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武大郎辩说,也是场闹剧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8浏览:1收藏

为武大郎辩说,也是场闹剧,第1张

有段时间,我写的一文《为潘金莲正名,实为一场闹剧》,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不过偶有提到潘金莲与武大郎实有其人,说施耐庵所塑造的角色属于诋毁了真人形象,尤其是武大郎。

为此我专门查过网,关于真人武大郎说法大约如下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1]

本名

武植

别称

武大郎

字号

田岭

武大官人

所处时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汉族

历史事件

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

明代,确实有武大郎、潘金莲以及西门庆这三人的传说。但历史上真实的三人,和我们所熟悉的《水浒传》中的三人,却截然不同。

首先,武大郎非但不矮,还是个轩昂的七尺男儿。武大郎,本名武植,父母早亡,自幼家贫。武植之墓,早已被人发掘,经科学测验,身高起码在一米八以上!如今,一米八几的身高,是让人羡慕的。在几百年前的人们平均身高比现在矮一大截,可想而知,武大郎的身高在当时多么令人仰视了!

真实的武大郎,不会做炊饼,只是一位“唯有读书高”的读书人。他自幼聪敏,寒窗苦读多年,终于中了进士,当上县令。所以,武大郎不是卖炊饼小矮人,而是身材高大的官人。而且,他在任期间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蒙冤的不仅有武大郎,还有潘金莲。事实上,真实的潘金莲,是个好姑娘。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且对武大郎一心一意。早在武大郎还未中进士前,潘金莲就不顾家人反对,偷偷接济他。后来,武大郎金榜题名,这段良缘自然也有了一个圆满结局。

既然武大郎高大英俊,颇有才华,潘金莲又贤良淑惠,那怎么会成了《水浒传》的那等模样?这一切,都与交友不慎有关。

武大郎家贫时,曾受过好友黄堂的接济。后来,黄堂的房子被烧,无奈之下投靠已经当了县令的武大郎。这黄堂心想:曾资助武大郎,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如今,升官发财的他却忘恩负义。

谁知,住在武大郎府上的那几天,人家倒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但关于资助的事儿,却绝口不提。黄堂心里憋着一口气,不给自己找份差事也就算了,连重建房子的钱也不肯资助,这算哪门子的哥们?于是,黄堂就展开报复了。

古往今来,最常见的报复,无非就是那几招,其一就是抹黑造谣,把名声搞臭!回去的路上,黄堂四处散播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丑事”,最后觉得用嘴说还不过瘾,于是写在纸上,四处张贴“大字报”。果然,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此时,西门庆也适时出场了。西门庆本是一个流氓,唯恐天下不乱,见黄堂抹黑武大郎后,决定给黄堂出主意。最后,这位仁兄还“牺牲”自己,让自己成了谣言里的“男小三”,与诸位女人谱出一段段荒唐之曲。当然,这仅是西门庆的一厢情愿。现实中,西门庆是小流氓,女人很反感这个人!

而当事人武大郎却还蒙在鼓里。但黄堂这位始作俑者回到家里后,却发现家里建起了新房子。妻子告诉他,这是武植派人来建的!这下,愧疚之心,如黄河决堤,滔滔不绝。武植本想给黄堂一个惊喜,哪知还没开始“喜”,就已经够“惊”了!

可造谣容易,灭谣难。谣言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连施耐庵这位大才子都信以为真,于是写进了《水浒传》。这么一来,武大郎和潘金莲怎么也翻不了身了!

这桩冤案,见于施耐庵后人的道歉诗中,也在武大郎本人的墓志铭中得到了证明。看来呀,一旦交友不慎,真有可能会无端端“遗臭万年”![2]

外界评价

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大家看到了吧,有墓有祠堂,有墓志铭还有族谱,多么真实啊!但我告诉你都是假的你会怎么想,不可置信吧,这可是人家当地政府请人挖掘的呀!

那我告诉你就是当地政府故意伪造的,篡改他家族谱,目的是为创收经济。你觉得呢?

