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宦官张敏简介 张敏人物结局
明宪宗是明朝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倒不是因为他昏庸或者圣贤,而是因为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万贵妃。
万贵妃原本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但是却自幼侍候明宪宗长大。等到明宪宗继位为帝之后,不顾众人阻止,封万贵妃为妃。万贵妃比明宪宗大将近二十岁,明宪宗正当壮年的时候,应当是万贵妃黄花半残之时,但是明宪宗却对她痴迷无比。
相差近二十岁的爱恋,而且是女人比男人大二十岁,这在现实中是很神奇的事情。仗着明宪宗的宠爱,万贵妃在后宫中横行霸道,这一段帝妃恋闻名后世,让许多人为之称奇。
万贵妃沉迷权利,同时也十分霸道,占有欲超群。尽管明宪宗是皇帝,三宫六院都是常有的事情。然而万贵妃在之时,后宫的女人都夹起尾巴做人。有她在之时,宠妃一词就是为她设立的。别说后宫其他女人,就是皇后都不放在眼里。为了能保证自己在后宫中的独特性,保证自己的权利,她肆意残害后宫中有孕的妃嫔。就算她自己生不出孩子,也不许其他人生。明宪宗之所以能有子嗣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全赖他人帮扶。而在这些人之中,就有张敏。
张敏是明宪宗时期的太监,职武是门监,同安人氏。在纪氏生下明孝宗之后,帮助纪氏隐瞒,并且保护明孝宗生命安全。
纪氏原本是土官女子,后来别充入掖庭为女官,分配去守内藏。纪氏应该长的很漂亮,要不是十分漂亮,皇帝也不会偶然路过就看中她,然后临幸了她。
当时万贵妃把持后宫,宫中女子都受到严格的控制。纪氏这样一个意外,没想到最后居然还怀孕了。万贵妃得知之后,命宫女将纪氏的胎儿打掉。宫女十分同情,于是就骗万贵妃说,纪氏病的很严重,命都保不住了,胎儿就更不用说了。于是纪氏就被安排到安乐堂居住,然后万贵妃就忘记了这个人。
怀胎十月,纪氏生下了一个皇子,宫女害怕万贵妃事后知晓,就张敏把这个胎儿淹死。张敏抱着孩子,惊异的问道:“皇上还没有孩子,为什么要将他淹死呢?”于是就默默的将这个孩子藏起来,然后用蜜糖蜂蜜之类的哺育他。
张敏就这样一直保护他到五六岁的时候,万贵妃都不知道此事。当时的废后吴氏居住的地方,临近安乐堂,知道了此事,于是也一直暗暗抚育他。
明宪宗至悼恭太子去世之后,一直未曾有子嗣,朝中上下十分担忧。有一天明宪宗让张敏给他梳头,看着镜中的自己,不由感叹道:“到了这个年纪,我巨然无子。”
张敏听后,当即跪下说:“奴婢死罪,陛下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了。”于是将明宪宗的存在告知给皇帝,皇帝大喜,当即命人却接明孝宗。
等到接皇子的使者到时,纪氏哭道:“儿去,我命不久矣,你见到身穿黄袍,脸上有胡须的人,就是你的父亲。”于是明孝宗身穿红衣,坐小撵到了明宪宗跟前。
明宪宗将他抱到膝上,看了好久说道:“是我的孩子,长的像我。”不仅给明孝宗正名,同时也将纪氏封为淑妃,移宫居住,并且多次召见。
万贵妃对此十分愤怒哀怨,怒道:“这些卑微的人竟然敢骗我。”没过多久,淑妃就去世了。有人说是被贵妃毒死的,也有人说是淑妃自己自杀而亡。
淑妃去世的消息传到张敏耳中,这让他十分害怕。惊惧之下,竟然选择了吞金而亡。虽然张敏权势不大,地位不高,不是后宫大太监,但是他却是明孝宗得以存活的关键人物,在历史上还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你真的了解明孝宗即位接太监吗我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明朝,有一位很著名的贵妃,就是万贵妃。这个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并且十分恶毒,残害了明宪宗的许多孩子,却还能得明宪宗专宠,并且在万贵妃死后,明宪宗太过伤心,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万贵妃在时,只生育过一子,而她的孩子在生下没多久也死了。其他皇子都被她谋害。
