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村的历史渊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3收藏

陶家村的历史渊源,第1张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陶姓由山西洪洞县徙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唐庄,后南移上官村,二处均有坟墓,后迁今址,与穆为邻。始祖陶四老,因年深无考,不知是几世祖也,世称其仁德忠厚,生五子荣、贵、敬、皋、能。生息繁衍吾陶氏数代子孙,名陶家。据家谱记载,现省内各地、东三省、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均有本村陶氏子孙,其中山东故城有1500人,长垣县城南600余人。陶氏祖坟完好,家谱齐全,全村现有十一世至廿五世陶氏子孙。在整个滑县,甚至河南省,陶家村是陶姓最集中的村落。

陶姓的来源:

1、源于伊耆氏,出自远古时期尧帝衍居地陶,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2、出自唐尧。据《辞源》所载,相传尧帝初封于陶(故城在今山东定陶西南),后徙封于唐(故城在今河北唐县),其后子孙以封地为氏。

3、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西周初年,舜之裔孙虞思,官至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子虞阏承袭父职,其后子孙以官为氏。

4、源于子姓,出自商王朝著名七族中的陶氏,属于以职业技艺为氏。

5、源于改姓,出自五代时期唐谷避帝讳而改姓,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据史籍《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记载:宋朝初年有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人(今陕西彬县),原姓唐,为避石敬瑭名讳,改姓为陶,称陶谷。

6、源于其他各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白族、傣族、京族、苗族、瑶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陶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陶氏,世代相传至今。

陶姓古代名人:

1、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杨(今安徽当涂东北)人。汉末群雄之一,官至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2、陶侃(259年~334年),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名将,大司马,都督八州诸军事,精勤吏职,主政广州时,朝夕运躄,以励其志,为人称道。

3、陶渊明(约352年~426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4、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先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卒谥贞白先生,时称“山中宰相”,南朝南齐南梁时期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5、陶安(1315年~1368年),字主敬,安徽当涂人。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参幕府,入翰林,政绩卓著,为制定明代乐章礼仪,典章制度做出重要贡献。卒于官,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陶姓

2019年1月,世界500强企业陶氏化学全球CEO吉姆·菲特林(Jim Fitterling)来到此次访华的唯一一家新能源车企——华人运通上海运营中心。时隔不到半年,陶氏化学全球CTO施瑞安(A N Sreeram)也对这个中国 汽车 新力量进行了拜访。是什么吸引了全球领先材料科学公司最高领导持续到访?华人运通面向未来的"三智"战略、国际化团队及智能 汽车 新世代品类无疑是根本原因。

其实,双方深厚的革命友谊,从华人运通成立之初便已经建立,陶氏化学是华人运通成立之后首个拜访的行业伙伴,并建立了创新合作机制。2018年5月、8月和2019年6月举办了三届"华人运通-陶氏材料创新研讨会",陶氏亚太区CTO姚维广博士也受邀担任华人运通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材料专家,华人运通COO陈威旭也出任陶氏的全球 汽车 咨询委员会的顾问。

双方汇集优势资源开展安全结构、环保内饰、轻量化等三大方向的联合研发,打破了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和原材料企业间惯有的组合范式,从底层材料创新开始,形成业内具有突破性和示范性的跨界创新范式,大胆尝试、务实推进、打破壁垒,目的是打造面向未来的出行产品。这一次,双方共同确立了轻量化、结构刚性、环保内外饰、人机工程、降噪、密封导热等六大战略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将极大推动 汽车 行业在材料创新领域的进步,也是华人运通作为中国 汽车 新力量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一步。

这样的紧密合作,不仅限于陶氏。

作为一家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 科技 公司,华人运通智能 汽车 、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三智"战略布局,得到了包括博世、大陆、安波福等全球一流供应商的核心管理层及工程技术团队的高度认可和大力配合。在这些全球大咖眼中,华人运通不是造车新势力,而是拥有传统积淀、又代表着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与众不同的新生力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能激发彼此创新活力、 探索 前瞻技术、布局未来发展。正如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在5月举办的中国 汽车 蓝皮书论坛上所说的,像华人运通这样的新力量非常有勇气,能使我们 汽车 做出大的变革,他的成功也就是我们的成功。

