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红楼梦》真正作者是谁?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1收藏

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红楼梦》真正作者是谁?,第1张

《红梦楼》的作者是谁

二三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阿郎现在把见到的所谓的《红梦楼》作者及其相关信息罗列于后。

1、曹雪芹、高鄂 。1921年胡适发表了《红楼梦考证》,认定《红楼梦》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而后40回是高鄂续写的。

清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听说有《风月宝鉴》一书,又名《石头记》,“不知为何人所作”,曹雪芹对它进行了删改润色,其叔脂砚斋给加了批注,并改名为《红楼梦》,他曾见过抄本。

程伟元,苏州人,出版商,曾三次印刷出版《红楼梦》,他出版的《红楼梦》程甲、程乙本他在刻本的序文中说:“《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

看来他也吃不准曹雪芹是不是作者。

脂评本封面只写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没有曹雪芹的名号。

问题是不同脂批间具有非常多的矛盾,脂批很可能为假造。

欧阳健《古代小说版本漫话》说“脂本乃后出之伪本,而程本方为《红楼梦》之真本。”

曲沐《庚辰本〈石头记〉抄自程甲本〈红楼梦〉实证录》一文中,对脂本和程甲本作了大量的文字对比,证明脂本是造伪,脂本是从程甲本上抄录的,造伪者是脂砚斋。

永忠和明义言之凿凿说曹家有个曹雪芹,但翻遍曹家家谱却查无此人,在曹家家族中,合于敦氏兄弟所记载的曹雪芹年龄的,只有曹天佑一人。

雍正5年曹家被抄时,曹雪芹才4岁,还在吃奶,什么都不懂,以后是不可能写出宛如帝王般的生活情景,大量的细节如不是生活在其中,很难仅靠想象就能描写出来。

(曹雪芹的出生年月有两种说法:一是雍正2年(1724年),一是康熙54 年已未(1715年),按这个算,曹当时是13岁)。

确实有个曹雪芹,是个残疾人,靠制作贩卖风筝养家糊口,此人写过一部《废艺斋遗稿》,和《红楼梦》没关系。

高鹗。不是续书者,他只是书商程伟元的一个打工仔。程老板在旧货市场上淘到的《红楼梦》后40回的手稿,是由他编辑修改完成的。有程本序言为凭,有程伟元和张船山两人为证。张船山,四川遂宁县人,乾隆庚戌进士,著名诗人,书画家。张船山在《赠高兰墅鹗同年诗》题解中写道“传奇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现在人们比较认同“补”是编辑修订的意思。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说:“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

2008年,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冯其庸提议后40回的作者宜署无名氏,得到了专家和出版商的赞同,彻底否定了所谓的红楼梦后40回“高鹗续作说”。

2、瞿麻子。河南人,生活在康熙年间,从小给给地主放牛。这人是个嫖客,有玩女人经验,40岁什么事不做,就猫在家写《红楼梦》,写好后卖给皇族家的人看,后来活到56岁死去。瞿麻子幼儿时期得过天花,落下满脸麻子(嘿嘿,康熙也得过天花,苏麻喇姑用一把喂牛的几几草就医好了他,这老兄从小放牛却不懂这个)。

3、石头、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这是书中说的和书的创作有关系的5个人,石头是始作者,空空道士是抄录者,吴玉峰和孔梅是题名者,曹雪芹增删润色者。5人都为《红楼梦》出了力,但一样是劳动者,待遇却是不一样的,曹雪芹幸运地爬上了封面,那四个倒霉蛋却只能躺在书里。

4、洪晟。这是近期盛行的土默热红学的开创者、吉林省总工会主席土默热教授提出来的。

洪晟是明末清初的剧作家,曾写过著名的《长生殿》。

土先生认为《长生殿》与《红楼梦》虽然题材和体裁不同,但主题思想、故事结构、人物性格、神化系统、悲剧结局却相似;“金陵十二钗”是宝玉的亲姐妹和表姐妹,清初诗坛上著名的“蕉园诗社”也正好12位才女,是洪晟的亲姐妹和表姐妹,洪晟年轻时常与这些姐妹们一起踏雪踏青,诗词酬唱,她们的活动同《红楼梦》中描写的完全一样;脂批透露《红楼梦》作者为“芹溪”,而“芹溪”恰恰是洪晟的一个别号;于是乎就认定红楼梦和长生殿的作者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洪晟;洪晟的《洪上舍传奇》就是《红楼梦》的底本。

土先生还解析了《红楼梦》作者由洪晟变为曹雪芹的经过:洪晟和曹寅是好朋友,康熙43年他把《洪上舍传奇》的手稿交给曹寅,请曹寅帮助刻版印刷。不幸的是洪晟在回家的途中喝醉酒掉河里淹死了。从此手稿落在曹寅家。曹寅晚年,因穷困潦倒书稿未能出版。到了乾隆年间,这个手稿被同样穷得揭不开锅的曹雪芹给翻了出来。《洪上舍传奇》现已不存。

5、石涛。是个和尚,俗名朱若极,明朝皇族,靖江王朱赞仪的11世孙, 其父朱亨嘉于清顺治二年(1645)自封监国,被南明朝廷唐王朱聿键所杀。石涛后跟宦官出身的喝涛出家做了和尚。他当和尚,却穿道袍,因为道袍和明朝的服装相似。有人这么形容他,说“幼入佛门,老着道袍,亦僧亦道一石涛”(嘿嘿,挺贴切)。石涛是个大画家,康熙时代,他的画名已驰名天下。

另一种是《红楼梦》里隐藏着石涛的事。石涛和曹寅是好朋友,红楼梦第55回,后半回,作者编造的八个谜语全部是围绕石涛而设计的。康熙46年(1707年)石涛病逝于扬州,享年 66岁,葬在扬州蜀岗之麓。有人说他的死就像黛玉“一抔净土掩风流”,也像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6、和珅。二十六岁就做了宰相的曾经的咸安宫的高材生。红楼梦是和珅科举失败那年写的。和珅科举失败的原因是因为考试时写了一篇批判礼学思想的文章。

最初的《红楼梦》是写给乾隆看的。和珅的目的是给皇帝和王公贵族们洗脑,以防大清走元末的道路。乾隆56年(1791年),北京“萃文书屋”首次以木活字排印出版的120回《绣像红楼梦》(程甲本),就是根据和珅手稿编写的。乾隆活着的时候,《红楼梦》非常吃香,嘉庆一上台,《红楼梦》就倒了霉,原因是和珅写《红楼梦》把汉人礼学仕子虚伪丑恶的嘴脸全都揭露出来了。

7、孔梅溪。《红楼梦》是孔梅溪在广东南华禅寺写的。此说是从《红楼梦》里惜春的文章造化匾额诗和宝玉的咏红梅诗中找到了依据。

附惜春诗:文章造化匾额-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这无异于在说,大观园是作者在千里外的地方凭空造出来的,就像在五云中、日月光辉里的空中楼阁。这可以表明红学考证专家肯定的曹雪芹著书北京黄叶村、大观园在北京或南京某地的一切根据是不能成立的。

宝玉诗:《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栎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8、吴梅村,名吴伟业,明末清初诗人,崇祯时的榜眼,大家熟悉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是他老人家写的句。此人明亡时曾辞归故里,顺治十年又极不情愿地奉招出仕,十三年又辞官还乡。

