘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金鼎 金晴川等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续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2浙江上虞前江金氏宗谱六集十八卷

(清)金晴川 金翰臣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3浙江金华凤山金氏宗谱五卷

(清)金元发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五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又一部缺卷2)

4444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桐山后金村

4445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

4446浙江东阳中山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民国)王室蕃纂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红旗乡金家村

4447浙江东阳木香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东阳宅口乡蒋家畈

4448浙江东阳西衙金氏宗谱□□卷

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古光乡下甲(存八卷)

4449浙江常山彭城金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4450浙江常山赤山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景贵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

4451浙江常山京兆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大梓重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金家村(不全)

注:金廷台始修于清嘉庆三十九年。

4452浙江临海岭下金氏宗谱□□卷

(民国)陈达炽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宇本

浙江临海县博(不全)

钞本 一册

浙江临海县岭景乡岭景村

注:金名庚创修于清雍正五年。

4453浙江临海金氏宗谱

清钞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一册)

4454浙江临海金氏世谱□□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

4455浙江临海金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金炎之纂

清咸丰三年(1853)湖阜草堂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2-24)

4456浙江临海临邑涂下桥蟾洋金氏宗谱四卷

(清)金在镕 金世凯纂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

4457浙江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彭年纂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4、8)

注:金尚省初修于明嘉靖二十二年。

4458浙江松阳西演坑金氏宗谱三卷

(民国)叶冠祥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玉岩乡西坑村 浙江松阳

县玉岩乡大垢下村

4459浙江松阳吊玄金氏宗谱

浙江松阳县斋玄乡上坌村

注:一名《彭城金氏宗谱》。

4460安徽金氏统谱六卷

(清)金应澧等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双溪天台堂活字本 七册

北图

注:书签题《京兆金氏宗谱》。

4461安徽金氏统宗谱八卷

(清)金可炘续修

清光绪三年(1877)天合堂活字本

北图(存一册)

4462安徽京兆金氏统谱十卷

(清)金可炘编

清光绪三年(1877)编 民国二十年(193l)

木刻本

安徽图(存卷1-4)

4463安徽休宁新安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十卷附录

一卷

(明)程天保纂修

明正德十年(1515)家刻本 六册

北图 安徽徽州地区博(存五卷)

4464安徽休宁新安休宁文昌金氏世谱十卷首一

卷附录一卷

明嘉靖间刻本 一册

历史所(缺卷6-8)

4465安徽休宁新安休宁汪溪金氏族谱附录一卷

(明)金弁 陈有守等纂修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家刻本

北图 北京大学

转自国学网: 一部家谱的标准格式是怎样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

    1谱名。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11世系考。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长生普、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三大文史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现代家谱主流格式主要分为欧式、苏氏、欧苏(结合)式,其他大多是它们的演化格式。这里提供几种,供参考!

主流格式:

1欧式谱例:是指北宋欧阳修编《欧氏家谱》时所创立的修谱体例。其体直序,世序横推,以图的形式列出祖先世系。每五世一图,第二图自五世起至九世,第三图自九世至十三世,以下类推。欧主张“谱图之法,断自可见之世,即为高祖下到五世玄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惟书生男不书生女,书善不书恶”。其所谓“可见之世”,即由已身而上,父、祖、曾祖、高祖,下及子、孙、曾孙(重孙)、玄孙共九代,亦称九族。所记内容包括传主名讳、字号、仕宦、匹配、享年等。其特点是一目了然,便于查找。

2苏氏谱例:是指北宋苏洵在修《苏氏族谱》时所创立的修谱体例。影响极大,时至今日,仍是许多姓氏和宗族修谱的范例。其体平列,世系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其谱例以五世为表(图),以宗法为则,详近略远,尊近贬远。先画出五代世系表(图),接着写表(图)中人物的世系录。在世系录中各人名下注明其功名、仕宦、行迹、配偶、生殁、埋葬地,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主张睦族、恤族、化俗。他所创谱式的特点是篇幅大,记载的内容多。

