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楹联书法诗词小知识
1(1)找有关对联的小知识 (2)对联的小知识 (3)你搜集的对联 (4)
对联的由来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行业,甚至不同村落,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民俗,唯有贴对子,是最广泛、最普遍、最崇尚文明、最富有文化内涵,而且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民俗。
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财富,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对联挂在柱子上的联语叫楹联;贴在门上的对子叫门联;对联升堂入室叫中堂;办婚事贴对联叫婚联;办丧事挂对联叫挽联;为老人祝寿叫寿联;恭贺各类喜事的对联叫贺联;春节贴对子叫贴春联。
细分还有节日联、行业联、题画联、书斋联、书法联和画室联等等,要属春联最时兴、最普遍、最集中、最隆重、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对联文化的普遍应用,对联则不仅是为了贴、挂、装饰庭堂楼舍,而是融汇到了人们整个生活之中。
游玩时,交往中,餐桌上,乃至文人相会,都把对对联当做一种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甚至把它当做文明的对话,也有的把它当做发泄感情的工具。总之,历史上曾有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对对联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长工骂地主的故事。一位穷秀才无奈只好给地主打工,一个久旱不雨的暑伏天,老地主硬是让长工去锄田,说什么旱锄田,涝浇园,旱田越锄越劲旱,长工秀才只好头顶烈日去锄田,老地主不放心地坐在地头上监工,干活的秀才汗流浃背,渴如吞火,只好恳请东家给点水喝。
东家没表示给水,反而顺口出一副对联: 天上下雨不下水,下雨才能变成水,下雨变水多费事,天上不如就下水。 长工秀才听了东家的联语,放下锄头,对答如流地对出了下联: 财主吃饭不拉屎,吃饭才能变成屎,吃饭变屎多费事,财主不如就吃屎。
那个监工的老地主一听觉得自己受到了 ,一气之下带着水甩袖而去,长工秀才随机去附近山泉喝水去了。 还传说,古时候有位书生进京赶考,路上被强盗抢劫,饥寒交迫,只得乞讨。
到了一户财主门前,那财主看他这副穷相,即出一上联云:“棕树剥皮成光棍。” 书生知道财主有意讽刺他,即对下联道:“花椒开口见黑心”。
生动形象地道出财主的黑心肠。 据说袁世凯自称皇帝后,下令举国欢庆,当时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情狂情狂情情狂 “当庆”、“情狂”,都是当地吵丧时的哀乐声。
这副对联巧妙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袁世凯的蔑视。 还传说一光棍汉贴春联的故事。
人家过年男女老幼阖家欢乐,贴春联,放鞭炮。自己过年也得像过年样,尤其贴对子不能免俗,因此,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副对联: 有酒、有肉、有豆腐 无儿、无女、无妻室 横批是:一人过年。
说明了贴对子的习俗,非常普遍,尤其贴春联,几乎达到村规民约的程度。一到小年腊月二十三,天天有日程安排,二十三糖瓜沾(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准备肉(杀猪宰羊);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全都有;三十儿,擀煮饽饽皮儿。
这个二十四,写大字,就指的是买大红纸写对子,因为一个村坊里写大家的很少,尤其能写对子的更是无几,必须早准备,早请先生把对子写好,三十儿再贴。京西都是三十儿上午贴对子,大概全国也如此。
因为三十儿是阖家团圆之日,就已经是过大年了。大年三十儿贴对子,更有除旧迎新的意义。
春联不仅贴在大门二门上,大柁的立柱上贴上抬头见喜,出门的迎面墙上贴上出门见喜,进门的影壁上贴上大大的福字,就近的碾子上也要送它个小福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合都有固定的联语。
猪圈的门口贴上: 六畜兴旺 五谷丰登 骡马成群 牲口鞍子的鞍桥子上贴上: 日行千里路 夜走八百程 鞍子的迎风上贴上:“一路平安”,相当对联的横批。以上这些对联,都是固定场所联,几乎家家通用,是个大氛围的民俗。
趣谈对联,谈古论今。历史上的好对联,多如牛毛;有名联家层出不穷;脍炙人口的对联故事,如雨后春笋。
只是个别的过俗,俗得不堪入耳,更不能登高雅之堂。 当今,一个崭新的先进文化的时代,对联文化仍是一朵绚丽的鲜花,在文化艺坛上盛开不败。
为了摄取对联文化的营养,我走访了京西的几个山村和门城镇的大街小巷。看得出,确有不少对联出自联家之手。
如一个鞋店的门联: 前程远大脚跟须站稳 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 某肉店的门联: 听凭拣肥挑廋做到无争无悔 绝不短斤缺两保证又正又公 某药店门联: 三更到来三更卖 半夜敲门半夜开 某理发店门联: 虽是毫末技艺 却为顶上功夫 以上这些行业性对联,表达了经营宗旨,体现了经营特色,对于繁荣市场,扩大商品销售,提高服务质量,装饰店铺门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即便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这些民众文化,也绝对是俗而不俗。 在集联的旅途中,也确看到了联中的玉中之瑕或叫美中不足。
给我一个不大好的印象:内容太单调,文化内涵太浮浅,有的真是驴唇不对马嘴。 说及内容单调,大部分对联不是“财”,就是“福”,含“财”字的对联最高,几乎过半,不是财源广进就是财运亨通。
也许这是时代的一个特征,人们把钱看得过重。但劝君莫要忘记,钱是人挣的,只要人活得健康,勤恳,尤其堂堂正正,生财有道,不悉财源没有。
如像有的高官,已是厚禄,但还。
2书法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榜书常用词句
