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传说能通行阴阳,为啥被严重黑化?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传说能通行阴阳,为啥被严重黑化?,第1张

包拯是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他清正廉明,铁面无私,英明决断,素有“包青天”之称。很多人对于包拯的认知,大都来源于影视作品和相关小说的描述,认为他面黑如漆,额头有一弯新月。

大家不禁心生疑问,包拯的脸本来就是这么黑吗,新月又是从何而来呢?

种种迹象表明,包拯本是容貌俊美的书生,至少脸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黑。理由如下:

其一,包拯家境殷实,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就家境而言,包拯是不可能整天风吹日晒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相反,包拯从小读书,28岁就得中进士,是一个十足的书生形象。如此看来,包拯多半是没有黑的可能。

其二,包拯是北宋的明星人物,如果他真有异于常人的黑,哪怕是脸色比较幽暗,老百姓之中肯定会被爆料,至少也会被史官或者个人记下的。然而,我们遍查宋代史书,并未发现包拯黑脸的有关记载。

其三,在安徽合肥的包公孝肃祠内有一副包公的画像,画像中包公粉面白脸大耳厚唇,五官端正,眉清目秀,一副温文尔雅的儒生形象,但他的身高只有16米左右。包公的画像是根据古画的临摹本所绘,应该和真实的包拯比较接近。此外,包拯家谱也有“乃清隽古雅,殊无异于人”的描写。

综合来看,包拯的脸应该是不黑的,而且是没有月牙的。那为何后来又招黑,而且还出现了令人称奇的月牙呢?

这应该和人们崇拜包拯有关。包拯因为铁面无私,在民间素有“包青天”之称。铁,《说文》中解释为“黑金也”。铁有黑色的意思,铁面也就是黑面。这是人们主观臆想的过程。当然,包拯在世,黑脸形象是不可能存在的。包拯之后,尤其是南宋时出现了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和戏曲,铁面包拯逐步转化为人们对现实不满的一种心理幻想。到了元代,杂剧盛行一时,有关包拯的包公戏和演义小说盛行,包拯逐步成为人们公正执法的一个符号象征。在这一背景下,人们需要对包拯的形象重新定义,白面书生肯定不行,与铁面相关的黑脸形象逐步衍生出来,并走入千家万户。可见,人们对包公形象的误解至少已有千年之久。

月牙又是怎么解释呢?

其实,月牙的出现与民间将包拯神化的过程分不开。包拯权知开封府时,便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说法。这件事传来传去,到了后来,民间以至赋予包拯阴间断案的“能力”,既然要出入阴阳断案,必然要一个通行证。月亮属阴,月形图案逐步成为这种能力的象征,于是包拯“月形脑门”便出现了。所谓包拯“日断阳间夜断阴”,靠的就是脑门的一弯月牙。当然,到了有关包拯的传统戏曲中,人们将包拯的形象脸谱化,不仅黑面如漆,而且还有一弯新月,成为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形象。

无论是黑脸还是月牙,说明了包拯的不凡的断案能力,其实这也是一个误解。包拯做权知开封府只有两年时间,比起判案能力,包拯最出名的应该是任监察御史及知谏院时,肃正纲纪,弹劾权贵,惩处贪官赃吏。

安徽包公后裔有万人

67岁的包遵亮是包公第34代孙,生于包公桑梓地——肥东县解集乡小包村。尽管辈分不算当今最高,包遵亮在包公后裔中德高望重。作为合肥包公后裔联谊会会长,包遵亮对包公后裔的状况了解最多,退休后经常被全国各地邀请参加一些关于包公的研究等活动。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首届包公文化节将举办仿古祭祀大典活动,组委会已经向包遵亮发出邀请,希望由他来担任主祭官。

据包遵亮介绍,全国各地包公后裔总人数没有确切的统计,估计约有10万人,分布在安徽、浙江、江西、云南、贵州、江苏、四川、福建等省。其中,安徽省内除合肥以外,庐江、舒城、桐城等地也有包公后裔聚居地,累计约有1万人。

和其他包公后裔一样,包遵亮一生谨遵祖训。广东肇庆(古端州)是包公的成名地,当地一直流传有包公“不持一砚归”的故事。2002年,包遵亮应邀前往肇庆参加新包公祠落成典礼,被安排与当地政府主要领导共同剪彩。回合肥时,肇庆市文化局的一位同志塞过来500元“路费”,包遵亮断然回绝。

古老的小包村传说多

小包村现住有200多包姓村民,包公第33代孙包义中就是一位。见记者到来,老实巴交的包义中停止收拾院里的花生,因嫌自己双手布满灰尘,伸手要握手又缩了回去。尽管已年过花甲,包义中仍常年坚持在田间劳作,辛苦一年收入不过三四千元。

小包村西有一面水塘,塘边矗立一座衣胞庙,传说为包公出生时衣胞所埋地。庙前水边拴着一头水牛,十来只白鹭飞来飞去。包义中指着塘北一片低洼的稻田说,衣胞庙原在那里,文革时被毁,现在的衣胞庙是后来迁上来重建的。

