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族谱在哪
问题一:杨姓族谱在哪?有多少卷? 自己去问一问你爷爷,奶奶 还可以去问问姓杨的老人
问题二:杨氏族谱在那里 老前辈宗祠堂里
问题三:杨姓族谱 1 迁徙 编辑本段
秦、汉时期
有的迁居河内,有的迁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杨氏为晋所灭后,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境。至汉时杨氏已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氏入川也于此时,多由湖北、陕西迁去。早在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杨氏族人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晋、唐时期
是杨氏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由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和唐玄宗时的“安史之乱”,及宋朝的“靖康之乱”,中原社会动荡,许多杨氏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其中以福建为迁播中心。隋唐后便逐步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杨震的后裔杨坚建立了隋朝,杨姓成了最尊贵的“国姓”,隋朝虽然公存在38年,但毕竟是杨氏最辉煌的时代,杨得到了最大的发展。除扩散到河北、山东之外,最重要是向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杨震后裔在唐僖宗时进驻贵州,后世世袭播州宣慰使,一直到明朝万历年被剿灭,历时724年,共传29世。当代云贵川之杨姓多为播州杨氏的后裔,而且人数众多。
两宋时期
杨氏已广布江南广大地区。南宋初有大商人杨垢,随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宝山白沙,“潜心经商,诚一无伪,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杨荣从上虞迁至上海;另支杨氏,与钟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贤滨海地区;元朝,渤海滨州人杨乘、嘉靖进士杨道亨的先人,相继自杭州和河南迁入青浦;元末,钱塘杨璃迁南汇下沙;著名诗人诸暨杨维桢避乱华亭天马山。
明、清时期
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浙江的杨氏宗族迁往湖广地区。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为宋朝第七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24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三省,大约居住了杨姓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三省,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六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些。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山东四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福建、陕西、湖南五省,又集中了36%。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大约占111%的杨姓人口。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杨姓的人口已达到4000万,为全国第六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19%。从是、明朝至今600年中杨姓人口由240万激增到4000万,增长了16倍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两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17%,其次分布于云南、湖南、贵州、山东、湖北、河北六省,又集中了34%。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杨姓总人口的9%。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
杨姓在人群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贵、四川大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文本北部、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45%以上,有的高达近13%,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6%,居住了杨姓人群大约23%。在晋>>
问题四:杨姓家谱的支系字辈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后修改为: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问题五:杨姓家谱的迁徙 后为晋所灭,其子孙因避乱,远在春秋战国(前770―前221年)时期就有个别杨姓人士自山西洪洞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内,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洪武初年,人们称之为“洪武落业”。据志书记载,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战争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别是长沙、岳阳、常德、益阳、湘潭等地区成为一片废墟。朱元璋建国后,为了复苏湖南,采取了“江西填湖广”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浙江的杨氏宗族迁往湖广地区。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为宋朝第七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24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三省,大约居住了杨姓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三省,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六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些。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山东四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福建、陕西、湖南五省,又集中了36%。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大约占111%的杨姓人口。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当代杨姓的人口已达到4000万,为全国第六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19%。