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辈分宗谱列表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白家辈分宗谱列表,第1张

我是襄阳的我们这的白氏字辈:群生景正 存宗广继 之子序立 书怀名传 族纲万代 一致亲爱 树言本直 心中天平 谨守教训 家门光荣 嗣起盛强 宝属厚望 。我是宗字辈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自明清以来的家谱章节内容都大同小异,下面以 X氏家族最近一次修谱部分章节内容初稿作以介绍(详细内容从略),如果其他X氏后裔对修谱感兴趣,可互相交流修谱事宜。

X氏家谱目录

第一章  谱序

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2012年。

地点XX省XX市XX县XXX镇XX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XXX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

1据2012年统计,XX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XXXX人,其中X氏总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户,人口XX人。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人,本支系合计有XXX人。(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

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县XX迁徙到XX省XX县XX庄(现XX市XX县XXX镇XX村)XX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XX代,现在是X世同堂。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XXXX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XX幅照片、。

全谱用16开本印刷,共计XXX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我X氏家族按始祖的习惯统称为家谱。

一部完整的家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的百科全书。通过一部家谱,可以了解到我X氏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我家族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我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婚配、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史、表、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文史资料。

家谱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副,不局限于文字记录,将好、地图、照片、合影、遗像、正面肖像画纳入家谱,更能反应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并节省许多文字描述,成为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历史图籍。

据现代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家谱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尽管家谱有多种形式,其编纂内容有所不同,但其格式和重要内容大致相同,有章可循。

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中堂悬挂供后人供奉的、一目了然的图表式家谱。二者各有所长,我X氏家族采用二者并存用的传统习惯。图册家谱对逝者、健在人均有记载,由各支系长者珍藏,图表家谱只记载乘鹤之人供全族后裔供奉。

中堂又称堂幅,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其画幅既宽又长,主要悬挂在堂屋正中。

条幅与手卷:条幅宽度不及中堂的直幅书画,可卷可挂。手卷是把书画装裱成卷子形式,手卷有大有小,不可悬挂、只可展阅。

第二章  谱例与谱论

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缘径。谱例又称凡例,是用条文形式来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

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继续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

谱论是先贤名儒阐述修谱方法及重要意义的谱说要点集锦,对修谱有重大指导意义,也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谱乃一家之史。我X氏家谱是系统记述我X氏血缘世系族人及其有关情况的历史图籍。X姓即是我族同宗共祖血缘关系的标识符号。我X氏家谱的基本内容有谱序、姓的起源、氏族世系图表、字辈谱、氏族文化(艺文、宗规、字据、服制、习俗与禁忌)、名人传记图说和后记等部分。

X氏祖训有曰: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故谱不可不修。望我后裔秉承遗训敬重修谱事宜,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进行自我约束,坚持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约定每15年周期续谱一次,不得中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我X氏家族的血缘关系和整体状况务求十分清晰地记载到家谱中。记载时须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简明扼要的记载同宗共祖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要点,记载各个支系家族子孙的世系传承状况。即使老的家族繁衍成许多新家族后,以及新家族再演变之后,务求各家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也必须记载清楚。

编写家谱要广泛收集资料,要从历史古书、现代各种媒体查阅本族古今各行各业的名人。这一过程需要大量时间,要翻阅各类史稿,查阅各种人物辞典。这些工作由修谱小组来负责完成。

各支系的族长要将X家修谱这一大事让各个家长知悉,并以户为单位按修谱要求的样表格式统计出来,务求真实,按时上报给修谱带头人,以便及时将原始资料汇总,以利顺利完成此次修谱大事。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家谱定稿后,书写或印制应选用质地良好的纸张或布料来制作,开本与图幅大小应适中并符合传统习惯,力求色彩永不掉色,以利珍藏并世代相传。

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人前,应对每部谱加以编号,并签收。

为寻根问祖,继往开来,家谱要妥善保管,永不失传,使之成为增强我X氏家族凝聚力的纽带之一。

由于受到文革等因素的干扰,修谱事宜拖延,向祖宗致歉。

第三章  X氏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X姓的起源

X姓的历史名人与典故

X姓的读音、写法与释义

“X”字的读音演变与成因分析

X姓的姓氏起源与历史名人

第四章  族规与家训

族规与家训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教、家法、家礼、家典、家仪、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矩、规范等。

始祖曰: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和治家教子良策不行,要用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和家人,启迪后人,维护族群、家庭团结和睦,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制秩序。因此,家训、族规是每次修谱的重要内容之一。

1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秉承老祖宗的遗训,继续大力提倡:尊祖敬宗,睦族兴旺,诚实自信,与时俱进。

2此次修谱我X氏家族成员仍一致遵守老祖宗的遗规:为保证我X氏家族健康繁衍,直系亲属五世之内的男女严禁通婚。(有家谱可查,这一严格族规已有XX多年历史且沿袭至今未变。)

3我X氏家族的成人婚礼应坚持汉族人的婚礼习俗、典制。伴侣若来自少数民族者则不受此限。

4我X氏家族的父系所生育子女从父姓。若从母姓、随继父姓、自行改姓将不受欢迎,即视为与本族脱离关系,后谱也不再记载。

5坚持勤劳致富、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6以身示范,合乎礼教,忠孝节义,孝敬赡养老人,尊敬长辈,教子成才,勤奋向上,知书达礼,报国尽忠。

7尊重国法,礼仪廉耻,乐善好施,睦邻友好,家和万事兴。

8历史在发展,族规也要与时俱进。本次修谱,对原有女儿不能继承、只有儿子继承父母遗产的习惯做法予以修改。现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本着男女平等的原则,只要尽到了赡养义务,子女均有权继承父母的财产,或在逯氏长者等人的调解下,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遗产继承问题。

9出继子女的财产继承:按照继承法,继子女有权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他人不能也无权剥夺或干涉。

10关于墓地的问题:我X氏家族仍按老祖宗的习惯做法,各支系族人的长者在百年之后可以自由选择风水宝地入土为安,近亲属应参加祭礼。墓碑、墓志由直系子女撰文并自费负责设立,以示明志。墓志是介绍墓主的生平事迹的。逝者墓地所在地一般不在族谱中记载,由祖辈口传或由支系族人自行记载地名、方位、界址、墓图等。

