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姓的家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杜姓的家谱,第1张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六卷,(清)杜云、杜蕉亭等重修,清嘉庐十九年(公元18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耀川纂修,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河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清)杜锡泰、杜增荣等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永言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绍兴山阴杜氏宗谱八卷,(清)杜其兰、杜国枢等续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浣花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嵊县剡北杜氏宗谱十卷,(清)杜汝蓝、杜世思等重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01年)清介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东阳岘西杜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十七~十八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红旗乡白坭堪力村。

山东滨县滨州杜氏家乘,(清)杜银汉等六修,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泽裕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湖北杜氏宗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宝田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另有一部)。

湖北江夏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清)杜利川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宝田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湖南平江录存杜氏家谱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图书馆。

广东广州城兰杜氏家谱,(清)杜汝濂重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广东番禺江都杜氏族谱,(清)杜倬重修,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玺泾杜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清)杜呜岐等续修,陈秀章纂,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敦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左镇杜氏家谱,(清)杜文林等编纂,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伊川县档案馆。

源杜氏宝录四卷,(清)杜璟辑,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湖南湘乡湘上杜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清)杜春葵、杜荣国主修,清乾隆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杜氏族谱三卷,(民国)杜天麒参著,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承侯祠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合江县县志办公室。

青暘杜氏续修世谱十卷,(民国)杜祥根等修,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瑞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临安杜氏宗谱,(民国)杜子喜等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余庆堂修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下徐让村志(徐姓,另有杜,陈,吕,骆,金等姓),(现代)徐起龙等修,1995年排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乙酉年(公元1933年)武库堂木刻活字印本七册,第六~七卷质量较差。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杜氏家谱三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湖南平江杜氏四修族谱二卷,首二卷,(民国)杜远献、杜家方编,1979年复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舌耕图书馆。

湖南宁乡沩宁杜氏六修支谱七卷,首一卷,(民国)杜光炽修,杜荣孝、杜芬传等纂,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首三卷,(民国)杜维珩编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三卷,第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现被收藏在湖北省黄冈县档案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十二卷,(民国)杜超铨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宝田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湖北黄冈杜氏宗谱三十八卷,(民国)杜良信续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周铺乡洪山村。

湖北新洲黄冈杜氏谱二十四卷,首四卷,(民国)杜良俊、杜家庆等四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南桥村杜新华手中。

天津武清杜氏家谱,(民国)杜涵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杜氏宗谱十二卷,(清)杜绍彩、杜寿庚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0年)振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县邑管江杜氏宗谱十八卷,(民国)杜恒焕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花溪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鄞邑管江杜氏重修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不全。现被收藏在浙江省鄞县管江乡管江村。

浙江象山丹城杜氏家谱一卷,(民国)杜增源重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管。

湖南平江录存杜氏家谱,著者待考,1979年复印民国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有两部)。

