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表哥是谁?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两个人是姑表关系。
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姑妈,他是我的表兄。他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触不多,但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
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扩展资料
金庸姻亲血亲中的亲戚名人还有钱学森、穆旦、琼瑶、蒋百里等,细究近现代不少名门望族的族谱,发现不少耳熟能详的名人居然都是亲戚。
金庸先生出生于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海宁博物馆地方史研究者吴德建曾参与修订了最新一版査氏家谱,这套家谱足足有6卷本,査家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其中,查济民曾于1992年担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因此荣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除了这些査姓名流外,原来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还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之外,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但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徐志摩去世早,和他接触不多,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
而至于穆旦,由于金庸出于海宁査家,而穆旦出于天津査家,据说,两人终生未曾谋面。
凤凰网:金庸谈表哥徐志摩:我只和他的儿子做朋友
文 | 赵玉国
图 | 郭凤岐
物虽无情,却能让人忆起往事,这或许是收藏的另一种意义。
有时候,被束之高阁的陈年旧物会突然被一件事情重新唤醒,那种物在咫尺、人隔天涯的滋味,好不教人感怀。
2018年10月30日,在华人圈中几乎家喻户晓的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金庸像是站在华山之巅的大侠,有的只是仰望与追逐。他,与他笔下的江湖一样,在人们心中早已成为一部传奇。
77岁的郭凤岐先生在听闻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后,只能睹物思人,回忆起他们之间的一段交往。
对于今年77岁的郭凤岐老人来说,金庸曾经在他心中也是这样的。但当他走进金庸家的客厅,开始与这位大侠畅谈“江湖往事”的时候,才渐渐感觉到文字背后的金庸与坐在身边的金庸完全是两码事儿。
故事还要从35年前说起……
“书剑”结缘
1984年初,天津科教**制片厂打算顺应市场,由科教片厂转型为故事片厂,这就有了后来的天津**制片厂,郭凤岐那时担任副厂长。
想转型就要推出像样的作品。当时天影厂筹备了《西游记》和《千里跃进大别山》,但均因故搁置。而在上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开始风靡内地,尤其是其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更是引得万人争阅。那一时期内地也开始出现了很多 娱乐 **,武打、恐怖、侦探、科幻……甚至一段时间内**的类型、题材丰富程度不亚于现在。因此,《书剑恩仇录》走进了天影厂人的视野。
确定了题材,接下来就要得到金庸先生的授权才能真正开始筹备。郭凤岐通过内地**界的一些关系,联系上了香港扬子江影业有限公司,双方商定合作拍摄《书剑恩仇录》,授权书则由香港方面与金庸沟通。
1987年8月,郭凤岐(中)来到位于香港太平山的金庸(右)家,在客厅中与他聊天。 图左为影片中乾隆帝的扮演者达式常。
金庸得知中国内地要拍摄他的武侠小说,非常重视,也非常支持,授权书很快就寄来到天影厂。“贵厂拟根据拙作《书剑恩仇录》拍摄**。(还可择其他拙作改编)我自当率力支持。希望此事顺利进行,拍成一部好片。”这部片子也成为中国内地拍摄的第一部金庸武侠剧。
在授权天影厂拍摄**的同时,金庸还自告奋勇,要为这部**写剧本提纲。用郭凤岐的话说:“那是求之不得呀。”
“影片计划在1986年春天开机,金庸先生的剧本提纲于1985年4月送到天影厂。但提纲不能作为剧本使用,我临时接过了创作剧本的任务。”郭凤岐在熟读《书剑恩仇录》之后觉得,金庸虽然写的是武侠小说,但内容还是以文戏为主。于是他拟定了“文武兼备,以文为主;情打结合,以情动人”的思路,经过几个月的封闭创作,剧本终于出炉了。
1986年6月“书剑”剧组在扬州瘦西湖拍摄 “西湖花会”一幕。
1989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该部影片出版的《书剑恩仇录》连环画。
《书剑恩仇录》**底片。
该片由香港著名导演许鞍华执导,后来获得了1988年法国巴黎国际妇女**节特别奖,同年还在香港第七届金像奖中获得十大优秀国语片奖。
客厅畅谈
1987年8月,影片在香港举行首映式,郭凤岐也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了金庸。
“听说你是南开大学毕业的,扎扎实实学了五年,影片我看过了,剧本写得很好。”在香港太平山金庸别墅的客厅中,郭凤岐首先得到了这位“金大侠”的夸赞。
“他很亲和,很好接近,内敛,学识很广。但与我想像中不同的是,他的文笔这么好,却不善言谈,口才与他的小说相比真是大相径庭。”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聊了很久。从客厅中的新疆风情画到天津杨柳青年画,从南开大学到金庸当年的求学经历,从金庸没去过的东北地区到他的家乡浙江海宁,以及他的家族史,天南海北,侃侃而谈。
“他说话节奏很慢,声调高,交流很顺畅。最主要的是,他很尊重对方的意见,不轻易做出反驳。”交流间隙,郭凤岐也揣摩着金庸的性格,因为他并不是只来做客这么简单,对于这部影片,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与金庸沟通。
1988年9月21日《天津日报》刊登的天津**制片厂对该部影片的鸣谢公告。
1988年9月20日《天津日报》看到的影片广告。
这部影片在香港放映时,上下集分别被定名为《书剑恩仇录》和《香香公主》。郭凤岐经过考证认为这位“香香公主”另有其人,并不是小说中所写的香妃,这样定名很可能会引来学术界的争议。另外,港版中的很多情节和对白在香港可以制造卖点,但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却是不合时宜的。所以,郭凤岐提出,内地版要更换一套对白本,而且片名要重新拟定。
在郭凤岐预料之中,金庸对他提出的意见没有反驳,他说:“创作方面,我就不干预了,你做主。我相信你调整后不会离我的小说很远。香港版很不错,内地版就交给你把关了。”不仅如此,金庸还觉得自己没有为这部戏做什么具体工作,只是提供了一个提纲,因此建议影片不要署名。
影片海报
得到了这样的回答,郭凤岐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而在从金庸家去饭店用餐的路上,金庸还特意安排郭凤岐坐上自己的车,继续询问他感兴趣的话题。
很快,经过重新制作的《江南书剑情》和《戈壁恩仇录》两部影片也在内地上映,并成为1987年内地的重点影片。
擦肩而过
我们都知道,金庸本名查良镛。翻阅查家的 历史 能看出,其起家山东,后迁至江西,又从江西分成两支,一支迁到海宁,被称为“南查”;而另一支则迁至宛平,被成为“北查”。而在天津,即有“北查”一脉的传人。
金庸曾在香港的一次活动中说:“我们查家在天津还有一份祖业,叫水西庄。”这座水西庄位于天津南运河畔,占地百亩,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其家族代表人物为查日乾、查为仁等。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将天津水西庄、扬州小玲珑山馆、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
2001年,金庸在天津为水西庄题诗。
1992年,天津市红桥区决定成立“水西庄研究会”。当时有人找到郭凤岐,想通过他联系金庸,希望金庸能在成立仪式时来到现场。郭凤岐随即写信到香港,而当时金庸在英国讲学,他委托《明报》代回了一封信,意思是这次恐怕不能到场,但有机会一定会来看水西庄。这也为后来金庸到天津埋下了伏笔。
