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本堂的秘密——解读曾国藩的家训之二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八本堂的秘密——解读曾国藩的家训之二,第1张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后人评价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历经百余年而长盛不衰,曾氏家族人才辈出,这和曾国藩的家教家训有着密切的关系。

曾国藩的家训如今保存在“八本堂”中,为何称为“八本堂”呢?

清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二十九日,曾国藩给其在家的四弟曾国潢写信,信中写道,他曾经与九弟曾国荃论治家之道,一切以其祖父曾星冈为法,大约有八个字诀。前四字为书、蔬、鱼、猪,后四字为早、扫、考、宝。

书。曾国藩对这八个字的解释:书,不可一日不读。曾国藩认为读书对人生有两个关键的作用:一是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个是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特长,可以立足于社会。  无一日不读书。精神世界强大、现实世界才会强大。

曾国藩是一个“笨小孩”,传说晚上背《岳阳楼记》到深夜,窗外的小偷都听会了,曾国藩还没有背会。会试看了三次才中第。虽然天资不好,但很勤奋,每天早上坚持练习临帖半小时,每天还要读书至少一小时。在剿灭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曾国藩也不忘写信督促儿子们读书写文章,要求儿子每月要写信写文章汇报读书情况,曾国藩亲自批阅儿子的作文,并邮寄回家。

蔬,鱼,猪。对于家庭妇女,以及家庭成员,家训中习惯,不仅规定都要学习种菜,养猪,养鱼技术,每月过门的媳妇要给自己男人还有曾国藩做一双布鞋,做一身衣服,作为每月考核要求。每天坚持做针线,纺花织布。这些是要考核的。

早起。曾国藩认为人要养成早起的习惯,不仅是早起能给人带来朝气和活力,还能为学习提供时间。要求下属同样早起。然后一起吃早餐。一次李鸿章想睡懒觉,就对手下说,自己有病不能起床,曾国藩对手下人说,少荃没有来,我们先不要吃饭,大家一起等等他。

手下人回去对李鸿章一说,吓得李鸿章赶紧穿上衣服跑去请罪。曾国藩说道,少荃,做人要诚啊。然后拂袖而去,吓得李鸿章再不敢贪睡了。

扫。黎明即起,要亲自动手打扫卫生。不仅有住室卫生,还有思想上的卫生。曾国藩常反思自己的过错,通过日记形式反思。对待下属,他总是“扬善于厅堂,规过于密室”。

考。指的是要对祖先经常祭奠,要恭敬。

宝。对待乡邻,有升迁,升学,孩子满月,结婚,乔迁之喜,一定上门道喜恭贺。邻居有老人过寿,更要亲自登门拜寿。家有病人,要赠送补品,时常探望。邻居家如有丧事或者出现不幸之事,要常去谈话抚慰。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基础。

曾国藩把家庭开会的地方称为“八本堂”。提醒家人牢记“八字家训”,所以曾家数百年保持昌盛不衰,与此有直接关系。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耕读传家,五代以上。道德传家,可以十代以上”。我们要在家庭中树立家规意识,传承良好家风家训,让家国情怀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让良好家风在社会中传播发扬。

“则不惜以禄俸之盈余,助公用之不给”这句话出自薛福成拟的《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意思是:他不惜将自己工资的剩余部分用于公费,毫不保留给个人使用。

这段话原文是

其(曾国藩)本身清俭,一如寒素。官中廉俸,尽举以充官中之用,未尝置屋一廛(chán,平民住所),增田一区。疏食菲衣,自甘淡泊,每食不得过四簋(guǐ,古代食具)。男女婚嫁,不得过二百金,垂为家训。有唐杨绾(wǎn)宋李沆(hàng)之遗风(杨、李二人分别为唐宋名臣)。而邻军困穷,灾民饥馑,与夫地方应办之事,则不惜以禄俸之盈余,助公用之不给。

意思是:

曾国藩本人非常朴素节俭。他拿到的官方收入,都用来充实官方的开支,从未为自己置办豪华住所或增加土地。他吃素淡饭,穿简朴衣物,每餐不超过四碗米饭。男女婚嫁的费用不得超过两百金(古代货币单位),成为他家族的家训。他继承了唐代杨绾和宋代李沆等名臣的遗风。而在邻近军队贫困、灾民饥饿的情况下,为了应对当地需要的事务,他不惜将自己工资的剩余部分用于公用,毫不保留给个人使用。