3欧苏(结合)式:

结合“欧式”和“苏氏”谱例的优点,使得世系成员的宗法关系和详细资料一目了然,因其合理的编排格式,越来越多的宗谱改用了这种格式,目前江浙闽一带使用较多。

其他演化格式:图文对照式、横排图表式、竖排图文式、表记式、图记式

马姓家谱介绍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

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修谱

中华民族有着追源寻根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国家中,便是重修史书,表现在家族中,便是重修族谱,视修史、修谱为不朽之伟业。

家谱的渊源,一般推于《周官》,然而事实上,《世本》便是我国谱牒的最早著作,司马迁的《史记》就取法于此。

历史上的马姓,与中国广大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历史的编修。

最早的马氏家谱修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是,作为汉代的名门望族,马姓在东汉时已有家乘谱牒。

唐宋之际,谱牒之学大兴,加之马姓名人辈出,马氏修谱也蔚为大观。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马氏修谱更至 ,甚至一些少数民族马姓也开始兴修家谱。

例如道光年间辽宁满族马佳氏(后改为马姓)修有《马佳氏族谱》,同治年间云南玉溪 马氏修有《玉溪龙门马氏宗谱》。

解放后,大陆马氏曾一度停止修谱,而港台地区仍然流行。

最近几年,大陆马氏又开始续修、整理家谱。

历来马氏都非常重视修谱,并且将家谱视为维系整个马姓家族的圣物,这在马氏家谱的序文中一般都有体现。

例如,每次修谱都先注明受领人的姓名,开列谱牒部数。

同时,又非常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要求子孙不得胡乱涂改,不能让虫鼠咬蚀,更不能出典等,否则严惩不贷。

修谱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修谱的意义和作用,一般的马氏家谱都有详细说明。

《锡山马氏修谱序》写道:“圣人别礼莫重于宗族,宗族之辨,莫详于谱书,谱书之传,莫大乎宗法门”“祖宗之传,叙人道之本也。

古者系出支录、小史之官,所以定世次、辨昭穆,俾后之子孙知其宗族之所由来,亲疏之所由别,敦本以序繁,莫善于谱矣。

”同时,又讲了不修谱的危害:“后世谱牒不修,而宗法不讲,数传以下,遂相视如途人,焉能厚宗族而追崇其祖也哉。

由此可见,马氏修族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所采取的一种挽救宗法礼法、维系血统纯正的措施。

有了族谱,就可以区别、分明自己属于马氏的哪一宗、哪一支,从而就不会乱认祖先。

正如扶风《马氏修谱序》称:“今日之举,亦惟宗其宗而无冒他人宗,祖其祖而无舍自出之祖,斯免不仁不之讥矣。

”修谱时必须“考古而征先,信今传后”。

因为“非其裔也强授之不智,得其而故弃之不仁”。

《马氏宗谱原序》更概括“马氏谱牒”的作用为“系所生以尚嫡也,明穆以尚祖也,序长幼以尚齿也”。

家谱体例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

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

《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

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

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

”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

”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

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

”“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

”“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

”“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

”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记,走臭大的耻辱与惩罚。

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马姓 详见 马国栋

马姓家谱介绍

家谱体例分类

各家马氏家谱体例分类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一般的马氏族谱都有以下内容:谱名、谱序、目录、凡例、恩荣录(敕诰)、遗像及像赞、五服图、家规家法、宗支世系、谱系本纪、仕宦为官记、家传、祠宇、坟茔、艺文、族产、派语、后跋、领谱字号等,有的还包括马氏聚集地图,如《会稽马氏家谱》附有马氏集中的吴融村的村图。

