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夏侯氏是一家吗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曹操与夏侯氏是一家吗,第1张

在《三国志》曹操和夏侯氏从宗室上来说是一家人,但经过现在历史学家对DNA的判定,曹操与夏侯氏并无血缘上的关系。

1、《三国志》姓氏说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为夏侯氏子,因被宦官曹腾所养,故而才姓曹氏。此种说法见於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所引吴人所作《曹瞒传》及郭颁的《世语》中说法:(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曹操)於惇为从父兄弟。

2、DNA说

2013年11月,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经过三年研究,最终通过现代基因反推,再通过对“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DNA的比对,双重验证 ,100%确定了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

又确认了夏侯氏后人DNA的Y染色体类型为O1a1 ,从而推翻了曹嵩本姓夏侯的说法 。

扩展资料:

DNA学说为曹操的父亲曹嵩身世提供了一条线索:曹嵩有可能是来自他亲生父亲或养父曹腾的本族,而不是《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所说的“父嵩乞丐携养”(路边捡的)。但该研究中的关键人物“元宝坑一号东汉墓”的墓主身世有容商榷 ,不足以验证曹嵩是曹氏家族内过继的说法。

曹嵩(?—193年 [1]  或194年 ),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父亲,东汉末年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  。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参考资料:

复旦确定曹操家族DNA 曹父或来自家族内部过继—人民网

曹嵩—

曹操——

夏侯氏的兴起是和曹氏的兴起密切相关的。夏侯惇、夏侯渊自小与曹操相熟,曹操起兵尹始,他们就跟其征战四方。曹操与他们是从兄弟,曹操的嫡亲妹妹是夏侯渊之妻,夏侯惇、夏侯渊均有一个儿子娶曹氏公主为妻。相反,他们虽号称西汉夏侯婴之后,但夏侯婴直系子孙在传六世之后便不见史载了。有汉一代,更为有名的是山东的夏侯氏,他们以传《尚书》闻名于时,即大小夏侯尚书夏侯始昌、夏侯胜。《后汉书》中也没有夏侯氏的传。在东汉党锢盛行之时,夏侯氏也不见有人卷入其中。可以说夏侯氏完全是在汉末战乱,跟随曹操,依靠军功起家的。

夏侯氏的兴衰起落与曹氏息息相关。这就使他们容易犯一个大忌,轻易卷入皇室的权力斗争中。被夷三族的夏侯玄就是因卷入权力斗争,而成为牺牲品。而当司马氏篡权时,与曹氏荣辱相联的夏侯氏就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了。夏侯尚之女夏侯徽为晋景怀皇后,母姓曹,是魏德阳乡主。司马氏怀有二心,对她深有忌讳。在魏明帝青龙二年(234),二十四岁的她就被司马昭毒死,成为权力斗争的又一牺牲品。所以有晋一代,夏侯氏也是始终受压制、打击。可见,一个家族想要飞黄腾达,靠走外戚路线是可以达到目的的。但是这种路线最不稳定,极易受政权变化的影响,一旦政权发生变化,这些外戚也就首当其冲受到打击,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除了前面提到的诸如文化底蕴、家传渊源外,还应该与夏侯一族的性格、家族气质有关。《三国志》、《晋书》中有传的夏侯氏子孙里,夏侯惇年少时就以烈气闻名;夏侯渊如前所述,勇气有余,谋略不足;夏侯霸也是一员武将;夏侯称少好军术,一箭射虎;夏侯荣年十三,汉中之乱,不愿弃主而走,力战而没;夏侯湛性颇豪侈。《梁书》中记载的夏侯道迁及其昆弟子孙多以军事起家,性任侠。可以看出这一家族子弟性格多数为比较刚毅,行事比较冲动。而在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处于权力斗争中心的高门士族们要怎么既身处其间,而又不过分地卷入其中,这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政治前途、身家性命,更和家族的兴衰成败息息相关。作出何种选择,就与个人的性格气质、社会经验密切相关。琅邪王氏能够一脉相传七百余年,就和当时在家族中处于领袖地位的几个重要人物有关,例如王敦叛乱时,王氏家族应该何去何从,王澄权衡利弊之后,认为王敦不会取得胜利,而不支持他,从而避免了王氏家族的一场灭门之灾。然而夏侯氏的子孙就不能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如夏侯玄。散见于《晋书》各处的夏侯诸子,多数也在战乱中由于各种原因招致杀身之祸。这样,夏侯氏一族人数逐渐减少,最后便湮没无闻了。