杜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一、姓氏源流

杜(D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2、出自上古杜康之后。据《世本》所载,相传是黄帝时酿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后代。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3、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时有鲜卑代北独孤浑氏,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满族都善氏、图克坦氏、鄂伦春族杜宁肯氏、裕固族杜曼氏、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满、蒙、土家、京、回、俄罗斯、壮、藏、朝鲜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杜伯。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上古时代,帝舜封尧的儿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孙在夏和商时都是诸侯。到了周初成王时,唐国不敬当朝天子,被当时摄政的周公旦灭掉,而把其弟叔虞封于唐,把唐国原国君后裔迁到杜,因此改称唐杜氏。周宣王时,唐杜国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称杜伯。杜伯风流潇洒,使周宣王的宠妃女鸠着迷,于是设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女鸠恶人先告状,反诬杜伯欺负她,周宣王于是斩杀了杜伯。杜伯死后,其子孙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遗族便以国为氏,称为杜姓,他们尊杜伯为杜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杜姓以陕西西安为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鲁等国的,《新唐书》云:“在鲁有杜泄,避季平子之难,奔于楚,生大夫绰。绰生段,段生赫。”杜赫为秦将,食采于南阳衍邑,时人称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阳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于汉武帝时以豪门望族被朝廷强迫迁徙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后形成杜姓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汉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孙杜文、杜瑶。其后的几百年间杜姓又形成许多分支地望:襄阳杜姓,出自当阳侯杜预少子、晋弘农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省安阳一带)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宽;濮阳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阳,裔孙杜谟,后魏时任濮阳太守,因家焉。总之,先秦至汉之际杜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其播衍过程,从陕西至山东,再至河南,终又复归陕西。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板荡,狼烟四起,杜姓为避战乱大举南迁,其先后于湖北之襄阳、襄樊,四川之绵竹、成都及浙江之钱塘,繁衍成为大族。唐末杜让能任山南节度使,遇战乱避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让能裔孙杜仁为避元乱又迁福建同安安仁里马銮乡,称为马銮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明清之际,杜姓已遍布全国各地,而且远播海外,东南亚、欧美都有杜姓后裔的足迹。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三、历史名人

杜 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汉代书画家,汉章帝时曾为齐相,以善章草知名,与崔瑗并称“崔杜”。

杜 诗:河南汲县人,汉代著名廉吏,是汉光武帝刘秀的近臣。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即水力鼓风机),冶铁铸农具,比欧洲早一千一百多年,他治池陂、开田园,发展农业生产。时称“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

杜 康:相传是周代善於酿酒的人。《汉·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 密:河南省登封人,东汉名臣,曾任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时人称其为“天下良辅”。

杜 林: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治有《古文尚书》,长于文字学,撰有《仓颉训纂》、《苍颉故》等。

杜 畿:曹操的高参,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要贡献。

杜 预:京兆杜陵人,西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

杜 杲:北周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

杜 甫:今河南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诗王”,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代表作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羌村》等,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 佑:京兆杜陵人,唐朝史学家,编《通典》二百卷,是中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官至宰相。

杜 牧:字牧之,号樊川,杜佑之孙,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为人刚直有奇节,曾指时弊,深忧藩镇、吐番的骄纵,后果言中。其诗风骨遒上,豪迈不羁,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於杜甫;和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著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杜 琼: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画家,其画开吴门派先声。

杜 堇: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明代画家,作画取法南宋院体,最工人物,笔法细劲畅利,时推白描高手。

杜审言: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唐朝文学家,与崔融、李峤、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其孙为杜甫。

杜秋娘: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錡之妾。錡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初唐时期李世民的名相,参与发动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史称:“玄龄多谋”,如晦善断,当世语良相,常称房杜。”

杜光庭:道教天师,唐末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杜荀鹤:池州石埭(今安徽省太平)人,唐末诗人,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较突出,有《唐风集》。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渭县、濮阳、范县,山东省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汉阳郡:治所在今湖北省汉阳。

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南阳。

2、堂号

诗圣堂、少陵堂: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此外,杜姓的堂号还有:“京兆堂”、“永言堂”、“振德堂”等。

============================================================

杜姓宗祠通用对联

〖杜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民歌慈母;

世号诗王。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侍御史杜诗(?-38)。杜诗,河内汲县(今属河南省)人。字公君,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大,较欧洲早一千一百年。他又征发民工修治陂池,广开田地,发展农业生产。时称“前有召父(召信臣),后有杜母。下联典指“诗王”,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712-770,巩县人,字子美)的颂称。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又有政治抱负。靠献赋得官,历任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诗作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显示出唐代由盛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风格以沉郁为主,语言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杜工部集》。唐代冯贽《云仙杂记》:“鹅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谪,为唐世文章海。九云诰已降,可于豆垅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诗王本在除芳国,九夜扪之麟篆熟,声振扶桑享天福。’”

书成通典;

