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满族祁姓的老姓是什么?是什么旗的?
姓赵?爱新觉罗的可能比加大。什么旗我不太清楚,如果出过妃子应该是正黄旗。你母亲姓什么?这样就好判断了。 我也是满族,瓜尔佳氏,正红旗的,听我爸说祖籍也是辽宁那边的。你说的家谱那几个字,我家的家谱也有那几个字,就是没有多。
一、姓氏源流
随(Suí 随)姓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代时有诸侯随国,其后人以国名为氏。周代有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是周同姓诸侯国。春秋时被楚国所灭,成为楚附庸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
2、出自祁姓,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士会之后,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士会,字季,辅佐晋文公、襄公、成公、景公,于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率师攻灭赤狄,晋升为中军元帅,兼任太傅,执掌国政,修订法规。士会食邑于随(今山西省介休),后又食邑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其子孙以邑名为氏,是为随氏和范氏。随姓,在隋代时,去掉走之字,是为隋姓,从此又分为随姓和隋姓,随、隋两姓源流相同。
得姓始祖:随会。春秋时晋国大夫,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因食邑于随,称为随会;后又食邑于范,故又称为范会,史称范武子。他是活跃于春秋前期晋国政治舞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位显赫人物,也是刘姓、范姓、士姓、随姓等中国姓氏共同的大显祖。故随氏后人奉随会为随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随姓源于随国(今湖北省随县),是周同姓诸侯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后随国为楚附庸国,亡于楚国。其后裔以国名为姓,称为随氏。另一支随姓出自祁姓,是杜氏的后人。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辜被杀,他有个儿子叫隰权,逃往晋国,被任命为士师(法官)。隰权的儿子士为以官名为姓,子孙为士氏。士为的孙子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393年,他领兵攻灭赤狄人的甲氏、留吁、锋派等部落,因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在山西省介休县),后来又得到范邑(在河南省范县),所以又称随会、范会,他的子孙后来分为士氏、范氏、随氏三支。随姓在今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随姓居全省第412位,共有835人。随姓望居河内郡(楚汉之际置。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一带)。
三、历史名人
随 会:原姓祁,名会,字季,以士为氏,曾食邑于随称随会。又食邑于范称范会,史也称范宣子。他出身于宦官之家,是春秋早期活跃于晋国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个显赫人物,早年任晋国大夫,辅佐晋文公、晋襄公,是晋国称霸中原的功臣之一。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为了国家的前途, 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废除太子,另立襄公的弟弟即当时在秦国任亚卿之职的公子雍为新的晋国君主。因公子雍是士会的姑姑杜祁与晋文公的儿子,与随会有亲戚关系,于是晋国就 派士会和另一个大臣先篾一同出使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但是,当随会和公子雍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尚在途中时,晋国国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公元前620年,以赵盾为首的晋国大臣们迫于晋襄公夫人缪赢的压力,背叛了随会和公子雍,在晋国国内改立年幼的夷皋为晋国的国君(即晋灵公),并派兵阻击秦军,阻止随会和公子雍回国。秦、晋双方在令狐至刳首一带展开一场大战,结果秦军因无备而败。此次战后,随会已不能再回晋国,被迫逃到秦国避难。接着其妻子儿女和部分族人也先后到秦国定居。随会在秦国受到重用,任秦军谋士,为秦军攻打晋国出谋划策。对晋国造成很大威胁。
晋灵公七年(公元前614年)晋国六大臣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一致认为随会无罪,必须想办法使随会回到晋国。随后就派魏寿余到秦国假装叛晋降秦,施计把随会劫持回晋国,并委以重任,先后任晋三军统帅和元帅。随会在晋国逐步掌握了军政大权,史称“士会辅成、景军无败绩”,“端刑法,辑训典,国无奸民”。晋国在随会的治理下日益强大起来。由于随会对晋国的卓越贡献和不朽业绩,公元前592年随会退休时被晋景公在其已有随地的基础上又加封一个领地——范邑。最后在范邑终老去世,被赐谥号“武”。因此史书也称士会为随武子、范武子。
随 巢:又称随巢子,战国时人,墨子的弟子,曾著《随巢子》六篇,载于《汉书·艺文志》,阐述墨子的学说。
随 何:汉初人,以善辩著称,刘邦为汉王时,曾任谒者,负责接待宾客。楚汉战争中,奉刘邦之命赴淮南,劝说淮南卫英布,使之叛楚归汉,取了九江。后为护军中尉,佐汉高祖得天下。
