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三国“颍川荀氏”荀彧、荀谌、荀攸、荀顗间的关系及事迹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一文读懂三国“颍川荀氏”荀彧、荀谌、荀攸、荀顗间的关系及事迹,第1张

在 历史 题材类影视剧《新三国》中,我们会发现姓荀的厉害谋士很多,比如:荀彧、荀谌、荀攸、荀顗,他们共处于同一时代,但我们又分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了解他们的具体事迹。下面我们就一起穿越来到三国时期魏国的颍川郡,向当地的耆老打听一下荀彧、荀谌、荀攸、荀顗的情况。当地耆老告诉我们:荀彧和荀谌是兄弟,荀彧的几个兄弟都非常有才华,尤其以荀彧和荀谌的名声最为响亮,而荀攸是荀彧的本家侄子,荀顗是荀彧的亲儿子,他们四个人算是当时颍川荀氏中比较厉害的人物,名声响当当,有关他们的事迹实在太多了。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如今的河南许昌)人。荀彧是战国时期名人荀子的后人,其家族便是 历史 上有名的颍川荀氏,他的父亲曾担任过济南相,他的叔父曾担任司空,是个典型的官二代。荀彧年少时期就很有才华,被南阳名士何颙赞誉为具备“王佐之才”的人。公元189年,年仅26岁的荀彧被本地官员推举为孝廉,前往洛阳担任守宫令,也就是专门掌管皇帝笔墨纸砚的官员。此时荀彧的侄子荀攸也因才华出众在,在朝廷担任黄门侍郎的官职。公元189年是东汉朝廷的一个多事之年,当年东汉朝廷发生“灵帝去世,少帝继位”、“何进被宦官杀于宫门”、“袁绍等人诛杀宦官”、“董卓带兵入京”、“董卓鸩杀何太后”、“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等事件。

袁绍因董卓擅自废立皇帝而与董卓交恶,之后又害怕被董卓所害,于是悄悄逃出洛阳,前往渤海郡。荀彧也因董卓擅行废立而对朝廷已失去信心,于是辞官回到颍川老家。荀攸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也因董卓专权而与人密谋准备刺杀董卓,结果消息泄漏被捕入狱,直到董卓被吕布斩杀后,方才得以出狱,随后因对朝廷不抱希望,于是也辞官回了颍川老家。袁绍到达渤海后,便发布檄文,号召天下诸侯共讨董卓,并被推举为诸侯联军的首领。我们都知道,诸侯联军虽然以诛杀董卓匡扶汉室为名起兵,但实际上都在考虑自己心里的小九九,随后便不欢而散。而此时的荀谌因仰慕四世三公家庭出生的袁绍,于是投入袁绍麾下,成为袁绍的主要谋士之一。

公元191年,在荀谌的游说下,冀州牧韩馥主动将冀州让给了袁绍,使得袁绍成为一名真正的诸侯。此时的荀彧为躲避战乱,也举家迁往战乱较少的冀州。在荀彧到达冀州后,袁绍立马将荀彧邀为上宾,荀彧和弟弟荀谌一起成为袁绍的首席谋士。在与袁绍的交往中,荀彧渐渐发现袁绍并非成事之主,于是劝说弟弟荀谌和自己一起离开袁绍。但荀谌却不认同荀彧的观点,认为袁绍出自四世三公世家,威望和人品都很出众,是一位值得辅佐的主公。兄弟俩谈不拢,于是只能分道扬镳,最后荀彧带着自己的家眷离开袁绍,转而逃奔了仰慕已久的曹操,当时荀彧29岁。

当曹操看到大名鼎鼎的荀彧前来投靠自己,大喜过望,立即任命荀彧为司马。此后曹操但凡有军国大事,都首先要和荀彧商量,并将荀彧比作是自己的张良。在荀彧的辅佐下,曹操成功击败了自己队伍中的反叛分子,稳定了兖州,成功扩大了实力。公元196年,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亲率大军前往洛阳,将汉献帝刘协接到许县,从此曹操具备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优势。之后荀彧向曹操推荐了很多人才,包括他的侄子荀攸以及大名鼎鼎的钟繇、戏志才、郭嘉、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自此开始荀彧与其侄子荀攸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之一。