当年琅琊榜热播后,曾有两地发现了梅长苏故居,甚至还发现了他的墓。但谁都知道梅长苏是小说人物,历史上无有其人。而故居和墓的建造就是当地政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钱。

另外关于武植这个历史真实人物的说法却也有不同,一说他身高一米七,也有说他身高一米八,还有干脆二者混之,说他一米七八。

关于他的坟墓发现也有1943 年和1992年两种说法,这我就要问问武植后人,到底是何年发现,你们有准谱吗?

最重要的是他到底是中过状元还是中过进士,这点也是两个传说。但不管是状元还是进士,那我就想问你,他是哪年几期几甲的科名。

还有也很重要的一条,对于这个历史人物,却没有关于他是哪个年代人士的记载,到我查到的,是他是永乐年间人,中年中举。可是大家都知道,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是洪武朱元璋时期,而不是朱棣。水浒传两个作者施耐庵和罗贯中皆在永乐之前去世。用一部先出的书去污蔑一个后生的人,这个思维模式是够另类的。

还有那个所谓09年向武家后人道歉的施耐庵后人,你确定你真的是施耐庵后人吗?这可是差了近六百年的。如果真是,你为先祖一个没有错误之事道歉,却不想为祖宗解说,你是哗众取宠还是沽名钓誉?我只能告诉你是个不忠不孝之徒。靠祖宗露脸你无耻之极。

因为水浒传通篇都是称作武大郎,或武大、大郎,那是俗称,浑名,哪个文字说他叫武植了?

所以即使永乐时真有个人叫武植的,后人却为什么要把他硬往那五寸丁上面对应呢?天下姓武人多矣,家排行大唤大郎者多矣,武大郎只是某一类人的艺术形象,后人却将不相干的真人与虚构人物且是丑角相对,恐怕老祖宗也是醉了。

看看诗的第一句,他身为施耐庵后人,应该还是个文化人,竟然对祖宗名姓直言不讳,我就想问,他到底是施耐庵后人吗?或他了解中国名讳的禁忌吗?如果我是这位先生,至少也应这样写“我家先祖施耐庵,杜撰潘武使蒙怨”才像点话。看这位先生写诗,不像是致歉的,反像是替武家讨债的檄文。这首诗里没看出半点内疚歉意的部分,反而充满了对施耐庵的敌意,对施家的仇恨,末一句“施姓欠帐施姓还”更是突出作者想彻底同施家决裂的决心和意志,表达了对他家先祖的唾弃和悲怆。对此我想说什么呢?无语。

另外说一句,武植的这份故事取自陈世美,另一个被歪曲的历史人物,是有其人。有兴趣的去查查吧,他的真名叫陈年谷,清朝湖北人,做过县令,因为官清廉,有朋友找他帮忙遭拒绝,从而怀恨在心,后编排出一折戏臭陈年谷,就是铡美案。他的墓碑在1992年被发现。看,是不是很巧合。

另外据我查阅,武植这个人名出自小说《金瓶梅》,没有证实,仅供参考。

总之事情可能就是有人为了利益用了金瓶梅的人名,结合陈年谷的事情,运用各种手段编排出一个完美武大郎形象,再加上无知媒体的跟风炒作,如果这事属实的话则是对真实历史研究的无情践踏,需要强烈谴责和谴责。

1993年上映了一部由高志森导演,许冠杰主演的香港**《水浒笑传》,里面由吴孟达出演的武大郎是个与通常观念反差大的高大威猛的汉子,然而却也是个喜欢在膝上绑鞋在人前卖丑的敲诈勒索之徒。当武松问他这么高大却为何要在人前扮矮个时,吴孟达的台词是要假装可怜,来博取他人的同情。

而现在有些人想将“矮矬穷”的武大郎装点成“高富帅”来,又是映衬出什么心态呢?

我家尚藏有一套两本的《千古疑案》一书,记载了自上古尧舜禹汤到民国霍秋白等之谜团疑案。里面有包括孔子是否是私生子,梁祝是否存在,甚至有替秦桧、潘仁美、陈世美翻案之文。可通书上下未见武植一名。尚施耐庵在写完水浒传后,就有恶毒传言传出,言施耐庵写水浒荼毒后人,其三代子孙皆是哑巴。可见很多针对他的谣言都从那时开始,一直持续这六百多年。五百年便能沧海变桑田,何况这六百余年,就算突然冒出一个潘武私案就算的了什么呢?

