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答案 佛陀禁止弟子择日看风水占卜算命,在佛教里每天都是吉日,所谓吉凶是外道说辞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满意答案 佛陀禁止弟子择日看风水占卜算命,在佛教里每天都是吉日,所谓吉凶是外道说辞,第1张

要知道什么是外道。心有内外,那是因为心有执着之故。法无内外。一切法皆为佛法。

世间因果,因缘具足既有果生。即便是黄道吉日,因缘具足之时,也许恶业也会果报。如果以戒为师,踏实修行,日日皆是吉日,何必还要择日?

真正修习佛法,心有正念的人,不会分别什么是外道。儒家,耶稣法,道家法一切都可以作为佛法来接受。也可以解释的非常圆满。放下法,放下非非法。

佛法有很多方便,为了便于修行,佛法说善恶。实无善恶可言。如果心中清净,看一切皆清净。如果有分别,世间各个不同。样样不一样。

寺庙求签这个说法不知从何而来,好多人去庙里只为求签。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凡是庙里有求签算命的绝对是骗子,佛陀在世即立下一条戒律即不许占卜吉凶,按信众的话说就是不如法,经典中有明确记载。所以你信佛就别去算命,信算命就别去寺庙。祝你万事如意~

慧律法师开示

诵经源自佛陀时代,其时无纸张、印刷术,听经闻法采口耳相传方式。佛弟子代佛说法,即为背诵熟记之经文。欲熟记某经,亦须靠背诵,故诵经即成学佛及宣扬佛法之先决条件。于佛前诵经,其目的有二:一者,犹如亲聆佛教,以鉴察自身思想行为。二者,代佛说法。六道众生皆有佛性,诚敬专一诵持佛经,可感得各道众生听闻信受,为亡者诵经,以其灵性较高,或可得度。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分类: 社会民生 >> 宗教

解析:

不太了解基督,貌似圣经里也没有太详细描绘天堂(不对请指正)