博雅达观、笔歌墨舞
,
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
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
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
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
,
惠风和畅、
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
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
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
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
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
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
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
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
,
天道酬勤、天朗气清、
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
,
唯善是宝、
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
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
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
,
悠然雅静、怡然自得、
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
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
书法用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
、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
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
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
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四、干支(岁阳、岁阴)
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
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
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
)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
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
(强圉大渊献)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
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
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庚子(上章困敦)
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用语五百句
3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
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这些都是名人名句,选一幅吧!
4对联诗歌常识
1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平仄要和谐、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一般上联要用仄声字,下联尾用平声字。否则拗口。
2上下联某位置上的词性必须相同。下联词性与上联同位词相同。
例 : 明月松间照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闭门推出窗前月
清泉石上流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投石冲开水底天
3上下联的字数同时可长可短。一般最短四字,长可达数百字。
五、对联的平仄:按现代汉语标调,一声为阴声,音高而平;二声为阳声,音由下往上。(以上为平声)、三声为上声,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声为去声,音由高往下(以上为仄声)。古入声字已消失。
对联平仄口诀:
“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例:白居易《忆江南》中的三四句,即是一副工整和谐的对联:
日出/江花/红/胜火(仄仄平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蓝(平平仄仄仄平平)
5书法创作 常用的古诗词名句对联
人有不为斯有品;己无所得可无言。
(集兰亭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3393732序字)人多瑶草琪花气;家有兰台石室书。人间清品如荷极;学者虚怀与竹同。
人到万难须放胆;事当两可要平心。(张大千)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
(集兰亭序字)人品清于在山水;天怀畅若当风兰。(集兰亭序字)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八体六书生奥妙;五山十水见精神。集怀仁圣教序字)九万里风斯在下;八千年木自为春。
