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族的风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客家族的风俗?,第1张

客家传统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日这天上午家家户户要拜菩萨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厅堂要挂起祖宗画像在大门口贴上鲜红春联谷仓门上禽畜栏前家俱床铺以及水缸边都要贴上红纸条叫做[封岁"也叫[上红"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小孩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小孩们穿着新衣欢乐嘻戏有的争向年长者拜年:[公公叔叔家发财糖子饼果拿给涯(我)"

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俩口一起去也有只女婿一人去,有的当天回来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和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 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春节到元宵期间各地还有以下一些游乐活动:

春分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最迟清明要扫完各地有一种说法谓清明后墓门就关闭祖先英灵就受用不到了清明 三月清明祭拜祖先客家地区除大部分是春分扫墓祭祖外也有一些地方是清明扫墓的清明节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要祭路旁土地伯公等神坛的

端午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家家户户买肉杀鸭包粽子做米果过节端午是个大节许多地方在外面做工的都会回家过节

中元节 客家地区多以七月十五为[鬼节"有些地方都要提早一天过节谓[七月十四人过节七月十五鬼过节"有些地方客家也在七月半祭祖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俗称[八月节"也是个大节吃月饼赏月庆团圆各家各户要置办酒菜买猪肉宰鸡鸭做米果过节中秋晚上家人团聚过节饭后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 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也叫重九节俗称[九月节"是年尾大节有[过了重阳无大节"之说出门的人很多都要赶回家过节这一天很多地方人们要带着小孩登高爬山有的在高山上放风筝谓可避邪避瘟疫很多老人都说此俗系祖先从北方中原带来代代相传至今这一天有些老人和妇女则上山到庵庙烧香拜佛

冬至 冬至在农历十一月也叫[过冬年"过冬至要吃猪肉牛肉做米果煮汤丸有钱人要吃鹿茸人参补冬

客家语言

中国在语言方面主要分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中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至于客家话是属于哪一个语系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属于汉语十一支系(方言)之一因为它具有汉语的语言特点章太炎在<客方言·字>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话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也是土话但是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但是无论它属于哪一个语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来源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到很多古音

客家饮食习惯:客家民系很讲究古风有很多传统习俗年初一吃羹汤正月二十[天穿日"做米果糖食二月十五日花朝吃擂茶惊蛰炒豆子清明染青精饭立夏酿豆腐吃米粉肉端午节粽子鸭蛋六月六烧酒狗肉新谷登场荐新七月七乞巧吃瓜果中元节杀鸭祭祖先八月中秋花月饼剥芋头重阳薯包米果十月初一糯米油糍腊月初八腊八粥二十四送灶神过小年除夕油炸糍粑--过年过节如果没有这些就没有节日气氛这些习俗还寓教于乐灌注了很多知识和期望:年初一吃羹汤有葱蒜芹这些青菜葱表示聪明灵通蒜则表示精打细算花销得体芹是要求一年勤劳年年勤劳惊蛰炒豆子是提出灭虫 炒豆如炒虫中秋剥芋头喻剥鬼皮带有宗教色彩

古代遗留下来的风俗有的渐渐不合时宜须予改进比如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而客家的喜庆宴席周到趋于繁琐殷勤接待趋于疲劳[轰炸"一餐饭有的长达数小时先茶点继面点后冷盘最后热菜茶点面点与正席之间百无聊赖客套话反复讲过初次见面的人都成了熟客

出嫁当天不吃饭:在井冈山客籍民间居民中流传着这么一个风俗习惯:姑娘出嫁的当天随身带好在家煮熟的鸡蛋猪肉之类的食品到婆家后躲在新房里不出门当日也不吃婆家的一回饭无论家人怎么诚心相请哪怕是把饭菜送进新房也不会吃上一回而是吃着自己带来的食物以示节省公公婆婆的美味佳肴敬孝给公公婆婆食换得公公婆婆的爱戴换来长年全家和睦过日子这一风俗习惯直至今天新娘出嫁到婆家还是一直坚持吃完自己带来的食品为止

