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付”姓的由来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54收藏

百家姓里“付”姓的由来,第1张

我在族谱上写的是“傅”姓,但身份证变成了“付”,就是由于登记户口的原因。

“傅”、“付”是同一个姓。

傅姓人群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199万,占324;A型178万,占29;B型180万,占293;AB型57万,占93。傅姓总人口614万。

鲁苏皖赣四省大部、闽西、湘东、滇西南、辽西、黑龙江东部地区是傅姓人口最密的地区,约占国土需积的105,傅姓1897万,约占傅姓总人口的309。O型618万,A型555万,B型549万,AB型175万。

四川、贵州、湖北、云南中部、广东中部、陕甘宁南部、河南大部、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吉黑中部地区,国土面积的375,傅姓3375万,约占傅姓总人口的55。O型1099万,A型98万,B型985万,AB型311万。其他地区,约占国土面积52,傅姓868万,约占傅姓总人口听141。O型273万,A型245万,B型 266万,AB型84万。

傅氏家族历代名人

历史上傅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郑国大夫傅瑕,西汉大司马傅喜,东汉文学家傅毅,三国魏哲学家傅嘏,西晋哲学家兼文学家傅玄,傅咸、唐朝学者傅奕、武则天时宰相傅游艺,北宋律博士傅霖,明朝名将傅友德,明清之际思想家傅山,清朝为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绪四帝驰骋疆场保家卫国的钦差正一品大督抚傅振邦、清朝工部尚书傅维鳞、武英殿大学士傅以渐,民国藏书家兼校勘家傅增湘,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傅斯年、当代中华医学会会长,共和卫生部长傅连蟑、共和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傅懋恭〕、共和国上将傅钟、傅秋涛、政协副主席傅作义、傅全有、化学家傅鹰、历史学家傅衣凌、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傅抱石、语言学家傅懋绩、文学翻译家傅雷。1921年官方确认的傅氏名人近两百,到现在,已经数百人不止。

关于“傅”与“付”在姓氏中关系

“傅”与“付”同祖同宗,在当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这是历史的动荡及文化的不济所至。而被认定是姓,只不过是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人们滥用,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惯用字。目前,许多找到早期家谱或寻到早期离散的大家族后,方知晓原来自己本来就是“傅”。当然,由于应用量太大,进入户籍已经成了事实,法律已经认可,修订字典中已经将其解释为姓。所以建议,写法归写法,祖先不会变即可,不提倡改户口。《姓纂》记,郑国人史付的后代有取付姓者;《一统志》记,永乐年间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经存在是与否我们暂且不去论证,也无法考证。目前为止,至少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说“付氏”家谱了。请使用“付”字的宗亲们参考。

参考资料:

http://culsinacomcn/namewiki/indexshtml

  傅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五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6%。[1]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傅姓人口由44万增到610多万,增长了约20倍,傅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安徽、四川、河南等四省,大约占全国傅姓总人口的35%。[1]

  关于傅姓的起源,出自殷高宗武丁的名相傅说。殷商高宗武丁为使国家振兴,希望找到一位能辅佐他的得力大臣。唐代《元和姓纂》也有记载:“傅,殷相说之后,筑于博岩,因以为姓。”《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广韵》、《姓解》及郑樵《通志·氏族略》均主此说,由此可见,这位傅说,便是傅姓的始祖。

分类: 文化/艺术 >> 民俗传统

问题描述:

有关“付”姓的起源是什么呐?有没有详细的介绍

解析:

“傅”与“付”同祖同宗,在当代“付”是“傅”字的白字。这是历史的动荡及文化的不济所至。而被认定是姓,只不过是建国后文化落后及文字改革未成熟阶段,人们滥用,使得许多家庭的姓氏的白字甚至错字应用于户籍、档案等方面,因而成了惯用字。目前,许多找到早期家谱或寻到早期离散的大家族后,方知晓原来自己本来就是“傅”。当然,由于应用量太大,进入户籍已经成了事实,法律已经认可,修订字典中已经将其解释为姓。所以建议,写法归写法,祖先不会变即可,不提倡改户口。《姓纂》记,郑国人史付的后代有取付姓者;《一统志》记,永乐年间有叫付吉者。它的曾经存在是与否我们暂且不去论证,也无法考证。目前为止,至少没有确切证据可以证明“付”姓更早的存在,更不用说“付氏”家谱了。请使用“付”字的宗亲们参考。

