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规模宏大,印证杨氏家族700年割据风云

栏目:资讯发布:2023-10-17浏览:3收藏

遵义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规模宏大,印证杨氏家族700年割据风云,第1张

播州土司家族墓葬群,扎堆遵义新蒲,跨越宋代至明代 关于这个规模宏大的「 ”土司家族墓葬群”,是在2013年至2014年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之下,陆续进行发掘的。 最终,通过在这两年时间里的不懈努力,考古队一共清理出了三组墓葬,这三组墓葬的选址在当地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正好处在一个面水背山的地势之中。 此次发掘出的三组墓葬,分别属于古代播州地区历史上的几位「 ”土司”,而且,他们还属于同一个「 ”杨氏家族”。 杨烈夫妇墓航拍 其中,第一座墓葬,为播州杨氏第29世土司「 ”杨烈夫妇”的合葬墓,第二座墓葬,是一座大型的同坟异穴三室合葬墓,属于明代初期第一代播州土司,同时也是世袭播州杨氏第21世土司「 ”杨铿夫妇”的合葬墓;第三座墓葬,通过其中发掘出的文物进行断定,为播州杨氏第14世土司「 ”杨价夫妇”的合葬墓。 除此之外,其实,在此次的大规模发掘之前,已经有几位「 ”杨氏土司”的墓葬已经被发掘出了,加上此次发掘出的三组墓葬,就一共有「 ”九位”杨氏土司的墓葬显露在世人的眼前了,分别是: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第21世杨铿、第22世杨升、第24世杨纲、第25世杨辉、第26世杨爱和第29世杨烈。 杨价夫妇墓 说到这里,你可以要问,这个「 ”杨氏土司”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土司”又是怎样的一种官职呢? 关于这些内容呢,我会放在下一个部分重点讲述,关于这个「 ”杨氏土司墓葬群”你大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体现了「 ”世袭性质”的「 ”贵族墓葬群”。 那既然是贵族,从这个墓葬群里所出土的文物自然都是「 ”硬货”,所以,在这里我不妨给大家列举几个,如杨价墓中出土的那幅在考古界轰动一时的「 ”螭龙金杯盘”,其工艺可谓是巧夺天工,在国内的金银器文物当中也算的上是顶级文物了。 再有便是,在其他的「 ”土司墓”当中出土的银执壶、金台盏以及葵花瓣的银盏托,都是可以算得上是「 ”金银器”当中的顶级之作。 螭龙金杯盘 而其实通过这些十分「 ”土豪”的文物,我们便能一次为根据推断出这个「 ”杨氏家族”的财力必然是十分雄厚的,他们的生活也一定是十分奢华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近距离地走进这个家族,去了解他们在「 ”播州地区”的历史,同时,也了解一下「 ”土司制度”在历史舞台之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出土的其他金银器 杨氏家族由唐代中原而来,因平叛有功而割据播州,前后延续700多年,至明代方黯淡谢幕 在开始说「 ”杨氏家族”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来说一说「 ”土司制度”,所谓「 ”土司”其实是对一种官职的称谓,又被称作「 ”土官”或「 ”土酋”,一般是会由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来担任,从而便能实现「 ”少数民族自治”的目的,而且,这一官职是从「 ”元代”才开始设置的。 不过,既然一般是由少数民族的头目来担任,那边就有一些特殊情况,「 ”杨氏家族”便属于这种特殊情况。 而提到少数民族的话,在历史上,古播州地区,也就是现今遵义地区,存在着很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苗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白族、侗族等20个世居的少数民族。 