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绍光简介_黄绍竑简介_余绍淼医生简介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讨论
韦姓的发源地虽在河南境内,但自称韦氏已居彭城,即今江苏境内。其早期的迁播情况大致如下:韦伯遐24世孙孟为汉初太傅,辞位后移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为汉相,其少子玄成继父相位,封侯,后迁杜陵。这就是说,早在汉代,韦氏就已经分布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了,而且有韦氏南迁。从明代以后,韦氏在安徽境内已有分支,1979-1983年韦氏后人韦法德任安徽省舒城县人民 县长。
中文名
韦氏家族
发源地
河南境内
韦姓源出
出自彭姓出自韩姓出自赐姓而来
历史人物
韦孟韦昭
韦姓源出有四:①出自彭姓,为颛顼高阳氏大彭之后裔,以国名为氏。据《韦氏家谱》记载:“出自颛顼大彭之后,夏封于豕韦,苗裔以国为姓,家彭城(今江苏省徐州的古称)。”②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③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韦氏家谱》所载,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 尔自治区喀什市)有韦姓。④出自赐姓而来。据《韦氏家谱》所载,桓彦因功受赐韦姓,其后人以韦姓自居。⑤出自其它源流有韦氏。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
夏商两代豕韦国是盘踞东方的大国,夏商周三代五霸之一,商武丁灭国后,子孙北上经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称豕韦、失韦、室韦,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进入荆楚、云贵川、岭南地区,至今,广西把彭祖生日(农历三月三)作为重要节日;向西进入陕西甘肃一带,《殷契粹编》(甲骨文刻)云:“甲午卜、韦、贞、住羌”。秦代,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征伐岭南地区,军队定居岭南,其中有不少韦姓将士。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有四个儿子,长子韦方山曾为高寝令,早丧;次子为宏官至东海太守;三子韦顺留守邹县为父亲守坟,少子韦玄成由邹县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全国各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避战乱又有南迁情况外,于京兆繁衍茂盛,“京兆郡望”即在此时产生了,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以“京兆郡”一支为盛,形成去天五尺的豪族。盛唐时韦姓名人如韦应物、韦庄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而设韦曲镇。唐代,京兆地区韦姓人多人外出为官,子孙迁居各地,唐代以后韦姓人又有南迁者,形成京兆籍韦姓后裔分布各地的局势。
郡望:
京兆郡:汉初元年设置京兆尹,相当于郡太守,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相当于今之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堂号:
扶阳堂:西汉的韦贤是邹鲁的大儒,本始初年官至宰相,封扶阳侯,是为此号。
京兆堂:韦贤少子韦玄成由邹县徙京兆杜陵,子孙繁盛。三国以后,韦氏盛于今陕西省境内;至唐一门十六相韦绍光简介,形成去天五尺的豪族,故韦姓有以“京兆”为其堂号郡望。
韦遐:初为韦方国(湋川(今陕西扶风县))国君。周武王伐纣时,韦遐带军从征,灭商有功。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封韦为伯国,迁于故国地韦(今河南滑县),称“韦伯国”,国君韦遐,也随之称“韦伯遐”。约于西周末或春秋初,韦国亡,余民迁居彭城(今江苏徐州)”
韦孟:彭城人,第一个出现于史籍上的有影响的人物。西汉诗人,他精通鲁诗,其子孙传至韦贤,5世都是邹鲁的大儒。当时有韦学之说。韦孟诗仅存《讽谏诗》、《在邹诗》两首四言长诗
韦昭:云阳人,三国时吴之著名学者。
韦迢:京兆人,岭南接度使行军司马。