最后我附上洪武年间进士名单,有武植的话支应一声。

洪武四年(1371年)

辛亥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

赐进士及第共3名

吴伯宗 - 郭 翀- 吴公达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7名

杨自立- 赵友能 - 仇 敬- 丁 辅 - 吴 镛 - 黄 载 - 王敬中 - 陈信之 - 刘 寅 - 杜 浚

王 谏 - 熊 谊 - 卢 贶 - 周子谅 - 毛 煜 - 王 谊 - 赵 旅 - --- - --- -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00名

姚宗敬 - 王玄范 - 叶孝友 - 尹宗伊 - 金 涛 - 岑 鹏 - 李 升 - 贾 敏 - 梁 临 - 聂 铉

屠养浩 - 郑廷实 - 赵 铸 - 张正一 - 洪 烨 - 包 莘 - 危孝先 - 冯 麒 - 刘光先 - 郭 邻

魏 云 - 魏 益 - 张寿龄 - 林器之 - 赵实中 - 俞友仁 - 王 诚 - 康 缙 - 闻伯异 - 童 尹

林信孚 - 陈执中 - 林文寿 - 王 夏 - 黄 绶 - 齐季舒 - 刘 杰 - 陈 玄 - 郑 潜 - 陈章应

彭 泰 - 严 植 - 李 素 - 李 初 - 陈 彝 - 胡汝雨 - 管 贞 - 吴 权 - 张 鹤 - 刘伯钦

叶 砥 - 林 嘉 - 刘 铸 - 陈 拱 - 何文信 - 傅 晧 - 韩守正 - 何德举 - 王 砥 - 冯 本

林德亨 - 林大同 - 尔朱钦 - 伍 洪- 邓原忠 - 蔡士实 - 叶德潜 - 王 锡 - 梁 安 - 杨 文

王 中 - 胡 澄 - 时执亮 - 柳汝舟 - 张 堂 - 胡 黻 - 孙 卓 - 智 审 - 喻文龙 - 黄德润

丁时敏 - 董时亮 - 陈 韶 - 胡宗禧 - 余 集 - 刘 中 - 周 潼 - 薛大昉 - 钟 霆 - 刘长辅

郑贞仲 - 黄 钺 - 何子海 - 袁 泰 - 张必泰 - 秦 亨 - 晋 罡 - 郑 钧 - 赵斗南 - 赵 松

本科举行后,明太祖于洪武五年下旨停科举,十二年后即洪武十七年方重新恢复。(2010-4-24 11:44)

乙丑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丁 显 - 练子宁 - 黄子澄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07名

马 京 - 齐 麟 - 吴 文 - 李 震 - 陈 广 - 顾 观 - 陈 淇 - 程以善 - 张 衡 - 彭汝器

陈 迪 - 秦 逵 - 夏止善 - 陈 杰 - 萧子韶 - 戴 城 - 聂 敏 - 黄 俊 - 侯 庸 - 徐 质

张 礼 - 沈 溍 - 牛 曾 - 吴 谦 - 张廷兰 - 黄子平 - 王 达 - 陈 绶 - 凌 辂 - 高 安

刘 观 - 陈至善 - 董 薛 - 陈仲述 - 徐 旭 - 徐应台 - 黄性初 - 倪 炯 - 王 福 - 廖孟瞻

韩 祯 - 王 瓛 - 郑 赐- 黄惟清 - 陈洵仁 - 戴 安 - 王 朴 - 陈逢震 - 聂 震 - 向 宝

方 升 - □□□ - □□□ - □□□ - □□□ - □□□ - 李 裕 - 项 复 - 谢 谦 - 朱 懋

陈 宾 - 黄伯圭 - 张士凯 - 陈 立 - 王 昱 - 魏安仁 - 廖时雨 - 李 琳 - 阳定周 - 陈 郁

赵 勉 - 朱 聪 - 陈 曾 - 葛 瑾 - 江 观 - 李子清 - 王本道 - 郑 珇 - 周 弼 - 王文英

陆 镒 - 郭 迪 - 邢 巨 - 姚 侃 - 王 肃 - 魏思敬 - 蔡 玄 - 张 和 - 李 增 - 高 成

解 敏 - 谭子英 - 张 义 - 王 溥 - 吕 演 - 林龟年 - 周同生 - 单桂孙 - 毛 仁 - 盛 安

唐 盛 - 周文通 - 李 骥 - 王 逊 - 严 鹗 - 劳士宽 - 周 原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362名