这是说曾国藩“不要钱,不怕死”的一则故事

明清京官之苦,时人皆知。作为七品京官的曾国藩年俸仅为45两,外加作为津贴的“恩俸”和“禄米”也不过135两。而后来的张之洞曾给京官算过账:“计京官用度,即十分刻苦,日须一金,岁有三百余金,始能勉强自给。”弥补这样大的收支赤字只有两法:一是收受外官的馈赠,二是借贷。外官收入丰厚,为了构建关系网,每次进京,都要给熟悉的京官们送礼,名为“冰敬”、“炭敬”、“别敬”(意为夏冬买冰买炭等费用)。这笔馈赠,少则数十两,多则数百两。但是曾国藩很少利用手中权力为人办事,所以这种馈送次数很少,于是借债就成为他经济来源的主要部分。因为人品好,曾国藩借钱比较容易。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底,曾国藩已累计借银400两。这一时期,他在家书中多次出现“借”“欠”“窘”的字样,艰难形状,跃然纸上。

咸丰二年(1852)曾国藩墨绖(dié,指服孝)从戎,创建湘军,从此开始了11年镇压太平军的戎马生涯。晚清军队是腐败最烈的所在。吃空额、扣兵饷、出售兵缺,以及在军营中设赌收费都是军官们最普遍的营私方式。即使清廉之员,也可以凭“截旷”和“扣建”致富。国家统计的军饷,是足员足月的全额。但一年当中,军队常有兵员死亡、退伍或者被淘汰,以新兵补充。新旧兵员不可能当天衔接,这中间会有空缺。空缺时的饷银就节省下来,叫做“截旷”。国家计饷,都按每月30天算,农历小月只有29天,省下的一天军饷扣下来,叫做“扣建”。这两笔银子本应上缴国库,但实际上谁都没有缴。日积月累,为数甚巨。比如李鸿章带淮军几十年,截旷和扣建积累巨大。他把其中一部分银子存在直隶藩库中,作为自己的“小金库”,死后还存有800万两。

但曾国藩的宦囊并没有因此而丰富。初出山之时,曾国藩表示:“不要钱,不怕死。”统兵之后,可以支配的金钱虽多,但他为“风示僚属”和“仰答圣主”,把自己的部分收入捐给了战区灾民,寄回家的钱反而比以前少了。

曾国藩立定主意不多往家寄钱,不仅因为要保持清廉之节,还因为他认定从小经过生活磨炼的人更容易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他在家信中说:“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虽然官至极品,但曾国藩晚年生活仍然保持俭朴习惯。薛福成拟的《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其(曾国藩)本身清俭,一如寒素。官中廉俸,尽举以充官中之用,未尝置屋一廛(chán,平民住所),增田一区。疏食菲衣,自甘淡泊,每食不得过四簋(guǐ,古代食具)。男女婚嫁,不得过二百金,垂为家训。有唐杨绾(wǎn)宋李沆(hàng)之遗风(杨、李二人分别为唐宋名臣)。而邻军困穷,灾民饥馑,与夫地方应办之事,则不惜以禄俸之盈余,助公用之不给。

这段叙述,应该说并没有过分夸张。曾国藩爱穿着家人为其纺织的土布衣服,不爱着绸帛。曾国藩升任总督后,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当时每晚南京城两江总督府内,曾国藩夜阅公事,全家女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通常他每顿饭只有一个菜,“绝不多设”。

同治十一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官署去世,终年61岁。他生前曾留下遗嘱,丧事概不收礼。但曾国荃建议曾纪泽不要遵守此项遗嘱,因为,一品大员的丧事,“实非巨万可以了”,关系密切者,“似可以酌受”。但曾纪泽拒绝了此项建议。曾国藩自以为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养老钱“极丰裕”,然而办完丧事后,已经所剩无几。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公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他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在治家,治军,治国,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树。

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曾国藩的一生

1811年(嘉庆16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20年)5岁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6年)16岁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10年)20岁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13年)23岁。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14年)24岁。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相交。

1835年(道光15年)25岁。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16年)26岁。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容、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18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19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20年)30岁。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21年)31岁。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更治。

1842年(道光22年)32岁。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道光23年)33岁。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12月,充文渊阁校理。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844年(道光24年)34岁。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25年)35岁。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26年)36岁。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27年)37岁。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48年(道光28年)38岁。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29年)39岁。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30年)40岁。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署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2年)42岁。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微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3年)43岁。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4年)44岁。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5年)45岁。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6年)46岁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7年)47岁。2月27日,其父去世,偕第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是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8年)48岁。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第国华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12月,作《爱民歌》以训湘军。