11祠堂是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祠堂属于族产,族人有维护管理之责。

据称X氏祠堂因为历史上的战乱原因毁于一旦,至今未建。供奉始祖之地是在本族长者的厅堂内。

第五章  家族世系图、表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中国家谱中都有,也是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图表能反映出一个宗支的迁徙、发展、沿袭、变化的总体情况。对于支系庞杂的大族、姓源不同的氏族,这部分非常重要。无论是采用苏洵、欧阳修式图谱,还是宝塔图、垂丝图、牒记式图谱,简而言之,世系表就是清楚、真实记载祖先后裔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易看易懂的图表,层序分明。即某人的所承世系,属于何代、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谱系排行诗(字辈谱)

又称作世序、排行、派行诗、派语、派引、行第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承蒙天地厚泽,我x氏宗族世代旺盛繁衍,心连心,根连根,根深叶茂,人才辈出,衣冠争荣。至今,本族X氏已繁衍到了XX代,排到了第x代是“x”字辈,第x代是“x”字辈,以此类推。望我后裔秉承祖训将下述辈分排字予以传承。

以上辈分排行诗登载了我x氏族人的排行字辈。虽然辈份诗在家谱中所占的篇幅极小,但非常重要,这是我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能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称呼与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横向的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按年龄大小称呼的关系。

我x氏家族排行诗写就是很有讲究的:

1为方便计算辈分,第一组诗采用的是五句四字诗,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第二组诗采用的是四句五字诗,又是共xx个字分别代表xx个辈分。那么,继往开来的第三组诗则应采用四字五句诗写就,以此类推循环。

2在写就排行诗时,要选择吉祥文字成诗,字字句句斟酌,力求完美,横看成诗,竖看成句,既上口又便于记忆。

我x氏家族男性成员的取名一般是三个字(乳名除外),即x+名字两个字,名字中其中定有一个字是表明其辈分的排行字,除姓必须放在第一位外,至于辈分排字在名字中的先后次序则由当代的族长与支系代表协商后决定,并周知大家。

第七章  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采用的是垂丝图,其寓意为我世系子孙根深叶茂、垂柳丝丝,绵延不绝。

世系图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尊占一行,以此序列图解,清晰可考。

以下是我x氏家谱的世系图解:

(此处将新的世系图补上)

(作为家谱中必不可少的世系表,将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列表)

我x姓后裔人才辈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先后涌现出x名少将、x名厅级干部、x名县团处级干部,科级干部若干名

(详文在此省略)

第八章  五服图

五服图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第九章  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

撰写家谱要着力写好名人传记以荣耀家族,对本族有名望、有功德人列传志行。对入谱人物,应如实摘用历史定论,但不要妄加评论。传记部分应有恩荣录行述,包括功绩、著述、成果、冠礼、褒奖、诏命、赐谕、告身、祭文等。主要记载县级以上政府及官员对家族成员的封赠、赐字、赐匾、赐诗、赐联、褒奖文字、奖励和表彰、重要荣誉称号与官阶、职称等内容。使后代明了其对国家、民族、社会、地方、家族的贡献,(对家族的贡献包括出资修建词堂、祖墓、修谱、修建马路、桥梁等。)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x氏家族的名人传记应包括女性内传和外传。

传记中可配有相关人物的画像或照片,让后代读来倍感亲切、生动。

其他家族成员则按世系图表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名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要简明扼要,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这一部分所占家谱的篇幅较大。

传记应真实,以直叙为主,用词朴实,溢美之词可摘自权威评价并注明出处或物证。

契据文约是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名迹录是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任宦记是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艺文是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书、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纂修、捐资人名录: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续后篇或称余庆录。是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写,寓意世系绵延不绝。

●氏族文化。包括族人的著述和受奖;先祖留下的遗迹;祖先们用的命名序,族规、族训等。并对中华传统美德赋以新的内容。

●领谱、修谱与捐款。修谱是族人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积善成德的好事,也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对后裔应负的责任,一定要敬重,还须族人捐款。修谱要选德高望重之长者作为领谱人,组织各支系长者共同参与,并指定执笔人一至两名,待初稿完成后再一起讨论协商,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定稿并付诸印刷或书写,分发给每个支系一本惠存。

●后记。这部分包括成书过程,需要进一步查询的问题,感谢对修谱有贡献的人等内容。

故居、村庄图:除记述居址迁徙,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筑物版图、描绘实状,有的还附有墓图与地理方位。因祖先相信风水,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阳宅、阴宅有很大关系,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原文链接

大内弘世嫡子义弘,乳名孙太郎。从16 岁的时候开始追随今川了俊的九州征讨军南下九州作战,为北朝一方击败南朝在九州的势力立下了大功。康应元年大内义弘在严岛神社迎接前来参拜的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一行人,随后陪同将军义满一同上洛。在南北朝统一前夕的明德年间,西国拥有大守护大名山名氏自山名时义死后,其子山名时熙与分家满幸、氏清的对立被幕府将军足利义满所巧妙的利用并于明德2年(1391年)同意山名时熙出兵讨伐山名满幸与山名氏清(史称此次山名家族的内乱为明德之乱)战乱的结果就是山名满幸与山名氏清败死,曾经被称作1/6殿在西国乃至整个日本曾经无比强盛的大守护大名山名氏的势力被大幅度的削弱。大内义弘在此次明德之乱中因功而被封除其本领的周防、长门、石见三国外丰前、和泉、纪伊共计六国的守护职。大内氏的势力因此而扩展到了北九州地区。但身兼六国守护的大内义弘本人却也成为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抑压对象。应永4年大内义弘南下九州征讨少弐氏,随后在幕府的不断催促下上洛,应永6年在和泉地方因内通镰仓公方足利满兼而起叛乱,在堺起兵反抗足利将军,但不久即在幕府军的攻击下失败,发动叛乱的根据地堺也失陷了,而大内义弘本人则也在这次叛乱中战败而死,史称此次叛乱为应永之乱。(大内义弘 法名 香积寺殿秀山仏实大禅定门)

