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其安老师的《双头坟记》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读刘其安老师的《双头坟记》,第1张

刘其安老师的这篇《双头坟记》,我已经不知读过多少遍了,他记录了我寿光卜氏家族清朝中后期的一段千古奇冤。受尽冤屈。极尽屈辱。荒诞、离奇程度不在清末四大奇案之下。就算到现在,十里八乡的一说到“旱包”旱魃都能联想到“卜家村”,“卜家老爷”或“卜家老爷尖尖腚”。在我上溎河联中的时候,同学间打架,如果有说我们是“旱包”,或“卜家老爷尖尖腚”的,我们卜家村的学生都是要一起上,打群架。觉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侮辱。荣誉和颜面,小到个人、家庭。大到国家。有时是用生命来维护的

关于旱包的事,在我们村是不能说的,小时候也因为好奇问过我爷爷,但得到的轻则说不知,重则大声呵斥。以后也就不敢问了。

我家有本家谱,我曾试图从家谱中找到这位被人借以拿旱包为名而冤屈致死的族人,但始终没能找到。我也曾寻访过几个长者,他们之间也是互相推卸。你说是他这支股人的,他说是你这支股的人。

我和父亲,三叔等人也曾探讨过我们村发生的这件事情,基本上和刘其安老师写的差不多。所谓的捉拿旱包只是愚弄人的借口和工具,为其行为合法化,正义化。其目的还是掩盖自己的罪恶,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说拿旱包是假,杀人是真。 借刀杀人罢了!

双头坟记 刘其安

旱魃,古书记载中专作旱患之怪物。惯能吸湿纳潮、扫云不雨。诸如河湾干涸、土地龟裂、五谷歉收、百草枯萎种种旱象,传说皆此怪所为。故于民间谈之则色变。今寿光、昌乐、潍县三县交界处之溎河两岸,数百年来,代代传下一“拿旱魃”故事,乡民鲜有不信以为真者。

俗语云,无山不出蘑菇,无庙不有冤魂。

大清嘉庆年间,有刘姓居溎河东岸芳林苑,族长名刘琛;卜姓居溎河西岸卜家庄,族长名卜峨。方林苑、卜家庄隔河相望,鸡犬相闻,亲友相连,和善相处。孰料一年秋耕,刘卜二姓因地界之争,以至于干戈相见。卜家户小门低,自然吃亏。讼于官,判刘家以银十两为卜家养伤。刘姓族大人多,且因先祖曾仕元,门第显赫,族人世代不免养成争强好胜、睥睨乡里之积习。故此判一出,刘琛甚觉无颜。恼羞之际,扬言必治卜峨死方休。卜峨得悉,惴惴不安,深以为虑。适卜家庄有一鹅,一日从河湾走失,至芳林苑,啄食田间菜苗,被刘琛撞见。琛知是卜家所养,恨恨然以镰刀挥杀。时有芳林苑一小儿方于溎河凫水,见无头鹅被抛至河岸,尚能蹒跚行走,辄拍手跳足,惊奇叫曰:“卜家之鹅无有头!卜家之鹅命将休!……”飞快传入峨耳。虽是小儿言语,却颇有些话外音透出,刺中卜峨心病,令卜峨甚觉丧气。恐再度生事,辄叮咛族人于溎河内放鹅须好生看管,——也有再不敢放鹅河上者。逾三、五日,刘琛又在族中说些将如何如何与卜家走着瞧等话,卜峨一一知道。思前想后,一种不祥之感涌上心头:刘琛素小肠鸡肚,即芝麻小事亦无不耿耿于怀,且心狠手辣,做事不择手段。今我卜峨恐大祸将至矣。自此更加食无甘味,寝不安席,日日忧虑。是夜榻上无眠,辗转反侧,竟出一佯亡下策以避之。