关于极乐世界的描述,摘一段文字

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净土介绍

我们通常说,阿弥陀佛之西方极乐净土是最容易往生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弥陀曾发过四十八个大愿,誓要利益我们这世界的众生。弥陀的其中一个本愿说:“如果有众生听到我的名字,想生于我的净土,积聚功德,以回向予此目的,而不得往生者,我誓不成佛!”因为这些悲心大愿之力量,我们只需略为配合,努力修持一下,便可轻易往生了。极乐净土人人可去,不存在“歧视”。不论男、女、老、幼、僧、俗、聪明的、笨的、富的、贫的、有慧根的及没有慧根的人,只要具备五力等“盘川”及愿力,便必定能去到,来者不拒,亦永没有人满之患。若有人问:“极乐净土在哪里呢?”佛经中有说:“从是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等句。这个方向,是权宜为了迁就凡夫的概念而说的方向。对得到了自在境界的圣者来说,他们一动念,一弹指间便已到达弥陀净土了,并不受方向及距离所局限。此净土是由弥陀之本愿力、智慧、对众生之悲心及其历劫所积功德所变现出来的,藏名为Dewachen,即“无尽的乐”之意(注:即“极乐”)。此土圆形而广大,土地并非如我们凡土之有砂石硬地,而是平滑富弹性的大地。我们凡土的环境,有较美丽的景色,也有很不美丽的地方;即使景色优美之地方,呆久了也会生厌而不再觉得值得欣赏。极乐的风景却是完美的,而且永远不会看厌。极乐中的山,都是由弥陀之智慧及功德化出的,并非如我们世界中的凡俗之山丘。那里的石山,是由如琉璃等美丽的宝石所积成的。草山则遍地开花,地软就如踏在沙发上一般。雪山则令到者清凉生喜不欲离开,却不会令人冻伤或受寒。净土中的园林,有各种美妙的树,例如沉香树、如意树等等。在林中有各种颜色及品种的鸟;白色、**、红色、绿色、蓝色及彩色的都有。净土中并无三恶道,这些鸟是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些鸟并非如六道中的畜牲,而是阿弥陀佛之智慧所幻化出的。这些净土鸟,会唱出和雅悦耳动听的鸣声,而宣说四法印等令人证悟佛法之音。园林中有瀑布、河川及小溪等,全为八功德水。水声不但悦耳,而且也是宣示佛法之法音。净土中的风声,也是宣说佛法的妙音,不同于我们世界中的凡俗风啸声。衲在这里解释一下这种情况:佛陀并不同凡夫。凡夫说话时,必须用口来讲,甚至要像衲一般求请翻译员口译一番(编者注:祈竹仁宝哲说法时使用藏语,当时闻法者为 弟子),才能令大家明白要说的话。佛陀以他的口说法,只是众多说法方式的其中一种而已。在他以口说法时,听者不论坐远坐近,都刚好听得清楚;他的开示,众人不必翻译便能依自己方言听到;开示的内容,人人依自己根机便会听到适合自己层次的法语。此外,佛陀也有能力加持别人说出佛法,例如《般若心经》,便是佛陀入定加持舍利弗作问及观音大士作答的内容。此经虽经由观音之口所说,实乃佛陀之开示。佛陀也能以神通令风声、风吹树动之声、流水声及鸟声等宣说法音,令闻者得悟正法。上述之净土风声、鸟声及流水声,便正是这种情况。在净土的多个角落,有各种宝池,就像游泳池一般。池上有亭阁,乃由诸宝石所雕砌成的,亭上有各种花蔓、罗网、吉祥饰物等等饰严,美丽得不可思议。净土中处处有花,散布弥漫着香味 。这些花在开完后便自行掉下,又有微风把它们吹走消失,又再长出鲜花。这些花并非凡俗世界的花,它们单只一朵的直径已有一百、二百公里阔了!如果我们以狭窄有限的心去想象的话,是根本幻想不出净土各种细节的实况的。在极乐土的中央位置,有一株如意树。此树十分粗壮美观,其前方为弥陀之宫殿。此宫由四种珍贵宝石所造,巨大宏伟非常。宫中大堂有一座由宝石雕砌、八只孔雀肩负的说法宝座。宝座上是一朵莲花,莲心中央有一个月座,弥陀便坐在这月座之上说法。阿弥陀佛在十劫以前,便早已成佛。他是极乐净土的主尊,也是这净土中的导师。在极乐净土说法的弥陀,是以应化身佛之形相出现的。他穿着比丘僧的三衣袈裟,作双盘跏趺坐姿,身上具足了佛陀所有的三十二相及八十种好等特征。在法座的周围,是众多的听法者,其中包括观音、金刚手(注:即大势至)、文殊、普贤、虚空藏、地藏、除盖障及弥勒等菩萨弟子,及住在此净土中的众生。上述的八大菩萨弟子,其实早已成佛,各有其净土,但在极乐净土中,他们却以菩萨身相及弥陀之弟子身份出现。弥陀在极乐净土中,长期不倦地在孔雀宝座上说法,亲自教导净土中的闻法弟子。

以上是弥陀净土的简略描述,大家也可以额外自己参考与弥陀有关的佛经。

佛陀一生传道说法45年,足迹主要遍及中印恒河流域各地。他宣扬四姓平等,终于打破了不合理的种姓制度。在佛门弟子中,上至国王、后妃、豪臣、富商,下至乞丐、奴隶、妓女,不分种姓,一律平等。僧团组织中的比丘、比丘尼和优波塞、优波夷,合称“佛门”四众;另有沙弥(小和尚)、沙弥尼(小女尼)及叉式摩那(学法女),通称“七众”弟子。这样,佛弟子人数就相当可观,遍及16国。这是其他宗教所不能比的。佛陀众生平等的主张,使他创立的佛教能够在民众中广为传播,甚至越过本土,在世界各地找到滋生的肥沃土壤。

佛陀布道一生,经万人膜拜,成无上至尊,但也确经历了许多磨折,不仅敌对教派的人迫害他和弟子,就连本门弟子中也有心怀险恶者。他的堂弟提婆达多,曾为谋夺王位屡次派人杀他。在他成佛之后,提婆达多忌羡佛陀尊荣,恶心不死,图谋杀佛夺位,在佛陀晚年时,他又遭到了几次沉重打击。一是拘萨罗国琉璃王因与释迦族有联姻宿怨,举兵报复,攻破毗迦罗卫城,大加屠杀,致使佛陀故国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二是他心爱的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相继离世。佛陀深深感到了悲伤和衰老。