义弘死后,大内氏的家督由义弘的弟弟大内盛见接任,大内盛见为大内弘世六子,其母为弘世正室三条氏。大内盛见之弟大内弘茂在大内义弘应永之乱时留守大内氏的本处山口城,但却于中途投降了室町幕府,并因此而保住了大内氏周防、长门二国的守护职。大内盛见与大内弘茂这两兄弟彼此代表着不同的阵营又开始重复着先代大内弘幸与弘世父子与庶家的大内长弘之间的对立,而历史也是又一次表现出其惊人的相似度来,不被足利氏所承认的大内盛见又同其先祖大内弘世一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西国各地转战两年后大内盛见消灭了大内弘茂的最后一股反抗势力。大内盛见在消灭了弘茂之后其声威笼罩整个中国地区,使得室町幕府于无奈间被迫承认着其大内氏家督的地位以及周防、长门二国的守护职。在这之后大内盛见上洛参拜将军与管领,并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大内盛见官居从四位上左京大夫并领有周防、长门、丰前、筑前四国守护职。

应永32年之后的九州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大内盛见的九州经营所遇到的阻碍变的更加多了起来,并与北九州的大友氏之间出现了纷争。大内盛见本人也在永享3年6月28日于九州筑前国糸岛郡深江同以大友氏为主的北九州联军作战而死,法名 国清寺殿大先徳雄大禅定门。大内盛见创建国清寺、与五山神僧交好,之间友情颇深,其对儒学的嗜好以及发展自己领地同朝鲜的通交,为日后西国重要的文化集散地山口馆以及山口文化尽了一份力,当然也为日后大内氏的最期埋下了伏笔~~~

盛见死后,大内义弘之子大内持世与大内持盛互相相争争夺家督的位子,大内持世自将军处获得所领安堵的认可。最后兄弟二人相争的结果则是大内持盛被兄持世所灭,持世继承了大内氏家督的位置。大内持世幼名九郎。在其继承大内氏家督一事上持有不同意见的主要是其弟大内持盛与叔父大内满弘二人,大内持世取得了国人众的支持,而相反大内持盛则并不被看好而逐渐的没落,永享5年于九州的丰前战败而死,法名 胜音寺殿芳林道继大禅定门。之后大内持世在攻击九州的少弐氏与大友氏以及平定北九州的战斗中其威望与权势越来越高。可惜的是大内氏连续三代无法得享天命,大内持世在京都的时候很不幸的卷入了赤松满佑暗杀将军足利义教的活动,平白的卷入嘉吉之乱为大内持世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身负重伤而后无可奈何的离开这个世界。

大内教弘为大内持弘的养子,但却有说法认为大内教弘实为大内持盛的次男,在偶所查找的家纹网的系谱图上标示着教弘为盛见之子,幼名六郎。在嘉吉之乱后继承不幸身死的大内持世而为大内氏家督,领周防、长门、筑前、丰前四国守护职,历任左京大夫、大膳大夫,官居从三位。大内教弘在东边与安芸武田氏,西边与九州的少弐氏对敌,并且还同时与伊予的河野氏联手共同对抗细川氏。其领国势力也从守护的4国延伸到安芸石见肥前等地,形成中国西部与北九州的庞大守护国。但却在出战伊予的途中,在兴居岛去世。除了大力发展领国外大内教弘的文学素养也颇深。对和歌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大内教弘突然去世后,大内氏家督的位置由教弘之子大内政弘接任。在大内政弘继承家督之后京都爆发了应仁之乱,连续11年的战火使得加入西军的大内政弘很不幸的被迫滞留在了京都一代。在这期间政弘的伯父大内教幸(注:此教幸为大内盛见之次子)在本国发动叛乱,被留守本处的陶弘护所平定。文明9年,大内氏周防、长门、丰前、筑前守护职以及安芸、石见所领安堵。同年大内政弘归国。大内氏军队回归本国为大内氏参加应仁之乱这项劳民伤财的活动打上了一个休止符。

归国后的大内政弘进行着强化着分国的支配体制、并以武力压制反对的一派。在其他的方面。大内政弘对文化保护的热心丝毫也不逊色于其父教弘,他与当时一流的学者文化人一条兼良的关系颇密,并互相交流自己对艺术文化的见解,连歌师宗祇也幕名来到山口,此外还有右大臣三条公敦也来到山口倚赖大内政弘并寄宿于山口馆内。各地的文化名人以及朝廷公卿的到来为山口的繁荣起到了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也使得大内氏的文化素养以及艺术细胞更进一步强化~明应4年大内政弘病死。法名 法泉寺殿直翁真正大居士

政弘病故后由其嫡子幼名龟童丸的大内义兴出任大内家督之位。大内义兴绝代枭雄,官至三位左京大夫,全盛时期领有周防、长门、丰前、筑前、石见、安芸、以及山城七国守护职,并出任管领代,执掌幕政。义兴一生战阵不断,在内外多难的环境下度过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在其继承家督之前的明应元年以16岁的年龄近江出阵。继承家督之后的明应4年2月诛伐长门国守护代内藤弘矩与内藤弘和父子二人的叛乱开始,明应5年又同九州的少弐政资为争夺筑前地方交战。在大内义兴的前半生时间里大内一族的内讧不断发生,同时还与九州的少弐氏与大友氏争夺着筑前与丰前的领地,而后半生又不断的与出云地方的尼子氏争夺着安芸和备后的广大领地。

大永3年(公元1523年)为了争夺对大明宁波的对明贸易的利益大内义兴与细川氏的矛盾激化并对立起来。同时家中的重臣之间又开始流行起了下克上的风潮。长门守护代内藤弘矩的反叛被消灭后,重臣杉武明又阴谋废掉大内义兴拥立其弟大护院尊光,阴谋败露后杉武明自尽而死,尊光辗转来到丰后地区倚赖大友氏,还俗之后改名大内隆弘。[永禄12年(公元1569年)在大友氏的援助下企图再兴大内氏而侵入周防山口、但在毛利氏的讨伐下被灭的大内辉弘即为大内隆弘之子]