据了解,华人运通整车主要零部件和系统供应商的定点进程基本完成,首款车型有80%以上的零部件正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中。与全球智能照明系统领先企业华域视觉联合开发了全球首款可编程智能交互大灯,与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共同研发业内领先的FOTA(固件空中升级)解决方案,与博世、安波福、大陆集团联合开发具备双冗余真正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也陆续签署了基于5G和车联网的战略合作。这些互联智能的"未来出行 科技 "都将应用于华人运通的首款量产车上。华人运通董事长丁磊曾经强调,尽管量产车工程研发进展迅速,但工程团队坚持"两冬两夏"的完整验证,坚决不交付"半成品"。

回顾华人运通的创新历程,两年不到的时间内,从底层材料创新、四轮独立转向轮毂电机、开放电子电气架构、双冗余真正L3自动驾驶、可编程智能交互大灯等业内瞩目的创新成果,到"三智"战略业务版图的全面铺开,华人运通展现了领先行业的全球资源领导力和整合力。

据了解,搭载陶氏公司最新材料创新成果的华人运通首款量产定型车,将在今年三季度发布,并计划于2021年上半年批量上市,这样一款产品势必将引发全球关注,我已经开始期待了,你呢?

起源主要有六:①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封地为姓。相传尧称帝前先封在唐,后改封于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陶丘),故称陶唐氏。其子孙有一支乃称陶氏。②出自姬姓,唐尧之后,以职业技艺命为氏。尧担任部落首领以前,曾在今山东定陶西北地方居住,以作陶器为职业,其地世称为陶丘。尧的后裔有的以祖上职业命姓,形成陶姓。③以职业为姓。商朝七族中有陶氏,都是以陶冶为职业者;春秋之后从事制陶业之庶民亦有以“陶”技为姓者。④出自虞姓,虞舜之后,以职官为姓。舜之裔孙虞阏曾官陶正,即管理陶质器物制作的官职,其后代遂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陶氏。⑤出自唐姓,因避帝讳而改姓陶。据《宋史本传》、《东都事略·陶谷传》等载,宋陶谷,原姓唐,为避晋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其子孙遂相传姓陶,形成陶氏的一支。⑥出自他族改姓和小数民族。如满族陶佳氏、托和罗氏,达斡尔族吐钦氏、古隆氏,锡伯尔族托库尔氏汉姓均为陶氏。白、傣、京、苗、瑶、彝、布朗、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陶姓。 始祖:唐尧。迁徒: 陶姓最初以山东定陶为发祥地。周朝以前,陶姓于史书不显。春秋时才出现了第一位名载史册的人物,即以节义传论千古的女性陶婴。春秋战国时期,陶姓逐渐南移到今河南兰考一带,后经繁衍发展,形成了陶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济阳郡。西汉时,有陶舍、陶青出仕长安,而陶青功封开封侯,子孙世袭其职并家于当地。两汉时期,陶姓人逐渐南迁于江苏、安徽一带,并在长江之南落籍,如东汉徐州州牧、溧阳侯陶谦即为丹阳人(今安徽宣城)。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士族大举南迁,河南、山东陶姓开始南迁江浙,而原居苏北、皖北之陶姓亦渡江入浙赣。此期在江南一带涌现出了不少陶姓名人,如东晋侍中太尉、鄱阳人(今江西波阳)陶侃,其后迁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著名诗人陶渊明即为其重孙。南朝宋孝昌相陶贞宝,晋安侯陶隆均为秣陵人(今江苏南京),后经不断繁衍,陶姓在上述地方形成了族大人众,子孙昌盛的局面,于是后世陶姓以丹阳、浔阳为其郡望堂号。宋朝以前,陶姓发展依旧以上述两地为主源,在江南各地缓慢播迁,并有陶姓一支进入湖南。宋朝时,陶姓在北方得以发展,陕、豫、鲁、晋、冀等地均有陶姓人。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狼烟四起,陶姓有播迁于湘、鄂、闽、粤、桂之地者。明朝初期,陶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东、北京等地,而两湖之陶姓则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高原。清朝时期,陶姓已广布全国,并有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台湾的陶氏族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移过去的。目前陶姓以江苏、上海、浙江三省为多,陶姓人口列全国第一百零六位。