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姓国的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有姓国的吗?,第1张

拼音:guó,部首:囗,笔画:8,繁体:国,五笔:LGYI

释义:

1、国家。

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

3、在一国内最好的。

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

5、姓。

组词:国外、法国、王国、国画、故国、祖国、外国、中国、英国、国歌、国家、国庆

笔顺

姓氏源流:

源于靺鞨族,出自唐朝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大臣国氏家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高丽王朝历史学者金富轼在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所撰著的朝鲜史籍《三国史记》中记载,西汉元帝刘奭建昭二年(西元前37年),古邑娄族(原肃慎族)的一个分支扶余族(濊貊族)酋王尉仇台属下的族人朱蒙,因受族人迫害。

仓皇离开妻子礼氏和儿子高类利, 逃离扶余国(今吉林扶余)到达卒本扶余一带(今辽宁浑江),后与当地桂娄部首领延陀勃之女召西奴结婚,并以桂娄部为核心创立了高句丽国, 成为高句丽国的开国君主东明圣王。

当朱蒙在扶余国的儿子高类利后来到达高句丽国后,朱蒙大喜,立其为王储,就是日后的琉璃王。朱蒙与召西奴所生的两个儿子沸流和温祚意识到将来琉璃王继位后,他们在高句丽国将无法立足。因此两兄弟决定离开高句丽国并与一批追随者一起向东南迁徙。

到西汉成帝刘骜鸿嘉三年(前18年),朱蒙的儿子温祚王带领一批高句丽国人南下到汉江盆地建立起百济国。 温祚在慰礼城(今韩国牙山)建城,并立国号为“十济”。但其兄长沸流认为临海而居更好,于是到弥邹忽建城(今韩国仁川广域)。

由于弥邹忽的盐水和沼泽使大多数人难以忍受,而慰礼城的百姓却繁荣地生活,大家都想去慰礼城,于是沸流前往慰礼城,并要弟弟温祚将十济国王位让给自己。

温祚不同意,沸流便对温祚开战,但很快就败给了温祚。沸流羞愧自杀,弥邹忽的百姓迁到慰礼城,温祚接纳了他们,并由此改国号为“百济”,并封以八个亲信氏族为世袭国姓大臣,分别为:国氏、沙氏、刕氏、燕氏、解氏、真氏(贞氏)、木氏、福氏(一说苗氏)。

居于慰礼城的百济国由于当时被马韩部落所包围,所以经常受到马韩民族的侵扰。因此,百济国不断在汉江两岸迁移都城,故韩国 汉城 在汉江两岸仍然留有北汉山城及梦村土城的遗址。当时,他们称呼今日的首尔两岸为“河北”及“河南”。直到今日,京畿道仍然留有“河南“这个名称。

王莽新朝始建国二年(10年)前后, 逐渐强大起来的百济国并吞了马韩。到了曹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七年(234~286年)百济国古尔王统治时期,百济国巩固了国家的制度。

曹魏齐王曹芳正始十年(249年),百济国向东扩展到洛东江流域与伽倻相邻,到东晋成帝司马衍太和二年(367年),百济国第一次向倭奴国派出外交使团。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三年(346~375年)近肖古王统治时期,百济国通过与高句丽国的战争向北扩展了疆土,同时向南消灭了残存的马韩部落。近肖古王时期,百济国到达其鼎盛时期,其疆土涵括了除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的今西北韩地区。

在东晋太和六年(371年),百济国曾于平壤地区打败了高句丽国,并杀死了高句丽国故国原太王。这个时期, 百济国积极地吸取先进的中国文化和技术。

东晋太元九年(384年),佛教成为百济国的国教。与此同时,百济国也发展成为海上强国,并与倭奴国发展了良好的关系,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和其它文化在这一时期从百济国传入倭奴国。

南朝宋梁时期,高句丽国开始南侵。在高句丽国的军事威胁下,百济国开始丧失北方土地。南朝宋后废帝刘昱元徽三年(475年),高句丽国攻下今首尔。在南朝宋元徽三年—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同四年(公元475~538年),百济国被迫迁都于熊津(今韩国忠清南道公州)。

