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族谱辈分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4收藏

陈氏族谱辈分,第1张

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

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浙江鄞县茅山走马塘

开天文荣 祖烈愈隆 贤宗跃人

4 江西上饶

旨方温润,光大正辉,文行忠信,礼义贤良,恭庆嘉祥,恒丰履泰,豫顺谦和,孝友树帮,学道同芳,长绍万世,炳承家有,源远永思,崇祖继宗,培元植德,天锡其美,善寿汝康。

4 江苏江都

恩、锡、万、福、世、寿、方、桂

5 湖北汉阳

永国良振,必育英华, 荣昌祖顺,志礼益芳, 诗书佩泽,锡福增强, 遵仁安义,事业维长

6 山东省陵县陈辇庄

德、文、兴、相、世、少、传、卿

7 汉阳

克永光明,荣华迪吉,和平治世,忠厚传家

8 重庆永川

天星经纶,人利礼至,文章报国,私(或诗、思)书传家,永远少树,世代光华

9 山东省莘县张寨乡土陈村

王广西兴玉,计风连清怀,韶生时恒良,道远在明德

10江苏盐城郊区伍佑镇

采、如、锦、宏、国

11四川省永川县

天星经纶,人利茂知,文章报国,私书传家,永远绍树,世代光华。

12海南省琼海市

运、会、永、绍、辉

13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龙子口

秉懋邦家善庆长,翼为明听焕文章。 虞夏殷周汉唐宋,六经世受绍其芳。

从来作述敦仁礼,万代声名启俊良。志据依游克念力,丕承祖德永光扬。

14湖北黄洲府麻城县孝感乡落叶沙子场郭家狮子岩几子湾

国、正、碧、加、大、元、庭、永、远、兴、文、天、耀、祖、德、官、清、民、自、安

15江苏东海

増 景 方 贵 秀 步 兴

16湖北省竹山县东川

之元国治兴隆长 祖德宗功世代扬 尊守延绵恢先绪 诗书彦秀起贤良。

17福建省石狮市永宁镇港边村

仁。义。长。发。祥。忠。和。永。垂。芳

18河南郑州

宗,邦,万,选,天

19徐州北郊

龙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0四川达州市

先维加大启,正应于朝学,其昌永曰继,思尚信义卓,家长宗可传,荣锡用安乐,富贵万年兴,甲弟连登科

21四川广安岳池玉皇庙

一启思良上,尧舜禹汤周,文武忠天世,万代显鸿 猷

22湖北省石首市

世宗有大训,孝义惟先,永正一家典则

23湖南长沙

仲思旺兴国,善德嘉立朝。学开文仕启,永远定祥曜。

24湖南绥宁

远历代善名扬

25陕西汉中

春、启、文、明、正、乾、坤

26湖北孝感市

永崇亭尚立,天述四登齐。文学开创景, 中云自定基

27柳州融安

以兴光登文,世国良相正,君德岳山重,贻谋燕翼长,培植基业永,克昌后裔祥

28四川

春先思龙来 明道西光富

29河南省濮阳市孟轲乡

贵鸣冠书林 建广瑞祥云 文豪佐志仕 英武正乾坤

30山东潍坊诸城

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 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

31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金兰乡

公/良/明/有/道/定/国/显/朝/廷/德/兆/鸿/隆/运/

32安徽灵璧

明 昌 兴 龙 忠 厚 传 家 远 诗 书 继 世 长

33湖北麻城孝感乡

天正世代昌,朝廷兴万邦;高明悠久顺,永远照真祥。

34 湖南省临武县

光龙公焕世 宗允上元如 良甫叟伯楚 舜侣寿存思 志士大夫卿 文才俊秀英 贤能应选举 道学崇高明

35江苏高邮一沟镇河南陈家庄

统、绍、学、林、鹤、凤、启、智、海、龙、飞、生

36 四川营山县

崇贞宗千祖,国子名文胜,朝邦万代永,其昌兴隆善,嘉志立刚常,仁义得富贵

37 湖北省钟祥市

正裕家生永克昌,天开文运吉照祥,光宗耀祖世为美,安邦定国华锦长

38 广西龙州

德、崇、厚、福、天、宝、盛、人

39 潮州

仕 应 天 选大 班 良 秦经 国 帝 地由 义 举 仁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0 江苏徐州铜山县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41 湖南衡阳

孔、武、大、君、圣、高、瞻、远、见、佑

42 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弥市镇陈家湾村

明正科开选 精忠上致君 泽化传永远 本端定家兴 孝友绍克绪 经书启嗣贤

43 湖北石首

诗书光乾业;忠孝启后坤

44安徽当涂县

福禄寿永 肇祚延长 祖源省上 行表言坊 克遵懿范

能叙纲常 修齐有本 相得益彰 典谟训诰 先后辉煌

经纶化育 迪吉尔康 孝友为政 郅治祯祥 匡 辅翼

安定明良

45 四川大竹

真天存得玉,大金嘉时祚曰应楚之才,华国文章绪

朝廷用贤良,立学明庠序诗礼传家珍,世代受恩遇

46 湖南省临澧县四新岗镇马家村

心、书、礼、光、家、祖、忠、义、耀、朝、廷

47 江西九江瑞昌县

添文福守、亮席成宗、其应以余、家之道通、学茂德立、洪新世绪、敬狄全()、华国文章

48 江苏淮泗

象、翠、豫、临、丰、履、同、升、复、泰、孚、观、咸、谦、有、宜

49 南京

修仕国家宝鸿儒道德芳

50 福建汀州彭屋碑村安名排辈

茂良秉文世,凝依安(作、理)胜昌,

敬(志、英)德修原美,名才继愈长,

庆余恒积善,业大永遗芳,

兴盛家声显,荣华国瑞光,

立泰泽新远,昆强伟福庄,

尚士宏开建,宗辉耀祖邦。

补充:

51贵州 辈份是:

锡、大、天、先(薪)、应;

文、光、学(华)、世(永)、鸿;

思、余、平、安、义;

镇、国、定、庭、忠。

52 广东揭阳

君、臣、佑、益、禾责(责)、厚、能、发、光、大、统、有……

53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

辈分排序是:春焕耀家庭,君臣道义,永振大明。

54 四川省平昌县

九、位(卫)、运、奉、云、文、明、光、大、正、贤、仕、登、朝、庭(廷)、焕、直、兆(朝)、灯、

55 安徽怀宁三桥陈氏。堂号“树德堂”

辈份是:陈栾日仕普 友延金木水 尚九毓永昌 王廷光国祚 传家惟一经 中存务广厚

56 四川省遂宁 胖土入陕之巩昌府阶州陈家山公妣讳氏皆无考有墓有碑惟字刑剥蚀莫辨公生子五长绍纲次号纲三福纲四联纲五桂纲

宗谱取名定派歌:继自其汝之 九邦第宏基 培应醇厚广 裕启显扬时 勤慎佐国宜 绵长锺嗣烈 世泽万年思

57 四川巴中恩阳义阳山陈氏湖广填川的第六代开始的宗谱: 鸿,绍,启,中,永,定,顺,安

58 清康熙年间,陈之贵迁入贵州都匀骆家田

二十个流水字辈:荣、学、际、国、治、延、佑、宏、世、德、孝、友、惟、敬、修、光、显、永、尔、锡。

59 湖南双峰荷叶镇陈氏排辈表 :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60 安徽省肥西县

文学光宗、贤能辅国、明理安常、宏昭世泽

61 辽宁省庄河县大陈庄和小陈庄

二十字家谱如下:

元学春广兆,仁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

62 湖南湘乡山枣

义、明、君、孝、友

63 河南潢川(原河南光州)

家族门联有(义门家声振,颍川世泽长)

辈份中有:殿传金宝,家庆宏昌,永绍先泽,大显其光

64 安徽省枞阳县

辈份中有“克、相、胜、庭”

65 广东揭阳古溪陈氏

家庙楹联

(1)

古风尚在

溪水长流

(2)

古风尚在千帆竞发

溪水长流万派归源

(3)

古远家声旧

溪深世泽长

(4)

古桐栖彩凤

溪泽卧蛟龙

(5)

古传家声 据史依经起妫姓

溪涵派泽 追源溯本自莆田

(6)

思祖先业绩克绍箕裘扬祖德

成禋祀规模恭治俎豆报宗德

灯橱:

古今明月照耀浪清溪

古风仰止涵辉祚清溪

66 福建省安溪县蓬莱寮内陈氏

字辈(昭穆)排行(十世起):振弘光 承大业 举芳正 立贤哲 钦天良 会帝德 绍舜祖 尚允吉。

67 广东省清远滨江泰陂陈氏

大明洪武年间有诗日:

四海五湖天下陈,

青山绿水影乾坤。

兰桂腾芳枝秀茂,

世传后裔步青云。

始祖国安公与高祖自福、三世祖本威将本字辈五十字数列如下:

国自本于良 子国君文秀。

仕汝平德赞, 朝成景运传。

有祚光尧日, 其昌永孝声。

承仁慈敬卜, 肇庆继和鸣。

能守祖荣业, 新丰衍贤英

68 黑龙江省嫩江县

庆源长兴远,春和景茂昌

69 江西抚州

据说是明朝从江西高安迁来的,为赤土大田庄,本支派行中有“珠光映碧球(音)”派行

70 广西桂平县垌心乡陈氏

从广东惠东迁来,派辈:

### —元—雍—皋—佐—甫—文—俊—豪—###

71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镇

字派,(天了庆宗应,仲叔光家邦,世传自有常,永遵敦厚礼,昌大定悠扬.)是康熙三十六年由楚迁蜀来到现在的南充市

72 浙江黄岩

宗谱上班辈排列为:正-国-以-贤仕-齐-嘉-义-必-仙

73 柳塘陈氏宗谱排行字母表

忠孝勤俭恩忠和圣善名任恤睦慈祥衍百千万贵福生清良义仲平安富盛永光泰贞谦豫显庆播杨宏绍懋宠远嗣徽芳元沛盈滋郁蔼作成含美式彩瑞质琪英

辈份 :

