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家谱字辈
侯 氏 族 谱 侯 姓 5348天津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洵等修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钞本 四册 美国; 5349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侯光藜编辑 民国七年(1918)重修石印本 五册 北图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注:始修於明崇桢八年,此为三修。 5350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清)侯应洹重修 清宣统二年(1910)清忠堂活字本 三十九册 吉林大学; 5351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清)侯守廉等六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5352江苏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民国)侯学愈纂修 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十八册 历史所 美国(附二卷、二十一册)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侯先春始修。 5353浙江鄞县侯氏支谱不分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5354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洪枰序 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序刻本;浙江临海县博(存卷3); 5355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清)周来宾序 清这光二十九年(184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2); 5356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清)陈甫序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浙江临海悬博(存卷1-7); 5357浙江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李定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3、6-10)浙江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 5358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胡朝翰 王世昌修纂 清嘉庆十年(1806)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5359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侯宝九 侯允晚修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注:书口镌《昆阳上谷侯氏宗谱》。 5360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清)侯千扶 侯千瓜修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1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清)夏增荣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木活字本 三册 浙江图 书馆 注:书口镌《上谷郡侯氏宗谱》。 5362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民国)侯载元 侯载绘修纂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图书馆; 5363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清)侯昌铭 侯鸣珂等修 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刻本河南图 日本 美国; 5364湖南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3-l6); 5365湖南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民国)侯业绍 侯声洋等修 侯家麟纂 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十二册 湖南图; 5366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 民国七年(1918)钞本 一册 美国 注:该族散居香港新界、广东宝安等地。 