郡望:  济阳郡 汉设济阳县,在今河南兰考东北,西晋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今山东定陶),辖境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山东东明南。南迁后废。  丹阳郡 秦置丹阳(杨)县,治所在宛陵(在今安徽宣城当涂东北)。唐并入当涂。  浔阳郡 即寻阳。唐以今九江为浔阳县,又曾以江州为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堂号:  五柳堂 东晋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济阳、丹阳、浔阳。②自立堂号:爱菊、寸阴、忠孝等。字辈:  湖南宁乡陶氏字辈:河岳精英淳厚希,钟祖开嗣继俊伟,昌明万重日欣荣,贵显乾坤瑞应德,维新士兴文章美,佑启贤良裕后人。  广西鹿寨陶氏字辈:善积全家庆,恩孙世代昌。  湖南浏阳陶氏字辈:世德刻成,九宗功庆,佑良人材,为国树和,奈乃家强。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懋守德,维宏加正字。  安徽长丰陶氏字辈:积德传有庆,存辛理志强。  江西南昌陶氏字辈:尚云佳运昌,英贤召其绪,端学茂儒修。  四川遂宁陶氏字辈:廷守继应,大国成文,天锡知学,万世荣昌。  黑龙江绥化陶氏字辈:文崇忠信,圣化永传,学思悌道,一真万年。  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名人:  陶婴,春秋节妇。鲁人,陶门之女,籍贯不详,少寡,扶养幼孤。以纺织为业,鲁人闻其义,欲求之婚,婴闻之,作《黄鹄歌》,以示不二。此见《列女传》。  陶谦(132-194),东汉末将领。字恭祖。丹阳(安徽当涂东)人。汉灵帝时,为徐州刺史,曾镇黄巾起义军。后任徐州牧,据有今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193年,曹操因己父被其部将袭杀,借报仇为名攻之,进至彭城(江苏徐州北)两军大战,曹军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他败退郯城。曹军攻郯不下,转攻睢陵等地。194年,曹军再攻,进占琅玡、东海等地。他正拟退丹阳,曹军因张邈叛变而退还兖州。不久病死。  陶侃(259-334),东晋将领。字士行(或作士衡),东晋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幼孤贫。初为县吏,后举孝廉,得张华赏识,任郎中,渐升至将领。以镇荆湘一带农民起义升任荆州刺史。因王敦忌恨,贬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每天早运百甓(砖)于屋外,晚搬回屋内,以习劳励志。王敦败,还荆州,加征西大将军。咸和三年(328),苏峻叛乱,他起兵讨伐,被温峤等推为盟主。乱平之后,进位侍中、太尉,改封长沙郡公。后兼江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卒后赠大司马。在军四十一年,勤于吏职,雄毅善断。提倡珍惜“分阴”,反对“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且善文辞,远近书疏,莫不亲笔作答,行文如流,未曾壅滞。《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今存文《逊位表》、残篇《相风赋》等,载《艺文类聚》。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没落士族。始任江州祭酒,因不满官场污浊,辞官归去。后又出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仅八十余日,因不愿与士族社会合作,毅然归隐。义熙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今存诗一百二十余首,文十多篇。这些作品,揭示了诗人“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大伪斯兴”的士族社会的矛盾,抨击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抒写了诗人的满腔悲愤和“金刚怒目”式的抗争。故龚自珍云“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鲁迅也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这方面代表作有:《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咏荆轲》、《述酒》、《赠羊长史》、《拟古》、《饮酒》、《感士不遇赋》等。由于他长期隐居农村,躬耕田园,接近农民,生活比较贫困,故能真心诚意地歌颂劳动,赞美淳朴的农村生活,并以此与污浊的仕途相对立。