六朝诸史有传的有:《梁书》中的夏侯详、夏侯亶、夏侯夔、夏侯损、夏侯谊等人。《魏书》中的夏侯道迁、夏侯夬、夏侯慎等人。另散见于史籍的有:《晋书》中记载的将军夏侯长,刺史夏侯含,日南太守夏侯览,河南太守夏侯宗之,随郡太守夏侯澄之,东平太守夏侯陟,下邳内史夏侯嘉,乌程令夏侯愔,夏侯稚,夏侯轨,夏侯藻,夏侯骏,夏侯奭等人。但是从总体上说,夏侯氏已如明日黄花,不再是当时显赫一时的豪门权贵了。随着时代的推移,夏侯氏也如其他旧姓大族一样渐渐衰落了。

因为没有家族基因的关系,所以说曹操是汉朝丞相曹参的后代是错误的。但现有的夏侯基因与曹操家族的基因并不一致,所以曹操从夏侯氏领养的说法并不准确。

11日,复旦大学历史与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了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

专家表示,通过现代基因倒位和古代DNA检测的双重验证,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M268。

课题组由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领衔。

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人类遗传学报上。

有遗传学家表示,之前引起强烈争议的河南安阳曹操墓的真实性,可以通过曹操后代的现代DNA来验证。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墓最终确认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

后来国家文物局认定曹操为河南安阳东汉大墓的墓主人,但民间质疑该墓造假的声音不断。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君说,虽然牙齿等古生物化石可能存在DNA损伤等问题。

但是,仍然可以通过一个DNA片段进行测序。如果要验证曹操本人是否在河南安阳被发现,理论上可以和后人的DNA推断的结果进行比较。

2009年,河南安阳宣布发现曹操墓,消息一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也一直伴随着真伪之争。同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启动了一个大型项目,试图通过曹操后代的DNA来推断曹操的身世。

采集血样“滴血认亲”

国内媒体称,课题组称,自2009年以来,上述课题组的专家一直在全国各地采集曹操后代的静脉血样本。

参与者包括来自79个曹氏家族的280名男性志愿者和446名夏侯、曹氏男性志愿者,最终样本量超过1000例。

同时,课题组专家对全国各地的258本曹氏宗谱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并通过查阅史书和方志,试图寻找到曹氏迁徙的可能线索。

“比如曹氏中各支系的祖先和现居住地能否与史书记载的曹操后代流向吻合?”经过这一步的研究,课题组通过史料分析,筛选出了8个支持家谱、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曹氏家族。

在找到这八个曹氏家族后,专家们检测了他们的DNA。“人类DNA共有30亿个碱基对,组合成23对染色体和线粒体,男性特有的、碱基对相对稳定的Y染色体是最合适的检测对象。”

李辉说,“经过复杂的Y染色体DNA全序列检测,最终发现6个家族属于O2-M268基因型。这6个O2-M268样本的祖先交集是在1800年到2000年前,也就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李辉认为,这些家庭共同检测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染色体类型,这种染色体只占全国人口的5%左右。

“假设都是假冒的,那么符合概率等于这个基因型的人口比例的乘积,也就是5%的五次方。所以他们造假的可能性只有千万分之三。所以在法医学上,可以认定他们是曹操真正的后代。”

2011年12月28日,课题组宣布定位了曹操家族的DNA,发现了6个极有可能是曹操后裔的族群,随即引发强烈反响。当时,李辉估计这种类型属于曹操的概率为9271%。

复旦大学课题组根据现代曹姓后代的基因

结合曹石宗墓考古发掘组长李灿和遗址发掘者的口述,以及“元宝坑一号墓”中央位置墓砖上的“河间明府”铭文,最终确定两颗牙齿均来自曹操的叔祖曹丁。

课题组将一颗保存完好的牙齿带回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进行古DNA检测。

2012年底,根据现代基因和古代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了最终结论——100%确认曹操家族的DNA。