在曹操将汉献帝刘协接到许县以后,荀彧便很少随军出征,一般都是坐镇后方,使曹操外出征战无后顾之忧,但曹操所有的战略方针,都是荀彧参与制定的。而他的侄子荀攸却与荀彧恰恰相反,因为荀攸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所以每逢曹操出征总要带着荀攸作为军师。当时的情况是:荀彧协助曹操主内,而荀攸则协助曹操主外,叔侄俩成为曹操最为倚仗的人之一,在曹操阵营之中,颍川荀氏一门的地位格外显贵。此后,曹操按照荀彧等人的建议,依次收服张绣、击败吕布、平定徐州,逐步由弱小变为强大,成为实际据有兖州、徐州、豫州等州的较大诸侯割据势力。

此时荀彧的弟弟荀谌依然忠心耿耿地跟着袁绍,在袁绍麾下担任长水校尉的官职,此时袁绍已经击败公孙瓒,成为据有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的割据势力,实力远远胜于曹操。公元200年,也就是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的争霸战役——官渡之战正式开始。曹操在荀彧、荀攸、许攸等人的辅佐下大败袁绍,此后袁绍逐渐退出 历史 舞台,而在袁绍麾下担任长水校尉的荀彧在官渡之战后也不知所踪,消失于茫茫的 历史 浪潮之中。

荀彧此后一直在曹魏阵营辅佐曹操,被曹操册封为万岁亭侯。公元212年,功成名就的曹操打算让汉献帝加封自己为魏国公,并赐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而荀彧却认为曹操不该如此,因此与曹操产生间隙,同年荀彧忧虑而亡,时年仅五十岁。荀攸此后也一直在曹魏阵营辅佐曹操,被曹操册封为陵树亭侯。荀攸做事低调而周密,给曹操提出的计谋灵活多变,因此深受曹操信赖。公元214年,荀攸在跟随曹操攻打东吴的途中去世,曹操为此非常伤心,荀攸后来被供奉于曹操宗庙之中。

荀顗,字景倩,是荀彧的第六个儿子,也是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荀顗自小就很听话,名声也很好,长大后博学多才,做事周密低调,在当时很有名气。荀顗因为父亲荀彧的功绩而被朝廷任命为中郎。公元239年,司马懿和曹爽被魏明帝曹叡托孤,成为曹芳的辅政大臣。因为司马懿曾经与荀彧交情很好,并且司马懿还是因为荀彧的推荐而仕官,所以在司马懿在成为辅政大臣后,便大力提拔荀顗,先是提升为散骑侍郎,之后又升为侍中专门为曹芳讲学。此后荀顗又被提升为骑都尉,并册封关内侯。荀顗与司马家关系很好,在司马懿与曹爽争权时,荀顗自始至终是司马家的支持者。

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以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为首的司马家族代替曹爽家族成为魏国的实际掌权者,随后荀顗被加封为万岁亭侯。此后荀顗不断加官进爵,到魏元帝曹奂时期,荀顗又被提升为司空,并册封为乡侯。在司马炎接受曹奂禅让称帝后,荀顗被任命为司徒、太尉、侍中、太子太傅。司马炎执政期间,荀顗与贾充一起力推司马炎次子司马衷为太子,并称赞贾充之女贾南风“姿德淑茂”,上书建议让贾南风做司马衷的太子妃,此事成为当时的一大笑话。公元274年,荀顗去世。

荀彧被人们称之为“王佐之才”,很多人对他应该不会陌生,可以这么说他是曹操身边最值得信赖的人之一,如果没有荀彧,那曹操的势力壮大的不会如此之快。当然了,除了荀彧以外,荀家还有三位非常出色的谋士,他们在汉末三国时期同样也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01、荀攸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他同样也是曹操手底下的谋士,当初曹操在讨伐吕布的时候,曹操一度是想要退兵的,不过荀攸却劝阻了曹操退兵,并且还献上了水淹下邳城的计谋,最终也是成功帮助曹操拿下了徐州,并且活捉了吕布。在官渡之战当中,荀攸同样也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荀攸用计谋斩杀了颜良和文丑,后来有派出奇兵焚烧了袁绍的粮草。在许攸来投的时候,他让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突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辎重。

02、荀谌

荀谌是荀彧的弟弟,曾经是袁绍手下的首席谋士,袁绍当初之所以能够轻松的拿到冀州,荀谌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公元200年,袁绍也是任命荀谌为自己的谋士,并且参加了官渡之战。但可惜的是,由于史料记载的内容有限,在官渡之战结束之后,就没有关于这个人的记载了,所以也无法了解他的最终结局。

03、荀衍

荀衍是荀彧的兄长,荀衍同样也是曹操的谋士,在东汉末年,并州刺史高干在袁绍死了之后便投降了曹操,然而到了公元205年,高干以并州作为基础想要反叛曹操,这个时候曹操正好领兵在外,没有办法去讨伐高干。不过高干的意图也是被荀衍看破,并且及时的进行了阻止,最终让高干的反叛以失败告终。不过在史料当中关于他的记载是非常匮乏的,所以他的结局我们同样无法考究。