2004年,抚顺市社科院院长、研究员傅波和抚顺市地方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抚顺市政府处级调研员钟长山抛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吴梅村是《红楼梦》全书一百二十回的真正作者。理由是,《红楼梦》中,“悼红轩”、“怡红院”、“红楼梦”名词只有清初的明朝遗老才能写得出来;较早版本的《红楼梦》中记载:“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序也”, 他们把上述几个人名进行了一番组合,结果出现了吴梅村3个字。吴梅村的政治观点同《红楼梦》创作主题相合。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曹雪芹难以维持生活的窘境来看,曾经隐居十年的吴梅村具有写作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时间。

9、张岱,明末清初散文家,写《湖心亭记》的那个。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张家累世显宦,国破家亡后,他隐于嵊县西白山中一年,后又搬回绍兴,晚年生活贫困凄凉。

10、湖南娄底的一名女子,此女名曰谢三曼。前80回是由此女所写,后40回是曹雪芹添改之作,没高鄂什么事。理由是:

书中多次写到湘江,而且人名、物名中带“湘”的很多。第64回贾琏与尤二姐要槟榔吃,而嚼槟榔是湖南人的习俗。

书中所记述的地名与姓氏与传说极为吻合。

(1)、书中有“一帆风雨路三千”之句,而由娄底乘船顺涟水入湘江,经洞庭,入长江,至南京(京城),刚好三千里左右。

(2)、贾雨村乃胡州人氏,原湘乡县正有胡州之地,现在双峰县境内,离白鹭村不到二十里,为谢家族祠所在地。“谢”姓在当地方言中两种读音,当地方言中的“谢”与“贾”谐音相似。

(3)、书中写到:“白扬村里人呜咽”,又写到“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白扬村属湘乡县毛田乡范围里的一个村庄,村中人多姓谢,离白鹭村不足十里。

11、胤礽。疯癫狂人朱在《惟我读懂红楼梦》中称,这是他从《红楼梦》本身文字中读出来。胤礽是康熙与皇后赫舍里所生,康熙朝两立两废的太子。康熙死后,4子胤禛登基,将胤礽由咸安宫迁到了祁县郑家庄,并派众兵看守。胤礽于雍正2年12月病死,时年51岁。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葬于黄花山。《红楼梦》是胤礽哭出来的。

12、曹頫。他就是书中的那位“情僧”。曹府被抄,曹家仿佛由天堂走进了地狱,他遭到了整个家族的唾骂。心里上的极大落差,让他痛不欲生。他出家当了和尚,法号空空道人。但他人在禅房却无心经卷,每天总是沉浸在对从前吃香的、喝辣的、泡小妞、玩名伶的回忆中不能自拔,想想哭哭,哭哭想想,十年工夫,竟然哭成了一部《情僧录》。之后,他开始四处云游,每到一处他都将书拿出示人,看的人又都会帮他修改书名,他就把这些事也写入了书中,所以书中才会有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些文字。其后,其弟脂砚斋给书加了批,其子曹雪芹又对书多次批阅增删,伟大的《红楼梦》就这么诞生了。

13、明延宁王朱由梿。这是马兴华老先生用自己弄的判断《红楼梦》作者及贾府原型的十二条标准逐条对照和用“谐音法”、“拆字法”去拆解书里的诗句弄出来的。

比如:书中第1回作者自述:“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

马先生就对照出朱由梿父亲死后,他的哥哥完全有可能负起教育责任。

第2回,雨村道:“更妙在甄家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不似别人家里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

探访文峰乡金庄村曹家古桥纪实

在舞阳县文峰乡金庄村北的三里河上,有一座建于明代中期的古桥,当地村民称此桥为“曹家桥”,又称“曹完粮桥”。

古桥所在的古道如今是一条普通的田间道路,解放前却是舞阳通往西南山区的主要道路。

古桥原来是七孔桥,七八十年代洪水泛滥时期,当地村民私自拆除了两头的两孔桥板在其他田间路跨河处搭建小桥,桥梁就由七孔桥变成了五孔桥。

现存的古桥桥面长95米,宽30米,上铺花岗岩石板,方孔,下面桥墩由石滚做成,石滚上铺青石条。桥墩间距13米,桥墩长25米,宽045米,高064米。桥面基本完好,但由于年久失修,其中有一块石板塌于桥下,另有一块石板不知去向,亟待维修保护。

2019年6月22号下午,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的刘工协同漯河市摄影师、古桥爱好者等,与舞钢市上曹村曹完粮后人一起前去考察了曹家古桥。

关于这座桥的建造,舞钢市曹氏二十四代的曹绍明老师这么告诉我们:明朝中期,河南连年遭灾,百姓很多都饿死了,上曹村曹家大义施粮,救济饥民,并代舞阳百姓交完三年的纳贡税银。朝廷为表彰曹家的义举功德,特批从舞阳县衙至上曹村为曹家修了一条三丈二尺宽(有说三丈六尺宽)的专属大道,这座古桥就位于专道过潕水河处,因为是曹家帮舞阳百姓交完了公粮被政府奖励才建造的路桥,故此人称完粮桥。数百年来,这座桥梁方便了沿途群众通行,上曹村曹完粮的义举事迹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清咸丰年间,因古桥年久失修破损,曹氏族人曾主动筹资维护,并于桥北立功德碑以示后人。后此碑在上世纪70年代初被附近群众挪往他处,中间很多年没有音信,现在据说在古桥北面小杨庄的一口井里面。如果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面打捞出来,就能够更确切地知道古桥的过往史料。”曹氏二十三代的曹耀增律师说。

我们一行到达金庄村,顺着一条弯曲的小路前去探访古桥。路边田园风光无限,村民的小菜园里豆角辫子一样挂着,韭菜一畦畦碧绿,偶尔有农人在菜园子里锄草。曹律师顺手拽了一把韭菜,捋了捋泥土塞进嘴里,说:这样绿色环保没农药的菜小时候常吃,如今想吃到不容易了。

挨着小路,是一条干涸的沟渠,里面茅草深深,荆花正烂漫开放。

“这就是当年的那条舞阳县城通往上曹村的古道!”曹律师边走边给我们讲解,“听说过‘大路沟’这个词吗?所谓大路沟,就是因为曾经是大路,车马行人走来走去,路面土质越来越瓷实,就比路两边低了,夏季雨水大了顺着路面冲刷,久而久之就成了沟。我们现在走的这条小路,以前应该是古道边,古道成了沟渠后,你看,现在这条小路是不是也比两边田地低了?”

面前的小路夹在两边的田地中,确实已经成了路沟了。我们顺着路沟往北走,三里河在路沟左边弯弯曲曲的蔓延。河滩上有牧羊人在牧羊,天空中一朵朵白云飘过,映在河水里的就不仅仅是云朵,还有云朵一样走走停停的羊群。经过了几重弯曲之后的三里河,在古桥所在地自西向东奔流而下。

“三里河是自然形成的河流,可称"九曲十八湾",因为湾多减小了水流对古桥的冲击破坏,古桥才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桥梁建筑文化中心的刘工看着面前的古桥说。

因为刚下过一场大雨,小桥的桥孔处堆积着一大片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看起来很不美观。曹律师跑到河滩上找到一根长长的木棍,一点点地拨开垃圾团,让它们穿过桥孔顺流而下。古桥附近的河滩上有几个老农正在开荒,曹绍明借来老农的铁锹扒开垃圾去探桥下水深,结果根本探不到底,最后用曹律师手里的长木棍才探到了河底。

“看这木棍的水印,估计水深得有二米多。”曹绍明说。

据曹绍明讲,他们家族正在续写曹氏家谱,祖上是明代景川侯曹震。

“我们曹氏“景川堂”这一支系,祖上是宋朝武惠王曹彬的后裔。千年以来,景川堂曹氏文贤武俊,历代英才辈出:宋朝先祖武惠王曹彬、明朝景川侯曹震、民国黄埔学员曹东龄、当代曹东昌驻澳大利亚使馆总领事、曹刚川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曹华川少将,曹志恒司长,曹峰大校,曹恒大校,曹英武文职少将等都为我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曹氏后人说起祖先来,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荣光。

为了铭记祖先的功德,曹氏后人曾经多次前来探访古桥,寻根究底。

舞钢与舞阳原为一县,从舞钢山区到舞阳县城去,必须经过潕水,潕水上只有这一座桥,所以这座桥就是连接舞阳县城与西南山区的必经之路。

承载百姓车来人往的古桥,几百年来没有出现下沉与不均匀沉降,那么古桥的建造究竟有什么技巧?古桥的桥墩都是大型石磙,在古代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施工难度有多大?为什么要用石磙做桥墩?