在佛陀80岁的时候,佛陀与弟子阿难一同外出布道,在毗舍离安居,却不幸患病。他们前往拘尸那迦罗时,佛陀接受了铁匠古拉姆敬奉的食物,不料食后腹泻不止,病情加重。佛陀坚持着走到拘尸迦罗郊外的婆罗树林,由阿难扶着在婆罗双树下休息。他知道自己大去之期已至,就让阿难在这两棵树中设座铺床,准备涅。他的诸大弟子,除大迦叶在外布教外,都赶到这里。佛陀在这最后时刻接纳了—名外道须跋陀罗为弟子,并向周围的弟子做了最后的训诫:“一切万物无常存者,有生就有死,我死后要以自为师,以法为师,切莫依从他人,不要放纵自己,要努力精进!”随即佛陀进入无生无死的涅境地。这一天为公元前485年2月15日,后来被佛徒定为“涅节”。

您的第一种观点,好像古印度人特傻,为了追求神迹而出家苦修,那么佛教应该是巫鬼教一类的宗教,可事实上明显不是嘛。古印度哲学思辨很发达,炫耀神通来传教,没人会买账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吸引别人信仰的是他的身份,那么悉达多王子又何必出家呢。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当中也有不少像优波离这样出身于低等种姓的,这些弟子也一样有很多徒众,甚至比王族出身的阿难陀等影响更大。

您说了这些,但是对于佛陀所说的教法本身,却没有提及,这恰恰是佛教信仰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当时印度的文化氛围,对于终极追求的需要很高。仅仅有神通、出身,满足不了人们内心的渴望,这样的学说很快就会消失。沙门学派又不是只有佛教一家,凭什么要选择佛教。

您应该认真看看佛陀的传记,看看那些具体的事例,看看当时的人是怎样的原因才信仰佛教,看看佛教宣传的是神通是出身,还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就是漳州三平村的村民! 来这里拜拜记得带钱(买门票20元/人,停车费10元/辆),记得开自己的车(交通不便),也可以租车。拜拜的时候要准备好供品:食品,香,鞭炮,寿金纸。。。会晕车的记得带晕车药,因为路程有14KM的山路,虽然是水泥路,但是都是弯来弯去的! 如果是抽签的话,就是到塔殿去抽签,然后旁边有一些解签的(你要先从旁边解签处借签筒,记得从哪里解就要给谁解,最好是选一些比较老的,经验多点的)

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好,佛陀成佛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做身心的安住。这个身心的安住就是从现五浊刹到第四行的跏趺而坐。这个是第一段,我们先解释第一段。佛陀既然,当然佛陀是示现啦,佛陀本来是一个清净的法身,从这个清净法身里面依他的大悲心,他变现一个果报体来到人世间来陪我们成长,所以他是示现在五浊的恶世当中,既然佛陀示现,我们知道佛陀既然来到人世间,他不能坏世间的假相,这个很重要。

《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名,假相,假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一堂课说过,佛陀出生其实他不需要父母的因缘,他随时可以变现一个果报体出来。但是要跟人世间一样,那么既然是示现就要随顺众生,示有尘垢。既然他是一个血肉之躯,他就有污垢,他就要流汗,所以他就有这个洗澡的问题,那么他恒顺众生的相状,就示现身上有种种的污垢,我们知道佛陀当时在印度,他那个修苦行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就吃一颗麦,一麻一麦,根本没有时间洗澡的。

那么这个时候,在藏经上说,佛陀修了这个六年的苦行以后,他突然间觉悟一个道理,他想众生贪著五欲的相状,这个让一个人身心放逸,没办法修学圣道,但是你太过的辛苦搞得你精神体力都不够,也不能修学圣道。所以他觉得说,一个人要成就圣道,必须要走中庸的道路,你也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快乐,但是不能弄得自己身体太虚弱,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觉悟到中庸之道以后,他就离开了苦行林。