5367广东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 (清)侯子城志 清道光十二年(1832)写本 一册 美国; 5368广东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民国)候恒钟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 注:明嘉靖三十六年侯继禄首撰。 5369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严正相编辑 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 二册;北图 四川图; 5370四川高县上启侯氏族谱一卷(民国)侯泽金纂民国十六年(1927)钞本 四川高县落润乡红星村晒坝生产队 注:谱始修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5371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谱不分卷(清)侯钧瑞撰 民国钞本 一册 云南图; 5372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二十四年(1935)写本 一册 美国; 5373 侯氏家乘 《清》侯鹏著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五册 北图 。 5374 侯氏族谱 水西侯氏宗亲理事会编 1999年印 一册 20多万字 贵州黔西据文献记载,侯姓在中国历史长河的近万个姓氏中,是一个古老而多源的姓,也是一个分布较广的大姓,在《百家姓》中列在第73位。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有57人,被收入《中国人名大辞典》者有121人。著名人物有:魏国名将侯嬴,汉代大司徒侯霸,北朝大将侯景,隋代艺术家侯白,唐朝首任宰相侯君集,北宋大臣侯蒙、水利专家侯叔献,清朝文学家侯方域、侯涵,当代化学家侯德榜、医学家侯宝璋、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全国政协副主席侯镜如等。 据我多年的考证,现居桂林市县(自治县、区)的侯氏家族约一万人,占桂林市总人口的五百分之一,其分布情况如下:兴安县的侯姓现约5000人,祖先是北宋大臣侯蒙,他因与当朝宰相不和,怕遭诛连九族的灭顶之灾,于公元1120年巧妙地南逃到兴安董田隐居。八百多年来,其后裔先后分居在兴安镇的粉洞,高尚镇的灵龙、东源,华江瑶族乡的六洞河等近30个村寨,垦荒耕田,繁衍生息;临桂县的侯姓是明代朱元璋的驸马、镇蛮大将军侯德天,他在临桂茶洞定居,其后裔分居在两江镇的妙田和永福县罗锦的谷岭、高田的葡萄,共约1000人;灵川县的侯姓约1100人,是宋代山东侯姓人迁到灵川大圩定居,其后代有一支迁至兴安高尚庙脚居住;荔浦县的侯姓约300人,是广东侯姓人迁到花簪定居;资源的侯姓约1100人,是江西侯姓分别迁到黄龙、坪水底定居,资源车田小地的侯姓,却是从兴安华江瑶族乡六洞河迁入;全州县侯姓有600多人,从资源县坪水底分居到大西江镇定居;恭城栗木镇大营村侯姓100多人,是太平天国时从兴安迁入;灌阳侯姓700多人,是从兴安高尚兰田和临桂妙田迁入,另一支是由少数民族改为侯姓;龙胜的侯姓约1000人,是从灌阳、资源、湖南城步等地迁到平等、马堤等地定居;桂林市区、雁山龙潭的侯姓约200人,平乐、阳朔两县的侯姓约100人,均从本地侯姓迁入。 近千年来,侯姓人绝大部分分居在桂北湘漓两水的发源之地和山区,吃苦耐劳,为开垦山区荒原,发展山区生产,保护山区资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侯姓人勤耕勤读,据兴安董田侯蒙家族家谱记载,在明清时代,有侯蒙的六代到十一代孙共10人到北京、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赴任未归,在那里繁衍后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侯姓青年读大学、研究生,或出国留学,如兴安镇的侯波,从上海大学毕业后,就东渡日本留学深造;资源县梅溪坪水底农民侯光南的4个子女和侯光献的3个子女,都大学毕业,成为有较高文化的侯姓家庭。 后魏时有中山人侯洛齐,本为侯姓,后为仇氏养子,故改仇姓。太武帝时,他以平凉州功高,拜为内都大官,其后渐成望族,成为中原仇姓一支。
地域
字辈
湖南湘潭
衡州太守裔建业盛冈林文武多俊杰历朝列晋绅忠恕泽洪广贻廉德懋光英华辉上国贤达显荣昌肇唐勋烈继绍宋典型彰培植锤名士修齐兆福祥
湖南岳阳
士业奇仁玉文华焕楚邦家声芳大振国泽庆平章克象昭民德承荣献俊良光先启佑永万代锡蕃昌
湖南张家界
宗德启万世
湖南会泽
开堂世明金
山东乐陵杨安镇
玉长殿德廷飞
山东菏泽
天朴文继广存凯
山东聊城
树新云(明)学长金
山东滕州
宜致贺钦成绍宗训
山东泰安
文诏安希培方存衍传明
山东泰安一支
德圣金(大)立润林焕培镇清树兴毓传继广
山东威海
伟元林凤常世在
山东东平
元云延家庆照绪玉生恒
山东邹城
仁义礼智信
山东侯家洼
加中天德文国
山东陵县
长立庆(清)金玉宏
山东张店
宜连其祥德方正光延长
山东成武
祥光照世玉庆衡昌
山东诸城
金水木火土
山东郓城
仰宪本善良传继振安邦宏文庆世远繁衍大宝光
山东济南
文奇廷代殿连登家运昌盛国永承
山东汶上
熙朝召(凤)现典圣代涣文章
山东枣庄
琴慎宜志贺钦成绍中迅(顺)昭瑞勇明清
山东梁山
熙朝昭宪典圣代涣文章孝由蓝亭
山东日照
作加永学
山东莒南
兆步文学仕维功庆盛世
山东高密
明记开文运家升气进阳国恩传世远祖德延年昌
山东侯氏一支
明纪开文运家升旗进扬国恩传世远祖德延年昌
山东侯氏一支
云巨宝玉长
山东侯氏一支
月峰志……
山东侯氏一支
恩普照永光
甘肃武威
国泰景文光天中华
甘肃永昌
尚作有文玉
甘肃兰州
正永言孝思
甘肃庆阳
占胜吉永长远
甘肃永昌
