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查家谱发现没有刘备,他谎称自己为皇叔,你怎么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汉献帝查家谱发现没有刘备,他谎称自己为皇叔,你怎么看,第1张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任何一支势力都想代表汉室正统,后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虽然言不顺,但名正,有汉献帝的授权。不仅如此连卖草鞋的小人物刘备也加入匡复汉室伟业之中,而且刘备打的旗号更响亮,称自己为“中山靖王”之后,这可是汉室宗亲诶,可名正但言无力。那刘备是何许人也呢?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后因关羽被东吴所害,不听群臣劝阻,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章武三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于惠陵。

那么刘备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来具体分析分析:

首先看过正史,即《三国志》中记载,刘备确实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胜的后人,他的祖父刘雄还当过县令,到了他父亲刘弘这一代才家道中落。《三国志》的编纂者陈寿早年在蜀汉为官,能接触到相关史料。陈寿作为史官,最大的优点便是像司马迁一样不畏强权,如实记载自己的所闻所见。因此,《三国志》作为正史,明确记录刘备是中山靖王胜之后是可信的。

其次,在刘备被引荐给汉献帝时,说自己是汉室宗亲,而汉献帝也去查了家谱,查完以后说刘备确实是中山靖南王的子孙,相当于和皇帝都有血缘关系!

再来看看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

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中平六年(189年),他即位为帝;建安元年(196年),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后,他被迫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以二女嫁于曹丕。青龙二年(234年),汉献帝去世,享年五十四岁,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对于刘备是否是汉室宗亲,个人认为刘备应该并未撒谎,他应该的确是汉献帝的叔叔。而且在《三国演义毛宗岗批评本》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 中也讲述了刘备与汉献帝刘协的关系,结论是“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这也进一步的证明了刘备确实为汉献帝的叔叔的这一身份的正确性。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因为当时汉献帝当时是傀儡皇帝,并且汉献帝主动查家谱,主动宣扬认可了刘备的身份,主动认刘备为皇叔只是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助手,能有一个依靠。况且从刘胜到刘备,汉书说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加上时间间隔久远,家谱到底怎么回事?汉献帝能那么详细查出来?鬼知道。另外献帝心里话也暴露了,心说:“曹操弄权,朝政大权在他,而不我,现如今得刘皇叔,我有助力了。”因此,刘备应该是汉朝的宗室后裔,但是皇叔应该是小说演义出来的,不可信。刘备的江山是自己打出来。

总的来说,刘备到底是不是汉室宗亲,到底是不是汉献帝的皇叔?我们都不知道,也没有准确的说法证明这个答案,毕竟众说纷纭嘛而且我们到底现在不能完全了解历史史实,就算是《三国演义》、《史记》这些书我们也不能知道到底是不是完全正确的。真真假假总是在一念之间的。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不是。修家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谱加上新增人数,用的是宣纸,修谱,编排印刷,外出找人经费就从收的费用里面扣除,每人150元不是骗子。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

查族谱的方法是:先在网上打开任意的族谱查询网站,例如中国家谱网等,然后输入自己的姓氏查询即可。

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族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自古以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一直让人感慨不已,忠义两全的关公,更是令人钦佩,他从与刘备结识以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与刘备走失之后,面对曹操的厚待和百般招揽,明言:“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曹公乃去”,在斩杀颜良之后,拜书告辞,继续追随尚且一无所有,寄人篱下的刘备而去。只可惜如此英雄人物,在蜀汉灭国之后,被手下冤魂的后人尽灭三族。

关羽被灭族一事,还要从襄樊之战说起,这一战可以算得上他一生的巅峰之战,水淹七军之后,生擒位列曹魏五子良将的于禁,并斩杀了庞德。庞德虽勇,武艺不在魏延之下,但是一生中,死于关公刀下的名将并不少,名声远在庞德之上的颜良后人,也没人冒头不是?但是庞德的后人不一样,庞德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庞会的,格外不一般。公元263年,司马昭让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昏庸无能的刘禅直接投降,被押去了洛阳。他自己没事,但是因为魏军随行之人中,正有庞会,关公的后人就遭殃了,《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这种冤冤相报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另外还有很多人为关公鸣不平,毕竟关羽和庞德各为其主,但是在当时看来,能报家仇,是非常值得世人敬佩的事情。不过,无论世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都已经发生,也就是说,关羽已经被灭族,不会再有后人了。可是最近几年,却有人声称自己整个村子是关羽后人,而且不是无凭无据的炒作,他们真的有家谱传世。