这方面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移居》等,而《桃花源诗并记》更是他长期农村生活的总结,那“秋熟靡王税”的世外桃源,寄寓着诗人的理想,反映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农民的愿望。但这毕竟只是一种乌托邦,并带有老子“小国寡民”的烙印。此外,他的作品还宣扬了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陶诗艺术成就很高。他总结了汉魏以来五言古诗的优良传统,高度发展了古代民歌的白描手法,善于以朴素自然而极为精炼的语言、看似平常而耐人寻味的形象,抒写自己深厚的感情,形成平淡自然又韵味隽永的独特风格。他的辞赋散文也一扫西晋以来骈丽绮靡的文风,挥洒自如,不事藻绘,“沛然自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由于形式主义文学的泛滥,陶渊明在六朝影响不大,《文心雕龙》竟对他一字不提,《诗品》也仅将他列入“中品”。但唐以后,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直至晚清的黄遵宪,都十分推崇他,并程度不同地受到他的影响。有《陶渊明集》传世。  陶弘景(456-536),南朝梁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市)人。年十岁,读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即有养生之志。父为妾所害,遂终身不娶。读书过万卷,一事不知则以为耻。宋宋曾为奉朝请,齐时官至左卫殿中将军。永明十年(492),上表辞官,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即位后,礼聘不出,但朝廷每有大事,常前往谘询,时称“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好道术,爱山水,善琴棋,工书法,精通医学,擅长骈文。其诗以《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寒夜怨》较著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陶隐居集》。另著有《真诰》、《本草经集注》、《补阙肘后百一方》等书。  陶安(1315-1371),明臣。字主敬。安徽太平(安徽当涂)人。《明史》载其“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元末举人。后率父老迎太祖于太平,授左司员外郎留参幕府。知黄州(湖北黄冈),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吴元年(1367)为翰林院学士,制议礼总裁官,与李善兴等制定律令。洪武初命知制诰兼修国史。有《陶学士集》。  陶宗仪(1316-),明初文学家。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寓居松江。元末举进士不第,遂弃志。工文章,尤刻意字学。亲耕园圃一区,得暇以笔墨自娱,常以树叶作笔记,贮入盆中,历时十年编成《辍耕录》,多记元代典章、掌故、文物及元末农民军事迹,兼论小说、戏剧、书画、诗词,具有极高学术价值。明初一度任教官。另著《书史会要》、《四书备遗》、《南村诗集》等,并辑前人小说笔记为《说郛》。  陶澍(1779-1839),清大臣。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历官给事中,安徽、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道光中,先后治理安徽湖、河,筹划太湖水利,疏浚海口;试办漕粮海运,上海运章程八条;兼理淮南盐政、大加整顿、改革,条上十五事,绩效颇著。所著有《奏议》、《诗文集》、《蜀輶日记》、《陶桓公年谱》、《陶渊明诗辑注》行世。道光十九年卒。谥文毅。  陶成章(1878-1912),近代民主革命家。字焕卿,浙江绍兴人。早年立志反清革命,曾两次赴京谋刺慈禧太后,未成。一度赴日留学,回国后参与创建光复会、绍兴大通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入同盟会。次年主编《民报》。因与孙中山不睦,宣统二年(1910)在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任副会长,与同盟会分裂。武昌起义后回国,任浙江军政府参议员。后遭暗杀。有《中国民族史》、《浙案纪略》。  其他陶姓名人有西晋将领陶舆;东晋将领陶臻;唐诗人陶翰;五代南唐画家陶守立;宋大臣陶岳,诗人陶弼,画家陶裔;元初诗人陶复亨;明画家陶成;清诗人陶善、陶余,词人陶淑,书画家陶窳,画家陶馤、陶馠、陶馥等。近当代陶姓名人有革命家陶铸,解放军将领陶勇,爱国将领陶峙岳,国民党官员陶希圣,教育家陶行知,民族学家陶云逵,经济学家陶大镛,社会学家陶孟和,气象学家陶诗言,曲艺研究家陶钝,画家陶元庆,**演员陶金,北昆演员陶显庭等。

