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赫那拉氏的族谱简介
叶赫那拉氏族谱主要指世居叶赫地方,后来随清入关流散于各地的叶赫那拉氏族人的宗谱,分官修与私人修撰两种,其基本内容都有谱序和世系,但详略不一,有的仅千余字,有的则数万字,谱序叙述本族的来源、迁徙、修谱过程及地位显赫者。世系按辈份排列族人,大多数宗谱仅记男人,亦有略述简历于名下。有的谱书中还记有传记、诗文、仕宦、碑记、皇帝题谱、奏章、呈状、上谕、诰命、敕书、祭祀规矩、祭文、族规等。宗谱有木刻本、排印本,印数多在一百部上下;还有大量手抄本,每次抄写不过数十部。宗谱中还有只记录一族或一支世系的名单,称为谱单。谱单有一纸一单,有数纸拼为一单,或折子等多种形式。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此谱收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之中,属于官修谱书,官修叶赫那拉氏族谱仅此一部,清朝满族修谱虽属私家之事,但清朝皇帝出于政治目的,是积极提倡的。乾隆皇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敕谕清朝大臣弘昼、鄂尔泰、福敏、徐元梦等人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根据当时的档案和当时八旗满洲名门望族所保存的宗谱,于乾隆九年(1744年)编纂成书。
《通谱·叶赫地方纳喇氏》(卷22)共收录叶赫地方纳喇氏著名人物76个,自金台石、布扬古、苏纳等支族记起,即起自明末,叶赫灭亡前后,截止于通谱成书的乾隆年间,每支族记其姓氏命名、归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时间、原籍何地、官阶及勋绩。每姓氏中勋绩卓著者立传;事迹不显者也作简记,称为附载。记载世系少则七、八代,多则十几代,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在后金建立前后叶赫族人的活动及对清初统一与政权巩固的历史作用,是所有叶赫族谱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因已印刷成书,故又是极易找到的一部,是治叶赫族谱研究之人首要的材料之一。此书版本有:武英殿刻本,已被辽沈书社据其影印本整理出版,有1989年版。
《叶赫纳兰氏族谱》
《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辑于清道光三年四月,为叶赫纳兰氏第十四代玄孙额腾额编撰。谱首为额腾额所作谱序,次为世系表,尾记道光初年叶赫纳兰氏后裔分布地方。世表自始祖星根达喇汉至额腾额族侄铭敦,共辑十五代,1522人。其中自褚孔革至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孙南褚,凡六代,其人名、官职、支派、世系等多与明人冯瑗《开原图说》卷下《海西夷北关支派图》所记相符。自南楮之后,凡七代,所记人名,官职、支派世系及旗属等多与《清史稿》诸臣封爵世表和《八旗通志》旗分志满洲八旗佐领世系相符。故可谓信史,是治叶赫部史的珍贵材料。
据族谱记载,褚孔革兄弟三人,褚孔革居其长,次日哲铿额,季日哲赫纳。褚孔革之父为齐尔哈纳,亦称“齐尔哈尼”。②族谱记褚孔革有子三人:长日太杵,次日台坦柱,季日尼雅尼雅喀。太杵有子六人:长曰鄂岱,其五世孙桑格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次日硬色(无嗣)。三日萨布禄(无嗣)。四日图礼,五日图美,六日额曾特伊;太杵二弟台坦柱有子三人:长日齐纳赤,次日清佳努,为叶赫西城贝勒。三日杨吉努,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小女适努尔哈赤为孝慈高皇后,称“孟古姐姐”,系清太宗皇太极的生母;太杵三弟尼雅尼喀有子四人:长日延桂,亦称烟州。其五子扈什布任满洲镶兰旗都统;次日阿尔卜,其孙苏纳“尚努尔哈赤第六女为额附”。③苏纳子苏克萨哈,顺治朝任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顺治十八年授辅政大臣;三日雅林布,其长子固三泰尚公主,封固伦额附,四日雅巴兰,其第七子阿什达尔汉,任理藩院尚书,天聪六年太宗文皇帝赐号“达雅奇国舅”。