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的祖先是谁?
丰舒。
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
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
扩展资料:
黎姓,是黎国直系后裔。它作为中国的一个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2位,普遍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江西、香港一带。
在商王朝时期,尧的裔孙大由就被分封于古滁黎,其族被称为“滁黎”、“黎方”。到殷商晚期,大由的后裔传承之国被称为黎侯国,为殷商的附属国。另据子姓黎氏家谱记载,商代盘庚迁都于殷,庚封其堂叔文魁于山西的西南,建立地方国家——黎国,也作梨国,子姓,侯爵国。
此黎国商末为周武王所灭,周武王另封朝歌殷商遗民到黎国开垦,其后有黎侯丰舒。
春秋时,黎国迁都于今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 距离赤狄潞子国不远。周宣王十五年(公元前812年),晋国灭了黎侯国,随即又复其国。
周惠王十四年(公元前663年),潞子国攻灭了黎侯国。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国大将军荀林父灭了潞子国,又把逃在异乡的黎侯后裔请回来,重建了黎侯国,不久又为晋国所吞并。
—黎姓
—黎国
1、根据查询《黎门四千金传奇》剧情显示,老大黎香香,长得圆滚滚,个性害羞内向,爱哭、爱吃。
2、老二黎熊熊,拥有熊的爆发力,脾气火爆,个性毛躁。
3、老三黎童童,拥有一头乌亮的长发,长相清秀。
4、老四黎小小,甜美、可爱,嗜钱如命。
文 | 鹤湖风光
古人云:史、志、谱,其义一也。上下五千年,经纬百家姓,家谱是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部独树一帜、古人今人跨越时空共同书写、共同传承的家族之史记,百姓之经典。
续修家谱,功莫大焉。上溯列祖列宗昭穆一本,下启子孙后代世系万派。发扬古贤风范,传承先人美德,重申家训之谕,启迪人生之本。
岁月荏苒,人间兴替。京兆黎氏英奇公支下裔孙,世居彭泽县大桃源及瀼溪镇黎家村(旧称菊邑下洋湖,原属东流县唐丰上乡十二都),虽遭战乱兵燹,家谱仅存卷首,百年失修,但族人尊祖敬宗的情怀,无可扼制,从未失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人生哲学话题,唯有在家谱里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修谱,就是人们心中的一条回家的路,家谱是每一个人心中的一块圣地,是子孙万代灵魂的归依之所。一个家族如果缺少了家谱的传承,在精神世界里,无论身居何方,都算是客死他乡。失去了家谱,后人更不知道自己根由何来,将归向何处。拜读残存的谱首,想我黎氏,祖德宗功,巍巍华表。谱牒千百年传承有序,又岂会在历史长河中怅然断失呢!
食徳饮和,必蒙祖先暗祐。通过不懈努力,精勤搜访,二零二零年岁末,族人在网络上发现了一条重要信息。光绪三十四年,与我支合修宗谱的菊邑(旧东流县)同宗英义公、英茂公房,二零一六年续修家谱。因两地相去二百里之遥,跨省越山,地名更替,音讯百年未通,当地掌修大中先生,心念英奇公支派,在众多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修谱寻亲信息。
二零二一年正月十六,新元伊始,东风解冻。英奇公房族裔冬伢、贵宝、新法、黎华、青贵一行,一路春风,驱车前往安徽省东至县英义公房住地黎家村,喜见保存完好的英奇公支下世系旧卷。川流派别当知同源,人代散殊当知同祖。瀼溪笑颜,鹤湖腾欢,两地宗亲,共话兄弟情谊,举杯相庆,欢聚一堂。
二房大中宗亲欣然受托,鼎力匡襄,利用一品谱局家谱软件编辑世系,并对艰深晦涩的古序断句标点。仅仅月余,新谱告成。从此,悠悠千古,一部浩瀚的家族史,源源本本、明明白白,走进了族人的视野。
拜读新谱,墨香盈案。本宗黎氏系自山西上党,派出江右宁都,伟绩丰功,官尊望崇。得姓有考,颛帝之孙北正黎,掌司天下土地,其后以字为姓;立国有史,黎侯佑商有功,封土潞州上党(今山西境内)建立社稷,以姓其国。泱泱黎氏,京兆名门,有惠民之政,后裔黎顼,仕梁为相;有戡乱之武,南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顼的后代侨公敕封永乐侯,子孙将才翼北;有郡望之显,唐代宗大历丙午年,干公授京兆尹,升兵部侍郎,京兆堂号,家声远播;有衍派之祖,唐敬宗宝庆二年度公官虔化令,开江南黎氏之先河;有帝师之严,清泰公懿宗咸通戊申授太子太傅,后世以地其名;有华国之文,虔州指挥史延昌之裔希声,北宋庆历三年癸未科状元及第;有贤良之祠,黎少师德重乡闾,光辉家乘;有聚族之裔,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翰林院庶吉士、己酉科江南大主考志远公,二修族谱,宁都黎氏支分派别,谱传四方。
追本溯源,侨公尊为京兆黎氏传承有序的始祖,籍在明州。度公授虔化令,自明州辟居江西宁都,尊为江南之祖。二十五世八郎官居清溪,次子七郎随子成忠官迁吉安府永丰县瑶田。三十九世元瑛公生四子,长英奇由永丰县永丰乡择居彭邑,次英义、四英茂见山青水秀,爰得乐土,卜居今东至县升金湖畔,唯三英旺留守故乡,重土不迁。从此各房开枝散叶,云仍第衍,传承有自,百世祯祥。
古人云:修谱旺族。凭吊古人,历史远去,茫然而山高水长。唯有家谱铭记祖徳宗功,激励后昆。续修家谱,是一个家族自强不息、族隆云兴的象征。百年岁月,华章维新,谁支谁脉,有条不紊,左昭右穆,焕然一新,纪事纂美,垂之久永。恭祝黎氏后裔,麟趾呈祥,螽斯衍庆,起凤腾龙,光耀门庭,蓬蓬勃勃,共建美好家园。