谱名即家谱的名称,一般写在家谱的封面,内容也各不相同。

马氏族谱一般称作“马氏(家)族谱”、“马氏家谱”,或者“马氏家乘”、“马氏宗谱”,也有的称“马氏统谱”、“马氏通谱”、“马氏统宗谱”或“马氏支谱”。

有的还详细注明地域、分支或堂号,如《京江马氏宗谱》、《崇伦堂马氏宗谱》。

谱序是族谱中极富文史价值的部分。

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往往由本族名人或与本族有渊源的学者、名流,或者政界要人撰写。

其内容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或述本族修谱的历史及本次修谱的缘起经过,或记本族姓的源流、分布。

因此,谱序往往是族谱之“目”,是本家族历史的凝缩,同时,又常常是一篇篇散文佳作。

凡例是族谱的编纂体例,从中可以看出修撰者的谱学思想、修谱方法,甚至家规家法等。

如前所述,马氏家谱大多采用欧阳修、苏洵“谱法”,并结合本家族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于是形成了马姓独特的宗谱编写体例。

像赞,往往附于本族名人画像后,多由著名学者、社会名流或本族亲友题写,内容多概括评价此人功绩及一生。

例如《马氏统》中马援的像赞由马家外甥郑禹题写,全文如下:“经籍深富,辞理遐亘;浩如江海,郁若昆郑。

”马融的像赞亦由郑禹题写,内容如下:“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来。

”此外,“后周平南将军山阳侯”像赞由朱熹题写,“宋祭酒止蕃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唐中书令宾王公”像赞由韩愈题写,“宋丞相正惠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宋左丞相碧梧公”像赞由谢枋得题写。

世系,是族谱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同族谱中的“家传”,往往可以补正史之不足。

例如从《马氏统谱》世系中可知马周为马援第十一世孙,马燧为马周第五世孙,马知节为马周十八世孙,马廷鸾为马周二十一世孙。

但是,由于修谱时人们往往拉拢、靠近本姓名人以抬高自己一支,因此家谱中的“世系”、“家传”也有失实之处。

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

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字宾王,茌平人。

嗜学,善《诗》、《春秋》。

武德中辅州助教。

不治事,去职,筑砦钓渭,后被重用。

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字贵与,栾平人。

咸淳中漕试第一,博极群书,以荫补承事郎。

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终台州学教授。

所著《文献通考》,贯穿古今。

高堂设教,绛帐授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授生徒。

下联典指东汉•;;马武、马援。

马武佐光武帝中兴, 其图形绘于云台阁;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

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

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

后人为他立庙祭祀。

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

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

马融字季长,东汉茂陵人,历官郎中、武都南郡太守、议郎。

博学高才,为当时通儒,常有生徒讲学,身后列女乐。

著有《三传异同说》,注经籍多种。

马良,字季常,三国时蜀汉宜城人,兄弟五人都有才学,名字中都有个“常”字,马良眉中长有白毛,当地民谚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曾随刘备任从事、侍中。

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人,少年时即有大志,先跟王莽,后归光武帝。

隗嚣据陇西叛乱,马援用米垒成山谷,为光武帝指画形势,得以破隗嚣。

后因功拜伏波将军。

率军南征,平定交趾,立铜柱以表其功,封新息侯。

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人。

灵帝末年,青海氐羌族叛乱,马腾 从军,因征战有功,拜前将军,封槐里侯。

铜柱堂、宝善堂、驷德堂,诸支挺秀;

扶风郡、临安郡、华阴郡,各郡争芳。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马姓的名郡和名堂。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

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

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

以激励后人。

马姓宗祠七言通用对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

长春留引经季长。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

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

神妙直到秋毫颠。

——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

马曰璐、字佩兮、江苏省江都人。

有《南斋集》。

正其谊不谋其利;

明其道不计其功。

——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

马寅初,浙江嵊县人。

著有《新人口论》等。

夫人卖饼得夫婿;

皇后含饴弄子孙。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

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 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

”后来果然应验。

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从不因私干涉朝政。

元曲大家名致远;

科班一帜艺连良。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下联嵌入当代京剧艺术家马连良。

9岁入北京喜连成科班,受业于叶春善、蔡荣桂、等。

10岁登台,演出《定军山》等剧。

出科后向孙菊仙、贾洪林、刘景然诸名家学习,并 吸收余(叔岩)派艺术之长,经长期艺术实践,发展为独树一帜、风格卓异的马派艺术。

那什么是家谱,族谱?怎么制作?

