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性的来源和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4收藏

徐性的来源和历史,第1张

来源: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徐若木。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一大姓,近2000万人口。

在徐姓人口大省的江西,徐姓位列全省第十大姓,作为北徐最重要的一支,由东汉高士徐稚衍生的"南州徐氏"更是占据了当今世界徐姓人口的一半左右。

徐姓家谱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历史名人:

1、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

2、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3、徐伯:西汉水利家,于武帝元光年间主持漕渠开凿工程,修成全长300余里的水渠,使关东至长安的漕运时间省去一半,沿渠万余顷农田得到灌溉。

所谓“家乘谱牒”,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通常叫做家谱、族谱,又称宗谱、支谱、世谱、世系录、通谱、总谱、会谱等等。家谱则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徐姓家乘谱牒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徐姓宗族发展的史书,在中国传统社会血族习俗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徐姓血脉的谱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姓氏,姓氏代表你的家族传承,如果不是经历特殊情况,大家的姓氏是不会改变的。从最早的炎黄到今天,姓氏文化已经传承达5000年之久了。很多家族现在还保留家谱、族谱,上面有详细的姓氏起源,但也有很多家族族谱,在岁月的长河里消失不见。

姓氏的起源纷繁复杂,五花八门,有人以国为姓,有人以官职为姓,也有人以职业为姓,咱们就来看看当今中国的各大姓氏,都是怎样起源的吧!

1、李姓

李姓的“李”原本写作“理”,后改用李字。李姓得姓始祖是皋陶,皋陶与尧舜禹并称“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第一个创立了刑法,监狱就是此人发明的,皋陶在位时推行"五刑"、"五教",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因此“理姓”便是以官职为姓,后改“理姓”为“李姓”。关于为何要改李,说法很多,但不能确认真伪,因此不过多赘述。

2、王姓

王姓起源复杂,分支较多。一支出自姬姓,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姬晋后被贬为庶民,因其是王子身份,当地人就称他们为“王家”,久而久之,就以王为姓了;第二支王姓出自子姓,始祖是比干,比干又叫王子比干,比干死后,一部分子孙开始弃用“子姓”改“王姓”;另有一支出自姚姓,舜帝后裔。其他的来源就比较杂了。

3、张姓

张姓得姓始祖为少昊,张姓的起源从字面意思就很容易看出来,正所谓“弓长张”,少昊的第五个儿子挥,是弓箭的发明者,所以后代以“张”为姓。

4、刘姓

刘姓是中国历史上登基做皇帝人数最多的姓氏,号称“帝王专业户”,刘姓称帝者有1000多人。刘姓是尧帝之后,是“以国为姓”的典型,尧帝后裔祁氏被封于刘国,后人便以刘为姓。

5、陈姓

陈姓与刘姓一样,也是以国为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舜帝的后人胡公满建立陈国,后陈国被楚国所灭,陈国的国人为了纪念,开始使用陈姓。

6、杨姓

咱们都知道,杨姓是隋朝的国姓。杨姓分支很多,最多的一支出自姬姓,得姓始祖为伯侨。本来历史上也有杨国的,春秋时晋献公灭掉了杨国,把他的二弟伯侨封到了杨地,伯侨的后人开始以杨为姓。

7、赵姓

咱们知道《百家姓》出自宋朝,而宋朝的国姓为赵,因此赵姓排在百家姓第一位。赵姓起源于嬴姓,得姓始祖为造父,造父是伯益的后裔,在西周周穆王是驾车高手。当年徐国反叛,形势危急,此时的周穆王不在京城,造父驾车飞奔,日行千里,及时将周穆王送回京城,发兵平叛了徐国。造父救国有功,周穆王把赵城封给了他,因此造父的族人便以赵为姓了。

8、黄姓

黄姓同样出自嬴姓,伯益之后,公元前2148年黄国建立,存世约1500年,后被楚国所灭,灭国后,子孙后代便以黄为姓了。

9、周姓

周姓主要有两大分支,一支为黄帝时期的大将周昌之后;另外一支则是姬昌之后,也就是出自姬姓,周朝灭亡后,姬姓部分后人开始以周为姓。

10、吴姓

吴姓同出自姬姓,黄帝之后。上古时期,“吴部落”逐渐形成,吴部落以骁勇善战,擅长狩猎而闻名,得姓始祖为吴权。吴姓其实得姓始祖太多了,包括还有“吴国”后裔以国为姓的。

