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感悟散文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族谱感悟散文,第1张

戊子岁末,承安省身。春秋一载,所为孤零。近得<<巨罡曹氏族谱>>,追思先祖,筚路蓝缕,成今繁盛。山河重立,子孙维念,易难常理。

——题记

阳历2008年将尽的时候,整理了一年所做的诗。这是第一次整理,确实有原因。

喜欢诗是从初中开始的,写诗也是从那时开始,而真正开始按着古人的规则写格律诗却是从07年开始。以前总认为“平仄”是很难的东西,如果写诗要按着这样的规则写,不是像明清的八股文一样被束缚了吗?这似乎倒是外行的看法,因为我真正开始按着格律写的时候,没有觉得有一点束缚,倒是越发觉得自己所学谫陋,不能很好地运用词汇。我先从简单开始写,所以先开始写绝句。这三年来写的也几乎都是绝句。本来是一个爱好,没有想着会把这些诗注释成散文。今天,坐到这里写文章的时候,发现这些诗记录了三年来我的生活内容。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实我的诗也可以称为“诗史”,他是有关江山社稷的大历史,而我不过是记录个人情感流动的小历史。

整理下来,总共梳理出七十二首,而用来注释的大约一半,因为有的内容有些重复,我的文思又有限,实在不能再写出一些新的感想。

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经历,只有这一年进行了这样一段文字的总结。(题记中的话。)诗固然写的不是很多,更重要的是现实中有事情在打击着我,那就是家父从三叔手里拿来一本家谱――《巨罡曹氏族谱》。巨罡是我的老家,在新乡市封丘县。其实,村子的名字不是这样写的,两个字前边各有一个“土”字旁。罡字加土在字典里尚可以查到,巨字加土就不好找了。本来名字前边是没有土的,这一个土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据传清朝康熙年间,山东有一曹姓人士在朝为官,曾来巨罡村联过族谊,说是山西洪桐系一个支脉,与我祖上同出一支。后来该人在朝获罪,皇上下诏:诛灭九族,株连到巨罡曹氏家族。当时我村族人辩解说:我们村与巨罡是两个不同村庄。我们的巨罡,两个字前面都有土字旁,而诏书上没有土字旁。官府所派人员认为说的在理,又无据可查,便撤兵回朝,因而我们避免了一场大的劫难。自此,“巨罡”就成了现在的村名。

古代的生活殊为不易,株连九族的确是一个让人恐怖的事。我向来喜欢看历史书,拿到家谱后,更是爱不释手。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我功利地浏览了一遍。实在抱着有些希望,原本还想拿着家谱去向同事炫耀一下。可翻看之后才发现正如家谱上写的“我族由洪桐移居封邑以来,力田者多,显仕者少。”不要说显仕了,自明朝洪武年间起五百多年连一个进士都没有出现,最高的官也就是正八品。这不禁让我有些泄气,可是和刚才的故事联系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也许正因为是老实的庄户人家,才没有那么多的风雨,不像那个曹氏官员,虽然可以得到达官显贵的荣华富贵,却同样可以得到“族灭”的惩罚。生存的方式有很多,韬光养晦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是八品官,可是就在家门口,县官不如现管,倒是可以为家乡谋些好处。祖宗之聪慧,后人不敢妄揣。

父亲总是向我说起他的爷爷如何如何有文采,如何如何书法好。我翻了一下族谱,曾祖果然是家谱名人中的一位。只是翻遍了族谱,也没有找到父亲说的曾祖有秀才举人之类的功名。我的心里顿时更加平静。

小时候在老家生活过两年,还是有些感情。不像我的弟弟,到现在也只去过老家几次,加起来还不到半个月,于那个地方自然是陌生的。我虽而在那里上了两年学,也认识一些同学,可终究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缘故,同学之间到现在没有一个联系的,因而思绪也像断了线的风筝。不像祖父和父亲,在那里还认识一大堆的人,可以和乡邻聊上一些时候。原本想着和老家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实在没有想到会得到这样一本族谱。看过之后,的确使我很受震动。不是在古代,而是在当今。