随清娱:西汉时太史公司马迁的侍妾。传说唐朝时,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叫随清娱,自称司马迁之侍妾,迁遇难后忧伤致死,随清娱之名遂传后世。传说,司马迁开始写《史记》的时候,随清娱便陪着他走览了诸多的名山大川,考察了无数的古代战场,收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当司马迁受宫刑之后,随清娱强忍心中苦楚,留在了他的身边,比平时尽可能多地关心和抚慰他。在之后的几年间,随清娱一直鼓励他、支持他,才使他从极大的悲愤和屈辱中抬起头来,成就五十万言之煌煌巨著——《史记》。司马迁四十八岁受难,死于五十六岁,终了还是“有怨言,下狱死”。他因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他的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他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韩城南边、黄河西岸、梁山东簏的高岗上。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怀县(今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 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2、堂号(缺)
============================================================
随姓宗祠通用对联
〖随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汉廷辩士;
墨派高徒。
——佚名撰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初人随何,以善辩著称,曾任谒者,楚汉战争中,奉刘邦之命赴淮南,劝说淮南王英布归汉。后为护军中尉。下联典指战国时人随巢,墨子弟子,曾著《随巢子》六篇,阐述墨子的学说。
汉廷辩士;
晋国名卿。
——佚名撰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随何,以善辩著称,佐汉高祖得天下。下联典指周时士会食采于随邑,号随武子,其后人因以为氏。
-----------------------------------------------------------------
〖随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腐儒贤于骑士;
史迁幸有名姬。
——佚名撰随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高祖尝谓随何为腐儒,何曰“陛下发步卒五万,骑五千而不能取淮南,何一说而下之,是贤于步骑多也。”下联典指西汉·司马迁有姬随清娱,尝从游。
二.唐氏十宗后谱:
一宗:永福思文立,志大显光明,忠心常奉国,万世正乾坤
二宗:涛玄智本明,显永福再宗,国泰天心顺,诗礼焕文章
发祥有圣祖,继美多贤良,忠孝传千古,仁义化万邦,大德光日月,兴隆乾坤长
三宗:绍伏魁仕宗,祖宏汝必才,日月盈再有,家国永千秋
天开文远悠,诗书代儒风
四宗:锡禄维贤后,鸿谟启盛明,传家敦诗礼,开国显经论
周孔齐声教,夔龙仰直真,纲常千载肃,作述万年新
五宗:文思通典籍,行谊学前贤,忠孝兴家国,宽仁庆自延
六宗:景运贞元会,文明大启昌,忠孝承先训,诗书兴家祥
七宗:宗祖思国泰,仁义礼智信,聪明达自由,文德经纶纯
武功爵禄酬,朝治贤能贵,家声孝弟修,忠和时圣定
天道永世悠,堪作万年计
八宗:元文必仲永,思志秀廷才,景泰天德顺,富贵享荣华
九宗:文朝明仁义,忠孝永安邦,国正天心顺,世代受荣昌
十宗:成应先承福,思文立万方,凤凰朝至瑞,宗祖重贤良
孝信齐家治,忠正观园光,人才培四德,继启维纲常
十一宗:人立高明志,纯熙六字春,和衷敦亮惠,褒赞广经纶
十二宗:万德讳用思,廷秀兴富立,楚国有贤才,永维朝中士
①源出于祁姓。相传帝尧姓伊祁,他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河北唐县),后代称刘姓。
②源出于杜姓。杜伯的孙子士会在晋国任士师,晋襄公死后,士会去秦国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因晋国国内有变故而留在秦国,其后世取姓刘(即“留”之意)。
③源出于姬姓。春秋时,周匡王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河南偃师县南),号刘康公,后代也称刘姓。刘姓历史上望族很多。彭城刘隗家族、南阳刘瑾家族、诸城刘墉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至于开劈大汉帝国的沛县刘邦家族就更不用说了。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刘姓称帝400多年;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两代称帝43年;南北朝刘裕建立宋,历时60年;元末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中国276年。可见刘姓善于建基立业。
范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六。范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圣君唐尧。应该还有很多朋友不知道范姓起源,范姓的来源吧 ,我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分布地区
山东高平郡。
历史来源
「范」源出
1、出自祁姓,为帝尧陶唐氏裔孙刘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范氏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据《姓纂》的记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 范姓始祖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无罪见杀,其子杜隰叔奔晋,其孙杜蒍在晋国担任士师,遂为士氏,称士蒍,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
2、出自楚国,以地为姓:楚国有范地,左传文公九年,有范山。
3、少数民族范姓。