谱,又称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牒、族牒。它是记录家族组织活动的档案材料。福建的族谱兴于宋代,盛于明清之后。修谱的动机是“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安溪《谢氏总谱》卷首《联谱序》)族谱的形式有装订成册的(古为线装,今与一般印刷物相同),也有图表式的。许多家族把编纂族谱作为后代子孙的一项义务写进族规,重修族谱年限不等。闽北浦城的季氏和李氏家族,均规定族谱30年一修。房氏则规定“宗谱有贤子孙或十年、三十年一修,则存没葬地,时日不爽。先儒云,一世不修谱为不孝,宜知之。”(清·光绪《闽浦房氏族谱》)类似的族规,使修谱用家族法的形式永久化了。

族谱所载内容详略不一,通常除记载全族的户口、婚配和血缘关系外,还有全族的坟墓、族田族产、祠庙等的方位、数量及管理使用办法、家族的规约训诫、修谱凡例义则、各类合同契约文书等。一些较详的族谱,还记载有家族历代的重大事件、与外界的纠纷、可嘉奖的人物传记、科举出仕、名人传记以及义行节烈等。 族谱的核心内容是记载家族的世系源流、血缘系统。以防血缘关系紊乱而导致家族瓦解。连城《新泉张氏族谱》卷首说得明白:“亲疏派别得谱则溯其源,上下分支得谱则穷其本,即荡析代变,而皆有所考焉。”为达到显示血统的目的,各地族谱均有认中国先朝名人为远祖的习俗,这种附会的谱风,虽能使其家系倍增光彩,但往往导致家史失真和对后代误导。安溪湖头的李氏宗谱,认先祖为道教创始人李耳,直系则“出陇西,为唐高祖李渊公之苗裔。”南靖庙兜郭姓,认始祖为周文王之弟“虢叔”(“虢”与“郭”音近),并由虢叔是黄帝的二十七世裔孙,郭子仪是虢叔的第六十世孙、黄帝的八十七世裔孙,而推论自己的宗族嫡出于中唐名将郭子仪。(《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9页《庙兜郭姓的历史渊源》何柳枝)这些记载,易使族人深信不疑。其他的如刘姓必溯祖为刘邦,肖姓多探源为萧何,都是这种攀强名流、附会望族的修谱心态之反映。 族谱中,家族迁居(开基)始祖之下的代系排列严格分明,不容混淆。这往往是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福建的许多家族,都实行名字排行制(古称“昭穆”),俗称“排辈份”。即在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须用某个统一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某一父辈生三子,儿辈名按“永”字排列,分别称“永志”、“永仁”、“永贵”。如此,在族谱中一看“永”字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沙县一带习俗,收养子若无族长和六亲认可,不可上谱排字辈,否则会被骂为“出透的人”而遭岐视。排辈份除少数由祖、父辈临时决定外,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南靖县双峰村《丘氏族谱》载:从其二十一世始,标定的昭穆用字是:“文章 ,诗礼传家。创垂显奕,继述藏嘉。光前荣耀,世德作裘。仁亲义祖,燕翼贻谋。