尚作有文玉
甘肃武威
国泰景文光天中华
河南信阳
德功作以培久
河南濮阳
……耕存,熙(守)朝兆宪典,胜代换文章,孝友兰廷贵,忠良玉佃芳
河南南阳
焕清更读传家保
河南周口
克振家为广习汝崴国邦
河南安阳
进国守三邦钦庭大永西金书新得贵玉立自中和
河南侯氏一支
庆家松文宪天
河南侯氏一支
峻伯秀……
河南侯氏一支
国广……
河南侯氏一支
守儒世家传,君彦绪启;扬乃祖宏德,诗礼永昭
江苏淮安
靖瞻景龙如尧秉一梦万秀良家庭其吉
江苏丰县
加中天德文国……进树仰贻祥西光承庆方
江苏徐州
提敬本先立永正明长清
江苏连云港
怀朝安邦治国立业兴家
江苏淮安
靖瞻景龙如尧秉一梦万秀良家庭其吉
江苏沛县
孝昌……
辽宁辽阳
明春……
辽宁鞍山
文明礼兴云会(慧)丰宝同安庆福林
辽宁抚顺
玉立……
辽宁新民
勇广德财……
辽宁锦州
占国……
河北邯郸
挺进培永正明长清(久)
河北廊坊
元国克……
河北侯氏一支
天廷云久书
河北南宫
成赐云香庆瑞……
安徽砀山
体敬本先力推到石云广玉世继长中振
安徽濉溪孙疃侯家庄
战文计西思道青长(常)法万世明金玉满堂宏
安徽芜湖
大之道在…昌清……
安徽蒙城
树志学
安徽淮南
传志兰继培书香
陕西长安
本万奋育……
陕西西安
明德开文运安天惠道兴
陕西宝鸡
英海文
湖北荆门
光昌闲……
湖北公安
礼义柱明贤
贵州毕节
学一申国天青正世光元敦廷肇基尚先泽允安全定治昌文德明良庆毓贤官兴忠俊彦广济福长延
重庆永川
登三仕朝廷联隆增光明明良世代长文武……
海南文昌
儒志文芳运惠元亨升秀邦之汉敷荣国有祯
云南会泽
开堂世明金
四川宜宾
技士思修己远宗政策长
江西鹰潭
严锡川山斗心正元茂福
广东揭阳
德泽祥光发
新疆乌鲁木齐
庆兆旭……
台湾嘉义
昭伯久武尔君延志成信礼光振耀奕世数达万邦丕乃高第
杨厝正矩支派
振起家声祖基恢宏
深安海支派
天昌国仕启子孙贤继志奕世起簪缨
吉林东辽、辽宁海城
天登君世进从克永清廷振瑞维耀远富嘉庆荣常述祥忠余业武国建彦昌
天津侯氏一支
学颜庭……
河南新乡市封丘县曹岗乡李和村
立正玉广献士青红振家邦
重庆丰都社坛镇大堡乡
德广东先……
山西大同市浑源县
兵新耀宝
广西三江
邦正朝安泰,家兴国盛昌,祥开明世代,瑞启照宗芳
安徽宣城、湖北下江南
文今天开华,万年长启德,有信再侯家,
天津蓟县
光宗路大广,年金荣全振
青海乐都县
国德文武全才贤,以礼成章余进繁
河北沧州吴桥县万粮侯村 浚植炳增锦,泽榕烯堪镇
找找看
姓侯的常见啊!
一 姓氏来源
侯姓来源:
1 出自姒姓。是夏禹的后代,相传夏后氏的后裔有的被封于侯,子孙以地为氏,称为侯氏。
2 直接传自黄帝至轩辕氏姬姓的后代。我国历史上三千多年前的晋国,是周成王小弟唐叔虞的国。而侯氏正是出自晋国的公族。春秋时期晋国的公族晋哀侯和他的弟弟被晋武公所杀,他们的子孙便迁居他国,而且以祖先的爵位为姓,是为侯姓。
3 来自叔段。春秋时,郑国的叔段因要谋反的动机被哥哥庄公发觉而讨伐他,他逃到共这个地方,被称做共叔段,他死后,郑庄公赐其子孙共仲为侯氏。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将复姓改为侯姓。北魏代北鲜卑族复阳的少数民族中,有侯莫陈氏改为单姓侯氏。
5 传说创造文字的仓颉的后裔。原为侯冈氏,后简称侯姓。文祖仓颉是汉字的发明者,生得龙首、四眼,幼小就喜欢画,长大后喜欢观察天地万物,后来根据日月、星辰、山川、河湖、鸟羽、兽迹、龟纹等,创制了象形文字,“夺天地造化之功”,"天雨粟,鬼夜哭”。
6.满族一支改姓而来。
由来: 侯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也是一个多源的姓氏,最早的一支是上古时期汉字的创始者仓颉(jie)的 后代,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姓氏所改,鲜卑族原有胡古口引姓,北魏孝文帝在494年迁都洛阳后,将他改为侯姓。
根据考证,侯氏发源于3000年前由周文王的后裔所传的晋国。历来有关的古籍都纪载得清清楚楚。譬如,《姓纂》指出:“晋候缗之后适他国,以侯为氏,郑有侯宜多,侯多羽,鲁有侯叔下,侯妃,齐有侯朝,魏有侯嬴”;《唐书宰相世系表》也指出:“出自姬姓”。
从以上的文献,可以对侯氏的来龙去脉,获得两点认识。第一,他们是甫一出现便遍布于北方各地的,而且这个家族的人材辈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声誉卓著;第二,他们是直接传自黄帝轩辕氏的姬姓后裔,因为3000年前始建的晋国,是传自周成王的小弟唐叔虞,而侯氏是出身于晋国的公族,当然也是名正言顺最为光彩的黄帝子孙了。
正统黄帝子孙 �
不过,过去的众多姓氏学者之中,也有人把侯氏的历史,推溯得更为久远。像《姓氏考略》一书就指出:“一云,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以为氏。”
姒姓,是古时候的几个基本姓氏之一,代表源自夏禹的庞大家族。根据史载,夏禹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之孙,颛顼又是黄帝的孙子,则侯氏不管是出于夏代,或始见于周代,其为正统的黄帝子孙,却是毫无疑问的。如照系出史皇氏,仓帝史皇姬名冈,字颉,后为侯氏的说法。那侯姓的来源真是非常久远了。
发源于山西的侯氏,虽然很快便遍布北方各地,但是到了秦、汉天下一统之后,却在现在的河北中、西部一带,繁衍得最为旺盛,也表现得最为优异。因此,长久以来的侯姓人家都世代沿袭着“上谷”的堂号,因为现在河北的中部和西部之地,汉朝时正是上谷郡的所在地呢。
有汉一代,上谷侯氏的表现,的确是可圈可点的。楚、汉相争时的侯公,汉成帝时的侯芮,王莽篡汉时的侯刚,以及东汉初年的侯霸,可以说无一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