以下是”傅” 姓的起源:

据有关史料所载,傅姓真正起源一支,称为妫姓。舜的部落居于山西永济蒲洲镇南的妫水旁,舜的氏族以河水之名为姓。而舜的后裔被封在傅,古傅国在山西平陆东。进入夏朝以后,其地被夏王封给了尧的后裔,古傅国远封傅阳,今山东枣庄南,其后以国为氏。妫姓傅氏的后裔没有留下更多的信息,渐渐溶于“傅说”的氏族历史之中。

傅姓在当今中国的姓氏中排名为第三十六,在我国的台湾则排名第五十六。

据正史典籍记载,傅姓家族的始祖傅说出生于商代的山西省平陆县,是商朝宰相。商代武丁登基后,想复兴国家,但贵族中找不到理想的得力助手,因此三年不发表政见,大政交由大臣处理;自己深入下层明查暗访,了解情况,发现人才,在一个奴隶的建筑工地他认识了身为奴隶的说,希望说能辅助其成就大业。他深深地感到:贵贱等级分明,是商代难以超越的“雷池”。要不拘一格选拨人才,必然会遭到贵族们的坚决反对。怎么办商代的人十分相信鬼神,武丁就巧妙地利用这个特点编个故事:上天托梦告诉我,“夜梦得圣人”。并叫画家按梦中见到的圣人面貌神态画成了图像。朝廷里的官员没有一个人对得上号,便派大臣郑达到处去找。结果在傅险(也叫做傅岩,今山西平陆县城郊东部圣人涧。),找到一个相貌很像,叫做“说”的人,他正在防洪工地上从事“版筑”劳动,(傅险这地方在殷商时期是虞、虢两个国交界处,是潞盐运销黄河以南的交通要道。这里两山高耸,涧水中流,每到夏季,洪水暴涨,冲毁道路,行旅受阻)。郑达就带着这位 “说”回京城去见武丁。武丁一看就笑着说:“我在梦中见到的正是他”。武丁请教他治国平天下的办法,说公对答如流,讲得切合实际,道理深刻,武丁听后非常赞赏,“果圣人,举以为相”,因得说于傅险,就赐他姓傅。流传后世的“君臣对话录”三篇,集中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君臣间的对话,记录在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说命》里。

一天晚上,武丁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神仙向他推荐一个奴隶模样的人,于是武丁就派人四处寻找,终于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山西平陆〕,找到了一个叫“说”〔Yue-音为“悦”〕的人,当时还只是一个筑墙的奴隶。武丁任命他为宰相,结果天下大治,武丁也因此而被誉为“中兴明主”,而「说」,并被赐姓为傅,其后人姓傅。史称商朝名相傅说乃天下傅姓之本源正宗。

武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傅说死后,后人在傅说“版筑处” 建立了“傅说祠”,傅说做奴隶时藏身其中的洞穴被封为“圣人窟”,“圣人窟” 前那条小河被易名为“圣人涧”。