11、徐姓

徐姓同样出自嬴姓,伯益之后,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于徐地,建立徐国,到了徐偃王时期,徐国成为东方第一大国,方圆百里,拥护的诸侯国达30多个,于是徐偃王起兵反周。此时主政的就是上面说的周穆王,周穆王发兵平叛,徐偃王躲进彭城(徐州),徐偃王的后代继续管理徐国。后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人为纪念,开始以国为姓。

12、孙姓

孙姓出自姬姓和芈姓,姬姓这支源自春秋初期卫武公之子惠孙,后人以祖先的名字为姓;出自芈姓的孙姓为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同样是先祖的名字。

13、胡姓

胡姓的起源同样繁杂,有出自妫姓、姬姓、官位的。胡姓有很大一支是何陈姓同祖,是陈国的创始人胡公满之后。

14、朱姓

朱姓是明朝国姓,源于朱襄氏,朱襄氏是炎帝系统中有影响的先帝之一,也是最早以朱名号,为朱姓中最为古老的一支。另有出自祁姓,尧帝嫡子丹朱之后。

15、高姓

高姓出自姜姓,为西周时期的齐文公吕赤之子公子高,得姓始祖为高一。还有一部分源自齐惠公的儿子叫公子祁,字子高,他的后代也以高为姓。

先说这15大姓氏的起源,后面再聊。其实,很多姓氏的起源并非是唯一绝对的,大多数姓氏起源都比较复杂,有好多支。有些姓氏是古时候皇帝赐姓的,有些是躲避仇家而改姓的,有些是为了和皇家避讳而换姓的,还有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汉化之后的姓氏。

大家都看看自己家谱上的姓氏起源和这个一样吗?欢迎留言讨论,其他还没有说到的姓氏,或者不知道你的姓氏祖先是谁的,欢迎留言讨论。

(1)由浙江信安迁泉郡徐公店:徐洪(洎四子)-徐柔(洪公长子,守居浙江信安)、徐矜(洪公次子,由浙江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1世祖)---徐晦(入泉郡2世祖,唐贞元十八年状元官礼部尚书)徐江---徐棋守祖居徐仓、徐松迁居安海徐状元巷(又名徐公店徐厝巷)其后裔进士多自此出、徐朴居华洲徐公店---徐烛--徐墩

(2)由浙江信安迁莆阳延寿里:徐洪(洎四子)-徐务(洪公季子,由浙江信安迁入莆阳延寿里始祖)-徐珍--徐回--徐寅(唐开平元年状元官泉州刺史,上述泉郡徐公店状元徐晦与莆阳延寿状元徐寅为祖伯与侄孙关系同属浙江信安派下。

(3)福建泉郡徐公店始祖:泉郡1世徐矜公(760-840衢州刺史徐洪公次子)由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2世状元徐晦(760-838,徐矜公季子)配金华令莆阳黄君昌朝姐讳昌月--3世徐江(784-860)--4世徐棋(808-882)--5世徐烛(832-900,字彦光,号宣轩,居凤池徐厝埕,墓在泉郡桃花山小天豹穴)--6世徐墩(856-933)--7世徐铮(880-958)--8世徐漭(902-978,字泽厚南唐末年迁居泉郡三十三都常泰里)--9世徐楔(926-1000)--10世徐灯(950-1032)--11世徐坊(986-1065)--12世徐钟(1010-1088)--13世徐清(1032-1100)--14世徐植(1058-1135)--15世徐徽(宋政和壬辰科特奏进士)、徐烊(1072-1150)、徐瞻(字德望,宋政和乙未科进士官广州通判)、徐光实(徐瞻弟,字德充,宋建炎戊申科进士官连州知府以清俭闻)--16世徐培(1095-1173)、徐宗义(徐瞻长子,宋淳熙戊戌科特奏进士)、徐宗礼(徐瞻次子,宋淳熙乙未科特奏进士)、徐浩(宋开禧乙丑科特奏进士)--17世徐定(1118-1191,字德CAO,宋绍兴辛未科进士官潮州太守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徐实(宋乾道丙戌科进士)、徐容(宋乾道己丑科进士中书教官)、南洲(1120-1200,宋季分居福州常泰里,配安平吕氏)、徐洵美(宋隆兴癸未科特奏进士)--18世徐晋老(宋绍兴乙丑科进士)、徐孺子(1142-1220)、徐瑄 (1145-1228,字纯中又字汉玉,号松月居士,定公子,随父迁居浙江温州永嘉徐公店,官嘉兴太守安抚使)徐伯嵩(宋庆元丙辰科进士)、徐履正(宋庆元丙辰科进士)、徐挺(宋开禧乙丑科进士)--19世徐明淑(1166-1243,伯嵩子,字仲晦号择斋,宋理宗绍定壬辰科进士历官漳州通判兵部侍郎,与尚书洪天锡齐名)、--20世徐德闻 (宋宝庆丙戌科进士)、徐雷闻 (迁德化徐公店)、徐春闻(1192-1265)、--21世嗣子徐衍(1214-1268)--22世诸生号平庵(1237-1311,宋末居晋邑华洲徐公店遂为华洲初祖)裔孙徐缙芳字奕开明万历廿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另据《台湾徐公演汐止家谱》记载:入闽徐姓主要二支系:

其一徐矜(洪公次子)偕子徐晦(徐矜季子),泉州首个状元,官至礼部尚书,于唐穆宗二年(781年)入闽任 都团练,直系后代由晋江池店徐仓迁居安海状元巷徐公店、双沟徐公店、东山徐宅、霞美徐宅、华洲徐公店、永宁沙美徐公店、塔石徐公店;迁连江至宋代其后裔奉政大夫徐天一又从连江迁闽侯荆溪成为荆溪大族 。

其二徐务(洪公季子),男子上舍、祖父徐洎唐太保太尉,父徐洪衢州刺史,时安禄山作乱、江浙兵荒马乱 ,徐务遂从浙江龙游县入闽卜居莆田县崇仁里徐州村(今名滁阳村)。人称崇仁居士。夫人金华令黄昌朝妹讳昌娥氏生子三:珍、玖、珖。传至五世,开为柱史,中秘、长史、寺丞、簿尹六个派,至16-20世,再析居务前,泉郡、漳郡、武荣、玉屿、庄余、长乐、龙江、凤岭、儒山22个房,人丁遍布闽台浙粤以及东南亚诸国。(清代修谱寺丞已迁建瓯、簿尹已迁浙江常山谱系只列十世)。宋末明初,扬美徐氏祖先,系以莆田延寿支派迁徙于此,距今约千年历史。据长辈祖代流传 :扬美开基祖系从德化迁居于此,经数十代繁衍,形成乡社,平民出身,主要放流木排为业。约第三代即明洪武26年(公元1393年)杨美人徐鲤俊,字登龙,号震南,举洪武癸酉科解元。鲤后少特达不群,洪武初以经义试士首峰于乡为邑士先。以荐名投宁波府经略。是年,政声至素著,赐进士,迁宁波府正堂。明代中叶,扬美村建祠堂,奉鲤俊公为祖,并得明皇室敕封春秋二祭。

1、由浙江信安迁入闽泉郡徐仓:衢州刺史徐洪(700-775)--1世徐柔、徐矜(730-800)、徐务--2世徐敏、徐梅、徐晦(760-838,字大章,唐贞元十六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3世徐江--4世徐棋(世居泉郡徐公店今属晋江池店)。

2、由浙江信安迁入闽莆阳延寿:衢州刺史徐洪(700-775)--1世徐务(732-805)由信安迁入莆田延寿里--2世珍公(875-879,务公长子)配林氏居莆田、玖居江西、珖居建安--3世回公(818-890生,珍公子)--4世坚、寅公(858-929,字昭梦,后唐894年状元官秘书省正字)。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那么徐姓女宝宝应该如何起名呢?