④清佳努有子四人:长日布寨,亦称布斋,继其父为叶赫西城贝勒;次日兀辽孛罗,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清佳努同时在开原遇难;三日阿巴亥,亦称阿巴海;四日阿拜,其次子诺穆图为多罗额附,诺穆图子国斯海任兵部尚书。杨吉努有子七人:长日喀尔喀玛,亦称哈尔哈麻。明万历十一年十二月与其父杨吉努同时在开原遇难;次日纳林孛罗,亦称纳林布禄。继其父为叶赫东城贝勒,明万历三十六年在叶赫病故(无嗣);三日金台石,继其兄纳林布禄为叶赫东城贝勒。其子德尔格勒降清隶满洲正黄旗,授三等副将世职。其孙明珠在康熙朝任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明珠长子性德为一等侍卫,是清代著名满族词人。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原名为《布斋世系表》,辑者不详。谱本封面贴有黄签,上书:“此佐领原系恩惠之胞伯高祖布尔杭武,太祖高皇帝承运时编为二个佐领,由此续编之佐领”。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此佐领原系太祖高皇帝辛未年取叶赫时以布尔杭武作为三等男爵与敬文王姊联姻。将叶赫壮丁编为二个佐领,由佐领下诺英欢、武巴海各承管一佐领。至太宗文皇帝八年,分别论记起初各官功绩,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虽然无功,念系异国贝勒之后,与定鼎功臣相等。免去壮丁为优异佐领。雍正九年,众大臣会议佐领时,此二个佐领虽系优异,但实录并无圈点,册籍上无拴参等处,故作为世管佐领,将此二佐领撤回,著布尔杭武之子格巴库、布尔杭武之孙萌图(曾任吉林乌拉将军)各承一佐领”。从谱面黄签和谱内布尔杭武条下注文得知,此谱为叶赫西城主布斋(亦称布寨)之后裔。
《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记至麟武(辑谱时三岁),凡十四代,共188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此谱可与《叶赫纳兰氏八旗族谱》连用,即可连接使用。《叶赫那兰氏八旗族谱》记布寨一支,自布寨向前溯至始祖星根达喇汉,凡七代。自布寨向后记至双全,又四代,计十一代。《世管佐领恩惠家谱》自布寨至双全,凡四代,自双全至麟武又十代,记十四代,二谱在布寨五世孙双全一代搭接重合。如即星根达喇汉生席尔克明噶吐,席尔克明噶吐生齐尔哈纳,齐尔哈纳生褚孔革,褚孔革生台坦柱,台坦柱生清佳努,清佳努生布寨,布寨生布尔杭武,布尔杭武生武巴海,武巴海生富拉塔,富拉塔生开泰,开泰生富森布,富森布生皂王保,皂王保生庆昌,庆昌生平瑞,平瑞生广庆,广庆生桂林,桂林生文惠,文惠生福海,福海生麟武。如将二谱连用,不但记述世系辈数增加,在时间上可自明中叶(成化年间)至清末,顺延四百余年。这是目前所掌握的有关叶赫纳兰氏世系脉络最清楚、延续时间最长、记述内容最具体的一部珍贵史料。
《叶赫纳兰氏族谱》
《叶赫纳兰氏族谱》,为清乾隆三十九年常英辑,后经其曾孙兴泰,玄孙祥安多次修编。谱首为乾隆三十九年常英原序,嘉庆十七年兴泰初修序,道光二年兴泰二修序,道光十七年兴泰三修序和道光二十九年祥安四修序。次为世系图、齿序图和始祖檗吉、四世祖常安、四世叔祖六十三、六世叔沮柏年等墓位图及墓志。尾为世系年表。此谱自始祖檗吉至末代那桐凡九代,共76人。辑谱人常安为祭吉四世孙。
《叶赫纳兰氏族谱》自辑谱人常英曾祖紧吉记起,檗吉有子五人:长日嘎尔萨,次日阿尔萨,三日法尔萨,四日黑塞(亦称墨色或黑子,应是乳名),五日老格(亦称老哥,即老么,是最小的一个)。嘎尔萨一子日佛鼎(无嗣)。阿尔萨一子日和让(亦称和尚,应是乳名)。有二子,长日五十三,次日六十三,均系以生此儿时取父母年龄相加之数为名。法尔萨有子二人,第日照柱,亦有二子,长日常泰,次日常福。法尔萨次子日五达子(无嗣):墨塞一子日堆齐,堆齐一子日常英,即辑谱人。常英有子二人:长日德敏,次日德毓。德敏有子二人:长日彭年,次日柏年。彭年有子三人:长日兴泰,即嘉庆十七年、道光二年和道光十七年三次修谱之人。次日兴城,季日兴怡。兴泰有子三人:长日祥安(无嗣),即道光二十九年四次修谱之人。次日普安,亦称浦安。官至翰林,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因“戊午科场案”获罪,被肃顺、载垣、端华等人斩杀;季日铭安,曾任奉天将军;曾安一子,日那桐,为此谱之末代人。
《叶赫-佟氏》
