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姓原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乔姓原考,第1张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乔姓 1说来源于黄帝 黄帝崩 而葬桥山 有守陵人以山为姓 桥 后去木成乔

还有种说法就是记录于我们家谱的 我们是突厥后代 游牧 后进关 秦始皇统一6国修长城后定居于现陕西延安一带 被同化 改姓乔 但是现在家谱已经不全 我想知道 在改姓前也就是在突厥游牧的时候姓什么

解析:

一、 姓氏源流 乔姓的来源有三: 1 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桥山守陵看山的,于是这些人就以山为姓,称为桥氏。至于桥氏改为乔氏,是在南北朝时的魏。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有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逃了出来,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高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这就是陕西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2 出自匈奴贵姓。史料记载,汉代匈奴贵姓有四个----兰、乔、呼衍、须仆,内有乔氏,后与汉族的乔氏浑为一体。 3 出自鲜卑之后。据有关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乔姓的鲜卑人出现,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着这个姓。 二、 迁徙分布 乔姓源于黄帝的葬地陕西省境内。西汉时有睢阳人桥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孙桥勤在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关中,居同州。另外,据《前代录》载,匈奴贵姓有乔氏在战国时期游牧与燕、秦、赵等地。同一时期,鲁国有乔庇;西汉有桥仁,为梁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乔仁著有《礼记章句》6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东汉有官东郡太守桥瑁,是乔玄的第五世孙,任广陵太守,其子乔肃为东莱太守。这些说明,宋以前已有乔氏分布在今陕西、湖南、江苏、山西境内了。 关于乔姓变迁的史料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乔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陕西、湖南、陕西、江西等省,宋元时期有迁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迁到今江西、山东、上海、湖北的。直至现代,东北的一些地方还有乔氏的聚居点。 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的研究结果,乔姓是当今中国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国也有乔氏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梁国:汉高帝五年设梁国,治所在睢阳。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商丘、虞城、民权等地。宋朝改为梁郡,移至不邑,北魏又恢复了以前的治所。 2冯丘:出处不详。 堂号: 1 文惠堂:宋朝乔行简,历任淮西转运官,参知政事。多次向朝廷上疏论时政。被拜为右丞相,封“鲁国公”。死后谥为“文惠”。 2 另外还有“梁国”堂号。四 家乘谱牒 山西:介休乔氏家传九篇 河南:孟津续传乔氏族谱二十二卷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 四川:新都乔氏家乘 北京:乔氏载记二卷、乔氏支谱续修、乔氏家谱三卷 五、历代名人 乔用迁(-1851),湖北孝感人。字见斋。嘉庆进士,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后历任广西南宁知府、道员,广东按察使。1840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曾率军在穿鼻洋、尖沙角轰击入侵的英国军舰和走私船。同年任山东布政使。1845年升贵州巡抚。1852年卒。 乔松年:清代山西巡抚,徐满人。 乔世植:上海人,著名诗人。 乔林:画家、篆刻家,如皋人。 乔允升:明代刑部尚书,洛阳(今属河南)人。 乔宇:著名大臣,乐平(今属河北)人。 乔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属河北)人。 乔吉: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属浙江),散曲风格清丽,内容则多消极颓废,明清人多以他同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人家。 乔达:山水画家,燕(今属河北)人。 乔行简:南宋大臣。浙江东阳人,光宗绍熙进士,理宗时曾任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进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军国重事,并被封为鲁国公。著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 乔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属山西)人。 乔知之:左司郎中,冯翎(今属陕西)人。 乔维岳:官至太常少卿、寿州刺史,南顿(治所在今河南项城西)人。 乔光烈,清朝官吏。他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仍然两袖清风。在任知县时,他亲自教农民种桑养蚕,被人称为乔公桑。

1乔家大院平遥古城路线

行车路线:全程约375公里。起点:平遥古城。1从起点正西出发,沿环城北路行驶10米,前方右转进入北关路。2沿北关路行驶260米,直行进入泰一条南路。3沿着泰安南路行驶480米,直行进入泰一条北路。4沿着泰安北路行驶920米,右转进入京昆线。直走进入财源西路6号。沿菜园西路行驶690米,左转进入二长7号线。沿二长线行驶24公里,左转8。行驶10米,到达终点:乔家大院。

2乔家大院到平遥古城怎么坐车

太原到平遥古城每天有九趟车。最早的出发时间是八点。每天早上钟,然后每隔一小时。五点前停止送班下午的钟。去平遥古城的公交单程票价55元/人。坐车到太原市建南汽车站。此外,太原到平遥古城还有专门的旅游直通车,每天早上7点从太原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门口发车。直达车7点出发。钟,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乔然后去平遥古城。四o左右从平遥古城返回太原火车站下午的钟。