对于这些疑惑,桥文化中心的刘志杰老师解释道:古代梁式桥的桥墩,大多数使用圆柱形石头,一是运输方便〈装车、运到现场距离远的话,可滚动到水边〉,二是分水效果好,减小对桥墩的冲击力;三是造型美,给人以艺术感。

在河滩上开荒的苏老汉今年六十多岁,是附近的小杨庄人。苏老汉回忆说自己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桥下游泳,游到水底时曾亲自摸到桥下面有很多木桩。

“自从我记事起,很多河道都慢慢干了,只有这条河,啥时候都有水,再旱的天气这河里的水都一直流着。”苏老汉说。

对于古桥下河水至今未干的原因,苏老汉介绍说是桥下有泉眼一直往外冒水的缘故。“再往下走的河道边上,还有好几个泉眼呢!一直咕嘟咕嘟地往外冒水,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苏老汉说。

据舞阳博物馆康馆长说,舞阳有泉眼的事在县志上有明确记载,这也是舞阳城所在地名叫‘舞泉镇’的缘由。

曹律师拨走了桥下垃圾,我们仔细观察了桥下的水面,发现的确多处有大大小小的水泡不时往外冒出来。

“这还是我们漯河古桥自小商桥以后第一次听说桥底打桩的事!也是漯河留存古桥中唯一一座至今仍然有流水的古桥。”刘志杰说,“三里河是条以泄洪为主的河道,滩涂面较宽,中间河道较窄,水流较急,将部分河道下边淤泥卷走,致使河道水越来越深,修建桥梁有一定难度,桥面至今平整无下沉或不均匀沉降,正是因为桥下打有多根木桩,增加了桥体的抵抗不均匀下沉的能力,古代工匠智慧之高,令人敬仰! ”

从金庄往西南方向去,大概有十多里的舞钢市任桥村有另外一座古桥,古桥桥头的石碑被人为推倒在干涸的河道里。推到的石碑断裂为三节,上面的字迹依稀可见。世代居住在任桥边的八十七岁的任黑娃说任桥建造于明代。“这桥打我小时候就这样,七孔桥,石磙桥墩,花岗岩桥板。石碑上的年代是嘉靖廿六年。”老人肯定地说,“门前的路以前是西南山往舞阳城去的大道,再往北走要过三里河上的曹家桥。”

“不从曹家古桥过不行吗?到舞阳没有别的路可走?”刘志杰老师问。

“不行!到舞阳要过三里河,三里河上只有这一座桥。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是上曹曹家的桥,曹家的祖上曹完粮替舞阳城百姓交了税银,官家赏赐从舞阳城往西南山上曹曹家修路建的桥。”任黑娃说。

当年的古官道究竟经过哪个村庄,如今已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任桥与金庄曹家古桥的建造年代大致相同,桥梁结构形式一样,所用的建材都是石磙桥墩,花岗岩桥板;任桥村又在上曹村与舞阳县城的中间,任桥村的道路就很可能是当年古官道的分支道路,桥梁也是同一时期修建的。

临别的时候,孙爱国老师与漯河医专的张老师特地为任黑娃老人与古桥拍了合影,以纪念这位老人对于古桥多年的守护。

对于这次考察,曹家后人与漯河桥梁建筑文化中心的刘老师,以及《情满漯河》的编辑摄影师孙老师一样,是本着发现历史文化,抢救文物古迹,传承优良传统美德的衷心去做的。古桥,古建筑,如同老人一样需要护理体检,如果不及时查勘并登记在册及时维护,等他们(它们)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记忆了。

 近日,自称曹操第70代孙的曹祖义称,他提出的“曹雪芹祖籍山东乳山说”经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NA检测结果及家谱比对印证,证实了“曹雪芹是曹操后裔”这一说法。

  红学研究者:

  家谱显示我和曹雪芹是本家

  关于曹雪芹的祖籍,历来说法很多,有丰润、辽阳、铁岭说,有武阳、进贤、花塘说,还有兴城、河北正定说,等等。

  而曹祖义10多年前就提出了“乳山说”。

  曹祖义,自称曹操第70代孙,1985年起,就开始潜心研究《红楼梦》。起初,他的目的是想弄清楚自己家这个曹姓与曹雪芹是否同宗,经过十多年研究,他结合大孤山曹家清光绪二十年所立家谱,收获了很多“意外”。

  据曹祖义介绍,300年前他的先辈就生活在乳山,具体位置是当时的宁海州河南村,这在他的家谱中有记载,“吾曹氏原籍四川小云南人氏后,又原籍山东登州府宁海州河南村深水乡神山社二甲人氏”。后经查找有关资料,发现家谱中所述河南村即下初镇河南村。

  曹祖义说,他在对《红楼梦》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曹雪芹把其家谱用“十首怀古诗”灯诗谜的方法,写在《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中。怀古诗的谜底共记录了十个人,前三个是远祖,第四到第十是曹雪芹的山东始祖曹锡章一直到他这一辈。复原的家谱如下:远祖曹操、曹丕、曹髦;山东始祖曹锡章(曹锡远)——曹霖——曹文龙——曹峦(曹玺)——曹寅、曹宣——曹顒、曹頫——曹雪芹。

  而东港市大孤山曹家家谱则为:山东始祖曹锡章——曹云——曹元龙——曹岱——曹宗孔——曹积(曹大汉)——曹延聪。

  从这个家谱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和曹祖义的亲宗辽宁大孤山曹家在起名范字上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可以证明他们两个曹家是同宗谱的本家人,有着共同的祖籍,即当时的宁海州河南村。

  今年1月中旬,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课题组又做了一次关于曹操后裔的DNA检测,工作人员来到山东乳山市下初镇河南村,在该村共取了7个血样或唾液样品,就该村曹姓村民是否为曹操后裔进行考证。

  经检测,首批抽取的四个样本Y型染色体类型,与前一次曹操后代的Y型染色体检测结果相同。

  “他们还查看了乳山河南村的曹家家谱,同我们家家谱已对上‘锡、雨、龙、山’四代先祖的范字——这是我们家现存家谱的最早祖先。”曹祖义说,这次DNA检测结果及家谱比对,支持了曹雪芹祖籍“乳山说”。

  目前无计划调查曹操家族DNA与曹雪芹家族关系

  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成果是否能证实“曹雪芹是曹操后裔”?

