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盘珠是什么人?清朝女诗人庄盘珠生平考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2收藏

庄盘珠是什么人?清朝女诗人庄盘珠生平考,第1张

庄盘珠,生活在乾隆与嘉庆年间,字莲佩,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出身常州望族庄氏,庄关和女,举人吴轼妻。庄盘珠诗词皆善,著有《秋水轩集》二卷,《紫薇轩集》及《莲佩诗草》。清人李佳《左庵词话》赞:“庄盘珠莲佩女史《秋水词》,娣视易安,非寻常闺秀所能”,“江南闺秀为词,盖多瓣香秋水云”。此处秋水,即庄盘珠之《秋水轩词》,人们大多从《小檀栾室汇刻百家闺秀词》或《盘珠词》中读到庄盘珠的作品,对她的词作有所关注,其家世生平、诗作成就及作品集《秋水轩集》的版本及流传等却缺乏系统的关注与研究,兹勾稽有关方志、族谱、文集等资料,对其生平事迹、籍贯及具体生卒年份试作考辨。

一、生平考述

关于庄盘珠生平事迹,《清代毗陵名人小传稿》中有一则记载:

“盘珠字莲佩,阳湖人关和女,同邑吴轼室。母梦珠而生,故名盘珠。工倚声,幼颖慧,好读书,女红精巧,然辄手一编不辍。尝从其兄芬佩受汉魏六朝唐人诗,因仿为之,辄工,其体多幽怨凄丽之作,大抵似昌谷。嘉庆间卒,年二十有五。”

“毗陵”为常州旧称,“母梦珠而生”,庄盘珠的出生颇有浪漫色彩。江南地区素有解梦之说,所谓怀珠抱玉,喻示孩子才华出众。梦境起初或许只是巧合,定名“盘珠”暗含双亲对女儿的一份期许,可当它与女诗人出众的诗才相验证之后,“才由天授”的夙慧之说便被众人所接受。也不难理解为何各诗话词话对此多有引述了,如《听秋声馆词话》:

“女史阳湖人,母梦珠而生,故名盘珠。姿性敏慧,工倚声,著有《紫薇轩词》。”

在光绪初盛宣怀刻本《秋水轩集》(即思补楼聚珍本)中,有一则跋文,系盛宣怀所写,提到庄盘珠去世时所见异象:

“莲佩名盘珠,阳湖庄有均女,同邑孝廉吴轼妻,颖慧好读书,幼从兄芬佩学诗,出笔凄丽,词尤幽怨,入漱玉之室,毗陵女史能乐府者,莫之先也。嘉庆间,病绝复苏,谓家人曰:“余顷见神女数辈,迎侍天后,无苦也。”卒年二十有五。吴德旋《初月楼稿》、李兆洛《旧言集》俱有传。阳湖盛宣怀识。”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大臣。政治家,实业家。字杏荪,号次沂,又号愚斋。江苏武进人。有《愚斋存稿》、《盛宣怀未刊信稿》。夫人庄德华为毗陵(今常州)庄氏家族之后。盛宣怀跋文中提到的吴德旋《初月楼稿》之《庄佩莲小传》,在缪荃孙辑《国朝常州词录》里有转录:

“盘珠幼颖慧,好读书,女红精巧,然暇辄手一编不辍。尝从其兄芬佩受汉魏六朝唐人诗,因仿为之,辄工,其诗多幽怨凄丽之作,大抵似《昌谷集》云。嘉庆某年得间卒,年二十有五。”嘉庆某年得瘵疾,以某月某日垂绝复苏,谓其家人曰:‘余顷见神女数辈,抗手相迎,云:‘须往侍天后,无所苦也。’”言讫遂卒,年二十有五。”

盛宣怀提及李兆洛《旧言集》中有传,经考,李兆洛《旧言集》中《吴德旋<佩莲小传>》,亦系吴德旋所撰。吴德旋(1767—1840,),字仲伦,诸生,与恽敬、张惠言交甚密。有《初月楼文钞》十卷,《续钞》八卷存世。再者,如皋冒氏刻本《秋水轩集》所附“庄莲佩小传”,于题后亦注有“见《初月楼文集》,宜兴吴德旋仲伦”字样,可知《旧言集》中所说之吴仲伦即吴德旋。

通过比对,《旧言集》与冒氏刻本中的庄盘珠小传只有两字之差,而谬氏所辑《国朝常州词录》在转录小传时作了删改,现把《旧言集》中小传进行断句并抄录于此:

“庄莲佩者,名盘珠,阳湖人,庄有均之女,同邑举人吴某之妻。幼颖慧,好读书,既长,习女红精巧,然暇辄手一编不辍。尝从其兄芬佩受汉魏六朝唐人诗,读而好之,因效为之,辄工,其诗多幽怨凄丽之作,大抵似《昌谷集》云。嘉庆某年得瘵疾,以某月某日垂绝复苏,谓其家人曰:‘余顷见神女数辈,抗手相迎,云:‘须往侍天后,无所苦也。’”言讫遂卒,年二十有五。’余读唐李义山所为《李长吉小传》,载长吉死时,事甚奇而明。工部郎中叶绍袁女小鸾殁为月府侍女,时传其与乩仙天台泐师相问答,游戏精敏,泐师惊曰:‘汝但有绮语罪耳。天上人间,智慧第一,吾不敢以神仙待汝也。’爰命绝际,摄入无叶堂中密修四仪。无叶者,无枝叶而纯真实之义。上根之人,应以女人身得度者入焉。噫!异矣!夫神仙之事,儒者所不道,然人之有慧业者,其于去来死生之际,必异乎人。人观莲佩殁时对家人语,宜可信。予与莲佩母家有连,故悉其事而传之也。”

吴德旋由李贺而叶小鸾,对盘珠临终时情景作了着墨较多的点评,而他之所以撰写庄盘珠小传,是因为“予与莲佩母家有连,故悉其事而传之也”。

《国朝常州词录》中同时还转录了金捧阊《客窗笔记》和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关于庄盘珠其人、其诗词的介绍,亦多有删改。现把冒氏刻本《守一斋客窗笔记》中相关庄盘珠生平处进行断句并抄录,以使读者对庄盘珠事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吾常才媛颇有,而以庄莲佩为最。莲佩名盘珠,庄友均上舍之女,余姊丈蒋南庄刺史之外孙女也。幼娟好颖慧,父母钟爱之。女红外,好读书,友均故善说诗,莲佩听之不倦,每谓父曰:‘愿闻正风,不愿闻变风。’友均授以汉唐诸家诗,讽咏终日,遂耽吟。稍长益工,将及笄,已裒然成集。”

“……嫁中表吴生,字承之。翁远宦,姑早丧,仍依母家。育子女,兼操家政,吟诗稍辍,时填小词,亦新隽可爱。体弱多病,年二十五,值清明,填《柳梢青》云:‘风声鸟声。者番病起,不似前春。苔绿门闲,蜂喧窗静,剩个愁人。隔帘几日浓阴,才放出些儿嫩晴。薄命桃花,多情杨柳,依旧清明。’其父见之,惊谓不祥。对曰:‘伤幼弟耳。’盖有弟甚慧,方数龄,昨岁殇也。是秋,莲佩竟患瘵疾夭亡。属纩时,念父母不置,惟合掌诵佛而已。有才无命,惜哉!”

瘵疾即肺病,盘珠因肺病而过早离开了人世。与吴德旋一样,金捧阊跟庄盘珠母家也颇有渊源。“(莲佩)余姊丈蒋南庄刺史之外孙女也”,可知金捧阊系庄盘珠外祖母之弟,对庄盘珠的经历知之甚详,《客窗笔记》中所属当为实录。

二、籍贯考辨

关于庄盘珠的籍贯,各种研究文章里常有不同的说法。研究者也每因武进地域建置的历史演变而对“阳湖”产生理解偏差。比如,黄拔荆《中国词史》说庄盘珠是湖阳人,此系笔误。邓红梅《女性词史》说庄盘珠出生在“江南常州附近的小城里”,亦不确。

“庄盘珠,阳湖人”,阳湖就在今天的常州,而非“常州附近的小城”。对常州不熟悉的人可能会生另一个疑惑,既说庄盘珠是阳湖人,则何以其家谱题为《毗陵庄氏增修族谱》或《毗陵庄氏族谱》《养一斎文集》中其父《庄君酉君传》又说是“武进人”在此,不妨对常州地名沿革稍作梳理。