熊津位于山区,因此可以有效防卫北部来自高句丽国的袭击。由于熊津离新罗国更近些,因此高句丽国的威胁使得百济国与新罗国建立起了军事上的联盟。

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百济国圣王移都泗沘(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并重新巩固了王权,并从那时起改国号为南扶余。随着佛教在百济国的发展,百济国文化在泗沘时期得到蓬勃发展。

由于北部高句丽国和东边新罗国的威胁,百济国圣王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关系。由于新国都位于锦江沿岸,这为百济国与中国的交流也提供了方便。南朝梁到唐朝前期,百济国与中国的贸易和交往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唐前期,随着新罗国的影响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部的增长,百济国开始衰落。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655年),因高丽国联合百济国、 靺鞨国联军入侵新罗国,新罗国王金春秋遣使向唐高宗求救。

唐高宗派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出击高句丽国;唐显庆三年(658年),程名振攻克高句丽国赤烽镇(今辽宁海城),斩首三千级;唐显庆四年(659年),唐朝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华表山)大败高句丽军。

之后在唐显庆五年(660年)农历7月,苏定方率大军从成山(今山东荣城)由海路出发进军百济国,船帆千里,随流东下。新罗武烈王则率军五万与唐军会师,唐新联军随即发动了对百济国的攻击,很快即包围了泗沘城,义慈王率残部败退至熊津城,后无力再战,遂投降,一批百济国贵族则纷纷逃往倭奴国。

新罗武烈王则率军五万与唐军会师,唐新联军随即发动了对百济国的攻击,很快即包围了泗沘城,义慈王率残部败退至熊津城,后无力再战,遂投降,一批百济国贵族则纷纷逃往倭奴国。

唐王朝拆分了百济国故地,置熊津都督府、马韩都督府、东明都督府、金涟都督府、德安五个都督府,郞将刘仁愿以兵一万留鎭泗沘城。

苏定方则将义慈王、太子扶余孝、王子扶余隆,以及大臣、将领九十三人、百姓一万两千余人等皆掳至唐朝陪都洛阳,后义慈王病死在洛阳,赐谥号为“绍”,葬于北邙山。

百济国被灭后,百济国的遗贵们曾试图复辟重建百济国。原百济国王族家将鬼室福信拥立王子扶余丰为王,并向倭奴国求助。扶余丰携五千军队从倭奴国潜回故百济国。

唐龙朔三年(663年),百济倭奴联军与唐朝新罗联军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口)一带海面开战,史称“白江口之战”。经过四次交战,倭奴海军惨败。

扶余丰先在岸上守卫,见倭军失利后乘乱军之际逃亡高句丽,驻守在白江河口上游周留城的百济王子扶余忠、扶余胜忠等率守军投降。百济国彻底灭亡。

在苏定方解押回国的义慈王等一批文臣武将,后留居中原,逐渐成为汉族,其中即有国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洛国氏。

(7)、更始皇朝(公元23-25)

更始帝 刘玄

(8)、刘望帝国(公元23-23)

(称帝) 刘望

(9)、刘子舆帝国(23-24)

(称帝) 刘子舆

(10)、建世皇朝(25-27):

建世帝 刘盆子

(11)、梁汉帝国(25-27)

(称帝) 刘永

梁王(未称帝) 刘纡

(12)、刘文伯帝国(25-37)

(称帝) 刘文伯

(13)、东汉皇朝(25-220)

东汉共有14个帝王,共196年,帝位传递次序为:1、光武皇帝刘秀→2、孝明皇帝刘庄→3、孝章皇帝刘炟→4、孝和皇帝刘肇→5、孝殇皇帝刘隆→6、孝安皇帝刘佑→7、前少帝刘懿→8、孝顺皇帝刘保→9、孝冲皇帝刘炳→10、孝质皇帝刘缵→11、孝桓皇帝刘志→12、孝灵皇帝刘宏→13、后少帝刘辩→14、孝献皇帝刘协。