  复旦大学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课题组专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辉对此表示,在血缘关系上,山东乳山的曹家和辽宁东港的曹家确实是一支,但是其家谱中没有记载与曹雪芹家族的血缘关系,目前有关曹雪芹家族的直系后代或同族人的材料存世极少,因此无法判断曹操家族DNA的研究成果与曹雪芹家族之间有何种关系。

  据介绍,在曹操家族基因研究过程中,自称与曹雪芹家族相关的曹氏族人也在其中,但课题组并没有对此作过专门调查,他们的调查研究都是以曹操为中心展开的。

  而曹雪芹家族是否是曹操家族的后裔,这不是靠一两支曹氏族群就能够判定的,需要重新梳理、立项才能完成,更需要把自称与曹雪芹家族相关的曹氏族群全部统合起来进行调查,而课题组方面并未有此计划。

  曹操DNA属比较罕见类型,后人很难假冒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教授说:“这个研究持续了三年,因为涉及到采样、实验分析等。我们得到结论是曹操(最有可能)的Y染色体类型,属于一个比较罕见的类型,我们在Y染色体分型上叫做O2-M268类型。”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技术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但要鉴定近2000年前的曹操,不可能有绝对可信的样本,怎么办?课题组采用了多条证据链互相印证的办法。首先由遗传实验室广泛征集当代曹氏男性基因样本,绘制出一幅遗传图谱,看看曹姓到底来源于多少个祖先。而历史学者则要通过对各种资料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后代可能的线索。在这个过程中首次对数百份曹姓家谱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研究。

要说曹雪芹的身世,我们可以从曹家入满说起,因为曹家这段家谱是最明晰的,曹雪芹老来丧子,之后便死于贫病交加中,有无后人存世,至今众说纷纭,也没有确切定论。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出兵占领辽阳,当时曹雪芹的太高祖曹世选、高祖曹振彦被俘,被编属于正白旗包衣中,变成了多尔衮的王府包衣,后因曹振彦战功卓著,入关后,曹振彦转型当了文官,当了山西吉州的“市长”,大同市“市长”等官职。

顺治皇帝时,曹家被编为了内务府包衣的编制,负责打理宫廷杂事,变成了皇帝的身边人,这个时候,曹雪芹爷爷的爸爸曹玺还当了皇帝内廷二等侍卫。后来,更因为曹玺的老婆当了康熙皇帝的奶妈,曹家更是受到皇帝的信任,康熙主政后,曹玺被派作江宁织造的要职,并允许其世袭。曹玺死后,其子曹寅(曹雪芹的爷爷)继任江宁织造,但曹寅也早死,其子曹颙后来也当了江宁织造,但命运仿佛是捉弄了曹家,曹颙也活的不长,他死后,因曹寅无其他儿子,康熙皇帝体恤曹家,就从曹寅的侄子中过继了一个当儿子,他就是曹頫。我们现在文学史的定论是曹雪芹是曹頫之子,但也有说是曹颙遗腹子一说,尚无确切定论。曹頫当家的时候,曹家已经是一个空壳,时刻都有倾塌的危险,雍正时期,曹家还是没有逃过被抄家的命运,此时,曹雪芹正直少年十三四岁,不得不岁家族离开南京,搬往北京居住,直到晚年因病去世,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写了80回的《红楼梦》,也正是因为这部巨著,让我们今天都在一直研究他。中国人乡土观念浓重,所以特别注重祖籍的概念,叶落归根一词也能证明,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不管走到哪,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到老总算是要回到故乡。对名人祖籍的研究一直是如今各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清代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来说,由于其正史无考,再加上《红楼梦》的巨大反响,所以红学界对其祖籍何处的研究一直没有断过,“辽东说”、“辽阳说”、“丰润说”、“铁岭说”,一直争论不休,而最占上风的算是“祖籍辽阳说”。

要谈曹雪芹祖籍,不得不说其家世,而我们如今知道其最早的先祖是明末清初的曹振彦,而曹振彦与其父辈都是在清军攻破辽阳城时做了俘虏,变成了包衣,也就是家奴。当时地位低下的汉姓包衣大约有800余家,而曹家却因为曹振彦的功劳而崛起,而且转型做了文官,这算是曹家整个家族重要的转折点。之后,曹家地位日升,知道曹玺的老婆做了康熙的保姆,而使曹家成为皇帝身边最信任的家族,曹家之后,三代四人做了皇帝亲派的重要官职——江宁织造,曹家也繁荣昌盛了将近60年。而说到曹雪芹祖籍,我们可以从冯其庸收录的全国红学家25篇考证文章中得知答案。主流是说其祖籍为“辽阳”,并且从曹玺的著作以及曹玺的传记中得到了印证,而且之后发现了两块刻有曹振彦姓名和职衔的石碑,更加印证了“祖籍辽阳说”的说法。近年,在山西大同又发现了一个碑记,上面也记载了曹振彦祖籍辽阳的说法,这更成为“祖籍辽阳说”一派的有力证据。

曹雪芹家族并非满族,但其整个家族的显赫却是因其八旗身份而来,要说曹雪芹的家族,我们可以从曹家入满开始说起。明朝末年,曹雪芹的四世先祖曹振彦,在当时的辽阳战役中被俘虏,后变成了多尔衮王府的包衣,就是奴才的意思。顺治朝,曹家的包衣身份转为内务府包衣,编制直接变成了皇家直接领导的奴才,属正白旗。后来,曹振彦有军功,地位大升,最后阴差阳错地转型成了文官。其儿子曹玺才能非凡,后来当了皇帝内廷的二等侍卫,身份很不一般。而其老婆后来更是被挑中当了康熙的奶妈,这下可不得了,未来的皇帝奶妈,这可是为其家族飞黄腾达种下了金种子。果不其然,康熙继位后,曹玺得到重用,被委任江宁织造的重要职位,且允许后代世袭。康熙皇帝曾六下江南,有五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这就意味着曹家是皇帝在外衣食住行的全权办理者,这种信任和亲近程度,远非其他大臣可比。

而曹玺的儿子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爷爷,也是一位很有抱负的青年,小时候是康熙的伴读,长大了还当过康熙的御前侍卫,曹玺死后,自然而然地当了江宁织造。这个时期,算是曹家的鼎盛时期,但也预示着开始了衰败的旅程。曹寅死后,曹颙继任,但不久又病故,留下了遗孀马氏及遗腹子,有说这个遗腹子就是曹雪芹一说。曹寅无二子,后来就过继了侄子曹頫继任江宁织造,但此时,康熙已经老了,曹家在朝廷的靠山将倾,曹家命运也岌岌可危。康熙死后,雍正皇帝查抄了曹家,原因众说纷纭,有待考证。至此,曹家一蹶不振,曹雪芹也只是过了一个无忧的童年生活,直到潦倒终生。曹雪芹祖父公认是曹寅,但是不是嫡系有待商榷。曹家之所以能够飞黄腾达几十年,曹寅和康熙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原因。曹寅(1658-1712),康熙时代一代名臣,同是也是文学家、藏书家,字子清。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所谓包衣就是家奴,而内务府包衣则是在皇家内院当奴才的人员。康熙出生后,按惯例,要在内务府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包衣妇女中,挑选奶妈,而此时,曹寅的母亲孙氏则被选为了康熙的保姆,而曹寅就成了康熙的伴读,17岁时更是康熙的御前侍卫,至此,曹家算是攀上了凤凰枝,从此走上了通达的仕途之路。

康熙二年,曹寅之父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前往南京负责织造宫廷官宦所用丝绸用品,另一方面充当康熙在南方的耳目,及时上达信息。曹玺死后,曹寅从苏州织造任上调任江宁织造一职,接替了曹玺的职位,而苏州织造则由其老婆的哥哥李煦接替。后来,曹寅又被钦点巡视淮盐,几个月后就任两淮巡盐御史。康熙五十一年,曹寅赴扬州公干,不小心得了风寒,后来转变成疟疾,康熙知道曹寅病情后,非常关心。派人星夜快马加鞭送药,但药没到,曹寅已逝,令人唏嘘。曹寅为官期间,连续四次承办康熙南巡接驾,在取得皇帝信任的同时,也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导致库府亏空,为其家族的衰败吹响了丧钟。