而明孝宗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偷偷长大,在他登基之后,立马派人去凤阳接回了一位老太监,只因为这位老太监曾经救过他的性命。这位老太监名叫怀恩,被称为明朝第一好太监。众人都知道,明朝后期太监结党乱政。而这位怀恩,竟然能让皇帝感恩,让天下人称他为明朝第一好太监。
怀恩的功绩
怀恩是明朝有名的好太监,他原本姓戴,是山东人。族中兄长为兵部侍郎,后来犯罪被杀,就连当时任太仆卿的父亲也被株连籍没,他当时还是幼童,就被 入宫成为太监,被赐名为怀恩。怀恩性情耿直,廉洁正义。敢于向皇帝进言,保护朝中正直的大臣。曾经冒死救了忠臣林俊和刘大夏。多次直言上谏,帮助皇帝做出正确的选择。
不仅如此,怀恩胆识过人。某天宪宗上朝的时候,有一怪物,皇帝都想要逃跑了,怀恩却能镇静的保护皇帝。在万贵妃的谋害下,明宪宗的子嗣全部死亡。多亏了怀恩,才有了后来的明孝宗。明孝宗在怀恩的帮助下偷偷长大。成为太子后的明孝宗,还被万贵妃谋害,想要让明宪宗废太子,立兴王。
怀恩据理力争,阻止明宪宗废太子,却被明宪宗这个昏庸的君主驱逐到凤阳。
明孝宗的成长
明孝宗的母亲纪氏,是在前朝叛乱中被俘入宫中的一个宫女,管理皇帝的私房钱。宪宗某次经过时,与纪氏交谈了几句,见纪氏聪慧又美貌,便宠幸了纪氏。只是宠幸不要紧,这一次宠幸,纪氏便怀上了明宪宗的孩子。当时万贵妃专宠,皇帝还因为她废掉了之前的吴皇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纪氏十分担惊受怕。万贵妃听说纪氏怀孕后,派一宫女让纪氏喝堕胎药。
没想到纪氏的人缘十分好,而那宫女也还有人的良知,不忍打掉这个孩子,就帮纪氏隐瞒了怀子的真相,回禀万贵妃说纪氏只是肚中长了一个肉瘤。万贵妃还不放心,就将纪氏打入冷宫。纪氏为人和善,冷宫中人也十分善待她,帮她瞒住了怀子的真相,在冷宫中被废的吴皇后,也帮助纪氏生产并照顾这个孩子。
没想到还是被万贵妃知道了,万贵妃十分恼怒,派伺候皇帝的太监张敏前去溺死新生子。但太监张敏不忍看皇帝膝下无子,便冒着生命危险,在怀恩的帮助下帮助纪氏将孩子秘密养大。
而怀恩作为一个好太监,在纪氏怀孕和生产期间多次帮助,并多次拿来米粉喂养孩子长大,在万贵妃数次搜查时,怀恩也帮着隐瞒孩子的下落,正是这样孩子才得以长大。在明孝宗六岁时,明宪宗还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
一天,张敏为皇帝梳头时,皇帝叹息自己已经快老了,还没有一个孩子。张敏连忙告诉明宪宗真相,他说,自己在说完这些话之后,可能就要死了,劝明宪宗赶紧找回自己的孩子,怀恩也在一旁劝说皇帝,告诉皇帝孩子的情况。明宪宗听了这些话后,十分激动,立马派人去找回自己的孩子。明孝宗由于营养不良长大,身体十分瘦弱。明宪宗第一次见他时,泪流满面,感慨万千。立马立明孝宗为太子,他的母亲纪氏为淑妃。
但不久,纪氏就在宫中暴毙而亡,张敏也吞金自杀。显然,这些事情与万贵妃有脱不了的关系。为了保护孩子不再受万贵妃迫害,怀恩通知了太后,太后也将这孩子立马抱到自己宫中抚养,从此不再忍受饥饿寒冷,不用再阴影下悄悄成长。这孩子终于能够长大成人。但万贵妃一直怀恨在心,在明孝宗稍微长大一些后,万贵妃又想谋害他。就向皇帝吹耳边风,要废了太子。明宪宗听信谗言,与众臣商议要废了太子。
怀恩直言上谏,力劝明宪宗不要听信谗言。惹得明宪宗大怒,将怀恩贬到了凤阳。不久后明宪宗在登山过程中思考废太子一事,忽然山中异响,雷声大动。明宪宗以为是上天对自己要废太子的惩罚,再也没有提起废太子一事。明孝宗一即位,便从凤阳接回了怀恩。
怀恩又帮助明孝宗做出许多正确的选择。比如说,弹劾奸臣万安,将万安排挤的刚正之臣何乔新拉回朝中,并将万安赶出宫外。在陈淮掌管东厂时,怀恩时刻监督,不让陈淮妄生事端。在最后怀恩由于积劳成疾而去世,为了纪念他,并表彰他的功德,明孝宗为他建造了显忠祠。
明孝宗向怀恩报恩
万贵妃比明宪宗大17岁,在明孝宗十八岁时,万贵妃因病去世,而明宪宗也因为太过伤心,没过多久就去世了。明孝宗从此登上了皇帝宝座。