难道在蜀国灭亡,后主刘禅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有关氏后人能够逃出生天吗?专家抱着还原历史的心态,仔细研究了这份家谱,看到其中出现的一个名字时,开始怀疑这部家谱的真实性,这个关键的名字就是关索。根据明代前后出现的演义故事描述,关索是关羽的私生子,是他杀人逃亡,到跟随刘备起事之间,与一名女性发生关系,并生育的,之后父子二人在荆州相认。而且关于关索的传说和演义并不少,据后世描绘,关索在关公和关平战死之后,还曾与妻子鲍三娘一起镇守云南,而且跟庞会真刀真枪的拼杀过,只不过后来,夫妻两人双双战败,以身殉国。

但是他也只是在明代的演义故事中才开始出现,之前的正史也好,传说也罢,都没有他的身影,另外据《三国志》记载,关羽一生只有两个儿子,即关平和关兴。所以这份赫然写着关索大名的家谱有失真实。

不得不说,如今正史与演义的混淆真的非常严重,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都创作了以“病关索”为绰号的人物,四川昭化也存留有“关索之妻鲍三娘之墓”,但是不管有多少人将演义信以为真,历史都不会改变。

按照中国传统,每个人有名、字、号,个中讲究,十分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使用不当,造成大错。

一、古人如何取名?

名跟随人的一生,所以取名是一件值得重视的事情。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道:“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所谓信,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

所谓义,是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来命名;

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来命名;

所谓假,是指假托万物之名;

所谓类,是可以取与其父相类似的名字。

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二、名、字关联讲究多

古人有一种“名外之外”,也就是字。俗话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起名以分彼此,取字可明尊卑。在许多情况下,“名”和“字”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并列式:字和名意义相同或相通,是并列关系。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的意思。

辅助式: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陆机,字士衡。机、衡皆为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李渔,字笠翁。蓑笠是渔翁的象征。

矛盾式:字和名以相反的意思进行关联。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扩充式:字与名往往出自同一句话中,意思相顺,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谦是前提条件,益是谦的后果。

延伸式:字的意思为名字的意思的延伸。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三、名、字怎么用?

由于古人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一般来讲,有以下几条原则。

名一般用作谦卑的称呼,或是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不过,上对下、长对少也存在以“字”来称呼的情况,以示尊重。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十分熟悉的平辈之间才会相互称名。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万万不能称名。特别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完全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

取个什么号,全凭你爱好

古代帝王的号,有尊号、庙号、谥号、年号之分,一般都有特定的意思,其中如谥号具有对其一生功过是非进行盖棺定论的意义,是不能随便取的。但是,民间之人取号,则是随意得多。除了封号、谥号之外,号的产生全是凭爱好。

古代的中上层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总喜欢给自己起个号,以自由地抒发和标榜其志向和情怀。比较有名的例子有:

忧世愤俗的爱国诗人陆游,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索性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

宋人郑思肖,在宋亡后隐居苏州,自号“所南”,以示对宋室的铭记;

明朝末年画家朱耷,在明亡时取号“八大山人”。“八大”二字连写,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寄托着自己怀念故国的悲愤之情。

有些号是他人所起并得到公认的,如“绰号”、“浑号”等。它有极强的表义性,往往是人物面貌性格特征的一种折光或写照。

春秋时的百里奚为“五羖大夫”,这是因为他沦落楚国后,被秦国国君用了五张羖(黑公羊)皮赎回了秦国。

宋代有一位“三旨宰相”,是因为他在十多年的宰相任中只做三件事:取旨、领旨、传旨。

黑旋风李逢、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传》一百单八将惟妙惟肖的绰号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难忘的印象。

四、其它的称呼方式

除了上述的字、号之外,历史上称呼的方式还有多种。

创作不易,还望以关注激励锦秋!