得姓始祖
士会(约公元前660年—公元前583年)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为执政。二十年后,晋悼公犹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赵武、叔向等犹追思士会,欲从之游。范姓尊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范姓活动的地区主要在山西、河南和湖北地区。秦汉时,范姓已经分布到、河北、山东、江苏等长江以北地区,随后进入江南地区。宋朝时期,范姓大约有6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9%,为宋朝第二十一大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北、河南、江苏,这四省范姓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山东、山西、湖北、江西、陕西,这五省的范姓又集中了31%。四川为范姓第一大省,居住了范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四川、冀豫、苏鲁三大块范姓人口聚集中心。明朝时期,范姓大约有4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7%,为明朝第五十二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范姓人口增长是负值,600年中范姓人口净减少了26万。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范姓是北方地区的姓氏,自然遭到严重的冲击。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福建,这三省范姓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山西、江西、山东,这三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5%。浙江省的范姓人口约占范姓总人口的20%,为范姓第一大省。全国范姓中心由北、由西向东南漂移,形成了浙苏闽赣的范姓人口聚集中心。
当代范姓的人口已近460万,为全国第五十一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7%。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安徽、山东三省,大约占范姓总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苏、四川、辽宁、黑龙江、山西,这六省的范姓又集中了29%。河南省是范姓第一大省,约占范姓总人口的17%。全国形成了以河南为中心的四川、辽宁三大块范姓人口聚集地区。范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晋豫鲁、冀京津、皖苏沪浙、辽吉黑、陕宁蒙大部、鄂赣闽大部、台湾北部,范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9%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03%,居住了大约725%的范姓人口。在四川东部、重庆、云南北端和西南、贵州西北、甘肃大部、宁夏南部、陕西西南、湖北西南、湖南东北部、赣闽台南部、广东大部、广西东部,范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一04%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78%,居住了大约184%的范姓人口。
堂号
范姓的主要堂号有:“高平堂”、“后乐堂”、“芝本堂”、“鸡黍堂”、“永思堂”、“崇本堂”、“敦本堂”、“积善堂”、“忠恕堂”、“经义堂”、“经义堂”、“逵道堂”等。
家族名人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封上将军。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现在考察出来,范公出生在(河北正定),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曾任参知政事。逝世后封楚国公,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子范纯仁哲宗时为宰相,范纯礼为尚书右丞,范纯粹为龙图阁直学士。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大臣,“田园诗派”的集大成者。初为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淳熙五年以中大夫为参知政事,是著名“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封崇国公,谥文穆。
刘氏家谱字辈:国、泰、玉、明、初、孔、白、梦、正、宗、德、仪、永、春、启、元、士、英、子、宁、林、考、岳、恩、生、秉、礼、义、仕、名、朝、庭、克、米、尔、祖,万、世、永、盛。
安徽庐江刘氏族谱不分卷(民国);何振沣修民国十五年(1926年),石印本一册人民大学安徽宣城·凤洲何氏宗谱十二卷(清),何茂春何培增纂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木活字本十册安徽博。
姓氏来源:
来自祁姓。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为帝喾氏次子帝尧伊祁氏(陶唐氏)的后裔,帝尧初封于陶地,又封于唐地,故又称陶唐氏,其号曰尧,史称为唐尧。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保定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此为祁姓刘氏。
辽宁本溪满族祁姓的老姓是什么?是什么旗的?
本文2023-10-18 00:47: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