可以。我打开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A

丁姓人家

卜氏家园

卜商联谊会

于姓的天空

王氏源谭

王氏家谱网

王氏-中华

王氏-河北

方氏谱牒

方氏网络

方氏-台湾

尹氏译站

牛氏家园

甘氏宗亲网

孔氏宗亲网

孔氏论坛

毛氏族谱x

丘氏-中华

白氏宗亲

田氏族谱

田氏宗亲网

左氏家园

冉氏宗谱

史氏宗谱

石氏寻根

五心联谊会

江氏宗谱

江-话江厝

池氏宗亲网

向氏家园

成氏网站

成氏宗亲会

伍氏家族

朱子网

朱氏家谱x

仲氏宗亲网

米姓源流x

伊达氏宗族

庄氏宗亲会

匡氏家族网

B

李姓家谱

李氏网

李氏-小港

李氏-东坑

李氏-镇海

李氏家谱

李氏族谱

李氏公会

吴氏-永定

吴氏-华夏

吴氏家族

吴氏在线

汪氏家族志

汪氏宗亲网

初氏族谱

余氏族谱

余氏宗亲会

余氏-中华

余氏宗亲网

宋氏名录

宋氏宗亲

何氏台中会

何氏-世界

巫氏网

巫氏平阳堂

吕氏联谊会

吕氏大族谱

岳氏家谱

岳飞网

岑氏族谱

狄氏宗亲网X

别姓网X

角谷氏家谱

昌氏网

周氏-中华

林家花园

林氏族谱

林姓大族谱

林氏大族谱

林姓宗亲会

林氏-苗栗

林家-屏东

林氏部落格

林姓-海陆

韦氏族谱

范氏-浙江

范氏家谱

范氏-中华

范氏宗谱

范氏部落

金氏寻根

金氏族谱

金氏联谊会

C

幸氏家族网

明氏家族网

尚氏宗族

易氏-天下

房氏介绍

房氏-中华

冼氏宗谱

孟氏宗亲网

施氏宗亲会

施氏网站

胡氏宗亲网

胡氏家谱

胡氏-汉川

段氏家谱

信氏宗亲

侯氏族谱

侯氏在线

修氏宗亲

修氏渊源

姚氏宗亲网

柳哲寻根室

纪氏宗祠

席氏宗亲网

夏氏家谱

夏氏家族

洪氏-南安

郝氏中华

柯蔡宗亲网x

柯氏公会

徐氏网页

徐姓联谊

徐氏-中华

涂氏-中华

涂涂氏家族

涂氏宗亲网

秦氏文化网

翁氏家园x

耿氏宗亲网

贡氏宗亲网

马氏家族

马氏-金紫

梁氏文化

梁氏家族网x

梁氏家谱网

D

袁氏家谱

袁氏研究

西袁氏

袁氏-中华

袁氏-湖北

韦氏宗亲网

孙子研究

孙氏纪念堂

曹姓查寻网

曹氏网

崔姓家园

崔氏宗亲网

崔氏-中华

莫氏庄园

高氏宗亲

高氏宗亲网

高氏家园

高氏家谱网

高氏族谱

高氏家谱

章氏宗亲

章氏宗亲网

章氏家族

毕氏家谱

辜氏族谱

辜氏家园1

辜氏家园2

粘氏宗亲

卿氏族谱

凌氏来源

凌氏宗亲网

戚氏族谱

戚氏家园

许氏-中国

许氏-中华

许氏文化

张姓家谱

张氏族谱

张氏家谱

张姓论坛

张氏一族

张姓-中华

张姓-安徽

张姓-湖南

张氏-挥公

黄氏台湾网

黄六成家谱

黄氏-广东

黄氏族谱

黄姓宗亲会

黄氏家谱

黄氏-其它

黄姓-潮人

黄氏全球网x

黄姓大家园

E

乔氏宗亲网

舒氏-中华

云氏宗亲网

费氏-中华

焦氏论坛