魏、晋以迄于南北朝这段时期,对于侯氏家族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他们有许多新的生力军加入,使整个家族自此庞大不少;另一方面,他们出了好几位在当时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使侯氏的名气越来越是响亮。
侯氏家族的庞大,详见于《路史》所记载的是“魏、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换言之,当时加入侯氏家族的生力军,至少也有四支。另外,依照《通志氏族》中,也有一支世居库斛真水的部落,于随魏南迁之后改姓了三个字的复姓“侯莫陈氏”。这三个字的复姓,现在根本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有很多学者判断,这是由于他们的后裔日渐被汉族同化之后,把自己的姓氏省略为单姓的侯氏的缘故。
由此看来,南北朝时加入侯氏家族阵容的外来血统,又不仅仅只有《路史》上所列举的四支了。侯氏,真可以说是一个集英聚锐的庞大家族。
侯姓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现在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秦、汉之际,中原一带战争 频仍,侯姓部分人外迁到现在的河北、甘肃的一些地方。侯姓还分布在现陕西、福建的一些地方。宋、明 时期,现在的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侯姓的聚点。从清初开始,福建、 广东侯姓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此后,有的人又移居海外。侯姓分布较广,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近四百万人口,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约占全国汉族侯姓人口48。瑶、彝、苗、畲、满、土家、蒙古等民族都有侯姓。
二 迁徙分布
关于侯氏的迁徙分布情况,史料不是特别的多,今天来考察有一定的难度。大体上,侯姓发源于我国山西境内,秦汉之际已遍布今天的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宁夏等省。其中以河北的发展得最为旺盛。汉末,有侯氏后裔侯恕为北地太守,举架迁居到三水,即今天的陕西境内。魏晋南北朝时期,又有许多新的人口加入侯姓,在河南形成一个望族。西晋末年,侯氏和其他姓氏一样因为战乱迁到南方,遍及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唐代的时候,侯氏开始移居福建、广东等地。宋代以后,侯氏已遍及全国各地了。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上谷郡:战国燕时开始置郡,秦朝的时候治所在怀来东南。相当于今河北保定、易州、宣化一带。
2 丹徒县:秦置丹徒县,既今江苏省丹徒县。此支为上谷郡分支,其开山始祖为东汉大司徒侯霸的后代。
3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洛阳。此支侯氏为北魏时鲜卑族侯奴氏、古口引氏等后裔形成。
堂号
1 却币堂和救赵堂:这两个堂号有一个同一的来源,战国的时候,秦国要攻打赵国,赵国于是向信陵君求救。信陵君没有兵符,不能指挥军队,于是拿着金币就找到侯赢,侯赢是一位71岁的隐士,职位是魏国大梁看门人 ,家里很穷却坚决不要信陵君的金币,他给信陵君出了一计,让如姬偷来了兵符。侯赢又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屠夫朱亥参与用兵,信陵君得到了晋国的兵马,打败了秦国,救了赵国。
四 家乘谱牒
山东:山东济宁、枣庄侯氏谱不分卷
天津:侯氏谱不分卷
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
浙江:侯氏支谱不分卷、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临海夏馆侯氏宗、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峦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
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
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
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高县上启侯氏话谱一卷
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不分卷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北京:侯氏家乘
您见过200多年前由皇帝下旨编写的家谱吗?您想知道历经沧桑的家谱记录了哪些大事吗?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析木镇析木村村民侯维云家保存的侯氏家谱,会将这些问号一一拉直。
皇帝诰封修家谱
据辽宁省海城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本家谱是乾隆九年皇帝下圣旨给侯家编写的,距今已有261年的历史。家谱约有百余页,有三分之一已被记录上了文字。乾隆九年编写时,收入了侯氏家族七世的族谱。同治三年,家谱进行了第一次续修。去年,侯氏家族自发成立的“续修宗谱组委会”,又对其进行了第二次续修。如今,家谱中的侯氏家族已记录到了第15世,即侯维云已去世的哥哥侯朋云。