东汉各附属诸侯国:见词条汉朝刘氏诸侯国

(14)、山阳公国(220-309年)

山阳公刘协

山阳公刘康

山阳公刘瑾

山阳公刘秋

(15)、蜀汉皇朝(221-263)

昭烈帝 刘备

后主怀帝 刘禅

(16)、神凤帝国(公元303年)

神凤帝 刘尼

(17)、十六国·(前赵)汉皇朝(304-329)

高祖光文帝 刘渊

武皇帝戾太子 刘和

烈宗昭武帝 刘聪

隐帝 刘粲

秦王光初帝 刘曜

末帝 刘熙(未称帝)

(18)、刘芒荡帝国(309---309)

(称帝)刘芒荡

(19)、刘显帝国(351---352)

(称帝)刘显

(20)、刘黎帝国(389---389)

(称帝)刘黎

(21)、十六国·夏皇朝(407-431)

世祖武烈帝 赫连勃勃 (刘屈孑)

德武帝 赫连昌

平武帝 赫连定

(22)、南北朝·南朝·刘宋皇朝(420—479)

高祖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中宗文帝 刘义隆

太初帝 刘劭

南郡王建平帝 刘义宣

世祖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晋安王义嘉帝 刘子勋

明帝 刘彧

苍梧王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凖

(23)、稽胡帝国(577-577)

圣武帝 刘没铎

(24)、定杨帝国(617-620)

定杨帝 刘武周

(25)、天造政权(622-623)

汉东王 刘黑闼

(26)、南汉国(907-971)

南海王刘隐

高祖 刘龑

殇帝 刘玢

中宗明孝帝 刘晟

后主 刘鋹

(27)、五代十国·十国·后汉皇朝(947—950)

高祖肃孝帝 刘知远

隐帝 刘承佑

(28)、五代十国·十国·北汉皇朝(951——979)

世祖神武帝 刘崇

睿宗孝和帝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29)、(桀)燕 911---913

大燕帝 刘守光

(30)、大齐 1130---1137

大齐帝 刘豫

(31)、占城王国

宋代越南占城王 刘继宗(在位十五年)

(32)、兰芳共和国(1777年~1884年)

(兰芳共和国共四位元首为刘姓)

第六任大总制 刘台二

第十任大总制 刘乾兴

第11任大总制 刘阿生

第12任大总制 刘亮官

第13任大总制 刘阿生(复任)

(33)、永清国(1895年)

继任代总统 刘永福

(34)、中国国家主席 刘少奇

---------------------------------------------------

其它地方政权:

(1)刘康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康 公元353年

《资治通鉴》:西域胡刘康诈称刘曜子,聚众于平阳,自称晋王;

(2)刘率善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虎 公元416年

(3) 楚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浑 永光 公元455年—455年

(4) 刘举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举 公元473年

(5)刘齐国

称号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蠡升 神嘉 525年—535年

(6)刘获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获 天授 527年

(7)刘举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举 皇武 528年

(8)刘燕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灵助 531年

(9) 刘敬躬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敬躬 永汉 542年

(10)刘霸道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霸道 611年

(11)刘元进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元进 613年

(12)皇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迦论 大世 614年

(13) 刘苗王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苗王 614年

(14)刘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龙儿 614年

刘季真 619年—620年

(15) 刘永昌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永昌 天赐 1214年

(16) 汉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通(刘千斤) 德胜 1465年

(17) 安民国

姓名 在位时间

刘永明 1622年

(18)刘守分国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刘守分 天定 1644年

------------------------------------------------

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大辽之后,因为追慕汉高祖皇帝,便将自己的耶律氏兼称刘氏)