危 瓛 - 李鸿纲 - 蔡福南 - 杨 靖- 花 纶 - 黄 耕 - 蹇 义 - 邹仲实 - 谭惟善 - 郭 资

盛思明 - 刘 俊 - 仇 益 - 朱 瞻 - 卓 闰 - 谭 翼 - 林 达 - 柏 龄 - 林 细 - 陈 粹

潘 岳 - 李 渊 - 彭子俊 - 冯原智 - 林 同 - 于子仁 - 孙文义 - 惠 忠 - 曹 文 - 梁德远

杨居正 - 陈敬宗 - 李 济 - 吴 盛 - 许 恒 - 李文善 - 陈善生 - 孙 仁 - 李 瑛 - 叶 宗

甘 泉 - 方伯礼 - 李 仪 - 袁宗弼 - 卫善初 - 胡彦成 - 丁 坤 - 邓文铿 - 张 观 - 郭 弘

王思敬 - 吴应隆 - 缪 均 - 黄敬中 - 文 敏 - 崔 敬 - 魏 卓 - 陈顺成 - 董克昌 - 彭 庆

曾 玉 - 应宗义 - 徐 敏 - 潘存性 - 苏文洪 - 暴 昭 - 李行远 - 孙 贯 - 王 彬 - 卓 敬

曹 纯 - 俞 本 - 范 原 - 蔡 英 - 周 丹 - 潘 赐 - 邓志学 - 陈 焕 - 刘 拯 - 宋 辅

施 勖 - 李 耀 - 林 昶 - 胡 铉 - 阎 盛 - 丁永保 - 余 玱 - 胡 宁 - 李源深 - 齐 德

□□□ - □□□ - □□□ - □□□ - □□□ - □□□ - □□□ - 张 寿 - 张 凝 - 刘 麟

谭彦芳 - 张 山 - 王惟道 - 叶 规 - 余 钦 - 邓伟奇 - 刘仲廉 - 杨志铭 - 甘友信 - 范 朗

郭 琳 - 金 润 - 林宗浦 - 叶 耀 - 夏 仲 - 方必爵 - 石 岳 - 易大华 - 李德遂 - 陈用行

薛 盛 - 唐 辉 - 黄仁义 - 徐 复 - 杨 言 - 叶文德 - 郭 祥 - 朱革庆 - 阎 察 - 周尚文

傅 汉 - 夏 铭 - 刘 真 - 郑 辅 - 李 熙 - 林 瑜 - 陈 湜 - 陆 载 - 萧 圭 - 方必受

任 励 - 刘宗海 - 陈 迪 - 姚观文 - 罗 知 - 郭子和 - 周从善 - 罗 暹 - 水丘曦 - 金敏文

沈志远 - 徐子权 - 胡 昱 - 刘 让 - 刘 奉 - 翁公质 - 周 成 - 戴 云 - 王良弼 - 张文贞

高景材 - 叶 复 - 陈 权 - 刘 荣 - 赵 朗 - 马 魁 - 李 浚 - 吴 懋 - 毕 贵 - 袁 矿

俞 璟 - 邓 佑 - 王 觐 - 高 铎 - 张 著 - 林 逊 - 周宗起 - 刘安生 - 王 暾 - 张安世

张公宣 - 蒋 奎 - 钱 逊 - 罗 寅 - 汪 凯 - 王 蒙 - 张 瑾 - 潘 侃 - 丁 鳞 - 范 瑾

徐彦和 - 杨友仁 - 徐宗武 - 胡 信 - 莫 兰

据地方志补阙共123名

刘 宣 - 冯 顺 - 宋宏道 - 高 起 - 徐 淳 - 许 晋 - 余 文 - 高 迪 - 顾 諟 - 马 镶

唐俊民 - 邹 英 - 胡昌龄 - 程 源 - 张 博 - 孙 盛 - 张敏德 - 王 牧 - 王 进 - 邓 昙

韩 毅 - 高 翀 - 孙 达 - 程 禺 - 郭 炳 - 张 肃 - 姜 辅 - 王 粹 - 韩 俞 - 胡 本

庞 清 - 石文绣 - 丁志芳 - 曹 镒 - 蒋 义 - 李 建 - 李 哲 - 王 恪 - 李 昌 - 田 原

张  - 海永清 - 郝知微 - 徐 彬 - 张 翚 - 汪 麟 - 姚 傅 - 鲁 星 - 陆子孟 - 胡 斌

王顺德 - 张 岾 - 王 能 - 任 琛 - 王时敏 - 钟志道 - 王子眞 - 邵思恭 - 吴 庠 - 闻人恪