从宋、明朝至今600年中杨姓人口由240万激增到4000万,增长了16倍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两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17%,其次分布于云南、湖南、贵州、山东、湖北、河北六省,又集中了34%。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杨姓总人口的9%。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杨姓在人群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云贵、四川大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文本北部、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45%以上,有的高达近13%,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6%,居住了杨姓人群大约23%。在晋冀豫、京津、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北端、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吉西部、湖北大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西北端、广西中部,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3%--45%,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3%,居住了杨姓人群大约34%。
问题六:杨姓族谱有多少个 自己去问一问你爷爷,奶奶 还可以去问问姓杨的老人
问题七:杨姓家谱辈份表 民国十二年(1923年)杨姓重新立宗续谱字辈:登、成、永、宏、福、生、考、义、和、平十字排辈为序。
近代杨贵德等在桐梓县娄山关镇虎峰山杨价崇德庙开会讨论百字谱:
弘农俊杰英、荣华泽祥祯、文武科举锦、福禄宁康兴、太师忠书令、唐宋才嘉兵、汉隋相尉权、崇德怀仁君、兰桂照辉映、侯州尽雄伟、盛海波涛涌、觉理冲凌云、启后继乾坤、慎思贵富民、树以成良言、勋著永绵传、严洁孝顺模、喜庆辅龙腾、昌发山西籍、源远承家业。
后修改为:三知承俊杰、荣华泽祥祯、汉隋相尉才、盛德怀仁君、文武科举锦、唐宋建奇勋、太师奉旨令、侯州忆雄英、沧海波涛涌、虎跃起龙腾、满门忠烈鼎、丰功壮凌云、慎思传清白、后裔靖康宁、兰桂照辉映、福禄显家声、昭著千秋范、源远伟业兴、廉洁行孝顺、继发晋乾坤。
问题八:追寻杨姓族谱 杨姓起源:杨姓出自姬姓即周文王后裔,来源有二,一支系以国为氏,一支是以邑为氏。 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於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
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於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的封地。羊舌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姓杨。被封於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从西晋末年起,杨氏开始从中原迁入福建。到唐末主要有三次大的迁徙:一是晋永嘉年间,中原动荡,有13姓族人入闽,其中有杨姓;二是唐高宗总章年间,随从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者有杨永、杨珍等杨姓校尉,他们的后代散居在闽、粤、台各地;三是唐末中原杨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
杨氏移居台湾,始於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
杨姓名人
杨坚(公元541-604年),姓杨,名坚,鲜卑姓普六茹,名那罗延。隋文帝杨坚,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时杨坚为隋王,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建隋朝,为隋朝开国皇帝,统一中国,为日后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位24年,被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
杨广(569年―618年4月10日)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坚的次子,是个很有才华、头脑精明,是位积极、有进取心的人。修筑“京杭大运河”。对于国政,他也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主政后,他巡视边塞拓、开通西域、推动大建设。然而最终因人民负荷不了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穷兵黩武,遂以残暴留名于世。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并称暴君。他对人民奴役征敛十分苛重,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人民大起义的打击下,部下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将他缢死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杨震:名声最大的古代杨姓名宦。勤奋好学,博览群经,东汉时有“关西孔子”的称誉。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其“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拒贿成名言佳句。当时汉安帝乳母王圣及中常侍樊丰等贪污骄横,他多次上疏切谏,被樊丰所诬罢官,后自杀。杨震子孙世代任大官,其“弘农杨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杨杏佛:又名杨铨,最早透露红色中国真相的勇士。1931年间,正当 加紧“围剿”江西红军的时候,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去江西后写了一篇对江西时局的考察报告《赤祸与中国之存亡》,作为中央研究院文件印行。这篇考察报告中全篇记述了 在江西苏维埃运动的实际情形,与当时国内一些 御用报纸专门对 和红军进行的造谣诬蔑形成鲜明对照。因参与并领导 保障同盟,于1933年6月18日被 特务暗杀。
杨虎城: 最著名的爱国将领。1908年拉起打富济贫的队伍。1911年辛亥革命时率队加入陕西民军。任营长、游击支队司令。1924年加入 。任国民军第三军第三师师长,冯玉祥的国民联军第十路总司令。1929年4月率部投靠蒋介石。任新编第十四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后任陕西省 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任用南汉宸等 员和进步人士。1935年至1936年,在“剿共”军事失败和 的争取下,觉悟到应联共抗日,与张>>
问题九:姓杨的来源姓杨的有多少个中国排第几杨氏族谱在那历史上姓杨的人 周初封有杨国,国亡后人民以国为姓,即是杨,姓杨的有四千万左右,中国第六,四川最多,族谱估计在四川,姓杨名人:杨坚、杨戬、杨文广、杨广、杨业、杨宗保等。
问题十:杨氏宗谱字辈排行 当涂杨姓有德“字辈,原关马乡古城相山村、后岗村、丹阳个别村的杨姓辈分有“德“字,其辈分:“祖志恒思,修明道德“八字,但“德“辈最小,若要能兑上,其后辈份要重定续排,目前该杨支的德辈可能很少,或很小!