皇帝为何垂青侯家
皇帝为何要下旨为侯家编家谱呢?海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解释说,根据家谱中“圣谕”的记载,当年乾隆皇帝下旨是为侯三奇编写家谱的。侯三奇是其始祖侯安的第七代后人,当时为“恩荫奉政大夫”。侯氏家族之所以享受皇恩,除了侯家精忠报国外,还有一个最大的贡献———为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的皇宫烧制琉璃瓦。
二百多年前,析木缸窑岭村的皇瓦窑专门烧制皇宫专用的琉璃瓦,后被皇帝赐封为官窑。至今,村民中仍流传着侯三奇的曾祖父侯振举跃马扬鞭“千里送琉璃”的故事。海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说,侯振举是皇瓦窑的首创者。他本是山西人,明末迁至东北,世居海城析木。后来,努尔哈赤迁都到现在的辽阳市,建造东京城,需要“龙砖彩瓦”。正在析木烧窑的侯振举特意赶到辽阳,献上了3500个绿釉碗盘,得到了努尔哈赤的赏识,随后被赐封为五品官,在析木专门管理烧制琉璃瓦,以备建筑、修理宫殿陵寝之用。由此,侯振举的民窑便更名为皇瓦窑,成了御用官窑。随后,沈阳故宫的宫殿建筑群所用的琉璃砖瓦等建筑材料也均由此烧制。除故宫外,福陵(沈阳的东陵)、昭陵(沈阳的北陵)和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永陵所用的琉璃瓦等材料也均由皇瓦窑提供。皇瓦窑自侯振举一代,经历了291年。侯氏也因献瓷器、修宫殿有功而12代世袭五品官,管理皇瓦窑。侯维云说,他所在的侯氏家族是侯振举的直系后裔,传到他这儿已经是侯家第15代了。可惜的是侯家烧制琉璃瓦的独特秘方如今已失传。
家谱让沈阳故宫“长”了一岁
侯氏家谱中除了介绍一世祖侯安及其后辈为朝廷社稷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的卓越功勋外,最重要的在于,其上面的文字记录让沈阳故宫的年龄“长”了一岁。
据海城市博物馆刘馆长介绍,目前史料上记载的沈阳故宫始建年代为1625年。原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支院长却觉得这一时间有待考证。据史料记载,先有辽阳东京城,后有沈阳故宫。但支院长在研究中发现,一些文献中记录的东京城建造年代有天命六年(1621年)和天命七年(1622年)两种说法,这关系到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为了解开这个迷团,他查阅了大量明史和朝鲜李朝实录,他发现问题出在很多学者把努尔哈赤突然决定弃辽阳新城而迁都沈阳老城的时间,定为沈阳盛京皇宫的始建年代。他在《盛京皇宫》一书中便看到这样的记载:“1625年3月,金迁都沈阳,并且开始修筑沈阳故宫。”
一次偶然的机会,支院长得知当年负责兴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故宫的“云骑尉”侯振举后人的下落,于是找到侯维云恳请他提供《侯氏宗谱》以便查阅。支院长在宗谱中查到了这样的记载:“太祖高皇帝……后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这为他的推断提供了依据,于是他提出了沈阳故宫的始建年代为天命九年(1624年)比现在记载的时间提前一年的观点。侯氏宗谱一经发现,便吸引了众多家谱研究者的关注。鞍山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侯鹏霄,研究谱牒文化已有几十年。他说,家谱亦称宗谱,与国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侯氏家谱中可以看出侯氏家族是名门望族。谱书中记载了侯氏家族演变发展的历史和庞大的支脉世系,还记录了清皇帝圣谕、诰命等许多历史文献,不仅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家族史,而且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
五 历史名人
1 侯方域:今河南商丘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曾与方以智、陈贞存慧、冒襄齐名,称为明末“四公子”。入清后入河南应试,中副榜。共诗,古文,字学韩愈、欧阳修。清孔善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2 侯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以《再生缘》最为著名。
3 侯白:隋代著名幽默家。
4 侯谨:东汉敦煌人,少时家贫,为别人当佣人,但他非常好学,在夜间还点燃柴火在读书。朝廷屡次招他去做事,但他每次都以病推辞。后徙居山中,专心论著。曾作《矫世论 》,讽刺当时的丑恶现象。又写了《皇德论》记叙当朝史事。河西人敬称他为“侯君”。
5 侯叔献:抚州宣黄人,北宋时任水监丞。多次治理黄河水有功。
6 侯恂:河南商丘人,明代时任兵部侍郎等职,万历进士,后来朝廷中发生政变,下狱。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对于明朝留下的三品以上的官员,只用了他一个人。
7,侯姓人物在二十四史中单独立传者五十七人。
战国魏时有著名隐士侯蠃,七十岁时为大梁(今河南开封夷门)的守门小吏,后被信陵君迎为上客,曾替信陵君设计,设法窃得兵符,胜秦救赵,为时人推重。
东汉初有河南密县人侯霸,熟知旧制,官至大司徒,封关内侯。