在镇压一族之间内讧的间歇时明应8年11月、前将军足利义稙在被追放后来到大内主城山口城下。义兴在山口郊外的居馆接待了足利义稙。并于永正4年(公元1507年)大内义兴拥护足利义稙率中国地区的国人势力上洛,并出任室町幕府管领代,执掌幕政。大内义兴有如一颗璀璨的明星般照亮着整个中国地区,势力一时无人能比。大内义兴在京出任管领代的10年时间内,由于距离等各方面问题而导致自己领国经营的阻碍越来越多。再加上山阴地区尼子经久对安芸、石见地方的进逼导致大内氏分国的压力更大,于是义兴辞去管领代一职而回归本国,与尼子经久交战。归国后的大内义兴率领诸将出阵安芸、备后等地,在与出云尼子氏的拉锯战中患病,于亨禄元年12月于山口馆去世,享年52岁。

大内义兴也同样在文化方面的造诣颇深、继承了自其祖父大内教弘其大内家族文化方面的深厚素养,这点义兴同骏河的今川义元一样,二人同为绝代枭雄,又都同样继承着自己家族在文化方面的深厚修养,二人之子也同样使巨山一般的大内家和今川家在一代之内烟消云散,而大内义隆与今川氏真二人也都是著名的艺术家和文化保护者,很可惜的是都同样不具备在战国乱世中生存的能力。

大内氏的最期--------公卿文化的崇拜者义隆

大内氏的最盛时期出现在义兴之子大内义隆身上。大内义隆幼名与其父义兴一样,同为龟童丸。自大永4年(公元1524年)就开始追随父亲义兴安芸出阵与尼子氏交战。亨禄元年父义兴去世,大内义隆继义兴之后出任大内氏家督,领有周防、长门、石见、筑前、丰前、备后、安芸七国守护职,为西中国与北九州一代的最强势力;并完全的垄断了自上代大内义兴时开始与细川氏所争夺的对明贸易权,一时间大内氏风头无双,成为当时日本最强的大名之一。

大内义隆继任家督之后天文元年(公元1532年)与九州的少弐氏和大友氏在丰前、筑前、肥前等北九州各国交战。天文4年(公元1535年)3月同丰后的大友义鉴讲和并成功压制北九州大片土地。之后后奈良天皇即位,应幕府将军足利义晴的邀请大内义隆计划上洛,并献上大量礼金,换得太宰大弐的官职,从二位殿上人升进。而大内氏的灾祸也正因此而起,对京都文化充满向往的大内义隆虽然因尼子氏的侵攻而未能上洛,但却因受到京都腐朽公卿贵族生活的感染以及自己自幼起周围环境的熏陶变的越发对公卿贵族文化感兴趣了,并先后娶了朝廷公卿的女儿,西国宛如巨山一般的大内氏已经开始出现崩塌的先兆。

天文9年(公元1538年)9月,出云的尼子晴久围攻当时属于大内氏属下的毛利氏本处吉田郡山城,义隆将本阵移往岩国城,派遣周防国守护代陶隆方与长门国守护代内藤兴盛出兵救援毛利氏,天文10年1月成功击退尼子氏。天文11年6月大内义隆出云出阵转战于各地,天文12年2月攻打尼子氏本处月山富田城时在局势占优的情况下被对方反攻大败而回,5月自石见路逃往山口馆方向。此战义隆的养嗣子大内义房于出云地方的揖屋浦溺水而死。 此次出云远征的结果就是大内义隆的此次出阵是其作为武将生命的终止,在这之后的大内义隆对军事方面的问题已经完全不感到关心,虽然各地战事不断,义隆却不未所动,军事上一并交由陶,内藤,杉氏等守护代,此时的义隆甚至就连整个大内氏的未来也觉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西国的霸者大内氏已经逐渐的走到了终点,而历史的车轮则在继续无情的转动着,大内氏已经离车轮下的石子与尘土距离并不远了。

大内义隆在位之初以北九州为中心大力发展领内的贸易并牢牢的掌控住对明的贸易权。其对儒学,仏教,神道,和歌,连歌,管弦以及文学等多方面兴趣颇深,并与京都很多公卿、僧侣保持着良好的友谊甚至将他们招到中国地方向当地传授京都文化。此外大内义隆本身也是一个基督教的信仰者,他在领内保护基督教的信徒,并允许沙勿略在领内传教。

大内义隆对文化的倾倒使其家中谱代武将们失去对他的信任与忠诚心。周防国的守护代陶隆房开始与义隆的侧近重臣把持国政的相良武任对立并借机扶持自己的党羽出任要职。天文20年8月重臣陶隆房与内藤兴盛一同急袭大内义隆的居城周防国山口馆。义隆自山口逃出后来到长门国的美祢郡的岩永后打算由大津郡的濑户岬走海路逃往九州的领地内,但却因为激烈的暴风雨而阻挡了其退路而又再度退回到了长门国深川的大宁寺,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尽头的大内义隆在随行的众多家臣与公卿们的注视下从容自尽而亡。

义隆死后,陶隆房将义隆的外甥大友晴英从丰后迎入大内家继承义隆而成为大内氏的新家督,并改名为大内义长,而陶隆房则拜领其一字更名为陶晴贤。大内氏的实权完全的掌握在了陶晴贤的手中。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10月,陶晴贤与安芸的毛利元就在严岛进行了大规模的合战,其结果就是西国第一的勇将败给了第一的智将。严岛合战战败的陶晴贤在败逃到海边的时候发现再无退路,“何を惜しみ何も恨みん,元よりも,この有様の,定まれる身に”吟罢辞世句后,陶晴贤欣然自尽。一代名将陶晴贤只因一时疏忽而致此大败,更被后世之人与上杉宪政之流相提并论,着实可叹。陶晴贤死后,大内氏本领的周防、长门两国混乱不断,大内义长则更是被毛利氏驱逐出了周防国而逃到长门国且山城。弘治3年3月义长更是在不断的失败下被迫于长福寺自杀而亡,至此一代名门,西国的霸者,自应仁之乱以来一直自夸为西国乃至整个日本最大势力的大内氏一族就这么在重臣的反叛下可以说是突然间的从历史上消失了。周防、长门两国完全成为了毛利氏的领土,为日后苍鹰般振翅西国大地的毛利氏提供了稳定而又坚实的后方。

公卿文化的崇尚者--------大内氏追求公卿文化之路

大内义兴之女嫁给初代的阿波公方足利义冬为妻,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期所形成的北山文化与8代将军足利义政时期形成的东山文化各自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特色,而作为10代将军足利义稙养子的足利义冬在文化方面也具有着很高的造诣。