家谱记载曹操直系后代的现代独立八大家族中,有六个家族的Y染色体为罕见的O2-M268,显著性达到P=9105,证明曹操的Y染色体属于该类型。

安徽亳州曹操始祖墓元宝坑一号墓遗存也属于这一类型,与现代曹操后代关系密切。夏侯和曹参的后代不是这种类型。因此,曹操的父亲是从家族内部收养的,而不是曹参本地人。

目前已发现曹操后代9人,分别来自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

具体真相不知道。但是司马氏执政以后。多半会压制夏侯氏的生存空间。那么夏侯氏自然就变得难以人丁兴旺了。时至今日夏侯氏应该还没有彻底消失吧。但是确实没啥人丁……

夏侯氏在三国曹营里威名极盛,只可惜司马懿夺权后,对曹操一脉,包括夏侯氏在内,惨遭屠戮。不过,各朝代中依旧有夏侯氏出现,只是数量极少,有的原本姓夏候,但改了姓,直到现在为止,夏候一姓也有流传,大概两三万人,在百家姓里排到了后面去了,好像是第570名。

说起夏侯氏,出的最多名人当属跟随曹操的时候,夏侯渊、夏侯惇、夏侯充、夏侯廙、夏侯劭、夏侯茂、夏侯衡、夏侯绩、夏侯褒等等,一个个名字都注入史册,十分了不起。

三国之后,夏侯氏确实凋零了,直到现在都没能恢复鼎盛时期的人数,要说最恨司马懿父子的,应该是曹操后人和夏侯氏了。因为这是灭族大仇,夏候差点被灭了整个姓氏。可见司马懿父子都是狠人

到了唐朝、宋朝时期,夏侯氏的名人才零星出现,这也和姓氏人口有密切关系。家族小,人口少是夏侯氏被遗忘的主要原因了。

夏侯氏遭遇改姓危机,司马氏也在东晋灭亡之后也开启了改姓浪潮,目前司马姓也是很少的。

三国后期,司马氏篡权,曹魏灭亡。为了巩固政权,司马炎大肆斩杀曹姓族人,因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本为兄弟,故也受到株连。为了生存,夏侯氏的后人不得以将“夏侯”二字拆开,即“夏”姓与“侯”姓的来源。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有一个侯家村,其先祖即是夏侯家族的分枝,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

人名 字 最终官职 所在地 备注

夏侯敦 元让 大将军 沛 夏侯家长老,知勇兼备猛将

夏侯廉 列侯 许昌 夏侯敦 弟、夏侯敦死后,封侯

夏侯恩 许昌 夏侯敦 弟 (?)

夏侯渊 妙才 征西将军 沛 善于急袭的名将、夏侯敦族弟

--------------------------------------------------------------------------------------------------------------------

夏侯充 高安乡公 许昌 夏侯敦长男

夏侯茂 子林 安西将军 许昌 夏侯敦次男(演义中是夏侯渊的的儿子)

夏侯? 子江 许昌 夏侯敦三男

夏侯? 子臧 许昌 夏侯敦四男

夏侯衡 安宁亭侯 许昌 夏侯渊长男

夏侯覇 仲权 车骑将军 凉州 夏侯渊次男、曹爽被诛后逃往蜀国

夏侯称 叔权 许昌 夏侯渊三男、夭折

夏侯威 季权 兖州刺史 许昌 夏侯渊四男、勇猛有名气

夏侯栄 幼权 许昌 夏侯渊五男、很年轻就戦死了

夏侯惠 稚权 散骑侍郎 许昌 夏侯渊六男、有才能,早死

夏侯和 义权 太常 许昌 夏侯渊七男、钟会反乱时候,意志坚定

夏侯徳 冀州 夏侯尚兄、记载不详,战死

夏侯尚 伯仁 征南将军 冀州 夏侯渊的侄子、曹魏第二代南方军务长官

夏侯儒 俊林 征南将军 许昌 夏侯尚族弟(弟弟?)、曾经抵挡吴国的进攻

---------------------------------------------------------------------------------------------------------------------

夏侯廙 高安乡侯 洛阳 夏侯充长男

夏侯佐 高安乡侯 洛阳 夏侯充次男

夏侯绩 虎贲中郎将 洛阳 夏侯衡长男

夏侯骏 并州刺史 洛阳 夏侯威长男

夏侯荘 淮南太守 洛阳 夏侯威次男

夏侯玄 太初 太常 洛阳 夏侯尚子、曹爽之乱时候受到株连

夏侯奉 关内侯 洛阳 夏侯儒子

---------------------------------------------------------------------------------------------------------------------