桂芳兰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禄来成。庆余善积,谱泽绵延。宗风丕振,亿万斯年。”(《南靖文史资料》第二期86页《双峰丘氏的历史渊源》林明波)目前已传至“垂”、“显”字辈,即第三十至三十一世。这种按族谱排辈份的方法,使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俗象,由于世系分支发展速度不一,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为了区别同辈中的年龄次序,“排辈份”之外还要“排号”。永泰县同安乡张氏族谱规定,族人添丁按先后次序排号,日常称呼常舍其名而直呼其号,如同辈中是第20个出生的,就直呼“二十”以代名字。这一习俗在当地一些年高者中至今仍颇为流行。 同一姓氏的不同分支家族,还经常利用族谱中的血缘世系排行记载,进行“联谱”活动。安溪谢氏家族,曾于民国年间合数十宗支进行大联谱。辈份分明后,各宗支子孙公议决定排行班次悉归画一,修纂总谱,旨在扩大家族势力。谢氏家族裔孙谢维峻在《联谱序》中称:“联之以谱,化弱小为强大,转柔软为坚刚,众志成城。”此外还有,当族谱分支过多时另分几个房派修谱(房谱和族谱通称家谱)。如一房人外迁,其房谱分出后就成为新的族谱。 由于族谱为同一姓氏家族承继的依据,故一般只记男丁。少数族谱也将族中所谓“贞妇烈女”记载入乘。族谱有的依不同对象规定用笔着色的。据《岛居三录》载:“泉郡向修族谱,世系图所牵连之线,有红有黑,体例甚严。红线者,一本至亲,虽远房承宗亦然;黑线者,乞养异姓,即显宦不能免,此亦春秋诛心之法也。”有功名成就或能光宗耀祖之人,族谱中用红笔记入以示表彰,过去秀才或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也用朱笔入谱。现在一些新修族谱仍沿此习。寿宁《刘氏总谱》中,凡上大学的族人,名下都划上红线,所书的姓名用谱名(即按族谱排行而起的名字),抱养子用黑线注明(连城一带是用蓝线)。修谱和查阅族谱也很有讲究。旧时对祖谱保管十分重视,须慎重保存,定期曝晒,认真缮修。霞浦一带,谱系分正谱、副谱(草谱)。副谱可以查阅,而正谱修好后,要入箱上锁,将开锁的钥匙丢入祖祠神龛,以示此谱交祖先收存,以后禁开锁。若遇副谱丢失,有事要查谱时,要先做“牲福”,祭请祖先同意,方可开锁。 旧时一些宗族修谱,每逢初一、十五日要祭祀祖宗。族谱告成后,还要造灵厝、做功德,请和尚法师观灯;观灯时造3座大灵厝(纸糊房子),供已超度的神魂居住,另设一些黑龛,供无子孙后代及未超度的神魂居住。福建省连城一带宗族,每年正月要拜“代图”(即写在布上的族谱)。行仪时,本族男丁都要到场,先是“新丁上图”(即新添男丁的名字入谱),上图之家要给执笔者一个红包,并烧香燃炮,用三牲祭祖。若逢大祭,要用整头猪羊置于下厅的支架上;继而是鸣锣击鼓放鞭炮;最后会餐,座位严格按辈份排列。族人围坐喝酒谈心,气氛很好。连城人把正月“拜代图”的宗族聚会称为“闹花灯”。 用Excel如何制作家谱

建议以Word编辑,用插入“组织结构图”编写家谱。

当然,你也可以下载专门的家谱软件,如《族谱家谱制作编辑软件》或《族脉家谱》编写。 族谱家谱制作的9大步骤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把纸质家谱族谱做成电子版?