①、辽代 907~1125

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 耶律氏 讳亿 字阿保机

太宗孝武惠文皇帝 讳德光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 讳阮

穆宗孝安敬正皇帝 讳璟

景宗孝成康靖皇帝 讳贤

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讳隆绪

兴宗神圣孝章皇帝 讳宗真

道宗孝文皇帝 讳洪基

天祚皇帝 讳延禧

②、东丹

庙号 谥号 汉名 契丹名 年号 在位时间

辽义宗 人皇王 耶律倍 突欲 甘露 926年-930年

辽世宗 庄宪皇帝 耶律阮 兀欲 甘露 940年-947年

明王 耶律安端 甘露 947年-952年

中王 耶律娄国 952年-982年

③、(北)辽 1122---1123

宣宗孝章皇帝(耶律淳)

秦王(耶律定)

梁王(~雅里)

英宗(~术烈)

④、移剌契丹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移剌窝干 天正 1161年-1162年

⑤、后契丹

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耶律德寿 身圣 1196年

⑥、东辽

耶律留哥

□□□

耶律薛阇 1226年-1238年

耶律收国奴 1238年-1259年

耶律古乃 1259年-1270年

⑦、(西)辽 1124---1211

德宗 耶律大石

仁宗 耶律夷列

承天后 耶律普速完(未称帝)

文颢帝 耶律直鲁古

⑧、(后)辽帝国 1216---1216

耶厮不(耶律厮不)

耶律乞奴 天佑 1216年

耶律金山 天德 1216年-1217年

耶律统古与 1217年-1218年

耶律喊舍 1218年-1220年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 刘累 Liú Lèi

刘累是远古部落联盟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是被史学界所认同,被所有刘姓所信奉的刘姓始祖。

◎ 刘康公 Liú Kāng Gōng

姬姓刘子国的第一任国君(前592---前544(在位49年)),周王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刘康公。

◎ 刘邦 Liú Bāng

[Liu Bang] (前256—前195)字季。西汉(前206—23)王朝的建立者,汉高祖。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故人亦称沛公。(前202年)正月甲午,刘邦于泛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洛阳(不久迁至长安),定国号为汉,史称西汉。

◎ 刘彻 Liú Chè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西汉的第七代皇帝。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族皇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刘安Liú An

(前179年-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谋反之事败露而自杀。据记载,刘安是豆腐以及很多养生之道的发明者。

◎ 刘向 Liú Xiàng

(约前77—前6)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现在江苏省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另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洪范五行》等书。

◎ 刘歆 Liú Xīn

刘歆(约前50-23[1]),字子骏,西汉末年人,刘向之子刘歆在天文学及古代典籍分类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贡献,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并在当时积极推行古文经学。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

◎ 刘秀 Liú Xiù

汉光武帝刘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 刘洪 Liú Hóng

(约130-196年),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今山东蒙阴县)人,约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生,约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卒,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 刘协 Liú Xié

汉献帝刘协(181年-234年9月19日),字伯和,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在位时间是189年至220年。于220年被迫禅让帝位给曹丕,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封地为山阳公国,共历四任山阳公,309年山阳公国灭亡。

◎ 刘备 Liú Bèi

刘备,字玄德。(150—222),三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 刘禅 Liú shàn

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

◎ 刘徽 Liú Hūi

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汉菑乡侯后裔,山东淄博淄川人[1]。 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注《九章算术》(九卷)[2],后撰《重差》,作为《九章算术注》的第十卷。唐初以后,《重差》更名为《海岛算经》。此外刘徽还著有《鲁史欹器图》,《九章重差图》,唐代失传。

◎刘伶 Liú Líng

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 刘琨 Liú Kūn

刘琨(271~318),西晋爱国将领。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也是著名的诗人、音乐家。成语“闻鸡起舞”的人物之一。

◎刘渊Liú Yuān

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牢之 Liú Láo Zhī

东晋北府兵将领,淝水之战中率精兵5000夜袭驻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东)的5万前秦军,并分兵断其退路,使前秦军腹背受敌,迅速崩溃,争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将领阵亡,士卒损失15万人。

