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怎么样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怎么样,第1张

最近交叉在读的书有两本,《哈耶克文选》和《狄德罗的 <百科全书>》,出版时间相差约两百年,带给我的影响却没有分别,两者是不分伯仲的。前者说,人类的生活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的,要多重视狄德罗们;后者说,一定要从过去的偏见和迷信中解放出来,多多听取哈耶克们的见解;前者说,理性不可靠,也有它无计可施的时候,要谨慎再谨慎;后者说,理性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却不是全能的,理性在宗教中就无处立足。抛开各自的时代加诸其上的特殊性,究其实质,都是在从事同一项工作,即启蒙。所有有价值的观念思想的宗旨只指向一个方向,就是把人们从自己造成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蒙昧是没有能力运用自己的头脑的一种状态,这是康德在1784年给“启蒙”所下的定义,是过去时、现在时,也是将来时。 《哈耶克文选》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都是再版的书,属于卡尔维诺所定义的“一读再读”的“经典”的范畴,不存在此情彼重的问题,但因文字叙述天然的线性规则,只好按思想产生的次序,重点跟大家说说梁从诫先生的译作《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藏拙的伎俩。阅读时大可以脚踩两只船,写书评时这样就极易穿帮、翻船、露出老底,贻笑大方,不能不小心。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于生产或催产书籍的人的兴趣要浓过对书籍本身,假如作者或译者的身世富有传奇色彩,这种倾向会更明显,我也一样,拿到一本书,先要搞清楚人家的祖籍家谱,因此先从梁从诫先生谈起。作为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长子,自打降生以来他就不由分说被置身在人们兴趣点的中央,被形形色色关于父辈的流言所裹挟,这样的好处是天生就备受瞩目,坏处是不论其学术成就如何,如何为环境保护事业劳碌奔波,都会被父母的遗风盖过,被他们庞大的身影遮掩,把自己从身世的樊笼里解放出来,兴许是梁从诫先生译介《狄德罗的< 百科全书>》的一个原因。 在思想上,其祖父梁任公的作用更为要紧,尽管中国的启蒙运动在历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梁启超启蒙思想家的身份是没有异议的,他的11万字的著述《新民说》产生的振荡波及鲁迅等一代启蒙思想家,意义深远。”凡人所以为人者有二大要件:一曰生命,二曰权利。二者缺一,时乃非人。”,梁任公的启蒙思想可见一斑。结合这个来考虑,梁从诫先生选译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的典籍不是突发事件,并非兴之所至,偶尔为之。历数梁任公的思想源头,除了严复和近代日本的启蒙思想,还有法国的启蒙运动思潮。可见他们祖孙二人不止血缘,思想上也是同出一脉。梁从诫先生若干年前在美国一所大学图书馆邂逅斯蒂芬坚吉尔的《百科全书》英文选译本那一刻的心尖颤动实在不亚于打听到故土所在的游子,其翻译的过程可视作是一次思想上的返祖探乡,我愿意把他的努力当作是对祖辈未竟工作的延续和精进。在新儒家和西方显学百舸争流的现代,启蒙思想在中国依然具备成长开花所需要的土壤和气候等条件,并非绝唱,而是火种的传承。关于翻译《狄德罗的 <百科全书>》的来龙去脉,梁先生在1991年的中译本译序中已经交待的很清楚,不再赘言,但有句话值得一提,“无论什么时代,既有蒙昧在,启蒙也就必然发生,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时隔15年,梁先生在此书再版的补记中写道,“作为这么重要的一部典籍,它本应有一个更好的译本。但是我等了这么多年,仍然没有等到。”