在新续修家谱中人物传记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人物传记主要是记述本家族中英贤名臣、能工巧匠和有重要贡献或有影响的人物事迹。纵观家谱中人物传记写作形式,常见的有通讯式、文学式、鉴定式、履历式等形式。

现存的家谱人物传记写作存在很多问题: 一、人物传记纯属个人简历,写作千篇一律,读之如同嚼蜡。二、人物传记没有从时代氛围、民族意识、社会心理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去挖掘人性与人情的存在,忽视确实存在的个人闪光点。三、家谱中有“支派”或“房派”,却没有交代派系及父、祖关系。

家谱人物传记到底该如何编修呢?

首先遵循三个原则。

一、求真务实原则

人物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接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个性,写好人物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编写中是无法回避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弄清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既不能溢美,也不要贬低。

二、“三为主”原则

所谓“三为主”的原则,即在编写人物传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现代人为主、正面人物为主、人民群众为主的原则。

以现代人为主,贯通古今,详今略古,重点记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的人物事迹和精神风貌。

古代人物,一是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选择好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发挥教育作用的人物立传。二是在论述中抓住要点,短小精悍,用更多篇幅记述现代人物。

以正面人物为主,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是编写人物传的重点,要浓墨重彩写好正面人物,为世人和子孙树立榜样。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劣迹斑斑的反面人物也可以写,比如反动会道门、特务、叛徒、大土匪头子、恶霸等可作反面教材。但只能选择个别的典型人物进行编写。反面人物要不要编写人谱,由家谱编委会商议决定,不一定要统一规定。

以人民群众为主,就要防止和避免只写官职人物现象,要用较多篇幅写好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迹的“小人物”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智慧和伟大力量。

三、不为生人立传原则

生不立传,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立传,是记述已故传主一生的事迹,对传主的一生作出评价。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前半生是好的,或许下半生就犯了重大错误,反过来,前半生有了重大错误,后半生又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生之人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为其一生难以评价,只有盖棺定论。给生人立传,不易正确评价功过,容易产生偏差,撰写人也会顾虑重重,难以秉笔直书。不为生人立传,“这个做法比较稳妥,可以避免或减少修谱工作中带来的人为的困难和麻烦,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求真务实”,准确反映人物的真实面貌,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然后确定编写标准

由于家族迁徙等原因,编写人物传记基本不考虑人物籍贯与其所处地域的问题。只要是本族之人,都能够为其立传。

一般传记的内容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例:实字仲弓,东汉颖川许昌人,完之裔。出身寒微,少年件县吏,任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不息。

县令邓邵推荐他到太学学习,时有人犯杀人案,同县杨吏疑是吱所为,捕拷无据,而后放出。及实任督邮,不记前仇,暗地蹬县令礼召吏。远近闻之,都叹服他度量宽大。

因中长侍候览托太守高伦选用吏员。伦任命他人文学椽。实不受太守任命官职(认为是污坏名望,力求外任。后由司空黄琼的推荐,任闻喜长、太丘长。他修德清净,百姓为安。

在担任沛相期间因赋敛违法,乃辞故里。及后党锢之祸,案件也牵扯到了实,其他人多逃避求免,但他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持”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后遇赦出狱。

人物传记的内容要具备这三个特征:

1、真,真就是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2、信,是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公是公,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也不贬责降低。

3、活,活就是生动,传记写作传记不能阿谀奉承,又要独有匠心,有内容,可欣赏,把内容写的饱满,情感丰富。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情绪的“活人”。

还有,传记创作必须审慎斟酌撰写,收集人物资料,认真查阅文献、辨伪存真,反复推敲,通过分析,研究, 考证,坚持其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最后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汉献帝查家谱发现没有刘备,他谎称自己为皇叔,你怎么看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任何一支势力都想代表汉室正统,后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虽然言不顺,但名正,有汉献帝的授权。不仅如此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