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一生有哪些成就?桓温生平简介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桓温一生有哪些成就?桓温生平简介,第1张

桓温是东晋为数不多的名将,他是东汉大臣桓荣的后代,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一生战功累累,不仅收复蜀地还多次北伐,为东晋立下显赫功劳。此后桓温独揽朝政十几年,还曾有自立的打算,只是北伐战绩多为战败,所以也难得人心。可能桓温最后是有些动机不纯,但他的功劳可是实打实的。或许还有很多小伙伴不太熟悉桓温,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说到东晋的名将是少之又少,但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可是东晋少有的名将,尽管他有北伐中原的信念,但整个东晋朝廷的惰性和他个人过于膨胀的权势欲,还是葬送了东晋统一中国的好时机。

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龙亢集)人。桓家是北方的名门望族,桓温的父亲桓彝是最早跟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长江,建立东晋的亲信大臣,后来又因为参与平定王敦的叛乱,被皇帝封为了宣城(今属安徽)内史。桓大人升官没多久,他的夫人就生下了桓温。

东晋咸和三年(328),东晋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发动了叛乱。桓温的老爹因为是皇帝的忠实党翼,很快被苏峻的部将韩晃杀死。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年仅16岁的桓温就天天拿着长矛睡觉,发誓要为父亲复仇。两年之后,18岁的桓温以吊孝的名义参加了杀害他父亲的主要凶手、泾县县令江播的葬礼。就在葬礼仪式上,桓温一刀砍死了江播的儿子江彪,然后一路追杀,把江播的两个儿子全部杀死,报了杀父大仇。

东晋大臣庾翼知道桓温报仇的经过后,非常欣赏满身侠气的桓温,就跟晋成帝说:“桓家的这个小子很有胆略,希望陛下您别把他当常人,最好能把公主嫁给他,让他承担匡扶国家的重任。”晋成帝也是个从善如流的皇帝,立刻把南康长公主嫁给了桓温,并任命桓温为驸马都尉。

后来,桓温一路高升,到镇守荆州的庾翼病死后,年仅33岁的桓温被封为了安西将军、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东晋整个长江防线的西端全部握在桓温手中,真是权倾一时。

从永和十年(354)二月,桓温以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为主要攻击对象,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桓温率军一路打到了长安城下。可由于运输不畅,缺少军粮,最后桓温还是被前秦主苻坚击退,第一次北伐失败。

永和十二年(356)六月,桓温以羌族的姚襄政权为攻击对象,再次北伐。战斗中,桓温披着盔甲亲自督战,晋军无不奋勇向前,很快就击败姚襄,夺回了西晋的都城洛阳。兴高采烈的桓温上奏东晋朝廷,希望能还都洛阳。可东晋司马氏早就习惯了偏安江南的生活,根本不愿意迁都,无奈的桓温只好率军南撤,北伐再次劳而无功。

桓温回到东晋后被加封为南郡公,桓氏一族全部被封了大官,桓温的二弟桓云任江州刺史、三弟桓豁任镇威将军、四弟桓秘任辅国将军、五弟桓冲任振威将军。掌握东晋的内外军政大权后,桓温整军备战,积极准备第三次北伐。

当时桓温的参军郗超曾经劝告桓温不要在春天出兵,而要等秋天粮食丰收,军粮有了保证后再出征。可桓温当时满脑子都是北伐建功,然后逼司马氏禅让的念头,一天到晚对部下念叨着:“大丈夫不能名垂千古,还不如遗臭万年。”野心膨胀的桓温根本听不进部下的劝告,非要用战争来博取自己的功名。

兴宁二年(364)三月,北伐之梦破碎之后,桓温膨胀的权欲并没有消退,他开始走上了权臣篡国的标准道路,先是废海西公司马奕的帝位,立会稽王司马昱为帝,是为简文帝。随后,桓温又要求朝廷赐予他九锡。

可桓温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帝王梦想,宁康元年(373)七月,62岁的桓温在荆州病故。桓温一生确实有功于晋室,也确实有篡权的野心,所以时人评价他功劳逊于曹操、诸葛亮,可权欲之心与篡权造反的董卓、王敦之流相比,其名声又好一些。