(集怀仁圣教序字)几枝疏影千秋色;一缕东风万户春。三春花满香如海;八月涛来水作山。
(集圣教序字)三春陌上沾时雨;四野田间看庆成。于人何不可容者;凡事当思所以然。
(集争坐位帖字)大文间世有述作;至乐在人无古今。(集兰亭序字)大贤自合为九列;清风可以流万年。
(集兰亭序字)大胆文章拼命酒;坎坷生涯断肠诗。大惧与众人同数;须知保晚节尤难。
(集争坐位帖字)万花深处松千尺;群鸟喧时鹤一声。万里山川皆入画;一庭花木又催诗。
万里秋风吹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万里波涛归海国;一山花木作香城。
(集怀仁圣教序字)万顷洪波闲眉界;九秋鹤举健精神。万岫烟云迷岭外;千重紫气锁山头。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万卷图书天禄上;四时云物月华中。
(集唐诗句)万类静观咸自得;一春幽兴少人知。(集兰亭序字)万树苍颜千里翠;一楼新色满城辉。
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万壑泉声云外去;数点秋色雁边来。
与世不言人所短;临文期集古之长。(集兰亭序字)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与贤者游信足乐;集古人文亦大观。(集兰亭序字)与弦作契风生竹;列坐为情水抱山。
(集兰亭序字)才大古来难适用;人生何处不相逢。(集苏轼句)才名挺出如东野;佛理清深是子瞻。
(集争坐位帖字)才名震溢李供奉;画理清深王右丞。(集争坐位帖字)才高自觉风云阔;情重反疑华岳轻。
才能济变何须位;学不宜民枉有官。山水之间有清契;林亭以外无世情。
(集兰亭序字)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山有此生未能至;竹为一日不可无。
(集兰亭序字)山含暖气千林翠;园啭莺声万花荣。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
(何绍基)山河兴废人搔首;风雨纵横乱入楼。(集陆游句)山泽高下理所着;金石刻作臣能为。
(集绎山碑字)山静日长仁者寿;荷风香善圣之清。(集玄秘塔字)山溪—曲泉千曲;竹径三分屋二分。
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千年事业方寸内;万里乾坤掌握中。
千里过师从枕席;一生报国托文章。千树流莺歌丽日;四方跃马上征途。
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川原缭绕浮云外;台榭参差积翠间。
(集唐诗句)勺水汇集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广庭有露桂花湿;空山无风松子香。
门无车马终年静;卒对琴书百虑清。(集宋诗句)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
(集圣教序字)小几研丹晨点易;重帘扫地昼焚香。(翁方纲)小雨藏山客来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集黄庭坚句)小楼一夜听春雨;孤桐三尺泻秋泉。(集陆游句)习劳自种千盆菊;爱客同看百日花。
(董必武)子美才名高画省;右丞清兴满终南。(集争坐位帖字)天下几人学杜甫;诗中自合爱陶潜。
(集苏轼句)天生万宝无穷极;鼎铭百言纪子孙。天气乍晴花满树;人家久住燕双飞。
(梁同书)天机清旷长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灯。(集怀仁圣教序字)天机静处防思鹄;夜气清时戒牧牛。
天若有情天亦老;学如无恨月常圆。天涯春色催迟暮;玉垒浮云变古今。
(集杜甫句)天然文吐春云润;悟后心如秋月超。(集王居士砖塔铭字)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
(集多宝塔字)无求不着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谈。(徐渭)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无事在心惟极乐;有功于世不虚生。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无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
开图草里惊蛇乱;下笔阶前扫叶忙。(齐白石)开卷神游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
(邓石如)韦孟五言作清咏;晋唐八法为工书。(黄宾虹)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云淡风清诗世界;雨香竹翠画乾坤。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五野绿云笼稼穑;一庭红叶掩衡茅。(集唐诗句)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不尽松涛堆翠浪;无涯柳眼诉衷情。不华不朴同所好;既安既宁乐乃时。
(集石鼓文字)不知明月为谁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不知明月为谁好;时有落花随我行。
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集兰亭序字)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梁启超)世情岂尽能相合;贤者所为固自殊。
(集兰亭序字)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八大山人)日润梅花增秀色;风弹柳叶奏强音。
日照青山山隐画;春临绿水水含诗。中天明月悬肝胆;大海澄波漾性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因鸟迹方成篆;文是龙心不待雕。
书有未观。
6诗词小知识知多少
诗词的勾连与腾挪诗词以藕断丝连最好,勾连、腾挪便是最美妙的写法。
诗词有时候并非需要逻辑上的联系,腾挪开去写,更有味道。有的诗词甚至是以气来贯通的,这样说有些故弄玄虚了的感觉,但多看高手诗词便会体会出一二了。