曹雪芹留下一部文学史上的巅峰作品,但雪芹其名却从没在正史或官方记载中出现过,这一点就成了很多文学研究者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以现有的研究材料,以及看以前的学者研究轨迹,我们只能说:不知道!说曹雪芹的父亲,我们先从曹寅开始,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是明确的,但曹雪芹到底是其嫡系孙子,还是非嫡系,这也就是其父亲争论的焦点。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姆,曹寅是康熙的陪读小伙伴,算是“发小”,情谊很深厚。后来曹寅被派到江宁当织造,专门给皇宫输送丝织品,有时候顺道给皇帝搞点江南的好吃的,所以可见康熙对曹寅的信任。除此之外,曹寅也算是康熙派到江南的一个眼线,一方面上报江南的物价,另一方面还可以监督官员。曹寅死后,其子曹颙当了江宁织造,但过了没多久曹颙病死,因为曹寅只有曹颙一个儿子,所以织造无人接任,考虑到两代寡妇相守,康熙就下旨在曹颙的侄子中找一人过继来接任织造一职,并赡养太君,这个侄子就是曹頫。

但还有一个问题,曹頫曾给康熙写奏折中提到,她的嫂子马氏怀孕一事,经学者考证,马氏所怀孩子可能就是曹雪芹,也有人说曹雪芹是曹頫所生,至此,曹雪芹的父亲是曹颙还是曹頫,便再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了!在各派学者考证过程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曹贾互证”的方法,就是把红楼梦里贾宝玉说成是曹雪芹,红楼里贾家正是现实中的曹家,普通大众也乐于接受这种说法,但也仅仅娱乐而已,明显缺乏做学问的严谨。我们也只需要知道,曹雪芹其父要么是曹颙,要么是曹頫就行了。

怡亲王与曹家之关系考

一、曹家抄家本事

《雍正王朝》演到江宁织造曹府被抄家一段,剧中背景是这样的:雍正帝为国库空虚、酬不到年羹尧西北平叛的军费而发愁,说起各地官吏拖欠官银的事,有大臣奏曰:江宁织造曹寅之侄曹頫、苏州织造李煦两家拖欠官银数百万两,雍正当即下旨抄家。随即镜头一转,曹府大门洞开,江苏巡抚李卫率大队清兵如狼似虎,连抄带强,一少年躲在老太太怀里吓得不知所措,旁边字幕:少年曹雪芹---。

这是戏说,历史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雍正元年正月初一即下诏彻查亏空,目的是要扭转康熙末年官场腐败的问题,曹李两家并不是拖欠官银,时间也不在年羹尧西北平叛的时候。过去红学界普遍的认知,曹家亏空因接驾问题。康熙帝六次下江南有四次住在江宁织造府邸,一次为曹玺接驾,三次为曹寅接驾,造成江宁织造府大量亏空,因红楼梦语“不过是用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康熙帝对曹家特别是曹寅本人极大关照,曹家三代四人连任江宁织造。曹寅病重,康熙谕旨特使送金鸡纳霜,亲子曹顒死后,曹寅本无嗣,又命同族中过继曹頫为子继任织造。曹寅亲家李煦奏折内犯忌,康熙又以戏谑之笔批复,足见对此两家之信任与偏爱。所以曹家在康熙朝极度盛世,织造府为内务府一派出机构,本无品级官职。曹家的亏空由来已久,关系重大,早已伏下了抄家的隐患。康熙四十九年(1710),康熙朱批曹寅的奏折:“两淮情弊多端,亏空甚多,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五十年(1711),朱批:“亏空太多,甚有关系,十分留心,还未知后来如何,不要看轻了。”五十一年(1712)七月,曹寅病殁。

康熙驾崩后,雍正二年查抄江宁织造府,押解曹頫一家进京,戴罪枷号,后依隋赫德奏,赏给曹家京城蒜市口7间半房屋居住并未深查,乾隆四年曹家似因弘晰逆案受到牵连彻底被查抄。(曹雪芹,康熙?年生于江南江宁织造府,时曹寅、曹顒已逝,曹頫奉旨过继曹家承祧曹寅,生子曹雪芹,寅弟曹宣仍留本斋,即不入曹寅一系家谱。两套曹家家谱都无曹沾名字,因曹頫已为戴罪之身,家谱一系至此截止。曹宣一系即曹頫本生系因曹頫已过继也不再保留其名字,曹沾其名亦当不入。)以下为实录记载雍正帝查亏空始末: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元年正月初一即在养心殿连发十一道治吏谕旨,从总督到知县(《清世宗实录卷三》)追查亏空,并成立专门机构—会考府,主持这项工作的为怡亲王允详。先从户部查起,该部库银亏空二百五十余万两,雍正帝即命历任户部官员赔偿共计一百五十万两,另一百万两责成户部历年弥补。清查中康熙帝第十子、第十五子涉嫌亏空,雍正即命变卖或充公他们的家产来赔偿(《清世宗实录卷二十六》)。清查地方亏空,命将责任官员革职抄家补赔。名贪官不得留任原职分期补还亏空。自杀身亡的贪官,由其子弟家人赔补。雍正四年在内务府设监察御史,稽查内务府所属七司三院事务。

这里几处关键的意思是,1、康熙知身后会因亏空事对曹家不利,多次提醒曹寅及亲家李煦(两府亏空相当的原因是因为南巡接驾),曹寅本人应当了然于胸,所以生前常作“树倒猢狲散”语。2、雍正即位伊始即举全国之力彻查此事并非只针对曹李两家,从下旨到曹家罹难有差不多有两年时间即可证。3、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康熙第十三子怡亲王允详。下面引用清史稿《世宗本纪》涉及怡亲王文字及《诸王传》怡亲王条目来佐证怡亲王与曹家的关系是否亲密及石头记己卯本之出处。

二、怡贤亲王允祥本事

(一)、清史稿《世宗本纪》

清史稿《世宗本纪》载怡亲王处有:“”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壬戌,封胤祥为怡亲王,雍正元年夏四月丙辰,命怡亲王胤祥总理户部,封其子弘昌为贝子。雍正三年三月乙丑,叙总理王大臣、怡亲王胤祥予一子郡王。雍正八年五月辛未,怡亲王胤祥薨,上痛悼之,亲临其丧,谥曰贤,配享太庙。壬午,上再临怡贤亲王丧。诏曰:‘朕诸兄弟之名,皆皇考所赐。即位之初,胤祉援例陈请更改上一字,奏明母后,勉强行之。今怡亲王薨逝,王名仍书原字,志朕思念。’辛卯,诚亲王胤祉会怡贤亲王之丧,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至是,议上,请削爵正法。得旨,削爵拘禁。八月辛亥,命怡贤亲王子弘晓袭封亲王,弘晈别封郡王。”

(二)、清史稿《诸王传》

《诸王传》怡亲王条目记载怡王生平及子嗣绵祚: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康熙三十七年,从上谒陵。自是有巡幸,辄从。 六十一年,世宗即位,封为怡亲王。寻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十一月,谕:“怡亲王于皇考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朕御极以来,一 心翊戴,克尽臣弟之道。从前兄弟分封,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朕援此例赐之,奏辞不已,宣谕再四,仅受十三万;复援裕亲王例,令支官物六年,王又固辞。今不 允所请,既不可;允其请,而实心为国之懿亲,转不得与诸弟兄比,朕心不安。” 下诸王大臣议。既,仍允王请,命王所兼管佐领俱为王一等一员、二等四员、三等 十二员,豹尾枪二、长杆刀二,每佐领增亲军二名属,加护。二年,允祥请除加色、加平诸弊,并增设三库主事、库大使,从之。