名列瀛洲。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史学家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出生于世代显贵之家。历官岭南、淮南等节度使,贞元末年,升任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宰相),王叔文改革时,充度支、盐铁等使,主持财政,封岐国公。官位虽高,仍勤奋不倦,白天处理政务,夜晚灯下苦读,博览典籍,精通古今,用三十年左右时间,著《通典》二百卷,内容翔实,源流分明,详而不繁,简而有要,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下联典指唐初大臣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唐王兵入关,他助李世民筹谋,临机善断,参预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夺得政权。历官天策府从事中郎兼文学馆学士,太宗时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主持制定中央组织机构设置、规模及典章制度。贞观年间,太宗选出十八位功臣画像于凌烟阁,杜如晦居首位。后因病辞职,太宗常派人探望,病死后,太宗甚至废朝三天,以示哀悼。

耽思经籍;

图像凌烟。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杜预,博学多通,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成一家之言。下联典指唐·杜如晦,太宗时为尚书右仆射,封莱国公,与房玄龄共管朝政,图其像于凌烟阁。

金陵度曲;

玉简遗珍。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杜秋娘,年十五为李錡妾。尝为錡唱词云:“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下联典指杜兰香,自称东汉人,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留玉简唾盂等具,授硕以道,硕成仙而去。

南阳世泽;

莱国家声。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杜诗事典。下联典指唐·杜如晦事典。

-----------------------------------------------------------------

〖杜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耽思乎经籍;

图像于凌烟。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晋将领、学者杜预(222-284)。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以灭吴功,封当阳县侯。多谋略,时称“杜武库”。撰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左传》注解流传到今的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下联典指唐初大臣杜如晦(585-630)。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人。隋末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官至尚书右仆射。卒谥成,绘像于凌烟阁。

学业醇儒富;

星斗焕文章。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佚名集杜甫诗句联。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朱德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朱德(1886-1976)撰书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联。

-----------------------------------------------------------------

〖杜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守道还如周柱史;

著书曾学郑司农。

——杜牧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牧(803-852)诗句联。

云霞晴光转物候;

春夜喜雨知时节。

——杜甫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甫诗句联。

枫林绿树丹青合;

玉杯锦席风云流。

——杜甫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甫诗句联。

梦醒扬州甘薄幸;

心忧社稷老风尘。

——杜审言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杜审言(约645-约708)诗句联。杜审言,字必简,原籍襄阳(今属湖北省)人。有《杜审言集》。

锦水春风公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何绍基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撰杜工部(杜甫)祠联。“人日”,指农历正月初七日,人多到此旅览。

-----------------------------------------------------------------

〖杜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花折应时,金陵度曲;

兰谪降丽,玉简留珍。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文学故事人物杜秋娘,唐代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是唐代金陵女子,十五岁时为浙西节度使李錡的妾,曾为李錡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后入宫,为宪宗所宠爱,穆宗时曾为皇子保姆,文宗时因皇子被废,她返回故乡。下联典指东汉仙女杜兰香。相传有渔夫在洞庭湖岸边捡一个三岁女童,养到十多岁时,出奇的美丽。忽然有一天从空中下来青童仙人,携女而去,临走时说:“我是仙女杜兰香,有错被谪人间,现在要回天上去了。”后来,她又降于洞庭包山张硕家,传授给张硕道术,又留下玉简等物,张硕也成仙而去。

卜筑草堂,误传严武宅;

驰名武库,癖好左氏书。

——佚名撰杜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下联典指西晋将领、学者杜预事典。

============================================================

附录:杜姓典故、趣事

〖杜康与酒〗

杜康字仲宁,是康家卫人,善造酒。在《中州杂俎》、《直隶汝州全志》里,都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杜康造酒的过程。