司马懿杀桓氏族人时,漏掉了桓范的儿子桓楷。而桓楷隐姓埋名官至北相。也为他的后代夺得司马家的天下奠定了基础。

司马家之所以能崛起还是多亏了司马懿,司马懿手中有兵权,而当时得三国鼎立之前也让曹操刘备和孙权无暇他顾,所以没有意识到司马懿已有虎狼之势了。

司马懿握有兵权,就想控制住曹魏的朝堂。但当时曹爽和司马懿一样都是托孤大臣。曹爽排挤司马懿架空了他的实权,于是司马懿韬光养晦想趁机除掉曹爽。

当时桓范身为曹爽的智囊团之一,他曾经力劝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就能获得大量的兵马和司马氏抗衡。谁知道曹爽优柔寡断被司马懿诱骗回洛阳给杀了,这就是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而身为主公的曹爽都死了,那就要清算曹爽的势力,桓范在劫难逃他被司马懿下令诛杀三族。但不知为何,独独少了桓范的儿子桓楷。桓楷逃过一劫,决定隐姓埋名积累实力以待后用。

桓范的儿子桓楷是一个能力超群的人,他很快成为了官场中人,还官济北相。而且桓楷之后的儿子桓颢,也是人中龙凤他也官至西晋公府掾、郎中。

桓彝是桓颢的儿子,是桓温的父亲。桓彝被人杀害,桓温决心为父报仇,桓温复仇成功得事情,被当时的人所称赞,桓温是一个很聪慧又长相不错的人,他成为了公主的驸马,他一度官拜琅琊内史和辅国将军之职。

而桓玄正是桓温的儿子,也是真正取代司马势力的人。在此提一句,桓温在自己晚年时期曾想让朝廷加其九锡,不过由于谢安的拖延此事并没成功。由此可见在桓温时期,桓氏的势力和实力已经不可小觑了。

正是因为桓氏一族经历几代人的奋斗崛起和积累,桓玄加以利用,他在巩固权利以后清扫了殷仲堪和杨佺期这两位曾经结盟的武将,并果断的剔除了司马道子父子,一手把持了朝权。

桓玄距离天子之位仅仅只一步之遥。不得不说当初司马家如何取代曹氏的,现在桓玄就是如何逼迫晋安帝禅位的。

可能连司马懿都想不到,当初的漏网之鱼能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并取司马氏而代之。

郝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其始祖为帝乙。相传契为商的始祖,他曾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为司徒,掌管教化,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南)。相传其母因吞玄鸟(燕)卵而生下他,故被赐姓子。商族后来不断的壮大,终于在契的14代孙汤的领导下,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商朝。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殷商在第27代天子帝乙即位时,将他的儿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太原),其后子孙也以地为氏,称郝氏。一说郝乡在今陕西西矮附近,史称郝氏正宗。至于郝氏何时得姓,据有关史料所载,大致是在商朝被周朝灭亡(前11世纪)之后。按当时的习惯,子期的后裔便有的以地为氏称郝氏,有的以国为史称商氏,是为山西郝氏或陕西郝氏。

2、 出自复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相传炎帝神农氏有称郝骨氏者,为太昊(伏羲氏)的辅佐,其后郝氏中可能就有源自郝骨氏这一支的。

3、 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姓氏。据《旧唐书·南蛮传》所载,唐代南蛮有郝、杨、刘三姓。

二、 迁徙分布

始于商末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至汉代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地区。 就是到了宋代,郝姓虽说已分布于北方大部分地区,但主要还是以中原地区为其繁衍的中心地带。至于郝姓南迁,也是比较晚的,一直到宋代,南方一些地方才出现了郝姓人家。这也是导致明、清两代,郝姓仍以我国北方分布居多的主要原因。总之,历史上郝姓着实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晒书堂”:晋朝时候,每年七月七日富豪之家就把衣服拿到太阳下晒,以防发霉或虫蛀。郝隆为桓温南蛮参军,他脱了衣服,跑到太阳下摩着肚皮晒太阳。人家问他干什么,他说:“晒书啊!--我的书都在肚子里。”

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秦时相当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北魏复为郡,相当今阳曲、交城、平遥、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四、 家乘谱牒

河北:藳城郝氏族谱四卷、定县定州郝氏家谱一卷、三河临河郝氏族谱不分卷

山西:代县郝氏族谱四卷

江苏;沛县沛邑郝氏族谱不分卷、淮安淮山郝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湖南;常德郝氏族谱七卷首一卷

山东:滕县郝氏族谱不分卷、栖霞郝氏丽书堂支谱一卷

其他;郝氏历代家谱一卷、郝氏家乘(卷数不清)