◎ 刘裕 Liú Yù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 刘勰 Liú Xié

(约465—532) 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龙》,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比较完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刘义庆Liú Yì Qìng

(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著有《徐州先贤传》,编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刘过Liú Guò

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焯Liú zhuó

(544-610),字士元,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 刘焯精通天文学,他发现隋朝的历法多存谬误,多次建议修改。公元600年,他创《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性,创立“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来计算日、月、五星的运行速度。推日行盈缩,黄道月道损益,日月食的多少及出现的地点和时间,这都比以前诸历精密。“定朔法”、“定气法”也是他的创见。《皇极历》推定的每 765年春分点在黄道上西移一度的岁差,与现行数值非常接近。他所创的《皇极历》天文历法在当时是最先进的

◎ 刘文静 Liú Wén Jìng

(568-619) 唐初开国功臣。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字肇仁。因功封鲁国公。后被李渊冤杀。

◎刘禹锡Liú Yǔ Xī

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 刘仁轨 Liú Rén Gǔi

刘仁轨(602年~685年),唐代名臣,抗倭名将,在“白江口之战”中率水军尽灭日本海军。有“中国抗倭第一人”之称,

◎ 刘

牛刀:宰牛的刀

来历: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子游受业以后,出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路过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地笑了,说:"杀鸡何必用宰牛刀呢?"

子游说:"从前我听先生说过:'有才德的人学了礼乐,就会涵养仁心,爱护人民;普通人学了礼乐,就会谨守法规,容易使唤。'"孔子对随行的学生们说:"诸位,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那句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孔子认为子游熟习文章博学。

扩展资料

千牛刀:

《庄子·养生主》中曾记载了“庖丁解牛”的故事,传说庖丁宰了数千头牛,可是牛刀却未曾卷刃,依旧锋利。后来,“千牛刀”已不是专指宰牛刀了,只要是锋利之刀都可被称为“千牛刀”。

北魏之后,皇帝的贴身护卫都是带着锋利的“千牛刀”来防身御敌,所以皇帝的保镖们也被称为“千牛备身”。

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刀,还出现过一把朝代更迭的钥匙。最早被记载死在“千牛刀”下的,是南朝宋后废帝刘昱——一个凶残到变态的暴君。

他的堂姐是在南北朝名媛圈赫赫有名的“山阴公主”刘楚玉。他的堂哥是因为残暴无道十七岁就“领便当”的前废帝刘子业。

不知是不是从小受这两位奇葩的影响,刘昱从小性格乖张、顽劣不堪。长大后更是喜怒无常,终日令人携带器具,以杀人为乐。更有甚者,这位暴君还在自己的办公大厅养了几十头驴和几匹马,每日屠宰好不快活。这样的君主,他要活着,那别人就都甭活了。

终于在刘昱做皇帝的第五年,他见自家宰相的肚子又大又圆,便用笔在他的肚子上画了个靶子,拿箭就要射,还好被群臣劝住,最后演变成了一场射箭游戏。

胖宰相得以保命,却也吓得浑身虚汗。他深知不能再任由这昏君祸害人间,便收买了刘昱身边的二十五名侍从,准备伺机弑君。

同年的乞巧节,刘昱临睡前吩咐侍从说:“你在庭院里等着织女渡河,看见了立刻报告我,看不见就杀你。”这句话终于成为了压倒他生命的最后一棵稻草。

七夕本是个浪漫的日子,但是那一天的仁寿宫的刘昱却绽放了漫身血莲。那一年,他十五岁。结束他生命的,正是那侍卫颤颤巍巍握着的千牛刀。

而这位绝地反击的胖宰相,就是在刘昱过世两年后称帝建国的齐高帝——萧道成。这千牛刀斩断了刘宋昏庸无道的统治,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一把“正义之刃”了。

-牛刀小试

-杀鸡焉用牛刀

有姓国的吗?

有国拼音:guó,部首:囗,笔画:8,繁体:国,五笔:LGYI释义:1、国家。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3、在一国内最好的。4、指本国的,特指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