叶赫佟氏:原系海西女贞族部落,祖籍吉林省梨树县叶赫满族自治镇的叶赫那拉古城,满族人以地为姓,姓叶赫那拉,后冠佟姓。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后,成为麾下的成员,改为满族,隶属镶黄旗,为荡平明末势力作出了贡献。在顺治元年(1644年)4月,顺治皇帝率满族起驾入关,其中,佟姓为从龙入关之首。入关后,佟祖那郎阿及其兄弟又于康熙初年从军,出征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参加平定吴三桂等三藩叛乱,为清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平叛后,奉命返回京城住西山大营,兄弟数人只他一人荣归,其弟英能战死在沙场。
清廷入关后,由于大批满族人从龙入关,对辽东地区实行封禁,使辽沈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域呈现荒城废堡,败瓦颓桓,沃野千里,全无可恃的空虚局面,而沙皇俄国入侵我黑龙江流域日趋猖狂,残害百姓,掠夺财产。康熙皇帝对沙皇的入侵十分关注,从康熙十年到二十五年,三次巡视关外,决心重振肇兴福地。于是把入关平叛后在京城附近的满族八旗兵派驻辽沈各地。其祖那郎阿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奉旨到凤城任城守尉,管辖辽东广大地区。他忠于职守,沿边设卡立哨,巡防查边,兼理中江税务,督查民生,整修交通驿道,处理旗民事务,维护根本重地。
始祖到凤城任职后把在北京和梨树地方的家眷迁移到凤城东部的两山夹一平原的石桥子做为祖居地。为使子孙后代不忘祖先和故乡,把此处定名为梨树沟(即如今的凤城市东汤镇石桥村梨树沟)。后来,子孙繁衍生息,移居凤城各地,特别是在东汤、石城、大兴、爱阳、赛马草河大堡和凤城城区有众多族人聚居,在辽宁省的本溪、宽甸、桓仁、岫岩、西丰等各县均分布有多支族人居住,在吉林、黑龙江(齐齐哈尔七台河牡丹江林口勃力)、内蒙古、北京、四川、江西、广东、广西、湖北等省都有叶赫那拉佟氏族人。
叶赫那拉 佟氏家族,复姓叶,自十代起,按文明承圣志 才德殿英贤 国本佩宏业 和祥保万年辈字起名,并延续至今。
我叶赫佟氏自那郎阿逝后立为始迁租,到如今已三百余年历史,传世十六代,三万余人。
参考文献:叶赫那拉佟氏
叶赫佟氏与慈禧的一些往事
叶赫后人,佟文家在访问记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原来慈禧父母家境贫寒,又身患重病,在慈禧身下生个儿子,因慈禧父母已无力抚养这个新生儿,只好将儿子送人收养,托付给凤城的叶赫那拉氏佟双喜(熙老爷之父)收养。慈禧进宫升太后,此事一直无人敢提,后来“熙老爷”的儿子佟贵清出了人命官司,才不得不逃进宫廷到慈禧身边避难。此事败露后,慈禧瞒人不过,只好在一次接见德国公使普兰德先生时公开了这个秘密。另据佟承惠说:佟明桂(住东新村,1989年78岁时去世)在清朝光绪年间给在北京的佟熙老爷(佟保谱系,九世,佟宁文德之孙,双喜的三子)赶过马拉轿车,对熙老爷历史和人品了如指掌,经常给他们讲熙老爷故事。
熙老爷在京城是五(六)品官员,因为是叶赫氏,与慈禧太后同是吉林叶赫古城,并以地为氏称叶赫氏,所以引起朝廷注意,叫他把家族和个人历史详尽书面报告朝廷。后来慈禧太后委托其弟弟召见佟熙老爷,他们见面后还相互认识,称兄道弟。
退出官职以后,熙老爷携带小妾(是北京九门提都的妹妹)返乡,当时正是“四合堂”(注)兴盛时期,在梨树甸子(如今叫东新村)有大片土地、山场,佟明桂也跟着回来,仍然给他赶花轿车。熙老爷回来就开一家规模挺大的烧锅,如今在烧锅原址仍保留着当年用的水井(见文物),经营很红火,每三天向凤城送一马车酒。熙老爷回乡也是光宗耀祖,不减在京城时的威风,花轿出入,前呼后拥,声望远扬。
熙老爷儿子佟贵清(可能是过继的),他借着父亲的势力当了保长。东新村有一XV姓人家,是当地有名的恶棍,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凡是别人娶媳妇他要先睡一晚上,否则别想安稳过日子。由于民愤太大,做为保长不能不平民怨,他唆使人在一天黑夜躲藏在树林里,寻机杀害这个恶霸。但这个恶棍也有保镖和枪械,当一个保镖回家报信时,他们紧跟追赶,遇见恶棍父亲等人阻拦,情急之下连杀了四口人。
嗣后,虽然熙老爷有一定影响,但县衙门也不敢不追究命案,且盛京已经知晓。在这种情况下,佟贵清向熙老爷小妾下跪,连声叫“小妈”求助。小妾情急之下答应去见北京九门提都的弟弟求情,并与她随行去承德避暑山庄见正在度假的弟弟。会见当天其弟即叫他们马上离开承德(正常情况亲属来会见可以在避暑山庄停留三天)奔赴北京,把佟贵清藏匿在宫内。