春秋末期,吴王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秦时地属会稽郡。西汉高祖五年,改延陵为毗陵,置毗陵县。可见,毗陵是常州使用较早、延用时间较长的古称。三国时,孙权诏复“丹徒”为“武进”。之后由毗陵而晋陵,晋陵与武进,地名治所于历代分分合合,多有变动。常州地名起于隋,清代常州府统辖八个县,武进、阳湖为常州府治所在地。雍正二年将武进县一分为二,西为武进,东为阳湖,所以武进、阳湖两县很多情况下很难分得清,县志也经常合在一起,如《道光武阳合志》、《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而今天的常州则包含常州市(以前的武进县现为常州市武进区)及所辖的金坛市和溧阳市。

庄盘珠生活的年代,阳湖已自武进析出。“阳湖人”之说,与其父辈祖辈的相关资料记载中出现的“武进人”之说,究其质并不矛盾。

综上所述可知,雍正年间析武进置阳湖县,自此至清末,常州府共领八县。庄盘珠出生于阳湖,武进阳湖于清代同为常州府城所在地。

三、生卒年考

庄盘珠具体生卒年,各小传均无确切记录。哈佛燕京图书馆“明清妇女著作”中显示其为“清嘉庆人”,《常州历代女子诗词选》中认为庄盘珠生卒年“约1792—1816”,钱璱之先生在《才女耽吟柳絮词》一文中指出其生卒年为“1796—1820”,此三说皆不确。常州市图书馆张惟骧《毗陵名人疑年表》手稿本,其中“卷六·闺秀”共有人物记载二十条,大多有具体生卒年,唯庄盘珠一条记载仅为“庄莲佩,二十五,盘珠,生乾隆,卒嘉庆”。虽无具体纪年,但可知庄盘珠生于乾隆年间,卒于嘉庆某年。

现对庄盘珠卒年试作考证,于此基础上对其生年进行推导。

金捧阊《客窗笔记》中有记载:“属纩时,念父母不置,惟合掌诵佛而已。”可知盘珠卒时,其父母均健在。

关于其父庄关和,《毗陵名人疑年表》中记载其为“庄有均,六十九,关和,生乾隆十五年庚午,卒嘉庆二十三年戊寅。”《毗陵庄氏族谱》中则作如下记载:

“行一,字有均,一字怀山。太学生,娶蒋氏,广东嘉应州知州讳龙昌女。子三,颖曾、显曾、 曾。女一,盘珠,适吴轼,嘉庆戊寅举人。生于乾隆庚午五月十三日,卒于嘉庆戊寅九月初一日。”

由以上记载可知,盘珠父庄关和卒于嘉庆戊寅年(1818),同一年吴轼中举。故此可推断,庄盘珠卒于嘉庆戊寅前,去世时其夫吴轼尚未中举。

关于庄盘珠生年,在她的诗词作品中,唯一有确切纪年的是一首词《浣溪沙·甲寅元旦》。多个版本的《秋水轩词》中,皆把这首词置于集首。甲寅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则盘珠生于乾隆年间无可置疑。张惟骧《毗陵名人疑年表》中的记载虽简略,却是经得起推敲的。

在这基础上笔者试推导庄盘珠具体生卒年。

盘珠之兄长庄颖曾,字芬佩,家谱记载“生于乾隆辛卯(1771)元月十六日”。吴德旋《庄莲佩小传》也提及“(盘珠)尝从其兄芬佩受汉魏六朝唐人诗”, 乾隆辛卯为为乾隆三十六年(1771)。

另盘珠词作中有一首《菩萨蛮》,题为“慎皆大弟齐头堆菊戏柬小词”。这位“慎皆大弟”,系庄盘珠叔父庄文和之长子庄绳曾。《毗陵庄氏增修族谱》中亦有记载:“绳曾,行一,字慎皆。太学生。……生于乾隆癸巳五月十五日,卒于道光丁亥七月初七”。

乾隆癸巳为乾隆三十八年(1773),盘珠年龄当小于其兄芬佩,长于其堂弟慎皆,故此可推断,庄盘珠具体生年当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与乾隆三十八年(1773)五月之间。

另由各类记载可知,盘珠去世时二十五岁,以虚龄计,则可推导出其卒年当为乾隆六十年(1795)与嘉庆二年(1797)之间,盘珠既于嘉庆间卒,则可排除掉乾隆六十年(1795),则其具体卒年当为嘉庆元年(1796)或嘉庆二年(1797)。反过来推导其生年,当为乾隆三十七年(1772)或乾隆三十八年(1773)。

综上所述,庄盘珠生于乾隆年间(1772—1773,),卒于嘉庆初年(1796——1797)