,学者的遗憾,思想的喟叹,无谓的忽视,耐人琢磨。 讲过译者,再进一步谈谈作者,这里的作者不是《狄德罗的<百科全书>》的编撰者美国布兰蒂斯大学的教授斯蒂芬坚吉尔,是指以狄德罗和数学家达朗贝尔为首领的200多名《百科全书》的作者队伍,即“百科全书派”,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孔多塞、霍尔巴赫等先贤大哲出没其间,单阵容就让后人肃然起敬,难以望其项背。将斯蒂芬坚吉尔一笔带过,并不代表对于他的努力的无视,正是由于这位学养精纯的法国文学教授,我们才有机会从这部拥有28卷对开本庞大体积、71818个条目、2885幅图版的煌煌巨著中轻盈的跃出,品尝由他精心遴选出的62个不失原作风味的条目,推进了《百科全书》精神的普及速度,拓展了其影响的广度。斯蒂芬坚吉尔增补的160条考究的注脚更是今人步入法国启蒙运动殿堂不可或缺的路标和站牌。没有这个优秀的英文母体,我们现在看到的书还不定是什么样。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得把剩下的篇幅都留给群星集集的“百科全书派”,两个半世纪前那场伟大的启蒙运动中的身体力行者。 如法兰西哲学家兼医生的拉美特利所说,狄德罗只借助一个盲人就开导了整个宇宙,而他自己却被关进了漆黑的监狱,(作者按:此处指带给狄德罗镣铐的《论盲人书简》)。一种新思想的萌生,在将人们带入一片辽阔之地的同时,必然会触及保守势力的软肋,引发他们无法治愈的肋间神经痛,他们开始恼羞成怒,继而群起围剿。保守势力采取手段的匪夷所思和不遗余力,在隐身的历史中袒露无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百科全书》孕育至诞生的二十年里,狄德罗的牢狱之灾,伏尔泰流亡英国,作品被当局两度喊停,都不足为奇,这是先锋思想需要接受的洗礼,尽管在当事人看来这些无异于一次又一次毁灭性的灾难。他们在巨象般的保守势力的强压下所呈现出的机敏与韧性,没有因斗转星移而变得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跟当局周旋时采用的技巧和手法已经不再具备明确的现实意义。在“百科全书派” 内,也并没有因为工作的崇高让分歧绝迹,越了不起的事业,内部摩擦的动静就越大,卢梭和“百科全书派”的割席绝交将内部矛盾推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是 1758年法国思想界的大变故,更糟糕的是,可能连干将达朗贝尔都不能想像,他自己将要在一年后退出编辑部,和眼下的朋友们分道扬镳。在这种前方后方均频频告急的状况下,《百科全书》还是一卷接一卷出版,而且创下了4000本的高预定数,这是一个奇迹,是思想主持的一场漂亮却艰苦卓绝的胜仗。个中滋味,可以想象得出。 还有一个炼狱,来自于书商。在美国史学家罗伯特达恩顿的《启蒙运动的生意》一书中,炼狱的缔造者被具化为勒布雷顿、庞库克们,站在思想史发展的高度来看,这二人功不可没,尽管他们的目的是打秋风,意图借启蒙运动捞上一笔,但他们的确是冒着杀头的危险来出版“扰乱思想”的文字,与当局斡旋,给狄德罗们资金和社会资源上的最大化的支持,在狄德罗被投入监狱后上下打点积极营救,在写给司法大臣的信中施压,声称长期关押狄德罗将导致他们的破产,最终促成了《百科全书》的凌空出世。如果站在狄德罗们的位置来看,书商们俨然就是另一副面孔,当你知道书商之一“布列塔尼人”( Le Breton )顾及到经济利益,惟恐遭审查引火烧人,删改了《百科全书》后十卷,你就会明白狄德罗在以后绝不肯再见此人的复杂情感。出版者和作者的之间的角力,对作者心智精力的消耗最大,最容易让人沮丧,又不能逃脱,眼睁睁看着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上乱动手脚。狄德罗们出卖了自己部分的思想,和书商妥协、合作,以达到一帮一对红,直接的结果是使这项伟大事业的理想光芒大打折扣,估计这是造成“百科全书”派最后分歧一个不容小觑的因素。最终,启蒙思想胜出了,《百科全书》胜出了,书商也得尝所愿,不尴不尬的是那帮伟大的作者们。