这两段都记述叶赫佟氏与慈禧太后关系,仅供考察参考。 《那氏族谱》收藏在辽宁省凤城满族自治县那家。那氏即满族叶赫那拉(纳喇)氏。1943年由十一世孙那寿山主持修谱。《族谱》主要内容有:叙言、序言、世系、羊公墓表、那氏老坟茔图、大祭所用之物图、祭祖礼节、孝顺范例。
本书所记那拉氏,即是原来住在叶赫部的纳喇氏。清初始祖奇玛瑚“从龙入关”,隶满洲正蓝旗。奇玛瑚有九子,第九子羊山于康熙中叶(17世纪末)到凤城驻防,与次子那郎阿居住在城西南60里石柱子东沟。羊山长子彦图里在北京任侍卫,后数年其子黑色随叔防御,又南迁60里到蓝旗堡,至今仍居其地。《族谱》中记载满族的姓氏有满人当官后“即随官姓”之说。那拉氏在光绪末年改汉字“那”,并按汉俗按辈命名。
《族谱》根据那寿山、那庆田遗留的笔记草本,记载那氏祭祀中的礼仪。其中对领牲、祭祖、祭梭龙(索罗)杆子、换锁线等做了详尽记载,并绘出了所用物件图示。这为了解和比较研究满族各姓氏的风俗差异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族谱》世系中记载始祖九子的居住地,要以了解到叶赫那拉氏奇玛瑚一族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羊山的世系也可以了解该支的人口增长情况。二世羊山1人,三世2人,四世4人、五世8人、六世17人、七世36人、八世66人、九世80人、十世53人、十一世14人。其中十世、十一世中有因年幼尚未成婚者没有编人世系中,所以人数不如前代多。另外本支中有8人任领催以上官。 叶赫那拉氏(Yehenara,又译叶赫纳喇、叶赫纳兰)是满族中的大姓,也是起源较早的姓氏之一。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最早的祖先可追溯到五代时期的海西女真,其始祖叫星根达尔汉,原姓土默特。
叶赫的地理位置应该在今天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叶赫,满语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元末明初这里就居信着满族先人的一个部落——叶赫部。又有传说叶赫那拉,源于蒙古的人的扈伦部,后来蒙古人杀了当地的叶赫人,自己建立了一个新的叶赫国,再后来当地的蒙古人逐渐融入了女真,成为了叶赫人。
16世纪初,在部落酋长褚格率领下南迁,来到叶赫岸边,以河为名称叶赫部。约1573年,褚孔格的孙子清佳奴、扬吉努征服了周围的小部落,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还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八角时楼,雄伟壮观,是中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叶赫东城赴保存完整。城内建筑台基,遗迹较多,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明显,叶赫部于1619年初被清朝努尔哈赤所灭。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姓那、叶。
不是。
八大姓指的是大清王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
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马佳氏),索(索绰罗氏),赫(赫舍里氏),富(富察氏),那(那拉氏),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现今俗称谓八大姓的满族著姓姓氏,是自清代中期以后而冠用和改用的汉字姓。而历史上,满洲是女真人的直系后裔,是早期进入辽东地区的满族先世。
扩展资料:
历史演变:
辽东满族八大姓氏的历史演变,是满族人民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金、元时期起,满族先世姓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宗族内部血缘集团产生的裂变而出现的新的姓氏上看,满族及其先世在姓氏上的演变过程错综复杂。