文惟尚昌望隆家国祚启人瑞景会允锡棠华棣萼凤竹皋兰绵承奕祀谷贻发祥

表号

尔怀德立敬承启修开继定世秀茂崇升蕃衍享利春宇熙和川腾朝宗

74 湖南双峰荷叶陈氏排辈表

大朝必兴宗祖庆

世祚公卿焕一门

习礼敦诗垂荫远

服畴绍德迪光蕃

英才荟蔚占星聚

丹诏荣颁表义尊

欲识泽长绵楚派

颜川正可诉渊源

75贵州金沙及遵义三河

流传的诗句:平地干戈闹红哇

红兵赶散各天涯

五马太子如雷吼

永赴麒麟江定巴

一家分为三五户

一户分为三五家

有人记得诗八句

不同宗祖也同华

76 温州迁移到台州玉环环城西青岭头大坑里的陈氏

全、芳、长、文、佘、成、云、永、明、多、贤、德、昌、世、淮、水、洪

77 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庆丰村

洪、万、启、光、登、先、明、永、远、福

78 黔南地区

炳、少、明、忠、玉

77 四川省荥经县。族人所用字辈:

朝应尔恩,俸仕文仁;

席尚光大,家秉昌荣;

先祖来居,荥河经江;

聿修厥德,启迪胤臧;

前创后守,作为有方;

义门之业,迨见再举;

78 四川大竹县,在清代乾隆年间祖上有湖南郴州(郴之东门)来川东之梁竹(梁平,大竹),辈分有"华国文章绪,朝廷用贤良,"

79 山东省滕县圈里村

“昭” “明 ”“允 “克” “宏”

80 贵州织金(主要是阿弓、吹聋、鸡场一带)就有几万人。有传红鬃白马典故,辈分“进霸百景安,毯大万福先……再启玉文光,恩高(洪)开国相……

81 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辈份大至是:

奉尚梁必仕,朝庭四代兴。

永远林中贵,吉地寿年长,登科正名扬。

82 甘肃靖远陡城堡字辈:

#自、文、世、兴、陈,玉,仕(士),天#

82 来自山东诸城的陈家官庄,排行是伟、钟、汝、桂、炳

83 四川金堂 原祖籍福建长乐县,近几辈的辈序是:自多福积善

84 辽宁辽中 家谱排列为“锡德崇彦俊,嘉善永朝天,道本维良景,宏昌继泰先”

85 江西安远县

立志颙公为开派始祖,派行语:志元玉招大,清胜陈兴帮,恭宽信敏惠,积善启传芳,泰交逢景运,兆锡享荣昌,继代钟才德,咸朝庆明良,崇文克登辅,守正定观光,贤嗣宗祖绍,发达永世长

1、 连云港李:爱国家宜,世 德 怀 忠 ,作 善 兴 宗。

2、 某地李氏:安帮定国尊文武,永佐朝廷世代兴。

3、 四川川东:安、邦、定、乾、坤。

4、 贵州毕节:安邦正国友,崇碧发万春。

5、 某地李氏:安、邦、定、太、平。

6、 山东东营:安、长、道、德、传、先、进。

7、 湖南桃源:安凤应之文,世学大登元;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宗; 自任开丕显,含芳继景明。