曾孙

夏侯邵 高安乡侯 洛阳 夏侯廙长男

夏侯褒 安宁亭侯 洛阳 夏侯绩子

夏侯湛 孝若 散骑常侍 洛阳 夏侯荘长男、有文采、才名

夏侯淳 孝冲 洛阳 夏侯荘次男

夏侯本 昌陵亭侯 洛阳 夏侯尚从孙、继承夏侯尚的爵位

渊源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大禹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史记·夏本纪》记载,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大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大禹的丰功伟绩,舜帝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逝世后,其子启抢位而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夏王朝立国四百多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终被商汤推翻,建立了商王朝。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夏姓

失去王权地位的夏王族便有以国号为姓氏者,称为夏氏,是为河南夏氏。

渊源二

源于妫姓,出自帝舜之后妫满的后裔陈国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杵臼庶子子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史记·陈杞世家》记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姬法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地,他建立了陈国,建都于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

春秋时期,陈国传至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一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祖父之字为姓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沿袭夏氏至今。

渊源三

源于姒姓,出自古代夏、商、周时期官吏大司乐,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大夏,大禹时期音乐名称,代表了国祚,传说是大禹的儿子启从九天上偷来的天庭之乐。大夏后来演变为官职称谓,即大司乐。在典籍《周礼·春官》中就记载:“大司乐舞大夏,以祭山川。锺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著名的隋朝学者杜子春解释:“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宾客至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齐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骜夏。齐音斋,裓音陔,骜音遨。”

在大司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或职业称呼为姓氏者,称大夏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夏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渊源四

源于姒姓,出自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后裔杞简公之弟姒佗的封号,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公元前十一世纪的周王朝初年,周武王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杞县),为杞侯。杞国传至至杞简公时,被楚国所灭。杞简公之弟妫佗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其后裔便以其爵位为姓氏,称夏侯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夏氏者。

据史籍《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姓谱》等记载:“鲁悼公封夏禹后裔佗为侯,赐采邑,佗为纪念先祖,以夏为氏,后迁居沛地之谯郡(今安徽亳州)”,是为安徽夏氏。

渊源五

少数民族中的夏姓有以下几种:

回族中的夏姓

据说取自元皇庆年间(1312-1313年)从西方来泉州定居,后应聘主持清真寺教务的夏不鲁罕丁名字的首音。当时,夏不鲁罕丁被人们推崇为“摄思廉(伊斯兰教)夏(长老)。”故又说,回族中的夏姓是从夏不鲁罕丁的教务等称“夏”而来。另,明永乐年间来中国的苏禄东王守墓人夏乃马当,在当地生息繁衍,遂成了山东德州北营夏姓回民之先祖。在江苏镇江,有《明德堂夏姓》。夏姓“原有老谱,清咸丰年间,在原籍扬州被毁,民国五年(1916年),由镇江、南京始祖中医师子衡公重纂,序文中有我族自前明人关以来定居扬州,堂开明德,已有五百年光景,历传三十世之谱的记载。1983年,镇江后裔(夏)容光在此基础上,建立活页新谱,并在排辈十字后加添二十字。”(《镇江回回》)夏姓回族以西北居多。

土家族中的夏姓

湖南湘西土家族中有夏姓,如湖南龙山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夏家骏。

蒙古族中的夏姓

明朝时有蒙古人改姓汉姓夏。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蒙古族中有夏姓,如:内蒙古准格尔旗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夏日,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佛教协会会长夏立宛。

满族中的夏姓

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夏姓,满族的夏姓其先出自汉人,入旗满化成为满族一员,到清末民初,旗人纷纷汉化融入汉族,夏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辽宁省沈阳市等地满族中有夏姓。

锡伯族中的夏姓

锡伯族夏氏历史与满族夏氏相似。辽宁省沈阳市、新疆等地锡伯族中有夏姓。

侗族中的夏姓

贵州省玉屏县等地侗族中有夏姓。

渊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夏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夏官,是西周时期所设置的官位,为六卿之一,即后来的司马,是主掌军政、军赋、并兼掌天文历法的官员,历朝历代、各诸侯大国皆沿袭,一直到唐朝时期才改称为兵部,将夏官单独保留改在司天监中,专职负责天文历法。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曾仿照周礼设春夏秋冬四官,称之为“四辅”,其中的夏官就是主要负责军事方面的官员。

