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避暑旅游景点有哪些?有哪些好玩的避暑去处?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徐州的避暑旅游景点有哪些?有哪些好玩的避暑去处?,第1张

徐州有很多避暑的好地方。建议朋友们可以去云龙山、泉山、大东山、马岭山等景点看看。非常值得朋友们去参观。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景点的详细介绍吧!

1、云龙山

云龙山海拔142米,长3公里。山体分为九段,蜿蜒起伏,形似一条龙。它向东北方向延伸,向西南方向延伸。"云龙山试春装,送罗惠到鹤亭前"北宋大文豪苏轼醉翁之意不在酒,写下了何方亭,大大增加了云龙山的名气,现在云龙山已成为徐州最有名的山。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云龙山庙会举行时,前来赶集的人络绎不绝,是徐州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山上苍松翠柏,山丘(wng)遮挡阳光,厅堂梯田掩映其中。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在《放鹤亭记》一文中盛赞云龙山的壮丽景色:春夏之交,天有树,地有草;秋冬月,千里彩。在风雨之间,音调会改变

2、泉山

泉山森林公园位于市区南部,总面积3500多亩。泉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又名“五老峰”,是彭城第一山,也是国家森林公园的“掌上明珠”。在浓密的树荫下,没有夏天酷热的感觉。

公园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植物590种,动物200多种。花园里奇峰怪石,美丽湖泊;毛修竹,野生动植物,神话传说,交融点缀,被誉为“天然氧吧”,具有“绿、奇、美、幽、野”的特点。中国最大的鸟类公园就坐落在公园里;《锅劳洞》是张修仙的美丽传说。古典仿竹风格的龙泉桥,矗立在东西龙泉湖上,映衬着湖边的竹林,令人心旷神怡。

3、大洞山

大东山位于徐州市东北40公里的贾汪区,海拔361米。又名山茱萸山、九十九莲花山,周围有100多座小山,为徐州群峰之首。相传中唐诗人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乡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正是在这座山上,唱出了“少一人插山茱萸,知一兄攀高峰”的诗句。

大东山属于淮阴山脉,这里种植着森林、灌木、灌丛、平衡等300多种植物。这里景深优美,绿波汹涌,被徐州市列为生态自然保护区。

4、马陵山

马陵山,古称灵山、马陵山,北起临沭县曹庄,南至江苏省,绵延60余公里,因其跃马形状而得名。一部分位于徐州新沂市。马岭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其丰富。清乾隆皇帝五下江南,三访此地,写下了许多赞美诗,如《孙庞斗智马陵道的传说》、《黄巢起义的传说》、《韩世忠抗金的故事》等,在民间广为流传。

马陵山位于亚欧大陆桥第一交通枢纽城市信宜市南郊,景区面积289平方公里,“绝对优于蓬莱”。马陵山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和佛教胜地,其美被称为江淮一带。重点建设以古文化遗址、革命纪念地为内容,以山水和田原风光为特色的著名景区。

5、九里山

九里山,位于徐州西北北三环南侧,又名九宁山,海拔134米,面积10余里

6、艾山

艾山,位于苏鲁鲁两省交界处,位于徐州邳州,位列苏北三大名山,与郭华、云龙山齐名。有“国之巅,泰山也”;丕(p和),艾山也说”。此山为古许国“镇国”山,曾铸“艾”鼎;传说艾神每六十年诞生一次,当地百姓祈求吉祥,故称艾山。

艾山九龙风景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景点众多。有春秋时期的王爱城遗址、三国时期徐庶隐居的徐庶洞、唐宋时期的古战场、明清时期的奶奶庙、少林寺下院的铁佛寺和华严寺、九龙塔的震撼大型动感音乐喷泉等人文景观。

7、户部山

户部山位于徐州古城南部,又名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马戏场,成为徐州第一景。历史上有“穷北关,富南关,富者皆居山”的说法。

户部山的建筑包括王祥的马戏戏台、官员、士绅和富家的院落、城市中产阶级的四合院和普通百姓的院落。其中以状元府、翠岛翰林府、郑家大院、俞家大院、翟家大院和有“徐州第一楼”之称的楼最为著名,保存较为完好。现存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00余栋,民国民居700余栋,较为完整的四合院20余座。这些古老的院落,承载了徐州几千年的沧桑。它们是明、清、民国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徐州古城的最后遗迹。