荀攸和荀彧是叔侄关系,荀攸是侄子,荀彧是叔叔。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谋士。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史书记载荀攸和荀彧皆在官渡之战中有所作为,而荀谌则描述很少。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人物关系荀攸与荀彧是从叔侄关系。

荀彧年少时,南阳名士何颙称赞其有“王佐之才”。董卓进入洛阳,荀彧知道京都必乱,便假意请求外放,趁机逃回家乡颍川,并对乡里人说,颍川地处四战之地,必将受到战乱影响,建议乡里人离开颍川避难。乡里人留恋故土,不模配愿离开,荀彧于是带着自己的族人离开。后来,颍川果然受到劫掠,那些未听取荀彧建议的乡里人几乎死绝。

荀彧和荀攸辅佐曹操,本来都是为了复兴汉室。而当曹操后来想当魏王,甚至出现取汉而代之的思想时,真正站出来阻止曹操的,却是荀彧,而不是荀攸。

建安十七年,在曹操出兵东吴前夕,董昭等认为,曹操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旦租指,功盖古今,应该加封曹操为魏公。

荀彧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说,曹公怀有忠贞的诚心,严守退让的实意,他当初之所以起兵,本来就是为了拯救汉室,安定天下的,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当封曹操为国公。

曹操听说荀彧反对他进型运爵国公,很不高兴,便上表让荀彧到谯县慰劳军队,然后借机留下荀彧,让荀相府军事。到寿春,荀彧生病,曹操派人给荀彧送来一个空食盒。荀彧知道曹操对自己有意见,于是自杀。

也就是说,荀彧为了坚持原则,不忘初心,不惜得罪曹操,惹来杀身之祸,坚决反对曹操封国公,进而篡夺汉室的图谋。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却看不到荀攸的意见。

另外,荀攸经常为曹操出谋划策,却从轻易不告诉别人。据说,他曾前后为曹操密谋奇策十二个,这些奇策,除了曹操和荀攸自己外,就只有钟繇知道。钟繇原本想把荀攸的这些奇策写下来,可惜到死也未能完成。                 

近几年的三国题材的电视剧中,荀彧一直是一个很受人注意的角色,他一生为汉臣,尽管一直在曹操手下做事,可是内心深处一直是向着汉室的。而提到他,可能会有人想起来,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词颍川荀氏,那是荀彧背后的家族势力,看人物们的表现,这个家族必定不是一股小力量。那么,这个颍川荀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家族呢?

颍川荀氏是后汉至西晋时期的典型士族之一,经历了从后汉末年形成世家大族再变成魏晋高门的整个时期,在晋室南渡后式微,并最终湮灭于南朝。从汉至隋,史书记载者百人,从政者诸多,各代人先后不同程度的参与了曹魏、西晋、东晋的建立和发展;联姻婚宦不是皇室就是其余高阀望族,是当之无愧的高门士族。

一后汉时期

后汉一代,豪族逐渐发展壮大,开始把握仕途(举荐、世官、门生)、垄断文化(家传经学)、控制乡里(聚族、庄园经济、荫庇),一步一步侵蚀皇权。颍川荀氏就是后汉时期发展起来的世家大族,家族发展的奠基人是荀淑。荀淑苙名事理,号称神君,是颍川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名士。荀淑盛名除了自身清识难当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与党人交流紧密。

后汉末年,士人们频繁交游,以地域、师承为媒介,形成了一个个团体,也即是党人。党人中的核心是三君八俊八及八顾八厨,三君中的陈蕃,八俊中的李膺、王畅,都是荀淑的学生。这几人都是党人中的领袖级人物,作为他们老师的荀淑,自然盛名。

皇权面对士族的侵蚀,选择依靠的是皇权的两个附属,外戚与宦官。荀淑入仕时,讽刺执政的大将军外戚梁冀,被排挤出了朝廷;接着桓帝借宦官之力诛灭梁氏,又开始了宦官专权。士人们不喜欢外戚,更不喜欢宦官,尤其是他们阻碍了自己正常的仕宦之路。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并最终造成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以大量党人终身禁锢结束。

第一次党锢之祸后,荀淑认为天地气闭,大人休否,智者见险,投以远害,应当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沈,与时抑扬,对时局失望之余,决定保全家族。但在大将军外戚窦武辅政期间,士人与宦官双方矛盾再次激化,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这一次,以血腥的杀戮结束。颍川荀氏中的荀昱(也为八俊之一)被杀,荀昙禁锢终生。