徐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木的宝宝) 徐楠雅 徐梅茜 徐婕芙 徐若玲 徐荷晴 徐虞雅 徐莉媛 徐若晴 徐雪菡 徐曼芙 徐琪珺 徐若嘉 徐筠惠 徐曼月 徐若菡 徐筠茹 徐婕淑 徐卿惠 徐兰茵 徐艺鸣 徐兰雯 徐若媚 徐琪茹 徐梅桑 徐梨雅 徐琴珺 徐婕凌 徐榆珺 徐婕茜 徐琳婷 徐海蓝 徐兰珺 徐曼菲 徐卿凌 徐琳云 徐琪雁 徐艺芙 徐艺菲 徐梨菲 徐若婷 徐婕娜 徐笛雅 徐筠茜 徐若华 徐寄梦 徐曼芸 徐敏芝 徐筠云 徐梨菱 徐若芝 徐海菡 徐梅迪 徐兰茹 徐烟雅 徐若桂 徐婕珍 徐曼雅 徐烟茜 徐梅清 徐琦云 徐婕绮 徐琴雅 徐兰媚 徐婕茹 徐梅月 徐婕舞 徐兰婷 徐婕清 徐曼芷 徐婕语 徐雪语 徐梅菱 徐微雅 徐琦珺 徐若露 徐梅茵 徐琪雯 徐英曦 徐英桐 徐若幻 徐梅桐 徐曼茵 徐梅雯 徐觅茜 徐熙珺 徐琳淑 徐兰惠 徐梨珺 徐筠清 徐海雅 徐榆茜 徐梅芸 徐琳雅 徐雪雁 徐曼茜 徐雪绮 徐英月 徐若惠 徐琪婷 徐雪茹 徐琪雅 徐梅惠 徐若月 徐梨嘉 徐若茜 徐莉雅 徐雪菱 徐琴雯 徐卿芸 徐英惠 徐若芷 徐婕曦 徐若凌 徐雪菲 徐卿娜 徐熙雅 徐熙茹 徐雪桑 徐甜雅 徐雪雅 徐婕华 徐海芙 徐莺桐 徐海桃 徐敏茹 徐微茜 徐曼嘉 徐婕纹 徐荷晴 徐若蓝 徐梅碧 徐梨茜 徐若娟 徐琳茵 徐琦淑 徐甜花 徐梨语 徐琪涵 徐雪芷 徐莉茜 徐樱菲 徐莺花 徐婧雅 徐梨茵 徐梅芙 徐琦雅 徐烟雅 徐英淑 徐卿华 徐梅凌 徐卿茜 徐婕媛 徐雪娟 徐榆云 徐曼芳 徐英雅 徐婕碧 徐榆惠 徐曼倚 徐雪芸 徐琳雯 徐若菊 徐雪芙 徐熙雁 徐琦惠 徐英晴 徐婕芝 徐梨芙 徐梅珺 徐筠媛 徐曼珺 徐卿雅 徐琪惠 徐梅茹 徐婧桐 徐梨茹 徐若绮 徐雪月 徐曼茹 徐琳茹 徐兰云 徐虞茜 徐莺月 徐婕桑 徐梨芸 徐琳珺 徐梨芝 徐兰媛 徐艺芝 徐雪芳 徐婕雅 徐梨月 徐敏桐 徐婕菲 徐若茵 徐煜雅 徐筠雅 徐英娜 徐菡君 徐菡璐 徐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火的宝宝) 徐迎夏 徐若玲 徐娅曦 徐荷晴 徐虞雅 徐莉媛 徐若晴 徐梨媛 徐梨雅 徐婕凌 徐琳婷 徐卿凌 徐梨菲 徐若婷 徐婕娜 徐梨菱 徐梅迪 徐烟雅 徐婕珍 徐烟茜 徐兰婷 徐英曦 徐婉凌 徐梨珺 徐娅珍 徐婉裳 徐琪婷 徐梨嘉 徐虞翔 徐煜婷 徐婕曦 徐梨夏 徐若凌 徐迎曦 徐卿娜 徐甜雅 徐烟媛 徐荷晴 徐梨茜 徐甜花 徐梨语 徐婉娜 徐梨茵 徐烟雅 徐梅凌 徐婕媛 徐甜夏 徐迎娜 徐梨艳 徐英晴 徐梨芙 徐筠媛 徐婉婷 徐梨翔 徐梨茹 徐虞茜 徐梨芸 徐虞媛 徐傲晴 徐梨芝 徐兰媛 徐梨月 徐煜雅 徐甜晴 徐英娜 徐菡璐 徐琪凌 徐语黛 徐傲娜 徐虞芙 徐莉娜 徐尔莲 徐瑛璐 徐虞凌 徐虞芸 徐嘉黛 徐烟芙 徐琳娜 徐嫣璐 徐梦璐 徐嘉璐 徐虞花 徐烟凌 徐琳凌 徐梦采 徐尔璐 徐菡黛 徐虞芝 徐虞芷 徐荷娜 徐虞桐 徐筠凌 徐烟芷 徐琦娜 徐烟芸 徐虞玲 徐听荷 徐听枫 徐绿梅 徐语甜 徐尔娅 徐虞宛 徐莉妮 徐琳昕 徐虞佳 徐烟欣 