整个红楼梦讲的就是贾府里面的故事,所以这回会借冷子兴的口给大家铺垫介绍这个家族,红楼梦的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说上一回,我们说真是甄士隐一家已经败落了,甄士隐也出家云游去了。留下妻子和三个丫头靠着她娘家,做点针线活讨生活。一晃又过去了几年。一日一个丫头,娇杏在街边卖线时与新任太爷在街上见了一面,晚上就有公差来封肃家敲门传人问话了。封肃听说官府来要着心里直扑腾,还是背起笑脸走出来,官府的人就把带他走了。那天二更时,只见封肃方回来。封肃说原来找他的这个新任太爷就是贾雨村。贾雨村出门正好看到当年见过的丫鬟,也就是之前我们讲的对他回头两次的那个丫鬟。于是贾雨村就以为甄士隐一家搬到这里来了,就叫了封肃来问话,这封肃就将女婿遭遇一一向他说明了,然后贾老爷答应帮他家把丢失的英莲找回来。临走他又送了封肃二两银子。
到了第二天,贾雨村又派人送了二两银子和四匹锦缎,说是报达当年甄士隐资助之恩。这里啊,插一句,想当年贾雨村寄居在葫芦庙,衣衫褴褛,身无分文的时候,甄士隐一送就是50辆,你说你这报恩报的也太仔细吧,要不然说这贾雨村满口假话呢。各位看官细品,我不多说。同时呢这贾雨村还给了封肃一封信,想说这娇杏丫头做小老婆。 当年娇杏的两次回头,让还在落魄的贾雨村一度将其直视为知己,到如今啊也还没忘呢。
所以这封肃跟女儿商量来一下,接着就把娇杏送过去了。贾雨村一激动,就又送了很多金子、银子给封肃一家。然后这娇杏只过了一年,就给贾雨村生了个儿子。又过了不到半年,贾雨村的大老婆得病死了,雨村便将她扶做正室夫人了。娇杏的谐音“侥幸”,确实是很幸运,当年因为她的一个好奇心,无意间对这贾雨村多回了两次头,就造就了这么一段意料不到的奇缘,自己的身份也从一个丫鬟变成了官老爷的正房夫人,身份和生活也就从此变得不一样了。真是:偶因一着巧,便为人上人啊。
再说贾雨村那几年的经历,他到了京城,果然中了进士,很快就升了知府。但是他虽才干优长,却未免有些贪酷之弊,这贾雨村做事很厉害,但就是对下属要求过于严厉,又贪财,加上他又恃才傲物,就让那些官员都很看不惯。于是不到一年,就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也就是挑了个刺儿,在皇帝那里参了他一本,说他“性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按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等等等一堆坏话,惹得龙颜大怒,皇上就罢了他的职。话说啊这贾雨村做官为人还真的是不行,这罢免他的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所有的官员都乐坏了。所以搞得他自己也感到很惭愧很悔恨。还算贾雨村是个有修养的人,虽然心里怨念,但是面上却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交代过公事之后,就把家里老小送回老家,安排妥当,自己就游山玩水去了。
那日,偶又游至维扬地面,因闻得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天贾雨村游到了扬州城。这里有一位中央盐业管理特派员叫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也就是科举考试的全国第三名了,这也是相当厉害了。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士,也就是原籍是苏州人,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一月有余。巡盐御史,我们在很多电视剧小说上都看到读到过,是很大的官了,而且,古时候盐是十分珍贵紧缺的用品,很多普通老百姓家都是吃不起的,这巡盐御史可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油水的一个要紧职务了。林如海祖上老家是四川的贵族,曾袭过列侯,到他已经是第五代了,袭官一般只封袭三世,只因当年隆恩盛德,皇帝额外加恩,到林如海的父亲那里,就又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这里,就从了颗第出生,科举中了探花。林家算是书香世家。只可惜的是他们家族人丁不太兴旺,有的也只是几个远房的表亲,关系也很疏远了。如今林如海已经四十有余,本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偏偏去年又死了。虽有几房妾室,奈何他命中无子。只有她的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也就是说这个林如海家大业大,却只有一个独生女儿。他的这个嫡妻贾氏来头也不小,是荣国府史老太君的的独女贾敏。这黛玉因为是夫妻俩的独女,故爱如珍宝。而且这黛玉生得又聪明清秀,所以这林如海就想让她读书认字,就当是了了他想要养儿子的心愿。
且说雨村正值偶感风寒,病在旅店,将一月光景方渐愈。这贾雨村病了一个月,身上盘缠也花得差不多了,正想找个合适的落脚处。幸有两个旧友,亦在此境居住。因为有俩朋友在这里,又听说这个盐政要招聘一个家庭教师,这贾雨村就托朋友相助应聘做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这份家教好做,妙在只有一个女学生,并两个伴读丫鬟,这女学生年纪又小,身体又极怯弱,经常告病假,所以贾雨村的教书生活很轻松。