/ 雁字空回,约期独守, 无聊画卷成佳偶。 分明月老错牵缘,重游到底没参透。
这是我写得一阕词,上阕前面两句柳絮,梨花,子规等等物像都是暮春时节的描写。紧接着腾挪,词家也叫作荡漾、荡开。
不再景物描写,而是虚写曾经两人花下共酌的情境。下阕几乎全是虚写,无聊的画,无聊的怨,无聊的恨。
没有腾挪,没有荡漾。也没有做到呼应前面。
所以有些遗憾。踏莎行~七夕 (梅易)天上销魂,人间酩酊, 一轮明月怜纤影。
伤高怀远几时休,鱼书欲寄心先冷。 浩瀚银河,乡关憧憬, 长空呼唤无回应。
织成云锦挂西山,相思说与良人听。再看另一阕词,上阕首先天上人间,明月纤影渲染气氛。
接着荡开,腾挪写人写情绪。下阕再次腾挪回来,银河,乡关,长空呼唤,渲染。
接着再次腾挪虚写,织锦挂西山,相思说缠绵。这首词,腾挪勾连还是可以的。
《蝶恋花~奇遇》 (梅易) 欲写空灵词太少, 锦绣河山,只会相当好。 遥想当年哥在校,贪玩逃课还迟到。
/ 奇遇假如能遇到, 妙笔生花,美女都倾倒。 别献花儿别搂抱,怕如卫玠归魂早。
(搞笑打油词)这是我的一首打油搞笑词,这首几乎没有腾挪,完全是步步为营,亦步亦趋。没有腾挪就显得局促,紧密,没有回旋,缺乏词之美妙。
记得曾经还写过一首如梦令,大慨意思就是,我有三重祝愿,一愿人生平坦,二愿永青春,三愿如花美眷。~~~(记不住了)这完全是没有腾挪的一阕词,没有了词的来和回旋,顺口溜一般。
然而逻辑上的联系太弱也并不太好,于我自己来说,有时故意抛弃了逻辑上的联系,一旦发现没有腾挪荡漾,便觉得失败,将他不自觉归入打油诗词了。其实我自己也只是思想上,意识里有了这个概念。
尽管一直有意磨练自己,但还属于半吊子状态。但我确定词的写法,不应该像文章,开头,发展, ,结局这样的套路、模式。
心得在我们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所有的内容无非是对古人的模仿,我们甚至并未经历过思乡,羁旅。渐渐我们才可以表现更多自己的观念,在我们到能够形成自己独有的观念的时候,我们便会抛弃对古人的模仿,开始表现自己,诗词开始变成有个性的东西。
继续这样下去,会发现自己诸多观念过分简陋,诗词再也不能满足自己,这种时候你会读书,读除了诗词以外的书,去学习各种让自己观念丰富起来的东西,甚至开始厌倦写作,反过去看自己东西,总会觉得幼稚无比,你在超人的路上狂奔,反复超越自己,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蚨钱fú qián钱币或新生的荷叶释义1 指钱币。
宋 杨备 《梦中作》诗:“月俸蚨钱数甚微,不知从宦几时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我虽则是挽熊车四海游,只落得妬蚨钱偏不受。”
参见“ 蚨母 ”。2 指新生的荷叶。
宋 郑斗焕 《新荷叶》词:“蚨钱小,钿花贴翠,相间萍星,一番雨过,一番暗展圆青。良人1、古时夫妻互称为良人,后多用于妻子称丈夫。
例句①唐李白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②明田汝成 忽叩门甚急,妇人曰:‘良人必有遗忘而归矣。
③中唐张籍《节妇吟》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2、古代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3、清白人家的妇女4、乡官名,即乡大夫。
5、妃嫔称号。西汉置。
元帝时规定,在妃嫔十四等中位居第九,地位相当于八百石官。东汉省,魏复置。
6、贤者;善良的人。7、良人,指美人。
古诗词中传递书信跟几种动物相关:(一)红雁。所谓鸿雁传书。
例如: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典故: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武回汉。
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
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还有一种说法: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种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二)鲤鱼:鲤鱼代表传达书信,最早来自“鱼传尺素”成语。
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鱼传尺素并不是说在活鱼的肚子里塞入书信。而是说将信放入鱼形的乘信匣中,古时舟车劳顿,信件很容易损坏,古人便将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将信匣刻成鱼形,美观而又方便携带。
7
关于书法的对联: 瓦当铜雀古----水挹玉蟾新价为三都贵----名因十样新芳名留鸲鹆----妙影动龙蛇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大力可能通纸背----尖毫仍觉吐花香五色艳争江令梦----一支春暖管城花升平润绵淮西颂----翰墨因缘宝晋斋囊底毛锥惊脱颖----怀中江管梦生花轻篆青花烟却冷----因凝蕉叶雾犹香紫玉池中含雨露----白银笺上走龙蛇玉露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佳制快传乌玉块----异香争羡紫霄峰华阳墨水和丸妙----蜀国乌煤落纸香质分蕉叶和烟断----洁比梅花带雪磨贮水养来清玉案----和烟磨成紫溪云许多丘壑胸中贮----无数烟云笔下生品重三都硬黄匀碧----巧传十样剪翠裁红名重三都休嫌棉薄----粉分五色暗映花纹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听琴弈棋读画飞书珍共图书争辉东壁----林成翰墨游艺西园玉管香浓花研雨露----金壶汁洒纸泼云烟鸡距鹿毛花开五夜----鼠须麟角力扫千军放眼橱窗尽是文房四宝----兴怀风雅广交学海众儒 另一个不是很好找。
8求一千字的楹联知识作文、、
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究其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同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文辞用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有学者说,对联是“骈文的后裔”,是颇有见地的。