徐琴昕 徐兰彤 徐榆昕 徐琦昊 徐兰昕 徐虞昕 徐烟妮 徐虞依 徐傲妮 徐虞彤 徐榆彤 徐琪彤 徐听柏 徐尔柏 徐语南 徐嘉映 徐菡南 徐绿虹 徐艺曦 徐虞灵 徐蝶宛 徐蝶依 徐缘妮 徐卉妮 徐萱昕 徐可昕 徐蝶妮 徐巧昕 徐蝶佳 徐瑶彤 徐瑶枝 徐巧彤 徐冬妮 徐莹妮 徐瑶宛 徐冬蕊 徐蝶昕 徐可昕 徐瑶依 徐玉彤 徐蝶欣 徐瑶奇 徐瑶昕 徐绮灵 徐虞嘉 徐婉令 徐甜巧 徐梨玉 徐虞语 徐琪裳 徐虞菲 徐虞嫣 徐烟菡 徐琦裳 徐莉绿 徐虞瑛 徐梨卉 徐兰瑶 徐冬玲 徐娇珍 徐冬娟 徐萱恬 徐瑶曦 徐蝶芷 徐巧曦 徐蝶凌 徐蝶芙 徐瑶芸 徐巧凌 徐萱凌 徐萱曦 徐蝶恬 徐瑶芙 徐瑶凌 徐玉曦 徐蝶桐 徐冬芙 徐蝶娜 徐玉珍 徐缘曦 徐巧珍 徐冬芝 徐蝶芸 徐冬凌 徐娇娜 徐缘娜 徐瑶芝 徐莹娜 徐玉凌 徐乐珍 徐瑶芷 徐昕邑 徐依璐 徐昕忆 徐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土的宝宝) 徐迎夏 徐迎素 徐彩嫣 徐娅曦 徐歆岚 徐婉嫣 徐紫嫣 徐彩翔 徐婉舒 徐紫瑛 徐迎馨 徐迎嫣 徐婉凌 徐娅珍 徐婉裳 徐虞翔 徐迎曦 徐珠嫣 徐娅艳 徐婉瑜 徐婉娜 徐迎娜 徐梨艳 徐婉馨 徐婉婷 徐傲岚 徐梨翔 徐彩岚 徐诗岚 徐傲晴 徐婉岚 徐悦嫣 徐婉絮 徐傲娜 徐瑛璐 徐嫣璐 徐嫣忆 徐傲珊 徐嫣婉 徐翠婉 徐嫣悦 徐尔娅 徐睿娅 徐虞宛 徐诗宛 徐诗依 徐虞依 徐傲妮 徐睿怡 徐瑛音 徐睿玥 徐睿幽 徐睿音 徐蝶宛 徐蝶依 徐缘妮 徐瑶宛 徐影儿 徐瑶依 徐婉令 徐虞嫣 徐诗瑛 徐诗嫣 徐钰嫣 徐虞瑛 徐缘珊 徐缘馨 徐缘曦 徐影珊 徐缘娜 徐幼珊 徐以珊 徐昕邑 徐依璐 徐昕忆 徐宛璐 徐宛黛 徐缘婷 徐缘媛 徐影岚 徐瑶翔 徐翠叶 徐翠影 徐睿缘 徐晓邑 徐嫣影 徐嫣瑶 徐嫣婵 徐妮影 徐宛缘 徐蝶羽 徐昕影 徐依缘 徐瑶羽 徐宛瑶 徐姗影 徐依叶 徐丽岚 徐韵婷 徐婉璇 徐嫣煜 徐嫣钰 徐韵媛 徐韵岚 徐虞燕 徐诗燕 徐韵翔 徐缘瑜 徐缘璇 徐缘绿 徐瑶嫣 徐瑶瑛 徐缘翠 徐自怡 徐旋嫣 徐婉曦 徐虞岚 徐婉媛 徐绿忆 徐嫣怡 徐缘玲 徐影娜 徐乐安 徐冬亦 徐韵晴 徐嫣诗 徐亦瑶 徐缘瑛 徐蝶嫣 徐缘瑾 徐安南 徐婉晴 徐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金的宝宝) 徐迎素 徐彩嫣 徐旋倩 徐歆岚 徐悦馨 徐紫舒 徐彩馨 徐旋纹 徐紫纹 徐敏馨 徐旋惠 徐紫嫣 徐紫华 徐彩翔 徐歆絮 徐诗涵 徐婉舒 徐珠馨 徐彩珊 徐紫丝 徐诗雯 徐紫瑛 徐迎馨 徐紫露 徐紫珊 徐雪睿 徐熙絮 徐雪舒 徐珠惠 徐珠清 徐悦清 徐彩鸣 徐旋珊 徐诗欢 徐诗淑 徐紫翠 徐紫睿 徐紫雯 徐紫淑 徐紫寒 徐雪珊 徐珠华 徐问珊 徐海倩 徐靖雯 徐珠宸 徐珠嫣 徐彩纹 徐新惠 徐婉瑜 徐曼瑜 徐觅翠 徐雪宸 徐诗云 徐雪翠 徐熙舒 徐婉馨 徐紫倩 徐诗惠 徐紫惠 徐紫超 徐彩岚 徐曼珊 徐紫宸 徐诗岚 徐歆寒 徐悦嫣 徐海宸 徐曼馨 徐珠珊 徐婉絮 徐熙倩 徐诗素 徐诗倩 徐诗珊 徐熙珊 徐歆素 徐靖珊 徐熙宸 徐傲珊 徐舞秀 