那么离开苦行林,第一件事他做什么呢?先洗澡,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净。因为他知道他心中的道,菩提道即将出现。内心要清净,要先求色身的清净,所以他这个时候沐浴金流,这个金流就是尼罗河,尼罗河怎么叫金流呢?因为尼罗河它那个时候,古印度的时候,它那个里面的沙是金色的,太阳照下去闪闪发光所以叫金流。那么他洗完澡的时候,天案树枝,得攀出池。那么佛陀洗完澡的时候,他那个时候太虚弱,他爬不上岸,这个天人就把这个树枝,把它压下来让佛陀能够抓到树枝,他就从池水里面,尼罗河里面慢慢地走出来。走出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吉祥的征兆,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那么这个时候天上很多的飞鸟,这彩色的飞鸟,我们都知道动物有第六感,对不对,动物虽然不善于沟通,没有我们很复杂的语言,但是它一种直觉,你看地震来的时候老鼠就知道了。那么这个佛陀即将成就大道,他那个大功德即将出现,这个鸟类是知道的,这鸟类就跟随佛陀慢慢慢慢的走上这个成佛的道场,那么这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征兆,来表章功祚,这个祚就是功德,来表达佛陀的功德,这种大功德,圆满的功德即将成就,这种动物都受到他的感召。

那么这个时候,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 ,那么这个时候有一个牧牛人,他把这个吉祥草,这个吉祥草古代是非常柔软,很有弹性的草,这个时候,就帮佛陀铺在一个石头,我们叫做金刚座,就是一个大石头,佛陀要坐之前这个牧牛人就把这个草先铺上去,这个时候佛陀结跏趺坐,这个时候的佛陀还做了一件事情,我们再补充一下,他受了牧羊人的这个羊乳粥。他洗完澡以后,有一个牧羊人就供养他一个养乳粥,羊乳熬成的粥是比较稠的,像粥一样的羊乳粥。那么这个时候的佛陀,他洗完了澡,也吃了东西,这个时候身心安座,这个时候就是表示他的心已经寂静下来了,那么是一个成道的方便。

再看第二段,降伏魔道。那么这个时候,佛陀在成道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情奋大光明,使魔知之。在藏经上说,佛陀在成道之前他就思维,三世诸佛要成道之前,都一定要做一个动作,降魔。所以他必须遵守这个轨则,所以他就用神通力让身体放光,让六欲天的天王,这个魔王知道说我要成道了,你要障碍我,趁现在赶紧过来。那么这个时候通知魔王,当然我们知道魔王的心情,是希望大家陪他在三界流转,所以有一个人要成佛,成佛以后要宣扬真理,这件事情魔王是不高兴的,所以魔王一定要阻碍这件事情,魔率官属,而来逼试,魔王就带了很多的他的眷属,呵责佛陀说,叫太子,你现在不准坐在这个地方,赶紧起座,你要在这个地方我就要伤害你了,那么这个时候佛陀怎么做呢?

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陀用智慧的力量,这个智慧的力量我们解释一下 。其实佛陀是用了两件事情,从藏经上说,用智慧跟慈悲。佛陀先用智慧开导魔王,他跟魔王说:你是不能伤害我的,你过去生造了一个寺庙,而且那一生你很精进,持了八关斋戒,你以两种的善业力,但是你这个人贪爱生死,没有发菩提心,所以你这个安乐的果报跑到魔王去了。享受魔王的福业,他说你就盖一个寺庙,受持了八关斋戒这么一点魔王的福报力。佛陀说我生生世世行菩萨道的地方,我踏遍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块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你随便指一块土地都有我曾经为了利益众生,而舍生命的地方。魔王不相信,说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佛陀说,我说的话如果是真实的话,大地证明之,佛陀以手按大地,这个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证明佛陀说的话是对的。但是这个时候魔王还是不相信,就使令魔军用箭射这个太子。那么佛陀先用智慧开导他,他也不服从。这个时候佛陀用慈心三昧,现出慈悲的光芒,慈悲无障碍。这个时候魔军的箭射到佛陀的身上,佛陀以大悲心的感化都变成莲花掉下来。这个是佛陀的降魔,以智慧跟慈悲使令魔王降伏,那么这个是在成佛之前他的一个降魔的过程。