1859年(咸丰9年)49岁。1月,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是月,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兄国华报仇。2月,作《圣哲画像记》。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1860年(咸丰10年)50岁。5月,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6月,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商讨东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7月,委授两江总都,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18日与胡林翼、李续宾商筹北援之策。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

1861年(咸丰11年)51岁。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25日,移住安庆。11月20日,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第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气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中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3年(同治2年)53岁。1月28日,安庆内军械所造出的中国第一条木壳小火轮,曾国藩登船试航后,喜而命名“黄鹄号”。5月7日,致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谓“洋人本有欺凌之心,而更授以可凌之势;华人本有畏怯之素,而逼处可怯之地”,反对购买要由海军上校指挥控制的船舰。6月13日,石达开兵败大渡河。9月,与容闳见面,商筹建立一个可以灾圃旎器的工厂。12月3日,交容闳68000两银赴美购买机器。

1864年(同治3年)54岁。1月,派李凤苞测量江浙外海各岛屿沙线。5月,江浙藏书遭兵动多有毁损,定刊书章程,即于安庆设书局,刊刻各种经史。6月3日,洪秀全病世天京,其长子继位。7月19日,湘军攻恰陷天京,太平军宣告失败。7月,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8月15日,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10月,行辕移驻安陵。11月,奏准停征厘舍、亩捐。12月,主持修复江南贡院,补行江南乡试,会考江南优贡。

1865年(同治4年)55岁。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已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踪。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1866年(同治5年)56岁。3月,由徐州赴济宁,沿途谒孟、孔、曾诸圣墓。9月24日,捻军突破防线,进入山东。连续两次请假,在营调营。10月,奏陈:剿捻无效,病难速痊,请开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之缺。12月,回任两江总督。

1867年(同治6年)57岁。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6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1868年(同治7年)58岁。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1869年(同治8年)59岁。2月27日,奏陈直隶应办事宜,以练兵、饬吏、治河为至要。6月,奏请按湘军制改造直隶练军。8月,作《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提出儒学有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科,唯义理为治学根本。12月,奏陈:“直隶清理积狱计审结并注销之案四万一千余起,多作尘牍,为之一清。”

1870年(同治9年)60岁。4月,肝病日重,右目完全失明。奏准病假一月。5月续假一月。6月,天津教案发生,奉命前往处理。7月11日,抵津。出令放告,要求津民据实检举揭发。23日,法国公使罗叔亚来见,要求杀天津道员、知府、知县为法领事抵命,并以战争相威胁,曾国藩严词拒绝。24日,奏陈:挖眼剖心,全无实据;津民生愤,事出有因。”8月,奏陈:本案凶犯已拿获九名,惟罗叔亚意欲“三员议抵”,断难允求。府、县本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情轻法重。9月,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曾国藩调任两任总督,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10月17日,起程南下。11月3日,六十大寿,御赐“勋高柱石”匾额。24日,作家训日课四条:一曰慎读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说,四曰习劳则神钦。

1871年(同治10年)61岁。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11月抵上海,23日在沪设宴庆祝61岁生日。

1872年(同治11年)62岁。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3月1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第一篇:识己篇,修身齐家

一、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

梁上君子背出《岳阳楼记》,而曾国藩一晚上还是没有背出来。

背书背过不弟弟,记得老师背伞的事情,靖港水军吃败仗就要自尽。说明曾国藩天赋不高,智商不高,很多缺点。

二、纳妾风波与人生信仰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晚清重臣。

曾嘲笑左看小妾洗脚:看如夫人洗脚。左回敬:赐同进士出身。

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你只要对得起自己良心,自己的信仰,你就能扛得住他人的议论和指责。

左给曾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后人评述湘军三个核心人物:曾国藩会做人;左宗棠会做事,李鸿章会做官。

知己篇:修身齐家

三、无一日不读书

曾国藩23岁考上秀才,比其父早了20年,信心大增,赴京城备考,第一次落榜,恰好皇太后60大寿,增加恩科一次,曾用半年盘缠准备考试,又落榜了。只好回家,从江浙,走长江回家。到江苏稚宁县易作梅县令借了100两银子,结果在南京买了《二十三史》精装版,花光了100两。父亲曾麟书没有责怪,只要求好好看书。曾国藩真的每天看数十页,读完了。爷爷曾星冈也提倡“耕读传家”。

曾国藩“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又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解读:立志和立身。科学研究,心脏病与受教育程度相关。“腹有诗书气自华”。

如何读书:1、读经典;2、一书不尽,不读新书。3、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苏东坡: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曾:不可一日不读书。