早在金、元时期,清皇室的先世一直为夹谷姓,汉译佟姓,而至明末却冠用了爱新觉罗这一姓氏。马佳氏的先世由甫亦莫氏改称费莫氏,此后又以地为氏冠用马佳为姓。
在清代中期以后满族各氏族汉字姓和改汉字姓中,这种趋势发展的更为复杂,更为不规范。
纽祜禄氏各支在冠汉姓时,其姓氏早在金代就已汉译为郎姓,而在这一时期,有的族支却改用汉字纽字为姓,还有的改汉字牛字为姓。索绰罗氏除以原姓第一音节索为姓外,部分族支改用汉字曹字为姓,诸如此类甚多。
在辽东满族人民集居的区域,由于地域不同,历史上姓氏演变称谓不同,而所泛指的满洲八大姓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将佟、关、马、索、叶、富、那、郎列为八姓。
还有的地方将叶姓换成齐姓加入到八姓之中称谓。然而,本文所提及的八个姓氏是辽东具有代表性的八个姓氏,亦是由金代女真人后裔而形成的八个满族宗族,是具有区域代表性的。
他们可以直接涉猎于满族先世的渔猎采集及迁徙生活,揭示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最终体现民族文化融合的必然历史结果。
-满洲八大姓
满族老姓翻译成汉字,经常出现同姓异译的现象。美国满族学者关朝君先生认为,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是一个“历史之谜”,于2006年初悬赏万元人民币,欲解开这个谜。沈阳新闻媒体还专门报导了这件事。
清朝灭亡后,满族历史不被重视了很长时间。满族姓氏彻底改成汉字姓后,老姓逐渐被淡忘。今天,绝大多数满族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本来姓氏,更不知道姓氏本身的意义所在。为了响应朝君先生,笔者就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的“千古之谜”,谈谈个人的认识,不为赏金,只为民族文化尽绵薄之力。 满语中有一个音节,是用舌尖发出的“嘟噜”音,这样,最初的翻译者,就把这个音节译作汉字的“尔”或“勒”,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简明满汉词典》,有“瓜尔佳”的满文,其罗马音标是“Guwalgiya”。其中的“l”在满语词组中间使用时,既可以译成汉语“尔”,也可以译成“勒”。由于,《八旗通志》、《清史稿》等官方文献采纳了“瓜尔佳”,其他就成了异译。
这种情况也同时出现在满族其他姓氏上,如本人的家谱就是“伊勒根交罗”。再如,《黑龙江志稿》中载“卦勒察,亦曰瓜尔察”。
这种情况还表现在满族姓氏的历史传承上,如满族的“珠尔根氏”就源于女真族的“阿勒根氏”。
另外,黑龙江地区地方满语,“尔”的发音更接近“勒”。如哈尔滨的民间发音为“哈勒滨”,“勒”仍保留一点舌尖“嘟噜”音。 “瓜尔佳”与“瓜勒佳”是典型的同姓异译
清朝国史馆编撰的《国史列传》,应该说是研究考证满族姓氏最具权威的历史文字资料。在《国史列传》中,多次出现“瓜尔佳氏”和“瓜勒佳氏”,为我们考证二者的关系,提供了足弥珍贵的材料。
1.华善家族(苏完)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清初开国勋臣一等伯《石廷柱列传》载“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曾祖布哈,明成化中任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祖阿尔松阿袭职。父石翰始家于辽东,遂以石为氏。”最初,他的家族被隶于汉军正白旗。
华善是石廷柱的第三子,豫亲王多铎的女婿,累官内大臣、定南将军。康熙27年3月,他上疏康熙大帝,强调自己的高祖“原系苏完人,姓瓜尔佳氏。”要求“乞恩改入满洲旗籍”。这件事,在当时没有成功(按《实录》记载成功了,瓜尔佳氏康熙27年起,改入满洲,但佐领仍留汉军),他的家族也恢复了老姓。华善的曾孙户部侍郎、三等子三泰,以及三泰之子领队大臣佛住的列传中都有记载。
《三泰列传》载:“三泰,汉军正白旗人。曾祖内大臣华善,以其先系苏完人,姓瓜勒佳氏,奏请改入满洲旗籍。”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佛住列传》载:“佛住,满洲正白旗人。其先苏完人,姓瓜勒佳氏,高祖内大臣华善,由汉军奏改入籍。”这里也用的是“瓜勒佳氏”。
这样的现象还出现在其他家族。