老家人在古代的确没有显赫的功绩,也没有我可以引以自豪的官员。但这却正是祖宗的高明处,毕竟古代“伴君如伴虎”,官场之无情倾轧,帝王之喜怒无常,家族虽然可能荣耀,自然也会忽降灾难。像我的本家曹雪芹,虽然祖上那样的煊赫,被称为“百年望族”,甚至巡抚的奏折也要附在曹寅的奏折里才能引起康熙的重视,可最后却还是“呼啦啦似大厦倾”,往日富贵都似烟霞散去,连子嗣也没有留下来。这样想去,我的祖先倒有些大智如愚了。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家族开始兴盛起来,不仅人口增多,各行各业的人才也不断涌现,省辖市的市长有之(如果是清代的话,这已经是五品了,帽子上顶的应该是水晶帽珠,比祖上的正八品高出许多),法院的副院长有之,妙手回春的名医有之,建筑公司的董事长有之,电业局副局长有之,援助西藏扎朗县并任副县长者有之,农业局副局长有之,(省辖市)市委办公室副主任有之。可见祖宗用心之良苦。这几十年出现的杰出人才比几百年间出现的都要多。但这毕竟是我的祖辈和父辈中的人,对我的激励还不够,最让我感慨的是,和我同龄的人中,新乡的文科状元而被北京大学录取者有之,郑州大学的研究生有之,到俄罗斯留学者有之,上海经济学院的学生有之,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师范生似乎也不能光宗耀祖。但是,我却不甘于忍受现在的'局面,不要说像秦叔宝一样绘图凌烟阁了,我连可以上家乡的族谱的事迹也还没有,的确太打击我了。

想起“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的达芬奇说的一段话“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他的母亲。”以前自己的确有些盲目得狂妄,明明什么能力也没有,却想立不世功勋,志向高远本没有错,错就错在空有志愿而没有坚持不懈的行动。还不到半途而废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困难而放弃了。通向成功的道路的确有很多条,但都是浅尝辄止,这也注定失败会光顾没有恒心的人。况且参加工作以后,又在单位住,与外界的联系也仅限于吃饭。倒真进了夜郎国,像井底之蛙一样,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只是仍旧念叨着曾经的鸿鹄志向。等到族谱传到手上的时候,猛然发现,虽然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却也有如此大的进步,我虽然居住在省辖市的鹤壁,却可以堕落到整日碌碌无为。我的确觉得自己已经是城里人了,而不是像牛顿一样觉得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没有经历挫折的年轻人总觉得自己就是巨人,事情的成功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复杂和难以达到。只有他们真正碰壁了之后,才发现现实中的确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也才体会到秦琼卖马究竟有多悲惨,也体会到趋炎附势的威力,也感受到社会的包罗万象。

比起祖先,我真得要好好学学了。在等级制度那么森严的社会,老家的始祖曹瑚以编筐得以生存,虽然和刘备卖草鞋的处境差不多,但却没有“皇叔“那样的金字招牌,其实什么招牌也没有。因为庄户人家,所以读书人不多,以至祖上连一个进士也没有。我其实喜欢说自己出身书香世家,在中国,这样的出身似乎显得很有身份。虽然不见得继承者一定也有书香的气质,起码可以拿祖宗来炫耀一下。原本听家父讲曾祖是个举人,而且在当地很有名,曾经和黄河南边的一个人并称过什么,如果这是真的话,县志里应该有记载,因为并称在古代比出身书香门第还吃香,虽然并不见得并称的人各各都是精英,却可以流传美名。比如说“建安七子”,我除了可以很明确地叫出孔融的名字外,其他的还需要认真思考,因为我一不小心就把他们和“竹林七贤”混到一起了。尽管这样,并称的美名还是流传了下来,而且一提并称,就觉得这些人一定很牛,给人不同凡响的感觉。我似乎是受了不良影响的毒害,为了一个虚名而或喜或怒。祖上有名固然可以夸耀,子孙无能才是丢人现眼。真正有本事者不需借祖宗之光,徒有其名者只能为先人抹黑。其实,都在自己的拼搏了。现在的时代毕竟不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时期,真正有才学者终有用武之地,不会像汉朝的贾谊一样不得志,也不会像杜甫一样没有钱接济家里而使小儿子饿死。

之所以这样说,固然是因为我在家谱里发现曾祖虽然熟读儒家经典,而且书法的确有些造诣,却没有发现有什么功名和并称,家谱里找不到,县志里更不会有了。但我却是从亲身经历中得出要有自己的本事。因为当学生问我问题而我答不出来的时候,我才发现自觉的知识比自己以前想像的还要贫乏。我固然知道乾隆的生辰年月,却不能将他一生的事迹清晰地讲出来。我只是知道一个个点,却没有成为系统。即便我说自己就是曹雪芹的后代,而现实中的成绩却一谈糊涂的话,世人也会以为我欺世盗名,这才是让人找地缝而不得的时候。

所以,我记住了郑板桥的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祖,靠祖宗,不算是好汉。我的祖先没有留给我荣耀,却留给了我智慧,而这智慧却又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荣耀只是鱼,智慧才是渔。这一本朴实无华的族谱,或将启发更多的族人,激励更多的族人,以淡泊平静续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宝鸡十大最美古镇有万家城村、二郎坝村、永生村、草店村、凤州村、酒铺村、九成宫镇、凤鸣镇、西府古镇、法门寺等等。

