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发现一本太监族谱,内容颠覆明史记载,清朝真的篡改明史了吗?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的每一个朝代基本上都有史书进行记载,而对于修史书这样的工作往往都是后一个朝代进行修撰的,这样可以表明自己是继承了前一个朝代的国家,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正统性质。
然而在修史书的过程当中,当时的统治者往往会将许多不利于自己统治的资料不进行实际的记载,甚至会毁去这些资料,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明史》就是清朝人修撰的,清朝人前前后后用来将近100年的时间,才将这一本史书修撰完成,可以说这本书是我国历史修撰时间最长的史书,而在就连清朝的皇帝也会经常对此亲自进行审阅。
但是在二十四史当中,《明史》的争议也是最大的,很多的人认为这一本史书当中很大部分的内容都被清朝的统治者进行了篡改,将大量不利于自己的资料全部进行了销毁,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对于明代历史最为权威的文献,其内容还是的可靠的。
这样的争议一直都存在,但是前几年在福建同安人们找到了一本族谱,而这本族谱的家族当中有一个人正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大太监张敏,这个张敏可是不一般,严格来说,他是一个好人。
而在明史当中对于张敏的记载说他"敏惧,亦吞金死",这一段话,是在说张敏因为恐惧,所以自己吞金自杀,而明史当中记载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的万贵妃在后宫一手遮天,偷偷让许多怀孕的妃子都流产了,但是后来的明孝宗朱佑却安全的活了下来,于是万贵妃派张敏前去将朱佑樘杀害,但张敏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将朱佑樘保护了起来。
后来这件事情被万贵妃发现,张敏十分的害怕,所以便吞金自杀了,这以上的记载全部都是来源于《明史》。
而福建的那一本《张氏族谱》当中却惊奇地发现,张敏根本就是自杀身亡,而是病死的,而且在明史当中说张敏的死亡时间是1475年,但是在族谱当中,张敏活到了1485年,整整多活了十年的时间。
而根据福建同安的县志当中的记载,在1485年的时候,告老还乡的张敏因为生病,成化皇帝还特意派来了御医,这也说明了《明史》的记载是不准确的。
而且我们在查看明朝人自己写的各个皇帝的实录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的地方和《明史》的记载是不相同的,甚至有很多的东西是无中生有!
明朝的太监们其实整体生活虽然远较平常老百姓丰富多彩的多,但其实也是个平凡人。太监中有贪婪成性的,则每天重视三五成群的下棋、掷骰子、斗鸡等,又或者有喜欢口腹之欲,则约着轮流坐东,约着一起品尝美味。有些备受宠幸的太监甚至连自己的桌椅、床柜等都会置办美观大体的,还会在宫外置办房产,也有喜欢买些民间的幼童,教授他们戏曲等,每日嬉戏打闹为乐。有些太监则一旦得罪主子或其他“贵人”,横死宫中也是常有之事。可以说,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在太监身上表现的更加剧烈。
太监的文化生活:竟然与士人一般无二整体来说,明朝的太监们大多出身贫寒,这些人在入宫为太监后本来并不识字。明朝初期,朱元璋为防止宦官干政,不准宦官读书识字。但明宣宗时期,设置了内书堂用来教习宦官,所以太监们才渐渐开始识字读书。到了万历年间,内书堂的老师们甚至鼓励宦官“有余力,学作对与诗可也”。另外,由于明朝文风比较隆盛,所以太监的文化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据考究,其实那时候的太监就会经常吟诗作对、把玩古董甚至还会修习方术。当时的太监中其实不乏风雅之人,有的太监还以擅长作诗、书法等在宫中颇为有名,甚至赢得了皇帝的赏识。
吟诗作对比如隆庆时期,太监张维因为长期陪伴太子读书,所以文化修养与士人相差无几,因为特别上场写诗甚至还被明神宗叫做“宫中秀才”。张维颇有附庸风雅之风,在他的寝居里还种植了个小竹林,明神宗后来给这赐名为“苍雪”。
书法、弹琴说起书法,明朝太监中可谓能人辈出。先说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明王朝1566》中的冯保,历史上的他可谓是全才,琴棋书画多有涉猎,尤其是书法水平高超,据说《清明上河图》上的题跋就是他亲笔所作。