8、 某地李氏:安、芳、君、贵、宝。

9、 四川绵阳:定、国、安、邦、遵、文、武。

10、 重庆李氏:安吉星,广华永,远出达。

11、 某地李氏:安、居、端、详、传。

12、 湖北钟祥:安居乐业,玉合同情;炳忠执正,开国盛家;后世称明,得必有邻;龙光燕喜,康祥云集。

13、 山东济宁:安、庆、祥(洪)、云、兴、秀。

14、 嵩浦李氏:安然定立,发达明尚;世从卿良,士民文崇;帮家丕治,允伯叔宗;圣君有庆,万国时雍。

15、 江苏李氏:安、永、怀、瑞、兴、启。

16、 某地李氏:保长朝承存,定东福公冠;广国翰弘华,嘉建锦康钟;明兴强青全,江瑞润尚韶;首天维文祥,贺学周彦应。

17、 某地李氏:保、公、同、维。

18、 江苏泗洪:保开培长怀,青修光祖德,自如永定玉。

19、 山东蓬莱:宝、树、世、业。

20、 缙云李氏:保义廉千万少迁,仁次连洪入云边;英芳茂盛荣华显,广大安康福寿昌;道德崇高元敬让,慈祥敦厚本温良;贤 明忠肃宽和裕,信义贞诚俊哲光。

21、 吉林长春:保兆长子景玉。

22、 某地李氏:宝、玉、凤、振。

23、 某地李氏:宝元世大,庭基效尤,宏毅四海,---方正。

24、 湖南桃源:邦国朝廷启,逢仁必耀中。

25、 某地李氏:帮国振香树,东风雨润芳。

26、 湖北李氏:帮、国、之、贞。

27、 某地李氏:邦、国、永、宗、传。

28、 重庆万州:邦家必达,龙诚飞将。

29、 湖南浏阳:邦家延炳运,经业式培基,锡晋昭芳泽,荣因兆代期。

30、 合肥撮镇:邦家有道,廷应朝承;功崇惟志,业广在勤。

31、 湘潭高塘:邦家之光,大宗维翰;克广德心,介尔景福;皇恩多士,文武是宪;昭格列祖,永钖祚胤。

32、 贵州李氏:邦、应、世、忠、天、美。

33、 江苏李氏:邦、正、朝、兴、国。

34、 某地李氏:邦治仕登朝,文儒从先世。

35、 湖南资兴:伯本楚象廷,邦鹏必叟中,厥亨利熙成;德决师仕,克廷春应永,洪希正万元,文章昭宇宙,德业显乾坤。

36、 河北玉田:百、连、瑞、荣、自。

37、 山东郓城:伯、请、孝、思。

38、 红安李氏:伯、全、廷、应、国、如。

39、 某地李氏:伯尚梦朝廷,国大应时芳;祖必加增起,永世定隆祥;宗远思仁孝,文明万代昌;善良敦道义,圣治正纲常。

40、 湖南郴州:百世年千万,文武安邦守,于浩居中一,方知思可久,继序从兹发,科甲承诗斗,积善流泽远,齐家惟孝友。

41、 某地李氏:白延之品,如必世德,克用应昌。

42、 小板桥李:伯允朝先洪,兴绍显耀宗;枝世德作承,光华益庆隆;景行惟继祖,忠孝与友恭;培植毓贤俊,文章经济崇;克 振家声远,贵仕翌时雍。

43、 重庆李氏:白永嘉应 龙如仁义 承先继述 世代兴荣 天锡洪文 家国显庆 祖肇宗钦 祥开德政。

44、 潜阳李氏:伯友道仲胜,延世永兴隆;为善传家宝,贤良振鼎奕叶新。

45、 山东青州:百、玉、西、吉、庆、明。

46、 某地李氏:白元里登子,春俊冯天开;文章明学四,申发应吉祥。

47、 山西沁源:百子朝登,世有恩清,正生元光,若能治家,常怀兴宪,木果月恒。

48、 四川泸州:柏智显荣春,洪正国家恩,天运宗福德,永远一朝廷。

49、 平阳李氏:伯仲士启永思秉正仁,孝允敦淑雍作圣坦顺。

50、 江西南昌:伴国仕光春,谌应时坤尚,祖德恢宏业,忠孝义节芳,永远发长祥。

51、 沂南县李:本、长、建、道、尊。

52、 某地李氏:本大昌咸(显),安和永庆。

53、 桂东城南:本根培植厚,滋润在元良;福荫钟奇秀,经畲蔚翠芳;鸿材柱楝大,受作梯航;枝业能留意,咸分上苑香。

54、 资阳李氏:本光世乾坤,道德荣发生。

55、 某地李氏:本可兆修仕,应同登野。

56、 江西宜春:本、坤、钊、清、登。

57、 常丰十甲:本立家传盛,时隆世有荣;英才光玉宇,上达起先声。

58、 甘肃陇西:本李真乃广,忠孝杰(守)家帮。

59、 某地李氏:本、立、而、道、生。

60、 重庆巫山:本、启、定、春、芳。

61、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62、 某地李氏:本文光宗德,学书振家声。

63、 江苏兴化:本、文、怀(志)、得(永)、加、石、子。

64、 湖南沅陵:本元朝拔开新运,正吉宏昌少治帮,永远书香照得泽,高明万代庆佳祥。

65、 四川射洪:本元有志得,客家思以在,光绪有重还。

66、 某地李氏:本元育子,树泽见勋。

67、 台山李氏:本毓裔联英,金枝向日荣;奕世逢春茂,参天曜日明。

68、 善邑曲江: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9、 邵阳八甲:本正发祥懋,肇启有忠纯;立学光前代,家传瑞运新;声华成盛业,孝义一庭荣。