时间差不多过去了一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林黛玉的妈妈得病去世了,因黛玉要侍奉汤药,守丧尽哀,所以贾雨村先要辞去家庭教师这个工作,但林如海意欲令女儿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这里可以看出,贾雨村的学识是得到了林如海的赏识的,书香世家的读书人,还是希望女儿继续跟着好的先生学习,所以就还是将雨村留了下来。但那黛玉由于母亲去世,哀伤过度,年纪小,体质又孱弱多病,所以干脆请了长期病假。
贾雨村闲的无聊,就经常出去闲逛,喝酒解闷。这日偶至郊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山重水复、竹林幽幽,隐隐约约的前方露出一座寺庙。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个字,这天他逛到郊外,看到了一座很破旧的寺庙,叫智通寺。门旁又有一副破旧的对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大致意思是已经挣下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还不知道停手,等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才醒悟过来想回头悔改。贾雨村看着这幅对联,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包含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想走进去找人问问,走进去时,只看见有一个老和尚在那里煮粥。雨村就上前问话,谁知那老和尚又聋又糊涂,答非所问的。
贾雨村也听得不耐烦了,转身就去小酒馆喝酒了。刚进酒馆的门口,就有一个人起身大笑,一边迎着他走来,一边说:奇遇奇遇啊!雨村也认出来了,此人是京城里的古董商人冷子兴,以前在京城认识的。他最赞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冷子兴就喜欢贾雨村这种读书的斯文人。商人一般给人一种铜臭味的感觉,所以在古代,很多商人虽然很富裕,但其实地位是很低的,人们是看不起商人的,更多是尊敬读书人。很多商人就会结交一些读书人,以拉高自己的一个社会地位。所以这冷子清喜欢结交读书人,让自己也显得不那么庸俗。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两个人相互寒暄了几句,就一起坐下来喝点酒来。二人闲谈慢饮。雨村就说:今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冷子兴道:倒是没什么新闻,不过都中你老先生本家倒是出了一件异事。就是说到贾府了,说这贾府出了一件奇事。贾雨村笑着说,京城里我没有亲戚。你说的是谁?冷子兴道:是荣国府的贾家,难道高攀不上你?贾雨村点点头:原来是他家。论起家谱来,我倒是能和他们家攀上点亲戚。不过人家何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冷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这宁荣两家,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雨村诧异:当日宁荣两宅人口也是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去年我到金陵地界,想去游览六朝遗迹,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站了。花园里亭台楼阁,好大的气派。哪里像个衰败之家?冷子兴笑着说:亏你还是进士出生,原来不通。冷子兴笑贾雨村只知死读书。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话是用来比喻势家豪族,虽然已经衰败了,但是因为势力大,基础厚实,还不至于完全破产。出自“六代论”。也就是说贾府不行了,那只是个空架子,上上下下只知道坐吃山空,没有人好好的打算,更没有人知道节俭。更严重的是孩子们越来越不成器。冷子兴对贾家可谓是旁观者清,看得透彻。他接着简单的介绍贾家的历史,宁国公和荣国公是亲弟兄俩,宁国公是老大,生了四个儿子。宁国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贾敷,长至八九岁就死了,所以二儿子贾敬后来袭了官,继承了他的官职。这贾敬只喜欢住在道观里学炼丹,求长生不老,就提前把官职给了儿子贾珍。 这个贾珍生了一个儿子叫贾荣,今年才十六岁,他爹对他一概不管,所以这个贾珍不肯读书,一味的只知玩乐,宁国府被他翻过来,也没有人敢管他。再跟你说说这荣国府,刚刚跟你说的异事,就发生在荣国府。话说自从荣国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了金陵世勋史候家的**为妻,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女儿贾敏。如今贾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就袭了官,次子贾政自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原本是想要以科甲出生的,不料这贾代善早逝,皇上体恤先臣,除了让长子袭官之外,还赐了次子贾政一个主事之衔。让他入部学习,如今已经升了员外郎了。