邹 泰 - 严 震 - 张孝本 - 王继生 - 蔡用强 - 张 莹 - 王峻用 - 唐 朴 - 厉宗义 - 许性善

曹大平 - 潘仁显 - 翁 梗 - 郑 泽 - 姚文珙 - 鲁 瞻 - 徐仕安 - 徐 诚 - 蒋应辰 - 陈 顺

沙顺昌 - 潘 善 - 张善同 - 郑 能 - 黄 达 - 彭 修 - 梁以孜 - 朱 隆 - 周月华 - 唐 贤

杨 腊 - 夏原震 - 游维善 - 樊用良 - 陈宗礼 - 罗士应 - 许仲猷 - 俞敬德 - 查仲源 - 汪彦思

李原野 - 涂 郁 - 郭 昌 - 李伯冲 - 张 睢 - 欧阳贞 - 朱秉恭 - 蔡 询 - 刘 贞 - 杨得礼

樊士信 - 刘文贵 - 戴 本 - 程子箴 - 宋仁贵 - 孙 崇 - 陈仲完 - 张子恭 - 郑 镕 - 顾 ■

廖 谟 - 王维通 - 陈以仁

据《列卿年表》补阙共4名

张 忠 - 曹 铭 - 邵永善 - 陈思道

据《闽省贤书》补阙共2名

周同安 - 周同仁

本科因榜眼练子宁、探花黄子澄于永乐时遭削籍置法,明成祖命令仆毁本科题名碑,故《碑录》阙名甚多,经由各省通志及其他文献补充,仍未俱全。(2010-4-24 11:45)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戊辰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任亨泰 - 唐 震 - 卢原质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4名

吴观玄 - 吴 谦 - 翁 华 - 艾 旭 - 俞士贤 - 金公允 - 郭 真 - 陈 讷 - 施 显 - 冯 伏

陈时举 - 范敬先 - 马志远 - 唐奉先 - --- - --- - --- - --- - --- -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78名

吴 鉴 - 胡 隆 - 沈 霖 - 王 辛 - 董幼颖 - 杨 熺 - 萧 敏 - 丁 恒 - 沈 玄 - 解 缙

郑 义 - 孔 敏 - 李 翼 - 曾克伟 - 陈 昂 - 邢 润 - 任 皡 - 李 盛 - 安 仁 - 赵 义

刘学政 - 缪 煜 - 夏铭善 - 李继祖 - 米 稚 - 吴安生 - 林 京 - 喻世英 - 邸 鹏- 何 奎

彭 贡 - 永 颖 - 吴 庆 - 游义生 - 徐 升 - 冯 亮 - 王观达 - 程 士 - 李子容 - 卢敬贤

菅谷奇 - 林 珽 - 陈 坚 - 黄金华 - 高 瞻 - 黄 弘 - 吴 辅 - 饶 增 - 王 佐 - 祝 渊

张 宪 - 周思政 - 陈文铭 - 李克逊 - 姚与成 - 潘善应 - 李 迪 - 陈 泰 - 郑 云 - 王希增

卢 义 - 殷 诚 - 朱 懋 - 翁 德 - 刘 海 - 杨克俭 - 解 纶 - 李 范 - 章 荣 - 张 熺

聂 任 - 王 广 - 曾 寅 - 陈 炯 - 王无将 - 魏 敏 - 陈逢辰 - 谭 登 - (2010-4-24 11:46)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辛未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许 观- 张显宗 - 吴言信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2名