在夏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夏官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夏氏、官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渊源七

源于官位,出自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官吏夏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夏卿,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萧衍首先创制的官位,实际上是“三卿”的统称。三卿,就是太府卿、少府卿、太仆卿。太府卿负责掌管国家的金帛财帑,也就是政府财政,南朝陈国、北魏王朝依南朝制度设置。从北齐至隋、唐、宋诸朝,均以太府卿为太府寺主官,辽、金、元时期改寺为监,主官亦因而改称太府监。太仆卿为九卿之一,主要掌管帝王的舆马和全国马政。少府卿亦为九卿之一,负责掌管山海地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还在西汉时期,诸侯王也设有少府,各地郡守亦设有少府。至东汉时期仍为九卿之一,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纺织、印染等。宋、明两朝改归工部,清朝时期称内务府,多由宗族权贵主理。

在夏卿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即称夏氏,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八

源于官位,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夏采,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夏采,是西周时期所设置的官位,为祭祀之官,专职负责君王的丧采,掌管大丧之事务,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夏,就是为死者招魂复魄。在典籍《周礼·天官》中记载:“夏采,掌大丧。以冕服复于大祖,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夏采位在下大夫序列。在夏采属下,有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官秩为正四命,相当于后来的正五品。

在夏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夏采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夏氏、采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

夏启。

各支始祖

夏世清:名字安,字公杰,系周世宗显德年甲寅生,宋真宗时将清修山立关关付长子庸管次子立业,另居寿七十四岁,仁宗天圣五年丁卯八月十六殁,葬清修寺山门左侧石框内石穴乾巽兼亥已向。配:许氏,周世宗显德二年乙卯三月十七日卯时生,寿八十一风,显祐二年乙亥四月十八日戌时殁,葬失考。子二:成庸;成通。是为湖南汉寿枫田夏氏始祖。

三国魏国夏侯氏的家谱

人名字最终官职所在地备注

夏侯敦元让大将军沛夏侯家长老,知勇兼备猛将

夏侯廉列侯许昌夏侯敦弟、夏侯敦死后,封侯

夏侯恩许昌夏侯敦弟(?)

夏侯渊妙才征西将军沛善于急袭的名将、夏侯敦族弟

--------------------------------------------------------------------------------------------------------------------

夏侯充高安乡公许昌夏侯敦长男

夏侯茂子林安西将军许昌夏侯敦次男(演义中是夏侯渊的的儿子)

夏侯?子江许昌夏侯敦三男

夏侯?子臧许昌夏侯敦四男

夏侯衡安宁亭侯许昌夏侯渊长男

夏侯仲权车骑将军凉州夏侯渊次男、曹爽被诛后逃往蜀国

夏侯称叔权许昌夏侯渊三男、夭折

夏侯威季权兖州刺史许昌夏侯渊四男、勇猛有名气

夏侯幼权许昌夏侯渊五男、很年轻就死了

夏侯惠稚权散骑侍郎许昌夏侯渊六男、有才能,早死

夏侯和义权太常许昌夏侯渊七男、钟会反乱时候,意志坚定

夏侯冀州夏侯尚兄、记载不详,战死

夏侯尚伯仁征南将军冀州夏侯渊的侄子、曹魏第二代南方军务长官

夏侯儒俊林征南将军许昌夏侯尚族弟(弟弟?)、曾经抵挡吴国的进攻

---------------------------------------------------------------------------------------------------------------------

夏侯高安乡侯洛阳夏侯充长男

夏侯佐高安乡侯洛阳夏侯充次男

夏侯绩虎贲中郎将洛阳夏侯衡长男

夏侯骏并州刺史洛阳夏侯威长男

夏侯淮南太守洛阳夏侯威次男

夏侯玄太初太常洛阳夏侯尚子、曹爽之乱时候受到株连

夏侯奉关内侯洛阳夏侯儒子

---------------------------------------------------------------------------------------------------------------------

曾孙

夏侯邵高安乡侯洛阳夏侯长男

夏侯褒安宁亭侯洛阳夏侯绩子

夏侯湛孝若散骑常侍洛阳夏侯长男、有文采、才名

夏侯淳孝冲洛阳夏侯次男

夏侯本昌陵亭侯洛阳夏侯尚从孙、继承夏侯尚的爵位

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的大族。但是曹氏自曹腾以来,门第兴盛,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大官。由于曹腾深受大将军梁冀汉桓帝信任,养子曹嵩做过太尉;弟弟曹褒官至颍川太守,曹褒儿子曹炽官至侍中、长水校尉;另一个堂侄曹鼎官至尚书令。