过年前后井冈山土客籍居民有一系列活动:

十二月二十四日民间居民家送灶神过小年十二月三十日居民家等灶神送等灶神均要打米果烧香烛烧纸钱燃爆竹等

十二月三十日为过年一年四季在外做工学习工作的人都要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除夕年饭又称[团圆饭"是全家人最丰盛的一顿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谈互相敬酒互相祝福近些年来饭后一家围坐在电视机旁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晚会显得亲情十分浓厚

三十日那天民间居民还要到菜园里摘些青菜回家把它插在大门旁边有的还放到厅内的香桌上以示来年纳财

还有正月初一那天居民全部吃斋每逢大年初一早餐民间居民非但不吃大鱼大肉在餐桌上连一丁点飞禽走兽的肉星都看不见全都是斋菜就连大年初一早洗脸漱回的水都不倒掉要用桶盛起来初一燃放的鞭炮满地大红大吉当天不能扫地也以示大吉大利聚财进宝

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永定县是极富东方色彩的山村民居建筑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傲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客家土楼大多为方形或圆形其中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最为震憾人心这种圆楼都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四层有一二百个房间是居住在楼内的几百人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楼内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土楼采用当地生土夯筑不需钢筋水泥墙的基础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顶层墙厚也不小于09米然后沿圆形外墙用木板分隔成众多的房间其内侧为走廊

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由于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楼内冬暖夏凉土楼格局的恢宏不仅展现了客家人的智慧还反映了客家人淳朴的民风

独特的客家文化

历史清楚地表明客家人的迁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而转移的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瑶等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

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如陈姓出于颍川李姓出于陇西王姓出于太原或琅邪谢姓出于陈郡或陈留何姓出于庐江黄姓出于江夏杨姓出于弘农等等这类家谱的记载有的虽经不起推敲但却说明客家人从心底深处以来自中原而感到自豪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以台湾客家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客家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邱逢甲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客家人增了光为中华民族添了彩!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接受和发扬客家崇正精神他们一次次携儿带孙回到大陆原乡祖籍地乃至中原发祥地寻根认祖并发起一次次公祭客籍母亲河的活动

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惟一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是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到过客家地区的人一定会发现在其家族祠堂前立有许多石旗杆那便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明证那些石旗杆是族中子弟中举人中进士的标志有多少石旗杆就说明族中有多少人获得了举人进士之类的功名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而且信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帮来帮去石头变豆豉"由于客家人崇尚团结直到今天在客家人的婚丧红白帖中还保留了用[帮"字的古风客家人很能吃苦[一条扁担走天下"是其坚韧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有这样一条谚语:[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由此可见客家人的生活是多么的节俭

2021年10月15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 《新安晚报》于第9540期“晚霞”专栏刊登润方家谱杯“我家的故事”征文比赛优秀作品《父亲》。

作品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的陪伴与成长,讲述了一个父亲对于孩子人生道路和未来选择的精心设计和不断引导,展现了旅美教师、作家胡牧与父亲的点滴生活与温暖回忆。

胡牧,作为一个地道的合肥人,现居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是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传播学系副教授。他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充满温暖、温馨、温情的父子故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润方家谱杯“我家的故事”有奖征文大赛于2021年9月15日正式启动,截至《新安晚报》刊登胡牧作品《父亲》,整整一个月。

在征文比赛的第一阶段, 大赛组委会收到了全国各地,乃至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共计857位作者、1016篇征文作品,经过组委会的初步遴选,已筛选出300篇优质作品,刊登于大赛优秀作品展示专栏。 诸多优秀作品,仍在今日头条、网易、搜狐、腾讯、百度、一点资讯、等网络媒体平台刊登发布。