徐诗宸 徐微倩 徐歆纹 徐翠霞 徐睿雪 徐华旋 徐睿珠 徐睿彩 徐翠婉 徐翠曼 徐嫣悦 徐华悦 徐睿娅 徐诗佩 徐诗姗 徐诗青 徐熙姗 徐歆沐 徐诗宛 徐歆馥 徐诗沐 徐歆佩 徐诗依 徐诗雨 徐靖儿 徐诗沁 徐诗明 徐歆姗 徐如霜 徐睿盈 徐睿怡 徐碧姿 徐翠柔 徐睿柔 徐碧思 徐睿玥 徐凤柔 徐华思 徐睿幽 徐萍姿 徐睿秋 徐鸣姿 徐睿音 徐慕儿 徐慕姗 徐慧姗 徐影儿 徐漫姗 徐万青 徐歆华 徐歆舞 徐诗睿 徐诗华 徐诗碧 徐歆瑜 徐诗瑛 徐诗凤 徐铃华 徐钰华 徐诗嫣 徐歆翠 徐钰嫣 徐诗瑜 徐慕珊 徐慧倩 徐缘珊 徐缘馨 徐漫珊 徐慧馨 徐影珊 徐漫倩 徐白珊 徐漫宸 徐幼珊 徐以珊 徐姗妙 徐姗霞 徐姗妍 徐姗秀 徐沐秀 徐漫舒 徐慕舒 徐漫絮 徐翠叶 徐华婵 徐静妍 徐翠影 徐睿缘 徐睿婵 徐碧婵 徐静江 徐霎秀 徐嫣婵 徐沐婵 徐姗漫 徐青慧 徐姗慕 徐姗婵 徐青慕 徐姗影 徐青婵 徐珠洁 徐华歆 徐嫣钰 徐敏静 徐紫凝 徐诗洁 徐诗凝 徐舞铃 徐华诗 徐碧铃 徐歆凝 徐翠微 徐诗燕 徐诗静 徐熙静 徐华铃 徐紫静 徐沐仙 徐姓女宝宝起名大全(适合五行喜水的宝宝) 徐曼惠 徐雪华 徐敏涵 徐海露 徐雪菡 徐曼芙 徐筠惠 徐曼月 徐旋纹 徐紫纹 徐婕淑 徐卿惠 徐艺鸣 徐敏馨 徐旋惠 徐兰雯 徐若媚 徐雪纹 徐曼幻 徐紫华 徐海蓝 徐曼菲 徐曼纹 徐琳云 徐诗涵 徐若华 徐曼芸 徐雪萍 徐敏芝 徐筠云 徐海菡 徐曼涵 徐诗雯 徐曼雅 徐梅清 徐琦云 徐熙惠 徐兰媚 徐曼露 徐海云 徐婕舞 徐婕清 徐紫露 徐曼芷 徐雪语 徐微雅 徐若露 徐琪雯 徐雪睿 徐熙絮 徐雪舒 徐珠惠 徐若幻 徐珠清 徐曼茵 徐梅雯 徐觅茜 徐熙珺 徐琳淑 徐兰惠 徐悦清 徐彩鸣 徐诗欢 徐熙雯 徐诗淑 徐曼萍 徐筠清 徐海纹 徐海雅 徐觅惠 徐雪雁 徐雪雯 徐曼茜 徐雪绮 徐若惠 徐雪茹 徐紫雯 徐梅惠 徐紫淑 徐敏华 徐雪菱 徐紫寒 徐熙雯 徐雪珊 徐琴雯 徐珠华 徐熙云 徐英惠 徐曼云 徐曼雯 徐海倩 徐雪菲 徐靖雯 徐熙雅 徐熙茹 徐雪桑 徐雪雅 徐婕华 徐海芙 徐海桃 徐敏茹 徐微茜 徐曼嘉 徐婕纹 徐彩纹 徐梅碧 徐新惠 徐琦淑 徐琪涵 徐雪芷 徐曼淑 徐曼瑜 徐觅翠 徐英淑 徐卿华 徐曼娥 徐曼寒 徐雪宸 徐熙淑 徐雪娟 徐榆云 徐曼芳 徐诗云 徐婕碧 徐榆惠 徐曼倚 徐雪翠 徐雪芸 徐琳雯 徐熙舒 徐雪芙 徐熙雁 徐琦惠 徐微涵 徐曼珺 徐诗惠 徐紫惠 徐觅凤 徐曼媚 徐琪惠 徐雪月 徐曼茹 徐曼珊 徐兰云 徐曼华 徐歆寒 徐雪芳 徐海宸 徐敏桐 徐曼馨 徐雪淑 徐华檀 徐梦妍 徐碧缦 徐熙倩 徐琦纹 徐语妙 徐华莲 徐绮妍 徐微芙 徐绮霜 徐熙芙 徐华妍 徐微桐 徐熙珊 徐熙芷 徐华杏 徐菲霞 徐绮江 徐舞霞 徐菡妙 徐凤霞 徐菊霞 徐凤霜 徐熙芸 徐华霜 徐菡霜 徐熙芳 徐熙宸 徐嘉妍 徐碧霞 徐碧妍 徐微芸 徐筠纹 徐嘉霜 徐语霜 徐碧江 徐嘉江 徐琳纹 徐梦缦 徐舞秀 徐熙桐 徐微倩 徐歆纹 徐华缦 徐嘉妙 徐菡霞 徐菡妍 徐梦妙 徐菱霞 徐姓历史名人: 徐树铮:江苏萧县人,北洋皖系政客,曾在段祺瑞内阁担任陆军次长、国务院秘书等职。

