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姓什么?
姓刘。因为汉朝开国皇帝是刘邦,汉朝后来的皇帝都是刘邦的后代,都姓刘。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 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 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众所周知,蜀汉的开创者刘备又称刘皇叔,原本是汉朝的皇族。
《三国志·蜀书》上说,蜀汉皇室来源于中山刘氏,是西汉景帝刘启第八个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多达120个,其中第五个儿子刘贞封陆城亭侯,由中山国(今河北省定县)来到陆城侯国(在今河北省涿县),后裔形成中山刘氏的分支--涿县刘氏。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实行削藩政策,以"酎金事件"为借口,废除大批同姓诸侯。涿县刘氏开派祖刘贞,也在这次削藩运动中被削去陆城亭侯的爵位,降为普通平民。
刘贞以后,涿县刘氏的情况,正史没有记载,刘氏族谱则大都有对这一段空白的补充。不过,族谱中所记的有关世系和史实,又有很多互相矛盾和错误牵强的地方。这里,我们不妨根据各地刘氏族谱来作一大体的勾勒和订证。
关于中山刘氏涿县分支始祖刘贞的出身,典籍记载已经非常明确清楚,无容置疑。因此,广东梅县刘氏谱说刘贞是刘胜的孙子和他迁自彭城郡,都是错误的。同样,湖南桂阳刘氏族谱、新化刘氏谱、刘氏滔公支谱和广西刘氏谱都说刘贞是刘向的儿子,刘向是刘胜的儿子,这也均与历史事实不符。
在今人刘少卿所编《刘氏新族谱》中,刘备是中山王刘胜的第17代孙,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世系是:
刘胜(中山靖王)→刘贞(陆城亭侯)→刘昂→刘禄(漳侯)→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刘雄→刘弘→刘备。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流行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
全国各地中山刘氏族谱所载也大体与此相近,如湖南桂阳刘氏谱、四川荣昌刘氏谱所载就完全相同。而湖南怀化刘氏(政公房)族谱和刘氏(吉蕴公房)族谱等则将刘贞误作刘向。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字形笔画之误,因为"贞""向"二字字形相近。湖南刘氏(烟溪滔公房)族谱、板桥刘氏谱、新化刘氏族谱和湖南宁乡刘氏(吉祥公房)谱的编纂者大概对此并不理解,所以他们在刘向之后,又再增加刘贞一代。殊不知刘向即刘贞之误,此举实属画蛇添足。
另外,湖南平江刘氏谱和台湾谱从刘胜到刘舒与之相同,刘舒以后的世系是这样排列的:
刘舒→刘兴发→刘盛→刘必→刘达→刘才源→刘惠。
这个世系比前一世系多了2代,即在刘舒与刘必之间多了一代,在刘必与刘不疑之间又多出刘达一代。
江西泰和刘氏宗谱的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轩(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巡(刘建)→刘辰华(刘哀华)→刘平(刘宪)→刘化(刘舒)→刘谊→刘用(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则记载从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恋禄→刘英建→刘哀→刘舒→刘必→刘不疑→刘济惠→刘雄→刘弘→刘备。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所载从刘胜到刘备也是12代,世系是:
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宪→刘宜→刘必→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尽管刘姓族谱的编纂者们为了填补从刘胜到刘备世系的空白而绞尽脑汁,然而,笔者仍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广大的刘姓族人:这些流传了很久的世系,绝大部分是虚构的、错误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笔者认为,这些族谱的编纂者们的世系与历史不符合。因为正史上虽然没有开列刘备历代祖先的名字,但却间接地指出了从刘胜到刘备的传递代数。
刘备又称刘皇叔。这"刘皇叔"的称呼,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它可不是随便乱叫的,而是严格按辈份来叫的,即刘备按辈份应为汉献帝的叔父辈。汉献帝刘协出自长沙王刘发一支,从刘发到刘协共有13代。中山王刘胜与长沙王刘发是兄弟,刘备既然是汉献帝的皇叔,则从刘胜到刘备应该是12代。
江苏、江西、湖南、广西、广东、四川、香港、台湾、南洋等地所流传的刘备祖先的世系,最少的也比实际上的传递世系多出了5代,因此都是错误的或虚构的。这些世系的编造者们都忽略了刘备又称刘皇叔这一重要信息,在正史中找不到刘胜到刘备代数的明确记载,就以为可以胡编乱造而没人知道。