未几,风传卜峨无疾而终。棺柩置家中,数月未葬。此事民俗中亦常有之,并不足疑。地界争讼事遂亦渐渐归于平静。

然而,墙无不透风,纸终不包火。都是那卜峨做事不密。一日年关将近,外村有人偶来卜家庄卜峨家门外卖肉。卜峨看儿子儿媳不在家,听墙外又无他人,便出门赊买。隔一日,卖肉人要账至卜峨家门。邻人曰:“尔所言白头翁亡已久,岂有其赊账理?”卖肉人大疑,径至卜峨家,尚能辨得耳房内一棺柩前所悬肉,正是前日自己所卖出者。邻人一时瞠目结舌。卖肉人甚觉事之奇怪,匆匆离去,哪敢再来要账?买卖也再不来做。日后此事自然渐为人知。

卜峨有儿媳葛氏,快人快语、口无遮拦。故卜峨佯亡,丈夫未敢以实相告。而葛氏对卜峨之死亦未曾有所疑。再说那卜峨在棺内渐觉日月难熬。又见儿子儿媳日日劳作,拖家带口,心中甚是惭愧不安。时值隆冬季节,当地习俗,家家都喜欢以煎饼为食。可煎饼好吃,做起来费事。葛氏能干,卜峨家煎饼从来皆葛氏一人操办。一夜,卜峨待儿媳睡下,起身于院中推磨做煎饼糊。葛氏于次日清早见煎饼糊早已磨好,遂问其夫谁为。峨子并未多想,只是答曰不知。葛氏遂心生疑窦。又做煎饼时,葛氏将豆米放磨盘上,假装睡下。却不忘于窗格中暗暗窥视。夜半果见一人,蹑手蹑脚,走至石磨前,抱起磨棍,将豆米舀入磨眼,推将起来。葛氏一看,竟是公公身影,大惊失色,推醒丈夫,曰活见鬼矣。民间迷信说法:人如活见鬼,可向四邻讨要白面,至一百家,做成面条吃下,则平安无恙。丈夫便将计就计,以假作真,往四邻讨来“百家面”,哄葛氏吃了,才稍安无事。然而经此折腾,葛氏之活见鬼事,远村近邻又有谁不知。

恐真相败露,卜氏遂以大殡葬卜峨。

恰逢是年大旱,溎河水位猛落。

时光流逝,转瞬又是春节。正月十五那天,红日西落,鸟雀归窠。卜家庄邻村——溎河东岸都昌街,乃一千年古镇,人家富足,地方繁华,故虽逢年景不济,过节却还依旧。夜幕下,但见满街张灯结彩,玩龙舞狮,花炮炸响,欢声如潮,煞是热闹。那刘琛亦来都昌街玩耍闲逛。熙来攘往人群中,忽见有老汉偶脱帽,乃一白头翁,面善大似卜峨。遂尾随其后盯视之,直至白头翁消匿于人群中不见。刘琛归来,不禁疑虑重重:莫非卜峨确成旱魃?果真如此,还会有我刘琛好事?从此少不得提心吊胆,忐忑不安,不觉间生成一大心病。

却说卜峨躲在坟中,哪会闲住。半年过去,竟挖出一地道,自坟室向南竟至数丈,作藏身之所。夏日渐渐来临,夜间卜峨甚觉无聊,便出来乘凉。是时也,田野间蝙蝠甚多,飞来飞去,翩翩有姿。那溎河崖上还生得一种野菜,秸棵甚大,因形似扫帚,当地人亦用以捆扎扫帚,故名扫帚菜。峨老夫聊发少年狂,便顺手拔一扫帚菜,扑打蝙蝠解闷作乐。恰好远远被一夜行人张三望见。张三归来辄大呼小叫,曰夜间遇鬼,于卜峨坟上坟下,持帚向天挥扫不已,直扫得晴空无云。扫罢则盘踞坟头仰天自笑……乡民遂纷纭传曰:旱魃出矣。

又过数日,有人曰天近傍黒时撞见卜峨鬼魂:于卜家庄村外关帝庙附近一老槐树下,卜峨倒背双手提一马扎自言自语曰:“回家擀饼炒白菜,吃饱上天扫云彩”。众人愈信卜家之真出旱魃。