古代土司着官服像 所以,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播州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便经常会出现两类乱局:第一,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为了争夺地盘而进行的小规模的战争;第二,便是几个势力较大的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反叛朝廷。 而「 ”杨氏家族”的到来,便是因为上面的第二种「 ”乱局”,而且,当时「 ”播州”整个名字和行政地区的设置才刚刚出现没多久。 这里就要先说一说古播州的由来了,那就要追溯到唐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自从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元年登基称帝以来,他便花了很长的时间平定各处的叛乱之患。 唐太宗像 几年之后,大唐国威大镇,四夷宾服,而所谓「 ”四夷宾服”指的一般是大唐疆域之内各处的少数民族全部都向「 ”大唐”称臣,这其中自然现如今的整个贵州地区。 而为了更好的管理当地的各个少数民族,李世民便先在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以原本隋朝时牂柯郡的北部地设置为郎州,管理恭水、高山、贡山、柯盈、邪施、释燕等六县。 而后,到了贞观十三年,即公元639年之时,唐太宗先是废止了「 ”朗州”的设置,但却又将之前「 ”朗州”原本下辖的六个县整合在一起,设置了「 ”播州”,其实,总的来说就相当于是更改了一个「 ”名字”而已。 而关于「 ”播州”这个名字,在明代之时,曾有人对其中的「 ”播”字做过一番解释,认为是「 ”为番之有才者”,而「 ”播州”这个名字也一直延续到了整个「 ”杨氏家族”没落、消失的那一刻。 古播州地图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说一说,原本生活在「 ”中原地区”的杨氏一族,又是如何去到当时的西南边陲,并且一去就是700多年的。 这就要从「 ”杨氏家族”的第一代土司「 ”杨端”开始说起,他原本是山西太原人,而就在唐僖宗咸通十四年,即公元873年,处在云南地区的南诏国再次派军队攻陷了播州城。 为什么说是「 ”再次”呢,因为早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即公元859年的时候,当时的南诏国王酋龙便自称为皇帝并且派兵侵占了播州,此后,是由当时唐朝设置在西南地区的安南都护收复了播州。 所以,南诏国的这两次「 ”发难”,前后只隔了14年,而就是在南诏国「 ”再次”发难的时候,唐僖宗便面向整个朝廷以及民间征集「 ”军事人才”为朝廷出战,从南诏过的手中夺回播州。 杨端画像 而杨端便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到了「 ”抗击”南诏国的队伍当中,而后,他便和他的舅舅一起率领江西地区的向氏、令狐氏、成氏、赵氏、犹氏、娄氏、梁氏、韦氏、谢氏等九姓子弟开始在播州定居。 定居之后,他们这个隐藏在播州民间的「 ”大唐军队”便开始了与「 ”南诏国”之间的抗争,他们通过「 ”明攻娄山、暗渡赤水”的作战策略,不断地与「 ”南诏国”军队周旋,最终,在唐僖宗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他们再次成功地将「 ”播州”纳入到了大唐的版图之中。 此外,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在此次「 ”播州争夺战”中,从唐玄宗时期开始,便被封为「 ”播州侯”镇守西南边陲的「 ”罗荣”的五世孙罗太汪也曾和杨端一同作战,而在成功地收复播州之后,杨、罗两族便都把「 ”家”安在了播州,在播州彻底地扎下根来。 宣抚使司令牌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杨端便被朝廷封为「 ”播州宣慰司宣慰使”,开始了他们「 ”杨氏家族”对播州地区的割据统治。 公元915年,古播州的第一位实际意义上的「 ”土司”杨端去世,虽说,当时还并未出现「 ”土司”这样一个官职,而此时,曾经的「 ”大唐王朝”早就已经「 ”土崩瓦解”,历史的车轮驶入到了「 ”五代十国”时期, 杨端死后,他的孙子杨牧南承袭了由大唐皇帝所封的「 ”播州宣慰司宣慰使”之位,继续统治着整个播州。 