韦 皋:唐代京兆万年人,一代名将,曾任监察御史、知陇州行营留后事、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等职。据《唐书》记载,韦皋当四川安抚史前后经略滇南十一载,曾大破吐蕃48万,取铁桥16城,俘其五王,把南诏打得献地图和上贡求降,并且为他立纪功碑,威武之至。凭着这样的赫赫事功,他被大唐天子封为南康郡王,他给韦氏带来的荣耀,使世代子孙享用不尽,而终于成为了当时“离天尺五”的名门钜族。这位使吐蕃望风披靡的大将,治绩也很高明,据说,他治理四川11年,载誉于道,当地的老百姓见其像必拜,深得民心。据载乐山大佛亦为他组织修建。
韦庄:长安杜陵人,五代前蜀诗人、词人,曾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其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
韦忠:平阳人,十六国时期赵名人。
韦挺: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韦冲之子,唐高祖平京师,署陇西公府祭酒。贞观朝历吏部黄门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阳县男,贬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韦挺,小时与隐太子建成关系不错。后因事与杜淹、王珪都流放越巂。太宗进入东宫后,征拜他为主爵郎中。贞观初年,王珪几次举荐他,于是迁为尚书右丞。拜御史大夫等。太宗将韦挺女儿许配给了齐王李祐为妃子。韦经常与房玄龄、王珪、魏征、戴胄等一起当顾问,参议政事。不久改授银青光禄大夫,行黄门侍郎,兼魏王府事。当时李泰受宠,太子承乾过失较多,太宗稍有废立的想法。中书侍郎杜正伦以漏泄宫中禁语被贬。当时,韦挺也参预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对他说:“我已贬了杜正伦,不忍心将爱卿置于法律下”。于是原谅了他。不久迁为太常卿。
韦应物:京兆长安人,诗人,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
韦昌辉:壮族,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运动***之一。被洪秀全封为北王,1851年金田起义时任后又护军师,领右军主将,十二月被封为北王,六千岁。因对杨秀清素怀不满,1856年督师江西时,得洪秀全密诏,带3000人回天京,利用洪、杨矛盾残杀杨的部队及家属,引起公愤,被洪秀全处决。
韦以德:清广西桂平人,韦昌辉之侄。参加太平军,后封国宗,提督军务。1854年参加太平军克武昌,即奉命和石凤魁、黄再兴驻守。旋返天京。武昌陷后奉命西援田家镇,1854年战死于半壁山。
韦云清:清末广西南宁人,壮族。光绪三十一年入清军当兵。第二年参加同盟会。曾参加镇南关起义和河口起义,进攻两广都督时被俘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韦绍光:广州北郊三元里人,鸦片战争时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英雄。1841年五月二十八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国军队流窜到三元里一带,韦绍光组织群众奋起反击,被推举为首领。后又联络一百零三乡人民,诱敌至牛拦冈韦绍光简介,伏兵四起,大败英军,杀敌200余人。
韦朝元:南笼府当丈寨人,清代南笼起义领袖。
河北省清河县韦王仙庄韦姓系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传至今日已有十四五世了。分三院:东院,中院,西院。共有五百人左右。春节祭祖时在一家的长子房中中堂上悬挂一挂轴,上书从始祖至今的先人姓名,祭祀三日。
韦法德(1930-1983)
1980-1983 任安徽省舒城县人民 县长。
广东中山韦氏字辈:“永乾佑宁嘉延国安靖始。”
湖北仙桃韦氏字辈:“智思守先训敦厚乃本元”。
贵州都匀韦氏字辈:“应永廷恩毓忠良继国邦荣华昌万世庆喜福寿长”。
京兆堂韦氏字辈:“祖启福基海文世应成朝克振儒志联庆国秀昆荣逢光显定经汝良嘉英华善永修得贤才昌润建景恒舒端薄祥茂远兴”。
广西韦氏字辈:
东兰县三石镇泗爷村弄别牙保队字辈:“青大高明利运昌隆盛树孔孟书勤颂韩能报国忠。”
土司直系:“景君宴贤万爵玩兴祖正虎起应文继光兆国朝振永承清年述臻忠厚祥庆吉光”。
板选分支:“朝振权文明景庆云祥开恢复波涛涌进造成建国。
兰木分支:“正(振)大高明立钟灵盛益昌思儒周世德忠厚显文章锦服春宜广精衣夏欲长箕裘辉灿耀裾裙刺豪光”。
乐里分支:“虎起龙飞尤天星国朝仲振永承清世界灵盛益高兴正大光明立更新”。
州洛分支:“道(清)德仁义礼举全忠信英雄盖豪杰”。
长江分支:“兰桂荣宗祖国朝廷绍展尤科名联选仕永世进箕裘翰墨昌文武燕冀庆益谋辅弼年统绪大业继韩侯”。
南丹坡分支:“国朝文仕景道义日钱家福禄如东海寿比玉南山”。
田林刹周、老山分支:“国朝文明仕庭忠道德先荣华流世显如应祖宗成”。
凤山分支:“公侯伯子男著宗声誉扬韩将勋耀宇州司义天长忠孝德智勇宏谋济同强怀源立壮志新纪普华章”。