村东有一块荷花塘,郁郁葱葱。传说包拯出生时,包母因嫌其花脸疑为怪胎,把他遗弃于荷花塘,却浮在水面上一夜而得救。包义中说,荷花塘里的藕并非无丝,但与一般的藕比起来,丝确实少得多。

荷花塘北侧有一口石井,名叫包公井。井沿系一块厚石板掏空制成,离水面约有六七米。中午时分,村民郑帮德前来打水,说他一家人包括90岁的母亲包礼英都喝此井水长大,数次经历大旱却未见井水干涸,且井水甘冽。因位于包宅后花园,包公井也叫花园井。

包义中育有一儿一女,其中儿子已在合肥立业。但是,包义中并没有到儿子家享受城市生活的打算。他说,村里“义”字辈的包公后裔还有十多人,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这片生育过包公养育了包公后代的土地。

大包村人日子过得火

大包村距离小包村25公里,因为更加靠近312国道及其辅道,比小包村要富裕一些。包公第33代孙包义抗是从小包村迁过来的,如今住在一栋宽敞的楼房里。包义抗曾做过小商品生意,后来又改为以种地为生,日子过得还算红火。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间隙,71岁的包义抗从家里找出一张塑封完好的包公画像,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许久不肯放下。包义抗说,包公画像的真本在文革时被人付之一炬,而这张画像是1999年大祭包公时才得到的,所以十分珍爱。

1994年,菲律宾一位名叫庄垂郎的老先生因仰慕包公高风亮节,曾经为当时532户包氏后裔每家捐款300元。但是,当时的包家后人都没有把钱拿回家,全部用作修缮村里的包氏宗祠。包氏宗祠是肥东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312国道北侧,据说为宋代末年所建。每逢春节、清明,包公后裔都会来此祭奠。

奇怪的是,包氏宗祠并非坐北朝南,而是大门面向东北,传说正朝着当时宋代皇宫大门。祠堂北面现有一片水塘,东面一块稻田原来也是水塘,传说两个塘仅一埂之隔,但一清一浊,寓意包公爱憎分明,明辨是非,断案如神。关于包氏宗祠传说很多,但有一点却是真的,村人从没有在祠堂内的椽瓦上看到一屡吊灰。

包家村最近“炸了锅”

千百年来,包公后裔一直平静地生活在大包村和小包村里。不过最近一段日子,包家村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他们了解到,肥东县在最新一次区划调整中,计划把解集乡和高亮乡合并成包公镇。对此,包公后裔们无不欢呼雀跃,还有包公后裔行动起来,争取把镇址设在大包村所在的文集村。

包公第34代孙、文集村支部书记包遵志说,他们为拥有一个像包公这样的先祖而骄傲,包氏后裔人人都谨遵包公遗训,因为包公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如今,包公已经成为国内旅游业一大品牌,他们虽然没有资金来开发这一资源,但会自觉传承和保护好包公文化。

之所以建议把包公镇址选在文集,因为文集恰好处于解集和高亮的正中间,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文集又是当地历代商品集散地,辐射全椒、巢湖、肥东三县,现有水泥大街800米,商业门面130间,农贸市场摊位130多个,各类交易场所齐全。最为重要的是,文集可以更方便地把大包村和小包村联系起来,选择文集作为镇址,包公镇才更加名副其实。

合肥闹市有幢“包家楼”

在位于合肥闹市区的宁国新村,略显破旧的25#楼可能鲜为人知,因为内部住有约20户包公后裔被称为“包家楼”。“包家楼”里住的都是包氏长房长孙,是以包河为生、为包公守祠护墓的嫡系后裔。

包公第35代孙包先学,是“包家楼”的常住居民。包先学告诉记者,1955年被包河征用,他们家也就从包公祠整体搬迁到宁国新村。包先学说,“包家楼”的包公后裔很少有人经商,也鲜有人在政府机关上班。如今,包先学的家已成为接待省内外包氏后裔交流和修谱的聚集地之一,几乎每年都有包公后裔来访。因为早在1999年包公大祭前,包先学与包遵章、包训芝等5人已组织包公后裔完成对包公家谱的阶段性修缮。

合肥市旅游景点排行,值得去的地方:肥西三河古镇、包公园、岱山湖、合肥野生动物园、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三十岗乡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徽园、三河古镇、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又名李氏家族旧宅、李府、李鸿章府,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

包公园,简称包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72号,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3年),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而修建的园林。包公园是合肥的主要景点,包括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四个景点。建筑群建在合肥城南的护城河边,这段护城河因为包公祠、墓而得名包河。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因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河流经而得名。

镇内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英王府、一人巷、万年台、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古镇有米饺、牛皮糖、酥糖、麦芽糖、茶干、米酒等特产。

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传说能通行阴阳,为啥被严重黑化?

包拯是历史上少有的清官。他清正廉明,铁面无私,英明决断,素有“包青天”之称。很多人对于包拯的认知,大都来源于影视作品和相关小说的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