8、吕梁山

青山、碧水、奇石、古驿、——吕梁山风景区,徐州的后花园,位于徐州主城区东南20多公里处,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长约10公里,面积18622平方公里,包括徐庄、亦庄、张集、芳村部分区域。区内山峰众多,低丘173座,山地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达895%,空气清新。该地区有许多湖泊,包括吕梁湖、宣水湖、圣人窝水库、夏虹水库、水口水库、白桥水库、杨洼水库等。沿着老黄河两岸分布着七座大大小小的水库。这个地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初步调查统计,这里有各种动物近250种,各种植物近500种,分属100多个科。该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有许多历史遗迹,包括古老的寺庙,遗址和古代铭文。此外,该地区还有丰富的“吕梁奇石”资源,因其造型雄浑壮美而备受奇石收藏者追捧。

该景区旅游景点众多,尤其是十大景点,即莽莽森林、古寺遗址、天然溶洞、敖窝沙丘、峰山观洪、吕梁山烈士亭、关锋山古碑刻、吕梁怪石、平湖乘船、南山桃花源。

9、子房山

紫房山海拔146米,与云龙山、九里山、户部山并称徐州四大名山。紫房山,原名鸡鸣山,相传是在楚汉斗争中,张亮下令士兵吹笛驱散楚兵后改名为紫房山。

“子房箫声”,古代徐州八景之一,千百年来以战养战,克敌制胜,成为绝唱。卵巢寺建在方山上,“卵巢萧声”是徐州八大名胜之一。

10、东珠山

东珠山,东临京沪高铁徐州站,北靠金山桥科技研发中心,西临金龙湖,被誉为第一莫

景区介绍

户部山位于徐州古城南部,又名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马戏场,成为徐州第一景。——不夜城历史上的徐州,一个古往今来繁华的地方,曾经有一句话叫“穷北门,富南门,富者皆居山居”。户部山久负盛名,黄金之地,古代徐州水患频发。自宋代以来,黄河取代淮河,流经徐州,经常泛滥成灾,淹没城市,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户部山因为地势较高,免于盖顶之灾。624年,徐州户部分署署长纳塔莉为躲避洪水,迁居户部山。由于户部山离城近,有钱有势的官家、富家千金纷至沓来,成了有钱人争相居住的地方。久而久之,住在户部山就成了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穷北关,富南关,富人家住户部山”的说法。

户部分司的迁居

户师的迁址也使得户部山在天启四年(1624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9年)的300多年间,一直是徐州城的经济文化中心。就经济和商业而言,徐州南关一带在户部司迁至户部山后,成为非常活跃的商业区。其周围的街道,如尚洁(彭城南路)、夏杰(现解放南路)、钱洁(马史街)、厚街(坝子街),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著名的中枢街、大同街、铁货街、凤雏街等。也在以此为中心的区域。尤其可喜的是,民国时期苏鲁豫皖边区最大的干货流通中心洪长顺、徐州酱菜业龙头李同茂酱园等许多现代化作坊和店铺至今仍保存完好。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这座城市商业贸易的繁荣历史。就文化而言,户部山一直是明、清、民国古彭城的文化中心。其中清朝一代最为辉煌,仅康熙一代就从户部山涌现出两位令徐州傲立的才子:状元李攀和《金瓶梅》评论家张竹坡。道光年间,又有一位名叫崔导的院士,为户部山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虽然现在张竹坡故居已经腐朽,但李攀一号公馆和崔导翰林公馆仍然保持着大体格局。

户部山古建筑

就建筑而言,户部山的建筑有王祥的马戏场,有官员、士绅、富家的大院,有城市中产阶级的四合院,也有普通百姓的大院。其中状元府、翠岛翰林府、郑家大院、俞家大院、翟家大院和有“徐州第一楼”之称的楼最为著名,保存较为完整。现存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400余栋,民国民居700余栋,较为完整的四合院20余座。这些古老的院落,承载了徐州几千年的沧桑。它们是明、清、民国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徐州古城的最后遗迹。

文化积淀

世事沧桑,历史沿革,形成了户部山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加上三百多年的经商经历,户部山成为徐州科举文化、帝王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地方文化、民俗文化的聚集地。户部山上,官员云集,会馆一字排开过去。然而,繁华景象延续至今。

1998年至2003年,市委、市政府对户部山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一是颜料,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成分为进口宝石。二是环境,敦煌那里干旱少雨,湿度低,敦煌壁画基本是在密封状态,所以可以维持时间长点到近代,情况不容乐观了