宣抚出使古画 而此后,无论世间的风云如何变幻,历史的车轮怎样前进,「 ”杨氏家族”都能雷打不动地继续他们对「 ”播州地区”的统治。 不过,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也是可以很好的解释的,杨氏所统治的「 ”播州地区”,从唐朝晚期便已经开始进行经营,久而久之,树大而根深,其实早就已经变成了一个「 ”国中之国”,再加上,对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而言,少数民族的管理问题始终都是一个让那些帝王们感到「 ”头疼”的问题。 而眼下如果恰好有那样的一个家族,经历很多世代都能够很好地管理少数民族众多的播州地区,那么,之后每个朝代的帝王都很愿意将「 ”乌纱帽”送上,而不会轻易地去触「 ”杨氏家族”的霉头,因为结果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一场极大的「 ”少数民族”叛乱,得不偿失。 所以,我想这便是「 ”杨氏家族”,能够在「 ”播州地区”割据统治长达700多年最为主要的原因所在。 播州杨氏世袭简表 而说到「 ”国中之国”,那边就不得不说,在这个「 ”小国”发展的历史上,是否也曾经出现过「 ”盛世”的局面呢? 答案自然是有,主要都集中在南宋时期,尤其是在第13世杨粲、第14世杨价、第15世杨文统治时期,整个播州地区,百业兴盛,百姓富足,史称「 ”播州盛世”,而在前面我所列举的那件从杨价墓中出土的「 ”螭龙金杯盘”便是证明这一「 ”盛世”最好的证据。 当然,有盛自然有衰,这也是自然之理,风光无限的「 ”杨氏家族”在延续了724年的辉煌之后,终于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即公元1600年,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万历皇帝像 而「 ”杨氏家族”的衰落,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太「 ”作”了,这就要提到「 ”杨氏家族”的最后一世,也是第29世土司——杨应龙。 在明隆庆五年,即公元1571之时,杨应龙世袭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而后,到了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由于服从朝廷调用有功,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并加封为「 ”骠骑将军”。 也许是因为「 ”升”得太快了,所拥有的权力也比「 ”土司”大了许多,所以,杨应龙就忘记了朝廷对他「 ”杨氏家族”的恩裳和关照。 于是,明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已经苦心经营多年的杨应龙起兵造反,当然,这其中自然也夹杂着杨应龙与大明朝廷之间的矛盾。 罗嘉良饰杨应龙 大明朝廷也立刻派出大军征讨杨应龙所率领的叛军,两军在海龙屯地区进行了多日的激战,未能分出胜负,直到次年春天,明朝派出了以当时著名的抗倭将领为首的「 ”八路大军”一同征讨杨应龙。 此后,又历经了将近六个月的「 ”对垒”,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便带着两位妻妾在家中「 ”自缢而亡”,他的儿子杨朝栋、弟杨兆龙全部被俘,后来,连同其余被抓的杨氏族人以及叛军将领能一同被押解到京城并斩首于闹市之中。 至此,统治播州地区长达724年的「 ”杨氏家族”便以这种极为「 ”惨烈”的结局,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明代平播之战示意图 而且,在平定了杨应龙叛乱的第二年,万历皇帝便彻底更改了「 ”播州”的行政归属,将「 ”播州”更改成为「 ”遵义县”,并且划分到了当时「 ”四川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就这样,不仅「 ”杨氏一族”彻底没落,就连他们曾经统治长达724年的「 ”播州”,也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之下烟消云散了。