公元二零二一年岁次辛丑孟春之吉
黎干公、字体存、谥号“忠贞”,四川戎州(今南溪县)人,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五年丁巳717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辛丑761年擢升为谏议大夫,因故告老终养归戎州。
唐代宗大历元年丙午766年举孝廉,二月释奠国子监,授祭酒,旋复官谏议大夫。
大历十年乙卯775年拜任京兆府尹。
大历十二年丁巳777年晋升兵部侍郎,后蒙冤惨遭诛杀。
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年评反,追赠兵部侍郎、太傅、京兆郡侯,谥号“忠贞”,赐葬祭,命有司送柩回原籍葬,于戎州城西。
因他是第一个官任京兆府尹、并被宫追封为京兆郡侯的黎氏名贤,故史书、族谱均载“黎氏望岀京兆,自黎干公始”。
妣唐氏夫人,诰封“渭阳郡君”,生一子:黎广。
商王族子姓黎侯国祖伊後裔黎斡民间族谱多误作黎干讳垣夫,777年九月后接任京兆尹多年,后任兵部侍郎,与郭子仪、杨绾、崔宽为同朝密友,妣朱氏生五子黎烑、黎燧、黎炬、黎焻、黎煟。
《广东省化州《黄竹黎氏族谱·黎氏源流迹考》“……唐(朝)兴,星纬之学重,戎州黎斡通其术,玄宗时待诏翰林,擢谏议大夫,迁京兆尹,其子烑、燧、炬、焻、煟,及孙植,世守家传,历为右散骑常侍。
姬姓黎国後裔黎文魁,在西周穆王时代任天官之职。
他的後代黎干于唐武宗李炎会昌四年甲子844年举孝廉、释奠国子监祭酒,授京兆尹,升兵部侍郎,封京兆侯,葬莲塘水口边象形。
生子黎度即江西省宁都县黎氏始祖。
黎度下传六代为黎衬,生于北宋开宝元年968年戊辰,封京兆郡侯,为福建汀州府上杭县黎氏始祖。
姬姓黎国亡国国君靖远侯黎恭公的後裔黎玄胜,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712年至756年在位四十五年任御史大夫。
玄胜公第三子黎致统公,在唐肃宗时代任翰林院侍讲,晋封右仆射(右丞相)。
黎致统公次子黎辉武公,为唐德宗时驸马。
黎錞: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精通经术。
宋英宗曾问欧阳修:“蜀中有何名士?”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封之为“经术博士”。
其後见载《荆楚黎氏族谱》,历次重修,谱面均印“经术堂”; 黎明:宋代长沙(今属湖南省)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
黎宿: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重礼义。
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受朝廷表彰,为世人传颂。
黎贯: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著有《台中稿》、《西巡稿》、《传闽稿》等文集。
黎淳:湖南省华容人,明朝天顺年间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黎淳博学多才,尤以经史著称,除参与修撰了《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续资治通鉴纲目》外,著有《龙峰集》、《明试录》、《黎文僖集》等传世。
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和杨一清都是其学生,并深受其影响。
黎恂:贵州遵义人,清代文学家。
清心淡泊,用心治学,尤长于诗。
黎简:清代广东省顺德县人,著名书画家,擅画山水,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
黎景熙: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今河北省任丘)人,善书法,知玄象,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见称,官至车骑大将军。
黎靖德:宋代永嘉县(今属浙江省)人,曾任沙阳主簿。
其博学能文,主持编修过《沙阳县志》,著有《朱子语类》。
黎子云:宋代儋州(今广东省儋县)人,家贫好学,常与弟载酒见苏轼,轼题其别墅名曰:“载酒堂”。
黎公真:元代时任甘泉令,有仁政,深受百姓拥戴,时民画其像于学舍,以表思念。
黎遂球: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明代诗人,亦擅绘山水。
黎民怀:从化(今属广东省)人,明代著名诗画家,擅长诗、书、画,时称“三绝”。
黎维柞:四川江津人,明末官员。
黎庶昌:贵州省遵义人,清末外交家、散文家。
历任驻英、法、德、日四国参赞,又为出使日本大臣。
著有《拙尊园丛稿》,编有《续古文辞类纂》。
黎元洪:湖北省黄陂人,历任湖北军 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 副总统、北洋军阀 总统等职。
(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1]),字宋卿,汉族,是湖北黄陂人。
人称“黎黄陂”,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2任大总统。
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
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 都督。