敦煌壁画为何能保持千年不脱色?颜料从何处来?用什么工艺、矿物制成?多年来众说纷纭。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王进玉通过对敦煌壁画所使用的三十多种颜料进行科学分析后近日提出,中国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敦煌壁画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

敦煌石窟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还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它保存了北朝至元代等十余个朝代千百年间的大量彩绘艺术颜料样品,是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颜料化学发展史的重要资料。敦煌研究院研究人员王进玉采用科学方法,将现代仪器分析结果与古代文献记载结合起来,以敦煌壁画常见的红、黄、绿、蓝、白、黑、褐等三十多种颜色为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后提出上述观点。

据新华社今日报道,王进玉说,借助敦煌石窟的不同年代研究壁画颜料,不仅可以证实中国是最早将青金石、铜绿、密陀僧、绛矾、云母粉作为颜料应用于绘画中的国家之一,而且表明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技术和颜料制备技能在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

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敦煌飞天来自印度。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进入敦煌后,遂渐与羽人相结合,五世纪末转化为飞仙,条丰脸型、长眉细眼、头顶圆髻、上身半裸、肩披大巾、头无圆光、风姿潇洒、云气流动,这就是敦煌式中国飞天。隋代帝王宠爱飞天,暗造机关令木制飞天上下飞舞为帝王卷帘启户,天上的仙人下降凡间。〔(1)A〕因而隋代飞天发展到了顶峰,千姿百态,成群结队,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飞天群。特别是天宫,阁中的伎乐天也腾空而起,化为绕窟一周的伎乐飞天。

唐代飞天,不长翅膀,不依托云彩,就靠一条长巾,展卷飞舞,便轻盈飘渺地翱翔太空。正象我国诗人李白咏飞仙诗所说:“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2)A〕这就是中国飞仙(即飞天)典型的艺术形象。

(三)菩萨的女性化

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在印度石窟中人体比例、姿态动作、面部表情都比较写实而又合于理想;在男女性别上,特征分明,圣众中男女生理特征非常明显。男者面相丰圆、唇有胡须、肩宽腰壮、强健有力;女者脸圆、眼尖、眉长、唇厚、丰乳、细腰、大臀、跣足,有的男根女阴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龟兹石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裸体像已大为减少。进入高昌地区,菩萨圣众性别大多不明,佛陀身后的天龙八部也多为同一形象,没有男女长幼之分,裸体形象已不存在。敦煌早期洞窟多半如此。一方面符合佛经的说法:佛国世界的圣众“非男非女”,同时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赤身裸体有伤风化,不文明不道德,故有意不表现男女生理特征。隋代以后,明显地出现了女性菩萨,面相丰润而妩媚,唇上虽然有绿须,胸前亦无乳房,但温静娴雅、姿态婀娜。故唐初高僧道宣说,造菩萨象:“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伎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3)A〕画家赵公佑形容菩萨像“妍柔姣好,奇衣宝眼,一如妇人”〔(4)A〕,感叹失掉了造菩萨像的目的。敦煌画师与中原一样,为了“取悦于众目”,菩萨像也女性化,世俗化了。

(四)供养人画像是中国特有的肖像画

在印度佛教石窟艺术中,还没有发现有纪年题记的供养人画像。在西域的龟兹石窟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但少有题铭。敦煌则不然,在最早的一组十六国晚期洞窟里便出现有供养人画像群或通壁画像行列,并有榜题,这与儒家的祖先崇拜有关。汉代已有为祖先画像之风,佛教功德主画像便与此结合成为最初的施主列像。西魏已形成一家一族的画像,唐代则发展为家庙,如贞观十六年的220窟,题名“翟家窟”,从道公翟思远到九世孙五代翟奉达“检家谱”〔(5)A〕共连续了280多年,翟奉达又画了他一家三代之像,十几代人一脉相承,岂非家庙?