孔子被尊奉为“圣人”,流传至今。据史籍所载,我国历史上最早被尊奉为“圣人”的人,应当是比孔子大约早 800年的商朝武丁时期的傅说。

关于是否正宗,已经请有关专家、学者及数学家帮助。以史学的证据讲,傅说时代尽管文字记载粗略,但同样可以认定史实;以人文学的态度说,傅说是个从政年数较长,大得民心的名相,其地位已经远远超出其职务《定限,其后裔在安定康乐的环境中绵延接代自然会很久很久很久,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很快,人口数量也必然会众多,这是证明姓氏远宗的关键;以数学高级推算的结论,傅说的历史依据到今天,不会出现新的异义证据了……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的后代大由〔唐候丹朱之子〕,被封在傅邑,其子孙便以地为氏。出自赖氏改傅姓。赖氏族人有为楚灵王所害,改罗、傅二氏。其它外族人改姓:汉、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不断,政权变换频繁,外族大批涌入关内,民众四处逃难,中原百姓中,有大量的外族血液渗入。傅氏家族也同样如此。主要事件有:东汉牂牁傅氏是夜郞族中的大姓,巴郡太守傅宝,也是夜郞人;东汉时蜀郡西羌族中也有傅氏。到了南北朝后期,这些夜郞族人都成了蜀中的 ,今西南地区多傅姓就是这个缘故。此后,类似事件几乎没再发生。满族改姓:清代,有部分满洲贵族也改姓傅。如傅恒,满洲镶黄旗人,本姓富察氏;傅开,满洲正白旗人,本姓郎佳氏;傅腊塔,满洲镶黄旗人,本姓伊尔根觉罗氏。尤其皇室,也有为数不少者改姓傅了。另有 等改姓傅等等,人数太少,史料也不够详实,在此不一一缀述。迁徙情况:傅姓形成于商朝都城,但部分向外发展,跨越了黄河。早期主要是在北方发展繁衍。春秋时,郑国(国都今河南新郑)有厉公大夫傅瑕。秦汉之际有汉开国名臣傅宽,助刘邦打下了江山,以功封阳陵侯,其后代有一支在今山东境内发展。所以傅氏最早繁衍之地是以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东部、宁夏等省为主。尔后,便东迁至河北、山东。西汉时傅氏已播迁至西北、西南地区。如西汉大司马傅喜为河内温州(今河南温县)人,傅柔为浦江(今属浙江)人;东汉傅俊为襄城(今属河南)人,傅毅为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傅燮为灵州(在今宁夏灵武县境)人。西晋傅玄之子傅咸长子傅敷于永嘉之乱时迁至会稽(今浙江绍兴),傅咸的后代还有一支自北地徙居清河(今属河北),三国时期部分迁四川。唐末,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傅姓将佐随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北宋末年,又有邓州(今属河南)傅氏迁往福建泉州,此后繁衍昌盛。南宋末,清河傅氏又有一支徙居福建上杭蛟洋乡,后又分出广东兴宁傅氏等支派。明代,傅氏已遍布江南各省区。清代,有部分满洲贵族改姓傅;闽粤有傅氏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众多傅氏家族移居海外。

郡望:河北清河郡、山东临清郡、山东高唐郡、甘肃北地郡;

北地郡 战国秦置郡,治所在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治马陵(今甘肃庆阳西北),东汉移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相当于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甘肃环江及马莲河流域。

清河郡 汉高帝置郡,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北、枣强及南宫等地);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东、夏津、武城、高唐及平原等地]。

堂号:清河堂、兴商堂

清河堂 由于傅姓居清河郡,也以"清河"位其堂号。

兴商堂 商武丁是个有志明君,想兴国泽民,但缺乏圣人贤士。后来他启用了名说人的人为宰相,结果说真的是个兴邦定国的大圣人,从此,天下繁荣昌盛歌舞升平。说为国为民光荣劳碌了59个岁月,后人代代永世不忘,历史丰碑千秋铭刻

傅说(yuè)(约公元前1335-1246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据正史典籍、近年考古发现及傅氏早期家谱等文献记载,他是中华汉族傅氏家族的始祖

王氏谱~~万世永昌福禄寿喜(国正天兴)顺怀元传家本~~~~~~我也只知道这么多了。还有……胜、仁、秀、宗、得、金,景、单、世、守、良,立、心、化、家、邦,祖、先、传、德、厚,永、远、佐、朝、纲。大、本、为、忠、孝,谦、恭、名、益、彰,积、善、有、余、庆,兰、桂、满、庭、芳,贤、能、生、泽、润,文、彩、晖、映、长,襟、怀、千、秋、业,全、力、保、国、昌,清、正、民、安、定,功、高、自、易、扬,英、豪、成、继、述,三、槐、荫、玉、堂。孝、应、孔、文,龙、玉、宝、庭、成,世、德、聚、殿,仁、义、礼、智、信。壹、登、国、正、运,宗、芳、立、德、兴,文、明、官、百、世,永、远、辅、朝、庭。……你参考一下