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对仗工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这些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三、四两句,第五、六两句都必须相对,这种诗体从唐代到现在,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对联就是从律诗为代表的对偶文体中派生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对联是唐初律诗、律赋的衍生品。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中国的对联,据说最早出现的便是春联。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也在内容上得到了更新,产生了题写两句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对联究竟是产生于何时何人之手,众说纷纭。但有谭嗣同考证,南梁时代的文学家刘考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聊。”其三妹令娴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皆为骈俪,又题在门上,故堪称对联面世之首作。比之很久以来大家都认为是创先的五代孟昶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推了近四百年。
对联讲究炼字炼意,对联作者要用精炼的文字,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创作出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意韵浓郁的作品。因而,对联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自从对联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后,由于其精粹的特点,便像长了翅膀一般,从士大夫那里飞向民间,深入千家万户,它既像“阳春白雪”,也像“下里巴人”。正因为它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极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对联热”经久不衰,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欣赏、所喜爱,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魂宝,堪称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典雅、精炼、优美,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魅力奇妙。同时,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愐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此外,它又是与书法揉和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相互映衬,更显出一种神秘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
许多对联不但与诗词同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审美意义,而且能赢得更多的读者,更富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在过去,历代皇帝殿试进士,选拔状元,常用对联;文人墨客交往,互相题赠要用对联;游览名胜古迹,也会即兴题联。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联的使用更为广泛,民间岁时节令,升迁新居和喜事庆典或行业开张,以及现在的酒店茶亭、书院店堂、楼台亭阁等无不使用对联,正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在我们广大农村都喜欢贴春联。春节到了,春天来了,在厅堂或门前挂上一幅醒目的对联,心情就是不一样。
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文体,从起源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联林奇珍和趣闻轶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宝,是一种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对联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真正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所以:对苑民间增异彩;联花园里溢奇香。
看这个可以不,我就写滴这个。。。。。