明孝宗一即位,就把自己的救命恩人怀恩从凤阳接了回来,让怀恩留在自己的身边伺候。不仅如此,他十分欣赏怀恩的直言进谏,让怀恩帮助自己做出许多正确决策。明孝宗也是明朝的好皇帝,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不得不说,孝宗皇帝如此高的称赞,是与怀恩在他身边有关的。在怀恩去世后,为了报恩,但怀恩的功绩确实有目共睹,明孝宗还特意为他建造了显忠祠。在封建社会中,忠臣十分可贵。尤其在满是奸佞之人的环境中,敢于直言上谏的忠臣更是可贵。所以怀恩值得后人怀念与尊敬。
虽然他是一个宦官,但做出的事情还是让他的主子受益很大,倘若他是一个能在前朝说得上话的臣子,他的功绩一定不可 。但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也得碰得上贤明的好皇帝,比如说魏征与唐太宗,否则就变成了纣王和比干。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王国,被视之为历史上 祸国殃民的巅峰时代,有人甚至说大明江山是在 的祸害下,民穷财尽,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其实不然, 中有珠玑,除却祸国殃民的坏 外,也有力图救正时弊缺失的正直太监,并不全是毒瘤。> 最有名的当属郑和莫属,除此之外,还有太监张永和张敏,都在 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六位 贤德的太监!> 1、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英雄 > 朱元璋和朱允炆在位的时候,为了朝政的稳定都严禁宦官干预政事,可朱棣起兵的时得到过宦官的支持,所以在他登上皇位后,太监们又趁机重返了政坛。永乐三年(1405年),宦官郑和奉朱棣之命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表面上是为了宣扬明朝的强大,实际上却是为了消除朱棣心中的疑虑,出海搜寻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 郑和一行人顺着中国的海岸线南下,一直到了南洋的占城(今越南中南部)都没有发现朱允炆的踪迹,为了不白走一趟,郑和决定征服周围的小国,让他们给明朝进贡。郑和首先到了三佛齐岛国(位于今苏门答腊岛南部),这个小国本是广东人王道明一手创立的,但后来被爪哇国征服改名为旧港,没过多久,海盗陈祖义又占领了这块地界,在当地称王称霸。> 陈祖义一开始听说明朝使臣送来了大礼,高兴得手舞足蹈,立即好酒好肉款待郑和,但当郑和提出每年给明朝进贡的要求时,陈祖义却一口回绝。堂堂大明难道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岛主么于是明军两三下就制服了陈祖义,并让周围的小国通通俯首称臣。>> 郑和载誉而归,朱棣兴奋异常,所以没过多久,郑和又再次出使海外。郑和这一次突发奇想,他带着船队一直朝西航行,首先到达了锡兰国(今斯里兰卡)。锡兰是一个岛国,岛上土著人的酋长叫做亚列苦柰儿。亚列苦柰儿起初见到郑和也是满脸笑容,但当郑和说明来意后,亚列苦柰儿立即沉下脸来,打起了坏主意。> 亚列苦柰儿平时喜欢畜养一些猛兽,岛上的居民只要惹他不高兴,那么这些豺狼虎豹就有机会美餐一顿。过了几天,亚列苦柰儿邀请郑和参观猛兽打斗,郑和起了疑心,装病不去。亚列苦柰儿知道计谋败露,于是带了千把个士兵前去袭击明朝的大船。明军船坚炮利,打得亚列苦柰儿的部队鬼哭狼嚎。亚列苦柰儿不死心,又放出一群猛兽朝明军冲来,这时,只见火箭和炮弹雨点般地落在地上,把这些禽兽炸得东倒西歪,最终,郑和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锡兰。> 出使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郑和不仅使得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而且还开拓了远洋贸易的线路,所以郑和对航海事业的贡献绝不亚于同时代的哥伦布。> 2、张永——搞垮刘瑾势力的重要人物 > 元老李东阳参见朱厚照,请求他停止征收军粮,安抚民心,朱厚照顾不得刘瑾的反对,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然后派遣泾阳伯神英和太监张永,前去镇压叛党……可大队人马刚走不久,京城就接到了破获叛党的消息,朱厚照便让泾阳伯神英返京,并命令张永和杨一清到宁夏安抚军民。