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族范字命名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以家族范字命名,第1张

以家族范字命名

有一种是以祧字序辈或称范字排序。所谓祧字是指夹在名字中用以序辈的字。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就按这种方法进行了排列。

荣国公贾源、宁国公贾演都是水字辈;子辈是人字辈,如宁府的贾代化、荣府的贾代善;孙辈则是文字辈,如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等;重孙是玉字辈,如贾珍、贾琮、贾琏、贾珠、贾环、贾宝玉这一辈;玄孙一辈是草字辈,如贾蓉、贾菖、贾芸,贾芷、贾芹等。连贾府的近支族人也遵循此例,例如贾代儒、贾效、贾敦,贾琼,贾瑞,贾芬、贾萍等。

还有一种祧字是祖宗在生前就为后世几代甚至几十代子孙规定好了,如孔府就是如此,这种命名的好处是,只要看一下他的名,就知道他在这个家庭中的辈份是什么。

像这种只适用于一个家庭的范字,我们称之家庭范字。范字的产生是由家庭开始的,是父母在为子女命名时,有意识加以规范的行为。随着历史的推进,几代人的范字便可使一个家族的谱系变得眉目清晰,条理井然。

我国封建社会十分重视人的血亲关系,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从一降生,就要受到某个家族的制约。如果是男子,死了以后,名字还要载入家谱。随着范字在家庭的广泛套用,人们逐渐意识到,范字对于理顺整个家族的谱系关系具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于是,家庭范字又进而发展为家族范字。

所谓家族范字,就是由家族的先祖为后代规定的范字。这种范字,一次可规范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有了家族范字,每个人一出生,就得按辈分对字入座。这样一来,范某字就由最初的显示家庭辈分的意义,转为显示家族辈分的意义。同一家族的人,只要听到对方的姓名,就可以十分清楚地知道对方和自己的关系。家族范字完全适应了以族权为支柱的中国宗法社会的需要,必然得到统治者的青睐。到了宋代,家族范字就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地步,特别是统治者,对家族范字的制定甚至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宋王朝的宗室大致可分为12个系统。其中四个系统建立了家族范字。这些范字,少则规范了几代人,多则规范了十几代人。

但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可以发现这些范字并非随意规定的,它们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以寄托先祖对本家族的厚望。如赵匡胤系统共13个范字,赵匡胤的本意是从他这一代人开始,以匡为范字,合共14个范字,正好是一副工巧的对子:

匡德惟从世令子

伯师希与孟由宜

这副对子上联是说只有顺从正德,才能世世代代出好儿子,下联则说希望后人都能拜个像孟子那样的高师,走孟子所说的义的道路。

其它九画三个系统的范字与此不同,显然是把一句完整的话打乱了顺序,使人看不出其中的意义。经过重新排列组合之后,其内涵也就显露出来。

赵光义系统重新调正之后,可得如下一副对子:

汝崇允友不善

仲宗元士必良

上联说你推崇你的狐朋狗友不是好东西,下联则说我尊重朝廷官员必有好结果。这显然是骂赵匡胤。据《宋史·太祖纪》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对其弟赵光义很好,但后人对赵光义的继位颇有微词。从赵光义制定的范字来看,他确是心怀鬼胎。这个问题从赵廷美系统的范字也可以看出来。

赵廷美系统的范字也是12字,重新排列组合如下:

承德公彦次若

克时夫叔嗣之

这位赵廷美同两个哥哥的关系一直不好,多次密谋造反,用赵光义的话说,“若命有司穷究,则廷美罪不容诛。”这副对子上联说,我继承了祖上优良的品德,却整天惶惶不安;下联则说,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位大叔是会取得皇位的。赵廷美这个人的好坏姑且不论,他的预言如此准确,至少说明赵光义是有一些活动的。

赵额系统的范字共6个字,重新排列组合如下:

自多孝,甫安居

这两句话似乎极平常。不过只要联想到历代皇室内部的斗争,赵额的一番苦心还是不难理解的。

赵光义、赵廷美、赵额3个系统的范字非常有意思,均故意打乱了语序,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都不敢暴露自己的思想。

宋代虽然家族范字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但执行家族范字并不严格,象上述宋王朝的宗室12个系统中,只有4个系统采用家族范字,其它九画系统仍使用家庭范字。真正严格使用家族范字是从明代开始的。

明王朝的宗室从朱元璋开始,就实行了一套十分严格的家族范字。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0多个儿子,每个儿子都规定出20个字的范字,也就是说,明宗室可以分为20多个系统。