有关“旱魃”话题越来越多。一时间,街头巷尾,沸沸扬扬,议论纷纷。更有白婆红女,添油加醋,捕风捉影,挤眉弄眼,肆意渲染。畏惧致使溎河两岸,恐怖笼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小儿不敢夜啼,人家趁早关门锁户。遇“鬼”者则隔三差五,迭出不断。尝有人名董二,一日天黒时自田中割谷回,拾一谷穗,簪笠帽之上。及近卜峨坟,心中惧怕,遂三步并两,匆匆疾奔。田间小路坑洼不平,那董二深一脚、浅一脚,笠帽上大谷穗摇来晃去,“啪啪”作响。董二疑是旱魃追来,魂飞魄散,脚步愈疾。归家竟大病一场,卧床数月。又曰南楼庄上有卖豆腐者,一日早起,走近卜氏坟茔时,心中已生三分阴森,脚步不觉加快,匆忙间梆子失落。遂顺原路返回寻找。再近卜家坟茔时,天尚未明,忽闻卜家坟茔内传出梆子敲打之声。辄疑曰:“不妙!不妙!梆子已被旱魃拾得!”当即吓出一身冷汗。却不知那卜氏坟茔树大林密,有鸟甚多。梆子声是啄木鸟啄木时所发音也。故所谓遇鬼者,多有此类情形。

刘琛此时也深信不疑卜峨已成旱魃。刘家势大气粗,琛又颇工心计,遂策划备以厚礼重金,聘请客居溎河东岸南楼村名肖仙声者拿旱魃。

肖仙声,本胶东人,通阴阳五行,好道术,常以捉弄人为能事。当地盛传:此人居故乡时,尝以道术离间邻人夫妻,终致人家夫妻反目,其妻含冤吊亡。肖亦因此事败,官家缉去,则曰:“家中尚有妻子须一晤。”允其归,而推妻子并入井中,使人以为合家溺亡,实以水遁法逃去。妻问以何处往。肖无可奈何而答曰:“有鱼上树处即吾落户地。”妻啼笑皆非,随其异乡飘零。一日至南楼庄,见树上挂鱼一串,乃赶卜家集者歇息时所遗。肖曰:“此即吾安家处。”始结茅为庐,居南楼庄。南楼庄有一农妇儿早逝,每于夜间则见其儿归家啼,延数先生不能驱。肖往,画一符贴其影壁,泣声竟止。自此捉妖拿邪,方圆三五十里内渐有能声。肖又能做纸驴。一日赶都昌集,推所骑之驴入墙中,只露其首摇摆不已,引来围观者众。下集牵之出,语曰:“幸得众人照看哉”。及归,与人结伴同行,望田间有割豆者七、八人,则曰:“且观吾戏之。”乃取一白汗巾,抛出变一兔,奔腾跳跃于豆堆之上。割豆人挥镰奋力捉至汗流浃背。转瞬兔至肖脚前。肖笑曰:“余得一兔也。”提之在手,又化白汗巾。凡此逞能事,于肖不一而足。虽多属无稽失真之谈,然肖仙声之为人不佳从中亦可见一斑。

又传肖家有一长工名米汉,向无知其来历者。肖每出游,无不叮咛其日落时接迎,却并不留告自己去处与归路。然肖自南归,米汉则南以迎;自北归,米汉则北以迎。未尝有所错。一日,米汉随肖出游,遇一新坟。米汉谓肖曰:“先生以为坟中乃何鬼耶?”肖难以对答。米汉则曰乃一吊死女鬼。肖曰:“汝如何知之?”米汉曰:“看吾拘其出而视之。”乃绕坟左转三圈,复右转三圈,顿足曰:“开!”肖惊异间拭目看时,新坟竟已自开。果见一女鬼:张口睁目,长伸红舌。肖顿觉毛骨悚然。及惊魂稍定,再寻米汉时,转眼间早已不见。而做长工一年,离去竟未取分文。肖天黑至家,于米汉住处之枕下得一书,旁留一字纸曰读某章某页可。肖翻阅之,乃拿旱魃法。欲再看时,有风吹来,灯灭书无。后肖常以此事语人曰:米汉本非凡人,实乃授法仙家也。