四、结语

“吴轼妻庄氏,名盘珠,字莲佩。幼颖慧,好读书。长,习女红,暇辄手一编不辍。尝从其兄颖曾受汉魏六朝唐人诗,读而好之,因效为之,辄工,其诗词多幽怨凄婉”。

这段文字著录于《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二十七·人物。再来看雷缙《闺秀词话》中的一段记载:

“武陵王梦湘于近代闺秀中独好庄盘珠《秋水词》,尝手录一过,推为清世第一。谓其馨逸不减断肠,高迈处骎骎入漱玉之室内。至谭复堂选《奁中词》,仅录四首,或谓王君所称或逾其量,而谭选则有未尽”。

王梦湘是晚清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有“明湖第一词流过客”之称。作为一位诗人,王梦湘把庄盘珠《秋水词》与朱淑真之《断肠词》、李清照之《漱玉词》并论,可见对庄盘珠评价是极高的。另一位谭复堂,即谭献,晚清词家,其《奁中词》精于选篇,共录清代375位词人作品984首。有清一代词学中兴,词集与词作不可胜数,身为女子而有四首作品入选《奁中词》,可见清代词界对庄盘珠评价之高。若说借助相关资料的梳理,使我们从若干点的层面上,对女诗人的生平有了大致的了解。最后这两条记载,或者可以连成一条线,从而缀珠成串,使得我们对女诗人的认识评析更为全面和客观。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古代对男子女子年龄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 0 岁 —— 古 稀 、 杖 国 之 年 、 致 事 之 年 、 致 政 之 年 ;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男子

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或美称,相当与现在的先生

夫子--古代对成年男子的敬称,语气比重于称`子`

父(读第三声)--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或对老年人的尊称

父(读第四声)--父亲或男性长辈之称

甫--古代男子的美称

丈夫--古时称成年男子为丈夫,并不专指女子配偶

匹夫--本指一个人,古代多指平民中男子,或一般人

须眉--古代称男子为须眉古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有此称

女子

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青衣--古代俾女的代称

裙衩--古时为妇女的代称

拙荆--一般人家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称谓

粉黛--古代美女代称

蛾眉--亦作`娥眉`,古代美女的代称

巾帼--古称妇女为巾帼

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妪--古对妇人,一般指年岁大者,亦有指少女者

媪--古对妇人或老妇人的称乎

古代称呼常识

称呼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一个时代的称呼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称呼也是一面镜子。称呼的变化是文化的变化,同时也被视为历史文化的折射。

  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沉淀与变迁。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从称呼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人对宗法礼制、尊卑长幼等礼法习俗的重视,对官职、科举的表示方式。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称呼既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成功的观念,又透射着一种“自卑下之道”的“谦恭精神”,这种人生精神,必定要在人们的语言、称呼中体现出来。

1、宗族称谓

祖上:

最早的祖先称为始祖。后世的皇帝一般以他们可知的祖宗作为始祖,如宋朝以僖祖作为始祖。后世的人在修家谱、作家传时,也往往喜欢攀附古代的名人为自己的始祖。如曹操、曹植、曹睿祖孙三代就分别把曹振铎、姬姓、虞舜称作曹氏家族的始祖。

太祖:

始封之君也就是王朝的建立者为太祖。如三国魏以曹操为太祖,唐以李渊为太祖,宋以赵匡胤为太祖,明以朱元璋为太祖,清以努尔哈赤为太祖。太祖是一朝的开国之君,所以他的太庙百世不迁。

祖宗:

是对始祖及先世中有功德者的尊称。从我国汉代开始,凡是创业的国君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为祖,如汉称刘邦为高祖,唐称李渊为高祖等等。凡是有功德的帝王死后,他们的庙号一律称为宗,如汉称文帝刘恒为太宗,唐称李世民为太宗等。

子嗣、太宗、小宗:古代宗法制度规定,同一始祖的嫡系长房继承系统为大宗、余子为小宗。

宗子:

大宗的嫡长子叫宗子。对大宗来讲,他是家长;对于小宗来讲,他是族长,宗子继承始祖的爵位,主持始祖庙的祭祀。

世子:世子也就是太子,古代的“世”与“太”字意义相通。

支子:古代把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支子。

嫡子:

古代把正妻所生的儿子称作嫡子。同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嫡子有继承父亲地位的权力,在社会地位上远远高于庶子。

别子:古代把诸侯嫡长子以外的儿子都叫别子。

庶子:

古代把妾所生的儿子称作庶子,庶子的地位比嫡子低,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礼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嗣子:

无子而以他人之子作为儿子,既为嗣子。嗣子一经礼法认可,地位与亲子等同。古代礼法对嗣子问题,有明确的规定。一、必须是同姓。二、必须是同宗的支子。三、辈分必须相当。

公子:

诸侯王(公)嫡长子以外的其它儿子称为公子。另外诸侯的女儿也可以称作公子。

考妣:

父母又称为考妣。后多指已死的父母,即亡父亡母。

继父:

生父死后,母亲再嫁之夫称为继父。

八母:

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

嫡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继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

养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母: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

嫁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

出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

庶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九族:

九族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己身、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 (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2、亲属称谓

古代将凡血缘相近的同姓本族和异性外族都称作亲属。具体称谓如下: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祖父(母):父之父(母)。

父母:父,母。

己身:自己本代。

子:子。

孙:子之子。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下五世指从本位起,下主立孙)

世父 (伯父) : 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 (伯母) :世父之妻。

叔母(婶) :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 :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 :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 :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 从祖父之妻。

族曾祖父(族曾王父) :祖父的伯叔。

族曾王母:祖父的伯叔叔妻子。

族祖父(族祖王父): 族曾祖父之子。

族父:族祖父之子。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出):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 女之夫。

中表(姑表) :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外王父):母之父。

外祖母(外王母):母之母。

外曾王父:外祖父之父。

外曾王母:外祖父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舅:母之从元弟。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亲家:妻之父母与夫之父母之间的婚姻。具体地说,夫之父为姻,妻之父为婚。

娅,连襟(襟兄、襟弟):两乔两婿互称。

古今亲属称谓杂谈

如何称呼自己的亲属,在称呼自家的亲属时,我们常会听到或见到“家、舍、亡、先、犬、小”这几个字。

[家]:

是用来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活着的亲人,含有谦恭平常之意。如称己父为家父、家严,称母为家母、家慈,称丈人为家岳,祖父为家祖,以及家兄、家嫂等等。

[舍]:

是用来谦称比自己卑幼的亲属,如舍弟、舍妹、舍侄、舍亲,但不说舍儿、舍女。

[先]:

含有怀念、哀痛之情,是对已死长者的尊称,如对已离世的父亲称先父、先人、先严、先考,对母尊称先母、先妣、先慈,对祖父称先祖,等等。

[亡]:

用于对已死卑幼者的称呼,如亡妹、亡儿。对已故的丈夫、妻子、挚友,也可称亡夫、亡妻、亡友。

[犬]:

旧时谦称自己年幼涉及不深的子女,如犬子、犬女等。

[小]:

对人常用来称己一方的谦词,如自称自己儿女为小儿、小女等。

[六亲]:

六亲即六种亲属。对六亲的说法,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说指父子、兄弟、姊妹、甥舅、婚媾、姻亚。二说指父子、兄弟、夫妇。三说:指父母、兄弟、妻子。四说指父母、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五说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三弟之子、从父母亡子女之子。隶巍,指父、母、兄、弟、妻、子,是现代比较通行的说法,现代汉语中六类也泛指亲属。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古今妻子称谓: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的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有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因称老婆太俗语,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方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妻殁再聚约。

家里、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贱内、贱媳:古人对妻子的谦称,

爱人:男女互称。

老马子、后头人:河南农村对妻子的称呼。

右客: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现代都市流行的对妻子的俗称。

参谋长、内务部长:现代人对能干持家贤惠妻子的尊称。

附: 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如夫人”、“妇君”等。

  

  古今对丈夫的称谓 我们对女子的配偶称作丈夫。此外对丈夫的称谓还有丈人、君、外子、官人、老公、爱人、当家的、前面人、掌柜的、外面人、郎君、老伴、老头子、那口子、男人、老爱、那位老板等。

  古今对父母的称谓:父母又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考妣等。

  古今对夫妻的称谓:夫妻在古今有结发、鸳鸯、伉俪、配偶、伴侣、连理、秦晋、百年之好等。

  “鸳鸯”:原指兄弟,我国古代曾把鸳鸯比作兄弟。鸳鸯本为同命鸟,双栖双宿,所以古人用它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后用鸳鸯来比夫妇,始于唐人卢照邻。