南京临时 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
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
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
晚年投资实业。
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
黎民伟:祖籍广东新会。
早年开拓香港及国内**市场。
誉为中国**之父。
黎民伟[2-3]原籍广东新会,生于日本。
自幼喜爱摄影与戏剧,热心于国民革命,曾利用戏箱偷运枪支支援黄花岗起义。
从事**工作后主张**救国。
1913年与美籍俄国人布拉斯基及其兄黎北海合作创办了华美影片公司。
在黎北海执导的《庄子试妻》1913中反串女角庄子之妻。
1921年再与兄黎北海、黎海山合作创办了香港历史上第一家全部华资的新世界戏院。
1922年在香港银幕街创建民新制造影画公司任厂长。
1923年5月14日在香港铜锣湾威菲路创办民新影片公司,出任付经理兼摄影师。
拍摄了北伐纪录片、梅兰芳舞台艺术纪录片,并开始拍故事片《胭脂》Lipstick1925,同年在自己的新世界戏剧上映。
1926年他将民新公司迁往上海,与李应生合股,聘欧阳予倩、卜万苍、侯曜等执导故事片。
1927年侯曜执导的《西厢记》与他的《庄子试妻》被商人先后携往欧美公映,成为最早介绍到欧美的中国**。
他为把中国的“超迈之思想,纯洁之道德,敦厚之风俗”介绍给欧美作了不懈努力。
1929年与北京真光戏院老板罗明佑合拍了由孙瑜执导,阮玲玉主演的《野花闲草》WildGrass1929,这部严肃的社会生活题材作品彻底改变了粗制滥造的武侠片的影潮,使30年代**走上了新的方向。
他提出“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口号。
1928年亲自执导两部有鲜明平明反帝内容的故事片《蔡公时》和《祖国山河泪》,1930年创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
与上海印刷商黄漪磋合作组建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拍出了一系列中国**史上的不朽杰作: 《城市之夜》、《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1933年《大路》、《神女》、《渔光曲》,1934年《新女性》,1935年《迷途的羔羊》,1936年《慈母曲》、《联合交响曲》1937年等。
1952年将民新制片厂迁往上海营业。
1994年第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授予他最高荣誉奖。
1953年10月26日,黎民伟病逝香港,享年60岁。
在他的追悼会上,挂着“国片之父”的横额。
黎锦晖:湖南省湘潭人,现代著名音乐家,首创了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表演曲这两种崭新艺术形式,曾创办“中华歌舞专修学校”。
主要作品有儿童音乐《好朋友来了》、《老虎叫门》等。
黎锦熙: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黎雄才:中国现代中国画家。
广东省肇庆市。
黎雄才是当代画坛的重要画家,也是岭南画派最有影响的传人之一。
黎朝伦:重庆市大足人,优秀平面设计师,语言文学学家,为乡镇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黎耀祥(Wayne Lai),1964年5月4日生于香港,中国香港男演员。
黎氏三兄弟:在中国医学界,提起“黎氏三兄弟”,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三个中国工程院院士——黎鳌、黎介寿、黎磊石三个同胞兄弟!黎氏三兄弟的老家在湖南省浏阳市。
黎鳌生于1917年,比二弟长7岁,比三弟长9岁,都是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
老大黎鳌于1995年当选,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老二黎介寿于1996年当选;老三黎磊石于1994年当选,还是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
黎鳌是著名的烧伤外科专家,曾任第七军医大教授、普通外科教研室主任,第三军医大副校长,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主任,1999年病故,享年83岁。
黎介寿是普通外科著名专家,现任 总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 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
黎磊石是国内外著名的肾病专家,现任 总医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 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黎明 :中国北京1966年12月11日
1966年12月11日生于北京,歌手、演员、导演、商人、慈善事业工作者。
1985年获得碧泉新星大赛冠军[1],并由此进入演艺圈。
1986年获得新秀歌唱大赛季军。
1990年发行首张专辑《相逢在雨中》。
1993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1994年凭借歌曲《那有一天不想你》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金曲金奖。