广西藤县韦氏字辈:“昭浩恒喜式旭以显扬铭祖德流芳远万载达朝京”。
韦氏一支字辈:“希尚士启国志宏端永长光宗耀先德文明焕道昌”。
广西苍梧县沙头镇深塘村韦氏字辈:“镜邦振佳以国宏、永纯世代自兴荣;存仁尚义文光炳、明德招常景运崇;万年继昌兆本同、显宗耀祖志英雄;才华会序乾坤喜、承胜安详纪泰隆。”
广西靖西县韦氏字辈:“敏宗光天文士世,家有道高美传继;勤修祖训振儒业,方可存忠孝节义;佑启后人广前烈,远绍功勋信益著,诚能守宝贵荣华,子肖孙贤乐圣治”。
贵州三都县部分韦氏字辈:“仕显学,占锦光,朝廷启凤章;公中明秀远,胜德永安邦”。
贵州丹寨县县部分韦氏字辈:“洪应登国正,陈德世(启)友文,祖宗恩泽右,伟大发英雄。
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马陂村韦氏家族是在天启年间,由河池南丹迁居至马陂村。字辈:“应丰扶志文廷宗,树启君基汝有从,承继前人之福善,光贻永世如游龙”。
河南郑州市新密市白寨镇韦沟村韦氏家族字辈:贵祖从祀、增贤大明、国文永守、先德克承、一经传家、五世儒宗、绍武继祖、昌汉兴唐、光前裕後、长发其祥。
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过年热闹的景象。
中国最隆重的节日一是过年,二是中秋节。这都是团圆的的节日,阖家幸福的节日。也反应出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的是家庭和睦,团团圆圆,幸福安康。
记得童年的冬天特别的冷,那时候喜欢过年的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可以放鞭炮,这是我们男孩子最开心的事情。二是可以吃饺子,吃好饭。三是可以穿新衣服。相比于前两个理由,穿新衣服的诱惑要小的多。
年对孩子来说,充满着神秘和诱惑。年味是从腊八开始。这一天家家要熬粥,讲究的人家食材要好几样,大米,小米,黑豆,红豆,大枣等,精心熬出的粥,稠稠的,甜甜的 ,飘出了年味。据说腊八这天,以前的大财主大善人,还有寺庙都要熬粥施舍,在缺衣少食的艰苦年代,在寒冷的冬天如果能喝上甜甜的免费的八宝粥,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过了腊八,年味越来越浓。爹娘就会嘱咐我哥俩说话不要大声大气,不能说不好的话,嘴要甜,要说吉利话。可能也就是我所理解的过年话吧!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了!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序幕。小年是辞灶日。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上天汇报 。中午记得老爹在锅头的壁子上贴上灶马头,恭恭敬敬上三路香。中午要放上三小碗面条,三双筷子。然后把灶马头的上部分,烧掉。灶王爷就知道了。香气缭绕,看着老爹恭敬的磕头。心里充满了敬畏和神秘,心里懵懵懂懂,可也不敢多问一句。
过了小年,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第一件事要大扫除。俗话说的扫灰。记得娘说,要家人齐全最好,否则别扫灰把亲人扫在外头。全家动手,里里外外,角角落落,都清理一遍。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把屋里的灰扫干净。找一根长木杆,头上绑上抹布,沾去屋巴上烧火产生的长长的灰,还有墙壁上的黑灰。扫灰也包括把全家人的衣服洗干净。扫灰,全家干干净净。人也马上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愉悦。也有一种寓意,把旧年的晦气和不开心,都清除掉。清清爽爽喜迎大年。
过年的标志:春联,鞭炮,灯笼,饺子。
过了小年要开始置办年货。年关的大集,熙熙攘攘,拥挤不堪。年画,海鲜,猪肉 ,点心,鞭炮都是大受欢迎的商品。集市上的人,说着笑着,讨价还价,小贩的叫卖声兴奋高亢。鞭炮摊一家连一家,鞭炮事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人们仿佛忘记了平日的节俭和抠搜,手脚大方起来。买好过年需要的猪肉,海货,日用品。左手一大包,右手一小包。集市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
记得开始每家买几斤豆腐。后来日子渐渐好起来!开始每家自己作一包豆腐。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改善了!我村有一位叔叔名言某某吃鸡蛋咸diai,今日不同过去了。(不提叔叔的名讳了,以示尊重)也就是吃虾酱可以加俩鸡蛋炒一炒了。幸福自豪溢于言表。做豆腐,其实是委托别人加工。自己提供上好的豆子,提供柴火,还要自己去烧火。再给人家多少加工费。做豆腐的人家会帮着你作一包豆腐。大约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豆腐炖大白菜,百吃不厌。记得傍晚刚做出来的豆腐,热乎乎的白嫩嫩的散发着豆香,煞是稀罕人!全家趁着热,沾着酱油调的蒜泥,简直是最好的美味佳肴。