> 杨一清在前往宁夏的途中和张永谈得很投机,二人说起刘瑾的罪行都恨得咬牙切齿,于是杨一清叹息道:「刘瑾是我朝一大祸害,可谁也拿他没有办法,这该如何是好啊!」张永小心谨慎地回答:「刘瑾今非昔比,他现在羽翼丰满,爪牙遍地都是,要想铲除他的势力并不容易啊。」杨一清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小声地告诉张永说:「你也是皇上的宠臣,这次回京,你趁汇报工作的时候,将一份伪造的书信交给皇上。信中就写,朱寘鐇其实是想联合刘瑾一起造反,才害得天下大乱。我认为皇上英明神武,一定会将刘瑾绳之以法,到时候你就是流芳百世的功臣了!」>> 张永忽然皱起了眉头,他担心这样做行不通。杨一清接着劝说道:「其他人指责刘瑾,皇上未必相信,但你的话皇上是要听的。如果皇上不信,那么你就大声哭泣,以死相威胁。如此一来,皇上必定会被你打动的。」听了这番话,张永当即坚决地说道:「好!为了报效皇上,就拿我这条老命,同刘瑾拼了!」。> 3、张敏——挽救明孝宗的功臣 > 孩子诞生后,纪淑妃知道自己无法抚养,所以就忍着心痛把孩子交给了太监张敏,让他将孩子处理了。张敏知道这是皇帝的骨肉,所以没有下毒手,他将孩子藏在了密室中,独自喂养。被废黜的吴皇后偶然听说了此事,也经常到安乐堂替孩子喂奶。> 一无所知,所以他将唯一的儿子朱祐极封为太子,可朱祐极实在命短,没多久就身患重病而亡,使朱见深悲痛欲绝。当时宫廷里的很多人都知道,朱祐极的死和万贞儿有必然的联系,但万贞儿势力庞大,爪牙众多,因此让知情人都成了哑巴。> 转眼间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太监张敏冒着生命危险,告诉朱见深,说他还有一个六岁的儿子,就住在西宫。朱见深喜出望外,急忙跑到西宫,抱着自己的骨肉泪流满面,给他取名为朱祐樘,并封纪氏为淑妃。大学士商辂担心朱祐樘会遭万贞儿的毒害,所以上书朱见深,建议让纪淑妃亲自抚养朱祐樘。>> 此后,宫内喜讯不断,邵宸妃生了朱祐杭,张德妃生了朱祐槟,还有姚安妃、杨恭妃、潘端妃和王敬妃也陆续生了男孩子。此时,最伤心的人莫过于万贞儿了,她气急败坏,竟然用毒酒杀害了纪淑妃。张敏听到纪淑妃的死讯,知道自身难保,最后吞金自杀。> 此外,《明史·宦官传序》也明确指出: 宦官,「间有贤者,如怀恩、李芳、陈矩辈」。> 4、怀恩——稳定政局的重要人物 > 怀恩是苏州府人,本来姓戴,宣德中入宫后,才赐姓怀。另说高密(今 明宪宗属山东)人。宣德初年,其族兄兵部侍郎戴纶被杀,其父戴希文时为太仆卿,受株连被籍没。他以幼童入宫,被 为宦官,赐名怀恩。由于任事恭谨,成化时提升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当时汪直掌管西厂,梁芳、韦兴等亦很得宠,但怀恩辈分比他们高,性情又耿直,识义理,通典故,遇事常能以先朝的典故来进谏;又廉洁不贪,所以在宦官中威信很高。> 怀恩敢于保护朝中正直的大臣。如有个叫阿九的宦官,他的哥哥因犯罪被官员刘大夏笞打责罚。阿九向宪宗诬告,捕刘大夏入狱,全靠怀恩力救,才得释出。员外郎林俊因触怒宦官,被逮下诏狱,宪宗想处死林俊,怀恩于是冒死力谏,宪宗用墨砚掷他,使他头破流血,但怀恩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宪宗后来还是让步了。> 怀恩在用人上也极为严格。有个叫章瑾的向他行贿请求做锦衣卫镇抚。但是怀恩说「镇抚掌管诏狱之事,怎么能够以贿用人」,拒绝了这人的要求。怀恩还有过人的胆识,不迷信怪异。据说京师曾经出现一种怪物,此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窗,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以至京城惊扰。一天宪宗上朝,侍卫见怪物而哗,连皇帝都要逃跑了,怀恩却能镇静的护持皇帝。在古代,立太子是关系国家根本的大事。怀恩在这一点上也能坚守正义,保持了太子地位的稳固,稳定了政局。后来怀恩死后,皇帝赐以「显忠」的祠额来褒奖他。