三年二月,三年服满。以王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 于诸子中指封。八月,加俸银万。京畿被水,命往勘。十二月,令总理京畿水利。 疏言:“直隶河与汶河合流东下。沧、景以下,春河、淀河、子牙河、永定河皆汇 于天津大直沽入海,河多浅阻,伏秋暴涨,不免溃溢。请将沧州砖河、青县兴济河故道疏濬,筑减水坝,以泄之涨;并于白塘口入海处开直河,使砖河、兴济河同归 白塘出海;又濬东、西二淀,多开引河,使脉络相通,沟浍四达;仍疏赵北、苑家 二口以防冲决。子牙河为滹沱及漳水下流,其下有清河、夹河、月河同趋于淀,宜开决分注,缓其奔放之势。永定河故道已湮,应自柳义水所归,应逐年疏濬,使浊 水不能为患。口引之稍北,绕王庆坨东北入淀,至三角淀,为又请于京东滦、蓟、 天津,京南文、霸、任丘、新、雄诸州县设营田专官,募农耕种。”四年二月,疏 言直隶兴修水利,请分诸河为四局,下吏、工诸部议,议以南运河与臧家桥以下之 子牙河、苑家口以东之淀河为一局,令天津道领之;苑家口以西各淀池及畿南诸河为一局,以大名道改清河道领之;永定河为一局,以永定分司改道领之;北运河为 一局,撤分司以通永道领之:分隶专官管辖。寻又命分设京东、京西水利营田使各 一。三月,疏陈京东水利诸事。五月,疏陈畿辅西南水利诸事。皆下部议行。

七月,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谕曰:“怡亲王事朕,克殚忠诚,职 掌有九,而公尔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王德,觉此八字无一毫过量之词。在朝诸臣,于‘忠勤慎明’尚多有之,若‘敬诚直廉’,则未能轻许。期咸砥砺,以副朕 望。”七年六月,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命增仪仗一倍。十一月,王有疾。 八年五月,疾笃,上亲临视,及至,王已薨,上悲恸,辍朝三日。翌日,上亲临奠,谕:“怡亲王薨逝,中心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 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越日,复谕举怡亲王功德,命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谥曰贤, 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白家甿等十三村民请建祠,允之。拨官 地三十馀顷为祭田,免租赋。命更定园寝之制,视常例有加。又命未殡,月赐祭;小祥及殡,视大祭礼赐祭;三年后,岁赐祭。皆特恩,不为例。乾隆中,祀盛京贤 王祠。命王爵世袭。

子弘晓,袭。乾隆四十三年,薨,谥曰僖。子永琅,袭。嘉庆四年,薨,谥曰 恭。孙奕勋,袭。二十三年,薨,谥曰恪。子载坊,袭。明年,薨。弟载垣,袭。事宣宗,命在御大臣。咸丰八年,赐紫禁城内肩前大臣行走,受顾命。文宗即位, 历左宗正、宗令、领侍舆。

载垣与郑王端华及端华弟肃顺皆为上所倚,相结,权势日张。九年,命赴天津 察视海防。十年正月,万寿节,赐杏**端罩。七月,英吉利、法兰西两国兵至天 津,命与兵部尚书穆廕以钦差大臣赴通州与英人议和。时大学士桂良已于天津定议,上许英使额尔金至通州签约,英使额尔金请入京师亲递国书,不许。兵复进,上以 和议未成,罢载垣钦差大臣。未几,扈上幸热河。及和议定,臣请还京师,上犹豫 未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载垣等受遗诏辅政,与端华、景寿、肃顺及军机大臣穆廕、匡源、杜翰、焦祐瀛称“赞襄政务王大臣”,擅政。九月,上奉文宗丧还京师,诏罪状载垣等,夺爵职,下王大臣按治,议殊死,赐自尽。事详肃 顺传。爵降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并命不得以其子孙及亲兄弟子承袭。同治元年,以 庄亲王允禄四世孙载泰袭辅国公,收府第敕书。三年七月,师克江宁,推恩还王爵。九月,以宁郡王弘四世孙镇国公载敦袭怡亲王,还敕书。光绪十六年,薨,谥,夺 爵,以先薨免罪。弟之曰端。子溥静,嗣。二十六年八月,薨。九月,坐纵芘拳匪 启子毓麒,袭。

雍正即位之初即予允详以要职,死后仍给与极高的政治待遇,在名讳上恢复其胤祥的本来名字,诚亲王因为会丧时没有悲痛的表情立即治罪。可见,雍正非常信任这个弟弟。彻查亏空类似现在的中央审计,必委以此种极忠诚能干之人方能不徇私枉法,将此项事进行到底。由清史稿两段可证有二:第一、允详在康熙末年没有入废太子及八阿哥党,与时为雍亲王的胤禛私交尚好。第二允详本人办事能力应不弱,为人处事也能秉公不徇私。无此两因,即使不遭雍正报复,也必不能多次领重任,身后也必不能受享如此多的非常待遇。

三、怡亲王与曹家之关系推考

雍正二年(1724),复曹頫朱批:“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帐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这是雍正在曹頫请安奏折上的批示,时曹頫已戴罪,从南京迁回北京,携曹寅妻李氏老妇人居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尚有奴仆三对。从雍正的御批上可以看出:1、曹家罹祸及善后事由怡亲王主管。2、雍正尚无曹頫不法的实据,否则不会说“若”字。3、曹頫曾委托其他官员向皇帝说情,因此雍正说不要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4、怡亲王似与曹頫私交尚好,有荫庇之处。

以上四点尤其是第四点向来红学家认为怡亲王与曹家关系极好,因此雍正帝才没有重办曹頫,而且因石头记己卯本中避“祥”“晓”两字讳,断定己卯本出自怡王府。此处可针对雍正帝御批详细推考。

从上文引《世宗实录》及《清史稿》史料来看,雍正帝即位伊始即下诏彻查亏空,原因有三:第一、康熙晚年皇位之争,手足相阀,风云突变,作为本不是热门的胤禛必定积蓄了大量中伤自己的敌人和政治对手,势必要找一个理由清除异己,为自己执政打下基础,查亏空事正是为此;第二、皇位更替,执政者也一定要安排亲信在新的政权里,年羹尧、隆科多等皆执掌新朝的军权、政权,那经济命脉交给谁打理呢?皇帝选中了十三弟允详,改元之前即加封允详为怡亲王,雍正元年四月即命怡亲王允详管理户部,为彻查全国亏空事的总管。曹頫戴罪回京,因亏空事落马者当不止其一人,现有的史料不能佐证仅有曹頫受到过怡王的特殊照顾,如有其事,那何须隋赫德上奏曹家现状并要求赐予暂住房屋与奴仆呢?再者,如有怡王庇护,曹頫何须再托他人,以《诸王传》可证终怡王一生,雍正都对这个弟弟恩爱有加,曹家并无谋逆之举,怡王当照顾的来。从御批上看,曹頫并未恳求过怡王或求过但怡王没有为他说情,不论哪种都可正证怡王与曹頫无多大交情。第三、“王子甚疼怜你”也不过是雍正托心之语,只不过怡王有仁厚之心(非此雍正必不善待其一生),并不独加于曹頫一人,而是有些内情想必只有怡王知晓,也只有怡王能正确引导事情的走向,因此皇帝希望曹頫包括所有戴罪之人只有按照怡王的意思办才能不“坏朕名声”,而其他人只会“恐吓诈你”。