在这些世系中,只有湖北汉川古柏堂《刘氏族谱》和江西《中华刘氏通谱》上记载刘胜到刘备为12代,与历史实际相符合。但这两个世系,很明显是在上述世系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的,即将香港谱中的祖先删去几代,再将一些父子二人的名字合成一人名字,因此,这两个世系也不可信,最多也只能是聊备参考而已。
为什么全国各地刘姓族谱关于中山刘氏自刘胜到刘备世系的记载,都会错成一样呢?原来,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大的秘密——这个世系来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20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写道:"献帝设朝,操表奏言玄德军功,引之见帝。……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景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刘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备乃刘弘子也。'帝排世谱,则玄德乃帝之叔也。"
各种中山刘氏世系比较
三国演义 江西中华刘氏通谱 湖北汉川古柏堂谱 香港刘氏新族谱 湖南平江刘氏谱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胜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贞
刘昂 刘昂 A 刘昂 刘昂
刘禄 刘禄 刘恋禄 刘禄 刘禄
刘恋 刘恋 A 刘恋 刘恋
刘英 A 刘英建 刘英 刘英
刘建 A A 刘建 刘建
刘哀 A 刘哀 刘哀华 刘哀华
刘宪 刘宪 A 刘宪 刘宪
刘舒 A 刘舒 刘舒 刘舒
刘谊 刘谊 A 刘谊 刘兴发
A A A A 刘盛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必
刘达 A A A 刘达
刘不疑 A 刘不疑 刘不疑 刘才源
刘惠 刘惠 刘济惠 刘惠 刘惠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雄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弘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刘备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在中国家入户晓,正是借着这一名著的传播,中山刘氏的世系则得已如此广泛地在全国刘姓中流传。可见,后世大多数中山刘氏世系,可能都取自《三国演义》。
不过,笔者认为,《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有关中山刘氏的世系记载,应该不是作者罗贯中个人的凭空杜撰,而是必有所本。至于罗贯中所记载的这一世系源自哪里,则现在已不得而知。笔者分析,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宋元时期传世的历史文献资料;另一种则是罗贯中周围某个刘姓家族的族谱。而且,这后面一种可能性还要大。如果此说成立,那么今日所流传的这份虚构的中山刘氏上古世系,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在刘氏家族中流行了。因此可以说,是《三国演义》抄了刘姓族谱中的世系,而《三国演义》中的这份世系,又为后世很多刘姓族谱所抄。
如今,要重新填补刘备祖先世系的这一空白断层,还需要等更多的原始材料的发现。
我们只知道,刘贞之后,刘备的最早的有史可考的祖先是他的祖父的刘雄。刘雄在东汉后期被举为孝廉,后官任东郡范县(今山东省梁山县西北)县令,安帝时还曾任东郡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县令。
刘雄生二子:刘弘、刘子敬(有族谱作刘珖)。刘弘的儿子,就是一代英雄刘备。
1干预汉朝继承人 汉文帝的即位,是个偶然,也是他自身条件和故意展现给旁人看的印象所导致的。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病死,诸吕把持朝政。没多久,齐王家三兄弟: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协同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大将军灌婴等人,联手平定了汉初风起云涌的诸吕之乱。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当皇帝? 其实,大汉朝这会儿有皇帝,那是吕后扶立的小皇帝,史称汉少帝。但此时,大家既然把诸吕一窝端了,诸吕的遗产自然也需要拔掉,谁费尽心力只是为了得个青史留名? 确定皇帝换人不换姓后,大家心里没什么异议,此次灭诸吕,齐王刘襄是第一个起兵的,刘襄的弟弟刘章和刘兴居当时都在宫里当宿卫,里应外合功劳也颇大,而齐王刘襄又是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嫡子(立嫡立长都占了),既有名义上的优势,又有平灭贼子的军功,往大了说,他就是重新定刘姓江山的人。拥立他为帝,是众人心中理所当然的事。 史书交代「 ”大臣议欲立齐王”,此事差不多是板上钉钉了。 