1772年,当《百科全书》的持久战宣告结束后,狄德罗并没有享受到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成就感,相反,他已经被拖的精疲力竭,狂热而烦躁,像一头长时间被禁锢在铁笼里的兽。正因为此,他们在学术上是了不起的,在行动上更不同凡响。 坚吉尔的《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英译本引言是这样来结束的,“与其说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值得我们称颂,倒不如说它更值得我们一读。”,其实在两百年后的今天,《百科全书》的某些条目已经被颠覆被重新演绎,某些观念也戴上了18世纪的镣铐,烙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散发出呛人的尘埃的霉味,与其说《百科全书》文本值得一读,倒不如说它的著述者和译介者更值得人们下力气去了解,他们的行状本身就是一本深沉的书,或许和他们的作品稍有出入,然而对我们最有益的东西惯常就藏在这些旮旯里。即使是有缺憾的行为,也比天衣无缝的理论更弥足珍贵,离真的启蒙更近。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花城出版社,梁从诫译,200707,定价2800元)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提起林徽因,人们总会想起那句「 ”你是人间四月天!”仿佛温暖、明媚的四月春光,是最符合这个民国才女气质的形容,电视剧本更将这句话变成了一句情话。但其实,这一句满满幸福感的话语,是林徽因送给自己儿子梁从诫的:「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梁从诫正是梁思成、林徽因最小的儿子,而的名字本被寄望于子承父业,「 ”从诫”之名正是来自北宋建筑学家——李诫。 光从起名这事,咱就能看出梁思成对李诫的崇拜! 李诫?好陌生的名讳。陌生就对了,因为人家一辈子都很低调,低调到在《宋史》里对他的描述就一句话:命将作少监李诫,即城南门外相地营建外学,是为辟雍。 但要说他的著作,估计能吓到很多建筑界的朋友——《营造法式》。 一、《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难道宋朝人就开始穿越搞法式建筑了? 这就要解释一下「 ”法式”这个词,它的意思是:法度,制度;标准格式。 所谓「 ”营造法式”,就是古代建筑学的标准规范。 这书对于建筑学的意义,打个比方:就相当于我们小学生使用《新华词典》,中学生学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大学生背的四六级英语词汇。 一句话,没有它,古人就没法好好搞基建! 二、《营造法式》的诞生 《营造法式》出版于公元1103年,但它的诞生却与另一个牛人有关——王安石。 在王安石变法以前,温和的北宋王朝一直奉行「 ”不抑兼并”的政策。在这制度下,有本事你就多吃多占,没本事你就搬砖打工,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贫富两极分化,而且是差距越拉越大。 这种大政策框架之下,勤劳致富就成了不太现实的空中楼阁,有点特权的都在想法子钻国家空子、薅北宋的羊毛。 这种做派,在北宋高层超级喜欢的建筑行业,表现得尤其明显:宫殿、苑囿、府邸和寺观,都是耗费巨大的「 ”大工程”。咱都知道,越是大工程,你就越没法精细化管理——吃饭时候多个鸡腿、少个鸡腿,谁知道? 更令人无语的是,那年月大家还没有标准化的概念,建造规模、建筑材料和工时定额等都缺乏标准,什么预算、决算都跟浮云差不多。主管工程的官吏,基本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种体系之下,是既没法控制成本,也没法保证工程质量。 王相公就算再会理财,也不可能自己拿个算盘天天在工地盘账吧!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穿越者”王安石大手一挥——李诫搞个标准化出来! 李诫同志隆重登场。 三、奇才李诫 为啥是李诫?因为他也是个「 ”穿越派”! 翻看家谱,老李家也是典型的祖坟冒青烟:曾祖父李惟寅、祖父李惇裕、父亲李南公(官至户部尚书)、兄弟李譓(龙图阁直学士)都是朝堂中人。 