再举个并不出名的太监叫戴义,他先后服侍过明宪宗、明孝宗。他精研书法,他的书法作品被皇帝认为可以媲美沈度,而沈度是何人?那是朱棣口中的“大明王羲之”。戴义除了擅长书法外,在音乐一道上同样卓有建树。据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时南方有名女子擅长琴艺,从南方到北方,竟然没有一合之敌。后来,这位女子听说了戴义擅长音乐的名声,就决心一较高下。次日,双方约好地点,隔着帘子较量。谁知戴义先弹后,一曲弹完,竟然有“天涯何处遇知音”的高山流水之感,那女子面如死灰,从此不再弹琴。这故事可能有几分夸大之意,但也足以说明戴艺的琴技之高超。
刻书收藏、把玩古董明朝中后期,宦官势力逐渐庞大,在宦官的有意结交和士人的争相攀附下,两个群体的联系可谓密切。比如万历年间的太监王翱、诸升就很喜欢和士人往来。至于知名太监冯保,那就更是了得了,他酷爱琴棋书画,号称有儒者之风。在他司礼监期间,刻了不少书籍,可谓风雅,比如《启蒙集》、《书经》、《帝鉴图说》等。又有太监王赐,喜好文物古董,经常就让人送来书画,且多为精品。
太监热衷信仰佛教与道教其实太监热衷信仰的原因无外乎这两点:一是太监由于无后代,在古代的习俗下可能无人祭祀或烧纸,所以往往就会在生前就会与寺庙打点好关系,借助寺庙的香火来祭祀自己,比如北京的智化寺就是大太监王振说修建;二是太监由于身有残疾后,往往趋向于女性化,而根据明朝当时来看,妇女信教较为明显,推测可能是因为如此,太监对宗教更容易产生信赖感。
太监是因为亲近皇权而获得了权力上的加成,虽然有自己的势力集团,但是这个集团的凝聚力只能依托在权力上,往往是以某个特定的太监为中心,在核心变更时有极为明显的权力变动。
从太监的日常生活来看,他们虽然生活在宫中,但在精神生活上却基本上与民间老百姓相差无几。他们中的部分人固然权势滔天、惑乱朝纲,但其实更多的太监只是君权制度下的牺牲品。他们努力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但他们终究无法真正像正常人一样。所幸封建制度彻底被推翻了,以后这种牺牲品终于不会再出现了。
①郑和:原名马三宝,陪着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皇帝赐姓郑,成了地位仅次于司礼监的一名内官监太监。朱棣皇帝对郑和的人品、才能、知识有充分的了解。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是“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并被朱棣皇帝视为心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郑和本人所具备的素质和条件适合于担任下西洋总兵正使一职,率领船队下西洋。
1404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3年,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②刘瑾:刘瑾本姓谈,因为依附一位刘姓宦官入宫当宦官,改姓刘。弘治年间犯了罪,依法当被处死,后得赦免,其后得以在东宫侍奉武宗。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经会审,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八月,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恶贯满盈的明朝太监刘瑾,被判凌迟3357刀,分三天割完,行刑完毕,割下的小肉块被受过其害的人家抢着买下吃掉,一文钱一块肉。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
③ 魏忠贤:魏忠贤少时家境贫穷,混迹于街头,不识字,但却懂得射箭与骑马,喜欢赌博,迷恋酒色,魏忠贤经常和一群恶少年赌博,有次,他赌博大输后感到很苦恼,便恨而自宫,改姓名叫李进忠,因早与宫中太监熟识通融,谣传因此未净全身,仍有一粒睾丸。后来又改回原姓,得皇帝赐名为魏忠贤。魏忠贤自万历年间被选入宫,隶属于太监孙暹,靠巴结他进入了甲字库。他又请求做皇长孙的母亲王才人的典膳,巴结上了魏朝。魏朝多次向王安称赞魏忠贤,王安也就善待他。长孙的乳母叫客氏,一向私下服侍魏朝,这就是所谓的对食关系,到魏忠贤进宫后,客氏又与他勾通,客氏于是冷遇魏朝而喜爱魏忠贤,两人结成了很深的关系。后来魏忠贤联合对食客氏先是除掉王安,掌握宫廷权力,后又不断利用对皇帝的影响力,扩大自己的在外的影响力;后来“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发生,整个朝廷如同在打官司。因为魏忠贤党羽与东林党相对抗,于是众人便把魏忠贤党视为邪党。