土司最多儿子田姓是正确的。容美土司田氏,自明洪武初年田乾宗授为宣慰使后,世系连续。自万历年间田世爵提倡儒学,重视诗书之后,世代文人辈出,著述甚多,为西南土司中的佼佼者。仅摘其史迹分述于下:田世爵,字廷爵,号龙溪,田秀第七子。田秀有庶长子白俚俾,乘秀出巡,乘羊杀其嫡长子兄弟等五人。又使人杀秀于观音坡之河侧。当时田世爵尚幼,赖乳母覃氏以自己儿子代死,携带投奔桑植土司。土经历向大保俾,向湖广巡抚揭发白俚俾杀父及兄弟之事,白俚俾被判刑下狱,被向大保俾毒死。明正德九年。世爵袭职。嘉靖时,谋取土官向元楫之产业,便嫁女,又诬为奸。官府只得捕元楫下狱论死。世爵遂发兵,尽俘向氏并籍其土。容美土司疆土广大,包括今鹤峰的绝大部分、五峰的全部、长阳的西南角、巴东的南部、建始和恩施的东南角等。

明朝木府土司一般是正四品官。

木氏每次承袭,均要本人或派亲信进京朝觐,请给诰命。到明代中后期多派人去进京请诰。当时土官能否承袭,在吏部有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才呈部具奏照例承袭”。在省内,先要通过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等“三司”会勘属实,即应袭人姓名、所属身份、住址、所管地方、人口、自始祖以来袭职事迹,官府查对纸号,以为凭据,还要地方官出具保结文书,这些材料齐全,才能上报朝廷请求袭职,称“保勘袭职”。

为了便于承袭,在家庭内部,木氏土司采取嫡系承袭制,从元到明末,一直如此。元代4世、明代14世,均为长子继承。秩序不乱,有利于家庭统治的交接。在其家谱中,将历代的人物、事迹、长幼记述得十分清楚。谁是“承袭人”很明确,因而避免了“嫡庶不明,累年争袭”的弊端。只是到了清初,原有的家法变了,木靖之后由胞弟木繇之子木尧承袭,此后,尧之次子木兴、次子木钟相继承袭。

木氏土司经元、明、清三朝,传袭22代,共470余年。

扩展资料

曾任土司:

1木得(1304~1389)阿甲阿得洪武十五年~二十三年任丽江土知府(1382~1390)1382年朱元璋赐木姓,1383年任丽江土知府。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8年。

2木初(1345~1425)阿得阿初洪武二十四年~永乐十七年任丽江土知府(1391~1419)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8年。

3木土(1364~1433)阿初阿土永乐十八年~宣德八年任丽江土知府(1420~1433)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7年。

4木森(1401~1442)阿土阿地宣德九年~正统六年任丽江土知府(1433~1441)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9年。

5木嵚(1429~1485)阿地阿习正统七年~成华二十一年任丽江土知府(1442~1485)太中大夫、资源治少尹,正三品,在任43年 (在任最长)。

6木泰(1455~1502)阿习阿牙成华二十二年~弘治十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486~1502)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17年。

7木定(1476~1526)阿牙阿秋弘治十六年~嘉靖五年任丽江土知府(1503~1526)知府、中宪大夫,正四品,在任24年。

-木氏土司

(公元1522-1646年)

此节叙述容美土司逐渐振兴,直至鼎盛时期的艰辛过程。期间,经历了田世爵、田九霄、田九龙、田宗愈、田宗元、田楚产、田玄等五代七位司主,中央王朝亦经历了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个皇帝,历时124年。 田世爵是容美土司中的重要司主,其生卒执政时间,有关记载矛盾重重,应当考证清楚。清《田氏世家》载(清道光《鹤峰州志》对田世爵的生卒、任职、多依此记载,所以流传甚广):

“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白俚俾弑父篡位时田世爵在襁褓”,“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准袭,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从桑植司回容美司视事”。“嘉靖年间,倭寇入犯(田世爵父子)两次出师”,“行阵有功,年八十三督军、卒于荒湖”(见《容美土司史料汇编》86-88页)。

《明实录》及《筹海图编》的有关记载是:

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冬十月丙辰条:四川(应为湖广)容美宣抚司护印土官宣抚田世爵,差通事田广等贡马。减其赏之半,以不由布政司起送,违例也(见《武宗实录》卷105页)。

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十二月庚申条载,白俚俾弑父篡权事告发,被凌迟处死(见《武宗实录》卷一四四)。

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六月甲戌条:湖广容美宣抚司同知田世瑛奏:获镇南军民府古印,为始祖田思政开熙二年颁给,乞改升宣抚司为军民府。礼部仪:我朝永乐间开设宣抚司,颁印已久,难以改更。古印宜缴进,从之。(见《武宗实录》卷一八九,)。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春正月丁丑条:湖广容美宣抚司宣抚田世爵遣使进香(见《世宗实录》卷十)。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春正月,丁亥条:论三十四年浙江官军御倭功罪……总督杨宜复言,功出容美宣抚应袭田九霄,诏给之冠带(见《世宗实录》卷四三三)。