1995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1996年起连续三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金曲金奖[2]。
1998年凭借《今生不再》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歌曲奖。
1999年宣布退出香港乐坛颁奖典礼。
1987年出演首部电视剧《男儿本色》。
1990年主演的电视剧《人在边缘》获得香港年度收视冠军[3]。
1996年因在爱情片《甜蜜蜜》中饰演黎小军一角而获得关注。
2002年凭借恐怖片《三更之回家》获得第3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4]。
2003年主演演 片《无间道3》。
2005年凭借爱情片《大城小事》获得第7届长春**节最佳男主角[5]。
2008年主演剧情片《梅兰芳》。
2009年获得中国**表演艺术学会杰出贡献奖。
2012年获得哈尔滨冰雪**节获杰出贡献奖。
2015年主演爱情片《王朝的女人·杨贵妃》。
演艺事业外,黎明热衷公益慈善以及幕后工作,身兼香港公益金董事、名誉副会长、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名誉会长、华菁会名誉主席、世贸联合基金总会形象大使等职务。
1991年创立百仕活娱乐事业有限公司。
1995年获得UNICEF总部颁发的特使级联合国护照。
2003年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颁发的荣誉勋章。
2004年创立A MUSIC东亚唱片公司。
2009年获颁铜紫荆星章[6]。
户籍制度,一直都是在中国社会中权重占比很大的管理制度。
如今,为了孩子升学买学区房,就是现代户籍制度的一个缩影。在明清时期也是一样,老百姓为了能参加科举,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户籍,还有田产。
朱元璋上任后,执行“里甲制”一百十户为一里,每10年编修一次。这个制度以保障部分公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权益,以个人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通过这种登记,老百姓的田产就得到了官府的认可。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入籍。
入了籍,向朝廷纳了粮,等于行使了自己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于是,也就有了可以参加科考的权力。而那些流民们耕种的土地,由于自身无户籍,当然,就没有合法性了。户籍,如此之重要,所以,在各家的族谱中,都会“浓墨”的书写一番入籍的地位等等。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有了户籍,才被认可是国家的“子民”,才能有去开发、利用土地的资格,以及可以参加科考的资格。
这里就有一个案例:
说的是蓝山的一个家族,从记载这个家族入籍祖以及土地纠纷案,就可以看出当时户籍制度的“强大”功能。《钟氏族谱·阖户宗祠》非常浓重地介绍了入籍祖,并将其和始迁祖并列,是“百世不祧之宗”。虽然,二人只差一代,但“入籍”的功劳却显得意义非凡。
再来看《钟氏族谱·阖户田租表》,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止,这位钟姓户祖的祭田数量排列第一,地位更是无人可撼动。根据族谱记载,开立户籍是在明初,祖先于元延祐间,从江西迁至湖南蓝山,并定居在黎家头。
因为,黎家从宋朝开始,就是当地的大户,到了元代中期,家族没落,到了钟家第三代时,黎家的很多家业,陆续归钟氏,钟家开始起家。就家业而言,第三代贡献更大些。但若是没有户祖的“开立户籍”,这里所有的一切,都不会得到官府的认可。
当然,他人也不会认可。
到了修谱的1936年,其家业已相当雄厚,山场的南北长度有三十来里。之后,也正是有了户籍,名下的所有产业,才得到了官府的认同。也因此,如果发生土地纠纷时,就会占据有利的一方。光绪十六年(1890年),钟家就发生过一起和雷家的土地纠纷。
根据族谱记载的官方判词,判雷姓族谱所写为假。因为,字迹不符是伪造的,所以,有争议的土地一概为钟姓管业。可见,两家为了争夺土地资源,都出具了族谱。甚至于,雷姓一家为了利益制作假的族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族谱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除了记录先祖的事迹,还能成为证明“家业”的有利证据。
还有一个类似事件,是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钟姓和崔姓的一桩墓地纠纷。根据文字记载,崔土保兄弟立了一份契约,保证不在“坟山顶脑上开挖、栽种生理”,还请了公证人。虽然,崔家买的土地和钟家的墓地挨着,但未必一定会跑到隔壁墓地去开挖栽种。而钟家却认为这会坏了风水,要求崔家立下契约,否则,就会以此为据告官。
再来看看户籍和科考的关系。
根据《大明会典》,洪武十七年(1384年),朝廷规定:各府、州、县生员乡试前要“各具年甲、籍贯、三代”。
清代的规定更加详细,就是为了防止“冒籍”。如有违反者会有重罚,“生童有籍贯假冒者,尽行褫革,仍将廪保惩黜。”除此,还规定:祖上要入籍20年以上者,且名下的家业在官府有登记,才有考试的资格。
那么,为何科考如此重视户籍?