大内义兴之父大内政弘与义兴的祖父大内教弘同样是文武两道皆长的名将。大内政弘在滞留京都的期间因其对文学与和歌的爱好而与京都的公卿学者们之间交往密切,此外政弘还经常与家臣进行连歌会等。当时连歌方面的名人宗祇在连歌上的成就就好像俳句这方面的松尾芭蕉一样。大内政弘在应仁之乱时京都出阵期间曾经将宗祇招到阵中召开连歌会助兴。之后宗祇更是在文明12年(公元1480年)6月来到周防国山口馆,并在政弘的居馆内举行盛大的连歌会。宗祇编写《新撰菟玖波集》的动机也是由于受到大内政弘的启发而开始编写的,在《新撰菟玖波集》这部连歌集上一共收录了大内政弘75句连歌。政弘于明应4年(公元1495年)9月18日[又一个918事变啊]因病去世,在其去世不久之后的9月26日,时任太政大臣的一条冬良将宗祇编写的『新撰菟玖波集』献给后土御门天皇观看。

最早的准勅撰连歌集的做成是在大内政弘的时代。这使大内家代代相传的文化以及山口文化得以广为人知。正因为如此山口简直可以被称为西国的小京都,甚至西京都。而政弘本人所作的和歌也数以万计,在文化方面的政弘也决不是等闲之辈。并且山口也成为了儒学、雪舟系的绘画等各式文化的发祥地。

政弘长男大内义兴在位的时代大内氏达到了其全盛期,不光镇压了领内的反叛,而且还保护逃亡到山口的前将军10代足利义稙(初代阿波公方足利义冬的义父)并出兵协助足利义稙恢复将军的职位,自任幕府管领代。大内义兴也与自己的父亲政弘相同,与公卿、学者、僧侣们交往密切,对和歌与连歌有着很深的研究,大内义兴的长子义隆在这点上也同自己的父亲义兴一样有着相同的兴趣,并且决不在乃父之下。

大内家的内部经常发生一族内部有实力的一门众反叛,分家压制主家的事也经常发生,但在义隆即位时大内家的声威已经笼罩在了整个中国地区,义隆在重臣周防守护代尾张守陶兴房的辅佐下安稳的继承了大内家而并未发生家中一门反叛的事件。大内义隆自幼生活在周防国山口馆内,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自己曾祖父教弘,祖父政弘,父亲义兴所喜好的儒学、汉诗、仏学、和歌、连歌以及多种艺术,因此大内义隆自幼年起就对文学以及各种艺术非常关心,其关心的程度要远远的超过治理自己的领国。在后奈良天皇即位的时候大内义隆更是通过三条西实隆向后奈良天皇进献了大量的礼金。海上对明贸易的垄断权为大内义隆带来了莫大的财富,其在朝廷公卿的优厚待遇。使得自应仁之乱后京都四处漂泊流离的公卿贵族文化名人们陆续迁往周防国山口馆居住,极大的促进了山口文化的繁荣。

初代阿波公方足利义冬与自己的大舅子大内义隆的关系,NHK电视台曾经播放过的[堂堂日本史]节目中,有过一段这样的插入内容,天文19年(公元1550年)11月,内藤兴盛将到访山口的传教士沙勿略和费尔南德斯介绍给大内义隆,但双方在短暂的友好接触后关系急转直下,二人也被大内义隆赶出了山口。经过上一次的失败后沙勿略在天文20年再次来到山口馆参见大内义隆,并献上了13种奇珍异宝,出于对陌生知识的强烈好奇以及各式珍宝的诱惑,大内义隆下达了在自己领内布教的许可。在义隆的许可以及对天主教徒的保护政策之下,义隆领内在短短的两个月里受洗的教徒就达到了500人之多。沙勿略这种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开拓精神,和义隆宽大的性格及对新鲜知识的渴望一样值得后人学习。此外,关于阿波公方与天主教的关系,有从京都被追放至堺的路易斯。佛洛伊斯访问14代将军足利义荣(初代阿波公方义冬的长子)时残留的两封书信为证。义荣进攻京都之际,天主教的传教士们在暗处也应该是出了不少力。

另外有关大内义隆的评价在《大内义隆记》中有过“多多良朝臣义隆卿乃末世中通达之人,精于文武两道,且慈悲为怀,尊神礼佛,广为世间传颂。”书中的记述,对大内义隆这样一个平和的文化爱好者予以了很高的评价。末世之道者乃是于道义残存之末世仍探求道者之意。战国时代之武将,大抵假战斗以为扩大领地之道,而义隆之醉心文化,使其自身于乱世之价值不可不谓少之又少。而义隆对神佛的尊崇心理极其坚强可说是到了顽固的地步。大内义隆出资重建了筑前国的宫崎宫拝殿的大殿,并对丰前国的宇佐宫,安芸国内的严岛神社等七国的神社,寺院进行保护。后奈良天皇即位的时候义隆也献上了大笔的礼金用于天皇的即位仪式,其对传统的权威相当的重视,并为了维护这些“传统”而竭尽全力。在经过与细川氏持续的争斗而得到的对明海外贸易权使大内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而作为一个文化保护者的大内义隆则又把这些财富全都投入到了文化保护工作中。义隆对领国发展的漠不关心、对家臣冷泉隆丰,杉重矩的进言听而不闻终于使得武断派的陶隆房起兵反叛义隆,并且自己也结束了宛如公卿般的一生。其后陶晴贤在严岛之战被毛利元就打败并自尽而亡。此后防、长两国也就成了毛利氏的领地,直到幕末维新长州再度雄起而为诸雄藩之首,倒幕主力。义隆之死,陶晴贤的反叛以及其后的严岛之战使人们有了[大内义隆是个懒惰的庸才,陶晴贤是野心勃勃的逆臣,毛利元就是杰出的大将]这样一个非常片面的评价。其实大内义隆并非庸才,其人也并不懒惰,义隆的一生中充满着慈悲的精神、儒学中的礼节与理念、平和的人生观贯彻着其短暂的一生。而陶晴贤实乃善战之名将,西国无双的勇将,却只因这一时疏忽,致此悔恨终生的大败,着实可叹。