把纸质家谱做成电子版,就得找这样的软件。或找会做网站的专业人员帮你做。非专业人士在没有软件的情况下应该是做不成的。

如何制作家谱图表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用PS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家谱图表步骤/方法: 1、首先打开PS软件,然后选择菜单栏上的文件选项,选择下拉列表的新建文件。 2、弹出新建对话框,给新建的文档设置一个宽度和高度 3、设置好宽度和高度之后单击确定按钮,新建一个新的文档。 4、选择工具栏上的矩形选框工具,也可以选择椭圆工具,根据自己喜欢的形状来选择,这里我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5、然后在文档上拖动鼠标,拉进一个长方形的选区。 6、然后新建一个新的图层,选择软件右下角的新建小图标,新建一个新的图层 7、新建完图层之后为图层填充颜色,填充你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软件左侧的工具栏,单击颜色按钮,弹出的窗口选择你喜欢的颜色。 8、选择好颜色之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然后按下键盘上的ALT+Backspace退格键为刚才新建的图层填充颜色。 9、按键盘上的CTRL+D键,取消选择选区。 10、然后选择工具栏上的文字工具,选择直排文字工具,为刚填充颜色图案上面填写上名字。 11、选择完之后我们选择颜色图标,把颜色更换为白色,然后在文档上面输入文字。 12、如果觉得文字太小的话,可以在菜单栏顶部设置文字的大小,接下来就是要现点竖线,选择左侧工具栏上的自定义形状工具里面的直线工具。 13、然后在文档拉动,由于刚更换颜色为白色,现在将颜色更换为红色,拉动之后按键盘上的CTRL+CENTER然后再按CTRL+D取消选择。 14、“爷爷”已经制作好了,接下来制作“爸爸”,依次这样制作下来,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颜色之类都可以更改,包抱直线等。再请参考: 怎样制作家谱图表_家谱吧_百度贴吧 ://tiebabaidu/p/3634444285 有谁知道用“WORD”制作传统式家谱(族谱)?

用文本框(双击文本框,设置文本框颜色为无线条色)就可以制作了。中间的连接线用自选图形里面的 连接符。

先画出来一个文本框,然后双击设置好格式(双击 文本框--颜色与线条,改成无线条色,然后 点文本框(顶部 倒数第2组),设置4个边距均为0)。然后第一个框框就弄好了。 选中这个文本框,ctrl +鼠标左键,拖拽到适当的位置(比如最上面是 家族的族长,下面的第二层,是第二辈分的人,按要求摆放位置即可。这样所有的文本框均是同样的尺寸,同样的格式。 弄好了之后 ,再添加连接线。 每一页都是这样的编辑方式。可以根据大概情况,提前 弄出多页面来。 制作家谱用什么软件好

传承家谱程序是专门做树形家谱的程序,而且输出为WORD文档,也可以图形输出。 输出树形谱系为TXT文件,可以输出任意大小的树形谱系,避免了版面上的限制。 可以在百度搜索,最新版本为520

如何制作家谱?

可以考虑用Microsoft Office Visio进行绘制。使用方法和word类似

在word中可以考虑采用“组织机构图”的绘制方法 家谱(23)族谱(13)

欧阳修式家谱格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山右向左排列,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可有一些生平记述,主要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病亡者名下划黑线,为国捐躯者名下划红线。满族修谱一般选择龙、虎、鼠年,仪式隆重,耗资颇多,故大规模修谱已渐稀少。满族家谱为研究家族史、地方史、民族史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学术价值。

谱书、谱单种类

单张谱图表谓之谱单;富者望族不仅有谱图表且有谱序、家训、坟茔等项目装订成册,谓之谱书。满族最早的谱书为努尔哈赤时所建最早的档子,也就是爱新觉罗家族最早的谱书。满族每个姓氏为了延续本家族的历史都修有家谱。

谱书是满族以血缘关系组成家族的青史,是维护血缘关系内部家族统治的纽带。一般规模较大的谱书都有谱序、族源、谱系、祭祀(礼仪)、家训(婚丧嫁娶规矩)、典型(先烈及宦官传记)。