直至后来魏忠贤一手遮天,被称之为“九千九百岁”,但是盛极必衰,在崇祯皇帝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④汪直:汪直是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进宫。最初在昭德宫侍奉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1476年,有黑眚出现在宫中,妖人李子龙用巫术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大内,事发后被诛杀。明宪宗心中很讨厌这件事,急于想了解外面的事情。汪直为人狡猾聪明,明宪宗于是令他改换服装,带一两名校尉秘密出去侦察。人们都不知道,只有都御史王越与他相交甚欢。汪直将所见所闻,全部报告明宪宗,明宪宗大悦。1477年,明宪宗建立西厂,由汪直统领,钦定校尉人数多于东厂一倍。后来汪直借明宪宗的宠信和西厂的权势,大力打压异己,1479年,汪直偏信辽东巡抚陈钺言,下兵部侍郎马文升于锦衣卫狱,后谪戍重庆,至此汪直威势倾天下。
⑤冯保: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张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内阁首辅,施展政治报负,是因为有冯保的全力支持。但是,冯保贪财好货,广收贿赂,张居正也曾送给他不少宝物。冯保后来又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生祠,张居正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歌颂不已。虽然冯保骄横,即使皇帝有所赏罚,冯保不开口,谁也不敢执行。但冯保也常常做一些识大体的事。如内阁产白莲花、翰林院有双白燕,张居正弄来给皇帝赏玩,冯保派人对张居正说:“皇帝年幼,不应该用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使皇帝贪玩。”又能约束其子弟,使他们不敢胡作非为。京中百姓也觉得冯保此人不错。但是在张居正死后,冯保缺乏政治上的盟友,后因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而被放逐南京,去守朱元璋的陵墓去!
太监,又称宦官。专指男子被阉割后,丧失了性能力,成为不男不女的阴阳人,大明宦官最牛的三个太监是谁呢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大明宦官,欢迎阅读!
大明最有名的宦官
中国的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10万。太监作为帝王与后妃的奴仆,支撑着皇家宫殿那广厦高台的金碧辉煌,成就了皇宫内统治者舒适优裕的生活条件。他们不仅涉足王公贵族、高官显爵的生活中,而且还涉足于复杂的 政治 斗争中。
封建帝王是世袭的,皇帝唯恐他人篡夺自己的皇位。皇帝猜忌朝廷的文武外官,总防着他们有外心:但却认为朝夕侍候在自己身边百依百顺、出身低下而又没有后代的宦官可靠。而宦官则往往利用在宫廷中的这种特殊地位,攫取极大的权力,甚至操纵帝上。这些人数量不多,但奴性十足,狡黠阴险、残忍狠毒。一旦成为皇帝的心腹,更是谗谄佞邪,毫无顾忌。他们结成死党,挟持皇帝,假传圣旨,卖官鬻爵,贪赃枉法,陷害忠良,甚至可以废立以至杀死皇帝。在我国封建社会 历史 上,宦官专权曾演出了一幕幕祸国殃民的惨剧,其中以东汉、唐、明三代为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朝臭名昭著的三个太监:
史学家称朱明王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王振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他本来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先生,他从历史上不胜枚举的宦官发迹擅权事例中,找到了一条代天行事,富甲 天下 的捷径,获得了自我阉割的精神力量。
于是他像赌徒一样,把肉体和人格作为赌注,用自我阉割的代价,得到了明英宗的宠幸媚行深宫,开始擅权,结党营私,干涉朝政,揭开了太监帝国的序幕,铺就一条飞黄 腾达 之路。他置传统观念与社会议论于不顾,排斥辅政大臣;盗毁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铁牌,使宦官公开地走上政治舞台;大权独揽后,疯狂敛财,打着皇权的旗号干预财政,贪脏受贿,把发财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头上;翦除政敌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为明英宗时期最为骇人听闻的惨案。