五代98窟为曹议金功德窟,共画供养人169身,从曹氏家族内亲张议潮、索勋、外戚女婿于阗国王李圣天、回鹘公主等,还有节度使衙门大小官员及曹氏姻亲、曹氏家族祖宗三代、儿女、子婿等,按辈份依次排列,而且有一批等身大像,超身巨像,比佛、菩萨画更为显赫,而且依次排列绕窟一周,画像场面宏伟,似乎不是在供佛,而是供人,供奉曹氏家族,充分表现了佛教石窟中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特点。

(五)大乘经变的王国

大乘教在中国普遍流行,并形成了许多宗派。因而如《法华经》、《华严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弥勒经》等大乘主要经典都有经变。这里的经变是指一部经绘一幅画,本生故事,则一个故事一幅画,也可叫经变,但一幅大型经变却包含许多故事。这种经变,在佛教国家隋唐以前的佛教遗址中尚未发现过,中亚也没有,这是中国画师以佛经为依据独创的。据现存的画迹来看,北魏晚期在麦积山石窟里已出现巨型中国式西方净土变和维摩变。从敦煌说,一般晚于中原,始于隋,盛于唐,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弥勒变》、《维摩变》、《报恩经变》、《密严经变》……等二十几种,计1102幅,如加上本生故事,约有1350幅,堪称当今世界大乘经变之王国。特别是吐蕃时期以后,集各宗各派经变系于一窟,同时并存,各展风彩。这些经变是抽象佛经的具像化,在具像化过程中又出现了中国式楼台亭阁、金碧辉煌的皇家宫苑和色调幽远的自然景色,在经变的艺术境界中,还蕴含着多层次的意境:宗教境界、政治境界、伦理道德境界等,充分体现了释、道、儒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中国特色。

(六)敦煌壁画是一座音乐舞蹈宝库

敦煌壁画中反映的舞与乐是联在一起的整体,舞是乐之形,乐是舞之声,它融合了各民族和各国舞乐的因素,它的多元性是很明显的。主要可分为三类:中原汉民族的舞乐,如清商乐、燕乐等;西域兄弟民族的舞乐,如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外国舞乐,如天竺乐及中亚波斯等国的舞乐。在河西走廊主要流行以龟兹乐与中原舞乐结合的《西凉乐》,其中包括敦煌乐。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佛教艺术在敦煌的发展,天竺乐在西域和敦煌舞乐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的舞乐,分为两大类:即仙乐与俗乐。所谓仙乐即以佛国世界天人形象出现的舞乐,如早期洞窟里绕窟一周的天宫伎乐;唐代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里的大型舞乐场面,如220窟的胡旋舞、胡腾舞,217窟的柘技舞等。俗舞是现实生活中的乐舞,如张议潮出行图中的营伎;宋国夫人图中的清商伎和百戏;嫁娶图中的六公舞等。仙乐中天人、菩萨的手式和姿态,都蕴含着印度舞蹈的流风余韵。但这一切都纳入唐代吸收融合、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中,形成了中国舞乐的庞大体系和优秀传统。

(七)敦煌石窟艺术与信仰思想

敦煌石窟艺术直接接受了西域佛教艺术的内容、技法和风格,主要颂扬佛陀生平事迹和前生善行,宣传累世修行积累功德,因而萨王子饲虎、尸毗王割肉喂鹰、月光王施头千遍、须堵提割肉奉亲等悲剧性题材大为流行,宣扬舍己为众生的牺牲精神,最后才能成佛。

隋唐时代,全国统一,政治经济大发展,大乘经变一时蔚然兴起,《弥勒净土变》、《东方药师净土变》、《阿弥陀净土变》、《法华经变》等一反早期悲惨气氛,而呈现出楼台亭阁、金碧辉煌、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当世死后即能成佛、念佛七日即可往生净土的思想代潜了漫长的累世修行才能成佛的旧观念,善男信女对佛的信仰思想发生了变化。大体有三种:一、超度亡灵。希望先亡父母、三世父母、七世父母神游净土永离三途;二、为活着的人祝愿。如“现在居誊位太安吉”、“见在老母合家子孙,无诸灾降”、“府主大王曹公保安”等。三、愿成佛者多笼统祝愿。“愿亡者神生净土”、“法界众生,同登正觉”、“一切众生,一时成佛”,特别是对现存者的祝愿。法华经普门品,观音经变及千手千眼观音变中,大量表现了口念观音名号,立刻解脱现实苦难的画面,而不是死后成佛。因而极乐世界图往往是人们作为对佛陀的供养,以求得解脱现实苦难的目的,进入极乐世界,成佛的希望是有的,但三等九级的等级制是很严格的,得之不易。