纵观怀恩一生的所作所为,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5、李芳——敢于直谏的太监 > 李芳,明穆宗时内官监太监。因忠言进谏,惹怒明穆宗,下狱。> 在隆庆年问,宦官中有两个叫李芳的。一个掌管司礼监,参与了倾陷官员的阴谋,其行为并不见得光明。另一个就是《明史》上称为「贤者」的李芳。他是穆宗朝的内官监太监。一次,工部尚书徐杲等人在修理卢沟桥时,贪污了官银数万。李芳查明属实,上书劾奏,皇帝命令锦衣卫逮捕徐果审讯,追赃发遣。穆宗这个皇帝挥霍无度,每年要从民间征发粳米4500石,白青盐30000斤,给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李芳上奏皇帝,要求减少征收。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并且赞扬他能够知道节俭费用爱惜百姓。其实对于爱财如命的穆宗来说,表面上对李芳赞赏有加,而内心却是恨他的,因为李芳影响了自己的享乐。后来又由于李芳公正无私得罪了其他一些宦官,他们在皇帝面前说李芳的坏话。终于穆宗借口李芳在内事上无礼而把他逮捕入狱。其实,只不过是李芳敢于直谏,违背了皇帝的心愿而已。> 6、陈矩——力图纠正时弊的权阉 > 陈矩(1539—1607),字万化,号麟,北直隶安肃县人。司礼监掌印太监。嘉靖二十六年(1547)被选入宫,分派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在司礼监服役,当时年仅九岁。> 明神宗时期的太监陈矩,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得在宦官云集的明朝也少有,但陈矩只守着「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八个字,廉洁安静,不扰官不害民,从不滥用权力,仅是力图救正时弊缺失,被人称之为「佛」。> 陈矩兼掌东厂,权力很大。但是陈矩为人正派,自称要谨守「祖宗法度,圣贤道理」。在万历十一年,出现了「妖书」大案。此案涉及到宠妃和太子,皇帝下令要穷究,许多官员想乘机陷害异己者,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陈矩负责办这个案子,他顶住了权臣的嘱托,只抓了有罪的生光便结案了,拯救了大批被无辜牵连的人。他掌管东厂期间,是东厂抓人最少,京师秩序最平稳的一段时间。他生活俭朴,淡于名利,但雅重学术,爱好诗文书画。终观其一生,陈矩是 不可多得的一位权阉。> 由上可以看出,在明代的宦官史上,确实出现了一部分以修身重道、匡济天下为立身处世宗旨的宦官。他们或者在外交上取得了成功,或者在政治上为明代的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或者在文化建设上有所建树。他们虽身处残疾,却能够不随波逐浪,不趋炎附势,而能廉洁自律,耿介忠诚。往往在文官集团整体腐败的过程中,一些被视为宝贵的道德信条竟然是由宦官来体现和坚持的。> 他们同时期正直的官员能够身处其中而头脑冷静,对当时宦官的所作所为、为人品性作出公正的评价,我们在审视明代宦官的过程中,决不可因部分宦官的窃柄弄权、纳贿行恶而忽视了另一部分宦官在那样的环境中能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决不能因部分宦官在政治生活中的恶劣行为而使我们形成某种僵化的思想意识,从而影响到我们对明代整个宦官阶层的正确评价。>
谈及张敏,我们第一印象是香港女星,其实在明朝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张敏的知名大太监,以“违背万贵妃意,私下保护尚未出生、以及年幼的明孝宗(朱祐樘)”而闻名于世。简单地说,张敏是一个好太监。
然而根据《明史》记载,好人却有坏报,张敏保护的朱祐樘被万贵妃获悉之后,“敏惧,吞金死”,张敏自杀而亡。
300年来,学术界对此一直深信不疑,毕竟明史精益求精的编修百余年。需要注意的是,张敏之死,直接反映出万贵妃一手遮天的狠毒,以及明宪宗的昏庸,所以史书记载是“敏惧”。那么,张敏果真是忠臣流泪又流血吗?福建发现的张敏家谱,颠覆了这一段历史,以至学者感慨,明史又一记载被推翻!