据说河南汝阳杜康村的酒泉沟,有一棵老桑树,这便是杜康发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时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赶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沟吃饭看书。酒泉沟古时称空桑涧,桑树丛生。一股清泉穿林而过。泉边有棵老桑树,因年代久远,树身已空。杜康就在树下吃饭。他常缅怀祖选,饭难下咽,就把剩饭扔进桑树洞里。乡亲们见杜康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就给他送来曲粉充饥。无意中,他又将曲粉扔进了树洞。这样饭曲发酵变成了酒。杜康饮了此酒,才知酒能解忧助兴。于是他总结了经验,从此以酿酒为业。

以后人们命名的除“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还有“杜康墓”和“杜康庙”。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杜康是古代酿酒的专家。

参考资料:

http://bbslndcomcn/dispbbsaspID=70383&boardID=112

回答者: 言之午 - 首席运营官 十二级 1-2 13:48

四川、河北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县田美乡杜氏族谱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创辑族谱序昆仑特作群山之祖脉,发千支河海,实为众水之宗,源分万派,故吾族数传以后,或仍居旧址,或远徒他方,共庆椒蕃之盛假令家传无谱,何以寻脉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晓然于尊祖敬宗之义也当见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书前代名人辄欲生辉谱轶,岂知郭崇韬冒认京兆,世所羞称狄武襄不祖黄公,人皆赞美想我杜氏由汉以迄唐宋,文经武纬,代有其人,不胜指数,苟非的派,何以谬为扳援以贻识者所窃笑也唯自盘天祖公,始祖之后而递溯三世伦肇公所生五子,长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蓝溪,三文广祖,建居花县横潭七里余大岭下,后改立田美乡四文仲祖,迁小港地近河南(广州河南)五文进,其子孙里居至今未悉时万历三十六年戊申,与河南小港房迁蓝水白沙览谱而悉详其系於是岁岁清明节,我房与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凤头岗大郁处省墓,以尽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孙要知祖宗血脉之源流而家谱详明,可以辩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蓝水而枝分,足见井井绳绳不亦知览群山而知昆仑之一脉,观众水而识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谱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迁封杜伯,后为宣王所灭,子叔隰奔晋为刘氏,杜泄奔鲁因氏焉极盛于汉唐,宋朝绍兴年间,因避金人之乱,由南雄珠玑巷来此后经黄萧养之乱,始迁之,原谱失矣至吾田美乡之有杜氏,则由四世祖文广来自南海神安司白沙乡至前明万历间,始与河南小港文仲子孙同迁蓝水白沙乡往凤岗村大郁山扫墓其详谱实得于此及前清光绪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将族谱修过,计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个,至於余已二十一传矣各房散轶,妨有挂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将本祠主位,校对无讹,并付诸于民,印成数百帙,分给于各房,俾后人有所易于继笔云尔,夫族谱者,系阖族之人立为谱系,俾知源流之远,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谱,为大不孝后之人其勉诸民国十四乙丑二十一传孙蔚文识于宝田学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网同第一馆 秋风堂 (杜甫) 建馆于2000-3-1 11:28:44

杜姓网同最新馆 杜庞纪念馆 (杜庞) 建馆于2005-7-26 10:58:09

杜姓网同人气馆 杜牧 (杜牧) 当前访问量为13450人次

杜姓网同第一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最新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杜姓网同人气谱 杜氏一族 族谱 (2217) 园区

浙江宁波杜氏字辈:“圣功端蒙养,万世佐朝廷”。

浙江衢州杜氏字辈:“太时宏一世尚本道”

山东泰安杜氏字辈:“润培焕敏庆……”

山东莘县杜氏字辈:“英茂润达……”

山东莱州杜氏字辈:“炳宝宏健……”

山东淄博杜氏字辈:“荣业所基曰严与敬”。

山东济宁杜氏字辈:“尚培市西绍明现宝传如甲运文官富礼昌”。

山东临沂沂南蒲旺杜氏字辈:“振玉详修永(一)中正”。

山东临沂莒南大店杜氏字辈:“怀振玉建立新中国”。

山东邹城杜氏字辈:“经思守王承(士生)金宗国文培锡长春(子树廷)荣显(恩en)忠宝善家声振修德世业昌”。

山东德州、江苏徐州、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孝友承先训,文章奕代显。

山东栖霞杜氏字辈:“永宝广……”