千年佛教信仰思想的变化,是受到儒家入世思想和现实思想影响的,是儒、佛思想结合的产物。

(八)中印壁画技法上的交流

敦煌壁画表现技法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的壁画技法,敦煌汉晋墓画便是基础;一是西域传来的表现技法。壁画制作方法大体相同,造型、线描、构图、赋彩、传神等表现技法,各具民族特色,这里不多谈,主要谈谈完全不同的两种立体感表现法。

从西域传来的天竺凹凸法,即以明暗晕染表现主体感。这种方法从阿旃陀传到敦煌,已经有许多变化,但以肉红色涂肉体,以赭红晕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周,使明暗分明,最后以白粉涂鼻梁和眼球,表现高明部分。年久色变,肌肉变为灰黑,而白鼻梁,小字脸更为突出,这种晕染法在敦煌石窟流行了250多年。

中国传统的色晕法,方法简单,与印度凹凸相反,只在面部两颊及上眼睑渲染一团红色,既表现红润色泽,又有一定的立体感。这种方法起自战国,西汉已很成熟。五世纪末进入敦煌壁画,与西域明暗法并存近百年,至六世纪末的隋代,才融合中西为一体,以色晕为主,又有明暗渲染,至七世纪初的唐代才形成崭新的中国立体感表现法。

(九)释道儒三家思想大融合

敦煌艺术的开始时期,主要表现佛陀说法、释迦生平事迹——佛传故事、佛陀前生舍己救众生的善行——本生故事、佛陀渡化众生的事迹——因缘故事、还有静坐参禅的千佛。主要表现修持六度以成佛道的悲剧性静穆境界。

北魏晚期,壁画中出现了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方士、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羽人、乌获等道家神仙的形象,出现了云气天花流动旋转,出现了动的境界,还出现了传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菩萨以及身着大袍、脚登高头履的士大夫形象,这正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神仙思想相结合的反映。

隋唐以后,出现了许多伪经,实际上是中国人自撰的佛经,《报父母恩重经》是根据《孝经》杜撰的。唐代洞窟里有此经变,中部为佛陀与圣众,四周描写十月怀胎、分娩成长、长大成人、忤逆、不孝等情节。这不是宣传佛教,而是宣扬儒家孝道思想。在许多净土变的深层境界中,多蕴含着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境界。

南北朝时一位学者说得好:“释迦生中国,立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立教如释迦。”一语揭示了文化交流中的规律。

(十)中西石窟艺术交流的交汇点

公元前三世纪中,阿育王弘宣佛教,佛教艺术自印度兴起。公元一世纪时,希腊式佛教艺术出现于犍陀罗,并向各国传播。二世纪时从阿富汗传入新疆于阗,在南路的民丰汉墓中发现有汉代希腊式菩萨像和中国的龙图案,诺羌的寺院遗址中发现有须大本生故事画,与此同时在以龟兹为中心的北路,克孜尔石窟里出现了巴米扬石窟一派艺术,当它与龟兹风土人情相结合后,就形成了龟兹特有的菱格故事画。但龟兹艺术中仍然包含着印度艺术成分、阿富汗特色和波斯影响,而更重要的是汉画因素,因而形成了多元型的西域风格。

高昌自晋以来一直是汉人政权,汉文化根深蒂固,西方传来的裸体艺术受到儒家思想的抵制,裸体人物、菩萨的性别特征被冲淡了,佛陀和圣众多变成了无性天人。绘画形式与中原汉画有更多关系,因而真正中西艺术交流的第一站是在这里。

传入敦煌后,一开始就赋予了更多的汉文化因素,如阙形龛、人字形窟顶、组画形式、笔意豪放等,但基本上仍然保持西域风格。北魏时期,人物形象汉化,连环画形式发展,虽然在风格上仍然保持着印度、波斯成分,但由于中原佛教艺术,特别是南朝艺术的西传,从题材内容、人物造型、线描、赋彩、立体晕染到意境创造,都出现了明显的中原风格,把敦煌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进程推向高潮。同时形成了西域风格、中原风格交汇敦煌、同时并存的新局面。太和以后,中原风格的画幅还随着宋云、惠生传入西域,反馈于中亚和印度。事实证明敦煌石窟是中印、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

徐州十大著名景点有:龟山汉墓、兴化禅寺、点石园、云龙山、楚王陵、龟山景区、户部山、姚庄村银杏大道、彭祖园、窑湾古镇。

1、龟山汉墓:龟山汉墓是徐州龟山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江苏徐州市鼓楼区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其由人工开凿的两条墓道和十五间墓室组成,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罕见,属中华一绝,尤其是至今尚未揭开的许多谜团,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人,也正因这许多不解之谜,被人们称为“东方金字塔”。