贾政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是公子,叫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也娶妻生子了,只可惜命短,病死了。二胎生了一位**,出生在大年初一,也就是后面我们会说到的贾元春。这王夫人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就很奇怪了,这位公子一生下来,嘴里就含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上面还隽着许多字迹,故就取名宝玉,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贾宝玉了。冷子兴道:你就说这事新不新奇吧。要说起来,一个人从娘胎里就带着一块美玉出生,这倒是真的是一件很新奇怪异的事。
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犁不小。冷子兴接着说,万人皆如此说,所以他祖母,也就是史老太君就对宝玉宠爱有加。那年周岁时,贾政要试一试他将来的志向,便让他抓周。抓周也是古人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话说人从小看大,小孩子一周岁时,在其周围放上些笔墨纸砚啊,刀枪棍剑啊什么胭脂水粉啊等等,让小孩子自己选择一件东西抓起来,如果抓到笔墨纸砚呢,就说这孩子以后定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抓到木剑棍棒什么的,想来是喜欢习武,将来可能会是个武状元吧。再说回这宝玉抓周。贾政在小宝玉周围将那世上有之物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那些胭脂钗环抓来。这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就对宝玉有了偏见,不再喜欢他。唯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宝贝着宝玉。要我说我还是觉得贾政也是,那你就不要放那些女人的东西不就完了,给人放了,人抓了,自己还不高兴。
冷子兴接着道:说也奇怪,如今那宝玉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就是说宝玉是很有灵性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就是爱说些孩子话,胡话,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你说好笑不好笑,将来必色鬼无疑了!
雨村忙厉色止道,贾雨村就很严肃的说:非也!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魔色鬼看待了。意思就是说没有大学问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宝玉的行为的。冷子兴见他说的这样重大,忙请教如何。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天地产生的人除了大仁大义的和大奸大恶的,剩下的人大多数也没有多少区别。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大仁大义是顺应好的时代出现的,而大奸大恶的人,是趁乱世出现的。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孔子,孟子都是大仁大义者,皆是应运而生;蚩尤,共工,桀(jie)纣,秦始皇、王莽,曹操、安禄山,秦桧等都是大奸大恶者,皆是应劫而生。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扰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现在是太平盛世,上至朝廷,下及野草,很多人都承受了天地的正气,还有多余的一些正气,就变成露水和微风飘散到全国各地。 那些邪气不敢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都藏在深沟山谷中,也有一些邪气或者跑出来又和正气遭遇了。二者互不相让,自然打在一起,如果谁承受了这种特殊的气,那么它既不会大仁大义,也不会大奸大恶。他比一般人要聪明伶俐,但举止又显得特别怪异。这样的人生在王公贵族家里就会成为情种情圣。如果生在清贫的读书人家,就会成为高人、隐士。如果生在穷苦人家就会成为有名的乐手、戏子。比如陶渊明、刘伶、唐明皇、唐伯虎、祝枝山等等都是这种的人。好一番高谈阔论,真是令人叹服。
冷子兴道:依你说,成则王侯败则贼咯。
雨村道:正是此意。贾雨村一番演讲引得冷子兴这个商人对其叹服。于是便想再加一番演说。你还不知,我自革职以来,这两年遍游各省,也曾遇见两个异样孩子。所以,方才你一说这宝玉,我就猜着了八九,亦是这一派人物。不用远说,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你可知否?