一个家族的始祖及始祖母是谁?始祖如有几个妻子,谁是嫡,谁是庶?他们各有几个儿子,名叫什么?他们的妻又是谁,又各有几个儿子?家族的各支各房是怎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的?现在众多族人的父、祖、曾祖、高祖等等是谁?谁和谁是堂兄弟?新家族始祖是从旧家族的哪一代分裂出来的?它又怎样一代一代地传到现在?总之,家族所有成员的各种复杂的血统关系必须清楚。在没有文字的时候,血缘关系靠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中,时间长了,记忆难免有差错。当文字产生以后,人们就用文字把这种血缘关系记录下来。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祖谱、宗谱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现在一般统称家谱和宗谱或族谱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以姓氏为“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来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供奉家谱是尊敬祖先的表现,中国人有很纯洁朴素的祖先信仰。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本世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字考证,中国家谱起源于商、周时期。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是史的一种,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中的家训,在教化族人孝敬、和睦、祭祀、亲情、乡情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潜移默化作用。家谱维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更是一个民族。在中国,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表示追思,祈求保佑。
家谱能以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现如今,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资料为仆。大多采用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几十代为一表,用起来很方便。 在表格的最上面有两个人画像,一男一女,象征着家族中最早的长辈,被称作老祖宗,也称始祖公,始祖母。在人头像下面的左右表格中填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都是按照辈分排列的,左右相互对,男的写全名,女的则填些某某氏之位,(旧社会家庭妇女大都没有名字的原故)填写的时候,有的时候需要跳格,一个是已逝世男人没有娶妻,相对的地方就要空格,再一个就是按哥们排行,给活着的老人留下的位置。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所包含的主要规矩。行辈字派又叫祧字,是以之入名并区分辈份、排行的一些字。行辈字派是对各辈人名中的用字的限定。比如某一辈人的名中都用“福”字,另一辈都用“禄”字等等。行辈字派一般都是由家族中的某一位有文化修养的长者制订的,很多都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可以写成诗。比如“福禄永昌隆,和良端世美,才智瑞宁聪”。行辈字派有的用在名字的头一个字,有的用在后一个字,以前一种居多。考虑行辈字派,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不致于因人多而重名。行辈字派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旅长再次将其延长。所以说家谱在现代人们意识中,既有纪念祖先的作用,又有为下代人起名字作为依据。
一个家族的家谱,必须定期续修。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家族中总要新生孩子,娶进媳妇,增加人口,还会逝去老人,新增坟墓。定期续修,把上述种种新的变化反映到家谱上来,这样才能确保家族血缘关系上的清楚准确。续修的间隔时间,绝大多数家族规定为三十年或三世。“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一个家族三十年不修谱,即被认为不孝,“修谱不宜历年久远。古人云:谱宜三十年一修,若不遵此,即属不孝”家谱三十年一修,大体上可以把家族中的两代人衔接起来。三十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每隔三十年续修一次家谱,就能趁老一辈还健在,新一代又已成长的时候,将三十年里家族中的亲缘关系的变化准确记录下来。如果间隔时间过长,老人陆续死去,族中人丁变化就会记不准确,势必引起血缘关系的混乱。在修家谱的时候,要将过去的老家谱升了。家谱升了,其实就是烧掉了,说升是表示恭敬。一般是拿到坟地烧掉。新修的家谱或新请的家谱按规矩是要开光的,一般是用朱砂和公鸡血,用针尖蘸着点在家谱上所有的人名上。这样家谱就可以正式供奉了。
供家谱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准备供品和祭器,主要有供桌,蜡台,蜡烛,香炉,烧纸等供品包括水果,点心,馒头,米饭,饺子等。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就蒸供馒头,蒸的时候还要在馒头上加上五个大枣,在供桌两边分别叠放起来,一堆五个下面三个上面对叠两个。供米饭要将煮好的大米饭,装到玻璃杯子里压实,倒在碗里,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柱状也是五碗。再摆上五双筷子,五个倒满酒的小酒杯,五大碗菜(有鱼有肉,荤素搭配,色彩艳丽;摆鱼,寓意年年有余,配有生菜,年年生财),依次摆放。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
一般都是在年三十早上太阳还没出来,就挂上家谱,摆上祭品。在天黑的时候提着灯笼去十字路口接年,请祖先回家过年。在路口烧纸、念叨祖先回家过年,磕头礼毕。提灯回家,路上不许回头,如果回头,就说明祖先还都没有回来,你在张望。回到家门里,要用个棍子横住门口,这个棍子是给祖先拴马的用的马桩。将房门打开,烧几张纸请到屋里,来到家谱前,要点起蜡烛,点起香火,拜上三拜。从这时开始你就要早晚给祖先磕头,定时上香,每顿吃饺子,都要给供桌上先放上两个,以表示尊敬。到初三晚上就要送年了,要把所有供品撤掉,卷起家谱,放好备用。在撤掉挂家谱的位置中间贴上大福字,两边贴上对联。一般对联都是这样写的:"俎豆千秋永,本支百世长",“敬祖先长命富贵,孝父母金玉满堂”。横批:“俎豆千秋、本支百世、永言孝思”。一直到正月十四,再把家谱供上,再去请,到十六再去送。在煮元宵的时候,也一定要给祖先敬上。祭祖形式或有不同,但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就是按照这样的规矩在春节和元宵节的两个节日里来供奉家谱。结束这一祭祀过程后,把家谱卷起来,等明年再供