2001年夏天,77岁的金庸应南开大学要求来到天津讲学。期间他不仅参观了水西庄旧址,还与天津“北查”后人见面。激动之余,金庸当场题诗一首:“天津水西庄,天下传遗风。前辈繁华事,后人想象中。”在落款“金庸”之后,还特意加上“本名查良镛”五个字,以表达思念前贤、不忘出处之意,说来令人感动。
稍显遗憾的是,郭凤岐当时因故未能参加这次活动,也错过了再次与金庸畅谈的机会。在听闻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后,他也只能睹物思人,看着当时在金庸客厅的合影,回忆起那段让他记忆犹新的往事。
本文选自
2019年第2期《中国收藏》杂志
欲知详情请移步微店购买当期杂 志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进入官方微店,赢取读者福利!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
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
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2018年11月12日下午4至6点设置吊唁册,让公众作最后致意。入围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扩展资料:
代表作品介绍:
1、《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
《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
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
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
2、《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是当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作品共十回,1959年始连载于香港《新晚报》。英译本由莫锦屏翻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
小说以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为主角,通过宝树、苗人凤之女苗若兰、平阿四及陶百岁之口讲述了数年前与此相关的武林风波,用倒叙的手法讲述了江湖恩怨、藏宝寻宝、美女爱英雄的故事。
这部小说有两个重大的线索,属双线结构,真正的人物也在前台表演甚少。
——金庸
飞狐外传 笑傲江湖
雪山飞狐 书剑恩仇录
连城诀 神雕侠侣
天龙八部 侠客行
射雕英雄传 倚天屠龙记
白马啸西风 碧血剑
鹿鼎记 鸳鸯刀
还著有一篇短篇武侠小说《越女剑》
第1-2册:
《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锋芒之作。 创作年代:1955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发连载杂志:新晚报
第3-4册:
《碧血剑》(附录:袁崇焕评传) 创作年代:1956年 历史背景: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发连载杂志:香港商报
第5-8册:
《射雕英雄传》(附录:成吉思汗家族、关于“全真教”)——《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并称“射雕三步曲”,有前后联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异(分别是儒侠、道侠、佛侠),是“侠之大者”的诠释作。此为“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创作年代:1957年—1959年 历史背景: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发连载杂志:香港商报
第9-12册:
《神雕侠侣》——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创作年代:1959年—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13册:
《雪山飞狐》——《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是金庸现实主义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59年 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发连载杂志:新晚报 《鸳鸯刀》——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清中前期 约公元1644年—1796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白马啸西风》——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清初顺治年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14-15册: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前传 创作年代:1960年—1961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发连载杂志:武侠与历史
第16-19册:
《倚天屠龙记》——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年—12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0册:
《连城诀》——强烈批判社会私欲、贪婪、无情的一面,同时也从屈指可数的几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现友谊、爱情、济人、宽容。 创作年代:1963年 历史背景: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首发连载杂志:东南亚周刊
第21-25册:
《天龙八部》——倪匡曾代写其中约五万字,后修订了大部分。该篇是金庸哲学、内涵、人性、情节等的巅峰之作,亦是对“人”、“谐”、“侠”的统一性巨著。 创作年代:1963年—1966年 历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6-27册:
《侠客行》——小说主人公无明确名字,以“石破天”代称。该篇对人生寓言性与舐犊之情描写最甚,亲情性最强。 创作年代:1965年 历史背景:清初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越女剑》(附录:三十三剑客图)——《越女剑》写于《鹿鼎记》连载中途短篇小说,因此金庸最后一部小说是《鹿鼎记》而非《越女剑》。出版时附在《侠客行》之后。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是金庸历史感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70年 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 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8-31册: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 创作年代:1967年 历史背景:明朝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32-36册:
《鹿鼎记》(附录:康熙朝的机密奏折)——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创立“反武侠”情节,武侠史首次以诙谐、反讽、批判观写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创作年代:1969年—1972年 历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附:其中《白马啸西风》《鸳鸯刀》《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说中没有指出明确年代(表示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这几部小说年代是从一些细节推断的
金庸的表哥是谁?
本文2023-10-17 19:43:0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