王 羽 - 张 徽 - 龙子钧 - 赵 良 - 相 振 - 丘 秬 - 董恭礼 - 敖 得 - 陈伯颜 - 刘 文

何 测 - 蔡 祯 - --- - --- - --- - --- - --- - --- - --- -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6名

黄仲声 - 徐 逊 - 陈 裕 - 杨安仁 - 张广扬 - 丁 仁 - 李 谦 - 叶 林 - 柴子远 - 杨 璧

贺守真 - 李 本 - 樊 镇 - 陈 宠 - 林 义 - 李士昌 - ---(2010-4-24 11:47)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甲戌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张 信- 景 清 - 戴德彝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31名

胡嗣宗 - 吴仲贤 - 胡 成 - 陈 滋 - 王 耇 - 石允常 - 唐 泰- 施 谊 - 项 询 - 蒋 资

彭 泰 - 李思聪 - 彭汝舟 - 刘本仁 - 任 勉 - 黄绍烈 - 郑 隆 - 王 中 - 张宗政 - 高 泽

夏彦民 - 钟 亮 - 沈 良 - 汤 震 - 周 钧 - 金 桓 - 夏遂禄 - 张 真 - 万文昭 - 李广佑

彭 德 -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66名

戚存心 - 谭 源 - 郭 彧 - 刘 本 - 高 祯 - 叶 颙- 周 铨 - 尚 肃 - 周 绶 - 喩 良

喩居善 - 郭文昌 - 崔 裕 - 张 贵 - 李 彬 - 魏 翀 - 刘 谦- 王 斌 - 林保童 - 周 恩

张  - 顾 恒 - 周祖政 - 刘季篪 - 李 瑹 - 文道光 - 周伯康 - 孔 延 - 李 镒 - 李 俊

董 凤 - 匡 显 - 辛 民 - 路 确 - 骆士廉 - 钱古训 - 张添佑 - 胡 玄 - 应承完 - 梁 熙

吴 让 - 徐孟恕 - 刘谦 - 武 信 - 张守约 - 杨 砥 - 魏 圭 - 李 忠- 刘复 - 吕 祥

杨 琏 - 刘 瑜 - 沈 暹 - 陈 贯 - 林 英 - 陈福山 - 俞 允 - 林 曾 - 卢 显 - 夏 云

林 保 - 王文贵 - 陈 诚 - 许遇生 - 陈 生 - 童 英 - --- -  (2010-4-24 11:48)

洪武三十年(1397年)

丁丑科殿试金榜

春榜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陈 - 尹昌隆 - 刘仕谔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3名

芮 善 - 王 洪 - 邬 修 - 盛 敬 - 黄 淮- 宋 琮 - 姚有直 - 毛胤宗 - 胡 泰 - 林惟和

邹 进 - 洪 堪 - 曾凤韶 - --- -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35名

郭子卢 - 陈性善 - 黄宗载 - 许子谟 - 黄 浚 - 顾 晟 - 周 铎 - 朱思平 - 王 礼- 唐 恕

郑 华 - 吕尹旻 - 贾 闵 - 曾 纯 - 陈善方 - 王 观- 陈绍平 - 张 显 - 程 赐 - 李 祥

林 荣 - 阳 庆 - 钱 炳 - 戴 安 - 刘履节 - 符 铭 - 庄谦才 - 李文巽 - 郭士道 - 朱复亨

陈 观 - 段 树 - 蔡添祥 - 林 安 - 李 容 - --- - --

夏榜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韩克忠 - 王 恕 - 焦 胜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29名