一个家族,往往在家法族规中对家谱的收藏、保管提出严格的要求。如必须将家谱装进特制版木匣,供于祖龛之上,或藏于书室之中,不得随意乱放,以致亵渎家谱。木匣不准移作他用,家谱不准鼠蚀虫蛀、污损油浸、腐败霉烂、遗失散落、私自誊录或借给外姓人观看,违者依家法处罚。如果领谱人敢于瞒众觅利、鬻谱卖宗、出卖家谱者,则视为不孝,从重惩治。
供奉家谱既是中华民族的民俗传统,更是一种道德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必要将这种纪念祖先的方式,代代相传!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春联是怎样产生的?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我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我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写春联的要求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
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
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第四,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合掌”的毛病。
第五,选好对联的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应该如何选择春联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说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第三,春联的张贴。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平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仄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楹联,亦名对联、对子,是悬挂在壁间或置于庙堂明柱上的联语。春节张贴在门上的春联,也是楹联的一种。楹联的字数多少不一,无一定规,但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亦是人们言志记物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相传,楹联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上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至宋时,逐渐推广应用楹柱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我国历史上诸多文士,皆热衷于楹联,在集会结社时,也皆以应对唱和为乐。特别是一些高官显贵,也据自身的地位、意愿和追求,编写对联刻于自家的堂门、明柱上,表达自己的志趣。同时,还在喜丧中,编写对联送于好友亲朋,予以祝贺与吊唁。尤其是我国的一些庵、观、寺、院、祠堂与书院的殿堂明柱及门上,书写楹联最多。楹联所表达的内涵,雅俗共赏,令人一看,即明其意。所以说,楹联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枝独特的奇葩。
诸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文士众多,尤其是名门望族及寺院、祠堂、古迹名胜等皆有内涵深奥、警示世人的楹联,丰富多姿,异彩纷呈。这些妙趣横生的楹联皆各显其能、各尽其妙,令人倾倒。今选其主要部分,予以介绍,供大家欣赏。
古迹名胜楹联
诸城八景之一的超然台上有慕贤亭,系明景泰六年(1455)诸城知县黄武所修,其楹联:
昨既见情怀,岂独文章推国手;
登台增景仰,常留忠爱系人心。
马庄乡锡山东南麓的公冶祠对联:
天下门士祖;贤人弟子群。
城区白玉山村前原来有明二杨公祠,其联:
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贰贰忠臣。
九仙山下丁家楼子的明丁惟宁仰止坊联:
一咏一觞畅百年之逸兴;
勿伐勿剪绵千载之遐思。
诸城名门望族之祠堂楹联
相州王氏始祖祠堂楹联有二:
源远流长分一脉;根深叶茂启三支。
孝悌力田孙子耕;文章食报祖宗天。
相州王氏五世祠堂,由康熙进士益都赵执信撰书长联:
占尽春秋两榜,子午卯酉,辰戊丑未,兼之巳岁登科,亥年发甲;
看来袍笏满床,祖孙父子,兄弟叔侄,更有外甥宅相,女婿门楣。
枳沟镇普庆村“张氏四逸”祠堂楹联有四。
大门对联:
村临诸葛庐;门对季孙城。
祠堂明柱对联:
大河上下,无地不耕,亦粱亦麦亦黍;
片碣左右,有经可读,学诗学易学书。
放鹤园放鹤亭对联二:
片石留仙迹;全家读鹤经。
龙卧松云坠;鹤鸣桐月高。
张氏祠堂对联:
鹤去天遥中庭中,樵渔农歌恒世世;
梅开时纳后人思,书声琴韵自年年。
诸城世家名门之楹联
晚清兵部尚书孔戈庄徐会沣宅门对联,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
万顷烟波鸥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
明丁惟宁后代城里丁氏宅院对联有二。
其一,清代贤相、著名书法家刘墉书写对联:
兰言竹笑联宾友;石骨松姿共岁年。
其二,晚清状元陆润庠撰文:
云里引来泉脉细;雨中移得药苗肥。
枳沟普庆张氏多世中举,却不愿为仕。“张氏四逸”之祖张惟翰自署家门对联:
四世庠生三世贡;九旬老母七旬儿。
清末翰林臧家庄臧氏庭院楹联有三:
花如解语诚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水能澹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