这李诫,打小就是闻着书香熏大的。有这样好的家庭,李诫也是争气,16岁就荫补郊社斋郎,后来又升任曹州济阴县尉。只不过他的兴趣既不在经天纬地,也不在治国安邦,他的心思都在——杂学上: 别人翻看《春秋》、《论语》,他读的却是《山海经》、《搜神记》一类的,这在正统道学家眼里,那就是不务正业了,可是兴趣这东西,真改不了。 十几年间,他先后写出了:《续山海经》10卷、《续同姓名录》2卷、《马经》3卷、《古篆说文》10卷、《琵琶经》3卷、《六博经》3卷。 一句话,向「 ”偏门”方向发展,李诫同志很有天分!简直就是「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正因为李同志的博学多才,王安石变法立刻就想到了这个「 ”奇才”,建筑标准化这事就交给他了。 四、《营造法式》的出炉 建筑标准化这事,说起来貌似很简单,但是实际编纂起来就困难了: 建筑那是个系统工程,咱普通人能想到的就有,打地基、砌墙、打梁、上瓦等等,专业分类则有13种176项工程标准何操作要领。 这里面还涉及几何学和美学,数学不好、美学不好,那也是绝对不行! 干这活,不但需要绝对发达的工程大脑,还要超级精细、认真的会计思维。 你说这事难度有多大吧! 在参考了《考工记》《唐六典》《木经》等著作的基础上,又经过各种实地走访、考察,李诫就着手开干! 但谁也没想到这本书一编就是20年,李诫从神宗熙宁年间,一直编到了哲宗元祐年间!这本书终于成了,当时定名为《元祐法式》。但此时,他的老上级王安石早已辞世,轰轰烈烈的新法也被废的差不多了。 旧党当政,这本本就是新党犯戒的书,它的命运也只能是束之高阁。对这些无常变革,李诫也只有一声长叹。 这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 ”变化”。1093年,宋哲宗亲政,又恢复了新法。 但这本《元祐法式》的编纂,受到了新党、旧党的影响:新党希望更精细,旧党希望粗略。这就导致这本书的第一版,宋哲宗看不上! 比如这一版本,就没有规定模数制,也就是基础单位「 ”材”的用法,那么建筑设计、施工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所以,1097年,宋哲宗又诏令李诫对《元祐法式》进行修改编订。 1103年,《营造法式》终于出炉、成书。 这本书统一规定了建筑常用术语和构件的名称,有利于建筑技术的广泛传播;它规定了营建施工中的常用数据及其几何学比例;它列举了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砖作、窑作等等,共十三种一百七十六项工程的尺度标准及基本操作要领。 并且它还规范了预算制:它规定凡设计一个工程,都要以「 ”材”为基础进行预算;它详细记述了竹、瓦、泥、砖、玻璃瓦等多种建筑材料的加工制作、规格类型、功能用途、使用方法等,其中琉璃件的用釉配方和烧制方法等一直沿用到今天;它还规定了计算工时和确定劳动定额的原则标准。 总之,这本书绝对是古代建筑学的《葵花宝典》。后来,李诫更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界的祖师爷。 结语 《营造法式》本为新法改革而生,可是在它成书之前,王安石、宋神宗、宋哲宗,都已经先后辞世,他们都没能最终看到这本建筑百科全书。 即便成书刊发,也因为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它在很长时期内,也没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本书的多舛命运,也是不免令人一声长叹。 参考文献:杨宝顺《李诫和他的〈营造法式〉》、王平《李诫编修〈营造法式〉对古代建筑标准化的贡献》、百度图书馆《李诫的历史影响》 特别声明:本文为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怎么样

最近交叉在读的书有两本,《哈耶克文选》和《狄德罗的 <百科全书>》,出版时间相差约两百年,带给我的影响却没有分别,两者是不分伯仲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