大内氏历经数代所发展出来的这种独特的大内文化(也称山口文化)经过大内义隆之妹也就是初代阿波公方足利义冬之妻而传到了阿波地区。至第8代阿波公方足利义宜与9代足利义根的时候,阿波国南方的汉学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先进的地步。到了之后的江户时代阿波国南方地区更是成了江户时代汉学的中心地区。历代阿波公方对知识的爱好丝毫不逊色于大内义隆,这点来源于其先祖3代将军足利义满与8代将军足利义政,二人在位时期所分别形成的独特的北山文化与东山文化再加上足利义冬之妻所带来的大内文化三种不同风格的文化体系混杂在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阿波文化。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国名 大名家

  陆奥 南部 武藏 太田(蹈槻) 志摩 九鬼 讃岐 十河

  陆奥 津軽 武藏 太田(岩槻) 大和 松永 讃岐 香西

  陆奥 伊达 武藏 吉良 大和 筒井 讃岐 香川

  陆奥 蒲生 相模 北条 和泉 十河 伊予 河野

  陆奥 田村 伊豆 北条 河内 三好 伊予 西园寺

  陆奥 苇名 骏河 今川 摄津 和田 土佐 长宗我部

  陆奥 岩城 三河 松平(德川) 摄津 池田 土佐 一条

  出羽 最上 尾张 织田 摄津 伊丹 土佐 安芸

  出羽 小野寺 美浓 斎藤 丹波 内藤 土佐 本山

  常陆 佐竹 飞騨 三木 丹波 波多野 筑前 少弍

  常陆 江户 飞騨 江马 丹后 一色 筑前 大友

  常陆 多贺谷 信浓 高梨 但马 山名 筑后 大友

  下野 宇都宫 信浓 真田 播磨 赤松 豊后 大友

  下野 佐野 越后 长尾(上杉) 播磨 别所 肥前 龙造寺

  下野 那须 能登 畠山 播磨 浦上 肥前 锅岛

  下野 大关 越前 朝仓 因幡 山名 肥前 有马

  下野 小山 若狭 粟谷 伯耆 尼子 肥前 大村

  下野 结川 若狭 武田 伯耆 南条 肥前 松浦

  下野 大田原 甲斐 武田 伯耆 吉川 肥前 宇久

  上野 长尾 近江 京极 备前 浦上 肥前 波多

  上野 由良 近江 六角 备前 宇喜多 肥后 菊池

  上野 长野 近江 浅井 备前 松田 肥后 相良

  下総 结城 近江 朽木 备中 三村 肥后 隈部

  下総 足利 伊势 北畠 备后 小早川 日向 伊东

  下総 千叶 伊势 神户 安芸 毛利 大隅 种子岛

  上総 正木 伊势 关 石见 益田 萨摩 岛津

  安房 里见 伊势 长野 周防 大内 对马 宗

  织田家

  织田家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信长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巖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武田家

  武田家,最著名家主当属武田信玄,大膳大夫(从四位下),信浓守,甲斐守护,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信玄是其法名。幼名太郎,源氏名门新罗三郎义光之后,武田信虎的嫡长子。日本战国时期的名将。因任甲斐守护,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被人称作“甲斐之虎”,与“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可谓一时瑜亮。

  德川家

  德川家原姓松平,松平元康在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奉敕改姓后号家康。

  今川家

  今川义元(1519-1560),氏亲之子,日本战国时期大名,今川家第十一代家督。花仓之乱击败其兄长良真成为家督。经多年征战,成为掌握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的强势大名,人称东海道第一弓取。1560年于上洛途中,因大意而在桶狭间遭到织田信长奇袭战死。

  北条家

  1495年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1432-1519)攻入小田原城(在今神奈川县)。据此扩张其实力,其子北条氏纲(1487-1541)始称北条氏。为与镰仓幕府的北条氏相区别,亦称后北条氏或小田原北条。

  毛利家

  毛利元就(1497年4月25日-1571年6月14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地方的大名,毛利弘元之子,幼名松寿丸。将安艺毛利氏从一个地方小势力发展成统治多个分国的势力。原姓大江,家系为大江广元四男,他以离间计而闻名。曾经于“严岛合战”一役运用智略一举击败陶晴贤成为地方一大雄主。后人称其为“战国第一智将”。

  上杉家

  关东的山内上杉家以及扇谷上杉家。战国时代以上杉谦信(辉虎),出任上杉家家督及关东管领,养子上杉景胜成为丰臣秀吉政权时期的五大老。江户时代为米泽藩30万石大名。上杉氏的家纹为“上杉笹”(或称竹与雀),“毘字旗”则是上杉谦信的军旗。

  丰臣家

  丰臣秀吉(1537年3月26日-1598年9月18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的武将及大名,原名木下藤吉郎、羽柴秀吉等,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事奉织田信长而崛起,自室町幕府瓦解后再次统一日本,并发动万历朝鲜战争(朝鲜征伐),最高的官位是太政大臣。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神号丰国大明神(后因丰臣家灭亡而被德川幕府取消)。

  朝仓家

  朝仓氏是孝德、开化天皇的后裔,日本越前国的守护族,原姓日下部氏,因平安时代末期居于但马国朝仓,遂改姓朝仓氏。 应仁、文明之乱爆发后,加入西军的朝仓孝景趁越前守护斯波氏家内纷争,取代斯波氏控制了越前,以一乘谷城为中心转变为战国大名。文明十三年(1481),朝仓氏代替斯波氏成为越前守护。朝仓家此时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一、寻根溯祖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三、郡望堂号

1、堂号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2、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

洛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四、家乘谱牒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五、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点击进入:郑国

http://postbaiducom/fz=0&ct=318767104&lm=11&sc=0&rn=50&tn=baiduKeywordSearch&word=%D6%A3&pn=350

1920年代,利希慎家族购入铜锣湾利园山地皮,范围包括今日利园山道、白沙道等多条街道。当时香港的粤剧表演场地主要在西环一带,利希慎为方便其母亲欣赏粤剧,便把利园山部份土地建成利舞台,并于1925年落成,由中国首位**皇後胡蝶剪彩开幕。首场粤剧由关德兴的新大陆粤剧团演出。利舞台戏院落成后初期,香港电车每晚均会有一辆「午夜专车」从利舞台载客到石塘咀。