冷子兴说,怎会不知,这甄府和贾府就是老亲,又是世交,两家来往是及其亲热的。
这里说的其实跟之前太虚幻境门前对联又是相呼应了,真即是贾,假即是真。这甄府的遭遇跟贾府如出一辙,又是老亲。后面我们也会说到。其实这甄家就是贾家,两家就是一家。
这贾雨村接着说:去年啊我在金陵,也有人推荐我去甄府处馆,也就是去甄府做家庭教师。谁知他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贵好礼之家。 但这一个学生,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学生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有两个女儿伴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他对小厮说,这“女儿”二字极尊贵,极清净,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二字,但凡要说时,必须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听到这我们也就明白了,这个和宝玉一模一样,也是对女性及其尊崇的一位主。然后雨村又说了他平时的种种行为,平常暴虐浮躁,顽劣憨痴,但是一放学进去见了那些姐姐,又会变得极温厚和平,聪明文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所以其实甄宝玉和贾宝玉简直好像一个人一样,种种行为想法都一样。因为如此啊,这甄宝玉的父亲也是气得很,狠打过几次,但是他都不改。每次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的乱叫。后来弗里德女儿们也都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作甚,莫不是还要姐妹们替你去求情讨饶。你还知不知道害臊。他回答最妙,他说,疼急之时,只叫姐姐妹妹,或可解疼也未可知。说他叫一声姐姐妹妹,果然就不觉得疼了,于是就得了这个密法,每每被打得疼急了,便连叫姐妹起来了。这一段描述很有意思,以为我们知道,红楼梦一书中也有一段讲述贾府宝玉挨打的情节,跟这是相呼应一般的,贾府的宝玉也如这个甄宝玉一样,挨了打,叫姐妹,说是能止疼,对姐姐妹妹的喜欢到了一种近乎变态的地步。
雨村接着说,你就说可笑不可笑吧。哎,因为他的祖母太过溺爱他了,经常因为她的孙子而不满其父亲和老师的管教,所以我就辞了这份家教的工作。现在在巡盐御史林家做家教了。你看,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这里是是夸女子,女子不能为官,但却才情了得,这是可惜的。
冷子兴说:便是贾府,现有的三个也不错。贾政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做女史去了。二**名为迎春,是贾赦的小妾生的,贾政对其视如己出。这三**叫探春,是贾政的庶出,也就是小妾所生。四**叫惜春,是宁府贾珍的胞妹。因为这史老太君极爱孙女,所以都跟在老太太这边一起读书,听说个个都很不错的。
雨村问道,这甄家的风俗是女儿的名字都从男子之名来命字,都不用这些“春”,“红”,“香”,“玉”这类艳俗的名字,为何这贾府却落了俗套了。
冷子兴说,只因这个大**是正月初一生的,所以叫元春,所以其余的女子的名字就都以“春”字来命名了。上一辈的也是跟从兄弟命名的,比如你现在的东家,林公的夫人就是荣府贾赦贾政的同胞妹妹,史老太君的独女,在家的时候就叫贾敏。
雨村说:难怪这女学生读书,凡有“敏”字,皆念做“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会减一二笔,我一直心存疑惑,如今听你说来,是为此无疑了。古时候对于长辈或尊贵的人是要避忌他的名讳的,所以对于家里面的老人或者是对于皇帝,皇家的人都是一些避讳的,比如说他名字里带有一个“玄”字,那么你的名字当中的一个玄字就不能再用了。对于黛玉来说,她的妈妈叫贾敏,所以在写字的时候写到敏字就会故意少写几笔,把这个字写错,或者是念出来这个字的时候,他就不会直接念敏字,这是一种对她母亲的尊重,但是现在大家可能不会这样了,故意写错人家的名字反而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因为风俗习惯这种概念会有一些演化,但是尊敬是一直都存在的,只不过会换一种形式。雨村接着说,难怪黛玉的言行举止都与普通女子不同,原来是她的母亲本就不凡,所以言传身教,教女有方。只可惜她母亲上个月病故了。
冷子兴也替这黛玉怜惜可惜了一番之后接着说。贾政大儿子病故,除了宝玉这个儿子,他的妾室又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不知其好歹。也就是说没怎么听人说过这个儿子,也不知将来如何。贾赦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贾莲,今年也有二十几岁了,亲上作亲,娶的就是贾政的夫人王氏的侄女,如今娶了也有两年了。这位琏二爷也是个不爱读书的料,捐了个同知的官当着。没什么本事,所以也是住在贾政家中,帮着料理一些家务事。古时候穷人苦读圣贤书博取功名,当官,有钱的人也有读书的,也有就是买个官当的。这就是人同命不同。谁知他娶的这个夫人,是个要模样有模样,要本事有本事的人,言谈爽快利索,心思又细腻深远,全府上下都称颂是个能干的人。
雨村说,你我方才说的这些人,都怕是那正邪两赋而来的一路人,也未可知啊。这贾雨村又想继续他的演说,但是冷子兴听得不耐烦了,道:正也罢,邪也罢,都是人家的事,你只顾喝你的酒就是了。雨村知自己话多了,赶紧说,是的是的,今日多喝了几杯,只顾说话了。天色也不早了,贾雨村怕城门关闭,就邀冷子兴先进城,慢慢再聊,刚欲起身,就听后面有人喊,雨村兄,恭喜恭喜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我下回跟你们说。
杨姓族谱在哪
本文2023-10-18 13:42:3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