“丈夫”小考:丈夫在古代并非指女子的配偶。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称为丈夫,这是一种古时礼仪。另外,古代把人长八尺的魁梧男子称作丈夫。在春秋战国之交,“丈夫”的词义扩大了,不仅指成年的男子,而且还指男性的小孩甚至男婴。

“娘子”小谈:娘子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爱称,在元代以前,称妻子为“娘子”是不对的。宋代之前,“娘子”专指未婚的少女,意同今天的姑娘。

  到了唐代,唐玄宗后期好声色,宠杨贵妃,杨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无与伦比, 宫中号称为“娘子”。这里的娘子,显然已不是指少女了,但也不能理解为是对妻子的称呼。

  到了元代,社会上已普遍称呼已婚妇女为“娘子”。到了明代,一般习惯称**为“娘子”,而且带有娇爱的味道。

  随著称妻为“娘子”的流行,一般妇女也就称为某娘了,如称接生婆为“老娘”。称巫婆为“师娘”,称妓女为“花娘”,称男女关系不清的女人为“夫娘”,以及鄙称妇女为“婆娘”等等,通称她们为“娘们”。

  什么叫“丈人” ,“丈人”现在通常指称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就不仅指岳父了。

   一、“丈人”是对老者和前辈的尊称。

   二、“丈人”指家长或主人。

   三、“丈人”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四、“丈人”'代表岳父。

“结发”的含义:我国古代,年少之时结为夫妻,称为结发。后因以“结发”为结婚,指原配夫妇。

“连襟”趣话:在我国民间,通称姐妹们的丈夫为“连襟”,“连襟”的来历与我国著名的诗人杜甫、洪迈有关。

  较早在笔下出现这个词语的是杜甫。他晚年寓居川东,结识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子,叙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两人很合得来,三天两头书信往来或一起聊天喝酒,后来杜甫要出峡东下湖湘,写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叙述结交经过,有一句是“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这只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是石泉州的幕宾,不很得意,妻子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写荐书推荐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替写了一份谢启,里面便有“襟袂相连”一句。而比洪迈还早一些的马永卿,在所著《懒真子》里提及,江北人呼友婿为“连袂”,也呼“连襟”,和洪迈写的谢启相对照,可见宋朝时,“连襟”这个称谓就已通行,并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内容了。

  岳父、岳母称呼的由来。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封禅”。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中书令张项做“封禅”使。张把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成五品。后来玄宗问起郑镒的升迁事,郑镒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在旁边的黄幡绰讥笑他:“此乃泰山之力也。”玄宗才知张项徇私,很不高兴,不久把郑镒降回原九品。后来,人们知道此事,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五岳之首,又称为“岳父”,同时,又把妻母称为“岳母”。

“东床”的缘来:东床指女婿。东晋时郗鉴让门人到王导家去物色女婿。门人回来说:“王家少年都不错,但听得消息时,一个个都装出矜持的样子,只有一个年轻人,袒腹东床,只顾吃东西,好像没听到我们说话一样。”郗鉴一听忙说:“这个人正是我要物色的好女婿!”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

3、礼俗称谓

君:周代称诸侯为君。君在天子之下,大夫之上,指的是诸侯。秦统一天下后,称皇帝为君。君还是战国、秦汉时期贵族、功臣的封号。如齐国田文号盂尝君,魏以子无忌号信陵君,汉郦食其号广野君,刘敬号奉春君,君后来又引申为对男子的尊称,故父和夫也可称君。

臣:上古指男性奴隶。后来“君”与“臣”对举,臣包括因君外的任何人。后“臣”引申为对己的谦称。

士:商、西周、春秋时统治者的最低层及其成员。周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家是卿大夫的统治区域,担任家的官职的通常是士,称为家臣。士大夫受过教育,有知识、有才能,因此,后来逐渐成为知识分子的通称,在军事上、政治上、外交上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战国时代的士大体分为四类,一类为学士,如庄子、荀子等。一类为策士,如苏秦、张仪,即所谓纵横家。一类为方士或术士。最下的一类为食客,这类人有士之名,无士之实,多是贵族的鹰犬。

民:上古时把奴隶称作民。或称黎民、群黎、苗民、众人、庶人、庶民,通称庶民。臣与民在上方都是奴隶,但有区别:臣是柔顺驯服的奴隶,民是暴戾难以驾驭的奴隶。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甚至杀死。“工”、“奴”、“奚”、“臣”、“妾”等都是奴隶,小臣、仆侍、妾婢、阍人(看门人)、寺人(宦)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金工、车工等是从事工业生产的奴隶,大量的则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