明太祖制定多达20字的范字,其目的自然是希望朱家的天下代代相传,永不绝嗣。可惜明王朝历时不足300年便灭亡了,明王朝各宗室的范字,多者也不过只用了10字左右。

家族范字最早是为封建帝王服务,到了明末又为民间广泛采采。

如曲阜孔姓的家族范字始于明末孔子第65世孙孔荫植,其后的范字共20字,也是一首五言诗: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这套范字一出,不仅曲阜的孔姓,其它九画地区的孔姓也纷纷采用,遂造成天下孔姓为一家的假象。据说孔子第76世孙孔令贻又续补了20个范字,也是一首五言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与此相对照,江苏有一个王姓家族制定的范字只有10个字:

家以孝为本,国由人致兴。

内容晓畅易懂,算得上家族范字中的“佳作”。广东花县洪秀全老家的《洪氏宗谱》所列17世到28世的范字分别是:“元亨利贞,永昌世德,大振家声”。

家族范字一般是完全范字。完全范字的先决条件是双名。我国双名在1949年以前占总人数的935%,根本原因就在于家族范字的普及。

这种带有家族范字的名,通常又称之谱名。谱名是人的正式名称,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但这只是针对男子而言。因为我国的宗谱只是男子的谱系,女子只是作为丈夫的配衬出现在宗谱里。家族范字对女子来说,可有可无。有些地方的女子甚至连正式的名字也没有,结婚以后,只是在父姓之前冠以丈夫的姓氏,称为“××氏”,如李杨氏、张王氏之类。在一个子女众多的家族里,往往儿子们随家族范字,女儿们则另取家庭范字。如《红楼梦》里,贾宝玉那一代人属于玉字辈,即每人名里均含玉字,如贾琏、贾琮、贾珩、贾琛、贾琼等(家族范字使用局部范字极其少见,可视为特例),而贾宝玉的姊妹则与玉字无关,她们分别叫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范春字。

从1966年5月开始,中国百姓单名的比例不断上升,这不得不归功于“破四旧”的一把烈火。这把烈火烧毁了大部分族谱,彻底推翻了家族范字的统治地位。这应当说是单名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但还不是根本原因。因为家族范字不再使用,人们还可以使用家庭范字,家庭范字始终没有引起人们的恶感。使单名比例上升的根本原因是计画生育的政策,尤其是实行独生子女的政策。夫妻两个人只有一个孩子,当然谈不上什么范字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求偶心理便又故态复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统计,此时单名已占总人数的3249%。如果仅仅统计1966年5月以后出生的人,单名的比例恐怕要远远超过3249%。有人曾对大学几个教学班进行统计,发现单名的比例均在45%以上。这种单名热目前还在看涨,如果不加以遏止,有可能达到汉代的水平。

家谱犯字是指名字中带有“中”,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名字不能与祖先相同,否则会被认为是对祖先的不敬。在一些传统的家族中,家谱是很重要的,他们会在家族成员的名字中加入特定的字,以示对祖先的尊重和传承。

这个要问你老祖宗了。明朝时,我家老祖宗定了我家的字辈,也开始写家谱。一共七八个字,一辈辈轮,我爸那辈就是明,我们这辈是花,土吧。但是到了我们这辈我们就没有按照这个家谱走。所以每个姓,每个家族都有可能不一样的。

尧有个裔孙叫刘累,西成王时迁居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唐杜姓,他的孙子士会,春秋时任晋国大夫,因授封于范地(现在的河南县),以封邑为姓,就是范氏。士会死后被称为范武子,其之后,又有范文子、范宣子、范献子,世代为晋国上卿。公元前4世纪中叶,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范姓进入魏国。在西汉以前范姓部分人已迁徙到南方。汉代到南北 朝时期,范姓分布更为广泛。到宋代,范姓称盛在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姓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布 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MIN)、粤(yue)范姓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迁到海外。宋代以前的范姓名人,大都出自现在的河南。例如:春秋末政治家范蠡。东汉学者范丹,清诏使范滂。东晋经学家范宁,南朝宋史学家范晔(yan ),顺阳人。齐、梁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范缜。唐代武则天时宰相范履冰。此外,十六国时涪(fu)陵丹兴(今天的四川黔江)人范长生,在李雄称帝成都时被尊为天地太师;北宋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画家范宽,南宋有福建农民起义首领范汝为,诗人范成大,荆湖都统范天顺;元代有文学家范椁(guo);明代有戏曲作家范文若,藏书家范钦;清代有太傅(fu)兼太子太师范文程,乾隆时围棋国手范西屏,太平天国将领范汝增,文学家范当世;近现代有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范文澜,新闻工作者范长江。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范姓居于第61位。