北魏有大将侯景,先属北魏,继归高欢,又降梁,受封为河南王。后举兵叛变,攻破建康(今南京),于551年废梁帝自立,国号汉,次年被梁将陈霸先等所破,侯景被部下杀死,史称侯景之乱。
侯弘实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为彩虹,饮水于河。有一僧人给他相面说:"此霓龙也。"成人后,官至节度使。
侯芭西汉巨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学习《太玄》、《法言》。这两书是扬雄仿造《易经》和《论语》而作。
侯道华唐代芮城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曾在道院中静养。相传一天,从市中喝醉归来,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说:"不要妨碍我飞到高处去。"七天后,松树上有云鹤出现,并传出笙歌,侯道华飞坐在松顶,挥手成仙而去。
候继图三国时蜀汉人,曾游览大慈寺,拾到桐叶一片,上面写有诗七联,便藏了起来,后来娶任氏女为妻,方知诗乃出自此妇之手。
隋代有侯白,性滑稽,爱说讽刺诙谐的话,后世因称诙谐的演员为侯白。
唐代有大将侯君集,太宗时曾任宰相。明代有历任御史、兵部侍郎等职的侯恂。
明代有名望仅次于郑和的当朝宦官侯显,曾两次代明廷入藏访问,并参加郑和的第二、第三次航行。
清代有文学家侯方域,曾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合称为“明末四公子”。清孔尚任的名剧《桃花扇》即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故事为题材。
现代有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学家、哲学家侯外庐。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
六,侯氏掌故
1,侯姓典故
霓龙节度[1];松鹤仙郎[2]。
☆注释:[1]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2]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功臣着美凌烟阁[3];学士流芳含象亭[4]。
☆注释:[3]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4]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方域雅号公子[5];侯景自称帝王[6]。
☆注释:[5]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6]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花发三阳盛;香飘五柞深[7]。
☆注释:[7]唐代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中联句。
琼阁出高艳;玉辇驻浓阴[8]。
☆注释:[8]同注[7]。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进士。
直谅喜来三径友;纵横富有百城书[9]。
☆注释:[9]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舫名书画米家来[10]。
☆注释: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11]。
☆注释:[11]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2,猴年说猴姓
姓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农历甲申年在十二生肖中属猴年,在目前已知的22000个姓氏中,正好也有猴姓,同音同形的还有侯姓、候姓、×(“侯”是单人旁,“×”是双人旁)姓。
猴姓、候姓是现行较罕见的姓氏。在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晋城、甘肃之舟曲、河南之卢氏、山东之新泰、湖北之武昌、湖南之益阳、宜章、福建之清流、台湾之嘉义、台南、彰化等地有猴姓。目前仅见汉族有此姓,但来源不详。候姓在今河北之景县、天津之武清、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除汉族外,目前已见彝族有此姓。关于候姓的来历,一说《周礼》“候人”(夏官之属,掌道路迎送宾客之官)之子孙以官为氏。郡望:京兆,故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侯”是单人旁,“×”是双人旁)姓,与候姓同源,惟因异写而别为一姓。