  家史是记载家族世系兴衰的史著,包括家传、家谱等,也是家庭的历史,你可以“采访”一下你爷爷奶奶,然后再记录下来,就像古代史官一样秉笔直书,家史和国史一样,一定要真实。

  可以写一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你家的生活变化,希望能帮助你!

  1 指史家一姓父子先后著述之史书。 《隋书·许善心传》:“望都亭而长恸,迁别馆而悬壶,家史旧书,在后焚荡。今只有六十卷在,又并缺落失次。” 2 记载家族世系兴衰的史著,包括家传、家谱等、盛行于六朝。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若 扬雄 《家谍》、 殷敬 《世传》、 孙氏 《谱记》、 陆宗 《系历》,此之谓家史者也。” 3 指一个家庭的历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六:“在会上,小猪倌倒着苦水,说起大伙也都知道的他的家史。”中华傅氏族谱历史悠久,文化内函十分丰富,这对于海内外傅氏寻根归宗和弘扬中华傅氏文化,增强傅氏凝聚力、向心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与特殊价值。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傅氏传人无一不把自己的姓氏(家族血缘的标志)与族谱(一家一族之史)视为命根,而成为寻根认祖的神圣证物。

  傅姓和其他姓氏一样,有着悠久的修谱传统。最早的傅氏族谱修于何时,因资料湮灭已难于考究。但是,目前上海图书馆已收藏编修时间最早的傅氏族谱是明宣德三年(1428)的湖北沔阳(今仙桃)的《傅氏族谱》(木刻本),至今近600年的历史了。1948年元月,由傅作义、傅瑞华提供赞助,傅汝霖题写书名,印发了全国性质的《傅氏源流世系汇集》(甲集)。目前,此谱书社会存量稀少。

  近年来,海内外各地编修了不少《傅氏族谱》,其中:傅氏名人支系、区域广泛、望族之地和内容丰富的族谱有:由山西省原平市长梁沟镇傅珍主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总参谋长傅全有支系的《傅氏族谱》于1989年秋印发;由台湾省台北市傅宝琳任总编编修的辽宁省海城市温香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支系的《辽南傅氏宗谱》(一卷)于2000年9月印发;由台湾省桃园县杨梅镇傅任垣主编的涉及江西吉安、福建武荣、广东镇平、台湾高雄、美浓、台中、苗栗、桃园、杨梅等地的《傅氏宗谱全本》(精装两卷计1579页)于1997年春印发;由江西省信丰县傅芳远主修涉及两省14个县市(江西省:龙南县、崇义县、信丰县、全南县、大余县、会昌县;广东省:南雄市、始兴县),完成时间最短(仅8个月)、花费最大(2334万元)、谱书页数最多(计5153页)、谱书最重(2584公斤)的《傅氏七修族谱》(16 开本,13大卷)于1998年9月印发;由闽西傅氏族谱编写组傅瑞主编的中华傅氏通谱第一卷《清河郡闽西傅氏族谱》于2004年秋在福建闽西印发;近几年由四川简阳糖厂厂长傅纯佩负责主持主编或参与编修的《傅氏族谱》(7卷)先后在简阳 (全市傅姓人口4万人左右,是四川傅姓人口大市)印发,且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深受族人好评。

  目前,海内外官家图书馆收藏中国《傅氏族谱》共193种1550册(其中:上海图书馆100种95册),日本、美国10种102册,若加上民间保存的《傅氏族谱》估计总数可达1000种8000册左右。目前,各地民间个人收藏《傅氏族谱》600多册,其中:四川渠县傅昌志400多册;福建上杭傅恩林100多册;湖南长沙何光岳 30多册。这些族谱已成为研究傅氏起源、迁徙分布、寻根问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下面,简略介绍一下《傅氏族谱》征集资料和编修方式:

  1、征集资料。⑴傅姓来源:何时(朝代、年号、年份)从何地(省、县、市、区、乡、镇、村、小地名)迁来;始迁祖的名字、号、生卒年月、简历、配偶情况;迁入原因和当时概况;迁入定居地点,先写旧地名,再括注今定居地的简要描述;始迁祖的祖上世系;承传的排行字辈情况。⑵傅姓发展变迁:始迁祖的后代分支、分房情况;在本地的迁移、繁衍情况;向外地以至向港澳台及海外迁移情况;家族的重大事件(如族谱编修、“清明会”、祭祖活动、宗亲联谊等)和重大变化情况。⑶傅姓现状:到目前为止,共繁衍了多少代(最高代和最低代);族人居住分布情况;大约户数,人口数量情况;经济文化状况;其它有必要叙述的情况。⑷傅姓名人情况:内容含姓名、性别、生卒年月、文化程度、民族、出生或居住地点,职务职称、工作生产单位,对家族对社会所作的主要贡献。⑸傅姓庙宇、祠堂、陵墓情况:内容含名称、地点、建于何时、建筑经过、资金来源、规模如何、历次整修情况、是否毁损、现状如何、每年祭祀活动情况;主持人基本情况。⑹傅姓族谱情况:从初修开始,历届修谱情况(时间、地点、组织机构、主持人、主编人、经费来源等):族谱保存情况;新谱续修情况;族谱名称、主要内容、版本格式、页码、发行范围、印刷册数、价位等情况;族谱续修主持人(或主编人)和旧谱保管人员的通讯联络(邮编、地址、姓名、电话号码)情况。

  2、编修方式(只介绍“两统”新编式):

  所谓“两统”,就是统一谱头内容、统一正文格式。

  “统一谱头内容”:所谓“谱头”,就是指家谱的上篇(或上卷、上册)部分,使用统一的傅姓文、图资料。一是内页部分主要有始祖图像、全国(或本地区)傅姓人口分布示意图、傅姓宗亲题词、谱序(自序、客序)、谱例、谱论等;二是正文家族概述部分,主要有傅姓历史来源、傅姓郡望堂号、傅姓播衍迁徙、傅姓历代名人、傅姓家史族谱、傅姓文化遗迹、傅姓宗亲联谊等。

  “统一正文格式”:就是指家谱正文部分统一格式和内容。一是家族源流:主要叙述各个支系的迁徙踪迹、繁衍分布;二是家族世系:主要记录各个支系图、世系谱等;三是家族文化:主要记载字辈派语、家法族规、族谱编修、人物纪略、人物简介、人物名录、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四是家族人物:收录人物传记、人物纪略、人物简介、人物名录等;五是家族旧谱:历届修谱概述、旧谱影印等。此外,附录部分要有编修家谱的公开信、编委会成员简介、捐资赞助名册、修谱始末、家谱发行名册、家谱赠送名册、族人代表通讯录、家族出生人口情况登记表、家族娶嫁人员情况登记表、家族死亡人口情况登记表等。

  “两统”新编式,可采取以下“四法”进行编修:⑴区域编修法:以行政区域进行编修家谱。如:《重庆市垫江县傅氏族谱》等。 ⑵支系编修法:以族系、房系进行编修。如:《渠县青龙乡傅家沟支系谱》等。⑶名人编修法:以某地、某支系的某个有代表性的傅姓名人进行编修。如:《傅斯年家谱》、《傅雷家世》等。⑷字辈编修法:以同一字辈进行编修。如:《梁平县湖广镇川傅氏家谱》等。⑸堂号编修法:以某个堂号进行编修,同时又即总体大通谱的卷本。如: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所主导编修的《闽西清河堂傅氏家谱》等。

百家姓里“付”姓的由来

我在族谱上写的是“傅”姓,但身份证变成了“付”,就是由于登记户口的原因。“傅”、“付”是同一个姓。傅姓人群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199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