家谱,又叫“宗谱”、“族谱”、“家乘”,是记载一个家族血亲延续的基本文献。家谱的产生,是东汉世家大族兴盛繁荣的产物。东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形成了许多既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有相当的政治特权并且拥有很高文化的大姓望族。这些大族为标榜其久远的历史和高贵的门阀,往往编撰谱录,详细介绍家族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显赫人物及不凡的事迹。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门第成为关系一个人前途命运的关键;另外,由于社会动乱,许多人颠沛流离,于是,撰写家谱成为非常流行的风气,从贵族之家一直到普通百姓,皆乐此不疲。风气相沿,历唐宋元明清而不衰。

因各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家谱的详略大小各异。大家族家世长,显赫人物多,其家谱自然是内容丰富,颇具规模,体例也多采用叙述式;普通家族,人物与事迹平平,内容较简,体例多采用图表式。叙述式家谱信息量大,通常要详记家族全体成员的名、字、号、婚配、生育、享年、葬地、世系以及族田、宗词与族规等,有的还附有族中名人的列传、画像、著作、墓志和各种题跋等。图表式家谱则只限于名字、辈分、世系等。

家谱按男性辈分高低来排列,妻子不得载名,只以某氏列于其丈夫名字之后,所生女儿也不载名,只以第几女列在父母和兄弟之后。由于家族的延续与人口的变化,家谱需要不断续修。续修的时间,间隔十年、二十年不等。续修家谱是家族的大事,按照一定的礼仪与规矩进行。整个工作要由族长主持,并通知迁居异乡的族人派人回来参加其事。续谱包含着祖先崇拜遗风,借此可以增加族人认祖归宗的意识,提高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但也应该看到,在阶级社会中,家庭内部的分化非常剧烈。同姓同宗之人,有的田产弥望,有的则地无一垄,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根本不同。因此,续谱实际上还包含着淡化身份差异,缓和族内冲突矛盾的意义。

在中国的家谱中,孔、孟、曾三姓的家谱最有特色。因孔子、孟子、曾子在历史上享有“万世师表”的特殊地位,他们的谱系情况较为清楚,已经做到了全国一姓同谱,而且在立谱之初,就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和用字。人们一听(或一看)某人的姓名,就能知道他的辈分情况。此外,历史上还有一些典范性的家谱。如欧阳修的“欧氏谱”与诞生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的“苏氏谱”,因体式完善,被推为家谱的典范。

家范,又称为“家训”、“家诫”、“家规”、“家约”等,是家长为后辈子孙或族中成员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教务。它是一种训诫活动,也是一种文献。作为文献,家范主要涉及的方面有:

第一,敬祖孝亲,主要讲如何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第二,睦亲和宗,主要讲如何处理同宗之间关系;第三,亲里睦邻,主要讲如何处理乡里乡亲间关系和如何选择朋友;第四,忠君急公,主要讲如何处理家国关系;第五,劝学育材,主要讲怎样培养子弟读书学习、尊师重教;第六,教女训媳,主要讲女儿与媳妇如何严肃闺范、谨守妇道;第七,婚嫁延嗣,主要讲怎样选妇择婿、保持血统、正妻妾之位等;第八,居家治生,主要讲如何重本守业、勉力耕织、勤俭持家、保身健体等;第九,积德行善,主要讲如何恤穷困、矜孤寡、行义举等;第十,禁诫为非,主要讲禁讼、禁赌、禁*、禁偷等。

家范,可以说是家长制定的,是体现家长意志的产物,但具体分析,又有多种情况。一是由全族通议,由族众共同制定,这主要是为了体现家范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二是由族长和宗子制定,这种情况最为普遍。三是由家族内的尊者或贤达制定。四是由单个家庭的家范演变而来。由于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的普遍存在,从魏晋以后,家范的制定和编撰日益兴盛,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家范文献。在加强同族同宗的认同感和维护家族秩序,促进家族共同体的存在与发展,以及维护地方治安,保证国家的赋税摇役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其中,颜子推的《颜氏家训》、范仲淹的教子《尺牍》、司马光的《涑水书仪》、朱熹的《家礼》等,为后人艳称不已,影响甚大。

以家族范字命名

以家族范字命名 有一种是以祧字序辈或称范字排序。所谓祧字是指夹在名字中用以序辈的字。如《红楼梦》中的贾府,就按这种方法进行了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