侯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姓之一,据最新统计显示:侯姓位居百家大姓之73位,占全国总人口的029,尤以湖南、安徽、河南、辽宁等省多此姓,此四省侯姓占全国侯姓总人口的48。郡望:上谷,故城在今河北怀来东南。侯姓之所以成为大姓,其原因是今侯姓的来源较多:一曰出自姒姓,夏后氏之裔封于侯,子孙因以为氏。二曰出自姬姓,春秋时代,晋侯缗为曲沃武公所灭,子孙逃往他国,以侯为氏。三曰春秋时代,郑大夫侯宣多、侯羽之后。四曰刘氏改姓,宋代年间,刘恒因父罹祸,自幼就养于侯、林二家,后改姓侯氏。五曰外族改姓有二,其一胡古口引氏,改为侯氏;其二魏时侯奴氏、古口引氏、俟伏侯氏,并改为侯氏。 侯氏虽源出多支,但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山东省境内,在其发展繁衍过程中,很快就播迁到河北等地。秦汉之际,在今河北省的中部、西部地区,已有侯氏,并很快成为当地的盛族。西晋至南北朝时期,侯氏有迁至今贵州、四川、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唐代的《元和姓纂》中列上谷、丹徒、三水、绛郡(今山西新绛)、河南(今河南洛阳)为侯氏郡望,侯氏还分布于今陕西、福建的一些地区。到了宋、明时期,侯氏的聚居点已遍布今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浙江、广西、北京、上海等省市。从清初开始,福建、广东的侯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台湾的侯姓,是本岛的第58个大姓,以嘉义一地最为旺盛,主要分为两大主流:一支是系出姬姓,源远流长;另一支则是分自刘姓,虽然源流可追溯到上古的帝尧陶唐氏,但是以侯为姓的时间,实际上大约只有四、五百年。
3,抗在泉州一带,历史上曾有“刘侯同宗”之称,据说,两姓曾经演绎过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生死情谊,并在坊间传为佳话。近日,记者采访了南安几位侯姓后人,验证了“刘侯同宗”这一说法。
晋江刘炳火所写的《晋江刘姓源流》一文对“刘侯同宗”的说法解释称,刘氏世祖刘至敏的先辈与原浙江安抚使王钅奇镒因朝内斗争,祸延宗亲。当时朝廷派林将军包围刘家,林将军怜悯刘至敏年幼,将其藏于战袍之内,飞骑冲出重围后把至敏交托在朝的一位侯氏官员。为保刘、林后裔不受株连,林将军自杀,侯家以一孙顶替抵命,救了刘至敏,至敏遂改姓侯。宋景炎年间,元兵入侵,宋太常寺正卿侯宗贵及夫人杜端慈携九子扶幼主端宗入闽,先住泉州古榕境旧馆驿,后卜居南安十八都侯�乡,随后把至敏和林将军的后裔也安置于侯�乡,至敏恢复原姓刘。至敏后裔为纪念这段生死情谊,大门灯写上“刘侯”,祠堂门匾也写上“刘侯宗祠”。
侯耿东先生告诉记者,南安侯姓主要分布在:南安康美,梅山镇明新村,罗东镇维新村。南安洪濑刘氏宗亲会负责人刘佳水介绍,刘姓是与侯姓同宗的。据他了解,南安的康美镇有侯姓约500多人,洪濑有侯姓后人100多人,在南安梅山镇的明新村有侯姓3000多人,罗东镇维新村有侯姓1400多人,在仑苍、英都、金淘三个镇共有侯姓人口1000多人;在惠安洛阳桥附近,也有少数侯姓后人;其余侯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晋江深沪。
4,侯姓宗祠通用对联
〖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节度使侯弘实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道士道华的事典。侯道华,芮城人。初在道净院任供给使。好子史,手不释卷。一日入市醉归。悉斫其院前松枝曰:“勿碍我上升处也。”后七日,松上有云鹤笙歌。道华飞坐松顶,挥手谢去。
窃符救赵;
奏制封侯。
——李文郑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战国时魏国隐士侯嬴,七十岁时任大梁夷门守门小吏,被信陵君迎为上客。后来,秦军围攻赵国,魏国派将军晋鄙率兵救赵,屯兵不敢前进。他为信陵君献计,设法通过魏王宠妃如姬窃得兵符,又推荐勇士朱亥击杀晋鄙,夺取兵权,击退秦军,救了赵国。下联典指东汉初河南省密县人侯霸,字君房,曾跟从九江太守房风学《毂梁春秋》。新莽时,官淮平大尹(太守),在任诛杀豪强,抑止权贵,为民众信服,更始政权征他为官时,淮平百姓扶老携幼挽留他,甚至当路而卧。刘秀建东汉,他被任为尚书令(宰相),因熟知旧制,便选择前代法令制度中可行的逐条奏上,多得以实施。后官大司徒,封关内侯。
霓龙节度;
松鹤仙郎。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唐代人侯弘实,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成虹在河中饮水。有僧人为他相面说:“这是霓(Ní 音泥)龙啊!”后官节度使。下联典指唐代芮城人侯道华,在河中永乐道净院打杂,好读子、史,手不释卷。人们问他看这书有何用,他回答:“天下没有愚昧的仙人哪!”人们听了都大笑。一天,他从集市上酒醉归来,把院前的松枝都一一砍去,说:“不要妨碍我上升!”相传七天后,松树上出现云鹤笙歌,他飞到松树顶上坐下,挥手辞别大家仙去。
霓龙节度;
巨鹿经生。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侯弘实事典。下联典指西汉·侯芭事典。
上谷门第;
巧智家声。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北魏·侯文和,滑稽多智,以巧闻世。
两百华诞;
祖德流芳。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大门联
-----------------------------------------------------------------
〖侯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迎宾名流远;
治道功泽长。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侯氏宗祠通用堂联。
花发三阳盛;
香飘五柞深。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侯列《花发上林》诗句联。侯列,高亦作侯冽,元和六年进士。
琼阁出高艳;
玉辇驻浓阴。
——唐·侯列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