胡牧的《父亲》是润方家谱杯“我家的故事”征文比赛遴选的优秀征文作品,由大赛组委会和初评委员会选择刊登的优质征文作品。根据大赛的活动规则,未来将会有更多优秀征文作品将被遴选,在诸多媒体平台上刊载发布,让作者与读者之间,有更多的互动与共鸣。

润方家谱杯“我家的故事”征文比赛仍在征稿中, 比赛征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25日。 大赛组委会诚挚邀请您,讲述专属于你自己的“我家的故事”——讲好家故事、传递家文化、弘扬谱传统、树立新家风。

投稿邮箱: ahrunfang@126com

联系人:曹老师

家谱一般分两部分,悬挂中堂的谱幕,谱幕只记录去世的族人,按家族大小可分三年、五年、十年一续不等。

第二部分是谱书:

谱书同谱幕不同,所有家族成员,无论是生是死、尽具所知,当祥细入册,包括先人照片、先进业绩、妻子姓名,娘家住址、姑太太出嫁哪里,姑爷姓名、外甥姓名以及在世族人的祥细情况当全部入册!

扩展资料:

家谱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

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

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

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

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

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

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

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

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

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

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

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

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

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家谱

  摘 要:近三十年,中国民间自发兴起了一股编修新家谱的热潮。文章先回顾了家谱的历史演变,再分析了重修家谱兴盛的原因,并以家谱的“前言”、“后记”来例证。  关键词:家谱 重修 原因

 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20-01

 家谱,也称宗谱、族谱、世谱、家书等,是记载一个家族迁徙、繁衍、兴衰历史,褒扬家族功德人物的史实资料,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百科全书。近三十年来,中国民间自发兴起了一股编修新家谱的热潮。这股热潮,其声势之大、数量之多、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编修家谱的任何一个历史阶段。这股编修新谱的热潮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可以从新修的家谱的“前言”、“序”、“后记”等中得到印证。

 1 家谱的演变

 最早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在甲骨、青铜器上简单刻有父子兄弟世系,这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形态的家谱。经过秦汉时期的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家谱适应世家豪族的政治需要处于兴盛期,成为了世族之间通婚和做官的主要依据。唐代,谱学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官修谱牒巨大,私修家谱亦十分兴盛。宋代为家谱的转型期,官修谱牒废绝,私修家谱兴盛。家谱作为用来区别门第身份的政治功能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尊祖、敬宗、收族”和“尊尊亲亲之道”的道德教化功能,并产生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欧式谱例和苏式谱例。进入明代,中国家谱发展趋于成熟,编修家谱的体例、内容更加完善,并基本定型。明代修谱进一步发展以朱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作为修谱的指导思想。清代及民国时期,编修家谱的活动在民间非常普及。新中国成立后的50~70年代,编撰家谱一度停止,大量的旧谱牒遭到了破坏。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率先出现了重修家谱现象,很快遍及全国各地。

 2 重修家谱兴盛的原因例证

 21 主观愿望——敬宗睦族,惟有修谱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极为深刻和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农村人口流动的增长,即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求学日曾增多。各家族子孙迁居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彼此有相见不相识之感。而家谱,就是家族群体联系感情、亲情的纽带。族中老人希望通过修家谱,达到“敬宗睦族”的目的。浙江海宁《褚氏家谱》的“前言”中写到:“当大部分子孙汇集硖石参加迁葬时,彼此有相见不相识之感。尤其是少、青、壮年一代对褚氏根从何来、对家史一无所知。所有健在老人都为自己重任深感不安和内疚。后经合计,一致认为,有续修家谱刻不容缓的急切愿望,因此开始筹编。”修谱可以使民族源流清晰,能得到族人相互提携帮助。……吾族之谱,自公元一九二四年第四届续修至今,屈指已八十有六载,由于年代久远,族内后裔或谋生外迁,或经商发迹,子孙繁衍,徙居各地,昭穆既远。当今后裔辈份不清,祖宗支派不明,犹如陌路之人,如何将族内之人团结起来,惟有修谱。”