2.劳萨家族(安褚拉库)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劳萨,满洲镶红旗人,开国勋臣。《国史列传‧劳萨列传》载:“劳萨,姓瓜尔佳氏,其先世居安褚拉库。”
《国史列传‧钦拜列传》载:“钦拜,满洲镶红旗人,姓瓜勒佳氏,曾祖罗璧,国初随兄劳萨来归。”钦拜累官绥远大将军、领侍卫内大臣。这里用的是“瓜勒佳氏”。
3.五岱家族(黑龙江)并用瓜尔佳、瓜勒佳。
五岱,黑龙江人,官拜领侍卫内大臣、尚书房总谙达,满洲正黄旗人。《清史稿》、《黑龙江志稿》《国史列传》等文献都有他的传记,均为瓜勒佳氏。
但是,他的儿子佛伦保却用瓜尔佳氏。《国史列传‧佛伦保列传》载:“佛伦保,姓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领侍卫内大臣五岱,自有传。”
以上3个不同的家族出现的同一现象,足可以证明:瓜尔佳和瓜勒佳是同姓异译。 笔者还注意到,在不同的文献上,同一个人存在混用瓜尔佳与瓜勒佳的现象。
1.满福一人用二“姓”。
《国史列传‧满福列传》载:“满福,瓜勒佳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五十二年袭世管佐领……。”但是,同一个人在《清史稿‧满福传》却是:“满福,满洲镶蓝旗人,姓瓜尔佳氏。自世管佐领累迁拉林副都统。”
2.富德一人亦用二“姓”。
《国史列传‧富德列传》载:“富德,满洲正黄旗人,姓瓜勒佳氏。”累官领侍卫内大臣,封靖远一等侯,因罪被斩。但在《清史稿‧富德传》中则是:“富德,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驻防吉林。” 1.关佳氏。“瓜尔”快读近似“关”,因此,有的家族用“关佳氏”。如三等公额勒登保,《清史稿》为关佳氏,但他的侄子侍卫内大臣哈郎阿,同在《清史稿》中为瓜尔佳氏。
2.郭佳氏。这是达斡尔满洲瓜尔佳氏经常使用的别译,还译做郭尔佳。《国史列传‧阿满泰列传》:“阿满泰,姓郭佳氏。本黑龙江达斡尔披甲。”民国编修的《黑龙江志稿》载:“阿满泰,达虎里瓜尔佳氏。”“达虎里”是达斡尔的别译。
3.瓜勒嘉氏。《黑龙江志稿‧人物志‧表》:“瓜勒嘉氏,镶白旗兵爱西勒岱妻,守节,乾隆年旌。”在这个表中,瓜勒嘉氏频频出现。瓜勒嘉,就是“瓜勒佳”的异写。
4.固尔佳氏。近些年调查,双城市锡伯族中有姓“固尔佳”的。关于满洲姓氏的文献没有“固尔佳”,应是锡伯瓜尔佳氏的同音异写。
四、瓜尔佳氏的历史渊源和含义。
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后族尚主,人才辈出,最为兴旺。关于瓜尔佳氏有许多说法,主要是:
1以部为氏。
《皇朝通志‧姓氏略》载:“瓜尔佳本金部名,见《金史》,以部为氏。”这里说的“部”,在《金史》上写做“夹古部”或“加古部”等。
双城市水泉乡大庆村满族农民关春华的家谱记载,他家的远祖是瓜尔佳部人,因此,族人以瓜尔佳为氏。
2.源于金代白号之姓“夹古”和“古里甲”。
这个观点和《皇朝通志》基本一致。
夹古被异写为“瓜尔佳”,最早见于金元时期,如比较著名的元代“兴元省瓜尔佳公神道碑”,就是最权威的实证。
在《金史》中,还有乾隆皇帝“钦定国语解”。这位崇尚“国语骑射”的清朝皇帝,把这两个金代姓氏的发音进行了订正:夹古,即喀哷固。古里甲,即顾斡勒基雅。这样,两个金代女真姓氏更接近了“瓜尔佳”的发音。这个订正被清朝史学家广泛采用,如清末李有棠撰写的《金史纪事本末》。
《金史纪事本末‧帝基肇造》载:“准塔、苏拉布,皆瓜尔佳部人。”同样内容,《金史‧始祖以下诸子》则为:“准德、束里保,皆加古部人。”加古即瓜尔佳。这个的部人以部为氏,在金代出了许多历史名人,如工部尚书夹谷谢奴,西北路招讨使夹古查剌,芮国公、百岁老臣节度使夹谷吾里补,左丞相夹谷清臣,平章政事、英国公夹谷衡、翰林学士承旨夹谷必兰等。他们的姓在《金史纪事本末》,以及《续资治通鉴》中,均改为瓜尔佳氏。
3.俄国学者的3个解释。
俄国学者史禄国曾对部分满族姓氏的含义进行了考察。他在《满族的社会组织──满族氏族组织研究》一书中说:瓜尔佳,古老的满族氏族。人口众多。从宁古塔移居各地。有四个分支:舒舒、苏完、可斯克亚和苏阿颜。这个氏族与奇塔尔和尼马齐哈拉形成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阔雅里满洲”,他们同时用猪和羊祭祀。他还说,这个名称的意义满族人自己也不甚了然。一些满族人由此联想到一个表示“关厢”的词。另一些满族人由此联想到另一个表示“捣乱、懦弱”的词,如此等等。满族人并不很喜欢这种解释。
史禄国接下来又有一个调查记录:这一名称可以翻译成“围绕菜园的水沟”。