鞭炮是男孩子的最爱。条件好的人家爸爸可以给孩子买上一挂三百响的电光鞭。那可是令全村男娃羡慕的宝贝。听我夫人说,二舅哥小时候也特别嗜好放鞭。岳父问他要穿新衣服还是放鞭。二舅哥毫不犹豫说放鞭,不要新衣服。这件事成为每年过年的笑谈。二舅哥现在每年过年也放价值不菲的鞭炮,不知是否还有儿时的童趣。
年前要去买布料,让做衣服的裁缝师傅给做一套新衣服。过年好穿,出门访亲好穿,有重大的事好穿。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二姨家大表姐给做的。
如果欠别人钱物,年前一定要去还上的!拖过了年,说明借了两年,人情就更大了!即使真的有困难还不上,也要带上礼品登门拜访说明理由。农村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如果欠别人人情,也要年前带着礼品去拜谢。年前还要去至亲的长辈家走一走,拜一拜。算是旧年的拜访。
年三十终于到了,这就是大年了!早饭后首先贴春联。大门屋门,房间的门都要贴。然后爹要把家谱挂上去,这可是一件大事的大事。爹表情虔诚严肃 ,中间是家谱,两边是挂轴。一边是牡丹一边是荷花。挂正之后,爹娘开始做贡品,鸡,鱼,肉,豆腐。记得爹娘要忙活大半个上午才能做好。中午吃大米饭,我们说的干饭。要先烧纸敬香,才能吃饭。
下午开始包饺子,那是爹娘的事。我们只管疯玩。傍晚要去上莹,据说是请自己的长辈们回家过年。血缘比较近的一家族人,互相招呼着,集中在一起。浩浩荡荡。坟地里,到处是烧纸敬香,鞭炮声。不去说有没有科学依据,去祖辈的坟前磕头,让后辈怀念他们,记住祖辈的辛劳和家训,激励后辈奋发图强,为家族争光,也是一件好事。
黑夜漫漫,午夜那么难熬。开始放鞭过年差不多在十二点左右,慢慢过年越来越早。爹把准备好了的鞭挂在竹竿上。我们哥俩小心捡起掉在地上的鞭,偷偷从这一大串子鞭中挣几个。有电视看春晚,那是以后的事了。
半夜,娘把水烧开了,要煮饺子了!我们出去放鞭。锅头里,火光旺旺,屋里全是蒸汽,饺子像一个个元宝欢快的在锅里游着!爹点着了鞭,噼噼啪啪,震耳欲聋。鞭放完了!饺子也好了。给正北摆上饺子,灶王爷位置,院子天老爷爷神位位置都要摆上饺子。烧纸敬香磕头。这才能吃饭。
因为火旺,饺子煮的一个也没破,像一个个元宝。(破了也只能说中了)白菜炖豆腐,还有一个白菜猪肉粉条。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爹笑眯眯的喝着小酒,娘笑着给我们捞饺子。酒香,菜香!豆腐香,诱人的猪肉,更有诱人的饺子香,更是沁人心脾。一家子虽然饭菜简单,可是团团圆圆,其也其乐融融!过年就是饺子的味道,娘的味道,家的味道!这种味道深深浸在我的骨子里,我的血液里 终生难忘!(可是我的爹已经故去多年了,写到这里不禁泪流满面,心痛如绞)
吃完饺子就算过完年了,马上要给爹娘磕头问好。过年这天,一直到初二灶间晚上要亮灯。可能是祖辈们能看到享受贡品吧。
饭后,我们哥俩拿着灯笼(以后是手电),出去找没有点燃的鞭炮。大部分没有引信,找到一个有音信的如获至宝,深夜我们哥俩才回家,布兜鼓鼓的,手全是火药,脏脏的,满载而归。
正月初一,拜年的时间。见了谁都要问过年好!要去给自己爹们长辈们磕头问安!记得姑娘媳妇们都穿上了新衣服,格外的漂亮。有的长辈还会给两角的磕头钱,也叫年份子,那可是我们的巨款了!家家备好了瓜子花生,香烟,糖果。有时嘴里满满的都是糖
初一以前也是拜师的日子。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带上礼品,要去给师傅磕头问安。
初一还有上香敬神的习俗。我们这有个很出名的山丈二山,有庙有神,周围的人初一都要去山上上香祈福。
初二开始出门了。初二一定要去看舅。舅在亲戚的位置中首屈一指,娘舅很大的。娘舅在姊们的盖房盖墙等重大事上都会出大力,尽心尽责。初二家谱还挂着,外甥应该去给姥爷姥姥,故去的老姥爷们磕头。俗话说外甥半个儿,也有一定的道理吧!这一天外甥可以入席的,外甥亲舅!舅亲外甥!血脉相连!
初二傍晚回家送年。也要吃饺子放鞭炮。年就算过完了!
初三看姑姨都可以了!初四出丈人门。即墨西边一般都是初三回娘家出丈人门!
十五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也称元宵节。踩高跷,做灯笼,放烟花。也要拜家谱,烧纸敬香。夜晚鞭炮阵阵,礼花绚烂多彩。鞭炮在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有心里慰籍功能,是我们祈福仪式的一部分。虽然从环保角度要求减少鞭炮,但鞭炮还是过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少我这样想。
儿时年的味道,浓郁香甜,开心幸福
韦绍光简介_黄绍竑简介_余绍淼医生简介
本文2023-10-18 12:24:0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