为了建立所谓的丰功伟绩,根本不知作战为何物的他,怂恿皇帝亲征来犯的也先,结果是皇帝做了俘虏,自己搭上了性命,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死,魂归黄泉。
刘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人称“立皇帝”。少年自阉入宫,依附刘姓宦官混入乾清宫。凭借好用的头脑,学会一身钻营功夫,得到大太监李广赏识推荐入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
他倾心尽力讨太子欢心,怂恿混蛋皇帝吃喝嫖赌,厌倦朝事,不久成为太子心腹内臣。太子继位后,刘瑾连连升迁,很快当上了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答天下奏章。
他把贪*乐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制“奸党”名单,把56位正直朝臣一网打尽,制造了“奸党冤案”。此后还发明一种套在官吏颈上的刑具——枷,许多大臣被重达75公斤的枷刑活活枷死。朝廷的一切决断独揽,成了无名有实的“刘皇帝”。他还依靠东、西厂和锦衣卫等机构大搞恐怖,使天下人人自危。
又妄改朝制趁机广纳赂贿,朝臣纷纷仿效,贪风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篡党夺权阴谋败露后,混蛋皇帝朱厚照发飙,将其碎尸。
魏忠贤,流氓恶棍祸国殃民的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恶心之首。魏忠贤本来是一个市井恶棍,目不识丁,却谙熟拍马绝技。被人追债逼到无法脱身,耍无赖手段自残要进宫,债主只好作罢。魏忠贤入宫不久,得到太监王安提拔,又与皇孙奶娘客印月打得火热,并接近万历皇帝,地位和权势与日俱进。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他和客印月开始揽权干政。
他恩将仇报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杀朝臣,大兴冤狱,捕杀东林党,私植党羽,自称“九千岁”,为历代阉官专权乱国的最高峰。他不仅献春药怂恿皇帝*逸,自已娶妻纳妾,抢夺天下民女,害死多少薄命红颜。崇祯皇帝继位后,魏忠贤被除。
明朝几个最出名的太监
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 故事 历来为人称道,其实郑和也是一名太监。郑和,是道衍和尚菩萨戒的弟子,也是明朝伟大的 航海 家,塬名马叁保,生于1371年,死于1433年。10岁时,马叁保被掳进皇宫成了太监,后来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叁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叁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年—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叁宝太监。
刘瑾
刘瑾是明朝第一大宦官,生于1451年,死于1510年,陕西兴平人,本姓谈,明武宗时的太监,从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纵朝政,当时有“立的皇帝”之称。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孝宗时,犯死罪,得免。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正德五年被凌迟处死。
魏忠贤
魏忠贤也是明朝著名的宦官之一。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生于1568年,死于1627年,明末宦官。明熹宗即位后,开始平步青云,拉开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的序幕。魏忠贤自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
汪直
汪直是明代权宦之一。广西大藤峡瑶族人,入宫后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后因久镇辽东,与宪宗逐渐疏远,失去宠信,被东厂提督尚铭等人弹劾,贬往南京。
王振