 22 客观基础——盛世修谱,势在必行

 中国有句古话:盛世修史,明时修志。盛世也为修谱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冲破了“左”的思想牢笼,思想大解放使人们打破了精神枷锁,营造了宽松的文化氛围,让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生的政治条件;二是经济快速发展,国力日益增强,百姓日益富裕,为修谱的各项费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上虞管溪徐氏宗谱》序:“盛世修志,盛世修谱。可以说,政通人和,太平盛世赋予编史修志著谱的神圣使命和高度的责任感。”

 23 推动因素——“两个通知”的发布

 1984年,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等单位联合编撰《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为使这项涉及全国各图书、档案、文化部门的联合目录编撰顺利,国家档案局会同教育部、文化部联名向大陆地区各文化厅、文管会、档案局等单位发出了《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国档会字(1984)7号)。为了增加大陆以及海外收藏的中国家谱目录,2000年国家决定编撰《中国家谱总目》。为了推动此项工作进展。文化部办公厅于2001年2月发了《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办社图函[2001]29号)。“两个通知”的发布对近三十年来的家谱编修意义十分重大,推动了家谱重修的盛行。

 首先,家谱的价值重新得到了确认。在“”时期,家谱被认为是封建糟粕,不要说是修谱,连收藏的旧家谱也遭到了破坏。而在“两个通知”中,明确指出: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钱塘孔氏宗谱》重修宗谱新凡例中说:“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繁衍迁徙的历史文献,曾经被作为维系宗法制度和祖先祭祀的工具而被奉为圣物。然而在上世纪中叶的“”中被作为“旧时代”的遗物而惨遭毁灭。浩劫之后,家谱的性质和现实意义重新被人们所认识,被认为与国史和地方史志同为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

 第二,为农村修谱提供了契机,成为了修谱宗旨。需要敬宗睦族,修谱有了主观愿望。思想解放、物质丰富,修谱有基础。而家谱目录整理工作的开展,为修谱者重修家谱提供了契机。家谱目录专业工作人员为了对各地家谱资源进行调查、征集和著录工作,深入城乡,宣传家谱的价值、家谱工作的意义,民间私藏家谱被公诸于世。在家谱目录整理工作开展之际,各族人认为有必要对自家的家谱进行重修,并把“两个通知”精神定为修谱的宗旨。广西北流《郑氏族谱》凡例第十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等文件精神编好士球公宗支系族谱。并在书前附有“两个通知”的原文。《齐贤镇西徐巷村樊氏家谱》“谱例”第一条:遵循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国档会字[1984]第7号联合通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也是建筑自己的血缘关系……”之精神,作为编修本谱之宗旨。

 编修新谱是历史上续修家谱的继续与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民众需求的一个文化现象。新修的家谱跟旧家谱相比,有继承、有批判、有创新。我们应对其进行引导,使新谱编修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健康向前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担当起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 王鹤鸣中国家谱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 赵小玲家谱征集工作的实践和体会[J]当代图书馆,2004(4)

(一)谱名。传统家谱的命名通常是在家谱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即一个姓氏或家族的发祥地或望出地)、堂号(即祠堂名号或宗族支派名号,用以区别各家族或同族不同分支的标志)。

(二)谱序。一般内容涉及姓氏渊源,始祖源流,家族迁徙繁衍发展经过和撰修续谱、建谱缘由:或时逢盛世,或年久未修,或遇天灾战祸人口大批流迁,或由官方安排大批迁徙,或逢家族中出了圣贤名人等原因以及修谱理论、指导思想、对后人的期望等等。续修谱除保持以前谱序外,还可新增重修谱序。

(三)凡例。主要阐明撰修、建谱的方法、体例和原则,少则几条,多则数十条。

问题一:家谱在当今的作用是什么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久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这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现在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修家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同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 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忘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先。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博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骄奢*逸,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就有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例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人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美女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