颍川荀氏经此波折,家族子弟开始潜心治学,钻研儒学。荀淑八子,号称八龙。八子中,荀绲曾为周瑜祖父征辟,最后官至济南相;荀靖品德出众,恪守儒学,终身不仕,为许劭所重;最著名的则是荀爽。荀爽曾拒绝司空袁逢的举荐,但袁逢死后据《礼》为其守孝三年,天下敬重(袁逢,出自后汉顶级世家大族汝南袁氏,袁绍、袁术之父)。黄巾起义爆发,荀爽为太原王允所辟,党锢解除后,为大将军外戚何进所征,但何进瞬即死于宦官之手;董太师入朝,荀爽不足百日就从一介白丁升为司空,曾在董太师迁都一事上,搭救过弘农杨彪、颍川陈纪。迁都后,与王允谋诛董太师,未几而卒。

颍川荀氏,自荀淑奠基,到荀爽位列三公,此时门第已成,标志着颍川荀氏从地方豪族转化成中央士族。颍川荀氏之兴起,首先赖于有一名天下名士,德行高超,声誉播于天下,其次在于家族繁茂,家学相传,终于有人登顶台阁。

二三国时期

自董太师进京后,天下大乱。荀绲之子荀彧认为颍川四战之地,乱世不宜所居,举族迁往冀州。冀州牧韩馥,颍川韩氏。荀彧之弟荀谌说服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成为了袁本初鹰扬河朔事业的开端。袁绍待荀氏兄弟以上宾之礼,荀谌为其谋主,但荀彧认为袁绍难成大事,与荀谌别,投奔曹操。

颍川荀氏这一选择,不但给日后家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正处于弱势的曹操集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荀彧常年为曹操镇守后方,居中持重十余年,巩固基础,破吕布、定徐兖,迎奉汉帝,平袁绍,功勋卓著;更重要的是举荐人才,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攸为曹操谋主,曹操称其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降张绣、擒吕布、败袁绍,定河北,荀攸都参与其中,据说共献大计十二次。荀彧之兄荀衍,镇守邺城,都督河北;堂兄荀悦为侍中,执掌机要。

颍川荀氏为曹操集团内部的士人之首,影响巨大。其与颍川陈氏、颍川钟氏、河内司马氏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的关系,使其形成的势力,仅次于掌军的诸夏侯曹。在时局不稳的情况下,颍川荀氏善于应变,分成两支分别支持袁绍和曹操直到官渡之战;荀彧反对曹操晋封魏公,荀攸却带头劝进,家族内部通过不同的选择,保证了家族的连贯发展,减少了宗族覆灭的风险。

三魏晋时期

颍川荀氏是汉末的世家大族,儒学传家,士人领袖,社会声誉极高。曹氏阉竖之后所代表的则是法家寒门,这也是曹操荀彧两人理想冲突的根源。但曹丕为了升级成魏文帝,需要与这些世家大族进行妥协,所以荀氏作为政坛一股力量,得以在曹丕这个个人喜好极为明显的皇帝时代得以保留。虽然荀彧的儿子娶曹操女儿,但与曹植深交,深为曹丕所恨。但毕竟荀彧荀攸是士人领袖,九品中正又来自其女婿颍川陈群,所以家族一直后继有人,地位不降。

曹丕曹睿两代皇帝,都短命早亡,没有活过河内司马懿。司马懿是曹丕四友之一,西拒诸葛,北灭公孙,功勋卓著。在士族代表司马懿与曹魏皇权冲突的高平陵之变中,陈泰、荀顗等毫不迟疑的就选择了支持司马懿。荀顗是荀彧六子,早年被姐夫陈群所赏识,后来又被司马懿赞叹是荀令君之子也。在贾充杀高贵乡公后,为司马昭出谋划策,忠于司马氏,所以最后在魏晋禅代之际,有佐命弼导之勋,累迁至三公。死后,司马炎为之举丧,皇太子亲自吊唁,这样的重视对维持颍川荀氏地位相当重要。

颍川荀氏的另一个代表是荀勖,荀勖是荀爽曾孙,少年长于舅家,也就是颍川钟氏。他最初为曹爽所辟,高平陵之变曹爽死后,无人敢去吊唁,只有荀勖前往。后来被司马昭引为心腹,执掌机要二十余年,成为其谋主。甚至在钟会叛乱时依然不减其信任,也是依赖荀勖之前的进言,以卫瓘为监军,平息了钟会叛乱。此外,还有荀彧曾孙荀恺,外公为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之表兄弟,也是权重一时。