70、 湖南李氏:本知事宏永,时玉景运章;忠厚开先绪,经书启义芳。

71、 江苏高邮:碧胜云启,三掌钰宗纯;震金大学,光道德永。

72、 某地李氏:笔、生、芳、长、启。

73、 常德维新:鼻仕允贞元应祚长方登灼先维新世泽作述振家声荣。

74、 湖北十堰:必、存、廷、茂、德、云。

75、 新化李氏:必承先祖业,以立裔人基,善积能延庆,书香永荫重。

76、 湖广祁阳:必定安邦兴,进位朝相祚,盛世重才能,思去恩远固。

77、 湖南桃源:必定开文运,生华梦兆先;太尚道广德,继承统成天;盛世利彩凤,富贵永万年。

78、 安化李氏:必可绍单仕志朝时德之其标以汝美利见大邦基发祥正。

79、 华容李族:必良贻法远,光裕定逢昌,元本恒传茂,同宗绍述长。

80、 安徽芜湖:必、尚、志、应、'宗。

81、 湖北宜昌:必廷朝宗孟,大正光明秀。

82、 广西桂林: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

83、 华容桥头:必有淳良起,本源自可祥,同宗传以信,远绍定荣昌。

84、 江西南昌:毕思南世新,维远长发秀。

85、 重庆李氏:毕万洪文承,福能远长立;代光先四泽,昌勤耕广读;贞富贵连登,吉弟满庭堂。

86、 南安蟠龙:弼拔伯德若于如孚实天肇衍,宜尔君子长发其祥垂裕来兹。

87、 重庆南川:表祝登先,高天荣文,正光明启,后坤君子。

88、 某地李氏:骈枝焕若云,高曾扬俊列;昆继翠先锋,振志唯安本;传家重策勤,鸣雀友闻声。

89、 山东滨州:丙、洪、清、杰。

90、 贵州务川:炳……锦泽楹辉,义忠红灿。

91、 江苏淮安:炳、立、从、顶。

92、 山东郓城:炳、培、善、殿、传、百、世。

93、 河南固始:秉文时子克,甫卿世侯延,尔孙昭孝悌,法祖尚丕前;忠诚弘国盛,仁礼蔚嗣贤,兴复我家帮,济美斯万年。

94、 广东廉江:炳耀尚辉庭,均逢秀振星;巨华经克定,冯赞世宗兴。

95、 辽宁李氏:宾育发振长,凤鸣兴国昌;文华治盛世,永为立东方。

96、 河北泊头:炳玉井风,万维新瑞。

97、 山东微山:秉玉上德,体宪传家。

98、 安徽宿县:丙、志、再、荣、光。

99、 山东沾化:秉正在胜,克一怀会(盛),光清树文。

100、 潮州李氏:秉、忠、乃、汉、泽。

101、 某地李氏:博厚高明久,火良万载扬。

102、 江苏盐城:步、庆、文、运。

103、 某地李氏:布、廷、元、培、鸿、基、树

104、 江西南丰:步、相、善、继。

105、 湖南绥宁:才宝进,再田通,仲大金;志世文,华凤

文姓是发源于北方的姓氏,后来兴盛于南方。如今的文姓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湖南两省,几乎占了文姓人口的40%。西南地区的贵州、重庆,分别是文姓人口第三、四大省市。从先秦时期开始,文姓人就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西汉汉景帝时期的庐江舒城(今安徽舒城)人文翁出任蜀郡郡守,是文史记载中第一个入川的文姓人,文姓人从此在四川留下诸多痕迹。

文姓人出了很多在政治、文化上有着突出贡献的人物。“四状元、五宰相、六大家”(四状元:辽国文充、南宋文天祥、元朝文允中、明朝文震孟;五宰相:北宋文彦博、南宋文天祥、明朝文震孟、南明文安之、清朝文祥;六大家:北宋文同,明朝文徵明、文彭、文伯仁、文嘉、文俶,清朝文廷式)群星闪耀,其中文允中是成都人,文同是盐亭人。另外,宋朝文姓进士有12人,元朝2人(其中四川1人),明朝31人(其中四川5人),清朝64人(其中四川5人)。

先秦时期

 一代贤相文种,帮助勾践打败吴国

春秋时,文姓人主要在今河南、山东、湖北一带活动。到战国时,文姓已播迁到江准地区。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手下有两个得力大臣:范蠡和文种,他们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了赫赫功绩,文种被后代誉为一代贤相。

文种

文种,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为让勾践顺利实施复仇大计,文种向勾践提出“七术”:“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囊,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疆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勾践对文种的这“七术”深以为然。公元前473年,越国打败吴国,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范蠡选择了功成身退,他写了一封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看后,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了躲避,称病不朝。

文种的举动让勾践好生怀疑。此时,有人对勾践说,文种恐怕是想造反作乱哦!勾践越想越觉得对,与其如此,留你干什么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剑,文种只得自刎。

文种死后,他的家人离开越国,分散到各地繁衍生息。

秦汉时期蜀郡郡守文翁,成为四川文姓先祖

两汉时期,文姓人向西进入四川,向北进入山西,向南跨过长江进入江南地区。今河南、山东、山西成为文姓族人的繁衍望地,河南的文姓人,大多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

这一时期最引人关注的文姓人,是文翁。文翁(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01年),名党,字仲翁,庐江舒邑(今安徽舒城县枫香树乡文家冲)人,又有一种说法是庐陵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据说文翁是文种的后裔,汉景帝末年,文翁被任命为蜀郡郡守,带着一家老小到了成都。那时的四川,民风野蛮落后,一向仁爱的文翁对蜀人进行了教化。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学校,用石头修建了一所学宫(石室),在各地招收青年学生。汉武帝时,中央 推广了文翁办官学的经验,下令全国各郡都设立学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文翁办学后,四川文风大盛,“蜀地文风比于齐鲁。”200年后,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文翁的一支后裔取其义,把堂号命名为化蜀堂。如今,安徽舒城和四川部分地区的文姓人,就属于这个堂号。

此外,因文翁“筑石室以居”,“石室”成了文翁的代号,蜀派文氏自称“石室后人”。如今的成都石室中学,其校史就是从2000多年前文翁创办官学算起的。

文翁在任期间,不仅促进了四川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还使文姓在四川繁衍成望族,其后裔分布于四川各地,后来向外迁徙,发展为其他著名支系的文姓人。

西汉末东汉初,四川文姓人出了一个人物文齐,梓潼县人。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人民不堪重负而起义。王莽派军镇压被打败,又派文齐去征讨。文齐采取怀柔政策,征而不讨、围而不歼,劝说大家放下武器,归顺朝廷。因文齐平定起义有功,王莽任命他为益州太守。

在任期内,文齐组织百姓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又练兵养马,修筑边塞。文齐还主持修建今云南滇中地区石林、弥勒、陆良一带的滇东汉长城。

建武元年(25年),公孙述占据蜀地称帝,隔断了益州郡与内地的联系。接着,公孙述派兵攻占益州郡大部分地区,威胁文齐投降。文齐凭借长城固守据险,坚决不投降。

文齐听说刘秀在河北即位后,派出使者前往河北,向刘秀表达了一片赤心,深得刘秀嘉许。公孙述被杀后,刘秀任命文齐为镇远将军,并封他为成义侯。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安徽文氏,两大家族最为活跃