1970年代,利舞台进行修葺。1973年,利氏家族拥有股权的无线电视,举办首届香港**竞选,决赛在利舞台举行。自此每年的香港**竞选决赛通常都在利舞台举行,直至1980年代后期。1976年的环球**竞选亦在利舞台举行。

利舞台亦是香港歌手举行演唱会等表演的场地。罗文曾多次在利舞台举行个人演唱会,并曾演出舞台剧《白蛇传》,邓丽君则在1976年至1978年间三度举行个人演唱会。其他曾在利舞台表演的艺人包括甄妮及汪明荃等。

利舞台除作粤剧及其他表演外,亦有作放映**。1939年上映的首部**是《大独裁者》,1991年拆卸前最后一部放映的**,则是阿诺·舒华辛力加主演的《未来战士续集》。

利舞台早期主要用作粤剧表演,但其设计则以西式为主,揉合一些东方特色,是香港首间类似设计,亦是当时香港最豪华的表演场地。利舞台由一名法国工程师设计,以19世纪末法国和意大利式歌剧院的设计为蓝本,但内部则辅以中式装饰。建筑物以大理石建成,大门顶建有一小塔,正门及侧面建有檐蓬,顶部建有圆拱形的拱顶,并绘画上以金箔装饰的九条金龙,舞台顶层有丹凤朝阳的雕刻,下层则有二龙争珠雕刻;舞台两旁挂有一对对联:「利擅东南万国衣冠临胜地,舞征诏护满台箫管奏钧天」。舞台可作360度旋转,自动转换布景,是当时香港唯一拥有此设备的剧院。

198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地产有价。利氏家族开始考虑拆卸利舞台,以带来更大经济效益。1991年3月,利氏家族旗下的希慎兴业,以45亿港元向利氏家族购入利舞台地皮。1991年7月利舞台停止营业。罗文曾在利舞台拆卸前举行告别利舞台演唱会,而香港电台电视部亦有制作特备节目,纪念这座建筑物。

利舞台原址在1995年建成了今日的利舞台广场。利舞台广场是一座以购物及饮食为主的商业大厦,全座大厦皆开设店铺、食肆及健身中心等,不设办公室,与香港一般商业大厦上层为办公室的设计有别。昔日利舞台舞台两旁的对联保留至今,现悬挂于利舞台广场正门大堂内两侧。建成时先施公司曾在利舞台广场开设分店,其后结束。现时商场设有Esprit及无印良品等店铺。

利舞台广场重建落成时,曾在5楼设有一间**院,早期由嘉禾**管理,2001年3月则改由新宝娱乐有限公司经营。由于**院的设计、设备及面积等问题,无法面对同区其他**院的竞争,票房未如理想,最终在2005年5月29日结业,最后上映的**是《早熟》及《非常青春期》,原址改为餐厅。

利舞台广场的70%股权属希慎兴业,而30%股权则属先施公司。

毛利氏出于著名的兵法家大江广元,广元子季光所领为相模国毛利庄,其后人遂以地名为姓。建武三年(1336年),季光之孙毛利时清成为安艺国吉田庄的地头——这就是小豪族毛利氏的由来。

大江广元(1148~1225),是镰仓初期的大政治家、大谋略家,曾作为源赖朝的公文所(政所)别当而活跃一时。赖朝死后,他又辅佐北条氏,帮助确立和稳固了幕府执权体制。大江一族的子孙,主要分支有长井、那波、毛利、海东等。

毛利元就所以被称为“濑户内海的智将”,与其祖先世代相传的兵法也不无关系吧。

勇将的诞生

明应六年(1497年),元就诞生在吉田郡山城,他是次子,幼名松寿丸,后名少辅次郎。在松寿丸四岁的时候,其父毛利弘元让位给长子兴元,自己退居猿挂城。六年后,弘元殁,年仅三十九岁。

当时的毛利家,幼主临朝,重臣环绕——兴元虽然继承家督之位有年,年龄却并不大,要在弘元去世后的第二年才始元服。当时,大内氏纵横于西,尼子氏崛起于东,毛利夹在中间,朝秦暮楚,勉强维持生计。

元就就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他十五岁元服,取名少辅次郎;二十岁时长兄兴元病殁,元就辅佐兴元子、年仅两岁的幸松丸即位。次年的永正十四年(1517年),他初次上阵,参加了有田合战,对抗安艺守护武田元繁。

安艺武田氏原本同样从属于大内家,当尼子势力蓬勃发展的时候,元繁突然易帜,倒向尼子,并趁毛利兴元去世的混乱机会,杀入安艺山县郡。元就接大内氏命令,与元繁在有田交战,以少胜多,突入敌本阵,杀死了武田氏大将熊谷元直与元繁本人。此战(有田中井手·又打川的合战)之舍身奇袭的原理,和以后织田信长在桶狭间杀死今川义元是一样的,因此又有“西国桶狭间”之称。

战后,大内义兴把山县郡的一半赏给元就,满意地回国了。同年,元就娶了小仓山城主吉川国经之女(阿玖)为正室。

此后的永正十五年(1518年),元就进攻备后国赤屋郡,大获全胜;大永元年(1521年),毛利倒向尼子;大永二年(1522年),攻克坂城。这些仗都是在东西两大强豪的授意下发动的,毛利氏的势力并未因此而大为扩张,终究,毛利不过是大内东进或尼子上洛棋局上一枚小小的棋子罢了。唯一可欣慰的,是元就的勇名从此响彻西国,他在家中的地位也日益稳固。

然后,迎来了大永三年(1523年)。二十七岁的毛利元就,面临第一个大的人生转折点。

智将的奋起

大永三年四月,元就长男少辅太郎(隆元)诞生;六月,尼子兴久开始大规模的安艺侵攻战,毛利氏作为附属,也发兵参与。当月十三日,元就和老丈人吉川国经统率四千兵马,向镜山城发起了进攻。守备镜山的,是再度降服于大内的武田氏大将藏田房信。元就施计说动了房信的叔父作内应,很快将城池攻克。

通过此战,毛利元就开始从一员猛将,向奇变百出的智将转化。

七月十五日,毛利幸松丸在吉田郡山城病殁,福原广俊、志道广良、桂元澄等老臣召集诸将,连署书状,迎接元就即位家督。八月十日,毛利元就进入吉田郡山城。

当时,毛利氏家臣团分为两派,一派拥立元就,另一派却倾向于元就的异母弟毛利(相合)元纲。尼子兴久为了可以长时间控制毛利氏,暗中支持元纲派发动政变,杀死元就。第二年年初,元纲派的阴谋终于暴露,首脑日下津城主坂上总介、长见山城主渡边次郎左卫门等被元就杀死。元纲退到船山城,四月,城被志道广良攻陷,元纲讨死。

战国时代,父子兄弟相争的惨剧屡屡发生,而且其背后往往都有他国势力的煽动甚至控制。以后在谈到织田家的时候,我们还会有情节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要叙述。就连一直被认为感情甚笃的武田氏兄弟,也因为第四次川中岛合战时,信繁所在的阵列位置过于偏离本队,而有“被信玄谋杀”的说法出现。这就是乱世中悲哀的人心啊!