然而,有一个风尘仆仆赶来的人不同意。 此人是琅琊王刘泽。 初听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满脸疑惑,此人是哪里跑来的小喽啰,都没听说过。毕竟,在汉初全明星阵容里,这种刘姓小诸侯王多如牛毛,没点本事和故事,难以闻名遐迩,垂名后世。那么,我们来为刘泽列一张文字版家谱: 刘泽姓刘,又封了王,显然,他是刘邦的家属。然而,算起来,他也只是个八竿子才打得着的远亲,「 ”诸刘远属也”。刘泽早期的经历不可考,只是靠着刘邦的关系当上了郎中,后来表现还不错,才被刘邦提拔为将军,参与了汉平定代相陈豨之乱,因功被封为营陵侯。这个侯国非常小,大约只有一个或半个县的赋税收入,在今天的山东昌乐县境内。 刘泽到了婚龄,便娶了一位来头不小的姑娘——吕后妹妹吕嬃和樊哙的闺女,小樊氏。这下,刘泽算既是大汉皇族,又是皇后家里人了。在吕后当政期间,吕后想封家里一帮兄弟子侄为王,又怕刘家人和功臣集团不答应,第一条曲线操作就是封刘泽为琅琊王——刘家的我封了,吕家也没问题了吧? 所以,刘泽是脚踩了两条船,吕家船算是锦上添花,刘家大船怎么样也不会翻。更牛的是,他还有战功。在这个老刘们谢幕,诸吕们被灭的时代,他在刘姓诸侯里也是个老大不小的「 ”长者”了,因此,刘泽的话大家多少还是要听一听的。 刘泽提出来的反对理由是:「 ”诸吕之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外戚。大家刚灭了一个诸吕,难道又想再迎来一个‘诸吕2号’?齐王刘襄的舅舅驷钧是个又凶又恶的人,如果齐王当皇帝,他这位有战功的舅舅怎么能不被加封?已知了这样的难题,是把困难留给子孙后代,还是自己提前扼杀?”大家回想了一下诸吕把持朝政期间的憋屈和恐怖,集体摇了摇头。 有人问了,那么立谁呢? 刘泽说:「 ”当然是代王刘恒合适,刘恒的舅舅薄氏比较低调,薄太后母家没什么权势,都是老实本分的君子,而刘恒自己又是目前高皇帝亲儿子里年龄最大的,立他为帝最合适。”史书的下一句说「 ”于是大臣乃谋迎立代王”。 奇怪,如此重要的事,就凭刘泽一句话和一个并未发生的预测版「 ”外戚之祸”就大转弯,是不是太轻率了点?即使大汉臣子们都不愿再经历一次「 ”诸吕之乱”「 ”刘氏凋零”的局面,那琅琊王刘泽提此建议就纯粹是为了公心吗? 当然并不是。 刘泽之所以要给齐王捣乱,都怪刘襄得罪了他。 2一己私怨,大汉天下从此拐弯 其实,两人或者说两国的恩怨,早在刘泽被封为琅琊王时就已经结下了。 琅琊国是吕后封给刘泽的,而刘泽拿到的这个琅琊郡,起初是齐王刘肥的齐国治下的地盘。 齐国开国时,刘邦一口气给了这位庶长子城阳、济南/又叫博阳、琅邪、济北、胶东、胶西、菑川等7个郡73座城,但后来,吕后一会儿为女儿鲁元公主抢走齐国一座城阳郡,一会儿又为大侄子吕台夺走了一座济南郡,没多久,又为侄女婿刘泽夺走了一座琅琊郡(刘泽得到琅琊郡另有别的计谋)……偌大一个齐国,竟被削成了4个郡的国家。齐王刘肥和续任刘襄能不痛恨吗? 所以,诸吕之乱兴起、刘襄打定主意起兵时,第一步就拿刘泽开刀。为了行军路线方便,计划更在掌握,也为了夺回自己的失地,刘襄派郎中令祝午去忽悠琅琊王刘泽,说现在刘姓诸侯里只有他最大,齐王年纪小,虽有想平灭诸吕的心,但不懂兵戈之事,而琅琊王在高皇帝时就带兵打仗,一切要仰仗琅琊王主事啦,齐王愿意举国支持。换句话说,齐国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将来成功了,刘泽说不定还能成为大汉天子。 美梦熏心,刘泽一听,心痒难耐,当即跑到齐国都城临淄去找刘襄商量大事。结果,刘泽刚到,刘襄和手下大臣就以各种原因挽留,不让他出门。一边又派人去收琅琊国的兵力。刘泽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一辈子打雁竟被雁啄了眼。这下,俩人的梁子算是打下死结,更无解了。 而刘泽这边悔恨的同时,九曲心肠也开始运作实施一套反忽悠。 刘泽也给刘襄戴高帽子:「 ”你爹刘肥是高皇帝长子,推算下来,你就是高皇帝的嫡长孙啦,所以,立皇帝当然只能立你。现在大臣们虽然怨恨诸吕,却不知道推翻诸吕和吕后所立的小皇帝以后,该找谁来当皇帝,我刘泽这会儿算是刘家年龄最大的,他们估计都在等我发言呢。大王留着我也没用,不如让我进京去帮你说点好话。” 刘襄此时认为武力解决诸吕是势在必得,唯一的顾虑就是功臣们怎么想,于是连忙钻进刘泽的圈套,并屁颠屁颠地安排车辆送他入京。 然后,就发生了上文所述的那一幕。 所有人都打算立齐王时,唯独琅琊王刘泽出来持反对意见,并晓之以理说服了那帮手握重兵的人。 方针既定,刘泽又指挥当时在皇宫内为哥哥刘襄登基做努力的朱虚侯刘章去说服齐国撤军。刘襄见大势已去,如果再拼齐国国力和功臣集团干一架,两败俱伤还是小的,甚至也许还会遭到代地的合击,只好郁郁寡欢地回了国。第二年就郁闷死了。 后来,就是代王刘恒顺利入京登基,成了历史上的汉文帝。文帝即位,再次瓜分齐国,割城阳郡封给灭诸吕有功的朱虚侯刘章,割济北郡封东牟侯刘兴居。而刘泽的琅琊郡被文帝还给了齐国,转身给刘泽找了块更大的地盘——燕国,从此,他是燕王刘泽。 刘泽的这一捣乱,不仅改变了自己命运,也改变了西汉王朝的历史,有了代王刘恒的即位,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以及虽褒贬不一,却又让人热血不已的汉武帝时代。 历史的拐弯,往往只因为一件小矛盾。
汉朝皇帝姓什么?
本文2023-10-18 11:51:5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2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