容美土兵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第一次江浙征倭,田世爵长子宣抚应袭田九霄率军前往,田世爵以“有司不能摄治之罪”,停其宣抚职,随军出征。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田世爵随子田九霄二次出征舟山,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江西盗起,又被胡宗宪调往征剿,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田世爵卒于芜湖军中(以上均参见胡宗宪辑《筹海图编》)。

依据以上史资,田世爵生卒、袭职可以成立的有关时间是:

一、白俚俾弑父篡位的时间是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

二、白俚俾被处死的时间是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

三、田世爵返司视事的时间应在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正月以前;

四、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容美土兵奉调至芜湖剿贼,是田世爵去世的时间。

依据可以成立的时间考证其结论是:

一是田世爵生于1499年(弘治十二年),卒于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终年六十三岁。田世爵如是终年八十三岁,弘治十八年已是二十六岁的成年人了,何能“襁褓”?

二是田世爵回司袭职视事的时间应是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正月以前,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六月以后,其“正德二年承袭,正德九年回司视事”均为误记。

三是田秀被弑后和田世爵袭职前,容美司主事的司主应当是:白俚俾从弘治十八年主事至正德十一年(公元1505年-1516年),田世瑛从正德十一年主事至嘉靖元年(公元1516-1522年)。

(二)推广汉文汉语,开拓中兴之路

田世爵的幼年,经历了庶长兄白俚俾弑父篡位的血腥风雨,在寓留桑植司期间也受到良好的教育,返司袭职后,他“痛自警惧”,从惨痛的教训中找到一条真理:乱贼之祸,始于大义不明,要消除内乱,必须“知书达理”;欲知书达理,必须推广汉文字、汉语言,走开化中兴的道路。

当时,推广汉文汉语的大的社会气候已经形成,朱明王朝曾三令五申,在土司地区进行汉文化教育。洪武初年施州设立了武学(后称卫学);永乐六年,酉阳宣抚司设立了儒学,同年皇上诏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之矣!圣人之言,万世可行”(见《太宗实录》卷六十八);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二月,皇上又制驭夷篇曰:“四夷非可以中国概论,天地为之区别,夷狄固自为类矣。夷狄非有诗书之教,礼义之习,好则人,怒则兽,其气习素然,故圣人亦不以中国治之。若中国乂安,声教畅达,彼知慕义而来王,斯为善矣”(见《宣宗实录》卷三十八);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二月,皇上“乞令土官衙门各边应袭子弟于附近府、县儒学读书,使知忠孝礼义,庶夷俗可变,而争袭之弊可息”(见《宪宗实录》卷二一二);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十一月,“贵州巡抚都御史杨沐上议:……土官应袭年三十以下者,得入学习礼,不由儒学者,不得起送承袭。”(见《世宗安录》卷二十)田世爵大力推广汉语、汉文,也是顺乎潮流之举。

推广汉文汉语,在容美土司是从田先什用和田光宝开始的,从麦(墨)到田就是迈开由土家语演化成汉语的第一步。所不同的是,以往是自然演化,田世爵这次则是强令推行。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一是聘请汉族名士进司开馆任教,规范汉语言汉文字的启蒙教育,至今鹤峰土家虽居深山辟壤,然其语言多与普通话相近,“不蛮”“不土”,概源于此。二是人名称谓均以汉语为准,包括他的救命恩人名为麦文松(土家语)者,都改成汉语名田胜富了。自田世爵当权以后,不仅司主再没有土家语名子,就连舍把、旗长等基层官员也很少有土家语命名。三是利用各种机会,让土司内的基层官员和土民大量出山,进行汉文汉语的现场演练和先进文化科学技术的引进。据《世宗实录》载,嘉靖七年(公元1527年)八月,容美宣抚司赴京进贡人数竞达千人,约占土司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这样做必将极大的促进汉语言、汉文字的应用和普及。

