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传了多少代?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传了多少代?,第1张

清朝的爵位制度分为三个体系: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蒙古爵位,清朝分封蒙古王公贵族的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分为9个等级,在伯爵以上都是超品,所谓的超品就是官员的品级比正一品还高。曾国藩因为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被清朝封为一等毅勇侯,所以曾国藩的官品就是超过正一品了,而且清朝还规定“世袭罔替”,就是说可以世世代代的承袭下去,不用降等。

清朝的爵位一般是代降一等,每世袭一代降一等,降完为止,实际的执行中并不严格,都是取决于皇帝老儿的态度,有的可以世袭罔替的不让世袭,有的应该代降一等的不降,有的不该降的降了。而曾国藩的爵位世袭了三代,到第三代清朝灭亡了。曾国藩是第一代,曾国藩死后他的儿子曾纪泽承袭了一等毅勇侯的爵位,因为要派他出使英、法参与外交,所以才把迟迟没有批复的承袭的爵位批下来,曾纪泽才能袭爵,他一袭爵就是超品了,对于他参与外交有帮助。

曾纪泽袭了爵位,出使英、法等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最著名的是经过与沙俄的谈判收回了新疆伊犁地区。清朝先是派崇厚去与沙俄谈判,结果崇厚私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除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里斯河流域大片富饶的领土外,还赔款500万卢布。但也正是在曾纪泽的努力下,废除了俄国人在松花江行船、贸易,侵犯中国内河主权等规定。这是曾纪泽的一大贡献。

曾纪泽身体不好,此时已经染病,到1890年病逝,享年51岁。曾纪泽死后,这个一等毅勇侯的爵位应由长子承袭,但是,慈禧太后没有让这个24岁的进士承袭,也没有让次子曾广铨承袭——这是从曾纪鸿家过继的——倒也正常。但是,偏偏让17岁的曾广銮承袭了,他当时还没有功名,所以承袭这个一等毅勇侯之前,慈禧太后还让他补荫,他从一个没有功名的人,一下子补成了从五品的官员——郎中了。没过多久慈禧太后又赏戴花翎,这些都是在为这个袭爵做准备。

为什么慈禧太后要这样做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方面清朝要利用汉人官员为他们的统治服务,满足官员大多颟顸愚蠢,自私自利,就像那个完颜崇厚,竟敢借谈判之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后来还是靠曾纪泽挽回了一些损失,清政府深知靠这些满蒙官员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还要靠汉族官员办事,所以对这个爵位还是要让曾家承袭下去,但是也要予以限制,所以选择了年纪轻轻不谙世事的曾广銮,而放弃了年轻有为的曾广钧。

当时曾广钧已经中进士了,如果再袭爵那他的前途真的不可限量,这是慈禧不愿看到的,所以选一个年轻孩子袭爵便于控制,威胁会小很多,这个曾广銮最后官至左副都御史,清朝灭亡以后还担任过议员,1920年去世,三代一等毅勇侯到此结束。

晚清时期,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清王朝的统治更是岌岌可危。面对内忧外患的窘境,清政府不得不大力重用汉人大臣。在乱世争锋又被委以重任的大背景下,着实涌现出了一大批汉臣能人、名人,其中曾(曾国藩)、左(左宗棠)、胡(胡林翼)、李(李鸿章)。

虽说这老四位同为“中兴名臣”,对于清王朝甚至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所立下之功绩又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几位在后人的口碑评价之中却不尽相同。曾国藩显然是这四位之中,被后世之人赞誉最高的一位。而胡林翼因为去世较早,所以并不太被后人熟知。左宗棠虽说赞誉评价不及曾国藩,但是也绝对是褒远大于贬。但是李鸿章,就只能算得上是毁誉参半了,也是被后人诟病最多的“名臣”。

那么,同为中兴名臣且同朝为官,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其实,这差距主要还是在“人品”。

上图_ 曾国藩(1811年-1872年)

一、先说“名”。

曾国藩为什么会享有盛誉?因为他真正做到了淡泊名利。曾国藩一生对于“留名”一事,确实是在极力避讳,经常是做好事儿不留名,自己也不做记录,更不在信札中提及,属于“雷锋式”大公无私。

而左宗棠照比曾国藩就会在乎一些自己的名声,左与曾一样经常做一些资助之类的好事儿,但是左就更喜欢“宣扬”自己的忧国忧民。而且还有一事儿也可以看出曾、左二人对于个人声誉的在乎程度。众所周知,曾、左二人都写过很多家书、家训之类的信札,可以说里面汇聚了太多二人为人处世的智慧,如今都是我们了解史实和自我修为提升的源泉宝典。但在当时,曾国藩就明确表示,自己的信札等文字不要刊印,而左宗棠却明确对儿子说要将其书信刊印流传。虽说左宗棠是因为教育子孙后代而刊印自己书信,但其实也难免有博取名声之嫌。

至于李鸿章对待名誉,从认知上与曾、左二人就是背道而驰。李鸿章这个人做事十分现实,名声在他看来是虚头巴脑的事情,并不十分看重。可能也正因如此,李鸿章才能为其他两位不可为之事。

上图_ 曾国藩家书

二、说完“名”,再说“利”。

所谓“利”,既金钱耳。曾、左二人都是典型的禁欲主义者,尤其是曾国藩更是做到极致。曾、左二人的共同观点,金钱维持日常用度即可,并且终身恪守“不为官发财”的誓言。

此外,二人更是不愿意给子孙后代留下金钱资产。二人的人生观是,子孙如果是块料,不用留下家资遗产,一样能够吃饱饭,反之,则留有万贯家资也经不起败家。而且二人认为,家资越丰厚,越容易出纨绔子弟和败家子,这比较符合“穷苦孩子早当家”的国人信条。