2、兴化禅寺:兴化禅寺是苏北地区非常有名的一座古刹,位于江苏徐州城南著名风景区云龙山东麓,为佛教禅宗寺院,该寺缘北魏大石佛修建而成,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浙江宁波天童寺方丈密云老和尚路过云龙山,观此山秀美,乃风水宝地。

3、点石园:点石园位于徐州市鼓楼区,因康熙皇帝御笔匾牌而得名,取“点石成金”之意,是一处集石雕、砖雕、木雕为一体的专题展馆。它随山就势,曲径通幽,虽为人工,却宛自天成。

4、云龙山:云龙山位于徐州市城南,又名石佛山,是苏北一带的名山,也是徐州自然风景区重要风景山林之一,山上巨石嶙峋,林壑幽美,山分九节山有九节山头组成,南北走向,蜿蜒起伏、状似神龙,昂首向东北,曳尾于西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因常有云雾缭绕而得名。

5、楚王陵: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路,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经徐州考古专家考证,其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此说法已得到南京博物院专家的肯定。

6、龟山景区:龟山景区位于徐州鼓楼区九里山以北,西起襄王路,东至平山路,南起九里山西路,北至三环北路,占地约120公顷。景区内有龟山汉墓、圣旨博物馆和点石园石刻艺术馆等景点。徐州龟山景区融合了两汉文化、皇牍文化、石刻文化等历史景观,是该市重点打造的两汉文化旅游集散地,是弘扬徐州楚风汉韵、南秀北雄地方特色的景点之一。

7、户部山:户部山又称南山,位于徐州市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域,由余家大院、翟家大院、郑家大院、刘家大院、权谨牌坊五个明清时期古院落和项羽戏马台组成,以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向游客展示户部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徐州的第一胜迹,有徐州不夜城的美誉。

8、姚庄村银杏大道:姚庄村银杏大道是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镇姚庄村的一条特色乡村公路,因两边银杏相互交织自然形成了“隧道”奇观而被冠名为“时光隧道”。姚庄村是全国著名的银杏之乡,国家级银杏森林公园。姚庄村银杏大道在国道310和省道250交汇点东南角,走在银杏时光隧道,能看到两侧银杏枝繁叶茂,树冠相交的银杏树排排的伸展着。

9、彭祖园:彭祖园简称彭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南郊,西靠云龙山,东接烈士陵园,南临泉山风景区,是为纪念徐州的始祖彭祖而建的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备、以动物观赏与植物观赏为主要内容、游览与休息相结合的大型综合性公园。

10、窑湾古镇:窑湾古镇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新沂市西南部,是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的交汇处,位于邳州、宿迁、睢宁三市县交界处,其历史上溯于春秋,自唐武德元年建置,已有1400多年历史。

以上内容参考-龟山汉墓-兴化禅寺-云龙山

户部山位于徐州古城之南,又称南山。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定都彭城,曾在山顶建戏马台,而成为徐州的第一胜迹。作为“千古繁华地,徐州不夜城”,历史上曾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都住户部山”的俗语。

户部山久负盛名,黄金宝地,徐州古代水患频繁,宋代以来,黄河夺泗入淮,流经徐州,往往泛滥,淹没州城,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户部山因地势较高而免遭覆顶之灾。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主事张璇为避水患迁往户部山上。

户部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在户部山居住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穷北关,富南关,有钱人住户部山”之说。

主要景点:

就建筑而言,户部山的建筑包括项王的戏马台,官绅富户的大院,城市中产阶层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杂院。其中,李蟠状元府、崔焘翰林府、郑家大院、余家大院、翟家大院和号称徐州第一楼的李家大楼,权谨牌坊最为有名,且相对保存完整。尚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房屋400余间,民国房屋700余间,较为完整的院落20余处。

这些院落古房负载着徐州城几千年的风雨沧桑,是明、清、民国时代徐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古城徐州最后的遗存。

徐州的避暑旅游景点有哪些?有哪些好玩的避暑去处?

徐州有很多避暑的好地方。建议朋友们可以去云龙山、泉山、大东山、马岭山等景点看看。非常值得朋友们去参观。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景点的详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