且说那肖仙声平日虽把自己道术高明吹至神乎其神,玄而又玄,岂知自己亦并不相信卜家真出旱魃。肖暗暗好笑:倘若有其事,那才真是鬼话。却偏有如许之多相信者,合该让我肖仙声逞能露脸又发财!肖仙声与卜家打过一些交道,深知那卜峨是一怕事且又脾性古怪之人,能作出人意料之异端事。肖思量:卜峨十有八九不过怕事、佯亡、假殡耳,何“旱魃”之有乎?遂于夜间暗窥卜峨坟茔动静。那夜月光明亮,肖不声不响,守候于溎河崖上。至三更时分,果见一人自卜家庄出来,提一物件似是泥罐,到卜峨坟前,放下后悄然退去。肖细看时,认得那是卜峨儿子身影。——原来是给卜峨送饭。又见坟中走出一人,似是卜峨。那人双手把住一棵小树,慢慢蹲下身去,却是要大便。动作看上去异常吃力。尔后那人弯腰提起地上泥罐,身影复消失于坟茔间。肖仙声此时心中已十分明白:卜峨果然未死!只是腰腿旧疾愈发厉害,蹲坐艰难、体力虚弱竟至于此!

肖仙声摸得卜峨底细,又有米汉“神”助授法,遂与刘琛计议如此这般拿旱魃。肖仙声语刘琛曰:“先试旱魃道业。”遂择一微风不起之黑夜,早派一徒弟于隔河装鬼。自己则与刘琛等至溎河崖,望卜峨坟点烛二十一支。俄见隔河有“鬼”飘然出,亦点灯二十一盏,似灭非灭,蓝光闪烁。及肖点烛四十九支,“鬼”亦点灯四十九盏。肖至九十八支,鬼至九十六盏。肖遂装腔曰:“道业深矣,幸尚能拿。如其至九十九盏,则无计也!”

谚云大旱三年,不忘五月十三。是日也,关帝爷磨刀,孤山爷戴云帽,是民间所谓“雨节”。今之气候资料亦表明,该日阴雨,十之八九。刘琛于此当然明白。遂广结地方士绅,定于五月十三借唱戏祈雨拿“旱魃”,并联请昌乐、潍县、寿光三县县令携全班衙役坐镇现场。

乡间要唱大戏,百年难逢一回。何况三县县令和地方有头面之士绅均来观看。场面之盛大可想而知。消息传来,众人无不奔走相告,欢天喜地。那戏台搭于卜家东场院内。当日前来冠柳祈雨看戏者络绎不绝。戏台前后黑压压人声鼎沸,里三层,外三层,风雨不透,水泄不通。那卜峨本性好热闹,且是一老牌戏迷,今人所谓发烧友是也。卜家东场院距卜峨坟茔不过数十丈。听得外面锣鼓喧天、笙笛悠扬,卜峨在坟中如何呆得住?见四下无人,便从坟堆间老柳树上折些柳条,圈成一大柳帽,戴头上以遮其颜,混迹人群且作偷窥。