但这个时期的颍川荀氏,已经不再是后汉三国时期的二荀那般品德高洁,反而为了权势经常做出专权之事。比如荀顗党附于贾充,荀恺坚持拥护司马炎的太子司马衷,荀勖排挤齐王司马攸、外调张华、忌恨羊祜。此时的颍川荀氏,虽然并没有完全抛弃了家学传统,依然在文学艺术上很高的造诣,政治上也有相当作为,但节操却早已变质。

魏晋时期是颍川荀氏的鼎盛时期,见于史书者四十余,其中一品五人,三品十三人。颍川荀氏的鼎盛归功于九品中正制和高平陵之变之外,其自身因素也很重要。首先是荀彧荀攸对于曹魏一代的显著功勋,另一个则是其与魏晋皇室和其他大族的联姻和灵活的政治态度。第三,是家族繁茂,靠宗族、姻亲、故旧相互提携。

四东晋南朝时期

八王之乱后,琅琊王氏扶司马睿于江左,建立东晋。荀氏后人于司马氏是戚旧,荀组也曾经移檄天下共劝进,所以在过江后依然受到重用,荀勖之子荀组曾经官至司徒,录尚书事。但当时政出于门阀,而非皇室,忠于司马皇室并不能给颍川荀氏的地位实际提升。

但颍川荀氏毕竟是魏晋旧门,门第不低于琅琊王氏、河东裴氏,如果假以时间,未必不会复苏,因为东晋的执政核心就是过江侨姓。但过江后不久,颍川荀氏成员相继离世,导致家族势力大损,元气大伤。等到荀彧六世孙荀羡,终于迎来了转机。荀羡少有大志,尚公主,屡立战功,二十八岁拜徐兖两州刺史,为东晋开国以来最年轻者,中兴方伯未有如荀羡之少者。要知道当时方伯之重,莫过荆徐,在上游刺荆州的正是全面把家族提升为门阀的桓大司马。然而,荀羡突然病卒,英年早逝。自此之后,荀氏衰败。

过江之后的颍川荀氏,明显出现了一个下降的趋势。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家族人员损失极大,子弟漂流,世系散乱,无法维持显宦,最终在南朝销声匿迹。

五结语

颍川荀氏起于后汉末年,湮没于东晋南朝,是一个成员文化素养很高、对历史有相当影响的中古士族。荀淑博学为神君,荀爽无双为硕儒,荀顗制礼乐,荀勖首创图书分类、独立书法为艺术,等等,都是颍川荀氏在文化上的贡献。在政治上,早期的颍川荀氏儒学传家,立身甚正,和党人一道与外戚、宦官斗争,荀彧荀攸为曹操出谋划策,稳定后方,举荐人才,统一北方多有其力;中期则开始腐化堕落,荀顗无质直之操,荀勖把持朝政,排挤政敌,荀恺居高位而无所事事;到了后期,荀羡试图以军功再起,中兴家族,可惜早逝,再无能为。

在《三国演义》中,荀攸与荀彧是从叔侄关系,荀彧是荀攸的叔叔,但荀攸比荀彧年长5岁。但是叔侄俩很明显俩人的政治观念不同。荀彧是保皇派的,荀攸为实务派的,和华歆、王朗一样。在曹营众谋臣中,荀攸和荀彧、钟繇三颍川同乡不仅同时出道,又相互举荐,实为名副其实的曹魏开国三大肱股。

公元212年,曹操打算晋位国公并加封九锡,这一行为已经超越了荀彧的底线,因此他出言劝阻曹操,两人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在此之后,曹操赐给荀彧一个空的食盒,荀彧深知曹操心意已决,于是以死明志。而作为荀彧侄子的荀攸,在荀彧去世后却并没有为荀彧发声求情。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里的荀彧和荀攸的发迹也是靠着各自的努力,而不是互相的帮衬,不过有一件事可以看出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在建安十二年时,曹操曾一度希望荀彧出任三公,由于当时曹操并不在许都,因此身在许都的荀彧就派荀攸来帮他自己向曹操辞让,表明他坚决不受三公之职。而这次辞让先后进行了十数次,曹操才不得不放弃授予荀彧三公之职位。

一文读懂三国“颍川荀氏”荀彧、荀谌、荀攸、荀顗间的关系及事迹

在 历史 题材类影视剧《新三国》中,我们会发现姓荀的厉害谋士很多,比如:荀彧、荀谌、荀攸、荀顗,他们共处于同一时代,但我们又分不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