问题二:为什么要修家谱、修谱的作用、立谱的意义 A、为什么要修谱 家谱在当代,尤其对于历史考古,人类基因研究,遗传病医学研究都是很重要的。作为重要的史料来源,它与国家正史(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地方志(或某某县志),并成为三大史料来源之一。所以修家谱也不像某些人宣称的那样是搞封建迷信,家谱也是很重要的。我国的某些有历史价值的家谱,至今还被美国、英国、日本等国掠劫并在他们的博物馆里收藏。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家谱的内容一般分为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B、修谱的作用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长辈叫什么。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 之别,就在于人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族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后人缺乏家族观念和宗族意识,不关心也不过问本家族的发展历史。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里,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要走出家门,还要走出国门,这是今后子代裔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宗族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往来。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祖先,二是下对后代,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本家族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祖先竖碑立传,把他们的育人和创业精神,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或后一代人神圣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C、立谱的意义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我国历史上家谱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明清时期私修家谱更是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家谱与方志、国史并列成为祖国三大历史文献。家谱有一定的编写体例,主要记述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贡、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包括著述),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兴衰变化,以及家族的丧葬、祀典、族规家法等,因此,家谱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历代学者都把谱系之学看作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是史学的组成部分。

问题三:家谱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我们能够比较真实地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庭道德研究资料、家族制度研究资料、经济史资料、人口问题资料、历史人物传记、民族史资料、地方史志资料、教育史资料、民俗学资料、宗教史资料、华侨史资料、重大历史事件资料的提供等等。

问题四:修族谱的现实意义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族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家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在家规、家训中,伦理纲常礼教作为其理论基础占有中心地位,三纲五常、孝悌忠信的内容占全部内容的大半。族谱中的家规、家训除上述内容外,还有“睦族人”、“和亲友”、“恤孤贫”以及“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逸”等等,对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作出规范,这也是足资我们今天借鉴的有益的成分。

族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我国传统家谱进行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的新型族谱。一部新型族谱或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是既符合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具备传统族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的功能作用;编法既继承传统族谱中的一些优秀成分,也要创制适应现代需要的内容。小家安,国家强。

族谱研究的现实意义当然不止于此,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族谱这个蕴藏丰富的资料宝库还会为我们提供许多新的其它资料,谱牒学这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会不断发展,日益走向成熟。

问题五:修族谱有什么意义? 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谱牒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特有现象。同时,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问题六:续修家谱有什么意义? 家谱远古时代,只有王公诸侯贵族独特的家谱中的作用只能证明血统,是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它的内容比较简单,只有血统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举官员,以及社会交往必须先看门人结婚,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大大增强内容也增加了家谱比以往任何时候。

宋代,传统的禁令正式的血统被打破,民俗文化兴盛编族谱,在政治生活中的家谱时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的家庭。修撰家谱往往是重复的,每次血统,将成为与部落之间的同姓的一件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敲定,家谱现在已经蔓延到了非常丰富的。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无论是作为一个人的血统的承诺,是几代人,他的父亲为之;第二部分是家谱的文字,是根据每个人安排优先列出谱系图,介绍了每个人的规模,父讳,行次,时代,官员封爵的年龄,亡日期,谥号,婚姻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超过50个字,只有两三个简单的字,实际的传记;第三部分是附录。

一些族谱,当李谱,他们决定命名为代序,并事先标定的大小,辈分明确,国家命名为家族世系“论资排辈”,其实就是一排的意义生成的信息。由于重男轻女思想形成的历史,从“名”的人,一个字必须安排作为名称的一部分。字应放置在中间或最后三个字的全名,每一代不一定是准确的水平数相同,但与普通的规则。排在资历