蔡 或 - 施 礼 - 冉 通 - 李 质 - 王择善 - 张  - 卫 志 - 苗 微 - 张朝贵 - 王 靖

李 弼 - 常 进 - 杨 睿 - 柴 本 - 罗 英 - 张 俊- 李遵义 - 马 忠 - 梁 城 - 焦 禋

樊 敬 - 牛 斗 - 甯 威 - 胡 泉 - 王 逊 - 范 恕 - 杨 益 - 王 理 - 任伯安 -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29名

苏 文 - 张 麟 - 王 原 - 曾 博 - 李 泰 - 王 蕡 - 杨 焕 - 陈 丕 - 张 斌 - 张 瑞

刘 芳 - 张 敏 - 林 德 - 赵 玉 - 李 庸 - 屈 怡 - 陈 铿 - 党 理 - 杜 恒 - 田 恭

庞 皓 - 张 玺 - 吴 尚 - 方 砺 - 贺 润 - 陈 礼 - 马 俊 - 张 迪 - 郤 忠 - ---

本科三月殿试,中进士者皆为南方士子。明太祖将试官治罪,自阅试卷,取中六十一人,皆为北方人,并于六月廷试,取韩克忠为状元。故本科共发两榜,世称“春 榜”,也称“南北榜”。(2010-4-24 11:49)

建文二年(1400年)

庚辰科殿试金榜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胡 靖 - 王 艮- 李 贯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37名

吴 溥 - 朱 塔 - 杨子荣- 金幼孜 - 刘 现 - 何士让 - 曾 ■ - 郇  - 方 孚 - 邓时俊

梁 成 - 张礼闻 - 陈继之 - 吴 福 - 李 敬- 顾 斌 - 刘 福 - 杨 溥 - 黄宗晦 - 陈道潜

蒋 简 - 叶 福 - 傅 行 - 冯 贵 - 王 高 - 李 时 - 邓 亮 - 熊文绶 - 商 惠 - 朱原贞

周 铨 - 陈义生 - 黄 钺 - 胡 濙- 宋彦名 - 雷 填 - 万 忠 - --- - -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70名

李 敦 - 张 聪 - 邓 淮 - 秦 凤 - 顾 详 - 应履华 - 潘文奎 - 刘 复 - 潘 义 - 何 颖

陈 献 - 吴 琬 - 林 洪 - 黄 重 - 黄胤宗 - 王 能 - 尹惟忠 - 席 恭 - 王 彝 - 刘寿愻

熊文成 - 齐 政 - 郭 秋 - 刘 得 - 任 坛 - 卢 广 - 李 瑀 - 陈 绶 - 徐 新 - 刘 虬

郑 镐 - 翁 绶 - 刘迪简 - 蒋 骥- 叶 瑄 - 陈 宾 - 童 铨 - 李 寅 - 王 郁 - 薛 东

唐 复 - 俞 本 - 王 政 - 阎 济 - 严 升 - 曹嗣宗 - 刘 纲 - 刘 永 - 杨 渤 - 唐吉祥

陈 善 - 李 谦 - 韩 祯 - 萧 潭 - 余 灏 - 耿 直 - 石彦成 - 黄 宜 - 黄 谅 - 黄思敬

孙 让 - 余存谅 - 顾 佐 - 顾 谦 - 孙 完 - 马 骧 - 武 斌 - 帅用昌 - 马 彝

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中有一段关于武松的记录,说武松有一哥哥叫武大郎,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是个做卖炊饼为生的市井小民。但是武大郎运气非常好,娶了一房媳妇叫潘金莲,这个潘金莲长得是非常美丽。不过因为王婆搭线,这个潘金莲便和西门庆好起来了,后来还一起合谋毒杀了武大郎。武松知道后便血洗鸳鸯楼为哥哥武大郎报了仇。这个故事当时是施耐庵从民间听到的一个戏本子改编到《水浒传》中的。