(三)结交官府,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公(指田世爵)天性轻财,重结交,与荆州藩、道、府,无不密契,无岁不出,出必经年累月始回”(见《田氏世家世家五》《容美土司史料汇编》88页)。田世爵为了容美土司的中兴,努力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他除了联络藩、道、府衙以外,还把重点放在朝廷上面。嘉靖元年,田世爵回司视事,就在这一年,他曾两次遣人赴京朝贡进香。湖广之钟祥县,是明世宗生父兴王朱祐杬的封地,那里有朱祐杬的陵墓――显陵,还有兴王府,明世宗龙飞以前的旧居。由于这里出了皇帝,所以嘉靖时钟祥县升为承天府,一切都以帝王规格加以重新营建和不断维修。在营建和维修中,都需要大量珍贵木材。田世爵抓住这一时机,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四月,“献大木五十根,备承天工所应用。诏赐银二十两,彩缎二表里奖之。”(见《世宗实录》卷四二一)五十根大木从砍伐到运输,从容美土司的深山老林到钟祥县的承天府,陆路不能运,只能走水路,由溇水入洞庭,再进长江转钟祥,要花多大的民力、物力?这一切田世爵均不顾及,一切为了讨得皇帝的喜欢。

田世爵讨好皇帝,结交官府,获得了应有的回报,这种回报决不是“诏赐银二十两、彩缎二表里”所能表达的,而是官府对容美土司疆土扩张的默认和退让。例如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田世爵令土目田文祖统兵出境,侵扰巴东连天关地区;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田世爵统兵千余人,到长阳、巴东交界盐井寺驻扎,欲将巴东后四里占为己有(见清《宜昌府志邓天益奏》)。直至明末清初,不仅巴东、建始、长阳等县清江以南均为容美土司占领,就连清江以北巴东、长阳县的大片土地也为容美土司控制。湖广三司,荆州府尹,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多“斥责”几句,从不采取过硬的措施。这就是官府对容美土司的真正回报

(四)痛自警惧,严课诸男

田世爵在普及汉文汉语提高土民素质的过程中,首先从自己的子女做起。他有八子八女,均严加教习,他规定:“有不嗜学者,叱犬同系同食,以激辱之”(见《田氏世家--世家五》《容美土司史料汇编》87页)。对不刻苦学习的,强迫他与狗同住同食,以此办法激发他们的自尊、自重、自觉地接受教育。经过他的严格管教和熏陶,八个儿子都“知书达礼”,学有所成。长子田九霄,次子田九龙,学业优异,文武双全,为人练达,相继袭职;三子田九成,七子田九贡,八子田九筹,各有所长,不坠家声;四子早夭,五子九璋被明皇封为锦衣指挥,六子九龄,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田氏诗派之鼻祖;八女均有教养,嫁到诸邻司,先后受到朝廷的诰封。

田世爵本人,胸怀大局,先身士卒,处处以中兴容美为已任,为子女们做出了榜样。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田世爵因霸占了把隘土官向元楫的山场田土,而获“有司不能慑治”之罪(见《世宗实录》卷四一六),宣抚一职由其子田九霄代理。同年,田九霄奉诏率土兵数千人,赴江浙抗倭。为了保证抗倭的胜利,田世爵除了令其子九龙、九璋,随兄抗倭外,自己不顾六十高龄,也随军前往,辅助诸子,养兵布阵,英勇杀敌,屡建战功,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以身殉国,卒于芜湖军中。

(五)容美与盘顺土司

容美土司历代司主均以向外扩张为己任,尤以田世爵为甚。恩施、建始、巴东、长阳的清江以南地区,逐步成为容美土司的实际控制地区,均从田世爵始。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地区,不是容美土司并吞而被一些民族学家硬说是容美土司并吞的,所谓容美土司在田世爵当政时期“并吞”盘顺土司之说就是一例。为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这里也设专目予以说明。

《明史--地理志》载:

盘顺长官司元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正月置盘顺府,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升军民宣抚司,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三月改为长官司,盘顺安抚司成化以后改为安抚司,隶容美宣抚司。