元就既斩元纲,稳定了家族内部,于是在次年(1525年)三月,再度叛离阴谋策划他兄弟相残的尼子氏,投向大内的怀抱。六月,攻陷贺茂郡米山城,收降豪强天野兴定。享禄三年(1530年),元就次男少辅次郎元春诞生。三年后,三男德寿丸隆景诞生,是年,元就还收服了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大将熊谷信直,攻克高松城,并与高田郡五龙城宍户元源签署和约,次年又议定婚约(将长女五竜姬许嫁于元源之孙隆家)。

百万一心

元就在继承家督之初,就花费很大功夫重筑居城吉田郡山,把它作为控制整个安艺的根据地。如今,在郡山遗址上,仍然矗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筑城时候作为口号的四个字——“百万一心”。其中,百字缺少横下一撇,而万字为简写,下方的折画出头,从上往下,其实应该读作“一日一力一心”。这个口号,很好说明了毛利氏崛起的最大秘诀,那就是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从大永三年到天文五年,整整十四年的时间,元就终于在安艺国站稳了脚跟,成为东西方两大势力都绝不敢轻视的强大地方力量。时机到了,该是雄鹰展翅高飞的时候了。天文六年(1535年),元就把尚未元服的长男隆元送到大内家做人质,获得了西方势力的全力支持。

五年后的六月,尼子国久统率“新宫党”三千人,通过备后入侵安艺,在犬饲平战役中,被宍户祖孙击败。大怒如狂的尼子晴久遂倾全力来战,包围了郡山城。经过改修的郡山坚固无比,经过前后四个月的恶战,在大内的援助下,元就击退强敌,并杀死敌大将尼子久幸(参考《战国的名将·中国篇(二)》),尼子势从此一蹶不振。

元就乘胜追击,攻克佐东银山,城主武田信实逃往出云,安艺守护武田氏灭亡。

尼子既破,陶隆房遂鼓动大内义隆远征出云。天文十一年(1542年),大内以总兵力一万五千军出阵,包括毛利、小早川、吉川等麾下豪族,浩浩荡荡杀向东方。大军行动迟缓,三月集中于石见,七月才攻克赤穴光清的赤穴城。十一月,风雪大作,义隆本阵在马泻的正久寺,而毛利元就父子则在白泻地方安营过冬。

次年二月,大军再动,义隆本阵向经罗木山移动,元就父子直取富山城,进出要隘菅谷口,并在莲池绳手地方击破尼子军。此后,又数战得手。

对应大内的进攻,已经无力反击的尼子,开始采取分化瓦解策略。四月末,大内方的数家强力豪族,包括三泽、三刀屋、本城等,甚至还有元就的外甥(同时也是妻甥)吉川兴经,都一起背叛大内家,而将军队开入富田城,成为尼子的助势。眼看双方的胜负天平突然倒转,大内义隆无奈,只得仓惶撤军。尼子军于后掩杀,大内势大败,而只有经石见路归国的毛利元就,因为防护得当,未受大损,安然回到吉田郡山。

此次战败,导致大内氏内部文治、武断两派矛盾更加激化,数年后即发生陶隆房弑主的事件。而相反,毛利元就却得以开始展开,并最终完成著名的“两川体制”,使小小的安艺土豪毛利家,可以一举创造比大内和尼子都更为辉煌的事业!

两川体制

富田撤兵的时候,大内方的沼田城主小早川正平在鸱巢川与追兵恶战,大败自杀。小早川家与濑户内海贼众关系很好,本身也拥有强大的水军力,正拼命寻求陆地上的强力靠山。经过反复协商,天文十三年(1544年)十一月,元就三子德寿丸作为小早川分家兴景(毛利兴元的女婿)的继承人,更名小早川隆景,进入竹田城,并于六年后,娶小早川正平之女,正式继承沼田小早川本家。

安艺豪强吉川氏和毛利氏数代姻亲,但是吉川兴经却在富田城下倒向尼子,与大内和毛利交战,此事在战后引发了吉川家内部的分裂。在毛利元就的暗中策划下,最终决定由元就次子少辅次郎成为吉川家养子和继承人,改名吉川元春。天文十六年(1547年)八月,兴经退隐布川,元春正式成为吉川家当主。

这就是所谓的“两川体制”,由吉川和小早川两翼辅弼,毛利这只西国雄鹰,就可以放胆展翅高飞了。光荣的著名游戏《毛利元就·三矢之誓》中,叙述了这样一个传说——某日,元就将三子都召唤到身边,要他们一人折断一支箭,三子很轻松就完成了;接着,元就把三支箭合在一起递给他们,结果连最武勇的吉川元春也无能为力。元就趁机讲明了团结一心的道理,果然三子联合一体,把毛利家推到了光辉的顶点。

类似传说,中国各时代各民族中层出不穷(比如吐谷浑王阿柴的故事),因此也难以考证,究竟是毛利元就抄的中国故事呢,还是根本编这个传说的人抄的中国故事。笔者倒是更喜欢黑泽明**《乱》中的情节,那是一部把毛利家“三矢之誓”的故事和莎剧《李尔王》相结合的虚构影片——片中的老头子一文字信虎也是拿了三支箭交给三个儿子去试折,老大、老二装模作样摆

白家辈分宗谱列表

我是襄阳的我们这的白氏字辈:群生景正 存宗广继 之子序立 书怀名传 族纲万代 一致亲爱 树言本直 心中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