江西上高杜氏字辈:“传家唯礼乐华国在文章书香诗克肇百世定流芳”。

江西宜春杜氏字辈:“维本芝隆世美克少经文纬武辉光远照”。

江西杜氏一支字辈:“家学渊源照祖德世传忠孝印文章”。

辽宁朝阳杜氏字辈:“天永向世耀,英泽照万方”

辽宁丹东杜氏字辈:“万世永国……”

辽宁盖县杜氏字辈:“元首永方成,维文启吉生,佳兴允克许,庭国庆洪明。”

辽南杜氏字辈:“文永奈国景成全万世英日新传道德”。

四川巴中、湖北孝感杜氏字辈:“文金国正天星元明崇贤登良”。

四川西充杜氏字辈:“三生仁泽仕永照国家祥”。

重庆云阳杜氏字辈:“亭治征折春方国穆文印忠怀福禄寿山海万联新”。

重庆铜梁双山、沙田坝、圣灯铺杜氏字辈:“天朝登仁延世泽流芳久忠孝培德深傅家有礼义万代赐昌宁永远荣华盛乾元亨利贞”。

重庆涪陵杜氏字辈:万应乾坤立,德泽永世传,正大光明先,今朝在国新。

陕西榆林杜氏字辈:“儒浩元良益修成芳善树培礼(应)庆玉功昌”。

陕西打锅杜杜氏字辈:“耽思乎经籍图像于凌烟”。

安徽贵池杜氏字辈:“元七世重魁已辰寅祖彦克必邦文应宗尚善芳以远伯仲惟和德可荣守正谦恭诚有志安朝康国曰良臣思昌一本传贻永懋继纯禧景万龄”。

贵州赫章杜氏字辈:“子元开进兴文发照礼廷祖宗恩德厚”。

浙江玉环杜氏字辈:

行派:“崇宗世永文昌华国俊敏盈廷书香馥郁”;

字派:“圣广兆明英宜恒献道学儒生兰桂荣显”

河南邓州杜氏字辈:“志林永广建国德廷人泽走传申成心”。

内蒙古喀喇沁旗杜氏字辈:“广传伟(万)业在崇辉锡成基治世长发桂泰灿生荣培”。

杜氏一支字辈:“正应用光文才得世志春方国胜显名直至上朝廷”。

杜氏一支字辈:“敬孝户吉祥万年广传茂”

杜氏一支字辈:“忠厚肇基启佑荣昌敦崇礼义扶正纲常遵守祖训世继贤良求锡尔福长发其祥”。

杜氏一支字辈:“春芳升映秀朝廷友大光”。

杜氏一支字辈:“远世如正大光宗德安全少祖仁孝忠维保善幸字作田耕雾云天开启兴传自逢遵承家能有道富贵此长”。

河南新乡杜氏字辈:“继来世常发兴学习好可传宗善勇庆孝国忠克明德振家声”。

贵州铜仁松桃杜氏字辈:才德世志春 仁义忠正亨 天地永开国 光明大道心。

安徽宿州杜氏字辈:振兆元学 林春重暖 耕读百占先。

河南周口一支字辈:“心仁明付广,有叶赵春更”。

徐淮地区一支字辈:“大廷公士履培基毓庆长文明尚隆运权承永世昌”。

河北邯郸胡贾沟杜氏字辈:“成、克、万、鸿、禧、景、良、照、太、新“

河南信阳平桥一支字辈:“曹天秀明安,正春道祖成”。

杜姓的家谱

浙江绍兴会稽东浦前村杜氏家谱六卷,(清)杜云、杜蕉亭等重修,清嘉庐十九年(公元181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