徐锡麟:浙江阴山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与秋瑾准备在皖浙两省同时起义,后被抓,英勇就义。

徐渭:山阴人,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自称书法天下第一,长于行草。擅长水墨花竹、山水、人物。与陈复道并答青藤、白阳。有《徐文长全集》、《南词续录》等。

徐霞客:南直隶江苏人,杰出的旅行家和游记文学家,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观察所记,按日记载,死后编辑而成《徐霞客游记》。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徐家汇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崇祯五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六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数学较为突出。较早从窦马利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水利等科学技术,并介绍到我国,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积极推动者。著有《农政全书》,主译《崇祯历书》,译著《几何原本》。

徐稚:今江西南昌境内人,汉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经多次征聘,最终没有做官,时称徐州高士。

徐姓聚集地: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

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徐姓,是台湾的第二十二个大姓。早在明代就由大陆迁居入台。徐氏入台开基,也为时甚早。早在明代永历二十八年时,就有一位名叫徐阿华的福建渔人,并在台建妈祖宫,成为徐氏在台湾的最早的开基先人。闽、粤的徐姓先人,最初都落籍于新竹一带。现今台湾的徐姓人士,则以新竹、苗栗两地为最多,半数以上的徐姓台湾人都聚居于这两个地方。

《泾川徐氏宗谱》

中的“修谱十(生月)十乐”文:

一不宜语言造次,妄议大典;

二不宜学识不广,担当重任;

三不宜耗糜公费,优游以待;

四不宜漫施笔墨,僭列笔端;

五不宜评论人品,瑕瑜莫掩;

六不宜越分兼营,气力枉用;

七不宜劝勉过激,多生畏忌;

八不宜时俗不从,性成固执;

九不宜思虑寡当,贻诮老成;

十不宜口是心非,负疚永夜。

何莫非获之处。至如:

继绍久远,以崇祖德,一乐也;

联集繁众,以笃宗谊,二乐也;

尊卑序,行派正,三乐也;

忠义著,善良表,四乐也;

追溯幽踪,考述隐迹,五乐也;

庙宇因之以整,坟茔因之以清,六乐也;

同祖各迁之地,得分晰而明也,七乐也;

不经谋面之人,得常常亲见之,八乐也;

同族之善者知之,其不善者亦知之,九乐也;

虚生一世,藉手一时,十乐也。

并不妨互勘之,互白之,是亦经其事者所不敢自欺。

有关徐姓家谱的编纂原则和要求,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这两部家谱的凡例看个大概。这两部家谱分别为:《洞庭南徐徐氏家谱》,乾隆四十年修,《徐氏宗谱》,光绪十九年修。两部谱不是一个家族,不在一个地区,相差二百多年,因而,在内容、范围与侧重点方面,存在许多不一致之处。其中《徐氏宗谱》更加详尽,除具有一般意义上得凡例之外,还有详加说明凡例内容的“宗谱规条”,使人一目了然。