几出戏唱罢,数人抬一轿招摇而至。孤山爷塑像坐其上。打伞挑旗者前呼后拥,置孤山爷于戏台中央。那刘琛正衣冠,烧高香,叩头大拜毕,令人托出一盘。盘内有一八棱木瓜,木瓜刻字曰当日、三日、五日有雨。刘琛滚瓜,得“当日有雨”,乃呼曰:“孤山爷显灵,当日有雨!”台下欢呼无已。刘琛又曰:“今吾地出旱魃,扫云不雨,五谷歉收,捉拿妖孽顺天心应民意。吾喊三声‘起来、坐下’,如起来坐不下者即旱魃。法师伺候!”喊毕,众人悉遵其令,作起、坐之态。独有一白头翁欲坐又起,反复数回。且以手拍臀,团团转甚急,汗珠自额头涔涔而出,却到底也坐不下。刘琛挥手曰:“彼即旱魃!”肖仙声身贴朱砂符,腰插桃木剑,带黑豆、黑驴蹄、黑狗血、端一盛有朱砂之黑碗,早已等急。此时听得刘琛号令,随即跳下台去,口念咒语振振有词走近“旱魃”。先撒豆向天,又含了朱砂欲喷“旱魃”其面。而肖仙声定睛看时,愈信自己肉眼所见,分明是凡胎卜峨。心中不禁平生几分慌张。方一愣神,卜峨见肖仙声逼近,大怒,一拳击肖正胸,肖遂咽朱砂于腹中。再含一口时,白头翁急全力以首撞肖,肖又咽朱砂于腹中。以黑驴蹄方欲击,旁有八、九壮夫早以禾叉叉倒白头翁,殷红鲜血自卜峨胸膛汩汩流出。又以麻绳绑起,抛入柴垛,纵火焚之,可怜卜峨腿蹬脚伸,一命呜呼,留下一焦首烂臀之尸。肖仙声亦因吞朱砂于腹内,吐血而亡。此人奸诈贪财,作恶多端,至此下场亦可谓老天睁眼,以示多行不义必自毙、恶有恶报之理也。然民间百姓不明真情,宁肯相信“老天既让一旱魃投生于卜家,亦必让一大仙来此降之;旱魃除,大仙亦归位”之说法,肖仙声因此居然赚取死得壮烈之声名。善良乡民何曾想过,在这场“神”与“妖”之较量中,双方所流,都是活生生凡人鲜血?

再说那卜峨儿媳葛氏,此时已明白些事情真相,与数族人哭至戏台上,与三县令论理。葛氏曰:“吾公公冤哉!”寿光县令曰:“卜峨既是旱魃,却有何冤?”卜姓有一人据理而争曰:“卜峨向患腰腿之痛,且臀生疮疾,加之久居荒野湿地,病痛益重,自然坐不下。佯死假殡实出迫不得已,今以旱魃之名而见杀。其中必具别有用心、借刀相害者。青天老爷明镜高悬,老爷青天为民作主!”三县令此时亦未必不悟得其中蹊跷。然事已至此,又说不定早受些刘家银两,只好难得糊涂,作一番假戏真唱。昌乐史县令心生一计,厉声斥曰:“尔辈泼妇刁民,竟敢不服,趁三县均在,可亮坟验证!”即令打开坟堆,则见内开一地道,长数丈。刘琛危言曰:“此旱魃窝也。如其挖至村中,后果将不堪设想!”又开棺时,棺内空荡无所见。卜姓族人晓得官之可畏,谁敢再辩,遂叩头求饶。潍县县令曰:“卜峨两年前已亡,有谁不知?而今之借尸还阳者,非旱魃而何?尔村出旱魃,三县助除之,尔卜家不谢皇恩,反曰刘家借刀杀人,诬赖朝廷命官,甚是放肆!今证据俱在,罪加一等。来人!将卜家庄围住,现打不饶!”五、六十衙役遂手执棍棒,见人即打。可怜卜姓族中男女老幼,东倒西歪,哭爹叫娘,其状惨不忍睹。卜姓有机灵者见势,谎称姓贾非姓卜,得以脱逃,免于皮肉之苦,徙居卜家庄西南隅,后渐成一小村,名曰小贾家庄。当地人皆知:小贾家庄之贾姓本姓卜。

“旱魃”既除,当日下晌大雨倾盆,沟满湾平。以至寿光县官归去时水托轿底。卜家庄今尚有地名曰“官地”,即当年其水托轿底处。卜氏族人含泪再葬卜峨。因峨“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三县令又命其坟作双头,以别其余。并立一石碑,昭示世人,使确信拿旱魃事乃顺天应民之正举。又少不得一些歌刘、肖功劳与颂县令恩泽之言书其上。惜乎今石碑早已无存,碑文内容不复知晓。然三十年前当地人皆能记忆溎河西岸之双头坟。我孩提时,尚与众伙伴常玩一“起来坐下”之游戏,此游戏即源出于拿旱魃故事。