以上内容参考 -谱书

家谱印刷的成本主要由所采用的纸张和装订方式来决定  采用不同的纸张或者不同的装订方式,家谱的价格差异较大。为了使各位朋友进一步的了解家谱印刷制作的流程,同时也使价格透明化,我们在这里首先简单的为大家介绍家谱的成本标准(详细请进入业务范围和价格区了解)。目前,主要有三种规格的家谱制作方式,分为古线装、精装和胶装。以下为这几种方式所使用的纸张和装订方式。古线装(四眼订线,封面可采用绫绢、精品纸、彩印纸等)宣纸古线装,仿宣纸古线装。胶版纸以上均可以带函套,但需要另外增加费用。精装(硬壳,外封面可使用彩印纸、胶化纸、精品纸,且可以采用烫金、烫银、击凸、击凹、局部UV等工艺)仿宣纸,胶化纸,铜版纸以上均可以带函套,但需要另外增加费用。胶装(无线,封面可采用印纸、精品纸)仿宣纸双胶纸,铜版纸制作族谱需要准备以下材料:留存好您家族族谱需使用的文字资料或插图,设好族谱的类别,如目录,构思族谱目录每章节基本内容 家谱族谱基本目录内容章节展示指导封面内容 封低内容 族谱名称族谱第二名称(内页第一页如XXX堂页底注:署名+时间)序言(页底注:署名+时间)家规(页底注:署名+时间)族谱概要族谱管理XX简介族人取名则XX人文传承XX起源XX分布XX历程 XX节日传嗣谏言字辈命薄附录:文化及贡献名人简要企业活动遗迹 。

一、族谱的基本概念

1何谓族谱

谱牒又称家谱、宗谱、家乘、族谱等等,各地叫法不同,但皆是记载本族世系传承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谱牒可分为由专门机构修订的官家族谱和由民间私人修订的私家族谱。《辞海》的释义是: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它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按辈份排列的血缘宗族的人际关系,是中华先民血缘相亲、守望相助的实录,是记载以父系为主体的家族源流和繁衍生息的图集,是家史和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谱牒的产生极早,可以说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殷墟出土的记载姓氏世系的甲骨片,被史学界称为“甲骨家谱”。商代设有掌管谱牒的官员,并建立了谱牒档案。战国时,史官编写的《世本》就是一本自黄帝以迄春秋时期诸侯之氏族、世系、居地的谱牒合编,被史学家称为我国第一部谱牒专著。谱牒文献的最初记载始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和班固的《汉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社会、婚姻的需要,十分强调门第和血缘关系的尊卑,所以修谱之风十分盛行。至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洵等都亲撰族谱,并被后世尊为范本而效法。唐代以前以官方修谱为主,五代以后,修谱之风日益昌盛,并从官方走向民间,宋代以后才逐步出现各姓各氏自修家谱,且要求续族谱一般不超过三十年。至清代中叶,家谱多至汗牛充栋,并被视为传家之宝。

族谱属于史学的范畴,是我国历史典籍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方志、正史共同构成了中国史学大厦。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正史”即是国史,是专门记载国家大事。“方志”是地方史籍,只记载一方水土、人文及经济资料。“族谱”则着重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等情况。正史极难囊括地方特有的内容,方志也不可能包揽一家一族的具体情况。正史不足才修方志。族谱的有些资料亦可弥补正史、方志之不足。从史料角度看,“族谱犹国史”。由于族谱的资料内容极为丰富,它的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2族谱的体例

家族世系之体例,自宋代以来就有欧式与苏式之分。欧式创自欧阳修,注重上下垂直联系,渊源历历可索,但事迹难考;苏式创自苏洵,注重左右横向联系,事迹明了,但原委难稽,各有所长。张氏族谱,两者兼用。先采用欧式,列出世系,再采用苏式,详载个人信息。族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己基本定型。

3族谱的主要内容

家谱繁简各异,卷秩不一,但从其目录来看,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则大体一致,一般有序文、题辞、凡例、祠产、先祖坟茔,还有的设有仕宦录、科举名录、节孝、诰敕、像赞、匾额、传文、后跋等组成。比较简单的只有序文、辈行和世系。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牒名称。一般均称为族谱、家谱、宗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其中以称为族谱、支谱、房谱、宗谱和通谱的较为常见。