古名的基础上,皇帝的命令基本上家谱祖先经文或诗歌

问题七:如何修家谱,家谱的写法,修家谱的意义 修家谱的意义就是文字上记录以姓氏为基准的家族成员,生卒年月,人生经历,子女几人,等等,写法主要是以树状分支形式为主。

现当代通常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修订)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通过过继、领养、送人)、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扩展资料:

族制开始形成:

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来约束族众。"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 "睦族"需赈济族人。修谱建祠,开办义学、义庄,耕种义田,管理祠产,家族活动自然多了起来。家谱的内容也逐渐由记载单一的血缘世系到比较全面记载家族的整体情况,内容愈来愈多,篇幅愈来愈大。不过,相对清代家谱而言,明代家谱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谱序、跋和世系图(表)。历史进入满清以后,家谱纂修数量骤增,内容不断增加。就总体情况而论,大致包含以下方面:

一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该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二谱例、谱论和目录。谱例又称凡例,用条文形式主要阐明族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以及类目安排的理由。谱例强调家族血缘的纯洁性,维护以男子为中心的伦理纲常,表示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谱论一般是摘录前代硕

学名儒论家谱之重要的语录,也有直接把皇帝的喻民榜、喻民诏刊载在谱前,以告诫族人。目录又称总目,说明该谱的卷数,每卷的主要内容。谱例和目录是识谱的入门指南,缘径方可探幽。

三恩纶录。又称恩荣录、褒颂、诰勅、赐谕、告身等。主要登载历代皇帝和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对家族成员封赠、褒奖文字,举凡勅书、诰命、上谕、御制碑文、祭文、赐匾等,靡不备载。

四记。一般家谱都有先祖像赞、小传,把本族先祖中有显赫身份的人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大多数家谱不仅有先祖像赞,还有列传,对本族名望著世或德行懿范者列传志行,包括节妇、烈女,附载年谱、寿序、墓志铭、祭文、行述、碑铭等。

五族规、家训。这是每部家谱必载的内容,要敬宗收族,没有一定的族规、家法不行。族规、家训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传统的宗法内容外,还有诸如财产继承、婚姻纠纷、禁盗禁赌、封山禁林等。

六典制。包括冠礼、笄礼、婚礼、祭礼等,有的谱以仪礼统之,含仪文、丧礼的图式、器具和祭品的制作。还有的谱把祠规、祠产、义学、祀田的管理条例和契据也放在典制之内。

七墓图、墓志。墓图绘有所在地地名、方位、四址交界;墓志介绍墓主的生平和墓庐建置情况。湖南家谱特别重视墓图,不少家谱都将其单独列为一卷,有的甚至几卷、十几卷。

八派语。又称辈份诗、班行诗等,没有统一的名称,登载族人排行字辈,有的谱派行或称班次多达八十辈、一百辈。派语在谱中占的份量极小,但却极重要,是一个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分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分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

九捐款、领谱名目。修谱是族人共同的事,必须大家捐资,是族人对修谱的认同和责任。领谱名目是族谱修完后发给各房各派的登记录。家谱是按房按派编号发放的,不能冒领。编号有的按"千字文",有的按八卦,有的按十二生肖,还有的以修谱宗旨编号,等等。

十世系图。湖南家谱有很多称垂丝图,顾名思义,喻世系子孙绵延不绝,似垂柳丝丝。图实为表,多采欧式,以五世为一图,下五世格尽另起。称始祖为第一世或第一派祖,以此序列,清晰可考。有的谱分外世纪和内世纪。外世纪从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纪则以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或一派祖。

(十一)世系表。湖南多称齿录。按家族辈份、长幼序列,各具派名、字号、生卒年、官阶爵次、婚配、子女情况。

清及清以后家谱的内容大体上如前所述,但并非千篇一律,没有统一的类目设置要求,只是互相参照。因此,不同家谱内容上有增有减,有分有合,但世系图、世系表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谱"了。

参考资料:

-族谱

客家族的风俗?

客家传统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