万卷藏书宜于弟;千年种树长风烟。
诸城寺院庵观之对联
城隍庙对联有二。
其一:
料此身不能长寿,何苦劳劳碌碌干这些歹事;
想前生早已注定,落得干干净净作一个好人。
其二:
为恶必灭,其不灭者,祖宗有余德,德尽必灭;
为善必昌,其不昌者,祖宗有余殃,殃尽必昌。
城里古松禅院大门联:
云散远山初吐月;夜深古声一敲钟。
三清观楹联有二。
其一:
龙蟠金鼎山门静;虎绕黄庭道院新。
其二:
东鲁圣人,曾向吾门求至道;
西天佛子,还从我国悟真空。
城里关帝庙楹联:
马过五关思汉主;花开三月想桃园。
城里西关观音堂楹联:
问观音为何倒坐;因众生不肯回头。
城北汉王山清凉寺对联众多,今列几副于下。
大门对联:
蒲团坐落三更月;木鱼敲散一天星。
天王宝殿对联:
一炉香火延于祀;四大威灵震八方。
大乘宝殿对联:
唯愿众生成正果;不辞千手指迷津。
关王殿对联二:
义存汉室三分鼎;志在春秋一部书。
匹马喷嘶千里月;单刀笑指一江风。
城南五莲山光明寺有门联数十副,今择几副于下。
寺二门楹联:
欲登法界须初步;直到莲台是山乘。
寺三门楹联:
名山自是无双地;妙法仍然不二门。
光明寺仁王殿楹联: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中人。
寺办学堂(雨花深处)楹联二:
迎旭东方春又至;飘香上界客初来。
一帘花影云拖地;半夜书声月在天。
望海楼对联:
门当琅琊日;牖临渤海潮。
描述山景对联:
万松林护流云峡;五老人归望月峰。
相州道明村关帝庙楹联:
宋封财神汉封帝;千古忠烈入春秋。
昌城古“杨羲村”三清殿供奉关羽、包拯、海瑞三神像,庙门对联:
汉宋明三朝元老;关包海万古忠良。
枳沟普庆回龙寺(又名普庆寺)楹联:
寺起回龙,应对青山绿水;
村临放鹤,时闻暮鼓晨钟。
诸城经济开发区新建舜庙之至德殿楹联:
大哉,洪荒启蒙千秋颂;
先矣,圣德流布万众仰。
纪念碑与挽联
位于马庄镇锡山上的抗日烈士纪念塔挽联有三。其一:
是英雄是战士,革命功勋堪称壮烈;
为人民为阶级,艰苦奋斗永留遗范。
其二:
英雄事迹永垂千古;民族浩气万古常存。
其三:
战功卓著,根据地依作屏藩,至今德存诸莒 名扬滨海;
噩报传来,老百姓如丧考妣,霎时风寒浯水 云暗锡山。
王尽美烈士逝世百年,著名诗人臧克家题联:
自由花鲜血浇出;凯旋门白骨堆成。
相州王氏茔内石碑,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撰联:
世德毓名流,罕见童年膺勇爵;
重闱悲报服,莫将老泪溢琴堂。
诸城古今名人楹联
清代贤相刘统勋书写的对联,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
烟霞日落展新诗;山水时开古画图。
清末革命家刘大同书写的楹联,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
戴月步龟屿;吟诗望鹤峰。
民国时诸城诗人孟昭鸿书写的楹联,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
碧云蜚处诗偏丽;白月圆时性本真。
民国时诸城书法家李颜山书写的楹联,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
螭龙拔地春雷动;雕鹗盘云秋气高。
已故诸城市政协副主席刘金星所书楹联有二:
诗堪入画方称妙;官到能民乃是清。
偶有文章娱小我;毫无兴趣见大人。
诸城已故著名书画家赵子封对联有二:
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
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
繁华中学刘冰华老师对联有二:
每怀古人自知不足;既生斯世岂能无为。
百年风雨如盘,难忘寒云笼禹甸;
万里山河似画,欣庆丽日暖尧天。□
(作者系山东省诸城市博物馆原副馆长)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
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
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
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凤舞龙翔
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详
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李白巧对杨国忠
杨国忠嫉恨李白,心里老不服,总想找茬奚落他一番。一天杨国忠邀李白对三步对。李白刚进门,杨国忠便迫不及待地讥讽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自然是暗含李白。李白微微一笑说:“请宰相大人起步。”杨国忠想赶快走完这三步,让李白认输。可他刚迈出第一步,李白就指着杨国忠的脚对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牲如何出蹄!
“蹄”谐“题”,“畜牲”自然指的是杨国忠了。杨国忠本想奚落李白,没想到却反被李白羞辱,弄得十分尴尬。
弯涂岁符画水神 (英语"1234567"的谐音)
蛇戏坏佛睡土碗 (英语"7654321"的谐音)
上联:和尚过河,手掣荷花何处插?
下联: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
新联:委员入闱,脸上威风为甚猥!(无情)
上联:何所长,何所长,何所长因何当所长。
上联:先生磨墨,墨溅先生两脉墨。
下联:枚香烧煤,煤爆枚香双眉煤。
下联:牧童伐木,木伤牧童二目木。
上联: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下联: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
新联:院后廊中,院里郎中,郎中行廊中,廊中幽郎中悠。(无情)
上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下联: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
宣传楹联书法诗词小知识
本文2023-10-18 05:27: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