一个人在精神的世界里强大,才会在现实的世界里强大。

四、贫穷的富豪

“吾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馕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

曾国藩去世后,二儿子曾纪鸿生大病,没钱治病,哥哥在国外,估计也没用余钱,后来左宗棠捐助。但九弟曾国荃贪财,好杀戮,看来成人后再教育是很难的事情。

但凡把钱看得重于一切的人,他个人品质一定有问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古语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王安石,“只吃眼前菜”

五、曾三戒

公元1838年,28岁曾国藩考上进士,在翰林院,父亲来京后回去,给三个忠告:节欲、节劳、节饮食。曾下决心:不为圣贤,即为禽兽。

倭仁老师的办法:记日记;慎独。效果不大,照样看美女,没用。

倭老师的老师,唐鉴给的方法“静”。“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曾国藩如醍醐灌顶,具体操作就是-静坐。双不双盘不重要,只要做到静坐的形式就好了。不主张死静和假静。主张“一阳初动,万物资始者,可谓之静极。曾国藩尝到了静坐的好处,那些浮夸毛病渐渐远去,写出“内心清静,自有远大”。

除了静坐,曾国藩还认识到,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家训有一句话“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即一个人临事淡定、冷静、从容,不要问他看过多少书,上过多少学,这个人一定是有学问的人。

静下来,曾国藩看清楚了,要成就人生必须克服两个字,什么呢?

六、最败人的两个字

“最败人两字:非傲即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

七、“八宝饭”与“八本堂”

做四川主考官,得1000多两银子,寄回家里,以600两位家中完债,400两馈赠戚族。几个弟弟不同意。知道家里欠债1000多,改为28分。

“子弟之贤否,六分于天性,四分于家教”。家庭是每个人的根据地。

“人与人之间,一定要有和气”。

八、打脱牙,和血吞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九、养活一团春意思

新郎官突然忍无可忍,隔壁对妈妈喊“妈,你这个不懂事的媳妇,吱吱嘎嘎,纺个不停,根本睡不了觉,你去把儿媳妇的纺车砸了吧?

曾国藩听到了没有教训儿子,想也不想,对着外面喊,“老婆,如果要砸,就把你那部纺车先砸了吧。我也睡不着呢!” 

后来曾国藩讲这个笑话给幕僚听,大家都笑死了,只有曾国藩不笑。

“男人有情趣方不俗,女人有志趣才高雅”。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有趣才有生机,有趣才有活力,有趣更生智慧”。

曾国藩落款不是“顿首”“辑首”,而是“一笑”,“一粲”。

十、我和我周旋

号“涤生”,这个号位了戒烟专门起的。“初戒吃烟,有如失乳彷徨”。

拜唐老师后,32岁,默默把最心爱的银烟壶砸了。写下“日课12条”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

第二篇:立人达人

十一、可以不识字,不能不识人

王安石行动力极强,家里装潢,直接拿毛笔在墙上写字“不求最官,只求做事”。变法提出三不足“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立马惹恼了几个文人:司马光、苏轼、苏辙、程家二兄弟。这几个人都不是小人,都是胸怀天下的人,本来可以是变法的支持者,结果吵得不可开交,长达百年的北宋文人之争,精英人才在吵闹中消耗殆尽。

“越是英雄,越应该懂得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

“只要有用人之心,识人之能,人才自然会聚集过来的”

十二、神奇的相面术

曾国藩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十三、找棵大树好乘凉

穆彰阿帮忙改名,子城-曾国藩。皇帝召见,圣训对答如流。连升10级。

“近其人,远其事”,

十四、曾员工和他的老板们

叫板的痛苦。

十五、黄金搭档

曾左不和。曾左双簧。

十六、三顾茅庐

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清末水师统帅,人称“雪帅”。梅姑故事。

“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十七、用人四部曲

塔齐布穿草鞋。

1、广收;2、慎用;3、勤教;4、严绳。两种人剔除,一种是表现欲过强,一种是大才但性格偏激的。

十八、知识就是力量

十九、打虎亲兄弟

从一个兄弟都不用,办团练,到依赖几个兄弟,甚至帮助曾国荃带领湘军打下南京,这是用人的变化。

二十、挥泪斩马谡

李元度,第二个马谡

二十一、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李鸿章,三进三出

因为觉得好,所以把文章抄下来了,不是自己的文章,只是喜欢,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一起探讨曾国藩家训,谢谢!

八本堂的秘密——解读曾国藩的家训之二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后人评价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氏家族更是历史上数得着的侯门望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