三国曹魏时期,文姓人非常活跃,尤其在曹魏政权,出现了河南文聘和安徽文钦两大家族,一直延续到晋朝。

在三国时期蜀汉晚期,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的文立,年轻时在蜀国太学进修,师从大儒谯周,专攻《毛诗》《三礼》。益州刺史费祎看中他的才华,任命他为州从事(刺史下属的官吏,类似于现在的办公室秘书,主要掌管文书往来,还带有监察官员的职责)。

后来,文立入朝担任尚书郎。费祎当上大将军后,把文立提拔为东曹掾(高级秘书),不久迁任为尚书。晋朝统一全国后,文立出任梁州(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别驾从事(职责和州从事差不多)。泰始2年(266年),晋武帝司马炎任命文立为济阴(今山东菏泽)太守。

文立为人谦虚谨慎,很受司马炎的赏识。司马炎册立太子后,把文立调进朝廷,任太子中庶子(太子的侍从官)。再后来,文立又出任散骑常侍(皇帝侍从,在宫中当顾问,外出做贴身随行官员),升任卫尉,位列九卿之一。文立去世后,司马炎特别下令,“送葬于蜀”,专门派官员给文立办理丧事,修建坟茔。

《华阳国志》中记载说,文立曾给司马炎上书,希望任用原蜀汉的“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以慰巴蜀民之心”,二是“倾东吴士人之望”,司马炎同意了文立的提议。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士族大量南迁,文姓人也在这南迁队伍中。这次南迁,奠定了后来南方文姓比北方文姓兴旺的基础。

南朝陈武帝时,文翁后裔、住在成都朝阳门兴庆坊的文球,到江西吉州(今江西吉安)出任教谕(相当于教育局局长)。文球在那里结婚生子,安家立业,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古代特指江西)文氏大家族,这是四川文姓向外发展结成的一大成果。文球是文姓人最早迁入江西的人,文姓老家谱都称文球是文姓蜀派的一世祖。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文翁后裔文时,成为江西文氏始祖

唐朝时,文姓已经出现在两广地区,但发展得最好的是江西和安徽的文姓家族。到五代十国时,江西出了个人物叫文时。

文时,字春元,是文球的后裔。在“春”字辈中,以文时(文春元)的名气最大,文姓人奉他为江右始祖(江西始祖)。

文时的籍贯,现在存在争议。文姓家谱中说文时是成都人,文翁的后裔。但他的先祖文球已迁居江西,按说应该是江西人才是。究竟怎么回事,有待相关专家继续研究。

后唐唐庄宗李存勖同光3年(925年),兵部尚书郭宗韬攻打前蜀。郭宗韬暗中在成都招募内应,文时找了2000多人,帮着郭宗韬平定了前蜀。事后论功行赏,文时被任命为帐前指挥使,轻车都尉。

后来,文时奉命镇守江西永和镇。在巡视到吉州永新钱市坑东(今江西永新县莲洲乡钱溪村)时,发现那里山清水秀,很是喜欢,就暂住在在坑东袁通判家中。袁通判发现文时文武全才,人也长得英俊潇洒,性格厚道,把宝贝女儿嫁给了文时。

后晋石敬瑭灭掉后唐后,文时不愿为石敬瑭效力,辞官归隐,带着夫人回到岳父家里,把家安在永新固塘钱市坑东。从那以后,文时家族兴旺发达,繁衍昌盛,至今后裔近200万人,广泛分布在江西、湖南、广东、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福建、海南、河南、江苏、浙江、山东乃至港台地区等大半个中国,形成了著名的江右文氏大家族,有“无坑东、不姓文”的说法。

 宋元时期北方文氏南迁,文天祥抗元被株连

宋朝时,全国文姓人有18万多人,排在全国姓氏人口的第79位。文姓第一大省是山西,有54万人。这一时期的文姓人,主要集中在山西、四川、江西、河南、河北、广西等地,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宋末元初,文姓因文天祥的缘故受到株连,发展缓慢。

宋元时期,文姓人在史籍中留名的至少有60人,最为有名的是北宋前后任将相50年、经历了四朝的文彦博,苏轼表哥、诗书画家、四川盐亭人文同,学者、四川绵阳人文及翁,南宋末年抗元的文天祥,元朝状元文允中等。

文彦博,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彦博的先祖本姓敬,属于敬改文姓。五代后晋时,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改为文姓。后晋灭亡后,又改为敬姓。没改多久,宋朝建立,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庙讳,又改为文姓。从那以后,这支敬姓人一直姓文,融入文姓大家庭中。

宋仁宗天圣5年(1027年),22岁的文彦博考中进士,曾任益州知州。庆历7年(1047年),42岁的文彦博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于是副宰相。同年,文彦博因平息王则起义有功,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院大学士。

92岁那年,文彦博去世。他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4个皇帝手下为官,几起几落,出将入相50年,被世人称为贤相。清康熙61年(1722年),文彦博与历代功臣40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与文彦博同时期的文姓人中,还有一个善诗、楚词、草书、画,有“四绝”美誉的文同。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其受苏轼敬重。