如有安排,你可以来。它史右先去王家,第二天再去乔家,因为早上可以早一点,从平遥到灵石,坐火车大约一个小时。公交车可能会慢一点,一个多小时,最多两个小时就到了。它参观王家三个小时就够了,中午可以在王家或者乔家吃饭。它从灵石到祁县,从王家到乔家,大约要坐一次火车。坐两个小时的车,根据时间决定去哪里吃饭。下午,拜访乔一家。我个人觉得乔家需要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在王家中午得早点走。不过我要从祁县早点回来,晚了没有班车。上面提到火车很少。如果要住,可以住在县城,没必要住在乔家附近。码字很累。要记的加分!

3平遥古城如何到乔家大院

阳泉北站6:52,从29元坐火车到太谷站2小时10分钟,从太谷站打车到乔家大院15公里。40元公交4元乔家大院门票80元

4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一日游攻略

如果是我的安排,第一天就安排乔家大院,晚上品尝祁县美食。第二天出发去平遥古城,晚上住在古城的民宿。同时,我可以参观古城的夜景。第三天,品尝平遥下午休息一下。第四天早上出发去太行山。剩下的四天可以合理安排在太行山景区和当地民宿。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风物君语-

曾经的“白银王者”,如今的“青铜”

出太原武宿机场、太原南站往东多走几步,就是晋中。 作为省会太原的邻居,晋中与太原的关系极其微妙,颇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意味:

北宋初期,太原的治所曾迁往晋中数年,而晋中的榆次、祁县、平遥、太谷等县(区),曾一度为太原所管辖。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直到现在依然清晰可寻: 位于晋中、太原两城之间的山西大学城与龙城大街,从文化、交通上将她们紧紧绑在一起。

抛开这些表面现象,曾经属于太原、如今属于晋中的榆次、祁县、太谷、平遥四县区,才是晋中、太原两城之间的真正纽带。 她们曾经是山西乃至整个中国的商业中心所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什么“白银谷”出现在晋中?

晋中位于山西中部偏东,东隔太行山脉与河北省相邻;东北与阳泉接壤,西南与吕梁毗邻,西北与太原接壤,南与长治、临汾为界。

由于 晋中下辖的2区8县以及代管的县级市介休,没有一个是“嫡系” ,晋中人经常自嘲 “晋中是个组装体” 。从地理上来说,晋中的“组装感”也很强:

中国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但晋中恰好相反, 东高西低 太岳山 从晋中中部偏西隆起,大致将晋中河流分为黄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也将晋中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 太行山脉 绵延起伏,阻碍了东南湿润气候的进入,使得夹在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的山区降雨稀少、冷暖多变。而平均1500—2000米之间的海拔,以及山地、丘陵、盆地纵横的地貌,虽然为动植物提供了乐园,但对当地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贫瘠与落后,似乎是晋中东部永恒的主题。

西部 汾河 浩浩荡荡,过境 128千米 ,收纳萧河、象峪河等河流之后,在 晋中盆地 (也叫太原盆地)冲积形成平坦肥沃的良田。汾河东岸的晋中各县(市),充分利用河流灌溉之利发展农业,是山西较早开启农业文明的地区,太谷的饼、平遥的牛肉、榆次的烧酒,远近闻名。

这里自古就是山西的富庶之地。

明代初期实行 “开中法” (明清政府施行的以盐、茶为媒介,招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政策),山西人抓住这个 历史 机遇,以山西地临北方重镇,接壤各经济发达地区,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优势,成为 中国第一批盐铁商人

到了清代中后期,经过近四百年的积累,这些山西人将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走出中国,与外国人做起生意。他们以乡土亲缘为纽带,被称为 “晋商”

而晋中,因居“山西之中”,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经济中心。晋中人借此地利,逐渐发展壮大,到清代前期时成为晋商的中流砥柱。他们从汾河东岸出发,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几辈努力之后,终于将这里变为 山西乃至整个中国最富庶的地方

“富可敌国”是怎样炼成的?

晋中西部,是明清时期晋商与晋商文化的核心地区。

以前,晋中流传着 “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 的民谚;如今,晋中各县(市、区)分布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晋商大院。 说这里曾经“富可敌国”,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晋中对中国各地影响有多大?