卜、刘两家自此结怨,不复通婚二百余年。即今倘与卜姓言及旱魃事,必勃然怒。观夫拿旱魃故事奇则奇矣,而去其渲染浓重之迷信色彩及人所演绎杜撰不实之词,却不难知之:实一冤狱哉,实一闹剧耳。卜峨因怕事而生事,因避祸而致祸。官绅与巫合谋相害,峨讵得不死。是故卜峨之冤,有甚于窦娥者。而彼时乡间文化落后,人们精神乏匮,愚昧无知,便总喜欢造鬼造神,以排遣寂寞祈求福祉。人类独具之想象力又何其丰富乃尔!那些普通人间故事,往往于千万人口头传播中面目全非,终成神话鬼话。拿旱魃一事便是如此。它在是是非非中以讹传讹,弄假成真。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河流蜿蜒,岁月无语。浪高浪低溎河水,几经干涸断流;草青草黄双头坟,早已夷为平地。可怜卜姓含冤衔屈两世纪,合族背一“祖上是妖怪”之黑锅,至今仍留下一挥之不去歇后语:“卜家老爷——坐不下”。欲将拿旱魃之荒唐,遗卜氏之耻辱,以“有清四奇案,后续卜峨冤”之语言之,岂为过耶!

湖南

湖南长沙善化莫氏续修族谱十四卷,(清)莫国铭、莫文锟纂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湖南邵阳莫氏三修族谱二十三卷,首四卷,(民国)莫显策、莫子琨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彩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十卷,另有一部存卷首第一~四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益阳莫氏七修族谱,(民国)莫寿森、莫德滋修,莫锦南、莫德润纂,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大巷里莫氏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莫金忠纂修,民国三年(公元190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善化莫氏续修族谱十四卷,(清)莫国铭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承启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婺源莫氏族谱,合修族谱,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长沙白水湾莫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邵阳莫氏续修族谱,(民国)莫伦等纂,民国年间采凰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三卷、卷末。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武陵莫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莫贤仔等纂,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武陵莫氏四修族谱,(清)莫可虞等纂,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之一~三册、缺第三册中、卷首。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武冈、汉源莫氏三修族谱十二卷,首三卷,(民国)莫卜场等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高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

浙江绍兴莫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莫寿恒纂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萧山莫氏宗谱十四卷,(清)莫巨鳐、莫纪芳等重修,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潘祊隖莫氏家谱,(清)莫大昴等纂,清嘉庆年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绍兴绍郡莫氏族谱十卷,(清)莫元遂等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莫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莫寿恒重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余姚胡氏莫太夫人家训,(清)孙介编辑,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敦厚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胡氏莫太夫人家训,(清)孙介编辑,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享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

江苏武进大巷里莫家八修宗谱十二卷,末一卷,(民国)莫金忠纂修,莫祥林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莫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莫焕根主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江苏武进莫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莫继世等重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宜兴莫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绍贤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

山西山阴潘方乌莫氏家谱,(清)莫在庭纂修,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楼主错了,应是孔孟颜曾四姓。这四姓用一个,主要是孔子、孟子、颜回、曾子,全是儒家的先师。至于你们卜家,不太可能也是儒家的先师,那可能是你祖上与一上诉四姓的人结为兄弟,或有师徒,然后附上去的。也有可能你祖上羡慕四姓,然后也以他们的家谱作为自己的家谱。

还有,我姓孟,也是祥字辈的,咱俩还是兄弟啊!

王氏字辈,山西那边,王氏家谱

1,山西太原:自绍玉昆诚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2,山西太原: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3,浙江义乌:宣振常充仁义礼让文行忠信善积庆远学勤业隆晋萃理贯通乾坤道圆净爱竹风节高植槐枝秀挺芝兰生庭阶裘图争辉映地久并天长似续斯与并