王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字美旭,本是一个教书先生,后自阉进宫,英宗为太子时,侍于东宫。太皇太后死 ,王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逐杀正直官员。瓦剌大举入侵。王振鼓动帝亲征,行至土木堡,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将樊忠锤杀。
冯保
冯保是明朝太监,明朝著名改革家,万历首辅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字永亭,号双林,河北深县人,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初年掌管东厂兼理御马监。万历皇帝即位,历任司礼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穆宗驾崩时通过篡改遗诏成为顾命大臣。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明朝最厉害的太监
首先一个本事,就是会装。
装老实的时候,比老实疙瘩来老实。朱祁镇登基早期,朝廷里掌握大权是,是以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内阁,对待这三位老家伙,王振一度比亲孙子还乖,比如他受命去给杨士奇送文件的时候,常常显得毕恭毕敬的,一说话就点头哈腰。
杨士奇请他坐下,他就一脸的受宠若惊,连说不敢。一来二去,把阅人无数的名臣杨士奇也感动的不行,连连赞叹说,在太监中也有王振这样的贤良啊。
而会装的王振,关键时刻更会表现。
尤其令小明英宗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明英宗玩性大发,非要踢球耍乐。
没想到一贯顺从的王振,带头扑通跪倒,流着眼泪劝阻,说作为一个帝王,你要勤政爱民,千万不能玩物丧志。
这事传扬出去,更令群臣纷纷点赞。原本不起眼的王老师,刹那间成了感动大明的模范教师。
这事能闹的这么感动,关键还是王振时机拿捏的好。
当时的情景是,明英宗要踢球,大臣苦劝不听,老公侯们苦劝也不听,正闹着群众围观的时候,王振趁机扑通一跪,立刻跪出满堂彩。
正确时间地点爆发出正能量,这番炒作功夫,放在今天也能捧出影帝来。
而且更厉害的是,哪怕是对自己厌恶的人,王振也能准确看人下菜碟,巧妙危机公关扭转形象。
特别有名的一个事是:明英宗的老祖母张太皇太后,曾经极度厌恶王振,早年有次趁着召见老臣的机会,把王振也叫了来,当场宣布他的罪状, 命令 卫兵将其五花大绑,眼看就要拖出去砍了。
这祸从天降的生死时刻,王振展现了他强大的求生能力:装死神功。不辩解不向一旁的大臣甚至主人明英宗讨饶,只是哆哆嗦嗦的缩成一团,如筛糠般一句话不说。
后人很多人说到这情景,常嘲笑王振本性暴露,怂包一个。
可正如 动物 界的装死求生现象一样,此时这么做,也是王振唯一保命的机会。老太后要杀王振,就是怕王振专权。
这时候王振只要露出一句向皇帝或者大臣讨饶的话,里外勾结专权的帽子,就算是扣定了。这就像小动物被猛兽抓住一样,赶紧装死,没准还能活。
这次王振也赌对了,一看王振毫无辩解,筛糠的如死狗。
老太后关键时刻终于心软,摆手放了他一马,但心中的恶劣印象仍在。死里 逃生 的王振,更显示出其超强的混事能力,别人碰到这事,以后躲还来不及。
王振却不躲不跑,反而迎着枪口上,主动逢迎巴结老太后,哪怕每次碰的一鼻子灰,给骂的狗血淋头,却也唾面自干。很长一段时间里,把王振叫来骂一顿,是张太皇太后欢度晚年时最常用的 娱乐 项目。
被天天反复骂的王振,以其强大的心理素质,生生的扛住了。而且越挨骂越殷勤,越被打脸越往上凑。
关键时刻更敢下手,一举扭转负面形象:笃信佛教的张太皇太后,欲带朱祁镇一道去城外拜佛,结果文官重臣们群体反对,朱祁镇更两头为难,跟老太太去,铁定挨百官骂,不跟老太太去,铁定挨老太太骂。
当不想两头挨骂的朱祁镇犯纠结的时候,王振的主意却帮他解决了难题:把城外的佛像请到宫里来,和老太太一起在宫里拜,这样既哄了老太太高兴,又堵住了百官的嘴。
这事之后,老太太果然高兴,原本砍了王振的心都有的她,也从此对王振欢喜的很,这种欢喜,甚至一直保持到她过世。
就这样,以强大的忍耐能力,王振的地位日益稳固。但忍够了的王振,在遇到反击机会的时候,也是当机立断,毫不手软。
1 最荒*的皇帝排行榜
2 古代侍女的真实历史
3 史上最装逼的话
4 明朝的六大好太监都是谁
5 古代太监为什么要净身
6 秦朝太监赵高简介
福建发现一本太监族谱,内容颠覆明史记载,清朝真的篡改明史了吗?
本文2023-10-18 04:57:3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8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