《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白银帝国》等影视剧的传播,使人们在银幕上得以一窥晋商宅院建筑与晋商的生活。前两部影视剧的取景地都是 祁县乔家大院 ,乔家是晋中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

清末民初,北京共有300多家粮店,其中三分之一都由祁县人经营。但祁县的“商业帝国”并不在北京,而是在内蒙地区。 乔家以“复字号”生意垄断了整个包头与呼和浩特的商业经济 ,在在包头的店铺房产共有1000多间,对包头的城市兴起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有 “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之说。

无独有偶,这种一个家族成全一座城市的现象,在 太谷曹家 身上也得到了体现—— “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 ——太谷曹家在热河三座塔地区发展商业,带动了当地发展,清政府遂设立朝阳县,即今日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的前身。

“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人” ,以晋中商人为核心的山西晋商,用商业的魔法兴起一座座城市,也在他们商迹所及之处,共同捐资,建起 500余座“山西会馆” 。这些会馆,既是他们在外地的商业驻点,也是他们旅途中安放身心的家。

晋中,中国金融业的起点

随着晋中人“商业帝国版图”的扩张,一车车金银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运回 祁县、太谷、榆次、介休、平遥等县 ,一座座晋商大院在晋中拔地而起,连屋接巷,“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于是,一座座古城,就这样留在了汾河与太行山之间的晋中大地上。

商业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兴起。 1824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平遥成立 ,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全国金融之先河,很快连苏州的金融都垄断了。日升昌分号遍布中国30多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地区,以 “汇通天下、利赖九州” 著称于世,平遥也因此有了 “中国华尔街” 之美誉(一说太谷)。

票号的产生,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为商人带来很大便利,于是太谷、祁县、榆次等县的大商号,纷纷投身票号行业。 山西票号八大财主:平遥李家、毛家;介休侯家、冀家;榆次王家、常家;祁县渠家、乔家,都在晋中。

其中 太谷县 成立的票号最多,大小 700多家 。票号反过来又刺激了太谷的商业,太谷各大商号在外地商业大埠设有坐庄,派出专人采办货物:苏杭的绸缎、川广的药材、四川的夏布、塞外的皮毛、两湖的茶叶、京津沪的洋货……这些货物被大量运回太谷,然后批发给各地商户,省城太原的货物,也多赖太谷供给。

辛亥革命以后,票号业逐渐被国家银行取代,再加上军阀割据、战火连天,国内市场遭到很大破坏,晋商在外地的商号纷纷倒闭。而晋商本身的因循守旧,也使得他们错过了近代工商业的时代列车。 晋中,在辉煌了数百年后,终于逐渐走向了平凡甚至没落。

晋中,到底该何去何从?

当西部的“白银谷”没落时,晋中这一矛盾中的另一方—— 东部贫瘠地区,走上了 历史 的舞台。

抗日战争时期,晋中东部以复杂多样的地形,成为山西重要的对敌堡垒。发生于 昔阳、寿阳 之间的 广阳伏击战 ,对保卫省城太原乃至整个山西,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八路军在寿阳炉家庄揭开了 百团大战 的序幕,晋中参加战争的有9万多人。这场由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 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的战役,极大的鼓舞了抗日军民的信心,也为晋中 历史 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晋中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连年的战争,却使得晋中本已衰落的经济更加萧条。好在 石太、太焦、南同蒲、北同蒲铁路在晋中交汇,带动了晋中的工业发展 ,光是介休、灵石这两个工业为主的城市,2019年的GDP加起来就达到了省会太原的八分之一。但与曾经的辉煌比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曾经辉煌的西部繁华不再,东部贫瘠依旧,晋中的出路在哪里? “太榆一体化” 是晋中人最急切的呼声;热心网友吃瓜群众也跟着着急起哄,献出了 “三分晋中” 的“策略”。

他们认为,这样一举两得,对晋中和太原都好: 太原可以向南扩大城市规模,更好地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头作用;晋中并入太原的县区,经济也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为此,他们特地以巢湖与合肥、咸阳与西安的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远见。

“太榆一体化”或许是晋中的出路之一,但亦未可知。如果寄全部希望于此,则不免太过天真,晋中想要真正达到曾经的辉煌,晋中人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END -

文丨郑礼

图编| 王家乐

地图编辑 | F50BB

封图 | 焦潇翔

湖北孝感乔氏族谱,(清)乔用迁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

孝感乔氏族谱四卷,(清)乔用选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载记二卷,(清)乔松年辑,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显月斋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梁国乔氏世谱不分卷,(清)乔廷木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乔松秀抄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上海乔氏宗谱八卷,(民国)乔先格主修,乔先信纂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河南盂津绩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今仅存第一卷。