两宋之交,北方文姓人受当时战乱影响,往南迁徙,进一步播迁到南方各地。到南宋末期,文姓人中出了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是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文时的后裔,追溯渊源,也是文翁的后代。

景定5年(1264年),文天祥到永新固塘祭祖,听说族叔文正道的6个儿子都考中了举人,为文正道的寝堂题写了“六义堂”的匾名。后来,六义堂成了今湖南衡山、江西部分地区文姓人的堂号。此外,文姓后人根据文天祥的封爵和他的一身正气,分别以信国堂、正气堂作为堂号。广东潮汕地区、广西部分地区的文姓,大多以正气堂为堂号。

文天祥有文道生、文佛生、文环生3个儿子,6个女儿。文道生19岁病逝,妻子苏氏带着儿子文伯平逃难,流落到今广东丰顺县。文伯平有6个儿子,其后裔如今有3万多人,分布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地。

文佛生在崖山一战中战死,未婚无后。年幼的文环生逃到海南,隐姓埋名生活在昌化、东方等地,如今后裔有两万多人。

文天祥的弟弟文天球在南宋灭亡后,为保证文家后代的安全,入元为官,被封为议大夫、上车都尉、秘书卿,死后被追封为雁门郡邑侯,谥号“文惠”。

宋端宗赵昰景炎年间,原籍湖广的文汝舟,带着家人入川到涪州(今重庆涪陵)为官,后在涪州文家坪置办地产定居。元朝至正年间,文汝舟后裔文自隆出任顺庆府(今南充)教授,把家安在蓬溪都尉坝。这支文姓人一直传承至今。

重庆大足境内的石刻很有名气,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宋仁宗赵祯到宋光宗赵惇150多年的石刻中,有很多来自普州(今安岳)的文氏家族工匠。这些文姓工匠是出自什么家族,为什么如此集中,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

元朝时,成都人文允中考中状元,后来出任四川儒学提举官(主管儒学教育事务的官员),最后死于兵乱。

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后,四川文姓人口激增

文姓人经过南宋末期以文天祥家族为首的磨难,到明朝时,文姓大约有16万人,比宋朝时还少2万人,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在全国姓氏排名中,也跌落到了第100位。

明朝初年,山西文姓成为大槐树移民中的一部分,迁居到周围各省和安徽等地。经过明朝的休养生息和繁衍,文姓人口逐渐增加。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兴起后,大量文姓人涌入四川,使得四川文姓人口急剧增加,形成如今四川是全国文姓人口最多的局面。

明洪武4年(1371年),明玉珍的儿子明升归顺明朝后,应诏返回湖北应山、孝感等地招募乡人入川,当地文姓人由此大批入川,散居在四川(含今重庆)各地。

原本住在四川的文姓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繁衍后,也在四川境内迁徙移动。如成都的文岐,有3个儿子,大儿子文裁迁居到射洪,二儿子文恩住在成都,三儿子文昌迁徙到今剑阁、阆中一带。

明朝文姓最为有名的家族,非江苏文徵明家族莫属。文徵明是文时的后裔,与文天祥同宗。文徵明及其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孙子文肇社,曾孙文从简、玄孙女文叔以及长子文彭的玄孙文点,子孙五代都是画家、篆刻家,货真价实的书画世家。此外,文徵明的曾孙文震孟,是著名的政治家,历任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清朝平定天下后,鉴于四川因长期遭受战乱,人烟稀少,田地荒芜,遂开始了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湖广等地的人民纷纷迁往四川,其中包括大量文姓人。

遂宁一份文氏家谱记载,其先祖文光临原本住在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文光临带着一家老小移居到泰和县住了3年。看到战乱蔓延开来,又迁往广西全州暂住。战乱平息后,搬到湖南永州府东安县,看到当地夏丰村燕子塘(今水岭乡下丰村、燕桂村)山青水秀,决定定居下来。

到康熙年间,文光临后裔文永昆等迁移入川,一支住在重庆府合州大河坝(今合川太和镇),一支住在安岳县鱼箭滩,一支住在仁寿县芋头场,文永昆所在支系住在遂宁滥井沟(今遂宁船山区西宁乡兰井村、樟树堰村)。

康熙20年(1681年),住在湖北荆州府监陵县汪家桥的文之兴、文之荣、文之华和文之富4兄弟,举家迁往四川。但是,他们的迁川之路并不顺利。按照规定,他们入川目的地是潼川府(今三台)。到了巴州(今重庆),老三文之华一家和大伙走失散了。

其余3兄弟带着家人沿着嘉陵江岸边继续走,一路翻山越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潼川府,向官府报到。官府主管移民的部门对报到的移民先抽签圈地,然后才准落业。老大文之兴不知道抽到了哪里,老四文之富一家迁到别的省份去了,也不知究竟落业在什么地方。

只有老二文之荣,带着夫人徐氏和5个儿子文桂、文揆、文槐、文松、文彬,抽签中了乐至县蟠龙河王家沟,在那里圈地落业。文之荣为人精干,性格恭俭温良,5个儿子又勤奋肯干,不断购置田地、增添家产,加上繁衍昌盛,后裔分散居住在乐至境内多个地方。文之荣被尊奉为这支文姓的入蜀开山始祖。