李鸿章的利益观与曾、左二人截然相反,金钱的欲望那是相当之重了。与曾、左二人“不为官发财”不同,李鸿章利用自己位高权重,为自己及其家族攫取大量财富。在晚清时期,清王朝轰轰烈烈地大搞“洋务运动”,李鸿章作为发展“洋务”的主要推手之一,在众多兴办的企业中,大多是有李鸿章的股份,而且不少还是“干股”。

李鸿章本人也更是经商理财高手,典当、金融这类来钱快的暴利行业,李更是无不染指。除此之外,一些不可告人的黑色收入也不是没有,据说李鸿章还收受过俄国人的贿赂,虽说这事儿没有铁证,但也未必是空穴来风。因此,李鸿章不但比曾、左二人富有得多,而且更是当时全国一等一的富豪。

上图_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

三、最后咱们再聊聊这个“为”。

孔子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实在的,克己人欲能做到的古来没有多少人,所以个人注重些名誉,爱惜一些钱财,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品行不端,那被后人诟病也就不冤枉了。在笔者看来,李鸿章的个人品行,不但照比曾、左差距极大,甚至可以用“卑劣”这类鄙夷之词形容之。

笔者之所以对李鸿章的个人品行评价如此之低,并非因为李鸿章对待个人恩怨的睚眦必报,而是在国家大义是非面前,李却置之不顾而泄私愤、报私仇。

很多朋友都知道,曾、左二人关系并非融洽,左宗棠经常对曾国藩出言不逊。但是,曾国藩每次听到这类流言都一笑而泯之。当左宗棠征战西北之时,身为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在后勤方面支持左宗棠那真是不遗余力,连傲慢一生的左宗棠,这次都不得不承认自愧不如。以国家之大义而将个人恩怨置之度外,这就是大丈夫之所为。

上图_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

反观李鸿章,为达个人目的而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的卑鄙行径并不在少数。前文提及的收受俄国人贿赂之事,虽非确定,但是俄国人将日本人取而代之,攫取南满利益,李鸿章确实是从中斡旋出了不少力。也许这个事儿可以辩解为“不损失清王朝利益”,反正不论是日还是俄,没清王朝什么事儿,尽管地盘是清王朝的。那么,置胡雪岩于死地,进而搬倒左宗棠(所谓:倒左先倒胡),那就绝对是赤裸裸的阴险。

清法战争爆发之际,左宗棠以老迈之身亲赴沙场而不在朝中。而此时胡雪岩更是为了与洋人展开丝绸商战而赌上全部身家。李鸿章利用这一契机,勾结给胡雪岩贷款的汇丰银行(就是那个支持毒瘤的银行),从商政两肋插刀,硬生生地将胡雪岩逼迫到倾家荡产。失去了“钱袋子”的左宗棠,自然不能全力应战,这也成为决定清法战争最终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最终,左宗棠与胡雪岩两人先后忧愤而死。

上图_ 印有李鸿章的钱币

李鸿章为了个人政治企图,不惜帮助外国银行,来损害自己国家的商业利益,不论怎么说,李鸿章这一行径都非常的卑劣。

所以说,“左宗棠不如曾国藩,而李鸿章不如左宗棠”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李鸿章祖父:祖父不详,因为李氏一族是从李鸿章父亲中进士才兴起,才有史料记载;李鸿章父亲:李文安;

李鸿章同辈:李瀚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

李鸿章子辈: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李经溥、李经义、李经馥、李国芝、李经翊、李经方、李经榘、李经叙;

李鸿章孙辈:李国杰、李国洵、李国源。

扩展资料

其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1855)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东乡(今肥东县,现属合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1899),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1873),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李鸿章

曾国藩是晚清的重臣,有人说他的出现让清朝得以续命,不然清朝早就亡了。在曾国藩之后,他的子孙也都是栋梁之才,我们通过看他写给子女的信,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导孩子勤俭、独立,并且还自己以身作则。

曾国藩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勤俭,并且自己也以身作则。曾国藩自己非常简朴,就算吃饭的时候,看到饭里有一颗米粒还有稻壳,他也会用手把米粒的壳去掉,然后将米粒吃掉,决不浪费一粒粮食。他对衣服穿着也不讲究,衣服没有烂就一直不做新的。对于自己家的孩子,曾国藩也是三番两次教导孩子们要勤俭。有一次,他的女儿去总督府看望曾国藩,小女孩儿爱美,也觉得自己去总督府要打扮一下,就穿了一条带有青边的黄绸裤。曾国藩看到了,认为这条黄绸裤看起来过于华丽,就让女儿换了一条裤子。

曾家虽有下人,但是曾国藩鼓励子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曾国藩多次告诫孩子,在家里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要总是使唤下人做,像添茶倒水这种事情可以自己来就自己来。要去某些地方办事,如果路程不远就走路去,不要坐轿子。他对自己的大儿子要求更加严格,要求他每天都要早起,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将庭院打扫一遍,然后再坐下来练字。

从曾国藩教育子女中,我们可以发现曾国藩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他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和独立的品格,这也让曾家的子孙都能成才。反观现在,很多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这是不对的,教育孩子建议家长们多向曾国藩学习。

曾国藩的一等毅勇侯,传了多少代?

清朝的爵位制度分为三个体系:宗室爵位,共分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们;蒙古爵位,清朝分封蒙古王公贵族的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分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