续纂乔氏族谱二十二卷,(清)乔心田纂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支谱续修不分卷,(清)乔镛等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乔氏支谱续修,(清)乔阶续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介休乔氏宗传九篇,(清)乔元椿等撰,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大学图书馆。

云阳汤纲洲乔氏七修宗谱六卷,(民国)乔大志等主修,乔贤玉等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善益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川新都乔氏家乘,(民国)乔明晰编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乔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金陵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博山乔氏家谱三卷,(民国)乔廷权、乔廷恒重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三友堂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

      但凡喜欢看电视的人,乔家大院有口皆碑,有的能将故事情节讲得绘声绘色。但是你没有亲临乔家大院,就体会不到它的魅力。乔家大院占地宽阔,建筑群错落有致,布局巧妙,在空中航拍,呈现出一个大“囍”字,匠心独具,巧夺天工。

      这篇游记,不描写乔家大院大红灯笼,也不介绍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雕塑,只单讲一件事:乔家大院的家规。

      乔家大院规定,家族人等,“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汹酒,不准虐仆”。

      先不要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述五条,是不败家的准规矩,做人的行为准则。乔家大院的家规和平遥县衙的国法,家国情怀,相得益彰。

      游览平遥古城,总是先去看平遥县衙。县衙的后进内宅,是县官睡觉的地方。内宅的床只供一个人睡,原来,朝廷规定,知县上任是不准带家眷的。

      现在的贪官,大多是通过老婆犯事的。有的是为了讳避直接伸手,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也有的贪污受贿本人并不知晓,稀里糊涂被老婆拖下了水。县官赴任必须离家500里,又不许拉家带口,这就从制度的源头遏制了腐败的发生。即使县官养个把“二奶”,也只能偷偷摸摸,不敢大事张扬!

      现在理念不一样了,说满足性欲是基本的人权,说性生活和谐了工作才做得好。部队里,当官的到了一定年龄,上面就张罗着给找老婆。我96年南下广州,任香港白马集团广州旭阳公司总经理,集团执行董事在饭桌上就给我签了五万港币支票,要我交首期房款买一套房子。当知道我妻子在内地有工作不能来广州,就在号称“二奶”楼的“如意中心”帮我定下一套房子,搞得我措手不及。香港方面认为,一个人性生活不“如意”,工作也不会尽力。

      县衙的大堂审案子,二堂办公。二堂的前檐挂着六个大字:“天理、国法、人情”。  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十五贯》。三堂会审,大老爷高坐台上,左边喊:“天理啊!”右边喊:“人情啊!”中间喊:“国法啊!”做官的有清官,有赃官;有头脑清楚的,也有头脑糊涂的。最后,还是以国法为准结了案。所谓“合情合理不合法”,是指老百姓从片面的、感性的、一己的认识,认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法律偏不这样,偏不那样。

      纵观两千年封建王朝,县衙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机构,朝廷的政令在这里付诸实施,县署是直接接触百姓的窗口,全国几千个县衙治理好了,国家也就治理好了。为此,“现代包公”朱镕基从不题字,却在平遥县衙写下“平遥县衙”四个大字。

      当然,平遥县衙只是个理想的展品,否则大清就不会灭亡。慈禧太后这样的女人掌权,即使有了体制和机制,也不可能贯彻,灭亡在所必然。倒是西汉贤相萧何,定下官员“约法三章”,又制订法律九章,成为中国最早的法典,为以后的历代立法奠定了基础。