(2)谱序。序,分为自序与他序两种。自序,记载始祖以来的分衍派系,迁徒发展情况,使子孙明白先世的世系。有的注明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使子孙清楚本族谱史。大多数叙述侧重于修谱的原因、目的及其艰辛。他序,一般是请当时的名家或当地的行政长官所作的序,其内容除涉及上述各项外,主要是对谱主和家族的赞美与希望。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还分为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等。

(3)谱例。又称凡例,修谱凡例,例言。它对家谱的体例结构、内容详略,入谱对象、专用术语的解释,对行文格式、图表的应用作出规定,是修谱的法律性文件。可以反映出一部家谱繁简与好坏,其中一些对子嗣、妻妾专用术语的解释与界定。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与时俱进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族谱中追溯姓氏之渊源,彰显立姓始祖,探索宗族演变,记录传承脉络,也是中华文化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体现。在张氏家谱中,记述了自始祖即轩辕黄帝第五子挥公以来到现代五千多年的本族张氏世系传承图表,其用简短精炼的语言文字图表描绘了一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家族史。作为每一部族谱的必有部分。源流考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带给我们大量的上古姓氏源流文化的传奇,这又未尝不可作为我们认识那段文明的一个依据。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家法是对一个家族具有“法律效力”,用以约束全族成员的规章制度、法规条款的总称。家法是先人的经验积累,是世代不断完善、传承的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精神风貌,这种优良的传统,就是一种家风,更是一种齐家之道的家族文化。

(9)祠堂。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称,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宗祠,又叫家祠、祠堂,安放着祖宗的神位,是列祖列宗神灵的安息之所,正因为如此,它就变得十分神圣,它既是祭告祖先在天之灵的殿堂,又是家族实施权力的公堂。在祠堂聚族祭祖,一般一年两次,分春、秋两祭,或将秋祭改为冬祭,也有一年只祭祀一次的,至于具体时间也因地因族而异,但一般都以不违农时,合族方便为原则。祭祀前要设立主祭人(由族长担任)和纠仪、通赞(引赞)、分类、读祝等各“执事人”,并在祠堂悬挂彩灯,摆设祭器、祭品,祭祀时焚香叩拜,金鼓齐鸣,“小乐”徐奏,热烈庄重肃穆。祭祀的仪式很多,主要是告祖和祀祖。告祖就是举行一定的仪式,告诉列祖列宗,子孙集聚一起,将开始祭祀,请其神灵莅临享祀。告祖祀祖都要宣读祭文,然后焚化,表示祖先己经接受。

“郡望”和“堂号”是姓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表明姓氏的地域分布、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区分同一姓氏不同地域和识别亲疏的主要依据,也是寻根问祖、追源溯流的基本线索。“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时期每个郡里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随着“郡望”这一标明家族身份符号产生,而依为同郡同姓人,郡以标明某一家族或一房的名号“堂号”也就应运而生。“堂号”也即为祠堂号。是申明一个家族的出身来历,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表明本族居住地域、思想、文化、功业成就、精神追求等具有本族特点的东西。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括,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更深内涵是中华家族文化中一种用以慎终追远、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具有浓厚宗亲色彩与精神纽带作用。堂号常书写在族谱的封面。张姓堂号常见的有“清河堂”“孝友堂”“百忍堂”“金鉴堂”等数十个。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最迟已在南宋时出现了,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成果。(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摘自正史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传记,是为本家族凡有道德可纪、贞节可树、文章可传、学行可载者,即为所有一切贡献于社会、家族的人立传,以记其事迹勉励后世子孙。历史上很多有名望的人,其行状、墓志、神道碑、年谱等都收录进谱。

(13)谱系本记。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元等。

金氏族谱

4380上海宝山罗溪金氏谱略一卷 (民国)金其源纂修 民国六年(1917)排印本 一册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4381辽宁锦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