清《读史方舆纪要》卷八二,湖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容美宣抚司条载:“盘顺安抚司成化(公元1465-1487年)以后置隶容美宣抚司”。

《大清一统志》卷二七三《湖北宜昌府古迹门》废盘顺安抚司条载:

“在鹤峰州境,明成化末置。”

以上各条记载,成为许多民族史学者研究盘顺土司历史沿革的依据,和容美土司并吞盘顺土司的主要说词。

其实,盘顺土司的地理位置并不在今鹤峰境内,也没有被容美土司所“并吞”。明代的盘顺土司就是清代的卯洞土司(今来凤县境),其依据如次:

第一,盘顺土司,《元史》有4次记载,《明实录》有11次记载,明《平播全书》有二次记载,计史书记载盘顺土司有17次,最早的一次为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最迟的一次为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时间长达265年,其中涉及盘顺土司地理位置的一次记载是明《太祖实录》卷一一九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九月甲申条。该条云:

“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时彭水县知县聂原济言:黔江地接散毛、盘顺、酉阳诸洞,蛮寇出没屡为民患,宜设兵卫屯守。诏从其言,置千户所镇之”。

盘顺与黔江地接壤,这是史书中叙述盘顺土司地理位置最为明确的一次。查四川省的黔江县,与今湖北省的鹤峰县,其间还有咸丰、来凤、宣恩诸县,盘顺土司怎会跑到鹤峰县境内?盘顺土司又怎能隶于容美土司?容美土司又何能“吞并”盘顺土司?

其二,向国平《盘顺土司之研究》一文认为,盘顺土司司主向氏与卯洞土司司主向氏,其家族承绪是一脉相承的,清朝卯洞土司的司主就是明朝盘顺土司司主的后代(见《巴文化学术版》2005年第1期)。

其三,《来凤县民族志》(2003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笔者亦对盘顺土司进行了考证,得出了与以上相同的结论,兹将其中的一段摘录如下:

“卯峒、漫水、百户三土司,在《宋史》、《元史》,明嘉靖《湖广通志》、明万历《湖广总志》以及《明史地理志》和《明史湖广土司》中,均未只字记载,仅清嘉庆《湖北通志》记有‘卯峒安抚司’、‘卯峒百户所’、‘漫水宣抚司’。故民国《湖北通志》认为‘沙溪、卯峒、漫水诸司《明史地理志》及《明史土司传》均未载,当为清初所设。或云明天启、崇祯之际,国家多故,诸土司之备征调从讨伐者,颇为有劳,上三司一所乃当时增置,以慰其酋长,而清初仍之者,特史未及详。”笔者近研读清康熙《卯峒土司志》,该志述及历史,则自明初以来,言之凿凿。笔者将其与《元史》和《明实录》对照探讨,发现卯峒等上述三司并非元、明时不存在,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因为此三土司元、明时,一直使用土家语作交际工具,土司名、人名等均用土家语进行表述,与朝廷打交道,要有通事作翻译,因而,朝廷在记土司名称和土司人名时,常有出入。同时,土司名称在不同时代亦有所变化。但只要认真探讨,还是能发现其变化的蛛丝马迹的。原来卯峒土司,经历了大盘峒、盘顺府、向亚甲峒、盘顺安抚司到卯峒安抚司的几个演变过程。”

由此,所谓容美土司田世爵“并吞”盘顺土司之数百年冤案,到此应予澄清。

  司姓

  姓氏起源

  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

  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

  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

  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还有一支司姓也形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有大夫叔虎,他的手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世子孙也把“司”作为自己的姓氏。司轲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大夫泄寇是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并称为“三良”,因为他被封于堵邑(今河南省的方城一带)