      出于需要,衙门里都设有衙神庙。平遥县衙的酂侯庙供奉萧何,既是对这位安邦定国的贤相的崇拜,更是对在职县官的警示与鞭策。

      家是社会的分子,国家是每个家庭的支柱,家规与国法相辅相成,维系一个稳定而繁荣的社会。

院有多大? 慕名而来的游客们一进门就找红灯笼,缠问解说人员,这个宅子里的老爷到底娶了多少个老婆。 自从张艺谋在乔家大院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之后,这是经常发生在今天的乔家大院博物馆的场景。 乔家大院,像一个城堡一样,墙厚窗户小。今天虽然统称“乔家大院”,但它并不只一个院落,实际由6个大院、19个小院构成,占地8700平方米,房屋313间。 胡玫说,很长时间以来,乔家大院就是“有点神秘、有点恐怖”的一个景点,“但当年,这里是一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院子”。 “乔家大院不是一个孤立的大院,这个大院是在村子里,它实际上就是村庄里的一家农户。”胡玫说,“我们不要忘了晋商的根是农民。” “那时候,山西这地方属于中原地带,儒教的影响和封建教养是很深厚的。”胡玫说。平遥城外7公里的小村庄金庄,有一座不小的孔庙,从元代开始就一直供奉着一尊孔子塑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孔子塑像之一。 儒家的影响,令这些根在农村的富商们不约而同地将“信”列入家规。当时富商樊现曾得意地对后人说:“谁说天道难信呢?我南至江淮,北尽边塞,人以欺诈为计,我以不欺为计,我日兴而彼日损。” 在今天保留比较完好的乔家大院中,这样的痕迹比比皆是。 乔家屏门扇上刻着《朱子家训》,这是乔致庸规定子孙的必读课;乔家门前,常年拴3头牛,谁家要用,只需招呼一声,便可牵去用一天;祁县当地传说,每年将近除夕,乔家大门洞开,乔致庸会拉出一扇板车,上面满载米面肉,谁家想要,只要站在门口招招手,便可随意取去…… 乔家大院的修建经历了很多代人,一直到1938年全家迁离这里。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买下了乔家堡村惟一十字路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硬山顶的砖瓦房,砖木结构。墙壁厚,窗户小,可以抵抗十冬腊月晋中刺骨的风雪。建成后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正好位于老宅子的西面,老宅做了偏院,改为书塾。就是我们今天看见的乔家大院的北院的一部分。 电视剧《乔家大院》拍到乔致庸的晚年戛然而止,然而乔家的辉煌不止于此。拿作为晋商宅第的乔家大院来说,这个时候也才是刚刚进入修建的高潮期而已。 “乔致庸修这个院子,跟他做生意一样豪爽不羁。”朱秀海介绍,“他很伤心,因为国家快完了,你们从我这里拿走了这么多银子,买了军舰还是要给人家打沉,这个国家眼看就快完了。”他让孙子乔映霞去买地,买木料,都是最好的木料。“挖一个大坑,里面灌满猪血,把木头往猪血里面泡,泡它一个月,然后再捞出来,这木头两百年都不坏。最后虽然他赌气建这个宅子,但他心里头也明白,国家都完了,建这个宅子有什么用呢?后来因为乔家要参与山西商人买阳泉矿山的集资,资金紧张,后面有一角没盖起来,没银子了,大概有2亩地那么一块。山西因为在北方,冬天冷,房子都盖的很矮、很小,为了取暖。说是后花园,其实是块空地,稍微把它修一修,修两条路,种几棵树,弄一点花儿,所谓花园就是这么来的。” 乔家大院的修葺一直到“七七事变”才停止。在山西,保存如此完好的大型民宅,也是屈指可数。“皇家有故宫,民间看乔家”的说法,也是基于它保存完好,几百年下来,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毁灭性打击,看起来没有受过硬伤。 1900年,也就是乔致庸捐给慈禧太后银子的那一年,当时的山西巡抚毓贤在山西剿灭洋人。从山西太原一座意大利天主教堂,跑出来7个意大利修女,她们一路逃到了祁县的乔家堡。乔致庸搭救了这7个修女,将她们藏在一辆柴火车里面,躲过了暴民的疯狂围剿,也躲过了官兵的追杀,送到了山西和河北交界处。 到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二个年头,日军侵占时期,乔家举家外逃,只留下部分家人看护院落。日本军队从太原打来,一路烧杀抢掠,来到祁县。留守的乔家人仓皇之中找到了当地的一个意大利神父,叫孟择喜。神父给了乔家一面意大利国旗,挂在门口,又用神父的名义写了“安民告示”,告诉日本军队,乔家是主的子民。日军见是盟友的旗帜,就没有进去大肆地破坏。 在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乔家大院都没有遭到怎样的破坏,而其他晋商的深宅大院,在这个时期几乎被摧毁殆尽。 1949年后,整个山西保存下来的大院已经很少了。乔家大院被选中成为刚刚成立的地方政府的所在地。一直到1960年前后变成了晋中地委党校的办公场所。“大炼钢铁”期间,这个保存完整的院落找不到什么东西可以拆下来烧的。1986年,在乔家大院里,设立了民俗博物馆。[img] http://wwwrcmolicom/UpFile/UpAttachment/2007-12/20071216145933jpg[/img]

乔姓原考

分类: 社会民生 问题描述: 乔姓 1说来源于黄帝 黄帝崩 而葬桥山 有守陵人以山为姓 桥 后去木成乔 还有种说法就是记...
点击下载
上一篇:唐氏家谱字辈下一篇:家谱家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