通过《明史》记载可知,明朝皇帝多奇葩,比如明宪宗朱见深,就娶了一个大他17岁的保姆为妃,这个女人就是万贵妃。然而,万贵妃在后宫却一手遮天,为了不让其他嫔妃顺利怀孕,强行逼怀有龙嗣的妃子堕胎,甚至准备毒杀刚出生的明孝宗朱祐樘。
《明史》: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
当然,明史对万贵妃的记载,扯淡的地方太多,单就这两句话而言:一,明宪宗前后生育了20个子女,又何来“伤堕无数,他妃勿敢进”,明孝宗又何来感慨“老将至矣,无子”?二,后来夭折的太子朱祐极还在世时,张敏如何敢惊愕的说皇帝无子,怎能溺杀朱祐樘呢?
更为重要的是,在《明实录》等明朝正史中却没有这些记载,《明史》这些记载从何而来?
根据《明史》记载,张敏没有溺死明孝宗,而是将他藏了起来,犹如演义小说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一般,连明孝宗生母纪妃都不知情(三侠五义中的狸猫换太子,原型或出自此处)。
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最终,张敏找了一个时间,将朱祐樘的存在告诉了明宪宗,朱祐樘由此被接进宫内。万贵妃知道这件事之后,后果很严重:一是朱祐樘生母纪妃突然暴毙,“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暗指万贵妃害死,二是张敏“敏惧,吞金死”。
如果这一记载真实,那么万贵妃显然一手遮天,随手就谋害了未来太子的母亲,明宪宗显然昏聩不堪,连儿子救命恩人都保不住。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在福建同安县,学者发现一本《张氏族谱》,上面记载内容却令人不解,与《明史》记载大相径庭。
关于张敏死亡时间,《张氏族谱》记载的很明确,就是死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而非成化十一年,距离纪淑妃之死有10年。《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中,也记载张敏死于成化乙巳年(1485年),“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医诊视”。
更为重要的是,明史记载张敏官职是门监或御马监,但《张氏族谱》却记载张敏官运亨通,在成化十一年朱祐樘身份公开之后,张敏就被改称为“司礼监太监”,这是明朝太监之尊者,地位非常高,比如有“皇帝敕谕司礼监太监张敏公”的记载。
显然,张敏之所以胜任司礼监太监,是因为保护太子有功。可见,明宪宗并不昏庸,任由万贵妃逼杀张敏,而万贵妃也没有《明史》中记载的一手遮天,可以肆意妄为。
通过张敏命运,可以看到清朝的确篡改了明朝历史,或许目的就是制造明朝后宫丑闻,进而说明明宪宗的昏聩无能。然而民间收藏的资料,却在500多年之后揭开了真相。
对于备受好评的《明史》,《剑桥中国史》的一句评价极有意思,“作为一种资料,这部官修史书最严重的不利在于,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它的明代原始资料尽管有所遗失,许多仍然存在”,显然这是说清朝尽管毁掉了无数原始资料,让人无法反驳《明史》,但许多资料依然存在,却又揭穿了《明史》的谎言。
明代宦官张敏简介 张敏人物结局
本文2023-10-17 16:20:36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27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