君子:古代对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泛指有道德的人,君子常常和小人或野人对比。此外,妻称夫也叫君子。

百姓:古代对贵族的总称。商代的奴隶主是贵族,总称为“百姓”(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商王是贵族的最高代表,自称为“余一人”,周代仍有这种称号,战国以后,“百姓”为平民的通称,与“民”为同义词。

黎民:平民也称黎民,亦即“众民”的意思。因“黎”通“骊”,黑色,“黎民”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呼。黔,黑色。“黔首”,犹如黑头。据说秦商黑色,平时平民都用黑布包头,帮称“黔首”。

布衣:即“平民”,古代人富人穿丝,平民穿麻布,所以称“布衣”。

庶人:又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西周时庶人可作为被封赐的对象,其身份比奴隶高。春秋时,庶人的地位在士以下,工商奴隶之上。秦汉以后,泛指没有官的一般平民。

  段所,字原中,号义在,又号迂生。元至正辛丑年十一月十七日亥时生,明正统九年殁,享年84岁,葬马山背高山龙形。配龙氏,生子四:耕童、樵云、村童、幼奴。段氏永新鄱阳派第二十世,涉莲花三板桥田南下街一世祖。明初隐逸诗人,作《鹭股集》数卷广为流传,部分诗作收入明清《永新县志》和《吉安府志》。

 所幼聪慧颖敏,性峭直高朗,每读书辄通大义,识者奇之。长涉猎六经诸史百家,学问益蕴藉。尚自言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欲以经纶宇内为己事。先达吴由翁刘木庵知其为伟器,荐之当国宰相杨士奇。时天子方响用海内豪隽,杨士奇上疏言:取士不在于词章,而得人莫先于实行。本朝自科目之外,别设贤良一科,以待异常之士。今吉安永新县处士段所,行己有则,作事可法,孝友素称于家庭,信义入抱负良深,诚明堂之栋梁,清庙之圭璋,足副委任。上可其奏,使召之,辞不往,再召,载舟至洋子江浒,门生从行有病死,遂以疾辞归。且决意归隐林谷间,架屋作舫轩于塘,逍遥麈外之想,徜徉于山泉林壑。日吟咏,自适其闲,极尽而归于平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称舫轩先生。

 所性行端洁,周慎有超才,善音律,而诗颇有名。自思屏伏一隅不足为天下士,始出四游浮湘汉,泛彭蠡过洞庭,登衡蹑庐逾淮蹈浙谒金陵,历兮聆岱岳之盛,览物起兴,兴至吟发,于是吴越齐楚人士无不识所。见其风致飘洒,神藻清丽,而诗歌多狂放之音,山水之美,生生不息,永恒静穆,以为李杜复出。著有《鹭股集》,其贵温厚和平而不贵艰涩,贵高古清新而不贵浅近,胸气高爽,洗涤陈腐,皆叹为美。七言律似唐长篇歌行,有李谪仙气象。而“露冷铜盘秋色老,天际银河一丝小”之句,谓可追李长吉遗调云。摘《东华山歌》一首:东华胜地盘斩岩,下临百丈之深潭。秋山遥横县西北,巽峯独在天东南。赤林粲如绮一水,青挼蓝道人结屋。楼隐乎其闲众峯,排闼献奇输秀於。浮岚流霞夜酿作,天酒白云朝翦成。春衫仙翁羽客纷,总总而来下氅衣。鹤佩青鸾骖炉袅,沈水道韵腴清潭。近市飞尘高过马,咫尺迥隔仙与凡。嗟我驱驰厌尘土,卜居人欲从彭咸。山中黄独不难得,呼童为我修长鑱。

 诗也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故志之远者,犹驾列缺而闯层霄,乘紫微而凌倒景。及其发於词也,若挹金茎之露而沂银汉之流者,质之杜老“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之句为尤信。鹭股虽不剜而刲之,然於质之高洁,体之清劲,盖亦有取焉。既而读之有水檗声,无蔬笋味,琳琳若琼树,吟风鸣镝之适耳,殊非鹭股之可拟也。始知诗言志,歌用言,非虚语矣。常谓古之圣於诗者谪仙少陵,固若夫怪诡瑰奇,豪爽英迈,则有长吉辈词代之,音若虞范揭张之闲雅清丽者也。今子以跅弛之士,卓荦不羁之才为奔逸,得非志之高远、词之精奇者乎?青年远思殆将坠庙堂而鸣国家之盛者,所就讵可量哉!