事实清楚,雍正御批没有指出怡亲王有庇护曹頫之举,反而证明了,曹家与王府无甚私交,曹頫戴罪既没有向怡王托情,王爷也没有对曹頫有任何照顾的地方。

四、己卯本之出处推考

“一九七五年历史博物馆王宏钧同志将他早些年前为该馆收藏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石头记》抄本送给吴恩裕同志鉴定,经他研究,认为有可能是己卯本散失的部分,他还发现了此残抄本上有避讳的“祥”字缺笔,因而怀疑有可能是避怡亲王弘晓的讳。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我,并约我去北京图书馆查核原己卯本。在查核过程中,我又发现了多处“祥”字缺笔。后来我又借到了原抄本的《怡府书目》即怡亲王府的藏书书目,上面钤有“怡亲王宝”“讷斋珍赏”“怡王讷斋览书画印记”等图章。在这个抄本书目里同样有避讳。之后,吴恩裕同志又发现了在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石头记》残抄本里,也有祥字避讳。这样,我们才确定这个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石头记》残抄本,确是己卯本的散失部分,而且还进一步确定这个己卯本是怡亲王府的抄本,主持抄藏此书的人当是怡亲王弘晓。这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一次重要发现,这个发现的首创者是吴恩裕先生。”这是冯其庸先生对己卯本出自怡王府的认定(《石头记脂本研究》)。这其实并不能成为定论,第一、抄本若为曹家与怡王之特殊关系而入王府,则抄本必不避两代怡王之讳。第二、极大可能怡王后人抄书底本为己卯本,避两代怡王讳,则此抄本即不能证明曹家与怡王府之关系,更不能证明一名己卯本出自怡王府,因为怡王府过录时底本早成。

五、结论

1、怡亲王允详为全国彻查亏空是主管,其行为是要按照雍正的之意打掉政敌,御批让曹頫求问王爷并无特殊含义。

2、曹家罹祸,怡亲王并无特殊庇护,以往红学家欲将二人相连,是为佐证己卯本避讳的发现。

3、己卯本避怡王府讳似可证此本出自王府,但是否为怡王所命或誊抄自王府都不可证,充其量为怡王府过录,因为避怡王讳可出自允详、弘晓之后,同治元年载垣之前的任何一个时代。

人名 字 最终官职 所在地 备注

夏侯敦 元让 大将军 沛 夏侯家长老,知勇兼备猛将

夏侯廉 列侯 许昌 夏侯敦 弟、夏侯敦死后,封侯

夏侯恩 许昌 夏侯敦 弟 (?)

夏侯渊 妙才 征西将军 沛 善于急袭的名将、夏侯敦族弟

--------------------------------------------------------------------------------------------------------------------

夏侯充 高安乡公 许昌 夏侯敦长男

夏侯茂 子林 安西将军 许昌 夏侯敦次男(演义中是夏侯渊的的儿子)

夏侯? 子江 许昌 夏侯敦三男

夏侯? 子臧 许昌 夏侯敦四男

夏侯衡 安宁亭侯 许昌 夏侯渊长男

夏侯覇 仲权 车骑将军 凉州 夏侯渊次男、曹爽被诛后逃往蜀国

夏侯称 叔权 许昌 夏侯渊三男、夭折

夏侯威 季权 兖州刺史 许昌 夏侯渊四男、勇猛有名气

夏侯栄 幼权 许昌 夏侯渊五男、很年轻就戦死了

夏侯惠 稚权 散骑侍郎 许昌 夏侯渊六男、有才能,早死

夏侯和 义权 太常 许昌 夏侯渊七男、钟会反乱时候,意志坚定

夏侯徳 冀州 夏侯尚兄、记载不详,战死

夏侯尚 伯仁 征南将军 冀州 夏侯渊的侄子、曹魏第二代南方军务长官

夏侯儒 俊林 征南将军 许昌 夏侯尚族弟(弟弟?)、曾经抵挡吴国的进攻

---------------------------------------------------------------------------------------------------------------------

夏侯廙 高安乡侯 洛阳 夏侯充长男

夏侯佐 高安乡侯 洛阳 夏侯充次男

夏侯绩 虎贲中郎将 洛阳 夏侯衡长男

夏侯骏 并州刺史 洛阳 夏侯威长男

夏侯荘 淮南太守 洛阳 夏侯威次男

夏侯玄 太初 太常 洛阳 夏侯尚子、曹爽之乱时候受到株连

夏侯奉 关内侯 洛阳 夏侯儒子

---------------------------------------------------------------------------------------------------------------------

曾孙

夏侯邵 高安乡侯 洛阳 夏侯廙长男

夏侯褒 安宁亭侯 洛阳 夏侯绩子

夏侯湛 孝若 散骑常侍 洛阳 夏侯荘长男、有文采、才名

夏侯淳 孝冲 洛阳 夏侯荘次男

夏侯本 昌陵亭侯 洛阳 夏侯尚从孙、继承夏侯尚的爵位

操辈以上 曹操辈 曹丕辈 曹睿辈 曹芳辈 芳辈以下

曹安(曹姓始祖)

曹节(操曾祖)

曹仲兴(操从祖父)

曹叔兴(操从祖父)

曹伯兴(操从祖父)

曹腾(操养父)

曹嵩 曹操 曹丕 曹睿 曹芳(睿养子)

曹询(睿养子)

曹穆

曹殷

曹宇 曹奂

曹协 曹寻

曹贡

曹邕

曹蕤

曹霖 曹启

曹髦

曹礼

曹俨

曹鉴

曹矩

曹均 曹琬 曹廉

曹抗 曹谌

曹敏 曹焜

曹赞

曹冲

曹茂 曹竦

曹林 曹壹 曹恒

曹赞

曹纬

曹昂

曹峻 曹澳

曹彪 曹嘉

曹兖

曹植

曹干

曹彰 曹楷 曹悌

曹温

曹熊 曹炳

曹铄 曹潜 曹偃

曹子尚

曹子京

曹子乘

曹子棘

曹子勤

曹子楚

曹玹

曹据 曹琮

曹范

曹阐

曹整

曹徽 曹翕 曹琨

曹彬

曹德

曹安民(操从子)

曹真(操族子) 曹则

曹训

曹爽

曹皑

曹羲

曹彦

曹熙(曹真族孙)

曹文叔(爽从弟)

曹彬(曹真弟)

曹遵(真族人)

曹休(操族子) 曹肇 曹兴

曹纂

曹摅(曹休曾孙)

曹冏(操族子)

曹炽 曹仁 曹泰 曹初

曹楷

曹范

曹纯 曹演

曹鼎(洪伯父) 曹洪 曹震

曹馥

曹邵

曹绍

曹瑜(操族父)

  曹氏族谱[/url])虽籍属辽阳,但从曹雪芹高祖(注:高祖这里可为泛称,见梁章钜《称谓录》。)曹锡远(世选)即已“从龙入关”。曹家隶属正白旗,当时归九王爷多尔衮统辖。多尔衮的睿亲王府第在今东安门一带,康熙年改为玛哈噶喇庙,乾隆间称为普渡寺(注:多尔衮及普渡寺此处一笔带过,我们知道曹家跟随入关的主子就可以了。普渡寺今尚在,气势雄伟。该寺与曹家祖上有关,但与曹雪芹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了。因此,雪芹随全家返回北京后,他是否到过这里,就难猜测了。)。自此,曹家开始入京。  曹锡远一传至曹振彦,再传至曹玺,即曹雪芹之曾祖。曹玺于康熙二年,以内务府工部郎中,“特简督理江宁织造”(注:见冯其庸引《江宁府志》、《上元县志》,《曹雪芹家世新考》第96页至98页。)。时当公元1663年,这是曹家始任江宁织造的年代。