有意思的是,这段故事中的武大郎与潘金莲历史上还真就有其人。不过与《水浒传》中描写的不一样的是,历史上真实的武大郎不仅不是五短身材相貌丑陋且不识大字的粗鄙之人,真实的武大叫武植是进士出身,并且担任当时的朝廷命官。武植不仅为人正直且也是位有作为的官员。他的妻子潘金莲不仅是出身名门大户的千金**,而且知书达理并温柔贤惠。只是因为当时武植的同乡想武植给他谋个好差事,可是武植义正言辞地拒绝了他,他那同乡便记恨起来武植。他同乡正好遇到当时被武植严惩过的乡绅西门庆,两个一合计便西门庆出钱,那同乡写了个诬蔑丑化武植的戏本子,在各地广为流传。就这样武植与潘金莲的形象就被彻底颠覆了。

当时施耐庵写《水浒传》的时候也是借鉴了这个广为流传的戏本子,后来施耐庵写《水浒传》又加深了人们对武大与潘金莲的印象。后来因为这个事情,有位帝王还曾经为武植夫妇二人公开澄清过。

可是无奈的是,《水浒传》在全国各地的广为流传,就这样武大与潘金莲的形象便深入人心。所以施耐庵的后人才会给武大郎的后人写道歉信。

杜撰水浒施耐庵,

武潘无端蒙沉冤。

施家文章施家画,

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

正容重塑展人间。

武氏祠堂断公案,

施姓欠账施姓还。

这是施耐庵的直系后人施胜辰(河北省著名书画家)代表先人向武氏后人表达歉意写下的道歉诗,该诗至今仍裱糊在武植祠墙壁。

在小说《水浒传》里,潘金莲是个有名的*妇。其实,历史上的潘金莲,出身于大户人家,根本不认识西门庆这个人。婚后的她贤淑善良,却无端被人讹传成红杏出墙、“与人苟合谋杀亲夫”的“荡妇”。

她的夫君武大郎也很冤:明明凭自己的努力当上县令,却硬被说成“走街串巷卖炊饼”的“三寸丁谷树皮”,还被戴了一顶“绿帽子”。

一、真实的潘金莲,名门淑媛

潘金莲是知州家的千金**、掌上明珠,年轻时就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

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而闻于乡里,夫妻二人恩爱,生有四子,白头到老。阳谷清河一带,至今流传潘金莲这位贤妻良母的佳话。

据武大郎的后代讲,他们家祖祖辈辈相传说,武松还是潘金莲养大的。潘的身世,有潘家传世家谱为证。后来有人作诗,为武大郎和潘金莲鸣不平,诗曰:清官武大坟犹在,进士娇妻慧且贤。史有其人被诬陷,女中何止一金莲。

二、真实的武大郎,清廉县令

武大郎真名叫武植,字田岭,因排行老大,故称武大郎。武大郎并不矮,至少170 米以上,而且仪表不俗。

武大郎少年时能文能武,年长后乐善好施。他在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被宋徽宗钦点为山东阳谷县七品县令。武县令为官期间,为官清廉,除暴安良,爱民如子,造福一方。他平反冤狱,治理河患,做了不少好事。相传当地人曾给他立过功德碑。

武潘丑化,缘是损友诋毁

武植在阳谷县当县令的时候,少时盟兄王某家败破落,逃难至阳谷武县令处,请求武植相助。武县令热情款待,可就是没有提及帮他建房子和给他谋差事的事,这位盟兄一气之下,不辞而别。

在回家的路上,王某编写了许多谩骂讽刺武大郎的小故事、歇后语,见村贴村,逢店贴店,于是乎沿途传遍。又有曾被武植治过罪的乡里恶少西门庆添油加醋,百般诋毁。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武清官的形象被毁于一旦。

王某回到家中,发现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银钱,帮他修盖房屋,置买良田,但覆水难收,他已无力收回诋毁武植的那些故事了。他悔恨交加,自杀身亡。明代民间文学家施耐庵,在道听途说、收集奇闻的基础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地塑造了武大郎与潘金莲,最终使二人的名字被钉上了耻辱柱,蒙受了千古不白之冤。

所幸,施耐庵的后代深明大义,引疚自责,竭力为武、潘平反昭雪。

为武大郎辩说,也是场闹剧

有段时间,我写的一文《为潘金莲正名,实为一场闹剧》,引发了大家的讨论,不过偶有提到潘金莲与武大郎实有其人,说施耐庵所塑造的角色属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