〖侯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方域雅号公子;
侯景自称帝王。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末清初才子侯方域,学朝宗,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四公子”。下联典指南朝梁大将侯景,羯人。代梁自立汉朝称帝王,不久被杀。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郭沫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郭沫若1948年书赠史学家侯外庐联。
-----------------------------------------------------------------
〖侯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功臣着美凌烟阁;
学士流芳含象亭。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吏部尚书侯君集,三水人。从太宗征伐有功,像列凌烟阁。下联典指唐代学士侯行果的事典。
以姬易侯垂思远;
由周及清世泽长。
——佚名撰山西省翼城县西阎镇十字河村侯氏家庙联
此联典指侯氏原姓姬,是唐叔虞的后代。后“曲沃武公伐灭之,子孙易姓为侯,一奔他国,一匿曹公山中。”十字河村侯氏家庙的这副对联,概述了侯氏的历史源流。
直谅喜来三径友;
纵横富有百城书。
——清·侯荫桥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荫桥自题联。
月照琴棋桐院坐;
舫名书画米家来。
——清·侯禅甫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成贤亲王师傅侯禅甫题联。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勤俭创业家声振;
慎独荣身四海行。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红杏坊里慎斋起;
勤慎堂中诗礼传。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小门联
-----------------------------------------------------------------
〖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勤与俭乃治家上策;
慎而言为训子良规。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堂柱竹刻]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勤慎”堂名。
诸先辈艰辛创基业;
众裔孙奋力振家邦。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开基祖成钢公牌位联
桐叶题诗,缘谐名士;
桃花薄命,血溅香君。
——佚名撰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人侯继图,游览大慈寺时,拾到一片桐叶,上面题有诗句,于是藏了起来。后来娶了任家女儿为妻,才知道桐叶上的诗是她所写。下联说明末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明末随父亲侯恂(官至户部尚书)住在京城,与桐城人方以智、如皋人冒襄、宜兴人陈贞慧齐名,称“四公子”。人清后应河南乡试,中副榜。能诗文,效法韩愈、欧阳修,才气横溢,著有《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他曾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巡抚田仰仗势要李香君接待,香君坚决拒绝,至死不从,血溅扇面,当时任右佥都御史的杨文骢借血迹画成桃花。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根据这段故事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
五洲侯氏裔孙归宁,喜庆华诞;
八方众姓宾朋聚会,共祝繁荣。
——佚名撰广东省梅州市城西侯姓宗祠勤慎堂正堂香案联
天津:侯氏谱不分卷
河北:南皮侯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侯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宗谱十二卷、无锡锡山东里侯氏八修宗谱二十卷
浙江:侯氏支谱不分卷、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卷、临海夏馆侯氏宗、临海县邵东乡山下坦村朱家岙临海夏馆侯氏宗谱十二卷
福建:南安太溪侯氏宗谱不分卷、
湖南:大庸永定侯氏初谱不分卷、湘乡湘西侯氏三修谱卷、衡山若驿侯氏三修谱十六卷
广东:侯善行堂族本不分卷、番禺金钱村侯氏族谱不分卷、南海亨田乡侯氏族谱不分卷
四川:简阳侯氏族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高县上启侯氏话谱一卷
陕西:侯氏族谱不分卷
云南:洱源邓川侯氏族不分卷
香港:新界丙冈侯氏族谱不分卷
北京:侯氏家乘
侯氏家谱字辈
本文2023-09-22 04:38:2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