1、万家城村

万家城古村坐落于麟游县西北部酒房镇,整体地势为一岭两川四面坡,沿村经过的万家城河由南向北流经东西两川注入泾河。村旁有普润县城遗址。万家城古村落布局有序、院落保护完整,是三合院样式的土坯夯筑的关中典型建筑形式。作为第三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二郎坝村

宝鸡市太白县黄柏塬镇二郎坝村,被誉为“秦岭里的小江南”,它地处秦岭南麓,位于太白县城东南91公里,西南距洋县县城130公里。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村里建筑关中和陕南民居样式相结合,形成了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整个村落被河道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院落就山坡而建,另一部分院落顺河而建。

大部分院落坐西朝东,主体建筑呈现“一”字型、“L”型、“凹”型。建筑大部分采用当地河床里的鹅卵石垒筑而成,墙体是采用夯土技术建造,木结构形式一种是梁架直接搭在土墙之上。

3、永生村

这有着“岭南养生第一村”之称,远山、薄雾、荷塘、穿流而过的溪水,四面环山,高处望下去,犹如“八瓣莲花”,它就是永生村。位于宝鸡市凤县红花铺镇。永生村位于凤县红花铺镇东北部,四面环山,细水长流,地形素有“八瓣莲花”之状,村内植被覆盖率高,负氧离子丰富,环境清静优雅。

穿过桥涵门洞,村内入口右侧的铁路护坡上是石砌的小型叠水瀑布,汩汩的清流将“岭南养生第一村”七个红艳艳的大字掩在水帘里。叮咚的叠音像是吟唱着轻柔的风,淡静的云,欢快的乡情,给你一份好心情,孕生长寿的好心态。

4、草店村

凤县双石铺镇草店村,如今古羌文化园风情别样。主要包含沿江古建群、金沙古城、石头羌寨、灵官峡漂流、演艺中心、羌族风情园、羌族假日酒店七个板块。在草甸村,为走进古羌历史,体验古羌文化提供了崭新平台,丰富的传统文化,浓郁的人文气息,使文化园成为我国重要的羌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5、凤州村

凤州村是凤县回族群众居住最为集中的村。全村有回族群众167户560人。据史料记载,该村居住的回族群众可追溯到北魏民族大融合时期,他们按照家族式模式群居于一起。位于村落的凤州古街,是古老而兼具人文历史积淀的街道,古街原为商贸交通要道和入蜀的重要关口,曾经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同时又几经战火、饱经风霜。

6、酒铺村

位于凤县留凤关镇,是古蜀道“连云栈道”上的一处重要驿站,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避难时曾登岭降香祈福,并御赐一幅对联,其上联“救国救民同登福地”至今尚存于酒铺村。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游客可以观赏千年古树“槐抱松”奇观,远眺六千余亩白皮松之生机。

传统的民风民俗造就了酒铺村独特的桃花美酒、蒸菜美食和秦岭腊味,使酒铺村成为品味乡村美食,体验农家风情的休闲旅游胜地。

7、九成宫镇

九成宫镇,位于麟游县城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资源深厚。隋唐时期曾在今九成宫镇所在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避暑离宫唐九成宫(隋仁寿宫),隋唐两朝四位皇帝先后20次来此消夏避暑。如今九成宫遗址公元修缮一新,一群唐式建筑,红木白墙黛瓦,有亭、台、楼、阁、榭、廊、塔,尤其值得一游。

8、凤鸣镇

凤鸣镇隶属于宝鸡市岐山县,位于岐山县城,是该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凤鸣镇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古镇有着众多名胜古迹,北有周公庙、中有仓颉庙,南有资福宫。“凤鸣朝阳”“周邸治泉”“古塔凌空”“资福烟霞”“召伯甘棠”为岐山八景中五景。

9、西府古镇

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依照汉唐市井的布局样式,新建汉唐体验式古镇。古镇以钟楼为中心,设计十字形街道,内有市楼、亭楼、角楼、钟楼、鼓楼、南北阙门和269个院落。可以在这里品味、感受文脉最为深厚的周原文化发祥地风情。

10、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年间,是唐代的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成为了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相传印度的阿育王为使佛教发扬光大,将佛祖舍利分送给各地,凡得舍利处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门寺就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宝鸡·岐山县·岐山八景》陕西名胜简介

在岐山县境,其八景是:《岐山八景》古诗句出处:

凤鸣朝阳 周邸沼泉 五丈秋风 太白晴雪

资福烟霞 龙尾春波 实相晨钟 崛山名刹

族谱感悟散文

戊子岁末,承安省身。春秋一载,所为孤零。近得<<巨罡曹氏族谱>>,追思先祖,筚路蓝缕,成今繁盛。山河重立,子孙维念,易难常理。 ——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