史禄国的上述解释显然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不符合满族先世的意识形态和生产生活环境。在“瓜尔佳”一词出现时,满族先民绝不可能有什么“围绕菜园的水沟”。
4.瓜尔佳即“官家”。
老北京传说,瓜尔佳与“官家”有关。但是,这个传说没有可靠的依据,因为满语“官”的发音是“哈番”。
5.地名。
满族的世居地有“瓜尔佳”,如满洲镶蓝旗人喀喀齐,世居瓜尔佳,以地为氏。瓜尔佳为建州女真苏克素护河部属地,是钮祜禄氏、瓜尔佳氏、佟佳氏、章佳氏世居地。据考证,为今辽宁省新宾县上夹河镇。此外,还有“叶赫瓜尔佳”,今地待考。
据史料记载,瓜尔佳氏散居在苏完(酸尼、苏完呢)、叶赫、讷殷、蜚优城、安褚拉库、尼马察、瓦尔喀、费德里、哈达、乌拉、呼尔哈、嘉通阿、嘉木湖、辉发、长白山等地。《清稗类钞》说,瓜尔佳氏以苏完为贵,荣禄当户部尚书时,遇到一个同姓都统,对他说:“我们是同族啊!”都统反问:“是世居苏完吗?”荣禄说不是。都统摇头说:“咱俩不是一家子。”
以上说法,孰是孰非?尚待进一步考证。笔者倾向于第一、第二种说法。 锡伯族、达斡尔族等东北少数民族都有瓜尔佳氏。尤以锡伯族为最多,他们的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清朝开国元勋、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是锡伯族人。
据《八旗氏族通谱》苏完地方瓜尔佳氏条载:“其先有同胞兄弟三人,长曰佛尔和,次曰尼雅哈齐,三曰珠察。佛尔和仍居苏完,尼雅哈察迁于席北,珠察自瓦尔喀再迁于西尔希阿齐哈渡口。”席北,即锡伯。可见锡伯族瓜尔佳氏与满族瓜尔佳氏同宗同源。
达斡尔族中瓜尔佳氏,别译为“郭佳氏”。著名历史人物道光朝权相大学士穆彰阿。
六、瓜尔佳氏的汉字姓。
瓜尔佳氏多冠汉字姓关。还有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喜、侯、森、佟、唐、荣、敖、文等。
世居苏完者,多姓关、苏;世居叶赫者,姓关、叶;内大臣华善之族,姓石;川陕总督音泰之族姓“胡”;大学士车克曾赐姓“觉罗”,其后多姓果;一等公鳌拜之裔姓“敖”、“金”;二等男爵巴山之后姓鲍;大学士荣禄之后姓“荣”;世居雅尔古地方的姓“唐”;居住在黑龙江省呼兰县的姓常。
1、他他拉氏
他他拉氏亦称他塔喇氏、他塔拉氏、塔塔喇氏。世居东北一带,以地名为氏,源于瓦尔喀部,可能与“塔塔尔氏”有关,满语Tatara Hala,其满语发音与动词“推拉”有关。所冠汉姓多为唐氏、谭氏、吴氏等。
2、董鄂氏
董鄂氏满族姓氏,为八旗著姓。董鄂为满语译音,许多史书也有译为“冬古”“东古”、“东果”、“东峨”、“董额”、“董古”的。董鄂氏配偶为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顺治帝一生之中最爱的人,去世后追封皇后。现电视剧以及漫画中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名字,历史并没有记载姓名。
3、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按不同的地区有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4、富察氏
富察氏(满语:ᡶᡠᠴᠠ ᡥᠠᠯᠠ,转写:fuqa hala),满族姓氏,八大姓之一,又作“傅察”、“富尔察”。后随汉习俗是以改写富,傅,付。富察氏支系繁多,是今天满族中仅次于关姓的大姓。
扩展资料
富察氏历史:富察氏中的“沙济富察氏”起源于富尔哈河,在明代属建州右卫,始祖为兄弟二人兄名“纳苏莫尔根”弟名“檀都”,明末沙济富察氏迁居于今天辽宁省新宾一带,建立沙济城以居因而得名沙济富察。纳苏莫尔根的子孙并不兴旺,沙济富察氏主要为檀都子孙传袭。
至第四代檀都子孙主要分成两支,长支由莽色都朱乎率领,次支由旺吉努率领。莽色都朱乎长子阿格巴颜(又称 阿古巴彦)就是明末最后一任建州右卫督指挥王杲,莽色都朱乎之幼女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继妃衮代。
后因阿格巴颜与其子阿泰先后反明被明朝派军征剿,莽色都朱乎一支遭到株杀。衮代又于清太祖后期被休弃,该家族成员即被清廷排斥,后世子孙从此凋零,除康熙年间工部尚书倪满外再无出众者。
-正白旗
-富察氏
-瓜尔佳氏
-董鄂氏
-他他拉氏
有。