  曹玺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六月间卒于江宁织造任所,在任二十二年。同年十一月,康熙首次南巡,至上元,以江宁将军府为行宫,并亲至江宁织造署,抚慰遗孤,遣内大臣尊莫。玺生前曾蒙获康熙赐蟒服、加正一品、赠御书“敬慎”匾额,及御制诗,并曾两次督运入京陛见。可见,从曹玺首任江宁织造,即获康熙赏识。这当然也有另外的重要原因,即曹玺之妻孙氏,系康熙保母之一,此乃一层特殊关系,必须说明(注:萧奭《永宪录续编》。)。如康熙三十八年夏四月南巡回驭,“止跸于江宁织造臣曹寅之府;寅绍父官,实维亲臣、世臣,故奉其寿母孙氏朝谒。上见之,色喜,且劳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赏赉甚厚。会庭中萱花开,遂御书‘萱瑞堂’三大字以赐。尝观史册,大臣母高年召见者,第给扶称老福而已,并赐宸翰,无有也”。(注:冯景《解春集文钞·御书萱瑞堂记》,此事当时人及后人多有记述者,足见非比寻常。)引此一段,无非说明,曹家自曹玺及妻孙氏起,即获康熙之天恩宠渥。尤其在曹玺出任江宁织造后,曹家开始荣耀起来。

  关于曹玺之生年,很少有人提及,包括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冯其庸先生的《曹雪芹家世新考》,这主要是没有直接的史料可佐证。冯先生所引之《江宁府志·曹玺传》、《上元县志·曹玺传》中均未提及生年或享年多少。周先生在《红楼梦新证》里,考出曹玺妻孙氏生年为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即公元1632年,并云:“既得孙氏生年,曹玺之生年乃可推知必不甚悬远。”(注:《红楼梦新证》第220页。)我们不妨略做推算。

  据上述两志之《曹玺传》,曹玺赴江宁之任前,曾“补侍卫之秩”、“随王师征山右”、“拔入内庭二等侍卫”、“升内工部”。征山右(大同)是在顺治六年(公元1649)。补侍卫,《上元县志》云“及壮”,按此“壮”非《礼记》指之“三十曰壮,有室”,有据此认为“曹玺在内务府被选充侍卫,年当三十岁(注:吴新雷即据此认为“曹玺在内务府被选充侍卫,年当三十岁”,见《曹雪芹江南家世考》。),又有据此认为“曹玺又至少比孙氏年长十三岁(注:朱淡文据此文认为“曹玺又至少比孙氏年长十三岁”,恐误,见《红楼梦学刊》1982年3期。)。“及壮”应是指青年,“后汉书·循吏传·任延》:“拜会稽都卫,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李贤注:“壮,少也。”又唐韩愈《四门博士周况妻韩氏墓志铭》:“夫失**,子失壮母,归咎无处。”亦指年轻。《管子·轻重丁》:“男女当壮,扶辇推舆,相睹树下,戏笑超距,终日不归。”“及壮”意同“当壮”,有“到长大时”之意。曹玺子曹寅约十五六岁入侍卫,傅鼐十五岁,宋荦则十四岁,当然也有入侍卫年龄稍长者,如纳兰性德,因性德十五岁举顺天乡试,入侍卫当在此之后,约十八、九岁(注: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徐乾学序。)。按,性德比曹寅大三岁,曾同为侍卫,见《通志堂集》徐乾学序和曹寅《题楝亭夜话图》(寅有“忆昔宿卫光明宫,楞伽山人貌姣好”之句,楞伽山人,性德之号)。如按概算,曹玺补侍卫或为十六岁左右,而不会到三十岁才补个三等侍卫。“征山右”或在二十岁左右。如据此推考,曹玺出生,则在天聪三年(公元1629)前后;即算二十五岁左右征山右,生年当在公元1624年前后,比妻孙氏大三至八岁,尚不至于“悬远”到至少比孙氏年长十三岁。曹玺或出生于后金天命九年到天聪三年之间(公元1624至1629)。我以为约出生于公元1629年似较合理,卒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享年五十六岁左右,不超过六十岁。则曹玺赴江宁任时为三十多岁。

  曹家自曹玺提出任江宁织造后,不仅屡蒙皇恩,且终康熙之世,曹家已成为“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因此,对曹玺略做小考是必要的。

  曹玺据《五庆堂谱》,又名尔玉,有弟曹鼎,又名尔正。鼎生宜,宜生颀。自曹玺起,曹家分为二支。本节专述曹玺一支。

  玺生二子,长寅,次宣。玺另有一女,小于宣,嫁傅鼐;鼐曾任内务府总管、兵部、刑部尚书等。据《八旗文经》卷五十七《作者考》甲第十页“曹寅”条末特别提到:“甥富察昌龄,字堇斋,阁峰(鼐字阁峰)尚书子,有时名,集未见。”《八旗文经》虽编于光绪间,但非孤证。李文藻《南涧文集·琉璃厂书肆记》:“乾隆己丑(公元1769年)……夏间从内城买书数十部,每部有‘楝亭曹印’,其上又有‘长白敷槎氏堇斋昌龄图书记’。昌龄官至学士,楝亭之甥也。”李文藻,号南涧,乾隆进士,好藏书,达数万卷,其上所记,当为可信。鼐有三子,长昌龄,次科古,三查纳。昌龄兄弟与雪芹之父为姑表兄弟。

  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九月初七日。曹寅为曹雪芹的亲祖父,而非曹宣,关于此点,下节予以专述。

  曹宣为曹寅之弟,据康熙二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总管内务府为曹顺等人捐纳监生事咨户部文》:“三格佐领下南巡图监画曹荃(即宣,为避玄烨讳),情愿纳监生,二十九岁。”则其生年当为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比曹寅小四岁。曹寅《楝亭诗钞》卷三《支俸金铸酒枪一枚寄二弟生辰》于“百花同日著新绯”句下自注:“生辰同花生日。”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条下有“花朝一节:“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可知曹宣生于二月十二日。潘荣陛为雍、乾时人。“花朝”实因时代、地域不同而有异,亦有云二月初二日者,有云二月十五日者(注:宋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仲春十五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又,《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二月十二日花朝,为朴蝶会。”另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其他记“花朝”者亦多。)。但潘荣陛距曹氏兄弟时代相近,且又说的是帝京岁时,故二月十二日应为可信。

  自曹玺于康熙二年离京赴任江宁织造,曹寅、宣兄弟随父之任。曹玺一支始居江南。玺赴任时,曹寅六岁,曹宣二岁。

  曹寅是否曾为康熙之侍读,史传无明确记载。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有述及,兹摘录如下:

  寅自幼侍读事,邓之诚先生见告出某书,书为1939年顷购于琉璃厂文芸阁,价二三十元间,八册一函,约为康熙间刊本,四字书名,甚怪异,亦无著者名,藏今北京大学图书馆。惟以书名失记,待检。按顾景星《白茅堂诗文全集》卷二十二叶九《怀曹子清诗》,起云:“早入龙楼儤,还观中秘书。”正可为此事佐证。……康熙帝自九年冬开经他日讲,设侍读、侍讲学士,十年又增设满、汉字侍读等员,正其向学之日,亦合。

  另,朱淡文

红楼梦到底是谁写的,《红楼梦》真正作者是谁?

《红梦楼》的作者是谁 二三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阿郎现在把见到的所谓的《红梦楼》作者及其相关信息罗列于后。 1、曹雪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