路氏族谱

董氏家族

森氏家族

冯氏族谱

揭氏家谱

靳氏家谱网

强氏族谱

唐氏宗亲网

唐杜氏家谱

曾子

曾氏族谱1

曾氏族谱2

曾氏家谱

曾氏宗亲网

曾氏-海南

曾氏-中华

傅氏源流

傅氏族谱

程氏家谱

程氏联谊会

程氏宗亲网x

彭家网路

彭氏族谱

彭氏宗亲会x

贺姓来源

费氏-中华

温氏宗亲会

万氏起源

蒲氏家谱

詹氏统谱

詹姓公谱

詹姓大宗族

詹姓一家亲

詹氏-中华

邱氏论坛1

邱氏论坛2

邵氏家园

郝氏-中华

邓氏-金陵

F

郭姓研究网

郭氏宗谱

郭氏之源

郭氏之家

郑氏网

郑氏古厝

郑氏家族

郑氏文化馆

邹氏宗亲网

邹氏-中华

邹氏-范阳

鄢氏家族

鄢氏考源

邝氏族谱

酆氏家谱

陈氏宗亲会

陈氏宗亲网1

陈氏宗亲网2

陈氏论坛

陈排湾宗亲

陈氏-溪湖

陈氏-下曾

陈氏-下坑

陈氏-竹角

陈氏-路口

陈氏-凌村

陈氏-广州

陈氏-永和

陈州-中华

陈氏-永春

陈氏-九房

陈氏-南海

陈氏-台山

陈四源公业

陈氏在线x

陈氏大宗祠

陆氏家园

陶氏家谱x

陶氏会馆

陶氏族谱

陶渊明故里

隋氏族谱网

汤家村

汤氏家园

杨氏-九龙

杨氏-九龙

杨氏宗谱

杨氏-湖南

杨姓一家人

杨氏宗亲网

杨氏在线

杨姓论坛

杨家将

杨氏-台湾x

齐藤氏族谱

甄氏宗亲网

翟氏族谱

经姓家园

G

葛氏宗亲网

宁氏全球网

熊氏家谱

裴氏宗亲网

廖氏增谱

蔡氏-济阳

蔡氏-建阳

蔡氏联谊会

蔡回忆录

赵氏网

赵氏家谱

赵氏族谱x

诸葛氏家谱

纵氏族谱

宾氏家族

欧阳网

欧阳氏族谱

蒋氏家谱

蒋家全传

蒋氏文化x

黎氏大家园1

黎氏大家园2

黎氏大家园3

黎氏-电白

黎氏数据库

黎氏联谊会

黎氏宗会

黎氏论坛

刘氏族谱

刘氏西港谱

刘家老伙房

刘氏家园

刘姓社区

刘氏-中华

刘氏-汉家

刘氏-兰苑

刘氏-成都

刘氏-墨庄

刘氏-泊庄

刘氏-丰县

刘氏-太邱

刘氏-湖南

刘姓宗谱网

刘氏宗亲网

刘姓宗祠

刘姓宗亲会

刘氏联谊

练氏家族网

谌族网

攀家人

薛氏家族

骆氏宗亲

H

钱氏联谊会

应氏家园

钟氏情缘

潘氏宗亲网

阎氏通谱

阎氏家谱

赖氏宗祠

赖姓宗亲会

谢氏世谱序

谢氏大族谱

鲜氏家谱

简明家谱x

简氏家谱

简姓宗亲会

简姓天下

阙氏宗亲会

聂氏家园

苏氏族谱

苏氏-眉山

罗氏家园

罗氏通谱网

罗家祠堂

萧氏书山谱

萧氏-兰

陶家村的历史渊源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陶姓由山西洪洞县徙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唐庄,后南移上官村,二处均有坟墓,后迁今址,与穆为邻。始祖陶四老,因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