起源: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 ),先为理氏,后为李氏。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扩展资料分布: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四川、河南、山东,这四省李姓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陕西、江西、山西、湖南等地。全国形成了围绕中原地区的新月形李姓聚集地带,这个地带由冀豫鲁、晋陕、川湘赣三大李姓聚集中心组成。
当代李姓的人口已达92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738%。从明确至今500年中李姓人口由510万激增到近9200万,近18倍。李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山东、四川、河北四省,大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
其次分布于广东、湖南、湖北、云南、安徽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全国形成了中原、华北、云川、东北四大块李姓高密度聚居区。
王姓满族古代姓氏是完颜。
完颜(wan yan):满族、锡伯族古老的姓氏之一。亦是部落名,来源肃慎汪谷截氏。凡姓完颜者,皆来自古老的完颜部,或为金朝皇族或赐姓家族,灭国后多改为 陈、苏、颜、符、汪、王、院、完、顾、苑、银、金等汉姓。
完颜家族的历史可以追寻到上古时代的北方谷截(亦称汪谷截、速谷截),世居长白山到松花江中上游地区,在唐代主要分布于黑水靺鞨、和渤海女真之间。完颜一词在古肃慎语里是类似于萨满的一种神的圣称和徽号(《女真弥朗》很难找的一本书,主要分为“天怒”“神祇”“人畏”三卷)。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1115年,女真人完颜旻在东北建立了金朝,立国120年。因此,完颜为金朝国姓。 根据史书记载,女真人姓氏有百余种之多,分为白号之姓和黑号之姓,女真人崇尚白色,以白为贵。
因此,白号之姓属贵族之姓比黑号之姓要高贵的多,完颜氏是皇族姓氏,于是成为白号姓氏中最高贵的姓氏,名列白号之首。
金代以来,因战争而动、而迁的金宗室后裔完颜女真人以家族群聚式定居有:广信陵、安徽肥东、福建泉州、台湾彰化、甘肃泾川。
从金代起,未东归的女真人多保留着自己的民族之别。至现时,广信陵符、顾姓、安徽、福建、台湾的完、苑、粘姓者,经查证都是金代女真宗室的完颜氏后裔。而金朝灭亡以后,完颜守祥东归,今 日完颜氏多改汉姓为苏、汪、王、颜、符、顾、院、张。
现在还是有的。“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例如:清末皇家后裔在宁夏的爱新觉罗家族的三兄弟,他们三人都以爱新觉罗的罗字为姓,按照家族的辈分,老大名叫罗恒禄,65岁;老二名叫罗恒钰,61岁;老三名叫罗恒钧,59岁。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开国大汗,清朝的奠基者)
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
2爱新觉罗·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3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
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帝对整顿吏治甚为关注,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惩治一批贪官污吏。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能,顺治帝比较注意发挥汉官作用。顺治十六年(1659年),除东南沿海之外,全国领土基本得到统一。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
叶赫那拉氏的族谱简介
本文2023-10-18 10:54:37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