  堂号

  "淮右堂":宋朝时候舒州团练司超,屡立战功,在蔡州、绛州、郑州、蕲州等地做官。这些地方都属淮河之右,他熟悉淮右江山的险易,所以打起仗来百战百胜。

  历史名人

  司居敬:元朝时恩县(今山东平原县等地)人,生活简朴,为人耿直至元末为邹县尹。他勤政爱民,常到各地查询民情。当地县民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要把田赋运到胶州交纳,路途遥远,往返困难。他曾三次上书,要求改运滕县,终于得到允许。后来又了解到许多人想读书,但没有学校,于是他建造学宫,广设学田,把自己的藏书也捐给学宫。他离职后,县民为他刻石,歌颂他的功德。

  家乘谱牒:

  司马氏庆系谱六卷,(清)司马灏文重修,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中国国家图书馆。

  鹤庆高土司谱略,著者待考,手抄本一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司马氏族谱十一卷,末一卷,民国年间河内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山西涑水司马氏源流集略八卷,著者待考,明嘉靖六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

土司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司既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土人在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建造的且被国家法律允许的治所(土衙署),又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狭义的土司专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 容美田氏宣慰司(从三品),忠建田氏宣抚司(从四品),忠峒田氏宣抚司(从四品)

施南覃氏宣抚司(从四品),沙溪覃氏宣抚司(从四品),散毛覃氏宣抚司(从四品),唐崖覃氏宣抚司(从四品)

沙溪黄氏宣慰司(从三品)

漫水向氏宣抚司(从四品) 思州田氏宣慰司(从三品),思南田氏宣慰司(从三品)

    彭瑊是湘西第一代土司王,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土司王。

    彭瑊又名瑞规,字渠珍,是五代时期江西吉安庐陵(今江西吉水)人。他是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辰州刺史。公秉政持衡,职任金紫光禄大夫、辰州刺史。子彦晞(即彭士愁)为静边都指挥使,守溪州刺史。

    江西吉州《隐源山口老彭续修族谱》载:“自吾彭氏之居湖广永顺保靖一脉,系太尉(玕)幼弟彭瑊嫡脉。瑊公为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辰州刺史。夫人周氏。殁于军,葬(江西)安福二十四都,金钮形。瑊公生彦晞,字士然,从戎楚王马希范。铜柱誓封静边都指挥使、金紫光禄大夫,……

    彭瑊当时为辰州刺史,以武力和私恩结苗人人心,日渐强盛,诸苗颇服。瑊公谋逐苗首吴著冲,瑊公带领五千精兵深入蛮地,又用彩缎、金玉相利诱,一面攻打尚未便利,因苗人强悍。

    瑊公得计,以桐木解剖染削如大长刀样,长一丈有余,宽五寸,一千人坐骑马上,舞桐木大刀,往来如飞,苗人见甚异,骇乃大警而奔逃,瑊公随后揠杀净三千余众,以后苗让地拱服。吴著冲败走猛峒,带有百余苗,瑊公复率众击之,遂逃洛塔漫水司(今湖北来凤),土官之弟向伯林,骨肉(兄弟间)不和顺,归瑊。瑊与漫水土司之弟向伯林联合,令伯林攻之, 把吴著冲困毙逐死于洛塔山洞,遂将洛塔酬向氏,余土归瑊。遂改其地为五溪,曰:锦溪、施溪、富溪、灵溪、明溪,总名溪州。

    瑊接着又征服并削平了吴著冲余党惹八冲、楷巴冲等,其地皆为瑊所兼并。瑊公于开平间归顺,梁太祖开平戊辰元年(公元907年)朝议命为溪州刺史。子彦晞(即彭士愁)为静边都指挥使,守溪州刺史。”彭氏开始统治溪州地区。世袭其职。

    彭瑊生一子彭彦晞,彭彦晞生六子师裕、师暠、师庭、师富、师晃、师玖。师裕后裔世守永顺;师暠后裔世守保靖;师晃守辰州,后裔陆续迁往永顺、保靖、龙山;师庭、师富后裔世守祖业,居现芷江、新晃地;师玖失传。

遵义古播州土司墓葬群,规模宏大,印证杨氏家族700年割据风云

播州土司家族墓葬群,扎堆遵义新蒲,跨越宋代至明代 关于这个规模宏大的「 ”土司家族墓葬群”,是在2013年至2014年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