1921年,资阳一个名叫文华椿的72岁县参议员,写了一篇“文氏始祖家传述略”碑文,

记录了其入川始祖文李氏带领全家人在迁川过程中的事迹。文李氏是文正章的夫人,文正章先辈世代居住在广西桂林,文正章后来在湖北谋生并成家。康熙37年(1698年),62岁的文正章去世。

康熙43年(1704年),57岁的文李氏带着文永诚、文永试、文永谦、文永论、文永让、文永记6个儿子,从湖北乘船进入四川。他们沿途经过了九江、汉口、武昌、夔门、巫峡等。在千里入川途中,文李氏拄着竹拐杖在前面带路,6个儿子挑着担子跟在后面,一路爬坡上坎,历尽艰辛。

最终,他们落业在潼川府乐至县李逵坝,靠租种当地一个陈姓人的田地为生。文李氏告诫6个儿子说:“万里离乡,创立门户,当整顿精神,独立意志,勤以致富,俭以聚财。”

入川3年后,文李氏去世。文家6兄弟各自立业,谨遵文李氏的教诲,最终在资阳东枕头寺下邵家沟置业两万多亩,成为富甲一乡的望族。如今,资阳邵家沟马鞍山(今资阳回龙乡江诗村)仍有文李氏的坟墓,这支文姓人繁衍发展到了数千人,大多住在回龙乡境内。

在清朝,文姓名人辈出,但以满族文姓人为主,如镶黄旗人、文渊阁大学士文孚,镶红旗人、小说家文康,正红旗人、洋务派首领之一文祥,还有江西萍乡人、词人、学者、维新派思想家文廷式等。

从乾隆55年(1790年)开始到病逝,从个人履历来看,文孚历任地方、朝廷多个职位,差不多有90个,基本上把该当的官都当了一个遍。当然,他的终极职位是文渊阁大学士、赠太保,绘像紫光阁等。他的侄子叫琦善,没错,就是鸦片战争时主和派的那个代表人物。

文康是乾隆、嘉庆时期的名将、武英殿大学士勒保的孙子,因勒保谥号为“文襄”,遂改为文姓。文康曾任过徽州(今安徽黄山)知府,后来被任命为驻藏大臣,因病未能赴任。文康出身显贵,年轻时家世非常兴盛。但文康晚年家道却中落了,原因是他的几个儿子都是败家子,把家里的物品都变卖完了。

文康有感于世运变迁、人情反复,写成了长篇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一部融侠义与言情于一体的小说。

文祥,是晚清著名的洋务派首领之一,道光25年(1845年)考中进士。1860年,英法联军攻逼北京,咸丰出走热河(今河北承德)时,他跟随恭亲王奕欣留在北京与英法议和。第二年,他与奕欣及大学士桂良等联名奏请改变清 的外交、通商制度,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被任命为总理衙门大臣。

咸丰病死后,文祥与其他大臣奏请慈禧、慈安太后垂帘听政。光绪继位后,文祥升为武英殿大学士,专任军机大臣及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勤勉正直,为官廉洁,生活仆素,光绪称赞他说:“外交内治,无不尽心筹划,实为股肱心膂之臣。”

文廷式是光绪16年(1890年)的榜眼,志在救世,遇事敢言,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同龢)门六子”,是光绪时期帝党的重要人物之一。光绪22年(1896年),由于遭到李鸿章姻亲御史杨崇伊的参劾,被革职驱逐出京。

戊戌政变后,文祥受到清廷密电追捕,不得已出走日本。4年后回国,文祥与容闳、严复、章太炎等人交往密切。此后数年,文廷式因为国事而伤心憔悴,寄情文酒,从事著述。

郑姓

一、姓氏源流

郑姓源出于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载,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於郑国 ( 在今陕西华县以东) 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於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於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称郑氏。郑恒公就成了郑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三、历史名人

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称"三绝",是"扬州八怪"之一。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回族。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

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

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郑 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作《倩女幽魂》。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字"郑虔三绝"。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查看全部3个回答

郑姓男孩名字大全 名字千万不能乱取 新爸妈必读!

郑姓男孩名字大全,楚辞诗经中的名字不一定适合宝宝,根据孩子的生辰,宝宝取名是合适的方法,郑姓男孩名字大全,好的名字可以辅助孩子的未来,为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铺一块垫脚石

铜陵辰阳文化科技有广告 

郑姓女孩洋气的名字 有文化有涵养的诗经美名

郑姓女孩洋气的名字,诗经含有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用来给孩子起名会增添独特的书卷气息。郑姓女孩洋气的名字,一个优雅气质,出自诗经,拥有文化积淀的好名字,给孩子浓郁的文化气息。

百家姓有姓饶,截止2012年,饶姓人口约72万,排在全国第172位。饶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之一,《百家姓》也有收录此姓。饶姓源起华北,出现时间约在战国,至今已有2200年以上的历史,而后由北向南发展,并在江西繁衍扩大。

此外,饶氏亦见于湖北、湖南、安徽、广东、福建,四川,云贵以及台湾等省份,其中江西,湖北两省约占饶姓人口总数44%,由2008年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饶氏人口全国排名172位,约72万。

扩展资料:

百家姓的相关信息: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饶姓

-百家姓

陈氏族谱辈分

国各地陈姓字辈汇总1 浙江义乌市倍磊 贤良雕(音)逢景运兴献文章(结束) 2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清塘村 如、继、元、善、家、国 3...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