反观夏侯氏,虽然家大业大,但毕竟祖上没人做过官,只算得一方土著地主,不列宦籍(官员单独列在其他户口册上)。

为了求得势力的发展,夏侯氏逐渐向曹氏靠拢。曹氏虽然是依靠曹腾当宦官发迹,但是在士大夫中口碑不错,在家乡也不骄横。因此夏侯氏开始向曹氏靠拢,夏侯和夏侯渊这两个同族兄弟(夏侯渊为夏侯族弟,则他们至少不是同一个祖父)都看中了在士大夫口中颇有声誉的曹操。

当时曹操辞职在家,夏侯、夏侯渊与曹操相交。曹操曾违法,夏侯渊代替曹操入狱,曹操积极营救,救出了夏侯渊。从此,两家的关系越发亲密了,夏侯渊还娶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二人成了连襟。

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夏侯渊率先来投。曹操当时行(即临时代理)奋武将军,以夏侯为司马,夏侯渊为别部司马。而两个堂弟曹仁和曹洪(曹操、曹仁和曹洪互为堂兄弟)也只是别部司马而已。

曹操在汴水战败,又是夏侯陪着他一起到扬州募兵。后曹操为兖州牧,立即任命已经升为折冲校尉的夏侯兼任自己先前担任的东郡太守,征徐州时又以夏侯为负责兖州的留守军事,倚任之重可见一斑。吕布袭击鄄城,因为曹操的家属在鄄城,夏侯立即轻军前往救援,击退吕布,以至于吕布乘机袭取了濮阳的夏侯辎重。

夏侯不擅长军事,刘备被吕布攻击,曹操派他去救援,他不但没有打赢,还被射瞎了一只眼睛。因此曹操在迎汉献帝都许以后,以夏侯为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阳乡侯。夏侯对于这个工作倒很拿手,兴修水利,率军屯田,度过了大旱和蝗虫肆虐的自然灾害。曹操对此很满意,又让他以建武将军兼任河南尹。曹操平定河北,夏侯负责后勤保障。北方平定后,迁夏侯为伏波将军,并且授予便宜行事不拘科制的权力。曹操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的次子夏侯,这样曹操与夏侯成了儿女亲家,地位更有保障了。由于夏侯在后勤工作中干得非常出色,曹操不断增加他的封邑户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达二千五百户。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东征孙权。还师,以夏侯董督二十六军(即总管随从东征的二十六位将军的部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救援荆州,驻军摩陂,与夏侯出则同车,卧则同席,诸将无人可比。曹丕继魏王之位,拜夏侯为大将军。由于夏侯和大舅子曹丕关系很好,所以夏侯一族兴盛了一段时间,才逐渐衰落下去。

相对于族兄夏侯而言,夏侯渊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擅长打运动战,所以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夏侯渊参加过曹操指挥的历次战役,并且经常受委派到各地平定叛乱。最出色的一次战役是攻打韩遂的兴固之战,韩遂的部下多为氐族和羌族,十分精锐。夏侯渊长途奔袭,袭击了韩遂的后方,韩遂来救,又当机立断,以疲劳而且不占质量、数量优势的军队一举击败了韩遂,韩遂从此一败涂地,坐待夷灭。又消灭了割据河西长大三十多年的宋建。凉州各族的族长酋长看到夏侯渊,都心惊胆战。曹操平定汉中以后,又以夏侯渊镇守汉中,在与刘备的汉中争夺战中战死。夏侯渊的长子夏侯衡娶曹操堂侄女为妻,也和曹氏有姻亲关系。

综上所述,夏侯和夏侯渊之所以受到曹操的重任,不仅仅是因为姻亲关系和同乡关系(在古代,同乡关系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很被人们看重),还在于他们自身有相当的政治或军事才能。

曹操与夏侯氏是一家吗

在《三国志》曹操和夏侯氏从宗室上来说是一家人,但经过现在历史学家对DNA的判定,曹操与夏侯氏并无血缘上的关系。1、《三国志》姓氏说曹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