家谱修成之后,印数是固定的,编号分颁给族内有关人员保管、珍藏,并有详细记录。保管者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慈南徐氏宗谱》就有这样的规定:“一每岁元旦藏谱者各携谱至宗祠,当众验阅一过,随给馒首两枚。二逐年春秋两季,将谱各向日翻晒,以免蠹蚀鼠伤等情。三各房分藏之宗谱,如有藏贮不谨,蠹坏遗失者,作不孝论。四统谱归宗长掌管,以备族人检阅。但检阅时必须在宗祠,点烛、焚香、沐手敬读,以照诚谨。珍视之情,跃然纸上。在其他宗族的家谱上,也都有类似的不准外借、盗卖的规定。如有违犯,惩罚是逐出宗族。

徐姓各家族均是一个宽容和充满同情心的家族。反映在家谱中,对于一些已经客观存在而又为别的姓氏家谱所不能容忍或人谱的内容,如养子,僧道、妻父等,在某些徐姓家谱中都能够被收录。

《徐氏宗谱》规条中,即有族人出家为僧道,可注明出家某庙某寺,这种僧道可人谱,也是笔者所仅见,也只有在徐姓家族中能有这种涵量。其他如《慈南徐氏宗谱》、《月湖徐氏宗谱》,或直接收录,或辟专章收录族内养子。《新何徐氏宗谱》不仅收录养子,还收录妻父之名,理由是:“娶妻必载妻父之名:以女子不出名,故详其所生也。”在《稠泉徐氏五修族谱》最后,还专设“生生录”、“纪生录”两部分,以随时记录家族中出生或故去的人物,这在别的家谱中也是不多见的。

1、河南光山

承先光正大永世保宗传嘉庆安定守文明道德天

2、山东苍山

安保会启邦广庆和太昌永传献吉祥敬修怀锦信浩月登辉扬

3、安徽合肥

正家本礼仪传世尚文明永守为先志纯修乃大成

4、安徽当涂

经修文盛道辅政声闻汉平章绩著唐

5、江苏宝应

贵大顺丙德作刚尚

6、浙江金华

美绍总联芳昭宣丰豫胜蕃萃益金章纪叙云礽俊

7、湖南资阳

廷崇允嘉大一正德贤良孝友清时用才华上国光勋名辉盛世伟业焕鸿章

8、湖北恩施

宗祖仕显盛大光先列秀新启明昆

9、江西新建

尚永朝一甫明曰嘉隆盛维新昭伟烈济美协其祥

10、四川合江

天下文章曰显先有国超三四代元光宗体祖昌明远永享荣华富贵全

11、云南昭通

达德捷敬文朝维念光先荣宗应守诚泽齐思治国世发绍家声

12、广东丰顺

甲念大小百千福永忠良太时中文正兴高必聪明历代名位显奕世功业成

13、河南信阳

天道中泽大其家学义芳居心培正本作德庆绵长

家谱本是一种家族以表谱形式记录家族历史和家族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大约产生于夏王朝。家谱在盾代以前,由于具备证明血缘身份,以利选官和适应门阀制度中婚姻与社会交往等政治方面的功能,因此,得到了政府的普遍重视。政府设置了专门的“谱局”、“谱库”一类机构,专门负责编制和收藏、管理各类家谱。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熟悉、了解谱牒更成为一种学问,上流社会,人人都需要了解和研究,不然,不仅影响入仕、婚嫁,即使一般的社会交往也难以进行。南朝时士人尤重家讳,如果你在某人面前偶尔提到他的父、祖名讳,那他会当场嚎啕大哭,让你下不了台。史书记载,刘宋时一位叫王弘的人,“每日对千客,可不犯一讳”,传为一时佳话。这也成了当时上流社会人士追求的一种境界。在南朝诸多谱牒学家中,徐勉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位。他曾任梁代的吏部尚书,负责官吏选拔、任免之事,据《梁书》本传记载,徐勉“该综百氏”,即熟悉各姓家谱、世系,不仅选官时做到“彝伦有叙”,公允合品,就连日常待客,也是应对如流,“皆为避讳”,同时还著有《百官谱》20卷,是南朝时著名的谱学专家。

宋朝以后,家谱的政治作用削弱,但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家族后人,增进家族成员的荣誉感、向心力和归属感,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声望、地位的作用增强。除了皇帝的家谱——玉牒为政府所修、政府收藏之外,宋代以后的家谱均由私人修纂,政府不再干预,也不负责收藏、保管。纂修家谱就成了各家族自己的事。当然,由于家族是社会统治的基础,家族稳定,社会就容易安定,因此,政府对各家族建家庙、修家谱之类能够加强家族内部团结的事情大都还是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历代玉牒的修纂,也起了间接倡导的作用。

徐性的来源和历史

来源:徐姓是中国最早的姓氏之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4200多年前的黄帝第十世裔徐若木。从古徐国至今,数千年的发展使得徐姓成为中国当今第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