因为,有名额的竞争,今天亦是如此。以《蓝山县图志》记载的一个事件为例:在康熙年间,湖南蓝山、宁远二县,就出现了一桩户籍争端事件。
大慈乡四十六村原属于蓝山县,和宁远县距离较近,便到宁远县购置田产庄粮,向宁远县交纳钱粮。那时,新来了一位县令,“不查来历”,就将四十六村村民归了宁远县籍。但老百姓不愿意了,因为,当时每个县的科考名额是有规定的。根据该县的整体“文风高下”,以及缴纳钱粮人口的多少作为基准。
最终,四十六村的村民不仅回到了蓝山县,还为蓝山县令建祠树德政碑。
由此可见,户籍对于科举有多重要。
当然,人口的自然增长以及移民迁入,都会让和土地、科举密切关联的户籍地位越发重要。除了这些,如:身份认同、社会地位等,都和户籍有关系。即使放到现在,户籍依旧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时至今日,户籍在我国的地位还是非常的重要。因为,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日常出行,大到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等。试想,如果你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那将没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这样的你,还怎样在现今的社会生活呢?简直是寸步难行。
家谱文献
江西省:清江(现为樟树市义成镇黎圩村委)版城黎氏八修族谱不分卷,目前全村4000多人姓黎,可以说是黎氏比较大的一个村庄。
江苏句客黎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县春城乡袁相大队黎甲村。注:首修於宋乾道年间。
湖南宁乡鱼潭黎氏五修族谱民,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二卷,另有一部存第二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字辈排行
湖南浏阳壕上黎氏:该族先世原籍四川锦竹县,尊圭公为迁浏一世祖,圭公字介之,号瑞斋,元至正丁亥科举人,戊子科进士,初授武冈州录事,历官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浏邑李家巷口。四世衍为朝祖、朝宗、朝富、朝用、朝宪、朝仪、朝礼七房。
明成化15年(1479)建宗祠于浏阳西城下壕并始纂族谱,清同治11年(1872)七修,光绪29年(1903)八修时因争族产,四、五房不与。
长沙托溪黎氏:始祖圭公,字介之,号瑞斋,原籍四川,元进士,任武冈州录事,后升詹事府丞,勅建攀桂坊于浏阳李家巷口,为迁浏始祖。
四世朝礼公,明洪武间由浏阳迁长沙榔梨市,五世文广公,又迁长沙托溪,八世达庵公,生六子,衍为六房。1917年三修族谱。行派:(自十八世始)志定承先尚,书升懋秀良,人之敦一本,英毓如春芳。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黎姓大约有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江西,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和浙江等省。
明朝时期,黎姓大约有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2%,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排在第八十八位。宋、元、明600年间,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
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排在第一百零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
-黎姓
黎家的解释
犹 黎 族。 宋 苏轼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 诗之二:“总角 黎 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参见 “ 黎族 ”。
词语分解
黎的解释 黎 í 众,众多:黎民。黎庶。 古通“黧”,黑色。 古国名。 姓。 部首 :黍; 家的解释 家 ā 共同 生活 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家庭 。家眷。家长(僴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 家风 。 家训 。家规。 家喻户晓 。如数家珍。 家庭 所在 的地方: 回家 。 老家 。安家。 居住:“可以家焉”。 对人称自己的
黎氏的祖先是谁?
本文2023-10-18 06:51:3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0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