第三个是正式成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觉。佛陀在安座以后,降魔以后,最后终于成就了微妙不可思议的道法。

这个微妙道法我们解释一下,有些道法不一定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比方说我们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罪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也没有什么高深,对不对?世间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个是很容易清楚的。无常,这个也没有什么高深,你只要心静下来你就会发觉你今天跟昨天不一样,小时候的你跟长大的你身心世界都变化了,色身也改变了,思想也改变了,只是我们执著,有一个不变的我,那是你打妄想捏造出来的。所以善业的道,那个因果的道跟无常的道,都不能讲微妙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容易理解。最难的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佛陀在空性当中不障碍一切法的缘起,在缘起当中又能够安住空性,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楞严经》说的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他能够跟相状接触的时候,他不沾染相状,但是在相状里面佛陀来修六波罗密的法,借相修法。

大乘佛法的修学是怎么回事,先懂因果,断恶修善,这是基本功。但是第二个就是否定,佛法是先否定再肯定,诸位要知道否定门入,肯定门出。佛法先否定相状的存在,这个相状只是让你痛苦的,它会带动你放逸的,它会启动你生死业力的。你看佛陀在这个修解脱道的时候,那把这个相状是骂得一文不值,不净,苦,无常,无我,一无是处。你看所有的跟让我们离相的《金刚经》《般若心经》乃至于《楞严经》对相状都是呵责的,都是否定的。但是你看佛陀到了《法华经》跟《华严经》就不一样了,佛陀开始赞叹相状,他说相状是不会障碍你的,你要把前面丢掉的相状再借回来了,所以《法华经》就把相状借回来了,叫借相修心,你要藉众生的相来布施,你要藉众生的相来修持戒,藉众生的相来修忍辱,所以这个叫真空妙有,借相修法。所以这个微妙道就是佛陀从前面的无常无我,他离开了相状他选择了出家,但是成佛以后,我们看到佛陀又来到人世间弘扬佛法。但是这个时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还是昨天的青山,夕阳已经不是昨天的夕阳了,就是佛陀的心态不同了。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佛陀是经过了两个过程:第一个,从假入空,佛陀先从相状里面离开进入空性,这个叫解脱道。比方说佛陀的出家,修苦行,修禅定,这个时候佛陀十一年,一个人都没有见,完全的修出离之道,叫做从假入空。但是他成道以后他开始从空出假,原来相状没有好坏,损益在人。就像藕益大师说的,一把刀子,你善加利用,它割除毒瘤,你不好好利用它伤到你的身体,刀子没有好坏,那么我们刚开始要先对相状要远离。因为相状会让我们攀缘产生一种爱取,弄得我们很痛苦。但是你远离相状以后你还记得总有一天你还得把相状找回来,因为你要成就万德庄严,你还得靠这些相状,你还得借相修心借假修真,假藉这种因缘的假相,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个叫做得微妙法,佛陀进入了不二法门,他知道相状跟空性是可以平衡的,这个就是天台宗的即空,即假,即中,这件事情不可思议。

他同时在因缘当中,他能够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不可思议。凡夫是单边的执著相状,二乘人是单边的远离相状,这个都不对。他能够走入中道他能够借相修法,这件事叫做得微妙法。那么当然佛陀是经过有过程的,佛陀先从安乐道的因果的思想,到解脱道的无常苦谛的思维,到最后的进入中道的思想,他知道这个真空妙有的道理,这个时候他正式成佛了,那么这个就是佛陀的一个从解脱道而迈入了菩提道,就是他得到的这个中道的第一义谛的智慧,真空妙有的智慧。

满意答案 佛陀禁止弟子择日看风水占卜算命,在佛教里每天都是吉日,所谓吉凶是外道说辞

要知道什么是外道。心有内外,那是因为心有执着之故。法无内外。一切法皆为佛法。世间因果,因缘具足既有果生。即便是黄道吉日,因缘具足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