五、 历史名人

郝懿行:今山东栖霞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嘉庆年间进士。他曾官至户部主事,长于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于《尔雅》用力最久,撰《尔雅义疏》、《山海经义疏》,援引各书,考释名物,订正讹谬。另有《易说》、《书说》、《郑氏礼记笺》、《春秋说略》、

《竹书纪年校正》等书。

郝摇旗:明清之际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一员猛将,初在军中当旗手,故而得名。闯王牺牲后,与李锦等联合抗清,在湖南、广西大败清军。后因在军中受歧视,退回湖北,在攻打四川巫山时被俘牺牲。

郝经:泽川陵川(今属山西省)人,集学者、谋士于一身。他曾在金亡后迁于河北,住在元将张柔家,得以阅读张的藏书。宪宗时入忽必烈(即元世祖)王府,甚受信任。中统元年(1260年),以翰林侍读学士的身份使宋,被贾似道扣留于真州(今江苏仪征)。郝经一生著作较多,主要有《续后汉书》、《陵川集》等。

郝澄:句容(今属江苏)人,宋代画家,他所作的道释、人马,笔墨清劲,善于设色,一生努力进取,其愈后,名气也愈大。

郝定:兖州泗水(今属山东)人,金末山东红袄军首领。他曾率军攻克滕、兖、单诸州,莱芜、新泰等10十多个县,设立政权,国号汉,年号顺天。

郝孝德: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他曾聚数万人起义,转战于黄河下游以北地区,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权臣谢安遂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广陵。

其时广陵和京口聚居着大量逃避北方战乱而来的流民,谢玄到任后,在这些人中选拔骁勇士卒如刘牢之等,建立了一支军队,太元四年(379年),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军得名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北府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乘势追击,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北府军从此一战,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谢玄被解除了北府军的领导权,司马怡、王恭先后代之,北府军军阀化。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军起兵反晋,次年刘牢之杀之,代之为北府军领袖。此后北府军主要致力于镇压孙恩、卢循的天师道起义军。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北府军奉命征讨在荆州割据的桓玄,刘牢之随即投降桓玄,桓玄称帝后削减刘牢之兵权,刘牢之意图起兵对抗桓玄,然由于投降桓玄早已丧失人心,众叛亲离下自杀。

元兴三年(404年),原北府军参军刘裕率余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并杀之。此后,北府军成为刘裕的军事支柱。420年,刘裕称帝,建立宋,北府军成为其皇家军队的主力。

至于三人的关系。

刘牢之曾经是北府兵高级将领,刘裕曾经是他的部下;

桓温反叛后,刘牢之投靠桓温,但是被桓温所杀;

刘裕在刘牢之死后,率领余下的北府兵杀死了桓温,

其实就因为是司马家族历经几代之后,没有杰出的人物出现,而桓温趁此机会掌握了朝中大权。司马家族在司马懿的领导之下,夺取了曹氏的天下,而在之后的数百年之内,司马家族的继承人都是文不成,武不就,丝毫没有当初司马懿的风采。

桓温的祖父原本也是朝廷官员,只不过后来站错了队伍,惹来了杀身之祸,连累了家人都惨遭司马懿的毒手,而恰好桓范当时有一个儿子外出,在家里仆人的帮助下躲过了这一劫,保住了性命,虽然非常的伤心,但是因为势单力薄也没有办法和司马氏抗衡,只能隐忍。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带着满心的仇恨隐姓埋名四处流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桓氏一脉保存了下来,后来又娶妻生子。而桓温自出生之后便是喜欢舞枪弄棒,稍大一点之后结交各方朋友,更是娶了当时晋明帝的公主为妻,而也是借助这一层关系桓温迈入了朝堂。

进入朝堂不久又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兵权,这更是让桓温如虎添翼,他开始带着队伍四处征战,他作战勇猛,计划周详,在接连打了多场胜仗之后,凭借军功升为大将军。而当时的帝王懦弱无能,在朝政上更是昏庸无道,桓温轻而易举的便独揽了朝政大权,一时间权倾朝野。而权利越大野心也在壮大,最后谋朝篡位,发动政变,夺取了司马氏的天下。

桓温一生有哪些成就?桓温生平简介

桓温是东晋为数不多的名将,他是东汉大臣桓荣的后代,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一生战功累累,不仅收复蜀地还多次北伐,为东晋立下显赫功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