4,四川夹江:国正成可守 斯启文长梦 方明升大有 贵和锡万春 立志宜希古 为人必合宗 行善多积德 永世复原红

5,四川古蔺:元德开宗正 兴朝启盛昌 文明光国远 万世庆槐堂

6,安徽绩溪:玉大元祥兆安邦维义诚宏开能绍业积德庆长春俊杰辉光显家声永茂庭骅骝驹骥马骕龙凤鹿孝麒麟卜吉谦恒益希贤智勇仁俭勤忠信让均正适时平

7,安徽芜湖:学必启泰国之儒宗元裕继昌兆德厚志承贤景运开定邦强

8,湖北汉川:松有本新 玉发奇光 培以英哲 锡尔嘉祥 学士叶广 贤臣名扬 崇道必显 敦善启昌 安邦鼎志 立纪振纲 诗书传子 永远贻芳

9,湖南浏阳:裔荣笃本先德显扬绍修世泽远继廷芳;南华案山支派序:家德泽新克念显扬绍修正学远继廷芳

10,湖南长沙:守元寅汝世必斗翁崇友佐添应子国正学文洪开式哲启兆万年显承谟烈忠厚傅家光昭祖泽绵延永绍祥钟俊杰

-王姓

三槐堂王氏族谱字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田园村三槐堂王氏字派。

立、正、大、光、明、玉、兆、宝、城、茂、庆、继、瑞、家、祥。

《一》下面还有其他地区的王氏字派。

1、善庆堂王氏家谱字派。

礼、乐、修、明、定、湘、南、泰、运、开,传、家、徵、世、泽、光、国、蔚、人、才,道、立、英、贤、作、心、恒、孝、友、培,熙、朝、荣、俊、彦、宝、树、植、庭、槐。

2、太原堂王氏家谱字派。

自、绍、玉、昆、城、经、纬、雄、才、具,安、邦、定、国、荣、文、光、昭、盛、治,懿、瑞、振、家、声、敦、本、前、谟、显,修、伦、世、道、平、休、仁、知、绪、永,敏、学、兴、时、行、以、上、培、原、裕,方、来、受、命、旌。

3、宁乡乌石王氏家谱字派。

文、运、人、才、盛、奎、光、斗、汉、莹。葆、衷、恢、世、泽、作、善、振、芳、声,植、树、先、知、贵、魁、英、实、得、名,绪、从、忠、厚、衍、瑞、应、集、簪、缨。

4、太原堂王氏家谱字派。

有、章、汝、焕,式、德、聊、昌、修、礼、立、义、守、本、安、常、兴、家、成、业,锡、庆、致、祥、功、昭、道、显、声、远、名、扬。

5、湖南省益阳王氏家谱字派。

先、善、友、至、子、仕、仲、孟、文、廷、万、生、永、以、用、秉、德、信、元、平、仁、崇、礼、可、育、中、正、本、和、心、器、字、辉、星、汉、词、章、耀、锦、城、科、名、光、世、泽、禄、位、定、均、申。

扩展资料:

《一》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截至2014年,东部地区占了王姓总人口的383%,中部占了王姓人口的260%,西部占了王姓人口235%,东北占了王姓人口的122%。

起源是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二》三槐王氏,是当今王氏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叶茂,是王姓太子晋系一分支,属太原王氏的分支,也有学者认为当属琅琊王的分支。

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

是镶白旗

《卜姓家谱》序记载道:“世祖系元太祖第三子苗裔塞棱车臣台吉,由天聪七年十一月由锡尔哈锡穆抡锡伯图处起程归贲来,天聪八年正月至盛京归圣驾当差。太宗文皇帝赏蟒袍等物,牛六只,村庄四处,每处赏仆人十名,守村度日,又赏差为牛录额真,后分设为八旗,分拨镶白旗第一佐领当差,原任佐领,系蒙古根基,锡伯卜姓,卜占那哈拉。”