 所又尚友濂洛景慕洙泗之风,主敬为学故。有诗曰:或慎不违闻见顷,战兢肯舍须叟时,我无主一无二致,安宅深居不可离。盖悠然知德之味矣,于是高士石潭刘孟洵,情溪李伯尚愿与结社,时号禾川三君子。而忍庵张顺动,庐陵李昌祺,吉水宰相解缙皆慕名纳交。后征檄至再,终不可夺。州守柯暹进屈己访道,以宾礼礼生,而所亦敦行不怠。四方冠佩之士造门请赋,几无虚日。相知者率移书庆曰:君子不贵于虚文而贵于体道,所抠周程之脉络,弋孔孟之绪余,自可谓全人矣。

 所系出唐凌烟功臣褒国忠壮公志玄裔三世孙文昌,墨乡氏相穆宗子成式守庐陵,三世孙翊宰永新,卒于官,子谦择地居邑之西乡带名鄱阳。五季之乱,翊孙昭玉南唐隐帝以其平寇有功,册封为永新镇将,加银青荣禄大夫马部都指挥使,遂奄有邑。受命弟昭胜籍吏民府库入觐,朝廷喜其归加金紫光禄大夫赠尚书左仆射,子侄七人俱进皆,明初以科第选用者百数人衣冠世族七。

 所涉莲花三板桥田南下街,以寒素自居,布衣蔬食,泊如也。强仕后蒙征檄至再三皆不可夺。故有诗曰:圣主来征老不才,不才不肯下吟台。男儿逸气凌九霄,黄金白璧不易招。所以陶渊明未肯轻折腰,丈夫论交贵知己,贫贱不移心似水,以严子陵长揖汉天子,虽颂渊明子陵盖以自况也。士大夫始信肥遯之真。世有诮其迂者,所曰:吾固迂也,但恨迂不大耳。由是改号迂生。

 所穉年随母嫁竹山尹文弼,值其乏嗣抚之知己,所以鄱阳侯尹濯与祖邑今翊翁世为通家,力修尹氏谱寓报孝意。念父亡母逝,遂兴反本之思,归宗于段氏家谱。其发于诗歌动必思亲,故有诗曰:我今六十余,两鬓霜垂重,虽欲奉双亲,亲亡复谁奉。又曰:我所痛兮,何怙何恃。即此哀痛之言,在迟暮犹然,则终身之慕可知。每避义塾聚诲宗戚子弟:急人之难至倾囷倒槖无所靳,应事接物尤严於义利之辨。所别号义在意所存所发惟义之所在也。

 大尹沈公美任赴京,所赠诗云:挝停五鼓鸡声绝,啼鸟飞起东方白。沈侯下马上官船,牵挽留之不能得。忆昔下车,惠我黎民,犬不夜吠,民乐春耕。世纷走蜂蚁,侯心了如水。龙潭汇秋波,一味清澈底。时得余闲事幽讨,沅芷醴兰净如扫。煌煌官署焕增修,较之初来百倍好。宏农宣德化,张堪可方驾。加以明恕风,从容到黄霸。玉笋行催鸳鸯班,姓名早入麒麟画。三载如一朝,一旦登青霄。江海春信早,开向赤栏桥。侯不少留,我心悲问:侯此去来何时别侯之意如禾水,流到金陵数千里。

 刘木庵御史侍教日久,所告刘赴京谒选曰:青松在长林,群芳争诮嬉。谓无艳阳质,孤直将奚为。青松静无言,怡然相对之。严霜忽零坠,荣瘁谁同期。自非岁寒际,安得知操持。刘稔知所之性行履历,迨服官,遂不奉色笑,然犹伫待生之起用,殊料其僻隐自如耶。兹丁内艰归桑梓,恨所巳殁。

 一代之兴,一代人物。三板桥山陬僻埌,而贤者辈出,代之不乏。古之君子常乐道人之善,所贤声著于乡邑,播于江海,达于朝廷,天下后世将必有闻,而知之者今虽祀于乡,然彰其令德,岂敢没其善而不为之表彰乎?

庄盘珠是什么人?清朝女诗人庄盘珠生平考

庄盘珠,生活在乾隆与嘉庆年间,字莲佩,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出身常州望族庄氏,庄关和女,举人吴轼妻。庄盘珠诗词皆善,著有《秋水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