四大通天姓:孔、孟、周、庄。

附:孔、孟、颜、曾通天谱

民间有孔、孟、颜、曾4姓一个通天谱的说法。所谓“通天谱”,就是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家谱。在中国的宗谱文化中,一般都是一姓一谱,孔、孟、颜、曾这4姓为什么会是一个通天谱呢?孔、孟、曾、颜4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及曾参,他们4人分别被历代推崇为尊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为儒家学说的4大圣贤。这4姓的家谱,一般由皇帝同时赐予,所以,排的字辈是完全一样的。据原商丘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孟宪柱讲,其实,孔、孟、颜、曾、卜、闵、冉7个姓全部是一个通天谱。封建时期,一般由皇帝赐封字辈到山东曲阜孔府,然后,其他6个姓氏的族人就到曲阜领家谱,所以,7个姓全部是用一个家谱。

卜(Bǔ)姓出自姒姓,为上古夏禹的儿子夏启之后,以官名为氏。卜姓系以职官、职业为姓,属于以技为氏一类,皆出于古代从事占卜职业者。得姓始祖:卜偃。晋掌卜大夫,其卜技高超,百不失一。其除运用卜甲、卜骨占卜外,还可运用沙鹿崩、柩有声如牛等物事变异进行铁口直断,堪称妙绝。晋地之西河为卜姓郡望。

    望出河南,源承夏代;

    文宗世泽;宰相家声。

  ——全联典出卜姓的源流和郡望。

    弟子说诗彰教;

    大夫放牧助边。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孔子死后,卜商居西河教授,曾做魏文侯师。著有《诗序》《易传》。下联典指西汉御史大夫卜式,以牧羊致富。武帝时,匈奴侵犯边疆,卜式上书,愿献家财一半助边,受到武帝称赞。后任缑氏令,赐关内侯。

    诗传子夏相彰教;

    画题无身不署名。

  ——上联典指春秋末晋国学者卜商(即子夏)。孔子弟子。为莒父宰。孔子死后,他到魏国讲学。相传,《诗》《春秋》等儒家经典,都是他传授下来的。下联典指明代画家卜舜年,字孟硕,吴江人。明亡后,佯狂卒。人有乞其画者,不署名,但题曰:“泥无身”。

    世臣勤写《四劫记》;

    伯让精编《百孝歌》。

  ——上联典指明代传奇小说家卜世臣,磊落不谐俗。有传奇《冬青记》《乞麾记》《四劫记》等存世。下联典指卜谦:字伯让,永乐十五年(1417年),随从皇太孙去南京监国。他曾向宣宗皇帝陈述10件国家大事,皇帝欣然接受。著有《百孝歌》。人祀颍上乡贤祠。

    祖学临床编《脉诀》;

    少夫走笔反“台独”。

  ——上联典指卜祖学:浙江嘉兴人,清代医学家,著有《伤寒脉诀》。下联典指当代香港新闻界人士、政论家卜少夫。1945年创办《新闻天地》杂志,他独力支撑志达56年,创中国期刊刊龄之最。1954年任香港联合书院新闻系教授。在港台他最早反对“台独”,1990年起参与两岸和平统一大业。著有《经过阵痛》《战地记者讲话》《龙蛇走笔》《日本军阀专政史》等。

  附:

    说诗彰教;

    读易知微。

  ——佚名撰卜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孔子殁,卜商居西河教学。下联典指赵卜(王羽),少研习易,能预知未来。

    诗传晋有夏;

    画题泥无身。

  ——佚名撰卜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末晋国学者卜商即子夏。下联典指明代画家卜舜年。

    钜野振家声,续署乌罗,文学渊源东鲁重;

    杭川为牧守,疆开太古,风规道理西河传。

  ——佚名撰卜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末晋国人,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以文学见称。下联典指宋代卜姓入杭始祖卜弼。

水萝卜的凉拌步骤如下:

准备材料:水萝卜、芝麻油适量、清水、豆瓣酱和香油。

1、首先,将准备好的水萝卜去掉缨子洗净。

2、然后,将其用刀先拍成条状。

3、然后,将其切成小块。

4、然后,将其调入豆瓣酱和香油。

5、最后,拌匀即可食用。

读刘其安老师的《双头坟记》

刘其安老师的这篇《双头坟记》,我已经不知读过多少遍了,他记录了我寿光卜氏家族清朝中后期的一段千古奇冤。受尽冤屈。极尽屈辱。荒诞、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